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4-中生动物门'

合集下载

03-04扁盘动物门-中生动物

03-04扁盘动物门-中生动物

第4章 中生动物门 Mesozoa
1.全部海生; 2.两侧对称蠕虫状; 3.细胞数少,外层多为纤毛细胞,内层为轴细 胞且能分化产生生殖细胞; 4.无任何器官,亦无体腔或消化腔; 5.生活史复杂,包括有性和无性生殖期,生活 史的一定阶段寄生于其他无脊椎动物体内
第3章 扁盘动物门Placozoa
海生 体扁平,变形,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各方向运动 无明确组织和器官。单层的纤毛细胞封闭 充满 液体、星状纤维细胞网的间质。背为单纤毛扁 平细胞,腹具单纤毛柱状细胞和无纤毛腺细胞 腹面腺细胞可分泌消化酶 无性生殖分裂和出芽;间质中可见卵,报导过2、 4、8细胞期到囊胚的发育阶段。
粘丝盘虫Trichoplax 粘丝盘虫Trichoplax adhaerens

动物生物学原生动物门

动物生物学原生动物门

2、接合生殖(conjugation) :见于纤毛虫类, 如草履虫(Paramoecium)、大草履虫接合 生殖图示。
接合生殖受精过程
眼虫、大草履虫—繁殖方式
草履虫的分裂生殖 棘尾虫的接合生殖
原生动物——主要生物学特征
• 七、呼吸方式:体表;通过光合作用 • 八、大多数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能形成包囊 • *在遇到不良环境时,体表的细胞器〔如:
• 很多有顶复合器构造。 • 营养方式:异养 • 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是裂体生殖;有性生殖是配子生
殖;无性的孢子生殖。 • 生活史复杂:无性世代与有性世代交替。更换寄主。 • 〔1〕裂殖生殖:营养体 裂殖体 裂殖子 • 〔2〕配子生殖:大、小配子形成并结合为合子 • 〔3〕孢子生殖:合子 孢子母细胞 孢子 子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原生动物〔Protozoa〕——动物 界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身体由 单个细胞构成,因此也称为单细胞 动物。
后生动物〔Metazoa〕——多细胞 动物,机体的细胞之间出现了构造 和机能分化,生活能力逐步提高。
原生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原生动物具有一般细胞的根本构造 又具有动物表现的各种生活机能——类器官

、 两

后 生
侧 对 称
动 物


序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门的名称
软体动物门 Mollusca* 鳃曳动物门 Priapulida 星虫动物门 Sipunculida 缢虫动物门 Echiurida 环节动物门 Annelida* 须腕动物门 Pogonophora
• 3、多分裂〔multiple fission〕 :细胞核先分裂 屡次,形成多个子核,随后细胞质分裂,最后形 成多个子细胞。多分裂也称裂殖(体)生殖 (schizogony),多见于孢子虫纲;

第3、4章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多孔动物门

第3、4章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多孔动物门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及多孔动 物门(Porifera)
第三章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
关于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 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 生物发生律
第四章 多孔动物门(Porifera)
多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分类及分类地位 经济意义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人的胚胎发育过程
动物的发育
个体发育 系统发育
• 一.个体发育:有机体从受精卵 发育成成体的过程。包括 胚前期, 胚胎期和胚后期。 (一)胚前发育:性细胞的产生和成熟的过程。
精母细胞 4个精子 3个极体
卵母细胞
1个卵细胞
少黄卵:卵黄少,均匀
中黄卵:卵黄多,分布于中央 多黄卵:卵黄多,分布于一侧
(二)胚胎发育
受精(fertilization)与受精卵 卵裂(cleavage) 囊胚的形成(blastulation) 原肠胚的形成(gastrulation) 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
活习性方面无区别,如低等昆虫。 变态发育(间接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生活 习性方面的区别显著,如蛙、昆虫等。
二、系统发育
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个体发育(ontogeny): 是指生物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个体性成熟 或死亡为止的整个过程。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个体的生理功能、
组织结构和器官形态都发生一系列变化。
生物发生律(biogenetic law, 重演律recapitulation law):
由德国科学家赫克尔(E.Haeckel)于1866年提出。是指个体发 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二者的对应关系如 下:
青 蛙
个 体 发 育
受 精 卵
囊 胚

动物生物学总结资料

动物生物学总结资料

动物⽣物学总结资料第三章:动物的类群及多样性第⼀部分:基础知识⾮对称性:此⽣不对称(幼体对称,成体不对称。

蜗⽜)1、对称类型辐射对称:(两幅对称,球状辐射对称)两侧对称⽆体腔动物假体腔动物2、体腔类型真体腔动物:只有内胚层包围的体腔才是真体腔混合体腔动物同律分节每节构造相同(较为低等)3、分节:(分节现象出现在较⾼等的种类)异律分节4、头部形成:头部明显出现的现象,主要出现在两侧对称的动物中(1)头部的出现伴随神经和感官的集中,有利于这些组织和器官的充分发展;(2)由不定向运动转为了定向运动5、⾻骼化:是⽣物结构复杂化的基础,是⾝体不可缺少的⽀持、运动和防护结构,并从外⾻骼向内⾻骼进化。

第⼆部分:动物门类介绍⼀、单细胞真核⽣物——原⽣动物门主要特征:● 1. 原⽣动物是⼀个完整的、能营独⽴⽣活的、单细胞结构的有机体。

整个⾝体由单个细胞组成,最原始、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但他们⼜和⾼等动物体内的细胞不同,⽽和整个⾼等动物体相似,具不同胞器:如伸缩泡、胞⼝、胞咽、鞭⽑、眼点、胞肛;有各种机能。

如运动、消化、呼吸、排泄、感应、⽣殖等。

● 2. 运动器官:有鞭⽑、纤⽑和伪⾜。

即鞭⽑或纤⽑运动、变形运动。

● 3. 营养⽅式有光合(⾃养)、吞噬(异养)和扩散营养(异养)。

眼⾍为混合营养。

● 4. 呼吸和排泄:主要靠体表进⾏。

伸缩泡的主要功能调节⽔分平衡,仅能排出⼀部分代谢物。

● 5. ⽣殖⽅式:⽆性⽣殖和有性⽣殖两种;⽆性⽣殖:横⼆分裂、纵⼆分裂、裂体⽣殖、孢⼦⽣殖、出芽⽣殖、形成包囊;有性⽣殖:结合⽣殖、配⼦⽣殖。

● 6. ⽣活⽅式:⾃由⽣活:海⽔、淡⽔、⼟壤中寄⽣⽣活:动物体内、外和⼈体内。

原⽣动物分类:运动和附着器官营养⽅式代表动物鞭⽑⾍纲鞭⽑植鞭亚纲⾃养眼⾍动鞭亚纲异养锥⾍纤⽑⾍纲纤⽑异养草履⾍⾁⾜⾍纲伪⾜异养变形⾍孢⼦⾍纲顶复合器异养疟原⾍丝孢⼦⾍纲极囊异养碘孢⼦⾍(⼀)鞭⽑⾍纲主要特征:●成体具⼀⾄多根鞭⽑;鞭⽑是作为运动器官;●⽣活⽅式:⾃由⽣活和寄⽣⽣活两种;⾃由⽣活:眼⾍、夜光⾍、团藻等。

动物分类表

动物分类表

分类标示颜色:门-亚门-纲(类)-亚纲-目-科-亚科-属1 原生动物门全都是单细胞动物,是最原始的动物,其中我们熟悉的有眼虫、草履虫2 中生动物门结构简单的内寄生动物,有记录的种类不多3 多孔动物门又称海绵动物门。

海绵是原始的多细胞动物4 扁盘动物门到目前为止,此门被丝盘虫一种动物独占~~~厉害,不得不服~~5 古杯动物门顾名思义,“古”意思是此类动物已灭绝了,“杯”就是说它们长得像杯子6 腔肠动物门这里有水螅、水母、海葵和珊瑚,很熟悉吧,不多说了7 栉水母动物门也有人把这个门归入腔肠动物门,作为栉水母纲8 扁形动物门有涡虫、吸虫、绦虫等我们常听说的寄生虫9 螠虫动物门海洋底栖动物,身体呈柱形或长囊形10 舌形动物门全都是“吸血不眨眼”的寄生虫,分类地位尚难确定11 奇怪动物门在1994年新发现的一类动物,人类对它们所知甚少12 纽形动物门比扁形动物略高等的类似动物13 颚胃动物门体形很小,生活在浅海的细沙中,人们了解得不多14 线虫动物门一个庞大的家族,包含有很多人肚子里长过的——蛔虫15 腹毛动物门身体腹面长有纤毛的一类动物16 轮虫动物门很小,与原生动物类似17 线形动物门与线虫动物类似的一类动物18 鳃曳动物门生活在靠近两极的冷水中的海洋底栖动物,有记载的种类极少19 动吻动物门和鳃曳动物类似20 棘头虫动物门身体前端有吻的一类动物21 铠甲动物门 1983年才发现的一个新门,目前没有准确分类22 内肛动物门苔藓状的小动物23 环节动物门蚯蚓、蚂蟥、沙蚕……都是身体呈环节状,这还用说?24 星虫动物门与前面说的螠虫动物相似25 软体动物门包含有大量常见动物,我将在后面详细解说26 软舌螺动物门已灭绝27 缓步动物门很强的一类动物,能忍受高温、绝对零度、高辐射真空和高压28 有爪动物门身体呈蠕虫状,足呈圆柱形,末端有爪,近乎灭绝29 节肢动物门动物界中种类占三分之二以上的动物,留到下面介绍这个庞大的家族30 腕足动物门有时你会在街头地摊上看见一些像贝壳的化石就是这类动物留下的31 外肛动物门曾经与内肛动物为同一门合称苔藓动物,现已分开32 帚虫动物门又一个很小的门,又是只有10几种动物,又都是海洋底栖动物33 古虫动物门在5.3亿年前的生命大爆发中早就灭绝了,在近几年才发现34 棘皮动物门一个我们熟悉的门,有海星、海胆、海参和海百合35 须腕动物门没有嘴和消化管的非寄生动物,生活在深海中,分类地位有争议36 毛颚动物门只有50种左右,还是海洋动物37 半索动物门身体呈蠕虫形,有人将它们归入脊索动物门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身体呈蠕虫状”“海洋底栖”的动物咋就会这么多捏?是的,还真就这么多,这是很多低等动物的共性,在历史上曾经有很长时间地球被他们统治着(当然那时还没有陆生动物,连鱼都没有,更没有人)既然这种特征适于它们的生存,那为什么要改变呢?所以这些特征一直被保持到了现在。

动物分类

动物分类

目录1 原生动物门(Protozoa)2 中生动物门(Mesozoa)3 海绵动物门(Porifera)4 扁盘动物门(Placozoa)5 古杯动物门(已滅絕)6 腔腸動物門(Cnidaria) --> 後口動物總門7 櫛水母動物门(Ctenophora)8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9 螠虫动物门(Echiura)10 环口动物门(Cycliophora)11 纽形动物门(Nemertea)12 颚胃动物门(Gnathostomulida)13 线虫动物门(Nematoda)14 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ia)15 轮虫动物门(Rotifera)16 线形动物门(Nematomorpha)17 鳃曳动物门(Priapulida)18 动吻动物门(Kinorhyncha)19 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20 铠甲动物门(Loricifera)21 内肛动物门(Entoprocta)22 环节动物门(Annelida)23 须腕动物门(Pogonophora)24 星虫动物门(Sipunculida)25 软体动物门(Mollusca)26 软舌螺动物门27 缓步动物门(Tardigrada)28 有爪动物门(Onychophora)29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30 舌形动物门(Pentostomida)(或五口动物门)31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32 苔蘚动物门(Bryozoa)(或外肛動物門(Ectoprocta))33 帚虫动物门(Phoronida)34 古虫动物门35 毛颚动物门(Chaetognatha)36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37 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38 脊索动物门(Chordata)原生动物门(Protozoa)中生动物门(Mesozoa)桑椹纲海绵动物门(Porifera)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寻常海绵纲扁盘动物门(Placozoa)丝盘虫纲Trichoplax adhaerens Schulze 古杯动物门(已灭绝)苏联《古生物学原理》的分类单壁古杯纲(Monocyathea)隔壁古杯纲(Septoidea)曲板古杯纲(Taenioidea)管壁古杯纲(Aphrosalpingidea)欧美国家—沃罗格金的分类规则古杯纲(Regulares)不规则古杯纲(Irregulares)腔肠动物门(Cnidaria) --> 后口动物总门水螅纲(Hydrozoa)钵水母纲(Scyphozoa)珊瑚纲(Anthozoa)原始水母纲櫛水母動物门(Ctenophora)栉水母纲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螠虫动物门(Echiura)螠纲环口动物门(Cycliophora)无刺纲有刺纲颚胃动物门(Gnathostomulida)线虫动物门(Nematoda)无尾感器纲(Aphasmida)或有腺纲(Adenophorea):刺嘴亚纲(Enoplia)色矛亚纲(Chromadoria)尾感器纲(Phasmida)或胞管肾纲(Secernentea):分为3个亚纲。

动物界分类(全部35门与主要12门)

动物界分类(全部35门与主要12门)

动物分类表(动物界)在动物界之下,共38个门如下:1原生动物门全都是单细胞动物,是最原始的动物,其中我们熟悉的有眼虫、草履虫2中生动物门结构简单的内寄生动物,有记录的种类不多3多孔动物门又称海绵动物门.海绵是原始的多细胞动物4扁盘动物门到目前为止,此门被丝盘虫一种动物独占~~~厉害,不得不服~~5古杯动物门顾名思义,“古”意思是此类动物已灭绝了,“杯”就是说它们长得像杯子6腔肠动物门这里有水螅、水母、海葵和珊瑚,很熟悉吧,不多说了7栉水母动物门也有人把这个门归入腔肠动物门,作为栉水母纲8扁形动物门有涡虫、吸虫、绦虫等我们常听说的寄生虫9螠虫动物门海洋底栖动物,身体呈柱形或长囊形10舌形动物门全都是“吸血不眨眼”的寄生虫,分类地位尚难确定11奇怪动物门在1994年新发现的一类动物,人类对它们所知甚少12纽形动物门比扁形动物略高等的类似动物13颚胃动物门体形很小,生活在浅海的细沙中,人们了解得不多14线虫动物门一个庞大的家族,包含有很多人肚子里长过的——蛔虫15腹毛动物门身体腹面长有纤毛的一类动物16轮虫动物门很小,与原生动物类似17线形动物门与线虫动物类似的一类动物18鳃曳动物门生活在靠近两极的冷水中的海洋底栖动物,有记载的种类极少19动吻动物门和鳃曳动物类似20棘头虫动物门身体前端有吻的一类动物21铠甲动物门1983年才发现的一个新门,目前没有准确分类22内肛动物门苔藓状的小动物23环节动物门蚯蚓、蚂蟥、沙蚕……都是身体呈环节状,这还用说? 24星虫动物门与前面说的螠虫动物相似25软体动物门包含有大量常见动物,我将在后面详细解说26软舌螺动物门已灭绝27缓步动物门很强的一类动物,能忍受高温、绝对零度、高辐射真空和高压28有爪动物门身体呈蠕虫状,足呈圆柱形,末端有爪,近乎灭绝29节肢动物门动物界中种类占三分之二以上的动物,留到下面介绍这个庞大的家族30腕足动物门有时你会在街头地摊上看见一些像贝壳的化石就是这类动物留下的31外肛动物门曾经与内肛动物为同一门合称苔藓动物,现已分开32帚虫动物门又一个很小的门,又是只有10几种动物,又都是海洋底栖动物33古虫动物门在5.3亿年前的生命大爆发中早就灭绝了,在近几年才发现34棘皮动物门一个我们熟悉的门,有海星、海胆、海参和海百合35须腕动物门没有嘴和消化管的非寄生动物,生活在深海中,分类地位有争议36毛颚动物门只有50种左右,还是海洋动物37半索动物门身体呈蠕虫形,有人将它们归入脊索动物门38脊索动物门主要门类有12门原生动物门:原生动物门(Protozoa)是动物界的1门,为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动物学分类

动物学分类

动物学分类第一篇动物分类原理和方法第一章动物分类学概述一、1、分类学:一般也叫系统学,是一门专门研究有机体分类的科学。

是建立在形态学、生理学、生态学和遗传学的基础上,把各个学科的知识用于分类学领域中,是一门理论课的基础研究。

2、动物分类学:研究动物的种类,探讨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进化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动物学分支学科。

主要根据自然界动物的形态、构造、生理、生态、胚胎发育等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判定其相互类似和差异的程度,而确定动物界中各个物种,并依各物种间的异同,规定其所属的分类阶元,列成分类系统,以阐明其演化过程,故又称系统动物学。

二、动物分类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1、目的意义:对发展起基础知识2、研究内容:○1研究、区分和确定动物界各物种,予以命名,加以描述,提供正确认识和辨别物种的知识和资料。

○2根据物种之间的异同,确定所属的分类阶元层次,制定各个物类的分类系统。

○3探寻物种或物类之间的亲缘关系,追暑期进化过程。

三、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第一阶段:或称地区种类研究阶段,以林奈为代表。

第二阶段:进化思想阶段,以达尔文为代表。

第三阶段:种群研究阶段。

1、传统分类学派代表较古老或传统的观念与方法。

分类学者常根据自己对该类群的深入研究中得到的经验或直觉印象建立不同的分类系统。

这些系统并不一定要求反映系统发育实际,主要是为了分类实践中使用方便。

设定统一的准则,理论依据也往往含糊不清。

2、支序分类学派基本工作原则是:认为最能或唯一能反映系统发育关系的依据是分类单元之间的血缘关系,而反映血缘关系的最确切的办法为共同祖先的相对近度。

因此严格规定任何一个自然类群,不论其阶元级别的高低,均应源自同一祖先,即应该是一个单系群。

因此,一个分类单元是否为单系群,就成为归类的标准。

3、进化分类学派这一学派与支序分类学派分歧在以下几个方面:○1进化认为建立系统关系时,单纯依靠血缘关系不能完全概括在进化过程中出现的全部情况,尚需考虑各分支之间的进化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1、体壁分三层
外 层——皮层: 单层扁平细胞 孔细胞(特有) 内 层——胃层: 领细胞(特有) 中胶层——胶状物质(与中胚层不同) 变形细胞: 骨针细胞→分化骨针(特有) 原细胞 成海绵质细胞→海绵纤维 芒状细胞:神经传导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2、有性生殖

多数海绵是雌雄同体,但都是异体受精。 特殊的受精方式
卵细胞 卵细胞
海绵动物的精子和
卵都来源于原细胞。 成熟的卵停留在中 胶层。精子穿过领 细胞进入水沟系, 中胶层 由出水孔排出,随 水流进入另一海绵 的水沟系,被领细 胞吞噬,领细胞脱 去鞭毛成为变形虫 状,精子由它转运 到卵细胞进行受精。

从上述海绵体壁的构造可以看出,海绵的 体细胞出现了分化,分别执行不同的生理 功能(营养、保护、运输、生殖等),细 胞之间有联系,但又不能密切协作,体内 外表层细胞接近于组织,但又不是真正的 组织。因此,可以认为:海绵动物是在细 胞水平上组成的有机体。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2、骨骼形态
质地:硅质、钙质和角质
⑵芽球生殖 中胶层中有一种变形细胞,叫原细胞,
经过多次分裂,聚集成团,外包一层几丁质膜和 一层双盘头骨针,一端留一胚孔,形成球形的芽 球。身体死亡后,芽球可以生存下来,渡过不良 环境。当环境适宜时,原细胞从芽球上的一个开 口出来,发育成新个体。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相当于单沟型体壁凹凸,形成两种水管肓管。 在外侧的为流入管(incurrent canal),向 中央腔的为辐射管(radial canal)。 双沟型海绵体壁增厚了,领细胞层面积增大 了,滤食能力也增强了。 毛壶(Grantia)。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第四章 无脊椎动物类群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一、中生动物门
(Mesozoa)
(一) 中生动物的主要特征
1 、身体由少数细胞组成,外层是具有纤毛的体细 胞,内层是生殖细胞。无任何器官。
2、无体腔,也无消化腔。 3、生活史复杂,包括有性生殖期和无性生殖期。 4、寄生生活,为海栖无脊椎动物的体内寄生虫。
分类
根据其骨针或海绵丝的特点,分为3个纲:
钙质海绵纲: 六放海绵纲: 寻常海绵纲: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分纲 体形 骨针 水沟系
钙质海绵纲 较小 钙质 简单
六放海绵纲 较大 六放形矽质 复沟型 鞭毛室大 深海 偕老同穴
教学要求

掌握中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了解中生动物的分类地位。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二、侧生动物—海绵动物门(Spongia )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海绵动物早在2亿年前就生活在海洋里,至
今已发展到上万种,我国海域储藏有上千种。 美国科学家(2010年8月)在南澳大利亚发 现的远古海绵化石显示,至少在6.5亿年前 地球上就出现了动物,这一发现使动物化石 记录向前推了大约7000万年。该研究成果 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
• 基部固着,或以基部伸出的骨针束固着在海 底; • 绝大多数海绵动物为群体生活,群体中的个 体有明显或不明显的界线;
• 体制基本为辐射对称,大多数不对称。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海绵动物与许多其他动物具有共生或寄生关系,
例如在其宽阔的中央腔中可以为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线虫等提 供居住场所,海绵动物也可附着在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体外,为 它们提供保护.
6.5亿年前海绵动物化石或为地球最早动物的 化石证据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Sponges come in many colors…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一)生活习性及体制
• 营固着生活; • 形状、大小、色泽在不同的种类差别很大;
形状:单辐、三辐、三轴六辐、四轴八辐、多 轴、两端盘状。 功能:它们或散布在中胶层内,或突出到体表, 或构成网架状。骨骼具有支持及保护身体的功能。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3、水沟系统
海绵动物的成体没有运动能力,呼吸、
摄食、排泄、生殖等生理机能都依靠 水沟系统中的水流来实现。
水沟系统分为三类:单沟型、双沟型
生活环境 多浅海 代表动物 白枝海绵
寻常海绵纲 不规则 矽质骨针或 海绵质纤维 复沟型 鞭毛室小 海产或淡水产 浴海绵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海绵动物研究进展



据美国媒体2001年8月6日报道,《自然》科学杂志本周登 载了澳大利亚等国科学家们的一个新发现——海绵动物近 70%的基因与人类相同。 这个国际科研团队经过5年多的研究发现,澳洲世界自然 遗产大堡礁地区的海绵动物的基因排列显示,这种远古的 海洋生物与人类许多的基因是一样的,其中包括大量和癌 症等疾病有关系的基因。 昆士兰大学研究团队负责人贝尔纳称,该科研成果可以为 癌症和干细胞研究的突破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海绵动 物拥有被认为是干细胞„圣杯‟的细胞”,对其干细胞基因功 能的探索可以为人类干细胞生物学研究提供很大的帮助。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小 结
(一)体形多数不对称 形态结构
(二)没有器官系统和明确的组织
(三)具有特殊的骨骼 (四)具有水沟系
生殖和发育: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发育过程有 逆转现象 分类:根据骨骼特点分为3个纲,钙质海绵纲、 六放海绵纲、寻常海绵纲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芽球生殖、逆转现象、两囊幼虫
中胶层
领细胞
精子
领细胞
钙质海绵的受精作用
精子 转运的领细 胞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逆转现象:海绵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形成 与其它多细胞动物的原肠形成方向正好相反。 因此称为逆转现象。
受精卵经过卵裂形成两囊幼虫(H-K)。 两囊幼虫离开母体,有鞭毛的小细胞内陷,变 成了内层,植物极的大细胞向下包形成外层。 然后原口端固定于其它物体上,发育为成体。
复沟型(leucon
type)
水流途径: 外界-流入孔-流入管-前幽门孔-鞭毛室-后幽 门孔-流出管-中央腔-出水口-外界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在双沟型体壁基础上进一步褶迭, 体壁更厚,领细胞层面积更大,中央腔缩 小,滤水速度也更快。 矶海绵(Reniera)、淡水海绵 (Spongilla)等许多大型海绵: 它们每天滤水量超过自身体积的上万倍。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四)海绵的再生能力很强

如果把海绵切成小块,每一块都可发育为 一个海绵体。这也是原始、低等的表现。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五)海绵动物特殊的胚胎发育
1、无性生殖
⑴出芽生殖 身体上任何部位都能生出芽体,发育为
新个体,脱离母体独立生活。或有些海绵的芽体 往往与身体相连,形成群体。
(二) 代表动物
菱形虫纲(Rhombozoa)
直游虫纲(Orthonecta)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三)中生动物的分类地位
有两种观点:

1.是原始的或退化的扁形动物; 2. 是真正原始的多细胞动物 (DNA 中较低含量的鸟嘌呤和胞嘧啶,与 原生动物相近) 。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生物学特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体制不对称、辐射对称; 细胞没有组织分化; 身体由皮层、胃层两层细胞构成: 皮层 单层扁平细胞 胃层 领鞭毛细胞。 胚胎发育有逆转现象; 具有独特的水沟系统; 没有神经系统。 海绵动物固着生活在水中物体上,而且看不出 它们的运动——1857年以前,被视为植物。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三)海绵动物的生理活动:



依靠于通过身体的水流而进行,靠水流完成 生长、发育及繁殖。 海绵动物没有专营呼吸与排泄的细胞,而是 当水流过身体时,大多数细胞均可与水接触, 各自独立完成呼吸与排泄的机能。 海绵动物没有神经结构,对刺激的反应常是 局部的、缓慢的,对刺激反应的大小是依赖 于刺激的强弱。
海绵动物由于其骨针及恶劣的腥臭味,很少被其他动物捕食. 呈明亮的颜色,其体色出现的意义尚不清楚,可能具有警戒及 保护的作用.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绝大多数海 绵动物为群体 生活,群体中 的个体有明显 或不明显的界 线;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二)结构和功能



体壁结构-皮层、中胶层和胃层 骨骼 水沟系统 生殖和胚胎发育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侧生动物的来源
海绵动物在动物进化上是一个盲枝,没有发现有其它 后生动物是由海绵动物进化而来的,故称侧生动物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进化地位
结构与机能的原始性:具有与原生动物领鞭
毛虫相同的领细胞,有人认为它是与领鞭毛 虫有关的群体原生动物。
但是其个体发育中有细胞层存在,故定为多
细胞动物。
第三章 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
原始性具体表现在:

海绵动物身体的各种机能是由或多或少独立活动的细
胞完成的,所以一般认为海绵是处于细胞水平的多细胞 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