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课程设计报告说明书
矿井通风说明书

矿井通风说明书LT1 矿井通风与安全1.1 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1.1.1 选择矿井通风系统选择矿井通风系统,要结合井田开拓方式和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要符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合理、经济,投产快等总原则。
矿井通风系统的要求:1)每个生产矿井,必须至少有2个能行人的通达地面的安全出口。
各个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30m。
如果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还要有井田边界附近设置安全出口。
当井田一翼走向较长,矿井发生灾害不能保证人员安全撤退时,必须掘进井田边界附近的安全出口。
井下每一个水平到上一个水平和各个采区,至少都要有2个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并与通达地面的安全出口相连通,要保证有一个井筒进新鲜空气,另一个井筒排出污浊空气。
2)进风井口必须布置在不受粉尘、灰土、有害和高温气体侵入的地方。
进风井筒冬季结冰对工人身体健康、提升和其他设施有危害时,必须设置暖风设备,保持进风井以下的空气温度经常在2℃以上。
进风井与出风井的设置地点必须地层稳定,施工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占地少,压煤少而且要在当地历年来洪水位的最高标高以下。
3)箕斗提升井或装有带式输送机的井筒,若兼作风井使用,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箕斗提升井兼作回风井时,井上下装、卸载装置和井塔架都必须有完善的封闭措施漏风率不得超过15%,并应有可靠的防尘措施。
装有带式输送机的井筒兼作回风井时,井筒中的风速不得超过6m/s,且必须装设甲烷断电仪。
(2)箕斗提升井或装有带式输送机的井筒兼作进风井时,箕斗提升井筒中的风速不得超过6m/s,装有带式输送机的井筒中的风速不得超过4m/s,并都应有可靠的防尘措施,保证粉尘浓度符合工业卫生标准。
井筒中必须装设自动报警灭火装置和铺设消防管路。
4)所有矿井都必须采用机械通风。
主要通风机(供全矿、一翼或一个分区使用)必须安装在地面,装有通风机的井口必须封闭严密,其外部漏风率在无提升设备时不得超过5%,有提升设备时不得超过15%;必须保证主要通风机连续运转;必须安装2套同等能力的主要通风设备,其中一套备用,严禁采用局部通风机或通风群作为主要通风机使用;装有主要通风机的出风井口应安装防爆门;必须装有符合《煤炭安全规程》的反风设施。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总2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矿井通风课程设计说明书姓名:学号: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班级:指导教师:王兵建职称:副教授二〇二一年六月《矿井通风》课程设计评阅参考标准摘要从2016年6月10日到2016年6月23日,进行课程设计。
本次的通风课程设计极大得锻炼了我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提高了我的学习能力。
和同学讨论问题,加深了对通风知识的理解。
此次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是单一煤层,倾角18°,煤层平均厚度,为Ⅲ级自燃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10m3/t,煤尘有爆炸危险。
此次课程设计的矿井开采设计基础参数是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用竖井主要石门开拓,在底板岩层中开掘岩石大巷,双翼采区准备,按照“一井一面”布置生产,采掘比为1:2。
一个主井,一个副井,一个风井,都为立井。
分为8个采区。
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
采场主要支护设备是单体液压支柱。
经过课程设计,通风容易时期矿井总风量为4063 m3/min,综采工作面风量通风困难时期矿井总风量为 m3/min。
综采工作面风量s,掘进工作面风量13m3/s。
主要通风机选型结果为BD No22型轴流式通风机。
主要问题是对课本知识掌握不熟练,尤其是通风机选型这里,经过很长时间才选好。
做到一些设计项目时,要翻阅很多资料,尤其是找课本或者是上网查找,因此也极大得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
此次课程设计可能还有一些设计的不完善的地方,还请老师指正。
建议就是老师可以多做一些指导和答疑,帮助同学们更好得完成课程设计;同学们上课要认真学习,尤其是通风机选型的内容,努力学好通风课程,做好课程设计。
目录第一章矿井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井通风设计说明书

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井通风课程设计说明题目:武家塔煤矿(60万吨/年)矿井通风系统设计学生姓名:吴福喜号: 1172135208 业:安全工程级:安全2011-2班指导教师:任玉辉刘进才第一章矿井概况及开拓设计1.1.1地质条件1.1.2煤层条件1.2.1开拓方案1.2.2通风系统介绍第二章计算和分配矿井总风量2.1计算总风量3.1.1容易时期的确定3.1.2困难时期的确定目录1.1 矿井地质条件和煤层条件1...3...1.2 开拓设计.5...5....6..1.3 通风系统方案比较.8...2.1.1 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8.2.1.2 按采煤、掘进、硐室等处实际需风量计算8.2.2 风量的分配 1..4.2.2.1 风量的分配 1..4.2.2.2 风速的校验 1..5. 第三章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173.1 容易时期和困难时期的确定 1..71..71..73.2 计算矿井通风阻力 1..7.3.3 3.2.1 选择通风路线3.2.2 计算矿井通风阻力内容3.2.3 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矿井通风难易程度评价3.3.1 等积孔计算3.3.2 通风难易程度评价第四章通风设备的选型4.1 通风机的风压风量计算.1..7 1..7 1..9 .2..1 2..1. .2..1 22 .2..2第五章 通风机的安全高效运转5.3 停机处理及设备检查 参考文献5.1 矿井主要通风机房场所要遵循规定 .2.6 5.2 矿井主要通风机司机岗位责任制要求.2.6 26 .2..7 28第一章矿井概况及开拓设计1.1矿井地质条件和煤层条件1.1.1地质条件1)地理位置武家塔煤矿位于鄂尔多斯市东胜煤田北部伊金霍洛旗境内,行政区划隶属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 09' 57〃〜110° 11' 11〃;北纬: 39° 16' 27〃〜39° 17' 17〃。
高职高专院校矿山矿井通风课程设计报告书

职业学院课程设计 (论文)题目:所属课程:学号:姓名:班级:指导教师:年月日目录一、矿山矿井基本概况 (2)二、拟定矿山矿井通风系统 (5)三、矿山矿井总风量计算与分配 (6)四、矿山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 (10)五、选择矿山矿井通风设备 (14)六、通风耗电费用概算 (17)前言《矿山矿井通风》设计是学完《矿山矿井通风》课程后进行,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综合性专业设计训练。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获得以下几个方面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我们所学矿山矿井通风理论知识,培养我们设计计算、工程绘图、计算机应用、文献查阅、运用标准与规范、报告撰写等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依照老师精心设计的题目,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要求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计算,绘图及编写说明书等全部工作。
设计中要求严格遵守和认真贯彻《煤炭工业设计政策》、《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业矿山矿井设计规范》以及国家制定的其它有关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设计力争做到分析论证清楚,论据确凿,并积极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力争使自己的设计达到较高水平,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老师指正。
一、矿山矿井基本概况1.煤层地质概况单一煤层,倾角15°- 18°,相对瓦斯涌出量为8m3/t,煤尘有爆炸危险。
2.井田范围走向长度8400m。
3.矿山矿井生产任务年产量为0.9Mt,矿山矿井服务年限为46a。
4.矿山矿井开拓方式及采区划分矿山矿井采用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分区式开拓。
全矿山矿井共划分12个采区,上山部分6个(见题图9-1),下山部分6个。
上山部分服务年限25a,下山部分服务年限21a。
矿山矿井开拓系统如题图9-2所示。
主、副井布置在井田的中央,通过主要石门与东西向的运输大巷相连通。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说明书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 (2)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5)1.1 井田概况 (5)1.1.1 位置、交通 (5)1.1.2 矿区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 51.2 地质特征 (6)1.2.1 区域地质 (6)1.2.2 矿区地质 (6)1.2.3 矿体地质 (6)1.3 水文地质 (6)第二章井田开拓 (7)2.1 井田境界及储量 (7)2.1.1 井田境界 (7)2.1.2储量8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 102.2.1 矿井年生产能力确定 (10)2.2.3 矿井年生产能力的验证 (10)2.3 井田开拓 (10)2.3.1 开拓方式的选择原则 (10)2.3.2 方案选择 (11)2.4 开拓系统及井筒位置的确定 (11)2.4.1 井筒的数目、用途及位置 . 112.5 阶段运输巷道的布置 (12)2.6 开采顺序 (12)第三章采矿方法 (13)3.1采矿法的选择133.1.1 开采技术条件 (13)3.1.2 采矿方法的选择 (13)3.1.3 确定采矿方法 (13)3.2 采矿方案确定 (13)3.2.1 矿块布置及结构参数 (13)3.2.2 采准切割工作 (14)3.2.3 回采工作 (14)3.2.4 同时工作的矿块数目: (15)3.2.5 矿块回采工艺对照表 (15)第四章通风 (16)4.1 概况 (16)4.1.1 通风系统的选择原则 (17)4.1.2 通风系统的几项具体规定 . 174.2 矿井通风 (17)4.2.1 矿井通风方式 (17)4.2.2 通风系统 (18)4.3 风量计算 (18)4.3.1 全矿通风总量 (18)4.3.2 回采工作面风量 (18)4.3.3 备采工作面风量 (19)4.3.4 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 (19)4.3.5 独立通风硐室 (19)4.4风量分配204.5 通风阻力计算 (20)4.5.1 容易时期通风总阻力 (20)4.5.2 困难时期通风阻力 (22)第五章设备选择 (24)5.1 通风设备的选择 (24)5.1.1 主扇 (25)5.1.2 扇风机选择 (26)5.1.3 局扇 (26)参考文献 (28)致谢 (29)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1 井田概况1.1.1 位置、交通下湿壕矿区位于固阳县南东60公里,行政区划隶属固阳县下湿壕乡管辖。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矿井通风课程设计说明书姓名:学号: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班级:指导教师:王兵建职称:副教授二〇二〇年十月摘要从2016年6月10日到2016年6月23日,进行课程设计。
本次的通风课程设计极大得锻炼了我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提高了我的学习能力。
和同学讨论问题,加深了对通风知识的理解。
此次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是单一煤层,倾角18°,煤层平均厚度,为Ⅲ级自燃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10m3/t,煤尘有爆炸危险。
此次课程设计的矿井开采设计基础参数是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用竖井主要石门开拓,在底板岩层中开掘岩石大巷,双翼采区准备,按照“一井一面”布置生产,采掘比为1:2。
一个主井,一个副井,一个风井,都为立井。
分为8个采区。
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
采场主要支护设备是单体液压支柱。
经过课程设计,通风容易时期矿井总风量为4063 m3/min,综采工作面风量通风困难时期矿井总风量为 m3/min。
综采工作面风量s,掘进工作面风量13m3/s。
主要通风机选型结果为BD No22型轴流式通风机。
主要问题是对课本知识掌握不熟练,尤其是通风机选型这里,经过很长时间才选好。
做到一些设计项目时,要翻阅很多资料,尤其是找课本或者是上网查找,因此也极大得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
此次课程设计可能还有一些设计的不完善的地方,还请老师指正。
建议就是老师可以多做一些指导和答疑,帮助同学们更好得完成课程设计;同学们上课要认真学习,尤其是通风机选型的内容,努力学好通风课程,做好课程设计。
目录第一章矿井概况煤层地质特征单一煤层,倾角18°,煤层平均厚度,为Ⅲ级自燃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10m3/t,煤尘有爆炸危险。
井田范围设计第一水平深度540m,走向长度L为7260 m,倾斜长度1600m。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矿井通风课程设计说明书姓名:学号: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班级:指导教师:王兵建职称:副教授二〇二二年四月《矿井通风》课程设计评阅参考标准摘要从2016年6月10日到2016年6月23日,进行课程设计。
本次的通风课程设计极大得锻炼了我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提高了我的学习能力。
和同学讨论问题,加深了对通风知识的理解。
此次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是单一煤层,倾角18°,煤层平均厚度3.5m,为Ⅲ级自燃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10m3/t,煤尘有爆炸危险。
此次课程设计的矿井开采设计基础参数是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用竖井主要石门开拓,在底板岩层中开掘岩石大巷,双翼采区准备,按照“一井一面”布置生产,采掘比为1:2。
一个主井,一个副井,一个风井,都为立井。
分为8个采区。
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
采场主要支护设备是单体液压支柱。
经过课程设计,通风容易时期矿井总风量为4063 m3/min,综采工作面风量通风困难时期矿井总风量为4250.5 m3/min。
综采工作面风量26.51m3/s,掘进工作面风量13m3/s。
主要通风机选型结果为BD No22型轴流式通风机。
主要问题是对课本知识掌握不熟练,尤其是通风机选型这里,经过很长时间才选好。
做到一些设计项目时,要翻阅很多资料,尤其是找课本或者是上网查找,因此也极大得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
此次课程设计可能还有一些设计的不完善的地方,还请老师指正。
建议就是老师可以多做一些指导和答疑,帮助同学们更好得完成课程设计;同学们上课要认真学习,尤其是通风机选型的内容,努力学好通风课程,做好课程设计。
目录第一章矿井概况 (3)1.1 煤层地质特征 (3)1.2井田范围 (3)1.3矿井生产任务 (3)1.4矿井开拓与开采 (3)1.5矿井通风方式 (3)1.6部分井巷尺寸及支护情况 (3)第二章通风系统的选取 (5)2.1矿井通风拟定原则和要求 (5)2.2矿井通风方式的选取 (6)2.3矿井通风方式的优缺点以及选取 (7)2.4矿井通风方法的选择 (8)2.5采区通风系统 (9)第三章矿井风量计算与分配 (11)3.1矿井通风计算原则 (11)3.2矿井需风量的计算 (11)3.3矿井风量的分配 (14)第四章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15)4.1矿井通风阻力计算原则 (15)4.2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 (15)第五章矿井通风设备的选择 (20)5.1矿井通风设备的要求 (20)5.2主要通风机的选择 (20)第六章通风费用概算 (24)致谢 (25)参考文献 (26)第一章矿井概况1.1 煤层地质特征单一煤层,倾角18°,煤层平均厚度3.5m,为Ⅲ级自燃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10m3/t,煤尘有爆炸危险。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

第一节矿井概况一、地质概况该矿地处平原,地面标高+150m,井田走向长度5km,倾斜方向长度3.3km。
井田上界以标高-165m为界,下界以标高-1020m为界,两边以断层为界,井田内煤层赋存稳定,井田可采储量约1.08亿吨。
该矿为年产150万吨的大型矿井,服务年限为72年。
井田内有两个开采煤层,为k1、k2,在井田范围内,煤层赋存稳定,煤层15°,煤层倾角15°,各煤层厚度,间距及顶底板岩性参见综合柱状图。
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6.6m3/T,煤层有自然发火危险,发火期为16-18个月,煤尘有爆炸性,爆炸指数为36%。
综合柱状图二、开拓方式及开采方法采用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第一水平标高-380m,倾斜长为825×2m,服务年限为27年,因走向较短,两翼各布置一个采区。
每个采区上山部分和下山部分各分为五个区段回采。
每采区各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和一个高档普采工作面,工作面长度150m,区段平巷及区段煤柱15m,综采工作面产量为在k1煤层时为1620吨/日,在k2煤层时1935吨/日,日进6刀,截深0.6m,高档普采工作面产量为k1煤层时为1080吨/日,k2煤层时1290吨/日,日进4刀,截深0.6m,东翼还另布置一备用的高档普采工作面。
综采工作面装备的部分机电设备如表2所示,采区巷道采用集中联合布置。
采区轨道上山均布置在k2煤层的底板稳定细砂石中,区段回风平巷与运输上山,区段运输平巷与轨道上山采用石门连接,为了保证生产正常接替,前期东西两翼各安排两个独立通风的煤层平巷掘进头,后期东西两翼各安排两个独立通风的煤层平巷掘进头和一个岩石下山掘进头。
东西两翼各有一个绞车房、变电所、火药库,亦需独立通风。
井为箕斗井提煤用,井为罐笼井升降人员、材料、矸石,也作为进风井用,并设有梯子间。
部分巷道名称、长度、支护形式,断面几何特征参数列入表1。
表1 井巷特征参数表2 综采工作面部分机电设备一览表井内的气象参数按表3所列的平均值选取,除综采工作面采用4-6工作制外,其它均采用三八工作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矿井通风课程设计(2015---2016年第一学期)课程矿井通风题目采区通风设计系别矿业工程系专业安全工程学号 120130202024学生姓名田康指导教师黄东辉2015 年12月28日课程设计考核成绩评价表课程设计过程表现指导教师评语:成绩:签名:年月日课程设计评语:成绩:签名:年月日答辩评语:成绩:签名:年月日平时表现课程设计答辩最终成绩(占30%)(占40%)(占30%)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说明:按百分制赋分,各项所占比重参考值分别为:30%、40%、30%。
摘要关键词:矿井通风、局部阻力、U型通风、矿井通风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建立一个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设计分为新建与改建矿井通风设计。
按照课程设计要求,本说明书只对新建矿井通风系统进行研究。
对于新建矿井的通风设计,既要考虑当前的需要,又要考虑长远发展的可能。
本设计书包括矿井采区通风、矿井掘进通风系统、矿井通风系统及通风风量分配与调节四个方面。
前言矿井通风课程设计是安全工程(煤矿方向)专业本科学习期间一次重要的专业课程设计。
本学期我们完成了《矿井通风》课程的学习,结合前期所做的矿井采区设计、目前掌握的矿井通风、矿井安全知识以及对煤矿企业生产矿井现场实地考察之后,展开本次课程设计。
经过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图文相集合,将所学知识以设计的形式展现出来。
田康2015年12月目录1.采取概况 (1)1.1采区的位置、边界范围及地质条件概况 (1)1.2 采区的储量、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1.3 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2)1.4 回采工艺 (2)2采区通风系统拟定 (4)2.1采区通风系统拟定的原则 (4)2.2 采区通风系统拟定的基本要求 (4)2.3 采区通风系统 (5)2.4 采区和回采工作面通风方式的确定 (8)3采区风量计算与分配 (11)3.1 采区风量计算 (11)3.2 采区风量的分配 (18)3.3采区通风网络风量的自然分配 (20)3.4采区风量调节 (22)3.5采区通风阻力计算 (23)4 掘进通风设计 (25)4.1 掘进通风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25)4.2 掘进通风的方法与方式的选择 (25)4.3 掘进风量的计算 (28)4.4 掘进通风设备的选择 (29)4.5 掘进通风的管理 (33)总结 (37)致谢 (38)参考文献 (38)1.采取概况1.1采区的位置、边界范围及地质条件概况1.1.1采区位置及其范围本采区是某矿第一水平某采区为中,本采区位于井田边界,其中六采区已采。
采取回风石门标高-50m,运输大巷标高-350m。
煤层均煤层,且埋藏稳定,构造简单,煤质中硬,自然发火期为6-12个月。
采区走向平均长度2020m,倾斜平均长度1020m,倾角平均为17°。
采区内无大的含水层和地下水,开采条件较好。
采区生产能力90万吨每年。
1.1.2 采区地质条件及煤层的赋存采区只有一层煤,属于厚煤层。
煤层无瓦斯突出,顶底板稳定。
区内涌水较小,煤层埋藏稳定,构造简单。
煤岩爆炸指数为34%-70%。
煤层瓦斯含量小,采区所属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
走向、倾向、煤层变化情况及顶底板状况。
见煤层特征表(1-1):表(1-1)煤层特征序号煤层名称煤层厚度(m)煤层间距(m)倾角围岩性质煤牌号硬度容重(t/m3)煤层结构及稳定性最小-最大平均可采厚度顶板底板平均1 T1 4.5 4.5 / 17砂岩粉岩中 1.3t/m3稳定1.1.3 采区的开采技术条件采区标高分别为上部边界-50m,下部边界-350m,采煤方法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工艺为综采、运输大巷位于煤层底板岩石中,运输巷标高-350m,回风巷标高-50m,采区内的瓦斯含量小及煤层自然发火期为6-12个月,煤尘的爆炸指数为34%-70%。
1.2 采区的储量、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2.1 采区储量采区工业储量1205万t,可采储量859.05万t。
1.2.2 生产工作制度本矿井采用年工作 330 天,采煤工作面选用“三八”制每日三班,每班八小时作业,每班两个班采煤,一个班检修。
1.2.3 采区的生产能力井田的储量1205万t,煤层深藏稳定、构造简单,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等因素较好。
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t/年。
1.2.4 采区服务年限采区的服务年限为10年。
1.3 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采区走向长2020m倾向长1020m,区段斜长160m,区段数目4个。
设有两个采区上山,分别是运输上山和轨道上山,均设置在岩层中,用石门连接区段平巷。
设有联络巷连接区段运输巷和区段辅助轨道运输巷。
车场形式采用甩车场形式。
本矿井采用单工作面单掘进面同时进行,掘进工作面掘进方法。
掘进巷道宽3m,高3m。
设计共八个工作面,工作面长233m。
1.4 回采工艺本矿井煤层平均厚度为 4.5m,综合经济效益、安全生产、准备维护等方面的考虑,故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1)生产系统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新鲜风流自地面经副井进入运输大巷,经过采区下部车场石门送入轨道上山直至上部车场,经过区段辅助轨道运输平巷、联络巷、区段运输巷冲刷工作面后,污浊风流进入区段回风平巷至回风石门到达回风大巷后经风井升上地面排放入大气。
本矿井采用矿山架空乘人索道(猴车)为出入矿井工作人员提供交通采区内无大的含水层和地下水,涌水量较小,巷道边侧挖设有排水槽,可将工作面作业排水及溢出地下水等沿排水顺槽排放至井底水仓。
本矿井采用供电方式为移动变电站移动供电。
所有供电设备均采用本安型设备。
(2)生产情况掘进工作面配置EBZ200H型悬臂式掘进机,掘进机有效开拓平面面积为3.3×3.6m,最大掘进平面4.8×6m,并自带除尘及二运系统。
掘进机后方铺设皮带输送机。
以采区辅助轨道运输巷设置局部通风机及可伸缩风筒提供局部供风形成供风系统。
采煤工作面配置MG900/2210-GWD型综合机械化采煤机(采高范围为3.2-6.25m);以及ZY/6800/32/70D型单体液压支架。
工作面使用SGZ-764/264型刮板输送机协同SZZ730/264型转载机和LPS-1000型破碎机运煤。
使用无极绳绞车运料至工作面。
工作面长度为233m,作业煤厚为 4.5米,日产量2727.3t。
双滚筒综合机械采煤机,往返一次进两刀。
采用三八制作业,两采一准,三班设定人员分别为26人、26人、30人。
考虑交接班,井下同时工作人员最多为56人。
(3)隐患防治该矿井工作面所配备采煤机自带喷水降尘装置,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矿尘,在此基础上,巷道内设置风幕集尘装置和积极调整工作面供风风量,进一步对矿尘进行控制。
本矿井煤层自然发火期为6-12月,经鉴定为不易发火煤层,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对火灾易发处设置消防桶、消防沙袋及防爆水槽等临时扑救装置,预先设定避火灾、瓦斯、煤尘灾害路线。
矿井经鉴定为低瓦斯矿井,按照低瓦斯矿井防治措施进行防治。
为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矿井每级生产单位对应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考核计划。
并严格执行。
2采区通风系统拟定2.1采区通风系统拟定的原则第一,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设计的采区通风系统必须保证安全可靠;第二,技术可行,确保技术的前瞻性,力求使用先进的技术;第三,经济合理,力争节约,应符合投资少、工期短、高效节能、利于环保、无污染、低噪音等要求。
2.2 采区通风系统拟定的基本要求采区通风系统主要取决于采煤系统(采煤方法),但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采区的巷道布置系统。
完备的采区通风系统应能有效地控制采区内的风流方向,风量和风流质量;漏风少;风流的稳定性高,不易遭受破坏;有利于合理排放瓦斯,防止煤炭自燃,形成较好的气候条件和有利于控制、处理事故,并能使通风系统符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的原则。
其基本要求如下:(1)每一生产水平和采区都必须实行分区通风(独立通风),即把井下各个水平、各个采区以及各个采、掘进工作面和其他用风地点的回风各自直接排入采区的回风巷或总回风巷的通风布置方式。
(2)准备采区,必须在采区内构成通风系统后,方可开掘其它巷道。
采煤工作面必须在采区构成完整的通风、排水系统后,方可回采。
采区进、回风道必须贯穿整个采区,严禁一段为进风巷,一段为回风巷。
(3)高瓦斯矿井、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矿井的每个采区和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采区,必须设置至少1条专用回风巷;低瓦斯矿井开采煤层群和分层开采采用联合布置的采区,必须设置1条专用回风巷。
所谓专用回风巷指在采区巷道中,专门用于回风,不得用于运料、安设电气设备的巷道,在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区,专用回风巷还不得行人。
(4)采、掘工作面应实行独立通风。
同一采区内,同一煤层上下相连的两个回采工作面、工作面总长度不超过400m,回采工作面和与之相连接的掘进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和与之相邻的掘进工作面,布置独立通风有困难时,都可采用串联通风,但串联通风的次数不得超过一次。
在地质构造极为复杂或残采地区,回采工作面确需串联通风时,应采取安全措施,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可以串联通风,但串联通风次数不得超过两次,三个回采工作面的总长度不得超过100m。
所有的串联通风,在进入串联工作面的风流中,必须装有瓦斯自动检测报警装置。
在此种风流中,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都不得超过 0.5%,其它有害气体的浓度都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 100 条的规定。
开采有瓦斯喷出或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煤层时,严禁任何 2 个工作面之间串联通风。
(5)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采煤工作面不得采用下行通风。
(6)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的进风和回风,都不得经过采空区或冒顶区。
无煤柱开采沿空掘巷和沿空留巷时,应采取防止从巷道的两帮和顶部向采空区漏风的措施。
回采工作面采用经过采空区和冒露区回风时,必须使水采工作面有足够的新鲜风流,保证水采工作面及其回风道的风流中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都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关于瓦斯浓度的规定。
(7)采空区必须及时封闭。
从巷道通至采空区的风眼,必须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逐个封闭通至采空区的连通巷道。
采区开采结束后45天内,必须在所有与已采区相连接的巷道中设置防火墙,全部封闭采区。
(8)倾斜运输巷道,不应设置风门。
如果必须设置风门时,应安设自动风门或设专人管理,并有防止矿车或风门碰撞人员,以及矿车碰撞风门的安全措施。
开采突出煤层时,工作面回风侧不应设置风窗。
(9)改变一个采区的通风系统时,应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掘进巷道与其他巷道贯通时,在贯通相距15m时,地质测量部门必须向矿总工程师报告,并通知通风部门,通风部门事先必须做好调整风流的准备工作;贯通时,通风部门必须派干部在现场统一指挥;贯通后,必须立即调整通风系统,防止瓦斯积聚,并须待系统调整后的风流稳定,才可恢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