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创新能力竞赛试题
初三语文竞赛试题

初三语文竞赛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B. 踌躇满志(chóu chú mǎn zhì)C.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D. 斟酌损益(zhēn zhuó sǔn yì)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B. 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成功,真是得意忘形。
C. 面对困难,他毫不畏惧,真是不屈不挠。
D. 她总是喜欢独来独往,真是孤芳自赏。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 这篇文章的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好文章。
D. 她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很强。
4-10. (请根据实际题目内容继续出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诗人______的名句。
2.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是______。
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
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______》。
5.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______的作品。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分)2.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主题?(10分)3. 请分析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10分)4. 文章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5分)四、古文翻译(共20分)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文内容略)1. 请翻译第一段古文。
(10分)2. 请翻译第二段古文。
(10分)五、作文(共20分)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创新能力测试_3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创新能力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共30分)(一)积累(15分)1.在下列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出正确的读音。
(5分)①舜发于畎.( )亩之中②寡助之至,亲戚畔.( )之③犀兕.( )麋.( )鹿满之④鱼鳖.( )鼋鼍..( )为天下富⑤蹴.( )尔而与之2.默写填空。
(10分)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三要素的句子是。
②孟子认为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必须经受一番痛苦的折磨,所以他认为:。
③墨子批评公输盘时,将公输盘陷于不忠不义之地,请你来下结论。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
知而不争,不可谓。
争而不得,不可谓。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
”④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孟子《鱼我所欲也》)⑤夫鸫鸽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⑥吊影分为千里雁,。
(自居易《望月有感》)⑦云横秦岭家何在?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⑧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⑨,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⑩日暮聊为《梁甫吟》。
(杜甫《登楼》)(二)运用(13分)3.《谈骨气》一文用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概括“骨气”的含义,这些话也是《鱼我所欲也》中“舍生取义”观的具体阐释。
请举一例证明这一观点。
(课内外均可)(3分)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0个字) (2分)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对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制度自2001年试行至今,我国累计约有1 700万人次的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1年,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为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这一款项到2002年增加到2亿元,2003年进一步增加到4亿元。
但所资助面只占中西部地区贫困生的30%左右。
初三语文竞赛题含答案语文初三竞赛题及答案(6篇)

初三语文竞赛题含答案语文初三竞赛题及答案(6篇)最新初三语文竞赛题含答案(推举)一因刚接本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一切状况不了解,为了使教学工作顺当绽开,在教学中我将一边教学一边了解,遵循“抓两头,带中间”的科学方法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及中间生的促进工作,力争使每一位学生有进步,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采纳人教版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其次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
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
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我觉得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一是比拟全面的表达了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规划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二是建立了具有整体综合语文教学效应的“单元合成,整体训练”的新的语文教材编排体系;三是设计了比拟完备的助学系统,利教便学;四是坚持了教学内容的质和量的统一,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进展。
初三语文的学习,是初中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学期),也即最终阶段。
教学重点上升为培育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力量,使学生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效劳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同时,还要培育学生文学观赏的力量。
1、积极学习“诗意语文”的讨论成果,教学中努力探求“诗意语文如何是”的有效教学策略,升华教学艺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领悟课标内涵,钻究《考试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应到达的力量与目标,领悟了课程标准的内涵,才能了解学生学问与力量,语文素养等方面的缺乏;它是开展语文教学要重依据和指导性纲要,教学的理念、情景的创设,互动的教学平台的搭建,都离不开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同时它又是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外在表达;它是中考命题的指思想与根本理念,是中考命题方向的源泉所在。
吃透标准才有可吃透语文中考评价的方向、方式、方法,才有可能绽开针对性的教学。
《考试说明》是课标的详细化和进一步的精细化,它依据课标,结合考试实际,以中考的范围和要求及主要题型例如甚至试卷的长度,难度,各局部大致的分值等都作了非常详细的说明。
初三创新班考试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愕(jīng è)漫不经心(màn bù jīn xīn)毕恭毕敬(bì gōng bì jìng)B. 蹒跚(pán shān)恍若隔世(huǎng ruò gé shì)鸡鸣狗盗(jī míng gǒu dào)C. 纷至沓来(fēn zhì tà lái)水乳交融(shuǐ rǔ jiōng róng)气壮山河(qì zhuàng shān hé)D. 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风和日丽(fēng hé rì lì)铿锵有力(kēng qiāng yǒu l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凝聚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B.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C.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他并不骄傲。
D. 由于下雨,学校决定取消今天的运动会。
3. 下列诗句中,意境最美的一项是()A.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 下列成语中,出自《论语》的一项是()A.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画龙点睛D. 一鸣惊人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属于古典小说。
B.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属于历史小说。
C.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属于历史小说。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属于神话小说。
6. 下列词语中,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艰苦卓绝B. 持之以恒C.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D. 艰苦奋斗7.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内容丰富,令人爱不释手。
语文: 第三单元创新能力综合测试(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创新能力综合测试(时间:120分钟总分值:120分)一、积累运用(共34分)(一)积累(16分)1.写字,用正楷体抄写下面的句子,要求工整、美观、大方。
(2分) 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2.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下方格内。
(4分)你的价值,决定于你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你自己,开tuò你自己。
你是平平淡淡,抑或轰轰烈烈,只在于你如何去选择;伤是停zhì寂静,还是奔téng吼叫,只在于你怎样去拼bó。
3.抹些或按要求填空。
〔10分〕(1)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2)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4)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5)身无彩凤双飞翼,。
(李商隐?无题?)(6)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
(7)为好友送行,人们常常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的两句“,〞。
(8)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
(9)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
(10)快乐固然兴奋,?(二)运用(14分)4.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句子均有语病或错别字,请在原文上改正。
(4分)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绿色之肺――①森林正在日益委缩。
②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
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③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强烈增加。
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
④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
5.在具体的语境中仿写、续写一个“我喜欢〞句。
(3分)我心里总是充满着太多的喜欢。
我喜欢倾听春天的脚步,我知道我如果不喜欢,便意味着我不珍惜鲜嫩的花、碧绿的草;我喜欢欣赏大地的容颜,我知道我如果不喜欢,便意味着我不热爱高峻的山、清浅的河;,,。
九年级语文知识竞赛试题(语文能力竞赛)

九年级语文知识竞赛试题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
(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填入下面横线上的最恰当的一项是()命运,其实是公平的。
它遵循一个鲜为人知的补偿原则:它青睐不断拼搏的强者,,收获也最多。
A.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B.强者尽管失去太多C.虽然生活让强者失去太多D.在生活中失去太多的强者2、下列语序调整后意思变化最大的一组短语是:()A、你快点走——你走快点B、虚度了青春——青春虚度了C、做完了作业去打球——作业做完了去打球D、我吃了饭再去——我去了再吃饭3.“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语不惊人死不休。
”是那两位诗人的自况?()A.孟郊、李白B.贺知章、杜甫C.贾岛、杜甫D.孟郊、陆游4、《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A、柯南道尔B、笛福C、狄更斯D、莎士比亚5、下列古代的文化典籍中,以书房命名的一项是()A、《聊斋志异》B、《杜工部集》C、《稼轩长短句》D、《临川先生文集》6、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的作者原名()A、金庸B、古龙C、曲波D、查良镛8、“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一对联写的作家是()A、吴敬梓B、蒲松龄C、曹雪芹D、罗贯中9、我国四大发明中,与宗教有关的是()A、指南针B、造纸术C、火药D、印刷术9、宋词和元曲中分别有“词牌”和“曲牌”,下列各项中属“曲牌”的是()A、浪淘沙B、水调歌头C、天净沙D、西江月10、有一个很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请你猜一猜:有一种事物,早上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傍晚用三条腿走路。
你知道这种事物是什么吗?()A、一种鬼怪B、一种远古动物C、人类D、树二、判断题。
(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排队挂号,头昏眼花;医生诊断,天女散花;药品收费,雾里看花;久治不愈,药费白花。
”这则手机短信中“花”的意思都相同。
()1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王维诗歌的评价。
()13、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东方作家是泰戈尔,我们曾学过他的《金色花》。
初中创新语文试题题库及答案

初中创新语文试题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倔强(jué jiàng)应届(yīng jiè)B. 箴言(zhēn yán)蹒跚(pán shān)C. 讣告(fù gào)缜密(zhěn mì)D. 矍铄(jué shuò)徜徉(cháng yá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围绕环保问题展开的。
D.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二、填空题3.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1)“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秋天的景象。
(2)“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表达了诗人的豪放情怀。
4. 请根据成语“画龙点睛”的意思,填写一个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________。
三、阅读理解题5.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文章中提到的“创新”一词,作者主要强调了什么?(2)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作者对“创新”的态度是怎样的?四、作文题6. 请以“我眼中的创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语言流畅。
答案:一、选择题1. C2. B二、填空题3.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2)“奔流到海不复回”4. “锦上添花”三、阅读理解题5. (1)作者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和在现代社会中的必要性。
(2)作者对创新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认为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四、作文题6. 略(作文题需要根据具体内容来撰写,此处不提供具体作文内容)。
初中语文创新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创新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填写下列诗句中缺失的字词。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____。
”答案:鸟2. 请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____。
”答案:亲3. 请填写下列诗句中缺失的字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____。
”答案:楼4. 请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____。
”答案:小5. 请填写下列诗句中缺失的字词。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____。
”答案:霜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一项是《岳阳楼记》的作者?A. 杜甫B. 苏轼C. 范仲淹D. 王安石答案:C2. 《出师表》是哪位历史人物的作品?A. 诸葛亮B. 曹操C. 刘备D. 关羽答案:A3. 《滕王阁序》的作者是谁?A. 王勃B. 李白C. 杜甫D. 白居易答案:A4. 下列哪一项不是《论语》中的名言?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答案:D5.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A. 陶渊明B. 王维C. 孟浩然D. 李白答案:A三、阅读理解题(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 文章中描述了春天的哪些景象?答案:东风、山朗润、水涨、太阳红、小草、园子、田野、桃树、杏树、梨树、蜜蜂、蝴蝶、野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创新能力竞赛试题时间(120分钟) 分数:(100分)命题人:陈庄三中宋爱贤一、语文的综合运用与实践(25分)1、为下列多音字注音(2分)①我国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的消息将永远载()入史册。
②瓢泼似()的大雨连续下了大半天,类似()情况前年也有过。
2、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汉字。
(2分)(jiän)__苦奋斗(yöu )__ 柔寡断和(zhöng) __共济惩前(bì) __ 后3、下面一段话中有作者对生活的不少感悟,时摘抄两个表达感悟的句子。
(2分)不过,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这倒不是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
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
我自认为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决定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人民日报»曾举办过征集“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活动,请欣赏下面两则获奖作品,并完成后面的两道题。
(2分)※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挂长长的列车。
※慈母手中那根为游子缝补衣衫的线,是世界上最长的线。
①上述两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和________②清你也参与这项活动,为母亲献上一句话,并在括号里指出所用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某班同学准备选编一本自己的文集——《让我们荡起双浆》。
他们对作文进行编辑、分类,设计了“感受生命”、“体会亲情”、“走进名人”等栏目,请你再设计一个栏目,要求结构与已设计栏目一致,内容不重复。
(2分)__________________6、改写下面句子的划线部分,保留原意,使前后连贯(不超过10字)。
(2分)月亮升起来了,但是云彩把月亮遮去了一半,所以仍然不能朗照。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服药不当,往往会引起不良________。
②孟夫子就是《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的_____________.③老舍成功的_______了骆驼祥子这个典型形象。
④他多次到三峡一带____________,研究那里的地形地貌。
A、反映原形刻画考察B、反应原形刻划考查C、反应原型刻画考察D、反映原型刻划考查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2分)A:消息又称新闻,一则消息通常所不可缺少的三部分是标题、导语、主体。
B: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迅哥都是鲁迅回忆性的散文《朝花夕拾》中的人物。
C:学而不厌、讳疾忌医、、一鼓作气、无人问津四个成语分别出自古籍《论语》、《韩非子》、《左传》、《陶渊明集》。
D:《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和《最后一课》的作者都德都是法国人。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除非你亲自去解释,他就会相信。
B:他经常严格要求自己,从不迟到或早退。
C:为了快速发展经济,必须加强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D: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10:填空:(7分)⑴下面是两对写“水”的词语,请展开联想,从所学的文言诗文中再找出两对写“水”的句子。
(2分)水皆缥碧千丈见底①震撼激射吞天沃日②⑵、远远的街灯明了,。
天上的明星现了,。
⑶、莱蒙托夫的《帆》中点明全诗主旨的句子是,。
(4)、《西江月》中写视觉、触觉、听觉的句子是,。
(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现诗人年老体弱,处境寂寞凄凉却一心只考虑国家安危的诗句是,。
(6)、〈〈行路难〉〉中表现诗人宏大抱负的句子是。
二、阅读(3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8分)(一)【甲】记承天寺夜游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⑵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⑶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⑷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⑸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浣溪纱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1.下面对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 遂至承天寺(于是)C 怀民亦未寝(休息)D 相与步于中庭(在)12. [甲]文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以用四个字概括:()[乙]文中集中写景的句子是词的(),为我们描绘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春景。
13.以上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到黄州时的作品,并且[甲]文中的第()句和[乙]文中“”一句都抒发了他的生活态度。
14.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并说说你对“闲人”二字的理解。
翻译:。
理解:。
(二)阅读下面《有没有不会死亡的生物》后回答。
(10分)(1)所有生物,包括人,都免不了死亡的结局,这已经是为人们所认可的一种自然现象。
可是,如果我们仔细地研究一下,却可以发现,对于细菌以及大多数原生动物来说,死亡并不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生命又为什么会死亡呢?(2)我们知道,生命的本质是遗传基因。
由于紫外线、污染等外部因素作用及细胞能不的变化,基因的结构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损伤。
通常,这种损伤可以通过细胞的自我修复功能加以消除,但是损伤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修复便无法进行,或者说不能完全修复,这样的话,就会引起细胞的老化、器官的老化,最终导致生物体的死亡。
(3)既然死亡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结果,那么,为什么还有不死的生物体呢?原来,所谓的那些不死的细菌或者原生动物,都有一种很强的自我复制能力。
以阿米巴变形虫为例,这种小型生物体,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分裂,大量复制自我,这样,即使有些个体会老化,会死亡,但其他个体仍然在不断地复制,时事上,只要营养条件允许,他们可以一直复制下去。
(4)任何其他多细胞动物之所以会死亡,是因为在人类和其他多细胞动物的细胞中有组织无限制分裂的机制,好像一个有效的刹车装置。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人类简直无法想象自己会有多么庞大。
要是那里的刹车装置失灵的话,那么,那里的细胞就会无限制的分裂繁殖下去,最终耗尽生物体内的全部营养,这样的细胞,也就成了癌细胞。
(选自《语文报》初中版)15、请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
16、细菌或一些原生动物不会死亡的原因是:。
17、第四自然段的划线句子,将人类和其他多细胞动物的细胞中组织无限制分裂的机制比喻为一个有效的刹车装置,采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
旨在说明什么?18、本文说明生命或终必死亡,或永生,从人们熟悉得到人们不熟悉的,采用的说明顺序是:19、对照全文内容,第一自然段的化纤句子有逻辑上的语病,请指出来并予以改正。
(三)阅读下文,回答20—27题(7分)读书应有停顿----突然的中断阅读而思考已被阅读的那些东西。
当然,一般俗众的阅读,完全没有必要这样要求。
俗众的读书与读书人的读书应作两回事看。
前者是一种被动的阅读,是不费神的,费神就违背俗众阅读的本意了,他们的本意是消遣。
而读书人的阅读,固然不能排除消遣这一层次,但绝非满足滞留在这一层次上.读书人的读书带了联想与思考的痛苦。
他们的阅读快感,不是在被动接受上,而是在接受时不断扩大收获的过程中。
这就像两个儿子接受遗产,大儿子仅仅看到了继承的那部分产业,二儿子却把它继承的那部分产业当成了资本,看到了通资后的扩大、再扩大的辉煌景象。
读书人得有二儿子那种活泛思路与主动精神。
20、解释“停顿”在文章中的意思。
21、用自己的话简述读书人读书的特点。
(不超过40字)22、为什么说“一般俗众的阅读,完全没有必要这样要求”?24、这个文段的论点是25、文段在论证论点是,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6、写出《论语》中孔子说的与本文论点相近的一句话:27、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和前文中的那句话照应?(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你见过那棵树吗罗波特•S•凯夫(1)关于那棵树,最初是我的邻居加根太太告诉我的。
那天,我坐在后院欣赏着十月的暮色,加根太太过来问我:“你见过那棵树吗?”(2)他接着说:“就是那边下去拐角的那棵,五颜六色的,漂亮极了,好多车路过都停下来看,你该去看看才是。
”(3)我对他说我会去看的,可转眼我就把这事全忘了。
三天后,我在街上跑步,脑子里牵挂着几件小事,昏昏沉沉的,忽然,一片耀眼的桔红色跃入眼帘,一时间,我还以为谁家的房子着火了呢,但我马上就想到了加根太太说的那棵树。
(4)我朝那棵树走去时,部又渐渐放慢脚步。
这棵树的形状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一株不大不小的枫树。
但加根太太说的不错,它的颜色确实奇特。
整棵树就象画家手中五彩斑斓的调色板,树底部的枝丫是鲜艳的梅红色,树的中部则燃烧着明快的鹅黄色和桔红色,再往上,到了树梢,枝条又缓缓地过渡成绛红色。
在这火一样色彩中,流淌着浅绿的叶子汇成的小溪,深绿的叶子则斑驳点缀其中,竟似至今未曾受过一点秋天的侵袭。
(5)这棵枫树集各种颜色于一身,他张开宽大的枝丫,历数着四季轮回,容纳着五湖四海,俨然是一个缤纷的地球。
深浅错落的叶子,昭示着南半球的春夏,灿黄的叶子和光秃秃的枝丫勾勒出北半球的秋冬。
整个星球就围绕这一时空的交集点和谐运转。
(6)我慢慢走进这棵树,就象虔诚的朝圣者缓缓走向圣殿。
我发现靠近数稍的地方有几根光秃秃的枝丫,上面黑乎乎的小枝象鹰爪一般伸向天空。
这些枯枝上落下来的叶子一片猩红,像地毯似地铺在树干周围。
(7)我不仅为这棵树无所不包的美惊叹不已。
这时,我想了著名作家拉尔福·沃尔多·埃莫森有关星星的那段评论。
他在《自然》一书中写到:“倘若星座一千年才出现一次,那么,星座的出现是一桩多么激动人心的一件事;可正因为星座每夜都挂在天上,人们才很少看上一眼。
”(8)对于眼前这棵树,我也有同感。
这棵树此时的华美只能维持一个星期,所以它对于我们就相当珍贵。
可我差一点儿错过了。
(9)有一次,当著名诗人埃米莉·迪金森的父亲偶然看见马萨诸塞州上空一道眩目大北极光时,他立刻跑到教堂鸣钟来告知所有市民。
现在,对这棵树,我也产生了传颂他的冲动。
我愿意成为秋天忠诚的信使,让田园乡村每一个角落的人们都了解它的奇妙。
()可我没有教堂的大钟,也没有快马,但我会在回家路上,每遇见一位邻居,就去问他那个加根太太曾问过我的极其简单又极其重要的问题:“你见过那棵树吗?”(摘自《世界英文散文精粹》)28、阅读全文后,你觉得那是一棵什么样的树?请概括其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