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气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的进展及发展趋势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地球物理勘探是一种先进的矿产资源探测技术,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升级,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也在不断的变革和提高,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运用不断被广泛应用到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中。
本文将就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一、信号处理技术不断提高近年来,信号处理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让地球物理勘探的精度和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也为勘探领域打开了新的探索路径。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深入应用,信号处理技术可以更快速地分析数据,从而使得尤其是地震数据处理的可靠性与效率得到了相对应提升。
二、精准定位和场域呈重大突破即便是精密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也需要准确的位置定位技术支持,在这方面技术领先的国家已经做出了一些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成果。
例如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所研究的 GNSS 技术支持,在强震事件发生时被运用于快速响应和追踪,让人不禁惊叹技术赋予瞬间的能力。
三、技术创新渐趋数字化当前地球物理勘探学科在技术研究方面逐渐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近年来,各个国家的勘探技术研究机构不断探索新技术、开展新尝试,逐渐实现了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深入整合,从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四、联合勘探综合效果更好地球物理勘探的探寻范畴很广,在面对偏远地区或是前所未有的矿产资源探测时,国际间开展的合作联合勘探技术成为一种有效的检测和勘测方式。
小岛开发、国际合作、基础设施共享、技术合作等领域均具有重要的合作意义。
五、高精度钻探技术获进一步升级现代化的矿产勘探技术中,高精度钻探技术日益成熟,可将勘探深度、质量和效率结合进行。
在高精度定位技术的普及之下,高密度钻探数据会被用于地质构造复原、含油气层判识及原油分布量计算等,从而实现不同意义上的有关性能与精度的检测、验证和分析。
六、数码化三维成像显著强化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数码化三维成像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重要突破口。
石油勘探地球物理技术的新进展研究

石油勘探地球物理技术的新进展研究一、引言石油勘探是现代工业的主要源头之一,而地球物理技术则是石油勘探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变革,地球物理技术已经出现了多项新的进展和创新,这些进展为石油勘探的高效性和精确度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本文将围绕石油勘探地球物理技术的新进展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新进展一:石油勘探地球物理技术的数字化地球物理技术的数字化是当今最具前瞻性的研究方向之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飞速发展,数值模拟方法和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应用,数字化技术在地球物理领域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数字模型技术已成为石油勘探地球物理技术和地质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实现地下结构、油藏储层性质和油气运动规律等的数字化重构,提高了勘探精度和采收率。
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实现地下岩石介质相对于流体介质的成像,通过各种地震、电磁波、重力等物理现象的检测和数据采集,构建数字化的地下区域结构,进行三维、四维成像,提高勘探精度。
此外,石油勘探地球物理技术的数字化还可以实现勘探成本的降低和勘探效率的提高,从而为石油勘探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新进展二:多物理场综合调查技术石油勘探地球物理技术的多物理场综合调查技术,是将多个物理参数的数据集成分析,实现对地下结构的多角度探测。
与传统单一物理场手段相比,多物理场综合调查技术能够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油气藏的物理性质和储层构造,使石油勘探在不断前进的同时,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
多物理场综合调查技术可以同时使用地震波、重力、电磁波等多个物理手段,深入探测油气藏的各种物理特性。
与单一物理场手段不同,多物理场综合调查技术不仅可以准确把握浅层物性变化的信息,还能更加准确地反映深部物性的变化。
因此,在勘探过程中,多物理场综合调查技术能够更好地反映油气藏的分布情况和油藏性质,提高勘探单元的油气勘探效率。
四、新进展三:四维地震监测技术石油勘探地球物理技术中的地震技术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现状与展望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一种用地球物理学原理和方法探测地下结构、矿藏、水文地质、构造等信息的技术。
在石油、天然气、矿藏等领域,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本文将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现状和展望进行探讨。
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现状1.1 电法勘探技术电法勘探技术是通过电流在地下的传输和分布情况,判断地下的电性差异,推断出地下岩层的组合、厚度等信息,从而实现勘探目的。
目前,该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不断发展,如CSAMT、MT、TEM、VLF等新颖方法的出现,更是增强了电法勘探的深部探测能力。
1.2 重力勘探技术重力勘探技术是根据地球重力场的变化推断地下岩石体的密度差异,从而判断其成分和构造特征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随着重力仪直接读数和数字化后的出现,该技术的精度和解析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并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1.3 磁法勘探技术磁法勘探技术是根据地球磁场变化情况推断地下岩石体的磁性差异,从而判断其成分和构造特征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近年来,磁法勘探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基于自然场HFM法、坐标绕平面地磁法等方法的出现,使得磁法勘探技术更加的快速、准确、高效。
1.4 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技术是在地下注入一定能量,测定地下波动、振动的发生、传播、传递情况,获取地下物质性质和构造等信息,从而实现勘探目的。
地震勘探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之一,该技术的应用已经涵盖了石油、天然气、地热能产业,尤其是在油气勘探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展望2.1 数据采集技术的升级与创新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也逐步实现了从以数据产品为主的传统勘探方式转向以数据采集和处理为核心的勘探方式。
未来,数据采集技术还将进一步升级,如实时数据采集技术、多传感器多元数据采集技术的创新将使数据采集更加快速、准确、全面,从而提升勘探效率。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指利用地球物理学原理和方法,对地球内部结构、地壳构造、地下资源等进行探测、分析和研究的技术,这项技术在石油、矿产资源勘探、地震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形成了一些新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现状1. 重力勘探技术重力勘探技术是指利用重力场的变化来研究地下物质分布和地形状况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测量不同区域的重力场差异,探测出地下岩石的不同密度和形状。
目前,重力勘探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地质灾害预警等领域,成为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
2. 电磁勘探技术电磁勘探技术是指利用电磁场的变化来探测地下物质特性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测量地下介质中电磁场的变化,推断出地下物质的性质和位置。
目前,电磁勘探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探、环境监测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3. 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技术是指利用地震波的传播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和地下物质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衰减等特征,推断出地下介质的性质和构造情况。
目前,地震勘探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勘探等领域,是目前最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之一。
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1. 多物理场数据联合多物理场数据联合是指将不同物理探测方法的数据进行结合和分析,从而获得更准确的地下物质分布信息的一种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算法的不断改进,多物理场数据联合已经成为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一个重要趋势。
2. 三维成像技术三维成像技术是指将地下物质的信息以三维的方式进行表达和呈现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将二维数据信息合成为三维结构,提高了勘探数据的可视化程度和空间表达能力,为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 智能化和自动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地球物理勘探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一种方法。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04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挑战和机遇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面临的挑战
复杂地质条件: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地形复杂、地质结构多变地区的应用受到限制。
高精度要求:随着资源开采向深部发展,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数据处理难度大: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产生的数据量大、维度高,需要高性能计算机和专业的数据 处理软件进行处理。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未来发展重点
智能化:利用人 工智能和大数据 技术提高勘探精 度和效率
综合化:结合多 种勘探方法,实 现更全面、准确 的地球物理信息 获取
绿色环保:发展 低能耗、低污染 的勘探技术,降 低对环境的影响
国际化:加强国 际合作与交流, 共同推进地球物 理勘探技术的发 展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手段,通过地震勘探、 重力勘探和磁力勘探等技术手段,确定油气藏的位置和分布。
矿产资源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也可用于矿产资源的勘探,通过地磁场、地电场和放 射性等方法,确定矿体的位置和形态。
地质灾害防治: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还可以用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如地震、滑坡和泥石流 等,通过监测地壳运动和地质结构的变化,预测和防范地质灾害的发生。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现状
及发展
汇报人:
目录
01 02 03 04 05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概述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应用现状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挑战和机遇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实践应用案例
01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概述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定义和作用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定义:利用地球物理场理论和测量技术,通过对地球物理场的分布、变化特征的研究,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形态 和空间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油气地震勘探技术发展趋势和发展水平

油气地震勘探技术发展趋势和发展水平油气地震勘探技术发展趋势和发展水平引言:油气地震勘探技术在石油工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传统资源的逐渐耗竭,对于石油和天然气的探测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在这种背景下,油气地震勘探技术,作为一种高精度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领域。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探讨油气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水平,以期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领域。
一、油气地震勘探技术的深度发展1. 介绍油气地震勘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油气地震勘探技术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通过测量接收地震波信号以及处理分析这些信号,来获取地下油气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属性等信息。
通过引介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读者可以对该技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 分析当前油气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状况在全球范围内,油气勘探领域里有许多先进的地震勘探技术正在应用,并不断取得显著进展。
本节将列举一系列当前主流的油气地震勘探技术,并比较其特点、优势和不足之处,以期揭示当前油气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水平。
3. 探讨油气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变化,油气地震勘探技术也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油气地震勘探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高精度成像技术:借助先进的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算法,实现更高分辨率和更精细的地下成像。
- 三维、四维地震勘探技术:通过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分析,实现地下构造和油气藏变化的精确解析。
- 科技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高数据处理和解释的效率和准确性。
- 无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利用自动化和无人驾驶技术,实现更高效、安全和环保的勘探作业。
二、油气地震勘探技术的广度发展1. 油气地震勘探技术在勘探领域的应用油气地震勘探技术是石油工业中非常重要的勘探手段之一。
本节将从不同层面,介绍油气地震勘探技术在勘探领域的应用情况,包括传统的陆上地震勘探和海上地震勘探,以及深海油气田、难采油气田等特殊情况下的应用。
油气勘探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油气勘探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油气是当今全球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勘探则是油气产业的重要领域。
目前,随着油气资源的不断消耗和储量的逐渐减少,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和关键。
本文将对油气勘探技术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油气勘探技术的现状1.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技术是目前油气勘探领域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这种技术主要利用了地下岩石的不同密度和弹性模量导致的不同反射特征,通过在地面设置震源,利用地震波在不同类型岩石中传播的速度差异来确定地下油气储层的位置、形状和储层类型。
不过,该技术存在着研究难度大、分辨率有限、成本高等问题。
2.物探技术物探技术是一种非地震探测技术,已经成为油气勘探领域中热门话题。
该技术利用电磁波、重力、磁力等物理量在地下的传播特性,根据物理量与地下不同层位的差异而确定油气丰度和分布情况。
该技术不需要在地面设置震源,使用便捷,对地下的自然环境无任何干扰,但该技术也存在精度待提高、储油储气性质难以识别等问题。
3.深水勘探技术随着陆地油气资源不断减少,海洋成为了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深水勘探技术是目前油气勘探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该技术主要利用声波技术、电磁波技术、地震自相关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在深海环境下对油气资源进行勘探和开发。
深水勘探技术的发展与深海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研究难度大,技术难度高。
二、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油气勘探技术将呈现出诸多新趋势。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发展趋势:1.多种综合探测技术将得到应用油气勘探领域中的技术越来越多,这也就意味着不同的技术之间将会形成多种组合和综合应用,以期提高油气勘探的效率和准确度。
2.3D和4D成像技术应用逐渐广泛3D和4D成像技术的应用将成为油气勘探技术中的重要趋势。
该技术可以更加准确的描绘油气储层的分布情况,同时还可以提供地质构造的精细结构信息,如井壁辐射测井、激光成像等。
3.优化数据处理算法随着数据量和数据种类的增加,优化数据处理算法是提高油气勘探技术效率的一个主要手段。
地下油气勘探技术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

地下油气勘探技术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地下油气的开采难度加大,地下油气勘探技术成为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关注焦点。
地下油气勘探技术不断更新迭代,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这些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备受瞩目。
一、综合勘探与开发技术综合勘探与开发技术主要包括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地质勘探技术、测井技术、评价技术和模拟技术等。
其中,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地下油气勘探的核心,是所有勘探技术的基础。
这些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将极大地促进地下油气开发效率的提高。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指通过地球物理场的测量和分析,来探查地壳物质性质和结构特征的一套科学与技术体系。
其中,重力勘探、磁力勘探和电磁勘探等技术可实现对地下矿产资源的高精度测量和探查。
此外,还有地震勘探技术,它通过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和振幅变化确定地下地质结构特征,是目前最为成熟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之一。
未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传感器的不断升级,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也有望实现成像处理的无缝衔接,这将极大提高油田勘探过程中的精度和效率,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更为可靠的科技支撑。
二、非常规油气勘探技术随着传统油气资源日益枯竭,非常规油气勘探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企业的战略选择。
非常规油气主要包括页岩气、油砂和煤层气等,这些资源存在难度高、成本大、开采周期长等问题。
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非常规油气勘探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页岩气是利用水力压裂技术和水平钻探等技术,将地下较为紧密的页岩矿石打碎并将其中的气体释放出来的方法。
这一技术的核心是水力压裂技术,通过高压液压泵将压力传输到石头层内,将石层裂开,使地下的气体流出。
煤层气的勘探和开发也是同样的原理,通过水力压裂技术将煤层内的煤气释放出来。
未来,这些技术将不断升级改良,同时也要针对相关环境问题进行高质量的开采。
三、数字化勘探数字化勘探是指通过数字化技术对矿区内各类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分析和共享,为勘探、开发和生产提供更为有力的技术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油气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的进展及发展趋势雷振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一、油气地球物理勘查主流技术—油气地震勘探油气地震勘探技术经过了一个世纪的研究和发展,从1845年Mallet以“人工地震”测量地震速度实验开始,1922年明特罗普地震勘探公司,利用机械式地震仪在墨西哥和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进行折射波法地震勘探,1913年由Reginald Fessenden提出了反射法地震勘探,1924年利用单次覆盖地震资料首次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发现穹隆油田,50年代W.H.Mayne发明了共深度点(共中心点或共反射点)叠加技术,美国Conoco公司发明了地震可控震源,1967年Exxon 石油公司在休斯顿附近的Friendsword油田进行了首次3D地震测量。
我国第一个石油地震勘探队是在地球物理勘探专家翁文波的指导下1949年筹备的,1951年在上海成立后开赴陕北地区进行工作。
我国地震勘探仪的发展以引进为主,自制为辅与国外同步发展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电子管技术、60年代的半导体器件构成的模拟技术、70、80年代的数字技术和90年代后的网络遥测技术等四个发展阶段。
目前制约整个地震数据采集环节的关键在于地震检波器和地震信号传输电缆,我国是地震检波器生产和使用最多的国家。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的难度越来越大,有价值的勘探目标的尺度变得越来越小,非构造、复杂和隐蔽的油气藏成了勘探的主要对象,为寻找复杂和隐蔽的油气藏,开始了矢量地震、山地地震勘探技术的研究。
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两大研究领域:(1)如何提高地震勘探的分辨率;(2)改善深层数据品质(尽量宽的动态范围和频带)。
目前地震勘探技术主要的发展方向是:高分辨率地震、3D/4D地震、VSP地震与井间微地震、多波多分量地震、高精度地震信号处理技术、地下成像技术、处理解释一体化及三维可视化技术。
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四大地震勘探技术包括: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井间地震技术、四维地震技术和叠前深度偏移技术。
二、油气地球物理勘查重要技术—地球物理测井从法国Marcel Schlumberger和ConradSchlumberger兄弟发明了电阻率测井仪,并于1927年9月在法国Pechlbrom油田的井深为488m 的井中进行了首次测井以来,测井技术有了飞速发展,1931年产生了自然电位测井、1942年ArchieG. E.提出了著名的阿尔奇公式、1945年产生了自然伽马测井、1948年产生了感应测井、1948年Doll给出了自然电位与地层水电阻率的响应关系、1950年产生了密度测井、1952年产生了侧向测井、1956年产生了放射性测井、1960年Brown开发了核磁测井仪器。
20世纪90年代后,井下仪器向阵列化、系列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地面测井系统向成像化发展。
全球有四大石油测井国即美国、法国、中国及俄罗斯。
美、法有先进的测井设备(包括地面系统、井下仪器及辅助等设备)和测井资料解释评价软件包。
Schlumberger公司的Doll研究中心领跑测井前沿。
在西方,测井分为电缆测井和随钻测井两大类。
Schlumberger、Halliburton及Baker2Atlas三大测井公司控制了电缆测井开放的国际市场92%的工作量。
随钻测井技术主要被Schlumberger、Halliburton和Baker2Hughes所垄断,出现随钻测井技术部分代替电缆测井技术的趋势。
俄罗斯与美、法不同,有自己独特的测井方法和测井仪器,其中核磁测井、电磁波测井、宽频带声波测井及中子寿命测井等方法独特先进,但测井仪器制造工艺粗糙,前苏联发现了水淹油层的导电机理,做出了世界上第一条电阻率与饱和度曲线,促进了测井解释技术的发展。
我国的测井始于1939年12月20日,地球物理勘探专家翁文波先生首次在四川石油沟一号井测出一条自然电位曲线和一条电阻率曲线,1947年冬天,中国成立了第一个测井站—玉门测井站。
我国测井技术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39年12月到60年代末的模拟记录阶段,主要测井方法有声速、感应、普通电阻率、井径、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测井;从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属数字测井阶段,测井方法有深—中—浅电阻率、中子孔隙度、补偿密度、声速、井径、自然伽马、自然电位测井(所为“常规九条曲线”)及地层倾角测井,提高了泥质砂岩油气藏的勘探效益;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为数控测井阶段,以计算机为中心的遥控、遥测系统,测井方法有常规九条曲线,自然伽马能谱、岩性密度、碳氧比能谱、长源距声波、电磁波、井下声波电视、横波等测井,对裂缝性碳酸盐岩油气藏和天然气的勘探效果显著。
90年代末以后发展为成像测井阶段,测井方法有快速平台测井、核磁测井和成像测井。
目前国际上能够生产成像测井设备和提供技术服务的主要有斯仑贝谢公司的MAXIS—500、阿特拉斯公司EXCLIPS—5700和哈里伯顿公司的EXCELL—2000。
国际上能够生产核磁成像测井设备和提供技术服务的公司主要有俄罗斯、斯仑贝谢公司和美国NUMAR公司。
我国测井仪器走以引进为主与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自行研究为辅相结合的模式,引进了成像测井仪EX2CLIPS25700、EXCELL22000和井下成像测井仪器(微电阻率扫描、阵列感应、方位电阻率、高分辨率感应测井仪、超声波电视成像、XMIC、偶极子声波成像、环井眼数据成像、核磁共振测井仪等)以及测井解释评价软件包。
我国自行研究的微电阻扫描成像测井仪、阵列感应、阵列中子、阵列声波,对复杂油气藏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主要以电缆测井为主,随钻测井技术较弱,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引进设备和技术。
与美、法相比落后一代大约10年,一直处于引进、跟踪美国、法国测井装备和技术。
目前测井仪器向阵列化、系列化、数字化、标准化和集成化多功能方向发展,表现信息采集量大,组合性强而灵活。
目的是解决各向异性问题、提高纵向分辨率、横向探测深度。
测井技术主要发展方向是:成像测井、随钻测井、核磁测井、多井精细解释技术、高温高压井的测量与解释、水平井的解释模型及方法研究,过套管井的剩余油饱和度测量方法及解释技术等。
与测井资料处理解释相关的软件向高度集成化、可视化方向发展。
随钻测量技术、成像测井技术、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小井眼测井技术、多系列组合测井技术及测井与地震结合技术是当前测井发展方向。
成像测井技术是当代测井前沿技术,不仅用于油气勘探,而且还能用于油田开发,探测水驱油田剩余油分布及其采出程度,对水驱油田增产挖潜和提高原油采收率意义重大。
随钻测井将代替电缆测井,网络测井将是下一代测井发展方向。
三、油气地球物理勘查重要技术—非地震勘探技术近二十年来,非地震勘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新区、外围和勘探成熟区或地震困难区的油气勘探和开发中都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目前应用的非地震勘探技术主要包括重力、磁法、电法、遥感和化探等五大类,这些技术以其效率高、投入少、见效快的优势,配合地震,相互约束、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在PetroChina的13个油田得到推广应用,发挥了配套勘探的作用,成为地震勘探的有力补充和替代,取得了明显效果。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遍应用,我国在非地震数据采集技术和仪器设备、数据处理解释和综合应用方面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进步。
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内开始引进西方非地震仪器,重、磁力仪体积大大缩小,而且采用连续自动记录存储方式,特别是观测精度大幅度提高。
从美国引进的Lacoste D型重力仪精度可达5~10bGal,比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提高了数百倍;HC90K型氦光泵磁力仪精度可达0.0025nT以上,提高了近1000倍。
电法仪器的进步也很明显,特别是现代化电磁仪的动态范围、采样率与地震仪的主要性能指标相当,如24位模数转换,无线电或GPS 同步方式等技术与地震仪相同,不及之处是电法仪器的道数较少。
非地震数据处理技术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通过引进,吸收和掌握了国外先进的非地震数据处理解释软件系统,如LCT重磁地震综合处理解释系统、Geotools MT资料处理解释系统、ZS—PC建场测深处理解释系统、EPIS高分辨率瞬变电磁处理解释系统和Geosoft重磁电化综合处理解释系统。
在此基础上,国内开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非地震数据处理解释的软件系统,如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遥感物化探综合解释系统(RSGG)、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的重磁电数据处理解释软件(GME)、中国地质大学的重磁数据处理软件(GMDPS)、中国石油大学的电磁综合处理解释等软件系统。
特别是三维可视化软件的开发利用,使处理效率提高、解释周期缩短、解释成果更加可靠。
伴随着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非地震的一些特色技术也应运而生。
在油气构造形态刻画方面,有优化滤波和视深度滤波,提取构造细节特征、高阶水平导数线性体,拟地震电磁处理、远参考全张量连续电磁剖面勘探、大功率多分量变频建场测深等。
在含油气预测评价方面,有重力归一化总梯度、磁亮点MBS提取、叠加自然电位、复电阻率、建场激电测深、微量元素油气预测、微生物油气评价、多参数游离烃油气检测等。
在油藏描述和监测方面,有井地建场激电储集层预测、井地电位调剖评价、井间电磁剩余油成像等。
非地震勘探技术发展趋势:(1)高精度三维非地震勘探类似于地震,三维非地震是提高地层岩性分辨率和复杂构造解释精度的重要途径。
三维非地震勘探是非地震技术最重要的发展趋势。
实现三维重磁勘探,目前的难点在于缺乏快速的、高精度的三维数据的正反演算法软件,其次是提高地质解释的分辨率和精度。
要实现三维电磁勘探,除了要建立适合不同地质条件的、规范的三维数据采集方法外,目前还缺乏精确的三维静校正及快速有效的三维正反演算法软件。
(2)非地震油气预测由于油气的充注,油气藏自身及周围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电阻率、极化率、自然电位等)会发生明显变化。
建立在观测这些属性特征基础上的非地震勘探技术,如高分辨率建场激电、氧化还原电位、复电阻率、微磁、化探等,均可用于预测和评价勘探目标的含油气性。
国内外已开始了系统的研究试验。
(3)非地震储集层描述与监测随着高分辨率非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利用对流体属性变化敏感的参数,如电阻率、介电常数,可以对剩余油气进行空问描述和动态监测。
(4)联合勘探与综合处理解释地震与非地震方法技术的优化组合和多种资料的综合处理解释,才能逼近真实的地质情况,有效指导油气勘探,最终降低勘探风险,提高投资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