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经年

合集下载

此去经年诗句

此去经年诗句

此去经年,岁月如诗“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这是宋朝词人柳永在《雨霖铃》中的一句名句。

这句诗词饱含深情,描绘了离别后的情景和心境,让人深感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沧桑。

“此去经年”四个字,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也表达了空间的转变。

它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一场旅程,我们不断地向前走,不断地经历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而这一切都在时间的河流中流淌,最终汇成一首首美丽的诗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人,发生许多事,有些会成为我们生命中的重要部分,有些则会在我们的记忆中渐渐淡去。

但无论如何,这些人都会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痕迹,这些事也会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

这就是生活的魅力,也是时间的力量。

然而,尽管我们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但我们可以通过诗歌来记录下这些美好的瞬间,让它们在我们的心中永恒。

因为诗歌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表达,它可以让我们的情感得以升华,让我们的灵魂得以净化。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这句话的意思是,离开后的那些美好时光,可能都是空幻的。

这反映出词人对于离别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但是,他并没有被这种情绪所压倒,而是选择了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以此来抵抗命运的无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就一定能够克服。

因为生活就像一首诗,虽然有时充满了忧伤和痛苦,但也有时充满了希望和快乐。

所以,无论我们身处何处,无论我们面对何种困难,都应该像诗人一样,用诗歌来记录我们的生活,用诗歌来表达我们的情感,用诗歌来照亮我们的前路。

此去经年,岁月如诗。

让我们珍惜每一刻,珍惜每一次相遇,珍惜每一次离别,因为这些都是我们生命的组成部分,都是我们成长的印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活出自我,活出真我,活出精彩的人生。

《雨霖铃·寒蝉凄切》注释及注音

《雨霖铃·寒蝉凄切》注释及注音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yǔ雨lín霖línɡ铃·hán寒chán蝉qī凄qiè切l iǔ柳yǒnɡ永hán 寒c hán蝉qī凄q iè切,d uì对c hánɡ长tínɡ亭wǎn晚,z hòu骤yǔ雨c hū初x iē歇。

dōu 都mén门z hànɡ帐yǐn饮wú无xù绪,l iú留l iàn恋c hù处lán兰z hōu舟c uī催fā发。

z hí执s hǒu手x iānɡ相kàn看lèi泪yǎn眼,jìnɡ竟wú无yǔ语nínɡ凝yē噎。

n iàn 念qù去qù去q iān千lǐ里yān烟bō波,mù暮ǎi霭c hén沉c hén沉c hǔ楚t iān天k uò阔。

d uō多qínɡ情zì自ɡǔ古s hānɡ伤lí离b ié别,ɡènɡ更nà那kān堪lěnɡ冷l uò落qīnɡ清q iū秋j ié节!jīn 今x iāo宵j iǔ酒xǐnɡ醒hé何c hù处yánɡ杨l iǔ柳àn岸、x iǎo晓fēnɡ风cán残y uè月。

cǐ此qù去jīnɡ经n ián年,yìnɡ应s hì是l iánɡ良c hén辰hǎo好jǐnɡ景xū虚s hè设。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的意思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的意思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的意思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出自宋朝代诗人柳永的古诗作品《雨霖铃》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注释】
①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翻译】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鉴赏】
“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

因为上面是用景语,此处则改用情语。

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
增帐触而已。

“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orG,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可见结构之严密。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益见钟情之殷,离愁之深。

而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其以问句作结,更留有无穷意味,耐人寻绎。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此去经年,下一句是什么

此去经年,下一句是什么

此去经年,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意思是: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出自《雨霖铃·寒蝉凄切》,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

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

扩展资料:
由于得到艺人们的密切合作,柳永能变旧声为新声,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的慢词,使宋词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据《明皇杂录》云,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王灼《碧鸡漫志》卷五云:“今双调《雨霖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

”在词史上,双调慢词《雨霖铃》最早的作品,当推此首。

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侧的离情,可谓尽情尽致,读之令人於悒。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朝代:宋代作者: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人:美景)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注释:凄切:凄凉急促。

骤雨:急猛的阵雨都门:指汴京。

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无绪:没有情绪兰舟: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坐船的美称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去去:重复言之,表路途之远暮霭:傍晚的云气经年:经过一年又一年。

风情: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赏析1词是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诗体,最早源于古乐府,兴起于唐代,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至宋代已极为繁荣。

“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专用名词。

此去经年山高路远的意思

此去经年山高路远的意思

此去经年山高路远的意思
这句话出自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诗中的一句:“此去经年,山高路远。

”这句诗句的意思是,离别已经一年了,山高路远,表示离别的时间已经很久,距离也很远,增加了相思的苦楚和思念的深度。

这句诗句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
1. 随着时间的流逝,离别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说明离别已经很久,表示对离别的时间的感慨和惋惜。

2. “山高路远”描绘了离别的距离,表达了远离的苦楚和思念的深度,也暗示了两地之间的隔阂和困难。

3. “山高路远”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旅程,比喻人生道路的漫长和艰辛。

4. 这句诗句还可以理解为对离别的痛苦和思念的倾诉,表达了对彼此的深情和牵挂。

这句诗句通过描绘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遥远,表达了离别的辛酸和思念的深度,同时也体现了对人生旅程的思考和感慨。

此去经年什么意思

此去经年什么意思

此去经年什么意思《此去经年》是一句出自于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的名句,原句为“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这句诗作于唐代,描绘了秋夜将晓时的景象和杜牧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句诗的意思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从字面上解读,其中“此去”意味着离别,表示作者已经度过了一个漫长的时光;“经年”则表示经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整句的意思是,这里指的是过去的时光已经消逝,早已成为虚幻的存在。

作者使用了这样的表达方式,显示出时间的无情和不可逆转性。

其次,从感性上解读,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光阴逝去的悲伤和思考。

他用“良辰好景虚设”来形容过去美好的景象已经随着时间流失而变得虚幻。

人们经历过了一段段美好的时光,但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些美好的时光早已离去,只能成为回忆中的一抹残影。

“此去经年”这个词组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应用,不仅仅是写作中的句子,也用在日常生活中。

它可以用来表达对过去时光的思念,对逝去时光的慨叹,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们面对变化的无奈。

这个词组在现代语境中往往描绘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和无奈。

人们总是沉迷于回忆过去,回忆那些曾经的美好时光。

然而,时间总是一去不复返,过去的美好只能成为永恒的回忆。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拖进无尽的宇宙中。

时间如潮水般一波波地拍打,永不停歇。

正如杜牧所写:“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都付与了东流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中。

”这样的句子深藏着诗人对时间无情蹉跎的痛苦之情。

事实上,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加需要从这样的诗句中找到一种宁静与安宁。

正如《此去经年》,它提醒我们时刻珍惜身边的美好时光,因为一旦错过,就再也无法拥有。

同时,它也告诫我们要对待时间和生活态度要正确。

每个人都面临着从出生到死亡的旅程,人生苦短,我们应该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体验生活、珍爱身边的人和事。

在历史长河中,每一代人都会面临着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消磨。

无论我们曾经有过多么辉煌的时刻,时间都不会为我们停留。

此去经年

此去经年

此去经年此去经年,是一句出自李白《蜀道难》的诗句。

前半句“此去”表示离开的动作,后半句“经年”意味着时间的长久流逝。

这句诗描述了行者离开蜀道后,时间已经过去了很多年。

从字面上看,此去经年意味着离开多年,事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它也可理解为时间的过去,代表着历史的沧桑和人与世界的变迁。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此去经年的深层涵义。

首先,此去经年可以理解为人生的历程。

人们在一生中会经历许多离别和重逢,经历许多岁月的洗礼和磨砺。

在此过程中,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人们会不断成长和改变。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经年,经历的种种离愁别绪、人情世故,都会在心中留下痕迹,成为人生的一部分。

其次,此去经年可以引申为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科技、文化、经济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经历了繁荣和动荡,见证了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进程。

此去经年代表了社会的演变,体现了人类智慧和努力的结晶。

再者,此去经年还可以理解为世界的变迁。

地球上的大自然也在不断变化,气候、环境、物种都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和变异。

生命在不断与时间和环境竞争,适应着变化万千的世界。

此去经年代表了大自然的演替和变动,展示了生命的顽强和生机。

此去经年的意境深远,折射出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变迁与变化。

每个人都面临着此去经年的考验和选择,也承载着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在追求梦想和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方向,坚定信念。

不论是个人、社会还是世界,都需要在此去经年的沧桑岁月中,保持初心,勇往直前。

无论是人生的经历,社会的发展,还是自然的变迁,此去经年都展示了时间和历史的不可逆转。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瞬间,不负韶华。

在此去经年的岁月中,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困难,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此去经年,是李白这首诗的开头,也是整首诗的主题。

这句简洁而深刻的诗句,道出了时光流转、岁月更迭、人事变化等无法抵挡的现实。

正因为此去经年,我们才会珍惜眼前的一切,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感叹时光的短暂和宝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去经年当一个人谁都不爱的时候,就可以轻易爱上任何人,我是知道的。

但我没想到刚回家就接到小熙的越洋电话,说年后就要结婚。

正如我没想到落野的第二次结婚,新娘依旧不是我。

呵,如何解释呢,若要听我细说,怕是辗转经年,曲折回还的一个长篇故事了吧,但要概括,倒也容易,无非是没有缘分而已。

“新郎是谁?”“丘翼。

”她补充道,“我并未同你提起过。

”“你是否已经决定?”“是。

”“我希望你的决定不是欠考虑,小熙,你与安乔挣扎这些年,就算是荒废也该有些所得才是。

”“呵,要我如何决定?子初,先放弃的人不是我。

半年前是他与我摊牌,说今生爱任何女人不会比对我更多,但已没有力气与我周旋。

他太累,需要成家立业,休养生息。

”“你也知道他最爱是你,除非你不爱他,否则何苦鸳鸯两地?”“如此简单的道理又何须我来教你?我们都爱对方,但也更自爱,你予我几许温暖,我便回馈几分关怀,若你收紧目光,我又怎会不自保?我承认,我们是爱的炽烈,但几番轮回,我们之间已是裂痕斑斑。

纵然想要收拾心情平静想对共度一生,那些给对方的伤疤总会千方百计地提醒心痛,我们在一起,爱多,怨恨更多。

”我仰天。

小熙三言两语已然道尽全部事情。

她并不是飞蛾扑火的愚钝女子,却又何尝不是白白浪费这些眼泪这些年。

“十一年。

”我说,“你同安乔十一年。

”“十一年又如何?总算我不是全然无所得,现在我至少知道我该要的是什么。

子初,学费不会比你想象的更为便宜。

”“可是连我都可惜你和安乔这么多年。

”“可惜?子初,你有没有想过你与落野那些伤害和纠缠?”落野。

落野。

我的心脏瞬间酥软下来。

这么多年,这个名字依然是能够让我心生悸动的两个字。

想及当年的阳光浅浅,他从身后拿出小小一株不知名的淡紫色花朵,摊开我的手掌于掌心,轻声耳语:“落落野花原在你的掌心盛开,此生相连,切莫丢弃。

”是十九岁的春日午后,面前的落野眼膜微蓝,嘴角温柔。

我仰脸望向他,幸福大片大片弥散。

食指与拇指弯成一个圈,再瞬间分开。

弹指间,往事灰飞烟灭。

此刻我的手心里仍有着纹着的小朵野花,而芳香,已是万劫不复。

“子初,子初?你还在么?”我恍然,“是,我在。

”别多想,子初,落野始终不是你那杯茶,你当初的选择,是对的,我不希望不后悔。

”“嗯,我也这么以为。

”“那样最好,子初,下月9号,我希望你飞回来,做我的伴娘。

还有长平,带他来见我。

我会算出他是否是你合适的结婚对象。

”“我尚未决定带来的是谁,”我调笑,“但你的婚礼,我一定会来。

”放下电话。

突然浑身乏力。

成年以后我逐日隐忍,贪恋琐碎平静的俗世幸福,再不曲高和寡,再不为赋新词强说愁,甚至再不伤春悲秋。

许久前的某时也曾反思——莫子初几时起成了没心没肺简单头脑的市井女人?怕是伪装惯了不经意便入了戏。

平日里不算是感慨良多的人,而今日,小熙一个电话却惊仿佛隔世召唤。

我与小熙是自高中一年级起的朋友,彼时都是身高高挑多愁善感的少女,难得的是爱好相似,成日粘在一起,写诗、看片子、读书、弹琴。

也无止尽地相互倾诉、见证了彼此青春期里情绪的大起大落。

写信给对方。

上课的时候,两个人面容平静,笔耕不辍,看似认真做笔记的好学生,却在纸上写着:“小熙,今日读到存在主义,每个人都是无理由地被抛掷在这个世界上互不相关的物体,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没来由的杂物的堆积场,。

突然觉得路太长太冷,我走不下去……”如此这般。

而彼时小熙最爱写的是:“子初,昨夜又梦到他,潮湿的阴冷的绿色空气,他从高高的山崖上向我俯瞰,我大声叫他的名字,他纵身跳下,却被树枝卡在当中……”我于是一点一点知道那个名字叫做安桥的男孩,是小熙的小男朋友。

小熙的皮夹子里一直放着一张模糊的照片,是她十四岁时两个孩子的合影,照片上的小熙一张圆鼓鼓的笑脸,旁边的男孩子打她一岁,只和她一样高,却已经有挺拔的姿态和硬朗分明的五官轮廓。

有时候小熙也会跑来我家跟我一起住,她在上海没有家,。

初二那年她只身一个人来到这座城市,寄住在一个关系颇远的亲戚的家里。

她的母亲这样不由分说地安排下她的生活,希望她能够在更好的环境得到更好的前途,却没有也不屑于去察觉,小熙已经把灵魂钉在了那个北方的城市。

那里有她爱着的小男孩安桥。

少女时代的小熙瘦弱纤细,她握住我的手,急切地表情,反复地表达,反复地祈祷:“子初你知道么子初。

安桥说他要娶我,他写来的每一封信的最后写,等到我们毕业,我娶你。

”我很认真地握紧她的手,“你与安桥结婚那日,一定要我做你的伴娘。

”两个人都眼波涌动。

陈年旧事,物是人非。

二十五岁时的小熙终于决定穿上新娘礼服,且如约邀我做伴娘,而新郎的角色却已面目全非。

想起当初我们盈盈相握的虔诚,想起那厚厚的一摞信的末尾恒久不变的“等到我们毕业了,我娶你”,想起那些纯真到透明的日子,连我都禁不住泪水涟涟,而小熙在斯时斯地,是不是真能谈笑风生?响起轻轻的叩门声。

自梦中初醒,抹了一下眼角泪水,入洗手间略略补妆,才走过去打开门。

果然,这个时候来敲门。

除却长平没有别人。

他进门,凝注我半响:“恕我直言,你今日何以突生老态?出了什么事?”老态?也许吧,往事伤神。

但要我把过去讲给他听么?于理,我们相处已有几个月,该让他了解我的性格爱好,心情想法,但于情,没有必要。

情理并不总是统一。

我与他其实并无特殊关系,并不是出双入对的男女朋友,说穿了只是一个朋友男性而已。

他只需知道我年龄25岁,未婚,职业高尚,收入稳定,无不良记录及嗜好,喜穿黑色衣裙,工作尚属努力,不喜派对逛街,乐得蜗居家里享受清静。

这些,足够了。

我笑。

“哪里有事?衰老是人间规律。

你若害怕陪着一个年老色衰的女子度过一生,大可至幼儿园门口排队去等,挑个唇红齿白的小鬼头,悉心栽培,待伊到法定结婚年龄你染了头发择日完婚,那才是青春少女呢。

”他也笑,“子初,与你一在起总是如此轻松愉快,我贪恋这份平静的幸福,怕是永远舍不得走开了。

”“永远?”我简直啼笑皆非,“长平,你不是那种不谙世事的纯情少年吧,嘘……莫言永远,永远太远。

”他依旧是平稳的眼神,却如此强烈地直视着我。

“子初,嫁给我。

”我愕然。

我不曾想过长平会这么快向我求婚。

我一直固执地以为,一个男人要很爱一个女子,才会向她求婚。

比如安桥和小熙,又比如落野对我。

而长平,他爱我有多少?“你根本不了解我的过去。

”“你也说那是过去。

”“我们对彼此的性格和习惯等等都不了解。

”“可以用一辈子的时间慢慢了解。

”“我们认识只有5个月。

”“这个借口不是你的风格吧。

”“那么,我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接受你。

”“这条理由我接受,你当然可以好好考虑。

”“我有多少时间考虑?”“只要不是三年五载。

”“你为何选择我?”“和你一起的时候,我的心里是安定的。

是家的感觉。

”我默然,与他一起的时候,我的心也是安定的,不似与落野那般汹涌起伏。

可是,我爱他么?他又企图说服我:“婚后我们可以在这里定居,也可以回国。

你可以辞掉工作在家里做喜欢的事情,也可以继续工作,我不会干涉你,一切照你的意思来。

”一个男人,为了一个女人,可以掷下人生华年耐心等待,可以随时改变工作和生活环境,可以随时放弃现有的一切工作成绩,重新开始……这些,已经足够优厚。

更何况他还有份高尚工作,可观收入,年纪轻轻已是华人圈内颇有名望的建筑师,前途不可小觑。

最最不易的是人品温良,一直洁身自好,对围在身边的女孩子保持礼貌的距离。

全无一般年轻有为而又自视英俊的男人的轻浮。

似乎应经完美。

“你不必立刻答复我,但你要告诉我现在我们要去哪里吃饭?”他笑吟吟抓住我一只手。

我一凛。

我与长平相处这五个月,一直是淡淡的君子之交,外人皆知我们是男女朋友,但事实上我们连手也不曾牵过,至多只是在穿过马路的时候,长平的手悬在我的身后,疼惜地不放不下来。

他感觉到我的犹豫,立刻放开我的手。

“对不起,子初。

”我反而有些歉疚,长平永远这般谦谦君子的形象,从来不会违背我的意愿。

而落野,落野会在突然之间像抓一只小猫那样抓住我的后颈,低下头封住我的嘴唇。

我不能呼吸。

我深深地呼了一口气。

我不该在这个时候想起落野的。

我该好好地考虑长平的建议,嫁给他,或者不要继续耽误他。

“长平,我今天有点累,你一个人去吃饭好么,我想早点休息了。

”“那也好,我走了。

是否要帮你买吃的送来?”“不必了。

”“那好,子初,晚安,有空的时候考虑下什么时候嫁给我。

”他轻轻地带上了门。

长平的关心也永远是恰到好处,不像那个时候的落野,会大声敲我们寝室的门,把生病赖在床上不想吃东西的我一把就抱起来,然后从背包里变出各种清淡而又营养的食物,强迫我吃下去……我使劲地晃晃脑袋,难道今天是真的发烧了么,为什么不停地想起落野?那个名字已经离我那样遥远。

我们的缘分只有那么多,早在几年前我离开的时候已经耗尽了。

现在他已是别人的丈夫,甚至会为人父,我没有理由再暗自伤神。

而长平,才是摆在我面前的,触手可及的幸福。

初时长平,是在一座新楼盘的新闻发布会上,我带了摄像前去报道,房产本不是我的条线,可是该条线的同事玛丽当日家里突然有急事,要我一定替她完成任务。

原本只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不想竟然因此结识未来男友。

哗,命运玄妙。

若是玛丽自己前去采访,会不会是另一个感情故事?记得那日在会场碰到旧日房东,发布会结束后她拉住我说介绍一个华人朋友给我认识,然后我看到之前坐在主席台上的楼盘设计师稳步走来:“你好,我叫长平,很高兴认识你。

”我这才近距离看到他的面孔,恍然间觉得有些似曾相识,但印象十分模糊,好像是上个世纪在哪里见过。

这种微妙的熟悉让我对他有一点点的亲切感,我冲他微笑,伸出手,“记者莫子初,很高兴认识你。

”就这样认识长平。

之后的第三个星期他开始约会我,我对他不是没有好感,欣然赴约,到后来便发展成为男女朋友,固定是每周四次的约会,一、三、五、日,两个人都很配合地将其他应酬安排在剩余三天里。

约会的内容也是有固定程序的,下班他到家里接我去吃放,然后看一场电影,话剧,或者听场音乐会然后送我回家,也有的时候就在家里聊天,或者各自看书、上网。

到晚上十点半,他便离去。

呵,严谨一如中学里的课程表。

可是我们丢乐得这样的安排,不必绞尽脑汁安排新鲜节目,也不必刻意制造什么气氛,默契一如老夫老妻。

嫁给安长平,婚后的日子不劳想象。

安静,独立,彼此信任,不相干预。

有相似的休闲方式和品位,不至于为了琐事而争吵不休,也不会有翻江倒海可生可死的激情。

似乎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嗯,相敬如宾是一种说法,举案齐眉是另一种说法。

没错了,这个男人已把最本能的特质表现出来:平头,带黑框眼镜,眼神安稳,从不吸烟酗酒,即使在最热的夏天也只长袖衬衫。

理性,平和,可靠,有理想有前途……不容否认,他是一个无可挑剔的结婚对象。

可是,我爱他么?识字以来一直相信,长大会与一个彼此相爱的人结婚,王子与公主,白头偕老,幸福一生。

念诗,又是“画眉深浅入无时”,又是“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直念得心生荡漾,暖意融融。

结果呢?结果生活毕竟不是古诗,大学毕业那年我往大洋彼岸升学,落野依旧潦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