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监测记录表

合集下载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2016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2016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

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

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

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

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

我国过去曾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二、监测目的(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大鹏新区伊蚊密度监测评估简报

大鹏新区伊蚊密度监测评估简报

大鹏新区伊蚊密度监测评估简报大鹏新区公共卫生管理服务中心编2017年10月9日根据深圳市(深疾控〔2016〕129号)《关于印发深圳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的通知》及(深卫计公卫〔2017〕40号)《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我市登革热防控工作的通知》,为进一步加强登革热防控工作的部署,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现将9月份的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情况报告如下:一、监测项目与评估标准1.监测项目:幼虫密度(布雷图指数法BI)和成蚊密度(诱蚊诱卵器法MOI)BI=阳性容器数/检查房屋数×100MOI=阳性诱蚊诱卵器数/回收诱蚊诱卵器数×1002.评估标准:BI(或MOI)>20为蚊媒高密度(高传播风险);10<BI(或MOI)≤20为蚊媒中密度(中度传播风险);5<BI(或MOI)≤10为蚊媒低密度(传播风险较低);BI及MOI 均≤5为符合防控要求。

二、监测情况9月份在全区居民区、医院、公园等环境共监测布雷图指数监测点12个,诱蚊诱卵指数监测点6个,具体数据见表1、表2。

日期调查地点调查户数合计容器数合计阳性容器数BI2017.9.5 比亚迪社康100 15 8 8 2017.9.5 金葵街心公园100 3 0 0 2017.9.6 鹿嘴山庄100 12 2 2 2017.9.21 枫南村100 8 1 1 2017.9.21 马坑村100 14 1 1 2017.9.21 大鹏所城100 28 5 5 2017.9.21 叠福村100 31 3 3 2017.9.27 新大社康100 1 0 0 2017.9.27 岭澳社康100 7 3 3 2017.9.27 大鹏革命烈士陵园100 0 0 0 2017.9.27 石下居民区100 3 0 0 2017.9.27 虎地排村100 80 1 1 12个监测点中,仅比亚迪社康蚊媒密度为低密度,尚未达到登革热防控要求。

其余11个监测点均符合防控要求。

表6市鼠密度笼夜法监测结果记录表

表6市鼠密度笼夜法监测结果记录表

22018年光明新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方案为科学、有效地开展全市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工作,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减少病媒生物对人群的侵扰,降低虫媒传染病发生风险,依据《市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的》(深疾控[2017]119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实施方案.一、监测目的(一) 掌握本区主要病媒生物的种类、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趋势.(二)评估本区病媒生物侵扰状况,指导科学防制病媒生物.(三)开展病媒传播疾病风险评估和预测预警,为该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决策依据。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一)蚊密度监测1。

成蚊密度监测1.1监测点的选择每月选取一个街道办,在该街道办内选择居民区2处、公园(或街心公园)1处、医院1处(街道内无医院时选取街道内较大的社区健康XX),学校宿舍1处、工厂宿舍1处为监测点,进行成蚊密度监测,每次监测均在外环境中进行.1.2 监测时间全年监测,每月监测2次(上半月监测1次,下半月监测1次),每次监测间隔不少于10天,风雨天气(风力五级以上)顺延。

1.3 监测方法采用诱蚊灯法。

每处布放诱蚊灯1个,选择远离干扰光源和避风的场所作为挂灯点,每处监测生境放置诱蚊灯1台。

诱蚊灯光源离地1.5m。

日落前1h接通电源,开启诱蚊灯诱捕蚊虫,直至次日日出后1h。

密闭收集器后,再关闭电源,将集蚊盒取出,乙醚或冰箱冷冻处死,鉴定种类、并计数。

分别将每台灯每晚的监测结果填入《市成蚊密度(诱蚊灯法)监测结果记录表》,并记录当时主要气象数据(气温、湿度、风力)。

1。

4成蚊密度统计成蚊密度(只/灯·夜)=捕获雌蚊数/布放灯数×诱蚊夜数2.白纹伊蚊诱蚊诱卵指数监测2。

1监测点的选择每月在各街道办内选择居民区、医院(街道内无医院时选取街道内较大的社区健康XX)及公园外环境各1处为监测点,进行白纹伊蚊诱蚊诱卵指数监测,如监测点布放不下监测工具,应以监测点为中心,向外扩展,每次监测均在外环境中进行。

标准间指数监测情况

标准间指数监测情况

4.竹筒树洞的治理。学校的竹筒、树洞要用灰 沙等堵塞,或对留根的竹筒,采用“十”字砍 刀法,使其有裂缝不再积水。 5.对于其他不能清除的积水,采取封闭措施, 或投放长效灭蚊幼剂控制蚊虫孳生。在使用过 程中记录灭蚊幼剂的使用场所、使用剂量、处 理前后的蚊幼密度,评价灭蚊效果。 6.治理轮胎。须对废弃轮胎进行打洞,防止积 水。对于不能清除积水的轮胎,须使用双硫磷 等灭蚊幼剂处理。
杀灭成蚊要点
1、方法 应用超低容量喷雾是实现快速、全面杀灭 媒介伊蚊的技术手段,也是体现药剂优 点的技术基础
2、药物 选择适合本地区特点的杀虫药剂,是实现 快速、全面杀灭白纹伊蚊成蚊的物质基 础。 对蚊虫高效速杀; 对人、畜低毒,对环境安全; 无刺激性和异味; 对溶剂及器械有很好的相容性。
氯菊酯:安全、高效、致死力强,也具有一定的滞效。 烯丙菊酯:安全、击倒力强。 适用的药物:氯菊酯+烯丙菊酯
东导小学 XX年级 2018.04.02
学校卫生健康教育之
学校登革热防控技术
南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8年3月30日
主 要 内 容
一、2017年学校伊蚊密度监测概况 二、蚊媒孳生地的调查与治理 三、杀灭成蚊要点 四、学校登革热防控要点
2017年学校白纹伊蚊监测概况
每周开展标准间指数、成蚊密度、诱蚊 诱卵器指数监测。其中标准间指数超标 3次;成蚊密度超标9次,其中蚊媒密度 3级,高度风险2次;诱蚊诱卵器指数均 达到防控要求,但有4次达到临界值。
标准间指数(SSI)=调查阳性积水容器数/调查的标准间数 ×100
二、蚊媒滋生地的治理
组织发动老师和学生清除各类蚊虫孳生地 1.清除绿化带和卫生死角的垃圾,尤其是塑料薄膜、一 次性容器。 2. 翻盆倒罐,清除积水。清除废弃的容器,暂时闲置 未用的容器应当逐一翻转倒放。 3.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每5~7天换水1次,冲洗植物 根部,彻底洗刷容器内壁或改用湿沙种养;大型莲花 缸、池,可放养食蚊鱼等。

深圳市某区白蚊伊蚊密度季度消长情况调查与温湿度对其影响的分析

深圳市某区白蚊伊蚊密度季度消长情况调查与温湿度对其影响的分析
摘要 : 目的 了解 深圳 市 莱 区 白纹 伊 蚊 的 季 度 消 长情 况和 温 湿 度 对 其 的影 响 , 开 展 白蚊 伊蚊 引起 的 一 系列 传 染病 防控 工 作 提 供依 据 。方 法 连 为
续 两年 . 四个 季 度 , 个 季 度 用诱 捕 器进 行 4 分 每 d为 一 周期 的 成 蚊 诱捕 以 及诱 卵诱 捕 , 并根 据每 个 季度 的 诱 捕 结 果 估算 白纹 伊 蚊 的 消 长情 况 。 结 果 21 0 0年 1月 ̄ 0 1年 1 21 2月 , 捕 获成 蚊 3 2只 , 共 1 包括 白纹 伊 蚊 13只 ; 集 蚊 卵 6 5 7 收 49个 。 分析 结果 后 显 示 四 个 季度 之 间诱 蚊 诱 卵 指数 、 蚊 诱
分析【 . J 实用妇产科杂志 ,0 2 4 2 )20 2 3 ] 2 1 ,( 8 :7 ~ 7 .
【]B tsERos , n 4 ae , ueDJ ManML ta. o aa o to satrdmo sae t e 1 n tl ucme f e nt tdf a Ne e r el
ln a r y e r 3 ek o s t n O s t yeo , 1 ,1() 2 8 u gm t i f e 9w es f et i 叨.bt ncl 2 0166: 8 — u tb o g ao eG 0 1
19. 2 5
[]Cae Cad 删 , l W,ta.h m ato e n e omo e i 5 ryMA, r Vo zJ e 1 e ip c fSX ad sxh r n so t T l ln hsooya ddsaels n rm nma tde f.A JP yi u g u gpyilg n i s: s sf ai lsu is J m hso L n e eo o 1 l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指标计算公式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指标计算公式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指标计算公式
1.鼠密度监测
鼠密度(捕获率)=捕鼠总数(只)/有效笼(次)数×100%
有效笼数=布笼总数-无效笼数
2.成蚊密度监测
密度(只/灯)=捕获蚊虫总数/监测灯数
3.成蝇密度监测
成蝇密度(只/笼)=蝇只总数/布放笼数
4.蟑螂密度监测
蟑螂密度(只/张)=捕获蟑螂总数(只)/回收的粘蟑纸数(张)5.白纹伊蚊幼虫密度指数的监测
布雷图指数=调查阳性积水容器数/调查户数×100
标准间指数=调查阳性积水容器数/调查的标准间数×100
6.诱蚊诱卵器指数的监测
诱蚊诱卵指数=诱蚊诱卵器阳性数/回收诱蚊诱卵器总数×100。

病媒生物防制监测资料33661

病媒生物防制监测资料33661

病媒生物防制监测资料33661利民小学2011年病媒生物防制监测方案与结果一、目的准确地掌握蚊、蝇、蟑螂和鼠等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为病媒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和控制蚊、蝇、蟑螂和鼠等病媒生物的危害提供依据。

二、内容与方法(一)鼠密度监测1.监测点的选择校园、厕所为我校鼠密度监测点,应结合本校情况选择监测地点,三个月内不得在同一地点监测,不同月份选取的监测环境之间距离应大于0.5km。

2.监测时间每月监测一次,雨天顺延。

3.监测方法采用夹夜法。

统一选用中型钢板夹,以生花生米为诱饵,22晚放晨收。

室内按每15m布夹1只,超过100m的房间沿墙根每5m布夹1只。

室外直线布夹,每5m布夹1只。

三个类型监测点每月室内外分别布放100个有效夹(夜)。

监测前做好宣传、告知,防止误伤儿童和动物。

捕获鼠类后,进行鼠种鉴定,用《鼠密度监测记录表》(附表1)记录鼠种、性别、体重,并记录布夹总数、回收夹总数、无效夹总数、捕获鼠数等。

4.鼠密度统计鼠密度(捕鼠率)(%),捕鼠总数(只)/有效夹总数(只)×100%;有效夹数=布夹数-无效夹数。

上列公式中,捕鼠总数是指鼠夹捕获鼠类的数量总和,鼠夹上夹有鼠头或大片鼠皮则定为捕到鼠,记入捕鼠总数。

若已击发的鼠夹上有鼠毛、鼠尾、鼠爪,该夹计入有效夹总数,定为未捕到鼠。

无效夹是指丢失或不明原因击发的鼠夹。

(二)蚊密度监测1.成蚊监测(1)监测点的选择教室、厕所4处,进行成蚊密度监测。

(2)监测时间每月监测二次,两次的监测间隔不得少于15天,风雨天气(风力五级以上)顺延。

(3)监测方法采用诱蚊灯法。

每处布放诱蚊灯1个,监测时间从本地日落20分钟后开始,诱集6小时以上,第二天,将集蚊盒从诱蚊灯中取出,对捕获蚊虫进行种类鉴定、计数,并分别将每盏灯每晚的监测结果填入《成蚊诱蚊灯监测记录表》(附表2),并记录当时主要气象数据(气温,湿度,风力)。

(4)成蚊密度统计成蚊密度(只/小时)=捕获蚊虫数/(捕蚊时间×灯数)2.白纹伊蚊诱蚊诱卵指数监测(1)监测点的选择厕所、实验室、办公室为主要监测点。

登革热媒介应急控制的技术指引

登革热媒介应急控制的技术指引

广东省登革热媒介应急控制技术指引(试行)登革热是由1~4 型登革病毒(Dengue Virus)引起、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为3~15天,以突发高热,剧烈头痛,明显的肌肉、关节痛及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

广东省登革热主要媒介是白纹伊蚊,主要孳生于室内室外的各种积水容器,一般栖息于孳生地周围的绿化带等阴凉环境。

一旦发生登革热疫情,必须迅速在疫点及周围环境采取有效灭蚊措施,以阻止疫情的蔓延。

为此,根据卫生部登革热处理原则以及相关工作规范要求,结合我省多年来的登革热防治经验,特制定本技术指引。

一、媒介应急控制原则采取快速杀灭成蚊和清除伊蚊孳生地为重点的综合防制措施。

二、物资准备(一)个人防护用品:16层棉纱口罩、防护眼镜、长袖工作服、工作帽、手套、长筒胶靴、雨衣、折叠雨伞、防蚊驱避剂。

(二)监测器械:诱蚊诱卵器200个、电动吸蚊器、捕虫网、采样箱(冷藏箱)、镊子、螺口采样管、采样用吸管、纱布、棉花、95%乙醚、可封口密实袋、废弃物收集袋、工作记录表、小标签纸、记录笔、记号笔、手电筒、数码相机、GPS 卫星定位系统、对讲机。

(三)灭蚊药械:可选用DDVP、甲基嘧啶磷、马拉硫磷、双硫磷,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可选用背负式喷雾器、烟雾机、手推式喷雾机、机动超低容量喷雾机。

三、现场处理(一)疫点及警戒区的确定以病例家庭为中心,半径100米的范围内的区域为疫点,疫点以外半径400米范围内区域为警戒区。

(二)蚊媒密度调查1.幼虫调查:调查疫区内50-100户居民(在外环境或单位检查路径每10米折算为一户),检查记录室内外所有积水容器及其幼虫孳生情况(附表1,2),计算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和容器指数。

疫点每3~5天进行1次,警戒区每15天进行1次。

2.成蚊密度监测:选用诱蚊诱卵器法,在疫点及周围区域环境,共布放50-100只诱蚊诱卵器,一般每3~5户或每25~50米距离布放一个诱蚊诱卵器,主要布放于家庭环境的庭院、阳台、天台的花草树荫下,或室外环境的树木、花草、绿化带、灌木丛下,连续布放4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