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战略

合集下载

油气资源及勘探潜力分析

油气资源及勘探潜力分析

海外勘探
O V E R S E A
E X P L O R A T I O N
表 1 北极地区各盆地待发现油气资源潜力表 Table 1 Potential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to be found in all basins of Arctic regions
中国石油勘探 2010 年第 3 期
具有重围 本文讨论的北极是指北极圈以内的区域(北纬 66.56° 以北) ,面积为 2100 × 104km2,大致占地球总 面积的 6%, 其中 800 × 104km2 位于陆上, 700 × 104km2 以上的海域部分位于 500m 水深线以内,不到 600 × 104km2 的区域位于 500m 水深线以外[1]。 1.2 油气储量 北极地区虽然气候恶劣, 大部分地区常年被冰雪 覆盖, 但评估显示其存在丰富的油气资源 (表 1、 图 1、
2007 年 8 月俄罗斯在北极海底利用小型潜艇插上 俄罗斯国旗之后, 引发了多国对北极地区领土的争夺 活动。 美国地质调查局 (USGS) 立即在计划外开始研 究北极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于 2008 年 5 月完成 了研究任务, 并在同年7月对北极地区资源评价的结果 进行了公布。 随着评估结果的公布, 在油气能源形势日 渐严峻的今天, 世界对北极地区油气资源的关注程度 将进一步增加, 北极地区领土争夺也将趋于白热化。 中国石油公司普遍缺乏在寒冷和海域地区的勘探 开发经验, 通过对北极地区资源潜力的分析, 在适当的 条件下或许可以通过与国外油公司合作, 共同开发北 极地区油气, 为我国石油公司向极地和深海地区拓展 业务积累经验。 因此, 无论从世界形势还是国内石油公 司的未来发展来看, 研究北极地区资源和勘探潜力都

浅析油田勘探开发潜力和前景

浅析油田勘探开发潜力和前景

浅析油田勘探开发潜力和前景本文结合近年来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的主要成果,对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潜力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勘探开发中的主要勘探领域进行了探究。

标签:勘探潜力;开发技术;勘探领域辽河油田勘探开发区域主要包括辽河坳陷陆上、浅海、滩海区域、外围中生代盆地群等领域,其中前两者处于辽河盆地的东北部为,是当前遼河油田主要的勘探开发领域。

随着增储上产压力加大,需要结合当前的开发状况,对开发潜力和未来的开发领域进行分析。

1 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现状和潜力1.1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现状。

近年来,辽河油田在勘探开发难度和程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按照滩海评价、陆上深化、外围突破和发现新区的思路进行开发,发现和突破了一大批潜山、深层岩性、火山岩等油气藏资源。

在兴隆台潜山带,探明了超过亿吨级别的储量,在平面实现了潜山南北区域的连片探测,纵向上含油底界已经达到4700m的井深。

在岩性油藏上,根据满凹含油的思路,通过程序控制地层展布、沉积体系控制砂体展布、构造特征与砂体展布和隐蔽性油藏控制等思路,以下洼、上坡和找特殊地质体的思路,发现了一系列的岩性油藏,为老区上产指明了方向。

在滩海的中东部地区,根据环洼分布的思路,在龙王庙等区域发现了规模油藏。

在外围区域,按照下洼找油思路,探测出了陆东凹陷、奈曼凹陷等含油区域。

1.2辽河油田勘探开发潜力。

辽河油田具有深化勘探的资源基础,根据最新的资源评价,结合油藏规模序列法、资源探明率法、地质类比法和抽样发现法等,发现辽河三大探区剩余油储量丰富。

辽河地质认知不断深化,经过多年开发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复式油藏成藏理论体系,近年来相继创建了坳陷区域富集油气凹陷规模成藏、“源储一体化”勘探、古潜山内幕油藏、岩性气成藏要素评价等理论,为加快勘探开发提供了最新的地质认知。

开发技术作为勘探的重要保障,辽河油田近年来配套完善了变质岩岩性、裂缝预测和储层评价等技术,对斜坡带、坡洼过渡带等地层岩性油藏勘探技术也不断创新,在滩海区域形成了目标评价技术,在外围区域形成了中生代残留型盆地勘探技术,有效促进了油气勘探新发现。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及分布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及分布

2004, 12( 10)

杰等 .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及 分布
19
具有较大的生物气资源潜力。 2 . 4 水溶气藏 当高温高 压地层水中溶解的天然气量足够大 时 , 便形成了可供工业性开采或可以综合利用的水 溶气藏。日本、 美国、 菲律宾、 前苏联、 匈牙利等国均 不同程度地对水溶气藏进行了开发和研究。 水溶气广泛分布于中、 新生代地层中 , 尤其是第 三系和第四系海相和海陆过渡相地层中。我国水溶 气分布比较广泛 , 张恺根据日本和世界其它国家水 溶气田的分布规律和各类水溶气田的地质特征 , 认 为中国东西两大含油气区的中、 新生代含油气盆地 中广泛分布着水溶性天然气藏。王雪吾等用体积法 初步估算我国水溶气资源量约为 12~ 65 万亿立方 米。关德师预测我国水溶气资源量约为 45 万亿立 方米, 其中东部水溶性天然气远景地质储量合计为 19 万亿立方米。我国的四川盆地 ( 威远气田 )、 松辽 盆地、 渤海湾盆地、 琼东南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吐哈 盆地等均具有勘探水溶气的良好前景。 2 . 5 泥 ( 页 ) 岩气藏 泥岩 (页岩 ) 的大量生、 排烃可以使自身产生微 裂缝 , 生 成 的天 然 气以 游 离、 裂 缝表 面吸 附 及泥 ( 页 )岩孔隙表面吸附等方式赋存在泥 ( 页 ) 岩中 , 裂 缝 - 微裂缝发育带是气藏形成的有利区域。 中国南方广大地区分布的志留系地层中 , 发育 大套黑色页岩, 有机碳含量大多达 10 % ~ 15 %,演 化程度较高 , 可形成的泥 ( 页 ) 岩气资源潜力相当可 观 , 华南褶皱带和秦岭褶皱带、 扬子准地台均是勘探 的有利区域。另外 , 松辽白垩系、 渤海湾盆地、 江汉 盆地的第三系、 四川盆地的中生界、 南华北、 柴达木 以及酒泉盆地均具有一定的泥 ( 页 )岩气。 2 . 6 无机成因气藏 无机成因气藏主要有二氧化碳气藏、 烷烃气藏 和氦气藏三类。无机成因气一般与地球壳幔活动有 关。近年来 , 随着理论和技术的进步 , 此类气藏不断 被发现。该类气藏主要分布于大陆裂谷活动带、 火 山活动带、 板块活动接触带、 深大断裂带等。中国东 部的松辽盆地、 渤海湾盆地、 苏北盆地和三水盆地以 及大陆架上的东海盆地、 珠江口盆地和莺歌海盆地 共发现了 28 个二氧化碳气田 ( 藏 ) 。其中松辽盆地 的万金塔气田和昌德东气藏、 苏北盆地的黄桥气田、 渤海湾盆地平方王含气藏和三水盆地的沙头圩气藏 已开发 , 这些气田的开 发已取得显著 的经济效益。 我国在渤海湾盆地的济阳凹陷和黄骅凹陷以及莺歌

中国深层油气形成、分布与潜力分析

中国深层油气形成、分布与潜力分析
S u n Lo n g de , Zo u Ca i n e n g , Zh u Ruk a i , Zh a n g Yu n h ui ,Zh a n g Sh u i c h a ng , Zh a n g Ba o mi n ,
Zh u Gua ng y o u , Ga o Zh i y o ng
c a r b o n a t e s . v o l c a n i c s . e t c . T h e t e mp e r a t u r e o f d e e p o i l c a n b e u p t o 2 9 5 ℃. A c o n t e x t o f l o n g t i me o f s h a l l o w b u r i a l a n d r a p i d d e e p
E x p l o r a t i o n& De v e l o p me n t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3 。 C h i n a 1
Abs t r a c t :T h e o n s h o r e e x p l o r a t i o n r e a l m h a s b e e n e x p a n d e d t o( u l t r a - )d e e p o i l a n d g a s i n Ch i n a . Ne w c o g n i t i o n a n d s i g n i ic f a n t
基 金项 目:国家科技 重大专项 ( 2 0 1 1 Z X 0 5 0 0 1 — 0 0 2) ;国家重 点基础研 究发展计 划 ( 9 7 3)项 目 ( 2 0 0 9 C B 2 1 9 3 0 4)

中国石油、天然气战略资源分析

中国石油、天然气战略资源分析

中国石油、天然气战略资源分析二、我国油气资源面临的问题在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面临五大问题:l、后备可采储量不足2、风险勘查投入不足3、缺乏供给保障机制,很难适应市场变化4、科技总体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增储上产需要5、环境问题严重,尚未得到充分重视三、中国致力于解决油气供需不平衡矛盾的措施1、油气的大力勘探、开发2、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增强我国油气进口的安全性3、加快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保障国家石油安全正文:一、中国油气资源前景堪忧国际权威机构近日公布的预测数字显示,中国目前石油需求增长将占同期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1/3。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介绍,中国石油市场是世界需求量增长最快的市场(国家)之一,2000年中国的原油净进口量为5983万吨,2002年为6941万吨,成品油进口2034万吨;据海关统计,2003年1-10月,我国进口原油7415万吨,成品油2374万吨。

预计2004年中国将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近年中国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与石油消费量之间呈高度正向相关关系,预计今后几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态势。

比较保守地估计,2010年中国原油的需求量将达到3亿吨,原油需求缺口达到1亿吨,2020年需求量达到3.8亿吨,缺口达到1.6亿吨。

但是目前中国人均石油开采储量只有2.6吨,是世界平均值的1/10,这意味着中国石油消费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大。

更有人预测,到2010年,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将逼近50%。

(一)油气资源日益紧缺目前我国石油资源量约为1072.7亿吨,其中约71.61%分布在陆上,约22.93%分布在海洋。

表1 第三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石油资源状况总资源量可转化己探明总计可采储量资源量转化率储量探明率可采储量采收率全国1072.7528.449.26205.6538.959.3428.85127.54陆上826.7430.052.0193.5645.056.3829.23105.79东部480.7277.457.7155.2756.048.1631.0272.98中部77.530.539.411.6038.01.9616.95.36西部259.4122.047.026.6721.96.4624.2227.43其它9.10.11.10.0219.00.0016.840.02海洋246.0246.040.012.0912.320.7622.8221.71 单位:亿吨、%总计可采储量=可转化资源量+已探明资源量[!--empirenews.page--] 我国目前已发现500多个油田,其中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四川油田、华北油田、大港油田、中原油田、吉林油田、河南油田、长庆油田、江汉油田、江苏油田、青海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玉门油田、滇黔桂石油勘探局、冀东油田等油田产量、储量较为可观。

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及利用前景

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及利用前景

产业研究
The Industrial Study
南沙的油气资源对 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赵豫蒙 海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 海南海口 571158
【文章摘要】 南沙地区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其 丰富的油气资源日益对中国未来的经济 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出于对自 身经济安全的考虑,中国必须在南沙采 取重要措施,以维护根本利益。 【关键词】 南沙;油气资源;经济安全 源量为 58. 2 万亿立方米,石油资源潜在量 为 291. 9 亿吨,总探明可采石油为 20 亿吨, 天然气储量约为 4 万亿立方米;其中,在南 海西南部和南部的 7 个盆地的范围内,己探 明的石油可采储量就高达10亿吨, 天然气可 采储量 19990 亿立方米。南海油气资源的相 当大一部分就在南沙地区,被称为第二个波 斯湾。美国的一位海洋地质学家埃默里曾在 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 “仅在南部曾母暗沙 盆地、文莱沙巴盆地等 5个盆地面积 35万平 方公里的海域内,初步估计石油蕴藏量就有 200 亿吨左右,天然气蕴藏量约为 20 万亿立 方米” 。 这样, 如果能从南沙获取足够的油气 资源,将极大地满足中国目前的能源需求。
三、对策建议
1、 坚决捍卫我国的海洋权益。 关于南沙 问题,邓小平同志做出了明确的指示。他在 1984 年 10 月指出, “南沙群岛,历来世界地 图是划到中国的,属中国,现在除台湾占了 一个岛外,菲律宾占几个岛,越南占了几个 岛,马来西亚占几个岛。将来怎么办?一个 办法是我们用武力统统把这些岛收回来;一 个办法是把主权问题搁置起来,共同开发, 这就可以消除多年来积累下来的问题,这个 问题迟早要解决” 。在 1986 年,邓小平同志 针对南沙问题,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 发”的构想。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于1988 年 4 月访华期间,邓小平同志再次向他申明了中 国在南沙问题上的基本主张,即,中菲两国 应该从友好关系出发,把南沙的主权问题先 搁置一下,采取共同开发的办法来实践共同 利益。1990年,以邓小平同志对于南沙问题 的构想为基础,中国政府正式提出了十六字 方针,即“主权归我、和平解决、 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 ,以此作为解决南沙问题的基本 政策。综合中国政府对于十六字方针的阐 述,我们可以看出该政策的基本内涵,即: 中国对于南沙群岛拥有主权,这一立场始终 不变,坚持南沙群岛的主权是属于中国的; 对于那些存在着争议的领土,在没有可以和 平地彻底解决的条件之下,可以先暂时搁置 主权问题;主权归属问题暂时不谈,而是以 共同开发的办法,实现彼此的共同目标;通 过共同开发的形式,增加有关国家的相互信 任,为最终解决南沙的主权问题缔结有利的 条件。可见,首要条件是 “主权属我” ,主权 问题是不能谈判的,必须坚持这一原则,才 能真正地捍卫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努力地开展双 边或多边的外交方式, 积极通过正式或非正 》转 52 页 现代商业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与勘探开发前景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与勘探开发前景
中国非常规油气 资源与勘探开发
前景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概述
03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现状
04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前景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环境影
05
响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02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概述
市场需求:随着经 济的快速发展,对 能源的需求不断增 长
技术进步:非常规 油气资源的勘探开 发技术不断取得突 破
国际合作:中国与 其他国家在非常规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 方面开展合作,共 同推动行业发展
开发前景展望
非常规油气资源储量丰富, 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政府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 大勘探开发力度
技术进步,提高非常规油气 资源的开采效率和效益
加强环境 保护:减 少污染、 保护生态 环境、提 高资源利 用效率
推动技术 创新:研 发新技术、 提高开采 效率、降 低成本
加强国际 合作:引 进先进技 术、分享 经验、共 同应对挑 战
提高公众 意识:加 强宣传教 育、提高 公众对可 持续发展 的认识和 参与度
建立长效 机制:完
善法律法
规、加强 监管、确 保可持续 发展战略 的实施和 效果
06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国际 合作章节与副标竞题 争
国际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趋势
国际合作: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 技术竞争:各国在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技术上展开激烈竞争 投资增加:全球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投资不断增加 环保要求: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
国际合作项目与经验借鉴

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大稳油增气有基础

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大稳油增气有基础

2015年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大稳油增气有基础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为及时准确掌握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变化情况,继2003-2007年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组织开展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之后,国土资源部部署,分阶段组织对全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开展动态评价。

2010年完成鄂尔多斯等6个盆地的评价,2011年完成东北地区的评价,2012年完成新疆地区的评价,2014年重点对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以来尚未开展过动态评价以及动态评价后资源量有较大变化的油田探区进行评价。

2015年,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对已经动态评价过的盆地或地区进行系统梳理汇总,组织石油企业和高校对四川盆地、海域和非常规油气资源进行重点评价,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全国油气资源潜力的新认识。

一是我国油气资源总量丰富。

石油地质资源量1257亿吨、可采资源量301亿吨,包括致密油地质资源量147亿吨、可采资源量15亿吨。

天然气地质资源量90.3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50.1万亿立方米,包括致密气地质资源量22.9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1.3万亿立方米。

与2007年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相比,石油地质与可采资源量分别增加了64%和42%,天然气资源量分别增加了158%和127%。

资源量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勘查投入的增长带来工作量的增加,地质认识的深化和技术进步拓展了勘探领域。

二是非常规资源潜力可观。

全国埋深4500米以浅页岩气地质资源量12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22万亿立方米,具有现实可开发价值的有利区可采资源量5.5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周缘。

埋深2000米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0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2.5万亿立方米,具有现实可开发价值的有利区可采资源量4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沁水盆地南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滇东黔西盆地北部和准噶尔盆地南部。

三是重点地区天然气资源大幅增长。

四川盆地天然气地质资源量20.7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1.2万亿立方米,与2007年评价相比,分别增加了15.3万亿立方米和7.8万亿立方米,分别增长了285%和22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勘探前景较好的新形势,正确认识我国剩余油气 资源潜力,选准方向,实施科学、合理的勘探战略,对于 指导油气勘探,促进重大发现,实现资源战略接替和提 高国内油气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能力,具有十 分重大的意义。
% 我国油气资源分布及勘探现状
:;: 油气资源分布 我国含油气沉积盆地以陆相沉积为主,大多具有
*0$
*#"/0 $*/$ ’0/)
,)$/’
0/*$ )/,! !/,, !)/0
*’!** !!$0"
%0% )#$!)
!’ !"
!/) !,
注:中海油的地震数据,截止!00%年。
由表,可见,我国油气资源的发现程度和探明率 较低。相比之下,美国可采石油资源量的平均探明率
约为$".,可采天然气资源量的平均探明率为0).。
)=(>.+0.13% >?(@A.+2B1&
(%!"#$%&’($)*+,-&)’+.&/0,1&$2$#3%!&&9*,45$#6;&!789.+’6)$+#6#:-’+:/;)$+#<&(&6’;5=#()$)/)&,>=?@-74 1&$2$#3%!!!;",45$#6)
67)#,’/#:<A6CBC7-.1.13-1DE-0.D6FG1G,.FD6H6/G0,617.1’A.1-BE3617/I166DC7GC7E6137A61G./-1D3-C6J0/GE-7.G1-1DD6H6/G0,6177G ,667.1FE6-C.13G./D6,-1D5<A6C.7B-7.G1GKG./CAGE7-36.CL6FG,.13,GE6C6E.GBC.1’A.1-,-1D.7.CH6EI.,0GE7-177G61A-1F6067EG/6B, 6J0/GE-7.G1KGE3.-17G./K.6/DD.CFGH6EI-1D.1FE6-C6AIDEGF-ELG1E6C6EH6C-1D0EGDBF7.G15<A66J0/GE-7.G10E-F7.F6-1DE6C6EH6C6H-/B-7.G1 CAGM7A-7’A.1-A-CCG,-1IC6D.,617-EIL-C.1CM.7AE.FA067EG/6B,E6CGBEF6C-1D3E6-76J0/GE-7.G10G7617.-/5<A6.1H6C7.3-7.G1KGEL-C.F 36G/G3.F-/K6-7BE6CGK067EG/6B,E6CGBEF6CM-C,-D6,-1D7A60G7617.-/GKE6C.DB-/067EG/6B,E6CGBEF6CM6E6-1-/IN6D5<A6067EG/6B,6J0/GO E-7.G1C7E-763IGK“6/-LGE-76G./6J0/GE-7.G1.16-C76E1-E6-,61A-1F6067EG/6B,6J0/GE-7.G1.1M6C76E1-E6-,-DH-1F6C6-C6J0/GE-7.G1,6J0/G.7 16M-E6-C”-1DE6/-7.H6,6-CBE6CM6E60B7KGEM-ED5 8$39",0):’A.1-;G./-1D3-CE6CGBEF6C;G./-1D3-C6J0/GE-7.G1C7-7BC;G./E6CGBEF6C0G7617.-/;6J0/GE-7.G1C7E-763I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观点,油气可采资源探明率 小 于 )"%的属于勘探早期,)"%!("%属于勘探中期,大于 ("%的才进入勘探后期。因此,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 石油资源处于勘探中期阶段,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 力;天 然 气 资 源 尚 处 于 勘 探 早 期 阶 段,属 于 快 速 增 长期。
由勘探历程和储量增长趋势来看,预测在’"’"年 前石油储量处在稳定增长期,但勘探难度将不断加大, 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可保持在#.!"#$//;天然气新 增可 采 储 量 为 !""".!"#0)//以 上,年 探 明 率 将 以 !%以上的速度增长。
第&8卷 第&期
石油学报
VG/5&8 (G5&
&!!9年"月
=’<=)#<RST#?U?(?’=
W-E5 &!!9
!!!!!!!!!!!!!!!!!!!!!!!!!!!!!!!!!!!!!!!!!!!!!!!!!!!!!!!!!!!!!!!!!!
文章编号:!&8""&4*$(&!!9)!&"!!!%"!4
作者简介万:方潘继数平据,男,%*$!年*月生,&!!%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博士学位,现主要从事油气资源战略研究和评价。
#+,-./:0-12.0.13!&4"5167
*
石油学报
*##)年 第*"卷
出现多期次生烃、成藏,多含油气系统、多油气藏类型 重叠。油气分布复杂,而且圈闭构造发育不平衡,陆 相岩相岩性变化大,形成了复杂的油气地质和分布特 征[!]。根据资源评价结果,在已评价的!"#个含油气 盆地 中,石 油 资 源 量 为 !#$%&!#’(,天 然 气 资 源 量 为
) 勘探战略
!34 深化东部勘探 东部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及江淮地区,其勘探程度
近年的勘探实践和资源评价表明,我国剩余油气
资源丰富,勘探潜力仍然较大。一方面,石油和天然气
资源量比过去的评价结果明显增加,待发现石油和天 然气资源分别增 加 了 约 $!Q%!;7和 $Q%!%&,";另 一 方面,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相继发现了蓬莱
%*""、克拉&、青西、塔河、陇东西峰及苏里格等大型油 气田,开拓了新的勘探领域。面对石油供求矛盾加大、
第’期
潘继平等:中国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战略
)
地区
东部 西部 近海域 南方及西藏 合计
地质资源量 /!"#$
&’" )(# ’&(
)) !"(-
表! 我国石油资源探明率统计结果
"#$%&! "’&()*+&,*-%)&.*/)0&.-12’-1#
地质储量 /!"#$
平均探明率 /%
可采资源量 /!"#$
表! 全国油气资源量统计结果 "#$%&! "’(#%’)%#*+,#-.&-’/.0&-)*12)*#
评价盆地数 /个数
沉积岩面积 /!#)-+*
石油资源量 /!#’(
占全国资源量 比例/.
"" *$ "0 !# !"#
!#$/! !$’/0
%$/’ %’/$ ),#/"
)*# ,$’
,,/) *)$ !#$%
多构造层系、多盆地类型叠合的特征。从古生代到新 生代,沉积盆地在多期构造活动中,经历了先海相后 陆相的演化过程。不同类型盆地相互叠加、改造,沉积 面貌复杂,沉积巨厚,发育多套生烃层系和储集层系,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资源与目标一体化评价技术(实现)研究”部分成果。
青西油田和塔里木盆地轮南隆起上的塔河油田。天然
气勘 探 发 展 迅 速,年 均 新 增 天 然 气 储 量 为 )*##& !#’+,,在塔里木盆地北部、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四川盆 地东北部陆续发现了克拉"*、苏里格及罗家寨等大型 气田[*]。
自*#世纪’#年代末期以来,我国石油勘探总体 上发展缓 慢,特 别 是 优 质 储 量 增 长 缓 慢,形 势 日 益 严
截止 *##* 年,我 国 油 气 勘 查 面 积 为 ,!*&!#) -+*,约占全国 沉 积 岩 面 积 的 "$/$.。 累 计 开 展 二 维 地震约,)$/’&!#)-+,三维地震约!"&!#)-+*,钻探 井总计 )#$!) 口。探井平均钻探密度每 !###-+* 仅 约为!,口探井,其 中 海 洋 勘 查 程 度 最 低,每 !###-+* 仅约 !/) 口 探 井,约 为 全 国 平 均 探 井 密 度 的 !/!# (表*)。勘探程度 分 布 不 均,陆 上 高 于 海 上,东 部 高 于 西部,部分东部老区每!###-+* 探井数多达!##!*## 口。相比之下,美国沉积岩面积为’,#&!#)-+*,勘查 面积约占’#.,每!###-+* 钻探井约’#口,是我国探 井密度的$倍多。
峻:#后备储量缺乏,储采比下降。在!0’"!*##*年, 可采储量增长缓慢,年均增长仅为!/))&!#’(,而同期 年均石油产量为!/)%&!#’(,年均新增可采储量不能 弥补当年 采 出 储 量,储 采 比 从 !%/0 下 降 为 !)/"。 $ 剩余油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勘探难度加大。剩余资
源大多分布于深水、沙漠、山地及黄土塬等,地质条件
制约了油气重大发现。’随着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难度 的加大,对科技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一系列关键理论 和技术,如万碳方酸数盐据岩层系油气成藏理论与开发技术、深
层高温高压下油气成藏机理及资源—勘探目标一体化 评价与决 策 系 统[)]、深 水 钻 探、山 地 地 震 等 技 术 亟 待 突破。
* 资源潜力
表4 我国油气资源勘探程度统计结果 "#$%&4 5(#(/-’67&(.’%&/8&97%’.#()’*)*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