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音乐《c小调练习曲》教师招聘获奖说课稿公开课观摩示范课优质课说课稿最新精品精编优秀实用说课稿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九单元《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和鉴赏肖邦《C小调练习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和热爱音乐的情感。
在聆听、感受、体验肖邦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和了解肖邦这位波兰最伟大的爱国音乐家及他所代表的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音乐特点。
用对比古今、联系现代等手法把肖邦与李斯特、李云迪、周杰伦等进行对照,更加深刻理解肖邦音乐的风格特点。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的主旨,是要通过鉴赏肖邦著名的《C小调练习曲》,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通过欣赏李云迪参加国际肖邦比赛的录像,比较和深化理解肖邦音乐风格;通过欣赏肖邦的《小夜曲》《夜曲》《前奏曲》《幻想即兴曲》等,并辅以配乐诗朗诵及知识问答等学生活动,帮助同学们抒发爱国情感,认识和了解肖邦,从而培养同学们对音乐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高一的学生对肖邦并不陌生,是因为他们喜欢周杰伦和他的《十一月的肖邦》,但对于肖邦的音乐并不是真的了解,相信用对比和联系现代的手法会使学生对肖邦所代表的浪漫主义音乐流派有较深刻的印象。
同时,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查找资料和写肖邦作品听后感,了解了一些有关浪漫主义“钢琴诗人”肖邦的故事、生平及主要作品。
他们对获得国际肖邦比赛金奖的李云迪比较熟悉和喜爱,这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契机。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肖邦为什么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的原因和浪漫主义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鉴赏肖邦《C小调练习曲》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c小调练习曲说课稿

c小调练习曲说课稿
《钢琴音乐的奇葩》
——肖邦和《c小调练习曲》设计说明
一、课标解读
课标指出,音乐鉴赏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是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聆听、分析《c小调练习曲》,让学生感受钢琴音乐的魅力,了解世界钢琴文化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C小调练习曲》是一首音乐会练习曲,又称为《革命练习曲》。
这首钢琴作品是波兰作曲家肖邦,于1830年11月在德国斯图加特听到华沙起义失败,俄国重占华沙的消息后创作的。
反映了肖邦震惊、愤怒的心情,也表达了肖邦的爱国之情。
本曲的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引子+A+B+A1+结尾。
鉴赏这首钢琴作品的重点是聆听、感受和体验,通过分析作品进一步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从中体会作者内心的爱国之情。
也通过这首作品了解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了解肖邦对世界音乐的贡献。
三、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具有理性分析能力,尽管作品生疏,但相信学生能够逐步的接受并喜欢这首世界佳作。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肖邦,聆听、分析《c小调练习曲》,感受、体验其音乐情感,使学生的爱国热情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朋友等一切的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
c小调革命练习曲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C小调革命练习曲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C小调革命练习曲的背景和意义。
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C小调革命练习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
引导学生欣赏C小调革命练习曲的片段,感受其音乐特点。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C小调革命练习曲的乐谱和图片。
采用聆听、讨论和观察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收集学生的讨论和提问情况。
第二章:音乐理论基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C小调的基本音乐理论。
培养学生对音乐理论的兴趣和理解。
2.2 教学内容介绍C小调的音阶、和弦和调性。
解释C小调革命练习曲中的音乐元素和结构。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C小调的音阶和和弦图。
通过示例和练习,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C小调的音乐理论。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练习和提问情况。
第三章:演奏技巧指导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C小调革命练习曲的基本演奏技巧。
培养学生的演奏表现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C小调革命练习曲的演奏技巧要求。
教授并练习相关的演奏技巧,如音阶、琶音、跳音等。
3.3 教学方法使用示范演奏和视频讲解,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演奏技巧。
提供练习机会,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演练。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演奏表现和技巧掌握程度。
收集学生的练习和提问情况。
第四章:分组练习与合作演奏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分组练习和合作演奏,提高演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音乐团队精神。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部分进行练习。
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演奏,注意音乐的协调和配合。
4.3 教学方法提供分组练习的乐谱和指导。
引导学生进行互相交流和协作,解决问题和改进演奏。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练习和合作演奏中的参与和表现。
收集学生的合作情况和演奏反馈。
第五章:公开课展示与评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公开课展示自己的演奏能力和学习成果。
c小调革命练习曲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C小调革命练习曲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C小调革命练习曲的背景、结构及演奏技巧。
2. 培养学生对钢琴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对革命练习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演奏技巧。
二、教学内容1. C小调革命练习曲的背景介绍2. 革命练习曲的乐谱分析3. 革命练习曲的演奏技巧讲解与示范4. 学生分组练习与指导5. 革命练习曲的演奏展示与点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C小调革命练习曲的旋律特点2. 革命练习曲的节奏与拍子3. 演奏技巧的掌握,如音色、音量、指法等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C小调革命练习曲的背景、乐谱分析及演奏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示范革命练习曲的演奏,让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 展示法:学生演奏革命练习曲,教师点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C小调革命练习曲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分析革命练习曲的乐谱,讲解演奏技巧。
3. 示范:教师演奏革命练习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学生演奏革命练习曲,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奏C小调革命练习曲。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革命练习曲中的演奏技巧。
3. 学生对钢琴音乐有更深的兴趣和认识。
七、教学资源1. 钢琴:用于教师示范和学生练习。
2. 乐谱:革命练习曲的乐谱。
3. 录音机或音响:用于播放革命练习曲的录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八、教学环境1. 教室:提供足够的空间供学生练习和表演。
2. 钢琴:保证每组学生都有机会练习和演奏。
3. 乐谱架:用于放置乐谱,方便学生阅读。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C小调革命练习曲的背景,讲解乐谱分析和演奏技巧。
2. 第二课时: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第三课时:学生演奏革命练习曲,教师点评。
十、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革命练习曲,加强演奏技巧的掌握。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c小调练习曲(革命)钢琴曲

《从肖邦钢琴走近浪漫主义音乐》【教学理念】地位上,本课为“鉴赏”领域课程,是学生认识“19世纪钢琴音乐”的基础课,也是学生了解“浪漫派音乐特征”的指导性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为之后辨析各时期、各乐派音乐作准备。
作用上,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对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人物钢琴家肖邦的认识及欣赏其钢琴名曲,探索作品“浪漫”之美的所在,尝试总结“浪漫主义音乐特征”。
而对“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鉴赏是一个长期感受、积累、沉淀尔后厚积薄发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更不是一节课能完全了解与理解的,这正是我命名为“走近”的原因。
【教学目标】(以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为指导思想)1本课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肖邦钢琴作品,使学生在不同体裁的多种音乐情境中,感悟与把握作品的听觉特征、表达对象、音乐要素等,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并通过认知波兰历史文化背景,培养对作品的评鉴能力,提升艺术素养,帮助引导学生的艺术表现与文化理解能力。
2通过教师示范表演,使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的艺术体验,加深对肖邦钢琴音乐的了解,促进对浪漫主义音乐特征的理解;通过分组模唱、节奏练习等音乐实践,激发学生参与艺术表现的兴趣,在提高艺术表现与协作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审美感知与文化理解能力。
3通过审美感知与艺术表现,理解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表达方式与特征;从历史的角度认识肖邦与其作品精神,体会爱国主义情感,以包容的文化价值观继续探索世界优秀音乐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能从音响感受与音乐要素出发,鉴赏作品的情绪、情感、意境等;能认知不同的音乐体裁概念,如“夜曲”、“圆舞曲”、“音乐会练习曲”等概念。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与概括能力。
能根据引导分组模唱主题;能辨别如夜曲、圆舞曲、进行曲、爵士等曲风。
使学生掌握听辨的方法,增长音乐知识,增强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1认知上,学生认知领域有所扩展,鉴赏力增强,也曾接触“浪漫主义音乐”题材的文章或讲座,但大部分学生对“何为浪漫主义音乐”仍不能理解。
c小调练习曲

3)播放乐曲《爱情的故事》,让学书
c小调练习曲:〔波兰〕肖邦复三部曲式
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俄〕柴可夫斯基协奏曲
爱情的故事
1)作品介绍:乐曲创作于1831年9月,这时肖邦离开祖国去巴黎,途中经维也纳、慕尼黑,来到德国斯图加特,听到了波兰起义失败而陷于帝俄之手的消息,内心深处沸腾着剧烈的激情和愤怒。乐曲就是在这种万分悲愤的心情下写的,它表达了肖邦对暴力的愤慨,对祖国灾难的悲痛和号召人们起来斗争等各种复杂的心情。所以人们也简称其为《革命练习曲》。
作者:〔俄〕柴可夫斯基。代表作《意大利随想曲》《第六交响曲》《1812年序曲》,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
作品中略含俄国味的主题,以及充满斯拉夫式粗线条和色彩的管弦乐法,正是这首乐曲的魅力所在。
本曲采用的是古典协奏曲式的三乐章结构。
2)播放《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整体感受。
教学重点
钢琴的发展及钢琴的真正价值的了解,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钢琴对音乐的表现作用。
教学难点
学生音乐感受能力、记忆能力、听辨能力的培养。
措施
使课堂活跃,使学生对贝多芬音乐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法
放磁带,让学生欣赏两遍,了解曲子的旋律特点。
学法
欣赏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欣赏《c小调练习曲》
3)简介什么是协奏曲?
协奏曲是为独奏和交响乐队而写的一种多乐章大型作品,在这种体裁的作品中,独奏者在乐队的紧密配合下,得以把他所固有的艺术技巧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境地。
4)分段欣赏
5)完整复听。
3.欣赏《爱情的故事》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c小调练习曲(革命)(钢琴曲)

花城版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历史的回响《c小调革命练习曲》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花城版《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历史的回响【教学对象】高一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钢琴、丝巾、多媒体电教平台【教学理念】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提出: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用音乐的创作背景材料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音乐的感受可以通过多样化的体验,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深化情感体验,突出音乐特点(音乐艺术最重要的特点是直接影响人的情感世界,直达人的心灵,优秀的作品许许多多,一节课中的作品只是其中一个载体,起到让学生掌握理解音乐的能力,并具有欣赏千千万万个优秀作品的能力)。
【教材分析】作为浪漫主义时期最具代表人物:肖邦与李斯特,对其了解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创作优秀作品还是演绎钢琴作品,都是历史中极为出色和罕见的,而作品《c小调“革命”练习曲》又是优秀作品中具有肖邦风格及爱国情感的名曲佳作;作品《爱之梦》也是极具浪漫风格的经典。
这样的优秀作品,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体验音乐美感,达到美育的功能。
【学情分析】当下普通高中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不同于专业的音乐学习者,他们对于西方音乐文化大部分都是陌生的,只是平时听听喜欢的歌曲或在电视上听音乐。
所以,在音乐鉴赏课上,从音乐故事出发,理解音乐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再着重以聆听为主,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内在的魅力,高中生已经具有独立思考与表达能力,让他们多讨论问题,讲出自己的理解,老师再加以讲解,这样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积极性,产生继续探索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目标】1、感受体验浪漫时期钢琴音乐的风格,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浪漫时期的音乐产生继续探索学习的兴趣。
2、通过对古典时期与浪漫时期作品的音乐要素进行对比,能归纳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风格特点。
3、通过聆听、演唱、肢体律动等形式体验《c小调“革命”练习曲》感受浪漫时期的音乐风格特点。
c小调练习曲

《c小调练习曲》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聆听《c小调练习曲》,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2、知识与技能:初步懂得有关”练习曲“的基础知识。
3、过程与方法:在聆听、感受、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肖邦。
二、教学重点:欣赏《C小调练习曲》,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三、教学难点:通过鉴赏,感受浪漫主义的音乐的风格。
四、教法:讲授法、谈话法、欣赏法、五、教具:课件、钢琴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影片《不能说的秘密》中“斗琴片段”。
学生思考:1、“斗琴大赛”中的两手作品是谁的作品?(肖邦)2、这两首是什么作品?师:周杰伦在这部自导自演的影片中展现了他的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
而“斗琴大赛”中出现的三首曲目中有两首是肖邦的作品,第一首是肖邦的《黑键练习曲》第二首是肖邦的《升C 小调圆舞曲》,但影片中并未完全抄袭经典,而是精心改编,令人耳目一新。
l适当简介《升c小调圆舞曲》《黑键练习曲》的创作背景。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肖邦(周杰伦的偶像)的钢琴音乐。
(二)教学新课:1、简介作曲家肖邦。
师:大家对肖邦有所了解吗?生:自由发言师补充:肖邦(1810—1849)波兰作曲家及钢琴演奏家。
并且不到20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演奏家及作曲家。
他是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另外,他的创作几乎都集中在钢琴领域,这在西方音乐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他被誉为“钢琴诗人”,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生:回答。
(因为在他的音乐里,时常流露出一种细腻、柔美、诗意、梦幻般的意境,令人陶醉。
)2、鉴赏《c小调练习曲》(1)什么是“练习曲”、“音乐会练习曲”?* 师弹奏一首简单的指法练习曲,请同学们说出其特点。
(练习曲是为练习某种乐器演奏和嗓音演唱技术而创作的乐曲,常专用于一两种特定的技术或表现手法,以达到某种教学目的,比较单调和枯燥)* 引出何为“音乐会练习曲”?生: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音乐《c小调练习曲》最新获奖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课第9单元第17节的《c小调练习曲》,我准备从教学思路设计、目标设计、教学重点处理和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学思路设计
《c小调练习曲》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课第九单元第十七节的一首作品,肖邦的这首练习曲,表现了肖邦在华沙革命失败后内心感受。
因此,被后人命名为“革命”练习曲。
全曲激昂悲愤,深刻地反映了肖邦在华沙陷落、起义失败后的心情,那催人奋
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这是一首单一形象的音乐作品。
全曲自始至终贯穿在愤怒激越和悲痛欲绝的情绪之中。
整个音乐形象是通过左手奔腾的音流和右手刚毅的曲调相结合而体现出来的。
主题后半部分具有明显的宣叙调特点,仿佛倾诉着内心的苦痛。
乐曲中段,附点节奏级进上行的呐喊式的音调,在急骤起伏的伴奏声中一再重现,使乐曲情绪越来越激昂。
尾声出现了蕴含悲痛的曲调,寄托了沉深的忧郁和哀思。
二、说教学目标设计
新课标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内容都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打破了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不再是课堂教学过程中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同时,新课标也提出了应简坚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
动力”、“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1.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艺术的习惯,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品,感受乐曲的风格特征。
2.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感受乐曲内容。
3.了解伟大作曲家肖邦的生平以及创作历程,掌握一定的欣赏方法与技巧。
三、说教学重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