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资源及勘探潜力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深层油气形成分布与潜力分析

中国深层油气形成分布与潜力分析
术:通 过高压水力将岩石 压裂,释放油气
化学驱油技术:通 过化学药剂改变油 水界面张力,提高 采收率
热力驱油技术:通 过加热油层,降低 油水界面张力,提 高采收率
微生物驱油技术:通过 微生物代谢产生表面活 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 力,提高采收率
Part Five 中国深层油气的未来发
生烃阶段:早期生烃、中期生 烃、晚期生烃
生烃产物:石油、天然气、凝 析油等
运移与聚集过程
运移过程:油气从生油层向储集层运移 聚集过程:油气在储集层中聚集 运移方式:包括扩散、浮力、重力等
聚集条件:包括储集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
运移与聚集的影响因素:包括地层压力、 温度、流体性质等
运移与聚集的结果:形成深层油气藏
展前景
资源潜力与战略地位
资源潜力:中 国深层油气资 源丰富,具有 巨大的开发潜

战略地位:深 层油气是中国 能源安全的重 要保障,对国 家经济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技术挑战:深 层油气开发面 临技术难题, 需要加强技术
研发和创新
政策支持:政 府加大对深层 油气开发的支 持力度,推动
行业发展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烃源岩发育特征
烃源岩类型:有机质含量高, 热演化程度适中
烃源岩分布:广泛分布于中国 深层油气田
烃源岩厚度:厚度较大,有利 于油气生成
烃源岩品质:有机质类型多样, 有利于油气生成
Part Two 中国深层油气的分布规

分布区域与层位
深层油气主要分布在中国 东部和南部地区
深层油气主要分布在海相 沉积层位
技术创新:开发新型勘探技术,提高深层油气的勘探效率 产业升级:推动油气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提高生产效率 政策支持:政府加大对深层油气开发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升级 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油气公司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油气开采行业重点盆地、海域油气田及非常规资源成为勘探开发重点区域分析 (一)

油气开采行业重点盆地、海域油气田及非常规资源成为勘探开发重点区域分析 (一)

油气开采行业重点盆地、海域油气田及非常规资源成为勘探开发重点区域分析 (一)油气开采行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攀升,油气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当务之急。

今天,笔者将从重点盆地、海域油气田及非常规资源三方面分析油气开采行业的相关情况。

一、油气开采行业重点盆地黄土高原盆地是我国油气资源开采的重点区域之一。

该区域油气地质条件复杂,但蕴藏量丰富,特别是在油页岩等非常规能源方面有较大潜力。

目前,黄土高原盆地已成为国内最为重要的页岩气资源开发基地之一。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陶瓷、能源生产和天然气供应基地。

该区域煤系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气藏蕴藏量巨大,正处于快速开发期。

二、海域油气田东海的油气勘探与利用一直是中国海洋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重点工作。

东海是我国的重要能源生产和供应地区,已经发现了大量的海上油气田。

其中,长江口盆地海域为我国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区域之一,储量潜力极大。

南海盆地是我国较为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之一,在这一区域内发现了大量的油气田。

南海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三、非常规资源页岩气是近年来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非常规能源,是当前国际油气领域的研究热点。

目前,我国页岩气资源储量丰富,特别是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地区等一些区域发现的页岩气储量巨大,对于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煤矿瓦斯也是非常有价值的非常规能源资源,被誉为“绿色能源”。

我国煤矿瓦斯储量巨大,潜力巨大。

据统计,在全国30多个煤矿瓦斯客串中,大约有1/3的煤矿瓦斯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具有巨大的潜力。

综上所述,油气开采行业重点盆地、海域油气田及非常规资源已成为勘探开发重点区域,是实现我国能源自给率、提高能源安全、推进能源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同时,进一步挖掘和开发这些区域的油气资源,也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油气开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石油勘探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石油勘探市场前景分析

石油勘探市场前景分析引言石油勘探是指通过各种地质、地球物理和化学方法,对潜在的石油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的过程。

石油作为全球主要的能源供应源之一,在各国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石油勘探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并就最新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进步和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石油勘探技术日益先进,从传统的地质勘探到现代的地震勘探、电磁勘探等多种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

新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石油勘探的精确度和效率。

2.深海勘探: 由于陆地和浅海勘探程度已经相对饱和,深海石油勘探成为未来的发展重点。

深海底部蕴藏着巨大的石油资源,但勘探难度极大,需要高超的技术水平和巨大的资金投入。

3.非常规油气勘探: 随着传统油气资源的逐渐枯竭,非常规油气勘探成为热点。

包括页岩油、煤层气、煤制天然气等在内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力,勘探和开发非常规油气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发展战略。

市场前景1.需求增长: 水平不断提高的经济发展导致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石油仍然是重要的能源选择。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加速,石油需求持续走高,为石油勘探市场提供了广阔的机会。

2.资源利用率提升: 随着技术创新的推动,石油勘探和开采的资源利用率得到极大提升。

高效勘探技术和先进的开发设备使得原本被认为无法开采的资源得以挖掘,进一步扩大了市场的规模。

3.能源替代需要: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需求增长迅速。

在转型期内,石油仍然是能源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石油勘探市场仍然具有支撑和增长的潜力。

挑战与对策1.环境压力: 石油勘探和开采对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水土资源的破坏和废水废气的排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推动勘探和开采过程的可持续发展。

2.技术瓶颈: 深海勘探和非常规油气勘探都面临着技术难题和高成本的挑战。

投资者和石油公司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和合作力度,寻找创新解决方案,以解决采集和加工这些资源的问题。

孟居—方里集地区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孟居—方里集地区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维普资讯
断 第 9卷 第 3期




FAU 1T— BLOCK I & GAS F1 Ol EID
孟 居 一 方 里 集 地 区 油 气 勘 探 潜 力 分 析
张 忠 富 季 增 本 段 昕婷 周 根 先 王 振 华 。
钻 濮 深 8井 , 钻 井 深 53 8 2 , 达 层 位 P , 完 3 . 1m 钻
中途 测 试 44 9 1 ~ 46 7 9 井 段 地 层 , 算 8 . 0 4 . 3m 折
日产 油 2 . 3 m。 达 到 工 业 油 流 标 准 。 2 0 3 9 , 0 0年 在 孟 居 地 区 完 钻 的 孟 6井 获 得 了 工 业 气 流 。
砂 泥 岩 互 层 沉 积 , s 为一 套 漫 湖 泥 坪 沉 积 , E 以泥 岩 为 主 , 区 内较 好 的 区 域 盖 层 , Es 是 到 时期 区 内 又 一 次 下沉 为 湖 , 积 了一 套 灰 色 泥 岩 、 沉 粉砂 岩 不 等 厚 互 层 , 夹 白 云 质 泥 岩 , 区 内 第 二 套 烃 源 间 是 岩 , 是 一 套 较 好 盖 层 。进 入 E 也 d期 变 为 河 流 相
有 利 的 油 气 聚 集 区 , 存 一 定 的 油 气 资 源 量 , 较 大勘 探 前 景 。 建议 : 探 要 整 体 考 虑 , 对 深 赋 有 勘 针
层 特 点 综合 研 究 , 选择 条 件 最 有 利 的 区块 作 为勘 探 目标 。
关 键 词 孟 居 一 方 里 集 地 区 控 制 因 素 生 储 盖 组 合 勘 探 潜 力

衡 翘 倾 及 沉 积 重 力 作 用 下 , 生 了许 多 更 次 级 断 伴

渭北隆起的油气勘探前景

渭北隆起的油气勘探前景

渭北隆起的油气勘探前景渭北地区位于中国陕西省渭河北岸,是中国重要的油气勘探区之一。

该地区具备丰富的油气资源潜力,令人期待其油气勘探的前景。

本文将从地质条件、勘探技术和市场需求等方面探讨渭北隆起的油气勘探前景。

一、地质条件渭北隆起是中国最大的陆相构造隆起之一,由上古生界至新生界的地层构成。

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沉积相丰富,形成了良好的油气储集条件。

渭北隆起主要由含油气的古近系地层和富含油气的三叠系地层组成,其中古近系地层是中国主要的油气产区之一。

此外,渭北地区还具备较高的地热梯度和地热流量,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和储集。

二、勘探技术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渭北隆起的油气勘探前景日益被看好。

首先,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使勘探人员能够准确地找到油气的分布和储集条件,提高了勘探的成功率。

其次,地下流体识别技术的引入使得勘探人员能够更好地判断地下流体类型和储集情况,为勘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此外,油藏工程技术的进步使得勘探人员能够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油气资源,提高勘探效益。

三、市场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

油气作为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其需求量持续增加。

而渭北隆起地区具备丰富的油气资源潜力,可以为中国的能源供应做出重要贡献。

此外,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清洁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渭北隆起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

渭北隆起的油气勘探前景广阔。

地质条件优越,勘探技术不断改进,市场需求旺盛,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渭北地区油气勘探的发展。

然而,在进行油气勘探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开发和利用油气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希望渭北隆起的油气勘探能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做出贡献。

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及利用前景

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及利用前景

产业研究
The Industrial Study
南沙的油气资源对 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赵豫蒙 海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 海南海口 571158
【文章摘要】 南沙地区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其 丰富的油气资源日益对中国未来的经济 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出于对自 身经济安全的考虑,中国必须在南沙采 取重要措施,以维护根本利益。 【关键词】 南沙;油气资源;经济安全 源量为 58. 2 万亿立方米,石油资源潜在量 为 291. 9 亿吨,总探明可采石油为 20 亿吨, 天然气储量约为 4 万亿立方米;其中,在南 海西南部和南部的 7 个盆地的范围内,己探 明的石油可采储量就高达10亿吨, 天然气可 采储量 19990 亿立方米。南海油气资源的相 当大一部分就在南沙地区,被称为第二个波 斯湾。美国的一位海洋地质学家埃默里曾在 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 “仅在南部曾母暗沙 盆地、文莱沙巴盆地等 5个盆地面积 35万平 方公里的海域内,初步估计石油蕴藏量就有 200 亿吨左右,天然气蕴藏量约为 20 万亿立 方米” 。 这样, 如果能从南沙获取足够的油气 资源,将极大地满足中国目前的能源需求。
三、对策建议
1、 坚决捍卫我国的海洋权益。 关于南沙 问题,邓小平同志做出了明确的指示。他在 1984 年 10 月指出, “南沙群岛,历来世界地 图是划到中国的,属中国,现在除台湾占了 一个岛外,菲律宾占几个岛,越南占了几个 岛,马来西亚占几个岛。将来怎么办?一个 办法是我们用武力统统把这些岛收回来;一 个办法是把主权问题搁置起来,共同开发, 这就可以消除多年来积累下来的问题,这个 问题迟早要解决” 。在 1986 年,邓小平同志 针对南沙问题,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 发”的构想。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于1988 年 4 月访华期间,邓小平同志再次向他申明了中 国在南沙问题上的基本主张,即,中菲两国 应该从友好关系出发,把南沙的主权问题先 搁置一下,采取共同开发的办法来实践共同 利益。1990年,以邓小平同志对于南沙问题 的构想为基础,中国政府正式提出了十六字 方针,即“主权归我、和平解决、 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 ,以此作为解决南沙问题的基本 政策。综合中国政府对于十六字方针的阐 述,我们可以看出该政策的基本内涵,即: 中国对于南沙群岛拥有主权,这一立场始终 不变,坚持南沙群岛的主权是属于中国的; 对于那些存在着争议的领土,在没有可以和 平地彻底解决的条件之下,可以先暂时搁置 主权问题;主权归属问题暂时不谈,而是以 共同开发的办法,实现彼此的共同目标;通 过共同开发的形式,增加有关国家的相互信 任,为最终解决南沙的主权问题缔结有利的 条件。可见,首要条件是 “主权属我” ,主权 问题是不能谈判的,必须坚持这一原则,才 能真正地捍卫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努力地开展双 边或多边的外交方式, 积极通过正式或非正 》转 52 页 现代商业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与勘探开发前景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与勘探开发前景
中国非常规油气 资源与勘探开发
前景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概述
03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现状
04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前景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环境影
05
响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02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概述
市场需求:随着经 济的快速发展,对 能源的需求不断增 长
技术进步:非常规 油气资源的勘探开 发技术不断取得突 破
国际合作:中国与 其他国家在非常规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 方面开展合作,共 同推动行业发展
开发前景展望
非常规油气资源储量丰富, 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政府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 大勘探开发力度
技术进步,提高非常规油气 资源的开采效率和效益
加强环境 保护:减 少污染、 保护生态 环境、提 高资源利 用效率
推动技术 创新:研 发新技术、 提高开采 效率、降 低成本
加强国际 合作:引 进先进技 术、分享 经验、共 同应对挑 战
提高公众 意识:加 强宣传教 育、提高 公众对可 持续发展 的认识和 参与度
建立长效 机制:完
善法律法
规、加强 监管、确 保可持续 发展战略 的实施和 效果
06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国际 合作章节与副标竞题 争
国际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趋势
国际合作: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 技术竞争:各国在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技术上展开激烈竞争 投资增加:全球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投资不断增加 环保要求: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
国际合作项目与经验借鉴

新疆油气资源潜力到底有多大?

新疆油气资源潜力到底有多大?

新疆油气资源潜力到底有多大?1、油气勘探形势1.1概况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幅员辽阔,面积为166万km2,其中主要沉积盆地有30多个,总面积为90万km2。

建国50多年来。

经过曲折的勘探历程,己发现油气田80多个,其中大型油气田9个,累积探明油气储量为40亿t,其中石油为31.5万m3,天然气为8776亿m3。

建立和发展了一套有特色的石油地质理论和相配套的技术系列。

1.2近期油气勘探的重大发现(1)准噶尔盆地南缘发现呼图壁大型气田,并发现和探明石西、石南、莫索湾、中拐、玛东、陆9、卡6、莫北、吐谷鲁,霍10井、莫西庄、沙窝地、征沙村、董1井、永进、排2井、吉15井、泉1井、夏72井、安5井等油气田(藏)(2)塔里木盆地,在库车前陆盆地断褶带发现克拉2大气田。

探明天然气储量为2800亿m3;另有迪那2、大北和依南气田,在亚肯构造带上的库南1井的下第三系和白垩系发现多层高压气层。

在沙雅隆起上发现中国第一个古生界大油田——塔河大油田,探明储量为7.8亿t。

三级储量达17亿t。

在下第三系盐下层打出高产油气流——沙雅隆起西部玉东2井。

在顺托果勒隆起发现哈德油田,己探明储量近10亿t。

发现巴楚隆起玛扎塔克断裂带和田河大气田。

塔中又发现塔中45井、11井、47井、58井、62井、中1井及中1H井等。

2001年在库车坳陷秋里塔克构造带西段的却勒1井下第三系获高产油气流;在喀什坳陷托帕构造阿克1井白垩系获高产油气流。

2001年10月孔雀河斜坡英南2井在侏罗系获高产气流,并在满东1井志留试获工业气流。

在乌什凹陷的乌参1井获高产油气流。

塔里木盆地探明储量和控制天然气储量约为7000亿m3。

己成为全国第二个大气区。

(3)吐哈盆地,在该盆地发现了吐鲁番、神泉、藏北、雁木西、小草湖、红台、丘东等油气田和近亿吨级鲁克芯稠油区。

(4)在三塘湖盆地、焉耆盆地油气发现也有新进展。

“九五”以来,新增探明储量为1.8~2亿t/a ,油气产量以80~100万t/a 的速度快速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外勘探
O V E R S E A
E X P L O R A T I O N
表 1 北极地区各盆地待发现油气资源潜力表 Table 1 Potential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to be found in all basins of Arctic regions
中国石油勘探 2010 年第 3 期
具有重围 本文讨论的北极是指北极圈以内的区域(北纬 66.56° 以北) ,面积为 2100 × 104km2,大致占地球总 面积的 6%, 其中 800 × 104km2 位于陆上, 700 × 104km2 以上的海域部分位于 500m 水深线以内,不到 600 × 104km2 的区域位于 500m 水深线以外[1]。 1.2 油气储量 北极地区虽然气候恶劣, 大部分地区常年被冰雪 覆盖, 但评估显示其存在丰富的油气资源 (表 1、 图 1、
2007 年 8 月俄罗斯在北极海底利用小型潜艇插上 俄罗斯国旗之后, 引发了多国对北极地区领土的争夺 活动。 美国地质调查局 (USGS) 立即在计划外开始研 究北极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于 2008 年 5 月完成 了研究任务, 并在同年7月对北极地区资源评价的结果 进行了公布。 随着评估结果的公布, 在油气能源形势日 渐严峻的今天, 世界对北极地区油气资源的关注程度 将进一步增加, 北极地区领土争夺也将趋于白热化。 中国石油公司普遍缺乏在寒冷和海域地区的勘探 开发经验, 通过对北极地区资源潜力的分析, 在适当的 条件下或许可以通过与国外油公司合作, 共同开发北 极地区油气, 为我国石油公司向极地和深海地区拓展 业务积累经验。 因此, 无论从世界形势还是国内石油公 司的未来发展来看, 研究北极地区资源和勘探潜力都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探究
导读:本辑归纳了油气资源与选区评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进展,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主 要影响因素与特色技术,油气资源投资环境分析,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油气 资源现状与潜力探析。
中国学术期刊文辑(2013)
目 录
一、理论篇 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及勘探潜力分析 1 北极圈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12 俄罗斯北极大陆架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战略规划概要 17 俄罗斯海洋大陆架油气资源现状与潜力探析 23 国家级油气资源数据库建设方案 30 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 34 基于企业合作开发利用能源问题的探省 35 基于使用者成本法的我国油气资源价值折耗分析 39 南沙群岛海域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现实分析 41 前苏联地区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及利用前景 46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油气资源动态评价 51 二、发展篇 天然气水合物与传统油气资源共生成藏模式初探 58 我国油气资源矿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64 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大 68 伊朗油气资源现状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69 依靠科技进步快速发展海外油气资源产业 73 油气资源量含义和评价思路的探讨 76 油气资源评价的多参数约束改进油气田藏规模序列法及其应用 致密油气成非常规油气资源新亮点 90 中东地区油气资源投资环境评价及优选 91 中国油气资源生产发展最优组合预测模型研建 99 中国与中亚油气资源合作现状与展望古丽娜尔 103
摘 要:北极地区面积巨大,自然气候条件恶劣,地质和构造演化情况复杂,总体勘探程度较低,美国地质调查 局的评价显示北极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文德纪贝加尔 (Baikalian) 、 晚泥盆纪埃尔斯米尔 (Ellesmerian) 和中白垩世 布鲁克 (Brookian) 造山运动是东北冰洋地区古生代地层和变形历史中的 3 次主要构造事件。 总体来讲, 包括巴伦支海 及西伯利亚北部的大部分地区, 三叠纪至侏罗纪表现出区域沉降的特征, 这期间北极地区沉积了主要的烃源岩和储层。 古近纪—新近纪的陆内变形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 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 北大西洋的张裂对北极地区的圈 闭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西伯利亚盆地北部海域基本上还是前沿地区, 白垩系上阿普特阶至赛诺曼阶波库尔Pokur组 是最有潜力的层段, 还有一些未钻的、 巨大的背斜干气藏, 同时存在寻找大规模岩性油气藏的潜力。 中—下侏罗统大型 气田是将来重要的潜在勘探目标之一。 东巴伦支海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 勘探潜力主要在于侏罗系未钻和部分勘探的反 转背斜上, 寻找储量巨大、 构造简单的、 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气藏及凝析油藏的几率并不是很大。 东格陵兰裂谷盆地储 层和烃源岩发育层段多, 寻找断块圈闭的机会巨大。 技术进步、 气候变暖和资源所在地区的政治无争议性, 为北极地区 油气开采提供了机遇;但油价的多变性、地质上的不确定性和生态的脆弱性是北极地区油气有效开发的巨大挑战。 关键词:北极;油气资源;勘探潜力;机遇与挑战 中图分类号:TE122.1 文献标识码:A
74
李浩武等: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及勘探潜力分析
× 108t 原油、 1669 × 1012m3 天然气及 60 × 108t 天然气 液的待发现技术可采储量。 84% 的油气资源存在于海 上地区。 待发现的资源基本都集中在海岸线和500m水 深线之间,估计大多数油气资源都在距海岸 370km (200n mile)界限以内[1]。 北极油气田的大型勘探开发活动始于俄罗斯和美 国。 1923年美国在阿拉斯加北坡开展地质调查工作, 在 随后的几十年里, 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 在阿 拉斯加北坡、 西西伯利亚盆地北部、 巴伦支海盆地等地 区都有重大油气发现。 1962年俄罗斯探明了塔佐夫斯 克油田, 1967年美国探明了位于阿拉斯加州北部的普 拉德霍湾油田,该油田拥有 136 × 108bbl 可采石油储 量, 是北极地区已经被开发的最主要石油项目。 目前, 在北极圈内, 美国、 加拿大、 挪威等国家已经发现了大 图 1 北极地区各盆地石油待发现储量级别及位置图 约 61 个大型石油和天然气田, 其中 15 个尚未投产。 Fig.1 Grade and location of oil reserves to be found in 总体来讲, 北极地区勘探程度较低, 大部分地区尤 all basins of Arctic regions 其是海上由于气候和设备的限制还处于勘探的初级阶 [1] 图 2) 。很多富油气盆地的部分或全部位于北极圈以 段, 未发现或仅发现少量油气田。 本文试图通过收集的 内, 如西西伯利亚盆地、 北极阿拉斯加及巴伦支海盆地 资料, 对北极地区的地质情况和重点盆地的油气资源 等。 现今已在加拿大、 俄罗斯及阿拉斯加的陆上等区域 及勘探潜力进行分析。 发现油气田 400 多个,油气当量 327.36 × 108t,占世 2 区域构造演化 界已发现常规油气储量 (累计产量加上剩余储量) 的 10%。 2.1 古生代构造演化 北极地区现在的构造面貌是由众多陆块经过复杂 的构造演化而成的。 在晚奥陶世期间, 形成现今北极的 地质体大多未独立成型, 只有西伯利亚板块属于独立 系统,其他地质体包含于劳伦西亚大陆(Laurussia) , 分布位置在 30° S~30° N 之间, 且其分布方位需从目 前的方位向劳伦古大陆方向顺时针旋转90° 。 在志留纪 至泥盆纪加里东运动期, 古大西洋的关闭导致波罗的 海和西伯利亚与北美—格陵兰之间的碰撞, 该碰撞区 目前是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分界, 并且将若干地体从 西伯利亚和波罗的海推移到劳伦西亚大陆, 同时也造 成除西伯利亚以外的北极所有块体, 如波罗的海、 格陵 兰、北美、位于北极圈内的阿拉斯加地块和楚克奇 (Chukotka) 块体之间的拼接[2]。 古板块重建资料表明, 图 2 北极地区各盆地天然气待发现储量级别及位置图 奥陶纪期间西伯利亚板块首先向劳伦西亚大陆靠近, Fig.2 Grade and location of gas reserves to be found in 但随后又后退, 在晚泥盆世—早密西西比世埃尔斯米 all basins of Arctic regions 尔(Ellesmerian)造山运动期间,二者可能再次发生 同时埃尔斯米尔运动影响了格陵兰东北部和斯 USGS 评估显示:基于地质学的概率理论, 通过类 碰撞[3]。 (Svalbard) 盆地。 石炭纪期间随着哈萨克斯 比分析, 在不
83
O V E R S E A
E X P L O R A T I O N
海外勘探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0.03.015
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及勘探潜力分析*
李浩武 童晓光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生部,北京 100083)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北京 100034)
*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专项“全球油气资源评价” (2008E-0500) 。 第一作者简介:李浩武,男,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在读博士,主要从事资源评价和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09-03-20;修改日期:2010-02-23
73
No.3 2010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