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具体的审美形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合集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刍议摘要:小学音乐课程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体现为审美体验价值。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教学中;创造条件;培养能力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200-01小学音乐课程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体现为审美体验价值。

因此,音乐课程要把引发学生美感放在首位。

感受音乐美的能力,培养音乐审美情绪,提高鉴赏、表演创造音乐美的基础。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达的情感,领会音乐的情感之美,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音乐的欣赏,来创造美。

一、音乐教育要充分利用音响效果,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音乐的美主要是通过声响的形式表现的,它离不开声音,离不开听觉,因此,对音乐美的一切感受、体验和领悟都必须源自音乐音响。

音乐音响的千姿百态、和声的丰富多彩、节奏的各种律动、音色的变化无穷以及把各种因素结合起来的均衡、匀称、和谐、对比、变化和统一的自然美,给人听觉审美需要以满足,使人在体验这种审美形态时获得更充分的审美愉悦。

歌曲《校园里的小白杨》是大调式,清新活泼。

全曲为二部曲式,a段包含四个乐句,每一乐句的前半句大都为同音重复,显得活泼而俏皮;后半句的节奏舒展,旋律悠扬,仿佛看见孩子们站在树下,久久地深情地凝望着自己栽下的小白杨。

两者既形成对比,又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a段的第一、第三乐句完全相同,第二、第四乐句节奏相同,旋律稍有变化。

b段具有副歌性质,音区的上行,节奏的拉宽,将歌曲推向高潮,抒发了孩子们对母校的无限深情。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从调动听(音乐欣赏、教师范唱)、唱(学生各种不同形式地演唱)、奏(师生演奏乐器)、动(律动)等各种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感和丰富的情感,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以此来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音乐教师工作计划——培养学生音乐审美与表现能力

音乐教师工作计划——培养学生音乐审美与表现能力

音乐教师工作计划——培养学生音乐审美与表现能力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

音乐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现能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因此,在新的学期里,我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以更好地完成音乐教育的使命。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水平。

2.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让他们在舞台上展现自信。

3.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欣赏音乐作品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我会在课堂上播放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包括古典、流行、民族等。

通过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表现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2.教授乐理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我会系统地教授乐理知识,如音符、节奏、调式等。

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如游戏、竞赛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乐理知识。

3.教授演奏技巧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我会教授不同的乐器演奏技巧,如钢琴、吉他、口琴等。

通过示范、讲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演奏技巧,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4.组织音乐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我会定期组织各种音乐活动,如音乐会、演唱会等。

通过参加活动,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艺,增强自信心,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计划与安排1.第一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欣赏,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

同时,对学生进行基本的乐理知识测试,了解他们的音乐基础。

2.第二周:教授学生基础的乐理知识,如音符、节奏等。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始教授相应的演奏技巧。

3.第三周:继续教授乐理知识,同时加强演奏技巧的训练。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合奏练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4.第四周:让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中外名曲,了解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同时,继续加强演奏技巧的训练和合奏练习。

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力艺术教育在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促进审美情趣的培养,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力。

第一,学校应该重视艺术教育的地位。

艺术教育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一堂课,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方式。

学校可以通过选拔有艺术潜力的学生,成立艺术特长班,提供更专业的培训,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艺术。

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各类艺术活动,如美术展览、音乐会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

第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去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博物馆,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艺术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意识。

第三,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成立艺术社团,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艺的机会。

比如,学校可以组织戏剧社团,让学生参演话剧;成立合唱团,让学生参加合唱比赛。

在艺术实践中,学生不仅能够培养自己的创造力,还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意识。

第四,学校可以引入艺术活动与课程融合。

比如,在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教学中,可以加入艺术元素,让学生通过艺术的方式学习知识。

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声乐或舞蹈等形式表达对诗词的理解;在学习几何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线条和颜色来表达几何概念。

通过艺术与学科的融合,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加主动、积极。

第五,家庭也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力。

家长可以带领孩子一起参观美术馆、音乐厅等艺术场所,让孩子接触更多的艺术作品和文化。

同时,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各类艺术培训班,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孩子发展艺术才能。

此外,家长还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总之,艺术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美术教案设计:人体结构的基础练习

美术教案设计:人体结构的基础练习

美术教案设计:人体结构的基础练习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系统的学习,初步掌握人体结构的基本部位,并能熟练运用笔触的粗细和明暗变化来表现人物形态真实感和动感。

2、锻炼学生的人体造型能力和直观的审美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教学重点1、掌握人体结构基本部位,包括头、躯干、四肢等。

深度理解人体结构,通过观察、练习和探讨来提高对人物形态和动感的表现。

2、初步掌握画面组织的基本思路和技巧,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解析,学生将能够更快、更好地理解各种画面组织方法的特点、使用场合和效果,提高画面的观赏性和感染力。

三、教学内容1、人体基本构造,包括头、躯干、四肢等,通过课堂讲解和学生练习来渐建立起系统化的认知框架。

2、人体结构的动态表现,包括姿态、动态、表情等,练习运用不同的笔触、线条、明暗的运用来表现人物的形态、韵律和动感。

3、画面组织,包括构图、层次、空间等,通过理论和实践来掌握画面构图的技巧和规律。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示范、实践练习和作业评价。

1、课堂讲解:通过讲授基本知识、技巧和方法来深入理解人体结构和画面组织的基本规律,同时也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2、示范:由老师进行现场示范,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人体结构的基本构造和动态表现,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模仿潜力和创造力。

3、实践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布置来加强学生对人体结构和画面组织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技能。

4、作业评价:通过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绘画水平和审美素质。

五、教材及工具1、教材:《画与写》、《美术教案设计》、《人体结构指南》、《原画教学》等。

2、工具:铅笔、毛笔、彩铅、炭笔、速写本、素描本、绘画板、橡皮、修正液等。

六、教学流程1、引入通过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缓解学生的抵触心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讲解通过讲解人体结构和画面组织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并结合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和讲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运用陶艺制作提高学生审美

运用陶艺制作提高学生审美

运用陶艺制作提高学生审美一、陶艺制作的特点陶艺制作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制作活动,它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和艺术魅力。

在陶艺制作中,学生们可以亲自动手,参与泥土的捏揉、塑造和烧制等过程,从而体验到一种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陶艺制作更加注重对材料的感知和对形态的创造,因此能够更加直观地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

陶艺作品的材质、色彩和纹理等元素也能够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表达,从而培养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陶艺制作对审美能力的提升1. 增进审美情趣陶艺制作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达。

在陶艺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将感受到泥土在手中慢慢变成造型的乐趣,从而对美的形态和意境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感知和体验,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将得到增进,从而在审美活动中更加主动、积极。

2. 培养审美能力陶艺制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其审美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在陶艺制作中,学生们需要不断思考和尝试,从而加深对形态、比例、美感等审美要素的理解和把握。

通过陶艺制作的实践,学生们将逐渐培养出辨别美丑、感知美感的能力,从而提高其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

3. 提升艺术创造能力陶艺制作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其审美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在陶艺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习到造型和装饰的技法,还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作出具有个性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通过陶艺制作,学生们将能够锻炼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表达能力,从而提升其艺术创作水平和审美修养。

1. 提倡多元体验在陶艺制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倡学生进行多元的审美体验,如观赏不同风格和题材的陶艺作品,参观陶艺展览和制作工坊等。

通过多元的审美体验,学生们将能够拓宽审美视野,丰富审美情感,从而提升其审美修养和感知能力。

2. 引导寓教于乐在陶艺制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活动,如利用故事、音乐等元素来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培养其审美情趣。

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学生们将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美的存在,从而更加主动和积极地参与审美活动。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是审美的主体,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音乐活动是学生的审美对象。

音乐活动的审美过程,正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造的过程。

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是作者凝情于笔、注情于音的结晶,但是,这仅是停留于乐谱上的成果,仅仅是一度创作。

演唱(奏)音乐作品的过程是二度创作,听者对音乐的欣赏感受及领悟是三度创作。

鉴于音乐艺术在表达方式上的特殊性,使它在“二度创作”和“三度创作”的审美过程中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即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理性分析为引导的多种心理因素。

音乐艺术既不能像文学那样直接叙述事件,也不能象美术作品那样直接描绘生活,它以特有的声音语言叙说着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二度创作能力——有感情的歌唱能力和有表现力的演奏能力及较生动的作品剖析能力。

教师的音乐表现力直接影响着学生音乐感受力、审美兴趣的培养。

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力求按乐曲所要求表达的感情和风格特点准确地范唱、范奏,使学生学习时对乐曲有一个完整的艺术印象,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这样的教学学生才喜欢,这是培养学生审美兴趣的有效途径。

同时,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教学手势也是培养学生审美兴趣的因素。

简言之,只有老师动之以情,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

二、体验探究,产生审美激情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

”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能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并产生强烈的艺术共鸣。

因此,我在音乐教学中的侧重点就落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陶冶情操上,从而达到净化心灵、启迪智慧的作用,为学生终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音乐教学中,可运用直观的插图、幻灯、录像来创设音乐情境,唤起学生的视觉美、听觉美,形成一个立体欣赏维度,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

例如,教唱《雪绒花》时,通过观看美国故事片《音乐之声》,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精美的画面、优美的歌声、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了同学们的内心世界;继而引导学生重点欣赏其中的几首主要插曲《雪绒花》、《多来咪》、《孤独的牧羊人》等。

让小学语文教学“美不胜收”

让小学语文教学“美不胜收”

让小学语文教学“美不胜收”摘要: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巨大的感人作用,审美教育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

可以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这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心性,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美育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心性,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美育内容,那么,我们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呢?一、教师教学要善于从课本教材中发现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重,尤其是刚刚步入小学校园一二年级的学生。

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熟悉的课本入手,引导学生学会从阅读中发现美,从而能够从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构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

在小学课本教材内容中蕴含的美学是无处不在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教材进行美学教学。

充分利用课本教材是教师阅读教学进行审美构建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树立学生的审美意识语文世界是美好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事实上语文都是可以进行审美教学的,只要教师注重对这些“美”的因素的解读,便可以将学生引入到美的世界,从而形成科学、健康的审美意识。

首先,教师为了能够给学生讲解出美好情境的内涵,自己要先做到对语文教材的“美”的解读,所以教师对教材美感的解读对于进行审美教学至关重要,这也是带领学生进入语文美丽世界的第一步。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跟随老师进入语文美丽世界的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需要老师在创设情境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

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的实物进行情境的创设,也可以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技巧进行感情的渲染与场景的铺垫,也可以通过音乐、史诗动画来进行气氛的调节……例如我们在学习古诗《泊船瓜洲》时,老师就可以通过教室的多媒体设备来给学生展现一个动画,描绘江水映衬下的明月以及目光所及鸟语花香的江南的一片春光,这首诗中所描述的景象,通过美景让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美”,同时也感受到作者由景生情的情感历程。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情趣培养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情趣培养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情趣培养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美术教育,能够启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那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创设良好的美术教育环境美术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条件之一。

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美术教室的布置,使其成为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

美术教室里可以摆放一些学生的作品,或者是一些艺术家的作品,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教室的墙壁上可以张贴一些美术作品或者是一些美术知识,供学生观看学习。

美术教育环境也包括生活环境,学校可以在学校周边或者是校园内设置一些艺术品,如雕塑等,使学生在生活中也能接触到艺术,激发学生对美的兴趣。

二、注重情感体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美术教育是一门情感的教育,学生在创作和观赏艺术作品时,应该能够体验到美的情感和内涵。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感性的艺术作品或者是艺术故事,引导学生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在创作中,学生也应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让他们在艺术中找到情感的宣泄和表达,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注重观察和感知观察和感知是审美的基础。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感知力。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户外写生,或者是在教室内观察一些具体的事物,如水果、花草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来了解事物的形态、颜色和结构。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观赏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引导他们去感受作品所表现的美和意境。

通过观察和感知,可以让学生对美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样化的艺术体验。

美术教育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绘画技法,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各种不同形式的艺术,如音乐、舞蹈、戏剧等。

学校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艺术展览等,让学生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到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风格,从而培养他们对不同艺术形式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抓 住小桥 、流水 这些 具体审 美形态 ,让学 生从视 觉 、听
觉角度 来感 受江 南小桥 流水 的幽雅情趣 ;学 习苏轼 的 《 念 奴娇 ・ 赤 壁怀古 》时 ,教师可 以抓 住江水 、奔流 这些具 体 的审 美形态 ,让 学生从视 觉 、听觉 角度并借 助想象 来感 受 远古 大江东 去 的磅 礴气 势 ;学 习茅盾 的 《 风 景谈 》时 ,教 师可 以抓住 沙漠 、驼铃这 些具 体的 审美形态 ,让学 生从 色 彩 、感情 角度并 结合声 音及 动静变 化来感 受塞外 沙漠驼 铃 的苍 茫及 妩媚 ;学 习 《 白杨礼 赞 》时 ,教师 可 以抓 住 白杨 树 、西北 高原这 些具体 的审美 形态 ,让学 生从直观 感觉 来 感悟 西北 高原上 笔直 的 白杨树 的顽 强生命 力 ;学习朱 自清 的 《 梅雨 潭 》时 ,教师 可 以抓 住梅雨 潭 、瀑布 、绿意这 些 具体 的审 美形态 ,让学 生从声 音 、形 状 、颜 色 、态 势 中来 感 受 仙岩 梅 雨潭 边 绿 色 的静 、灵 、幽 、雅 ;学 习鲁 彦 的 《 听 潮 》时 ,教 师可 以抓住 落潮 、涨潮 、高潮这 些具 体的 审美 形态 ,让学 生从声 音 的角度来领 略海 睡时 、海 醒时 、 海怒时海潮 的壮 观与神奇。 二、关注生活形态,体验生活滋味 ,感悟生活之美 语文 教 材 中选 取 了许 多描 写 各 个 时代 各 个层 面 人 们 的社 会生 活的课 文 ,这 些作 品向学 生述说 了那个 时代人 们
口经验交流口
抓 健 体 审美 态墙 养学生 审美 能力
河 北省卢龙县教师进修学校 秦皇岛电大卢龙分校 王艳霞
语 文 不 仅是 一 门蕴 含丰 富 人 文 内涵 的 学科 ,也 是 一 门富 含 自然美 、生活美 、艺术 美 、科 学美等 诸多美 质的 学 科 。 学生 在 学 习语 文 这 门课 程 时 ,除 了要 学会 识 字 、写 字 、阅读 、写作 以及 口语交际 外 ,更 要学会 审美 。只有 学 会 了审美 ,学 生才能对 自然 、生活 、语 言 、艺术 、科学 、 人 文等具 备感受 力 、理 解力和 创造 力。学 生才能在 富含 各 种 美质 的教材 中真正 有所感 悟 ,即感情被 触动 、心灵受 感 染 、情操 得陶 冶 、素养 获提 升 ,学 生才能够 真正 汲取 到知 识 当中所 渗透着 的正确 的价值 取 向 ,并在 学 习过程 中获 得 独特 的美感体验。 语文教 材 中的美是有 具体形 象的 ,学生是 可以通过 视 觉 、听觉 来感受 到 的。这些 美的事 物都具 有诸如 对称 、均 衡 、多样 化及 和谐等 种种美 的潜质 ,如果 语文教 师不会 欣 赏 美 ,不 会发 现美 ,这些 美的价值 就不 能得到 真正 实现 。 所 以语 文教 师 在 引导学 生 学 习 语文 的 过程 中 ,都 要有 目 的 、有层 次 引领学 生通过教 材 中所 涉及 的美 的具体形 象 , 即教材 中的具 体审 美形态 ,来培养 符合 各年龄 阶段 的学生 的审美 情趣和 审美 感悟能 力 ,为学生们 在书 的海洋 中追寻 美而助 力 ,并 随着 学生年 龄的增 长 、学 习能 力的提高 、知 识阅历 的拓展 来提 升审美水 准 ,来 逐渐 完备和健 全学 生们 的健康向上的审美价值 观。 语文 教学 中的审美 形态 ,所指 向的 内容很 多 :既有 山 川河流 、春夏 秋冬 等 自然 万物 ,又 有吃 穿用行 、民 俗伦理 等社会 生活 ,还有 书法绘 画 、戏 曲音 乐等艺术 形式 ,更有
Hale Waihona Puke 的 生活状况 与社 会面貌 。在这 些作 品中 ,有 的歌咏伟 大 , 有 的歌咏平 凡 ,有的歌颂 善 良 ,有 的鞭挞黑 暗 ,但无 不寄 寓 着一 种情 感 ,语 文 教 师要 善 于通 过 具 体 的生 活形 态 来 引领 学生 体验这 些情感 ,感悟 生活之 美 。比如 ,学 习魏巍 的 《 谁是 最可爱 的人 》,教师 应该从 战斗 的激 烈 与人 道的 光 芒两个 审美形 态切入 ,引领 学生体 验置身 于战火纷 飞 、 硝烟 弥漫 、生 与死相搏 击的 战场 的残 酷 ,来 感悟志愿 军战 士 们的 伟大 与刚强 ;学 习柳 青的 《 创 业史 》,教师应 该从 梁 生宝去 买稻种 披的是 麻袋 、吃 的是 五分线 一碗 的面两个 审 美形态 着眼 ,引领学 生体验 建国初 期渭南 农村 的落后 与 贫 穷 ,来 感悟梁 生宝 惜群众 之财如命 的大公 无私 与廉洁清 正 ;学 习鲁迅的 《阿Q正传 》,教师应 该从 阿Q一次次苦涩 的笑影 与阿Q 作为社会底层小人物 的生活 悲凉两个 审美形态 入 手 , 引领学 生体验 封建社 会末 期愚弱 国民的麻 木 、看 客 们 的阴暗与丑陋 ,来感悟阿Q的麻 木、无 知 、肤浅 及旧中国 残 酷黑暗的窒息 。 三 、把握艺术形式 ,鉴赏艺术作 品 , 探 寻艺术之 美 艺 术 让美 学 与 语 文牵 手 。语 文 教材 中也 选取 了不 少 关 于建 筑 、书法 、绘画 、音 乐 、舞蹈等 各种艺术 形式 的课 文 ,这 些课 文向学 生展示着 这些 艺术形 式的魅 力与诗意 。 而 艺术 形 式之 间是 相 互交 融 、互相 渗 透 的 ,学 生们 需 要 通 过 感 官 对艺 术 作 品 进行 接 受 、体 验 、理 解 、想象 后 , 才能产 生审 美的愉 悦 ,语 文教师 要通过具 体 的审 美形态 来 引导学 生把握 事物 的各 种审 美潜 质 ,帮 助学生 们尽快地 由 此种 艺术悟 到彼种 艺术之 美 ,感 悟到艺 术的永恒 生命 力 。 比如 ,学 习叶圣陶 的 《 苏 州园林 》,教 师应该 把握住 苏州 园林建 筑讲 究亭 台轩榭 的布 局 、讲究假 山池沼 的配合 、讲 究花 草树木 的映衬 、讲 究近景远 景 的层 次 四种 审美形 态 , 引导 学生来 探寻苏 州 园林的构 图美 、图案美 、雕 镂美 、色 彩美 ;学 习刘成章 的 《 安塞腰 鼓 》,教 师应该 把握住 黄土 高 原 上安 塞 腰 鼓 中人 体 的动 作 与 腰鼓 的 声 响这 两 个审 美 形态 ,引导 学生感 知安 塞腰鼓 始终采 用行进 的 、动态 的描 写 ,不作静 止 的形 容 ,让学生 体验人体 的动 作与腰鼓 的声 响 互激 互溶 ,合二 而一 ,从而 使学生真 切理解 这种艺 术是 生命 之源 和力量之 泉 的整体 ,高原人就 是凭借 它才释 放其 内蓄的伟 力。 四 、掌握 科学知识 ,了解科学现象 ,追逐科学之美 蕴 含科学 知识 的文章越 来越多 的 引用到语文教 材中 , 这是 因为 科学知 识是人 类认 识 自然 与社 会 的结晶 ,语文教 学 中所 渗 透 的 科学 知 识 不仅 可 以 调 动学 生对 自然 和社 会 的 认 识 ,还 会 增 强学 生 对科 学 知 识探 索 的兴 趣 。比 如学 习《 看云 识天气 》,教 师要从 云的 生消演变 和大气 运动两 种现 象 ,带领学 生根据 云的变 化来推 测天气 的阴晴 雨雪 ; 学习 《 我 要的是 葫芦 》,教师 要从 葫芦 的叶 子与 葫芦 的关 系 出发 ,带领 学生明 白事物 之间是 有联系 的 ,如 果只顾葫 芦 ,不管 叶子 ,到头来 ,葫芦也长不成 。 总之 ,语 文课 堂教学不 仅需要 自然 的灵 动 、生活的滋 润 、艺术 的诗 意 ,更需 要科 学知识 的浸润 ,这样 的语文课 堂 才会 有美 。而美是 需要发 现 、体验 、感悟 和创 造的 ,因 此 语文教 师不但 要把美 带进 课堂 ,更 要让 自己的情 感与 审 美 视角随 课文 中具体 的审美形 态的变 化而变 化 。所 以语文 教 师只 有抓住 具体 的审美形 态来 引领 学生来 发现 美 、体验 美 、感 悟美 、创造美 ,才能 真正培养 学生 的审美 能力 ,提 升学生 的审美素养 ,以适应社 会的需要 。
理 论 、技术 、应 用等科学 知识 。这些具 体 的审美形态 ,无 不 与学 生们 的社会 现实生 活密 切相关 ,因此语 文教 师在语
文教学 中要提 高学 生的审 美情趣 ,培养 学生 的审美 感悟 , 应该从 这些 具体 的审美形 态入 手 ,来 带领学 生发现 美 、感 悟美 、体验美 、升华美 。 剖析 自 然 形象 ,感受 自然灵气 ,发现 自然之 美 语文教材 中的不 少课文 为学 生们走近 大 自然提 供 了可 能 ,攀登 山峰 、聆 听海涛 、亲 近沙漠 、观 赏瀑布 、沐浴 江 南烟 雨等 ,无不渗 透着一 种情趣 ,语 文教师 要通过 这些 具 体的 自然形态 来 引领学 生领悟 其中蕴 含的情趣 ,感 知 自然 之美 。比 如 ,学 习谢冰 莹的 《 小桥 流水人 家 》时 ,教师 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