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重温“松柳之喻”

合集下载

松·大美之境

松·大美之境

松·大美之境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刘桢01.中国人为什么喜欢松?松具有阳刚之美它的枝干优美,柔中有刚松叶给人以清脱之感国人把松树作为坚定、贞洁、长寿的象征从皇家古典园林到现代园林家居都能见到松树的倩影一些名山胜地更是山以松壮势、松以山出名最早在孔子年代,春秋时期那个时候的人类朴实直接他们喜欢松柏主要在于它们的实用价值松柏的木材已经大量、广泛地被应用东汉末年、魏晋时期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乱世很多人想出人头地,更多的人怀才不遇“才”和“材”是相通的好人才,就像好的木材他们找到了寄托情绪的最佳植物就是松到了大唐盛世文化昌明,万国来朝歌舞升平下如松一般宠辱不惊更加难能可贵他们歌以赞松,诗以咏松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志士文人对松有着热烈执着的感情古代的山水画更是喜欢用松来寄托情感它担当着不争不抢却无法动摇的元素几乎成为了中国古典画作中的“百树之王”倪瓒画松,构图精简画面简单清雅,善于留白意境悠长,寥寥数笔即成倪瓒《六君子图》△赵孟頫的双松平远图近景画苍松立于怪石枯木之中远景写平坡矮山简洁清旷,淡雅空灵赵孟頫《双松平远图卷》△从古至今松不管作为建筑材料还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它的姿态始终是这么挺直潇洒这样的松,怎能不爱?02.松在园林景观的作用《论语》有记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梅、竹也有着“岁寒三友”之称松树作为常绿乔木四季长青,历经寒冬而不衰松树的枝干遒劲,树冠蓬松不紧凑,树干高大在园林景观中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松树为轮状分枝,节间长,小枝比较细弱平直或略向下弯曲,针叶细长成束。

其树冠看起来蓬松不紧凑,“松”字正是其树冠特征的形象描述,所以,“松”就是树冠蓬松的一类树。

松树本身适应力较强因而能够在各种类型土壤中生长但土壤仍会对松树生长的态势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的松就会产生不同形态的松不同形态的松△松不仅形态奇特而且寿命长久相传秦始皇因躲雨的“五大夫松”如活至今,应有2200岁以上在离五大夫松处不远的一株古松人称“望人松”,树龄已达2300岁堪称松树年岁之冠军可见松树的寿命之长望人松△在园林景观里松树的栽种大概分为两种一是盆景盆景松取材于自然山水、树木将大自然的山水景色进行提炼并艺术加工带给观赏者深远的意境美盆景松△第二种是直接种植在地上不用的种植方法可以对园林空间起着分隔、协调、强调作用松进行带状列植可以将开放空间进行划分,形成遮掩松作为远景可以形成高低错落的植物场景,增加层次感松树进行点植可以烘托小场景的氛围景观中的造型松△那么松在景观中的具体应用有哪些小编精选了下面这些优秀案例大家一起欣赏~03.松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融创重庆山晓生活美学馆设计:重庆纬图景观设计项目由38棵全冠移植古松打造松间,挖掘南山天然泉水,以泉水造景,创建了一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的意境。

松树作文借物喻人500字

松树作文借物喻人500字

松树作文借物喻人500字松树作文借物喻人500字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松树作文借物喻人5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松树作文借物喻人500字1喜欢各种各样的植物。

我爱菊花、梅花、百合花的美丽,更爱苹果树、桃树的富有;但我却最爱那普普通通的松树,因为它代表着顽强与长寿。

从远处看,松树就像一个翠绿色的三角树,好似一把大伞。

从近处看,松树的叶子就像一枚尖尖的针,老一些的“针”是深绿色的,而年轻一点的是嫩绿色的。

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看见半深半淡的“针”呢!松树的支干比主干要细很多,有时要七八上十根支干抱在一起,才够一个主干的粗细呢!松树的主干成深棕色,比支干的颜色要深一些,树皮也要粗糙得多,如果不拿厚一些的画纸,根本就做不出来松树树皮的拓片来呢。

松树还是“万寿树”,因为它的树叶要二到三年才换一次,其生长过程因树种而异。

据说油松、马尾松、云南松早期生长较快,它们在5年生以前,树高和直径生长较慢年为生长极盛期。

天然林红松在50年生前的胸径生长缓慢年为胸径生长旺盛时期,之后仍能维持较高速度,到200年以后才显着降低;树高生长旺盛时期在100年左右;材积数量成熟龄则在300年左右。

其寿命真不知是人的多少倍啊!松树还不仅仅是“万寿树”,它还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树,所以标准地说应该是“顽强的万寿树”。

因为不管是在雪地里、在荒岛上,还是在荒无人烟的山坡上,都有它那高大的身影,所以说它是“顽强的万寿树”。

正因为松树生命力顽强、长寿这一特点,所以松树是我最爱的一种树了。

松树作文借物喻人500字2雪,轻轻地飞舞着,漫天地飘,缓缓地落,真是完美。

它们落着,落着,为大地披上了一件美的衣裳,悄无声息,极美!我披着长长的围巾,踩着厚厚的积雪,整个园子里毫无生机。

那春夏时的花草已经谢了,只剩下一株被大雪即将遮蔽的松树。

松树的文化内涵

松树的文化内涵

松树的文化内涵松树的象征坚强不屈的品格,作为“岁寒三友”之一的松树,曾为无数文人墨客歌咏,有不少值得一读的诗篇。

松树作为诗词的意象,具有的含义有:坚贞自守、比喻有才能的人、品格高洁、有前途的人才、友谊常青等。

1、坚贞自守三国·魏诗人刘祯的《赠从弟》,釆用比兴手法,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赠从弟》魏晋: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释义】: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

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写出松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于高山之颠,迎着瑟瑟寒风,不向寒风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

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同时也是自勉,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并劝告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2、比喻有才能的人东晋诗人左思在《咏史》中,借山涧底松与山头小苗的对比,抨击了门阀制度:《咏史·郁郁涧底松》魏晋: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释义】:茂盛葱翠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树生长在山顶上。

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山顶径寸的小树,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世家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被埋没在下级官职中。

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

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等到白头仍不被重用。

诗的意思是: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下,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

古典诗词中的松柏意象精选全文

古典诗词中的松柏意象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古典诗词中的松柏意象古典诗词中的松柏意象一、象征孤直、傲霜斗雪、卓然不群的品格陶渊明《饮酒》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诗人以孤松自喻,表达自己不畏严霜的坚贞品质和不为流俗所染的高尚节操。

俊秀的青松,由于身在东园的杂草之中,杂草出尽了风头,人们爱这柔嫩可人的杂草甚至还胜过爱青松。

直到有一天,“凝霜殄异类”之时,原本生长得千娇百媚的各种藤蔓杂草,在一夜之间就不复存在了,这些原本趾高气扬地盖过青松之姿的杂草,一瞬间就倒在青松脚下了,于是青松便“卓然见高枝”了,显示了青松卓尔不群的形象。

范云《咏寒松诗》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

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作者咏寒松的节操和贞心,但是并没有铺叙,反而用描写细节的手法,以精巧的语言形式展示了寒松的品质,以此构成诗歌与自我的精神。

二、象征卓异不凡。

李山浦《松》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

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此诗前两句是对松树在冬天风雪之中的景象的描写,表现了松树的坚韧,常青不同于别树的孤傲。

后两句则是借桃李和藤萝的依靠缠绕来反衬松树的品质,通过对桃李藤萝的不屑反衬出松树的高大卓尔不群孤直耐寒的特点。

杜荀鹤《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称赞大松“凌云”,并不说明有眼力。

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

三、松树和神仙、隐者相关联。

陶渊明《杂诗四首》之四袅袅松标崖,婉娈柔童子。

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

这是一首咏松诗,诗将青松与道教用来托寓长生的“童子”并列,其中隐含着长生的意蕴,并详细阐述了得以寿考长年的道教导引术。

二郎签文解说08签

二郎签文解说08签

二郎签文解说08签
第八签:
签诗:茂林松柏正兴旺,雨雪风霜总莫为。

异日忽然成大用,功名成就栋梁材。

诗意:此卦此卦松柏茂林之象,凡事有贵气也。

解曰:路上亨通。

终身有功。

田蚕丰熟。

家道兴隆。

整体解译:寒松岁柏乃是经年栽培而成,承受无数风霜雨雪而不屈挠,来日因此成为大用,足以承担重要大任务。

本签精髓:苦练成才,积善成福,凡事做事。

此签以栽培古松来形容这谋望。

意即,这需要许多年的时间,与经历无数的风霜雨雪,而后千锤百炼熬成钢。

房地交易:短期间内尚不能交易成功。

这会熬很久,卖出才如愿。

治病健康:若欲治病,这必须长时间的疗养。

请先厘清疾病的根源所在,再做有效的疗养方法。

寻人寻物:这失物不好找,要经历不少的风雨,最后才找到。

远行出国
若想远地发展者,这会经历无数的风霜雨雪,最后才能出头天。

【中考真题】吉林省长春市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中考真题】吉林省长春市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中考真题】吉林省长春市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学问是精神的食粮,它使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肚皮装得饱饱的,是一件乐事,心灵装得饱饱的,是一件更大的乐事。

一个人在学问上____有浓厚的兴趣,精深的造诣,他会发现万事万物各有一个妙理在内,他会发现自己的心涵蕴万象,澄.____明通达,时时有jì____托,时时在生展,这种人的生活决不会干枯,他也决不会做出卑污下贱的事。

《论语》记“颜子在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赞他“贤”,并不仅因为他能安贫,尤其因为他能乐道,换句话说,他有极丰富的精神生活。

(节选自《朱光潜人生九论》)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澄.明jì托2.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B.尽管C.如果D.虽然3.“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如“孔子”“颜子”;也用以尊称对方。

下列词语同样可以用来尊称对方的一项是()A.君B.仆C.愚D.汝4.“学问是精神的食粮”,这个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是。

5.名篇名句默写。

毕业在即,骊歌响起,我们将各奔前程。

亲爱的同学,距离不能阻隔我们的情谊,因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更何况我们在同一个城市。

未来的人生之路,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无论如何,一定要相信:“,。

”(李白《行路难》)让我们互相激励,积极进取,就像杜甫在《望岳》中写的那样:“,。

”祝福你!亲爱的同学!最后,我们一起向老师告别,他们“,”(李商隐《无题》)的奉献精神会时刻提醒我们度过永不怠惰的青春时光。

45分)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温“松柳之喻”
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曾用松树与柳树来比喻团结群众:共产党员要像柳树一样,插到哪里就在那里活起来。

但是柳树也有弱点,就是随风倒,软得很,所以还要学松树,松树的劲大得很,到冬天也不落叶子。

松树有原则性,柳树有灵活性。

像柳树那样可亲,人人喜欢;像松
树那样坚定,稳当可靠。

这样人民群众就会成群结队地
围绕在我们身边。

这就是著名的“松柳之喻”。

如今的延安中央大礼堂外,伫立着两棵柳树和一排松树。

今年春节前夕,在陕西考察工作的习近平总书记来
到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

在瞻仰中央大礼堂时,他特别
谈到了柳树和松树的寓意,指出,柳树精神和松树精神正
是当年中国共产党不断克服艰难困苦,取得胜利的关键。

几十年过去了,革命的硝烟早已散去。

但是,对党
员干部来说,“松柳之喻”的要求从来也永远不会过时。

今天,如何像松树那样坚定,稳当可靠?“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诚然,
和平时期不需要拿着枪去冲锋陷阵了,流血牺牲的事情也
少了,但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看不见的战场依然存在,
对理想信念的考验一样严峻。

最突出的是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在政治上,不仅自
己要明辨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而且要坚决同各种错误的思想和倾向作斗争,在这个问题上,要做战士,不要做绅士,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

二是在用权上,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而不能用来“寻租”,用来谋取私利。

在这两个战场上,有不少人是吃了败仗的,尤其是在用权的问题上。

很多腐化堕落者在忏悔时常说的话就是,“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世界观出现了偏差”,听起来像是套话,但事实就是如此。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倒在金钱、美色等诱惑面前。

今天,如何像柳树那样可亲,人人喜欢?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兰考同干部群众座谈时,就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同敌人作斗争,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的保护和支持,党执政了是不是能做到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不能不看到,今天的一些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里做群众工作,到基层调研也是走马观花,根本沉不下去,潜不下心。

还有的热衷于“走读”,或者人在心不在,干不了多久就想挪地方,群众形容他们是“尖屁股——坐不住”。

那种“插到哪里就在那里活起来”的柳树精神,在一些人那里被丢弃了。

这是很危险的。

只有像柳树这样,扎根在党和祖国需要的地方,同那里的百姓打成一片,人民才会真心支持我们,党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进一步说,灵活性还体现在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方
面。

古人说:“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涂不可以应万方。

”灵活不是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不是闯红灯、打擦边球,而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做到上下结合、吃透两头。

如果不从变化的实际出发,机械地执行,反而会让好的政策变形走样,让人民群众空欢喜。

重温“松柳之喻”,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当扪心自问做得如何,如何把柳树精神和松树精神在新的环境条
件下发扬开去。

【人民日报8月11日第4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