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虫监测实施方案
灭蚊工作实施方案

灭蚊工作实施方案灭蚊工作是指针对蚊虫进行消灭和控制的一系列工作。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变化,蚊虫的繁殖和传播能力也越来越强,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因此,对灭蚊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和实施,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营造良好生活环境的重要任务。
一、灭蚊工作目标:1.减少蚊虫密度,降低蚊虫传播疾病的风险;2.提高公众和民众的蚊虫防护意识,增强个人防蚊能力;3.健全灭蚊工作机制,提高灭蚊工作的效率和成效;二、实施方案:1.建立灭蚊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相关部门主导,包括卫生、环保、城管等部门的代表,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灭蚊工作的推进;2.组织调研和监测:通过调研和监测蚊虫的分布、数量和病毒携带情况等,制定相应的灭蚊工作计划和措施;3.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向公众传达蚊虫传播疾病的危害,宣传蚊虫防护知识和方法,增强公众的蚊虫防护意识;4.生态调整:根据蚊虫的生态特点,采取合理的生态调整措施,如在适当的水域放养鱼类、青蛙等天敌,控制蚊虫的生长和繁殖;5.医学防治:根据调研结果和疾病防控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医学防治措施,如对蚊虫密集区进行农药喷洒、药物浸泡等;6.建立监测和报告机制:建立蚊虫监测和疫情报告制度,确保及时监测和报告传染病疫情,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7.加强协作和合作:加强国际和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跨国蚊虫传播疾病的威胁,分享灭蚊经验和技术。
三、工作措施:1.蚊虫密集区集中治理:根据蚊虫监测结果,重点治理蚊虫密集的区域,采用生态调整和医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灭蚊工作;2.个人防护指导:向公众提供有效的蚊虫防护指导,包括穿着长袖长裤、使用蚊帐、防蚊药物等方法,增强个人的防蚊能力;3.确保药品安全:在进行医学防治时,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药品使用和安全规范,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4.强化监督和检查:建立灭蚊工作的督导检查机制,加强对灭蚊工作的监管和督促,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5.加强培训和技术支持:加强对灭蚊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为灭蚊工作提供科学支持和技术指导。
机场蚊虫监测实施方案

机场蚊虫监测实施方案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机场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吸引着大
量的旅客和货物流通。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机场周边环境中蚊虫数
量的增加,给旅客和员工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为了有效监测
和控制机场周边蚊虫数量,制定一套科学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机场蚊虫监测实施方案需要建立专门的监测小组,由专业的
昆虫学和环境科学专家组成,负责对机场周边环境中的蚊虫进行定
期的监测和调查。
监测小组要定期进行蚊虫数量和种类的调查,以
及蚊虫携带的疾病情况的监测,及时发现和排查蚊虫滋生地,采取
相应的控制措施。
其次,机场蚊虫监测实施方案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和技术手段。
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昆虫监测设备,如昆虫灯、粘虫板、诱捕器等,
对机场周边环境中的蚊虫进行实时监测。
同时,利用先进的遥感技
术和卫星定位技术,对机场周边环境中的蚊虫分布情况进行精准的
监测和预测。
最后,机场蚊虫监测实施方案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
一旦
发现机场周边环境中蚊虫数量异常增多或者携带疾病的情况,监测
小组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如喷洒杀虫
剂、清理蚊虫滋生地等,及时消灭蚊虫,保障机场周边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总之,机场蚊虫监测实施方案对于保障机场周边环境的卫生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建立专业的监测小组、完善的监测系统和技术手段,以及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可以有效监测和控制机场周边环境中蚊虫数量,为旅客和员工提供一个清洁、安全的出行环境。
蚊虫控制实施计划方案

蚊虫控制实施计划方案1. 引言本计划旨在制定蚊虫控制的实施方案,以减少蚊虫数量,降低疾病传播风险,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性。
2. 目标本蚊虫控制实施计划的主要目标如下:- 减少蚊虫数量,尤其是媒介疾病的蚊虫种类;- 防止疾病的传播,特别是蚊媒传播的疾病;- 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性。
3. 战略与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战略和措施:3.1 明确责任- 成立蚊虫控制小组,由专业人员组成,负责监督和执行蚊虫控制计划;- 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同承担蚊虫控制的责任。
3.2 监测与评估- 建立蚊虫监测系统,定期监测蚊虫种类和数量;- 评估蚊虫密度和疾病传播风险。
3.3 预防控制- 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减少蚊虫繁殖地;- 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释放天敌或使用昆虫天敌;- 推广和教育居民正确使用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帐、灭蚊剂等。
3.4 化学控制- 使用合适的化学药剂进行蚊虫灭除;- 确保药剂的正确使用和安全性;- 定期检查和维护化学控制设备。
3.5 宣传与教育- 宣传蚊虫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开展蚊虫控制知识培训活动。
3.6 监督与评估- 建立监督机制,确保蚊虫控制计划的执行;- 定期评估蚊虫控制效果。
4. 实施与监督- 将以上措施整合为蚊虫控制实施计划;- 制定详细的实施时间表和责任分工;- 定期召开会议,评估实施情况和调整措施。
本蚊虫控制实施计划方案将通过以上战略与措施,致力于有效控制蚊虫数量,减少疾病传播风险,并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性。
我们将不断监督和评估实施情况,以确保计划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蚊、蝇、蟑螂四害密度监测方案

附件浙江省鼠、蚊、蝇、蟑螂四害密度监测方案一、监测范围与监测点设置每个街道确定为一个监测点。
在各个监测点中按监测的技术方法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场所作为调查点。
调查点在该监测点范围内不需要固定设置。
二、监测方法(一)鼠密度监测1.场所类型及数量1.1外环境建筑工地(折迁工地)100米延长线,公共绿地100米延长线,单位或居民区院内100米延长线,河湖两岸100米延长线,共计400米延长线。
如街道辖区内无建筑拆迁工地或河湖,则将监测数量加至其他场所类型中。
1.2室内:餐馆2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1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下同)食堂1个,农贸市场1个,食品制售或商场1个。
1.3监测场所不固定,每次在辖区内选择不同场所类型按要求数量进行监测。
2.监测时间:每年2月、4月、9月和11月各监测一次,全年共监测4次。
3.监测方法3.1 外环境:采用目测鼠迹法。
记录外环境400米延长线范围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
密度计算方法为“鼠迹数/延长线长度×100%。
”3.2 室内:采用粘鼠板法。
将粘鼠板放置于室内鼠类经常活动或易于栖息的场所,记录放置24小时后粘捕到的鼠数。
密度计算方法为“粘捕鼠只数/粘鼠板张数×100%”。
每个餐馆布放5张粘鼠板,每个宾馆饭店、单位食堂、农贸市场、食品制售或商场各布放10张粘鼠板,每次室内监测共在5类场所布放50张粘鼠板。
(二)蚊密度监测1.各街道、开发区的监测场所类型及数量1.1居民区2个,单位2个,检查外环境。
1.2池塘或河流等大中型水体2个。
2.监测时间每月监测1次,全年共监测12次。
3.监测方法3.1在居民区和单位,检查各类有水容器、坑洼积水中有无蚊幼虫(或蛹),密度计算方法为:有蚊幼虫(或蛹)的积水处数/积水容器(下水道)数×100%。
3.2对池塘或河流,用500ml长柄勺取水,检查有无蚊幼虫(或蛹),每隔10米取水1勺,取水总勺数大于50勺。
车间蚊虫实施方案

车间蚊虫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车间环境卫生对于生产工作至关重要,而蚊虫是常见的卫生问题之一。
蚊虫不仅会给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困扰,还可能传播疾病,对车间生产造成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蚊虫实施方案,对于保障车间卫生环境和员工健康至关重要。
二、蚊虫种类及危害1. 常见的蚊虫种类包括库蚊、伊蚊、白纹伊蚊等,它们会在车间内繁殖生息,给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2. 蚊虫叮咬会导致员工出现瘙痒、红肿等不适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传播疾病,对员工的健康造成威胁。
三、蚊虫防治措施1. 环境整治:加强车间周边环境卫生管理,清除积水、杂草等蚊虫滋生的环境,保持车间周边环境整洁干净。
2. 物理防治:安装蚊帐、纱窗等物理隔离设施,阻断蚊虫进入车间,减少蚊虫的滋生和活动。
3. 化学防治:定期对车间进行喷洒杀虫剂,特别是在蚊虫孳生的季节,加强化学防治措施,有效减少蚊虫数量。
四、蚊虫监测与评估1. 定期开展蚊虫监测工作,了解车间内蚊虫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 对蚊虫防治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蚊虫防治方案,确保蚊虫防治工作的有效性。
五、员工卫生教育1. 加强员工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蚊虫防治的重视和参与度。
2. 员工个人防护:提倡员工在进入车间前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如穿长袖衣物、使用驱蚊液等,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
六、总结蚊虫防治工作是车间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环境整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结合蚊虫监测与评估和员工卫生教育,可以有效减少蚊虫对车间生产和员工健康的影响,保障车间环境卫生和员工健康。
希望全体员工能够认真执行蚊虫防治方案,共同营造良好的车间生产环境。
蚊虫监测实施方案

蚊虫监测实施方案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蚊虫成为了城市居民的一大困扰。
蚊虫不仅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还可能传播各种疾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蚊虫监测成为了城市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下面就介绍一种蚊虫监测实施方案。
首先,蚊虫监测需要有专业的团队进行实施。
这个团队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识别不同种类的蚊虫,并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环境。
同时,团队成员需要具备相关的防护措施,以免在监测过程中被蚊虫叮咬而感染疾病。
其次,蚊虫监测需要有科学的监测方法。
一种常用的监测方法是设置蚊虫监测器。
这些监测器可以释放出特定的气味或光线,吸引蚊虫靠近,并通过粘板或吸虫器将蚊虫捕捉下来。
通过监测器捕捉到的蚊虫数量和种类,可以帮助团队了解蚊虫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另外,蚊虫监测也需要有定期的监测计划。
由于蚊虫的数量和分布受到季节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监测。
通过定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蚊虫的活动规律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蚊虫监测需要有及时的数据分析和报告。
监测团队需要将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社区居民发布监测报告。
通过监测报告,可以让社区居民了解蚊虫的分布情况和防治措施,提高公众的防蚊意识,减少蚊虫对人们的影响。
总之,蚊虫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城市管理工作,需要有专业的团队、科学的监测方法、定期的监测计划和及时的数据分析和报告。
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和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减少蚊虫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保障人们的健康。
校园环境中的蚊蝇鼠害防治实施方案

校园环境中的蚊蝇鼠害防治实施方案1. 背景和问题陈述校园环境中的蚊蝇鼠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可能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防治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2.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有效控制和减少校园环境中的蚊蝇鼠害,提供一个清洁、安全和健康的校园环境。
3. 实施方案3.1 建立监测系统建立一个蚊蝇鼠害监测系统,以便及时发现和定位问题区域。
监测系统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定期巡视校园环境,寻找蚊蝇鼠害的迹象;- 设置监测器具,如黏虫板和捕鼠器,用于捕捉和监测蚊蝇鼠害的数量;- 记录监测结果,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2 清洁与卫生保持校园环境的清洁与卫生是预防蚊蝇鼠害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一些建议:- 定期清理校园内的垃圾,确保垃圾箱及时清空;- 清理校园周围的积水,消除蚊子的滋生地;- 维护食堂和食品服务区的卫生,并定期清洗垃圾桶和厨房设备;- 教育学生和教职员工保持个人卫生,如勤洗手和垃圾分类。
3.3 防治措施针对蚊蝇鼠害问题,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安装蚊网和窗帘,阻止蚊虫进入室内;- 使用草木灰、植物精油或其他天然杀虫剂进行蚊蝇的驱避;- 设置捕蝇器或粘虫板,减少蚊蝇数量;- 封堵建筑物和校园周围的洞口和裂缝,阻止老鼠进入;- 定期清理室内和室外的垃圾,以减少老鼠的食物来源。
4. 监测与评估实施方案后,应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防治效果和持续改进。
监测和评估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检查监测器具的捕获情况,评估蚊蝇鼠害数量的变化;- 定期调查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校园环境的感受;- 根据监测和反馈结果,调整和改进防治方案。
5. 培训和宣传为了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意识和参与度,可以进行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 组织讲座或培训班,向学生和教职员工介绍蚊蝇鼠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制作宣传海报和宣传册,张贴在校园内以提醒大家注意卫生和防治;- 利用校园广播、电子屏幕等媒体渠道,传递相关信息和建议。
疾病传播-蚊子监测实施计划方案

疾病传播-蚊子监测实施计划方案背景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增加,蚊子成为了许多疾病的传播媒介,包括登革热、寨卡病毒和疟疾等。
为了减少蚊子传播疾病的风险,制定一套有效的蚊子监测实施计划至关重要。
目标本计划的目标是建立一种监测蚊子种群和疾病传播的方法,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并评估其效果,从而保护公众的健康。
实施计划1. 蚊子种类调查首先,对当地蚊子种类进行详细调查。
收集有关蚊子种类分布、数量、活动时间和栖息地的数据。
这可以通过采集和检测蚊子样本的方法来实现。
2. 蚊子密度监测建立蚊子密度监测系统,定期收集样本并记录蚊子的数量。
这可以通过设置蚊子捕获器和粘板来完成。
监测点应根据人群密集度和蚊子活动的报告进行选择。
3. 疾病检测对捕获的蚊子样本进行疾病检测,特别关注传播疾病的蚊子种类。
使用合适的方法和设备进行病毒和病原体的检测。
4. 数据分析和报告对蚊子种类调查、蚊子密度监测和疾病检测的数据进行分析,以便对蚊子种群和疾病传播的情况有全面的了解。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报告,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5. 控制措施实施根据监测和分析结果,制定和实施适当的蚊子控制措施。
这可能包括蚊子栖息地管理、杀虫剂使用和公众教育等措施。
6. 评估和调整定期评估控制措施的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及时处理蚊子监测系统中的问题,并随时提醒公众有关蚊子控制的重要性和预防方法。
结论通过实施本计划,可以有效监测蚊子种群和疾病传播,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降低公众感染疾病的风险。
这将有助于保护人们的健康和福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蚊虫监测实施方案蚊虫是重要的传病媒介,因此蚊虫监测点的选择应当兼顾当地既往蚊媒传染病的疫情情况和预防疾病的需求,并综合考虑当地蚊虫媒介的种群密度、人文地理,以及当地居民的认知度,以期达到既能反应当地蚊虫种群密度真实情况,又能为蚊媒传染病进行预测预警,为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之目的。
在全国常规监测基础上,每个省级单位选择2-5个地级市(其中应包括1-2个国家卫生城市)作为国家级监测点。
每个地级市选择不少于2个区县开展蚊虫监测。
各类监测生境选择要适合以下条件:①蚊虫孳生的最佳生境;②当地蚊媒传染病疫情高发区;③监测工作方便执行。
1. 成蚊监测成蚊监测采用诱蚊灯法或CO 2诱蚊灯法、人诱停落法或双层叠帐法。
常规监测点可以根据本地需要选择不少于其中一种方法开展监测。
国家级监测点须采用诱蚊灯法和双层叠帐法进行成蚊监测。
(1)诱蚊灯法1)监测生境的选择:城区选择城镇居民区、公园(含街心公园)、医院各不少于2处,农村选择民房和牲畜棚(牛棚、猪圈、羊圈、养殖场等)各不少于2处。
除牲畜棚外,其它均在外环境中进行。
2)监测频次:蚊虫活动时间内每月开展工作不少于2次,相邻两次的测定间隔不少于10天。
3)操作方法:选择远离干扰光源和避风的场所作为挂灯点,每处监测生境放置诱蚊灯一台。
诱蚊灯光源离地1.5m 。
日落前1h 接通电源,开启诱蚊灯诱捕蚊虫,直至次日日出后1h 。
密闭收集器后,再关闭电源,将集蚊盒取出,乙醚麻醉或冰箱冷冻处死,鉴定种类、性别并计数。
分别将每台灯每晚的监测结果填入数据记录表(见表2-1,汇总表见表2-5)。
4)统计与计算:密度指数计算诱蚊夜数布放灯数捕获雌蚊数=蚊密度(只/灯·夜)5)监测器具:功夫小帅诱蚊灯(附录2-1)、手电筒、乙醚、搪瓷盘、口罩、手套、镊子、计数器、成蚊标本制作和保存工具、冻存管、冰箱(2)CO 2诱蚊灯法在方法(1)的操作中增加CO2供给,或者直接选用CO2诱蚊灯。
其他要求同方法(1)。
记录表(表2-1)。
(3)人诱停落法1)监测生境的选择:居民区、公园/竹林、旧轮胎堆放地/废品站/工地等三类生境各不少于1处,每处做2次,两次间隔100m以上。
2)监测频次:媒介伊蚊活动时间内每月2次,相邻两次的测定间隔不少于10天,风力五级以上顺延。
3)操作方法:每处生境选择避风遮荫处,工作时注意远离人群,在下午媒介伊蚊活动高峰时段(15:00-18:00),诱集者暴露一条小腿,利用电动吸蚊器收集被引诱的伊蚊持续30min,乙醚麻醉或冰箱冷冻处死,鉴定种类、性别并计数,填入记录表(见表2-2,汇总表见表2-5)。
4)统计与计算:密度指标:停落指数计算公式停落指数只/人﹒小时=捕获雌蚊数(只)人数×30分钟×60分钟/小时5)监测器具:计数器、手电筒、电动吸蚊器,蚊虫处死、分拣、分类和储存工具等。
(4)双层叠帐法1)监测生境的选择:居民区、公园/竹林、旧轮胎堆放地/废品站/工地等三类生境各1处,每处做2个帐次,两帐间隔100m以上。
2)监测频次:媒介伊蚊活动时间内每月2次,相邻两次的测定间隔不少于10天,风力五级以上顺延。
3)操作方法:每处生境选择避风遮荫处放置蚊帐,工作时注意远离人群,在下午媒介伊蚊活动高峰时段(15:00-18:00),诱集者位于内部封闭蚊帐中暴露两条小腿,收集者利用电动吸蚊器在两层蚊帐之间收集停落在蚊帐上的伊蚊持续30min,乙醚麻醉或冰箱冷冻处死,鉴定种类、性别并计数,填入记录表(见表2-2,汇总表见表2-5)。
4)统计与计算:密度指标:帐诱指数计算公式帐诱指数只/顶﹒小时=捕获雌蚊数(只)蚊帐数×30分钟×60分钟/小时5)个人防护:收集者着长衣长裤,监测过程中不使用蚊虫趋避剂。
6)监测器具:伞状双层叠帐(附录2-2)、计数器、手电筒、电动吸蚊器等。
2. 幼蚊监测幼蚊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法、路径法和勺捕法。
常规监测点布雷图指数法、路径法任选一种,勺捕法可选。
国家级监测点须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和勺捕法进行幼蚊监测。
(1)布雷图指数法1)监测生境的选择和方法:每个监测点按不同地理方位选4个街道/村的居民区等调查不少于100户,其它生境【医院、公园、工地、废品收购站和废旧轮胎厂(废旧物品处)、港口/码头等】视各地实际情况选择。
检查记录室内外所有小型积水容器及其幼蚊孳生情况,收集阳性容器中的幼蚊进行种类鉴定,或带回实验室饲养至成蚊进行种类鉴定,计算布雷图指数,监测结果填写记录表(见表2-3,汇总表见表2-5)。
户的定义:每个家庭、集体宿舍/单位办公室/酒店的2个房间、农贸市场/花房/外环境/室内公共场所等每30㎡定义为一户。
2)监测时间:蚊虫活动时间内每月中旬监测一次。
3)密度指标:布雷图指数(BI)计算公式布雷图指数BI=伊蚊阳性容器数调查户数×1004)监测器具:手电筒、捞勺、吸管、蚊虫收集装置、标签纸等。
(2)路径法1)监测生境的选择及方法:以人居环境为核心,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居民区、单位(有独立院落)、建筑工地、道路,总调查路径4000延长米以上。
调查时,依据监测人的步幅设定好计步参数,随身携带计步器等,沿监测路径,以均匀步伐前进,并记录沿途所有积水容器及小型水体(如水生植物、废弃容器、功能性积水容器、管井及下水道口、竹筒/树洞、轮胎、绿化带垃圾、喷泉、叶鞘积水等)中发现幼蚊(蛹)阳性容器数和小型积水处数,收集阳性容器中的幼蚊进行种类鉴定并填写记录表(表2-4,汇总表2-5),结束后记录路径长度。
2)监测时间:蚊虫活动高峰时间内每月中旬开展1次。
3)统计与计算:密度指标:路径指数(I),单位为阳性水体数每千米(阳性水体数/千米)。
路径指数I=阳性容器或小型水体数行走距离4)监测器具:计步器、手电筒、捞勺、长吸管、小滴管、白色方盘、采样管、水网等。
(3)勺捕法1)监测生境的选择与方法:每个监测点选取户外大中型水体共20处(如河流、池塘/水坑、湖泊、水渠等)进行调查,且监测点当地主要水体类型每种不少于5处。
调查时,沿着大中型水体岸边,每隔10米选择一个采样点,用水勺在水体边缘或有水草缓流处迅速从水体中舀起一勺水,吸出幼蚊(蛹)并放入已编号的采样管中,进行种类鉴定并填写记录表(表2-4,汇总表2-5)。
2)监测时间:蚊虫活动高峰时间内每月中旬1次。
3)统计与计算:密度指标:采用幼蚊(蛹)阳性勺指数,单位为阳性勺每百勺(阳性勺/百勺);勺舀指数(I),单位为条每勺(条/勺)。
阳性勺指数=具有幼蚊蛹勺数采集总勺数×100勺舀指数(I)=采集得到的幼蚊蛹总数阳性勺数4)监测器具:长吸管、小滴管、采样管、500ml标准水勺等。
3.附表及附录表2-1 成蚊(CO2)诱蚊灯监测记录表表2-2 人诱停落法/双层叠帐法监测记录表表2-3 布雷图指数法监测报表表2-4 幼蚊(蛹)路径法和勺捕法监测记录表表2-5 蚊密度监测汇总表附录2-1诱蚊灯附录2-2 伞状双层叠帐表2-1 成蚊(CO2)诱蚊灯监测记录表诱蚊灯法□监测方法:诱蚊灯法□CO2调查时间:年月日调查地点:省(市、自治区) 市区(县) 乡镇(街道)气温:℃,风速: m/s 天气:晴□多云□阴□环境类型: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牛棚□;猪圈□;养殖场□监测单位:监测人:审核人:表2-2 人诱停落法/双层叠帐法监测记录表监测方法:人诱停落法□双层叠帐法□调查时间:年月日调查地点: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区(县)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相对湿度:%风速:m/s天气:晴□;阴□;雨□气温:℃,最高℃,最低℃*请填环境类型序号:1.居民区;2.公园/竹林;3.旧轮胎堆放地/废品站/工地;4.其他监测单位:监测人:审核人:监测单位:监测人:审核人:注:a 水体类型:每种水体类型填写一条记录;b幼蚊种类存在情况:对应的部分请打“√”。
表2-4 幼蚊(蛹)路径法和勺捕法监测记录表调查时间:年月日调查地点: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区(县)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环境类型:居民区□;单位(有独立院落)□;建筑工地□;道路□;其他□监测单位:监测人:审核人:注:a 路径法、勺捕法:请在对应表格相应的位置填写;路径法每一水体记录一条;勺捕法每勺填写一行。
b 监测场所:路径法请填写居民区、单位、建筑工地、道路等;勺捕法请填写河流、池塘或水坑、水渠、湖泊等。
c 行走距离:请填写每一监测场所总的行走距离。
d 水体类型:请在以下水体类型内选择填写:路径法小型积水及容器类型:水生植物、废弃容器、功能性积水容器、管井及下水道口、竹筒/树洞、轮胎、绿化带垃圾、喷泉、叶鞘积水等。
勺捕法大中型水体类型:河流、池塘或水坑、水渠、湖泊等。
e 幼蚊种类存在情况:对应的部分请打“√”。
表2-5 省/市/县年月蚊密度监测汇总表填表单位:填表人:审核人:附录2-1诱蚊灯性能要求:波长:2537Å功率:8W功能:全自动或手动操作方便性能稳定,对虫体无损伤。
附录2-2 伞状双层叠帐内帐直径1.2m,外帐与内帐之间径向间距35cm,外帐距离地面3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