广州市海珠区白纹伊蚊体内登革病毒的检测研究
登革热临床诊断

发病机制
体液中的抗体可促进病毒在上述细胞内 复制,并可与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激 活补体系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同 时抑制骨髓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系统, 导致其减少,出血倾向。
病解:肝、肾、心和脑的退行性变。
发病机制
三种假说:二次感染、病毒变异、促进 性抗体。
病毒及抗体抑制骨髓白细胞、血小板系 统。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 021年1 月12日 星期二 上午1 时37分0 秒01:3 7:0021. 1.12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1 年1月上 午1时3 7分21. 1.1201:37Janu ary 12, 2021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 021年1 月12日 星期二 1时37 分0秒01 :37:001 2 January 好的安 排。上 午1时37 分0秒 上午1时 37分01 :37:002 1.1.12
专注今天,好好努力,剩下的交给时 间。21. 1.1221. 1.1201:3701:37 :0001:3 7:00Ja n-21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 1年1月 12日星 期二1 时37分0 秒Tues day , January 12, 2021
59
12
骨痛
204
42.1 腔道出血
12
2.5
腰痛
46
9.5
肝大
7
1.4
恶心呕吐 133
27.4 淋巴结肿大 7
1.4
登革热的实验室特点
项目 例数 % 项目
例数 %
WBC减少 368 76 TB升高
33 6.9
PLT减少 303 62.6 ALT升高 270 56.7
登革热蚊媒监测和防治课件

成蚊种群调查方法:叮人率(有疫情 时绝对禁止使用该方法!)
目的:蚊种群一天之内与人接触的程度 室外人饵诱捕法:一人为人饵,腿部外
露,另一人捕捉蚊子;叮人率=蚊数/夜或蚊
数/人工小时;实际多用;分蚊种计算 要求:三定(人、时间、地点) 评价:对各类吸血蚊虫密度的直接衡量;对人
影响大,不安全
登革热蚊媒监测和防治
幼虫指数:調查戶数(以50戶为原則)中 发現登革热病媒蚊(幼虫及蛹)的平均数。
计算公式: 幼虫总数 --------- X 100 = 幼虫指数 調查戶数
登革热蚊媒监测和防治
诱蚊诱卵器监测
使用诱蚊诱卵器做登革热蚊媒监测,特 点:敏感、方便、价廉?????。
工具:诱卵器用空罐制成,内壁涂黑, 放一片木板,加水;每5-7天观察一次
容器指数:检查房屋中有伊蚊幼虫孳生 的积水容器百分比;例:调查100个容器, 其中80个有幼虫孳生,该指数为80%
计算公式: 阳性容器数 ----------- X 100 = 容器指数 調查容器数
登革热蚊媒监测和防治
幼虫监测方法:住房及周围容器积水 的幼虫孳生频率估计
布雷图指数=百户指数:每一百户住宅孳 生有有伊蚊幼虫的积水容器总数;或一 百户住宅有多少阳性容器数;例:调查 100住宅,有伊蚊幼虫孳生之积水容器共 计300个,该指数为300。
主要经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包括生物性传播 和机械性传播
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我省主 要是白纹伊蚊
尚无直接人传人的报道,在实验室可能会通过 气溶胶传播
登革热蚊媒监测和防治
传播媒介
埃及伊蚊是世界上大多数登革热流行地区的主要 传播媒介,但在我国、缅甸、印度尼西亚和老挝白纹 伊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广东省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广东省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目的分析广东省2014年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有效地预防控制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广东省2014年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检测各医院送来的登革热标本,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广东省2014年登革热疫情形势严峻,采用登革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对标本进行检测,确诊率达95%。
结论本研究为公众和卫生行政部门更加准确地认识登革热的流行特点及规律,实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奠定了基础。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Dengue Fever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2014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in future. Methods The data of epidemiological outbreak of dengue fever of Guangdong Province in 2014 was collected. The dengue fever specimens from hospitals were examined and the data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 situation of dengue fever of Guangdong Province in 2014 was server. Dengue virus tested by dengue virus nucleic acid detection kit (PCR- fluorescent probe)and accurate diagnosis rate was 95%. Conclusion This research lays foundation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Dengue Fever for the public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to carry out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Key words] Dengue fever;Epidemic characteristics;Dengue virus nucleic acid detection;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登革热(Dengue fever,DF)是一种以蚊虫为媒介、生物性传播的一类由登革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毒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突起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计数减少[1-2]。
广州市预防控制登革热方案

广州市预防控制登革热方案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在我市主要由白纹伊蚊传播。
该病起病急、传播迅猛、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在一个蚊媒密度高的地区,只要有传染源存在就容易引起爆发流行,病情严重者可因出血或多器官损害而死亡。
广州市自1978年发现登革热以来,至今已发生过数次较大规模的流行,给我市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影响。
为有效地预防控制登革热在我市流行,防止出现全市性的大爆发,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根据国家卫生部《登革热防治方案》〔卫生部1988年6月发布〕、《登革热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卫生部行业标准,WS216-2001〕和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在1995年提出的策略,制定本方案。
总体目标与任务本方案的制定目的在于明确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职责,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和社区群众力量,投入到登革热防制工作中,有效落实各项登革热预防和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同时,在预防控制工作中逐步掌握我市登革热流行病学规律,提高防制、诊疗技术水平;形成一个多部门协作、群众广泛积极参与的防制机制。
最终减少乃至消除登革热疫情对我市居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
指导思想控制和消灭白纹伊蚊是当前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措施。
因此,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发动群众,坚持落实以环境整治、清除室内外白纹伊蚊孳生环境为主导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将白纹伊蚊密度控制到不致发生流行的程度。
防制策略一、防治措施〔一〕组织机构1、建立广州市登革热防制工作联席协调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各有关职能部门〔宣传、卫生、爱卫、建设、城管、市政园林、环卫、教育等〕参与,定期通报疫情和存在问题,分析、研究登革热防制形势,协调各部门的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指导全市登革热的防制工作。
2、各区、县级市政府、街道办事处、镇政府相应地建立和健全登革热防制领导机构,加强对当地登革热防制工作的领导。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

目录第一章、登革热当前形势 (2)第二章、工程概况 (3)第三章、登革热生病的主要症状 (3)第四章、预防措施 (4)第五章、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 (5)登革热预防措施第一章登革热当前形势南方日报讯(记者/李秀婷通讯员/穗卫计宣)5日,广州市卫生计生委通报了上周(5月25日-28日)广州白纹伊蚊密度监测情况。
监测显示,广州市上周白纹伊蚊密度数值均比之前一周明显升高,布雷图指数和诱蚊诱卵器指数(不含公园)已逼近警戒值,白云区南村九队孖祠堂对面公园蚊媒密度风险级别为“高度风险”。
上周,广州市居民区监测点布雷图指数(BI)平均为4.95;非居民区(不含公园)外环境标准间指数(SSI)平均为0.56;诱蚊诱卵器指数(不含公园,MOI)平均为4.92。
另外监测全市各公园标准间指数平均为0.12;诱蚊诱卵器指数平均为7.69。
从全市的整体情况来看,白纹伊蚊密度数值均比之前一周明显升高,布雷图指数和诱蚊诱卵器指数(不含公园)已逼近警戒值(5.00),公园的诱蚊诱卵器指数已达到低风险。
白云区南村九队孖祠堂对面公园(SSI为2.74)蚊媒密度分级为“三级”,风险级别为“高度风险”,应启动紧急蚊媒控制措施。
越秀区梅花街(不含公园)、海珠区琶洲街(不含公园)、白云区太和镇龙归居委、白云区夏良村中心公园、黄埔区穗东街南胜里、黄埔区穗东街西坊社区、花都区花东镇凤凰村、增城区派潭镇大埔村蚊媒密度分级为“二级”,风险级别为“中度风险”,应启动加强蚊媒控制措施。
荔湾区东漖街(不含公园)、白云区太和镇(不含公园)、白云区太和镇龙归夏良村、白云区夏良村高桥公园、花都区花东镇铝厂小区、番禺区小谷围街(不含公园)、番禺区小谷围街贝岗村、南沙区新垦公园、南沙区万顷沙镇同兴村、从化市温泉镇灌村石南蚊媒密度分级为“一级”,风险级别为“低度风险”,结合肇庆市大旺高新区有关文件精神及工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应登革热控制措施。
第二章工程概况本工程的特点是地理位置比较重要,地处肇庆市高新区将军大街与X503线公路交汇处,属于大型工业厂房建筑群体,也是该区域的一大标志性建筑,建筑占地面积约1000亩地,已建成的行政办公楼、厂房有七号厂房、九号厂房、污水处理站一期工程、1#~9#宿舍楼及食堂、厂区道路、绿化等配套工程。
疑似登革热疫情标本检测方法分析

疑似登革热疫情标本检测方法分析引言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主要为蚊虫叮咬,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亚洲虎蚊。
登革热病毒感染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发热、头痛、肌肉和骨骼痛,也有严重的情况会引发出血症状。
在许多地区,登革热的疫情一直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对于疑似登革热患者的标本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疑似登革热病毒标本的采集、处理和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为疑似登革热病例的诊断提供参考。
一、疑似登革热标本的采集1. 血清标本的采集疑似登革热患者的血清标本是进行登革热病毒检测的重要样本之一。
血清标本的采集需要在患者发病的第3-7天进行,因为这个时间段是病毒在血液中的高峰期。
采集血清样本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严格的蚊虫叮咬预防措施,以避免交叉感染。
采集血清标本时需要使用抗凝血管,避免血液凝固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血清标本采集完成后,需要立即进行标本的冷链运输,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病毒失活,影响后续的检测结果。
2. 其他标本的采集除了血清标本外,疑似登革热患者的其他生物标本如尿液、唾液、组织等也可以用于登革热病毒的检测。
对于这些标本的采集,同样需要在患者发病的第3-7天进行,并严格按照标本采集的规范进行操作。
在采集过程中需要避免污染,以保证标本的纯净度和准确性。
二、标本的处理和保存1. 血清标本的处理和保存采集到的血清标本需要在采集完成后立即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后的血清需要存放在-70℃以下的冷冻箱中保存,并避免多次冻融,以避免病毒失活。
在血清标本离心分离的过程中也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细菌污染对病毒检测结果的影响。
三、标本的检测方法1. 血清标本的检测目前对于登革热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两种方法。
血清学检测主要是通过补体结合试验(HIT)和中和试验(NT)进行病毒抗体的检测,从而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登革热病毒。
而分子生物学检测则是通过PCR(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来检测病毒的核酸,从而判断病毒的存在和数量。
广东省登革热防控工作指引

省登革热防控工作指引(试行)登革热(Dengue Fever,DF,俗称“断骨痛”)是由1~4 型登革病毒(Dengue Virus)引起、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的严重威胁我省人民健康的急性传染病。
为早期发现和有效控制登革热疫情,提高对登革热疫情的处理应对能力,规各级卫生行政、爱卫部门及医疗、疾控等机构的防控工作,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登革热诊断标准处理原则等,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指引。
一、疫情报告(一)疫情报告。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登革热病例应在诊断后24小时填写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无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应于24小时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并通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周,一个县(市、区)发生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年度首次发现登革热病例,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试行)》要求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网络报告。
(二)相关定义。
1、输入性病例:感染地不在本地的病例。
发病前15天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如东南亚、南美等),有蚊虫叮咬史的登革热病例。
2、本地感染病例:登革热病人发病前15天未离开过本地区(以县区为单位),或未到过有登革热疫情报告的地区,其感染地点属于本地。
3、登革热暴发:一个最长潜伏期(15天),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点(例如一个居委会、学校、自然村、集体单位等),发生3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
4、疫点:是指登革热病人、隐性感染者能够造成周围人群感染的围。
主要是根据伊蚊活动距离,通常以病家或与病家相邻的若干户、工作地点等活动场所为中心,划定半径100米之的空间围。
5、疫区:是指当发生登革热暴发或流行时,由于登革热病人、隐性感染者和蚊媒的活动围可能引起疫情扩散的区域。
农村一般以疫点周围自然村、乡镇划为疫区。
白纹伊蚊中肠组织和C6/36细胞与登革病毒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

mi d g u t t i s s u e a n d me mb r a n e p r o t e i n s o f C6 / 3 6 c e i l s we r e e x t r a c t e d a n d a n a l y z e d u s i n g l 2 S DS p o l y a c r y l a mi d e g e l( P AGE) .
So ut he r n Me di c a l Uni v e r s i t y ,Gu angz ho u 51 0 51 5,Chi na )
AB S T RA CT: To s c r e e n t h e mo l e c u l e s b i n d i n g d e n g u e I I v i r u s e x p r e s s e d i n Ae d e s a l b o p z c t u s mi d g u t t i s s u e a n d C6 / 3 6 c e l l s , C6 / 3 6 c e l l s we r e i n f e c t e d wi t h d e n g u e I I v i r u s ,a n d t h e v i r u s we r e c o l l e c t e d a n d p u r i f i e d .Th e t o t a l p r o t e i n s o f Ae d e s a l b o pi c t u s
Hale Waihona Puke 抗体检测 , 结果显示病毒孵育组在分子量 3 0 k D a的 位 置 有 特 异 性 的 条 带 出现 ,而 阴 性 对 照组 无 此 条 带 ; 用 同样 的 方 法 筛 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 以及 广 州登 革 热 非连 续 性 爆 发 有 关
15 病毒 R . NA 的提 取
参 照 文 献 口 介 绍 的 方 法 , 白纹 伊 ] 将
病 原 体 , 泛 流行 于 热 带 、 热 带 地 区 , 一 种 经 伊 蚊 传 播 的 广 亚 是 急 性 病 毒 性 传 染 病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传 染 病 防 治 法 》 定 为《 规
结论
本 研 究 白纹 伊 蚊 携 带 登 革 病 毒 比率 较 低 , 能 与 登 革病 毒 在 蚊 体 内传 代 的递 减 效 应 、 可 采样 时 间 滞 【 键 词】 白纹 伊 蚊 登 革 病 毒 荧光 定 量 P R 关 C
登 革 病 毒 ( n u rs 是登 革 热 ( e g efvrD ) Deg eVi ) u D n u ee, F 的
・
l 0 ・ 97
J u n l fQiia ie s y o dcn , 0 1 Vo. 2 No 1 o r a o q rUn v ri fMe i e 2 1 , t3 , . 2 h t i
广 州 市海 区 白纹伊蚊体 内登革病毒 的检测研究 珠
蔡金 生 姚 振 江
的 乙类 传 染 病 _ 。我 国南 方 各 省 多 处 亚 热 带 地 区 , 1 ] 夏季 多 雨 ,
蚊 置 于 研 磨 杯 中 , 入 1ml R zl 剂 研 磨 后 室 温 静 置 ; 加 Io 试 T 加 入 2 0 氯 仿 , 烈 振 荡 后 静 置 5mi ,30 0rmi 0 l 剧 n 1 0 / n离 心
观 察 广 州 市海 珠 区登 革 热 传播 媒 介 白 纹 伊 蚊 携 带登 革 病 毒 的 情 况 , 做 好 登 革 热 为 【 要 】 目的 摘
病毒 监 测 和预 防 工 作 提 供 政 策 依 据 。方 法 收 集 海 珠 区 1 5个村 及 旧疫 点 捕 获 白纹 伊 蚊 成 虫和 幼 虫( 实
真 空 干 燥 后 溶 解 于 2 l R s 水 中 。 0 去 Nae 16 实时荧光定量 . P R 检 测 登 革病 毒核 酸 登革 病 毒 通 用 C 和分型引物 、 针 由广东 省疾 病 预防控 制 中心病 毒所 提供 , 探
RNA提 取 用 罗 氏公 司 Hi ue rl NA K t 剂 盒 , 应 g P r aR i试 h vi 反 体 系 用 某 生 物 工 程 有 限 公 司 T K R 试 剂 盒 ; NA 提 取 按 照 a aa R HihP rV rl NA Ki试 剂 盒 说 明 书 , 备模 板 R g ue i R t a 制 NA; 应 反 体 系 配 制 : × O eSe T — P R B f r11 . lTa — 2 n tpR C uf 2 5” , K e1 I a a x aTMHS .5 ,l r s r t R E T p 0 t P i ci TMR 混 合 酶 Ⅱ t me p T 0 5 l上 游 引 物 0 6 , 游 引 物 0 6 , 针 0 3 l 蒸 水 . , . l下 . 1探 . , 双 5“, NA模 板 5t; 应 条 件 为 4 lR t 反 l 2℃ 3 ai,5 2 n , 0r n 9 ℃ mi 后 进 行 4 个 循 环 的 二步 法 P R:5℃ 5s 5 O C 9 一 5℃ 3 , 光 信 5s荧 号 收 集 设 置 在 每 次 循 环 的 退 火 延 伸 时 进 行 ; 果 判 断 以荧 光 结
革 热 的爆 发 流 行 有 密 切 关 系 , 白纹 伊 蚊 进 行 有 效 的 监 测 和 对 控 制 是 预 防登 革 热 爆 发 流 行 的 主 要 手 段 L 。 我 院 从 2 0 3 ] 0 8年 开始 对 广 州 市 海 珠 区 1 5个 村 进 行 了 白纹 伊 蚊 体 内 登 革 病 毒 的检 测 , 做 好 登 革 热 病 毒 监 测 和 预 防 工 作 提 供 政 策 依 据 。 为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实验 虫源 从 广 州 市 海 珠 区 1 . 5个 村 及 旧疫 点 捕 获 的 白
纹 伊 蚊成 虫 和幼 虫 , 虫 在 实 验 室 培 育 羽 化 成 成 蚊 。 幼 12 登 革 病 毒 . 实验 用登 革 I型病 毒 ( 州 株 ) 由广 东 省 疾 广 , 控 中 心病 毒免 疫 科 提供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验 室培 育 羽 化 成 成 蚊 ) 提 取 登 革 病 毒 RNA, ese YB re , Om tpS R G enI实 时 R T— P R 进 行 检 测 。 结 C
果 2 0 年 4月 ~ 2 1 08 0 0年 1 O月从 广 州 市海 珠 区采 集 的 69批 白 纹 伊 蚊 ( 45只 ) 共 检 测 出 3份 阳 7 89 中, 性 结 果 , 别 来 自登 革 热 疫 点 和 旧 疫 点 , 测 序 证 实为 登 革 I型 , 余 为 阴性 。 最低 感 染 率 为 0 3 。 分 经 其 .4
1 n 吸取 上层 水 相 转 移 至另 一 离 心 管 ; 入 等 体 积 异 丙 醇 0mi, 加
混 匀 , 一2 置 O℃ 冷冻 1 0mi, 心 , 上 清 ; 7 乙醇 洗 涤 , n离 去 用 5
气候温暖潮湿 , 自然 环 境 非 常 适 合 登 革 热 等 蚊 媒 传 染 病 的 传 播 近 年 来 , 国 广东 等 省 均 有 此 病 的 流 行 。其 流 行 特 点 是 我 先 为 散 发 输 入 性 病 例 , 为 流 行 期 ; 城 市 后 农 村 ; 病 呈 上 后 先 发 升趋势 , 给人 们 的 身 体 健 康 造 成 极 大 威 胁 。 白 纹 伊 蚊 作 为 ] 广 州 地 区登 革 热 的 主要 传 播 媒 介 , 分 布 、 度 及 带 毒 率 与 登 其 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