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中考物理 微专题三 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复习
初中物理压强浮力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压强浮力知识点归纳压强和浮力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概念,下面将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归纳介绍。
1.压强: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
计算压强的公式为:压强=力/面积。
单位为帕斯卡(Pa)。
常见的压强问题有:(1)压力传递:当一个物体受到力时,由于力是传递的,所以压力也是传递的。
例如,我们经常会用小面积的锥子来扎进地面,这是因为锥子的力作用在小面积上,压力较大,能够钻入地面。
(2)液体的压强:液体压力的大小与所处深度有关,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为:压强=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深度。
2.浮力: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向上的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常见的浮力问题有:(1)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是指浸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量。
阿基米德原理可以用公式表示:浮力=密度×体积×重力加速度。
(2)形状对浮力的影响:相同重量的物体,形状不同所受的浮力也不同。
例如,一个薄片状的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较小,而一个相同质量但形状较大的球状物体所受的浮力较大。
(3)浮力与物体的浸没与浮起: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会沉入液体中;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会浮出液体。
3.压强与浮力的关系:压强和浮力是密切相关的。
当物体浸泡在液体中时,液体对物体所施加的压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产生的浮力也会增加。
当物体表面积较大时,受到的压力分布在较大的面积上,所以所受的压强较小,而浮力较大;相反,当物体表面积较小时,受到的压力集中在较小的面积上,所以所受的压强较大,而浮力较小。
通过对压强和浮力的归纳,初中生可以了解到物体受力分布规律、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浮力与物体密度和形状的关系等重要概念,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与压强和浮力相关的问题。
中考物理专题压强和浮力的综合题型,公式中的变量考虑要全面

中考物理专题压强和浮力的综合题型,公式中的变量考虑要全面一、压强1、压强的概念:压强是一种在某一形式下表示的力,它是与一定体积内密度及深度存在比例关系,称为压强。
用公式可以表示压强P=ρgh其中ρ为介质的密度。
h为物体深度g是重力加速度。
这个公式表明压强与物体深度和物质的密度有关是一种垂直于物体表面的力。
2、压强的单位:压强的单位主要有帕、巴、兆帕等。
其中帕是压强的英文缩写luftdruck的简称,国际标准单位是千帕(kPa),在国内普遍使用的是巴(Pa),而兆帕(Mpa)记录高压时使用,它主要用在工业、科学研究等领域。
3、压强的作用:压强有着很多应用,在工业生产中,压强可以用来调节机械设备的强度,包括各种泵,例如水泵、汽油器等;在医学研究中,压强可以用来检测血压,依据血压的高低确定病人的健康状况;压强还可以帮助船舶行驶,依据海洋气压可以判断船舶的所在位置,及时拯救迷航的船只;因此,压强在工业、医学以及海运通讯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浮力1、浮力的概念:浮力指的是物体在流体中升起而产生的力。
用简单的文字来描述,当物体放入一定体积的液体或气体中,潜入的物体底部会受到流体的压力,而上部则受到流体的抵抗,所以形成一种向上的力,这就是浮力。
要正确的计算和分析浮力,主要要考虑物体密度、流体密度以及物体潜入的深度等因素,其公式表达为:F=ρgV,其中F是浮力,ρ是物体的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V是物体的体积。
2、浮力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浮力有很多,例如:我们放入桶水中的某个物体就可以产生浮力,让物体浮起来;水蒸气去升温时,也会出现蒸汽攀爬作用,这也是由浮力产生的;另外桥梁的悬挑也是奠基于浮力的,桥的两端有桥墩撑起,桥的基础和墩子都没有接触水面,这是因为桥的重量产生的浮力大于桥的基础压着水面产生的抵抗力。
3、浮力的用途:浮力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例如船舶的行驶,桥梁的悬索,航行汽车的制造等,都需要浮力的发挥;工业生产也更加依赖浮力,它可以用来保护原材料不被破坏,促进产品的运输等。
初中物理压强浮力复习课教案及习题

初中物理压强浮力复习课教案及习题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压强和浮力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3.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4.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和重力的关系。
5. 浮力的应用实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压强和浮力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压强和浮力的大小计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实验和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和原理。
3. 提供典型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吹气球,引发学生对压强和浮力的思考。
2. 复习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3.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放在不同高度的物体对桌面产生的压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 复习浮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5. 提供一些浮力的应用实例,如船只的浮力原理,让学生分析并解释。
6. 进行一个浮力实验,如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现象,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浮力与物体体积、液体密度和重力的关系。
7. 提供一些典型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 分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经验。
9. 总结和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10.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等。
浮力和压强中考复习知识点加习题带答案(K12教育文档)

浮力和压强中考复习知识点加习题带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浮力和压强中考复习知识点加习题带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浮力和压强中考复习知识点加习题带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浮力和压强复习教案学科:物理中考要求1、掌握浮力、液体压强的特点2、会利用公式计算浮力和液体的压强3、灵活掌握浮力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4、掌握连通器的原理以及应用、掌握浮力实验测量方法。
知识点睛一、浮力1.概念:浸在液体(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液体(气体)对它向上的托力.2.浮力的方向:__竖直向上_.3.阿基米德原理:(1) 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 , 大小等于__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__.(2)公式:F 浮=G 排=___ρ液gV 排__.4.物体浮沉的条件:(1)受力分析法(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当_F 浮>G 物_时,物体上浮;当__ F 浮G 物_时,物体下沉;当_ F 浮=G 物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2)比较密度法:当_ρ液〉ρ物_时,物体上浮;当_ρ液=ρ物_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当_ρ液〈ρ物_时,物体下沉.5.求浮力大小的方法:(1)称量法:F 浮=G-F。
(G 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2)压力差法:F浮=F 向上-F 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或F 浮=ρ液gV 排.(4)二力平衡法:F 浮=G 物.(适合漂浮、悬浮状态)二、浮力的应用1.轮船: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_排开水的体积_从而_增大浮力__,使其漂浮在水面上2.潜水艇:通过向水舱中充水或排水来改变__自重__,从而实现上浮、悬浮或下潜.3.气球和飞艇:其气囊中充的是密度__小于_空气的气体,因而能够升空;改变气囊中气体的_体积_来改变气球和飞艇受到的浮力大小,从而实现升降.4.密度计:测定__液体密度_的仪器,在液体中处在漂浮状态,同一密度计漂浮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__浮力相同,密度计_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大_,该液体_密度越小_.物体浸在液体里,受到的浮力跟液体的密度有关,跟该物体的密度无关.三、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例题精讲1.流体:气体、液体都可以流动,它们统称为流体.2.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_流速越大__的位置_压强越小_,__流速越小__的位置_压强越大_. 3.飞机的升力: 飞机飞行时,在__相同时间__内,机翼上方的气流通过的__路程长__,因而_速度大_,它对机翼的__压强小_;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小,因而速度较小,它对机翼 的 压 强 较 大 . 机翼上 下表面的 _压强差__ 产生向上的___升力___.飞机的升力不是飞机受到的浮力.【例 1】(2011 年铜仁)某同学在“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如图 9-1 所示的实验.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探究过程:(1)石块的重力 G =________N 。
中考物理重难点强化专题三密度压强浮力综合计算

F压
S
27.5 N 100 104
m2=2
750
Pa
答:略
3. 如图所示,在底面积为100 cm2的容器中,一个质量为 0.6 kg的实心木块A,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绳子 的拉力为2 N,求:(g取10 N/kg) (1)木块受到的浮力; (2)木块的密度; (3)剪断绳子后,水对容器底 部的压强变化了多少?
ρ木=
m木 V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6 kg =0.75×103 kg/m3
8 104 m3
(3)剪断绳子,木块最终漂浮,则木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 F浮′=G木=6 N
由F浮=ρgV排得,木块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V排′=
=6×1F0'-浮 4
水 g
m3
1.0
10 3
6N kg/m3 10
N / kg
则木块前后排开水的变化量为ΔV排=8×10-4 m3-6×10 -4 m3=2×10-4 m3
浸入水中时相比,圆筒底部所 受水的压强变化量。
解:(1)由图象可知,圆柱体的重力G=10 N 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2 N 则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G-F拉=10 N -2 N=8 N (2)当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的 体积。 由F浮=ρ水gV排可知,圆柱体的体积
请你计算: (1)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2)当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为10 cm时,圆柱体下表
面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 (3)圆柱体的密度是多少? (4)当圆柱体浸没时,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多大?
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圆柱体的重力G=6.0 N,
当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5 N, 则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G-F′=6.0 N- 4.5 N=1.5 N (2)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10 cm=0.1 m 当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为10 cm时,圆柱体下表面 受到水的压强p=ρ水gh=1.0×103 kg/m3×10 N/kg×0.1 m= 103 Pa
中考物理总复习《压强、浮力综合》专项提升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压强、浮力综合》专项提升练习题(附答案)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命题点1浮力的相关判断考向1同种物体,不同液体拓展训练1. 水平面上两完全相同的容器内盛有适量不同液体,将同一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中,静止时如图所示,此时两容器液面高度相同,则:(均选填“>”“<”或“=”)第1题图(1)液体的密度ρ液甲________ρ液乙;(2)小球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甲________F浮乙;(3)小球排开液体的质量m排甲________m排乙;(4)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________p乙;(5)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________F乙;思路引导第一步:分析试题情境条件a. 题干信息:容器质量m容甲____m容乙,容器底面积S甲____S乙,液面高度h甲____h乙.b. 图上信息:液体体积V甲____V乙(均选填“>”“<”或“=”);容器甲中小球____,容器乙中小球____(后两空填浮沉状态).第二步:(1)分析液体密度:以ρ球为中间量,ρ液甲____ρ球,ρ液乙____ρ球→ρ液甲____ρ液乙.(2)分析物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以G球为中间量,F浮甲____G球,F浮乙____G球→F浮甲____F 浮乙.第三步:分析其他物理量的大小(3)小球排开液体的质量:F浮甲____F浮乙→G排甲____G排乙→m排甲____m排乙.(4)比较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根据p=ρ液gh,ρ液甲____ρ液乙,h甲____h乙→p甲____p 乙.2. 水平桌面上,完全相同的甲、乙、丙容器中装有三种不同液体,将同一实心小球放入容器中,静止时三容器中液面相平,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2题图A. 小球所受的浮力F浮甲=F浮乙<F浮丙B. 三种液体密度的关系ρ乙<ρ甲=ρ丙C.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乙<p甲<p丙D. 桌面所受的压力F压甲<F压乙<F压丙【典型试题拓展】第2题1. (情景拓展)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里装有适量的水,在容器中分别放入质量相同的A、B两个物体,A物体漂浮在水面上,B物体悬浮在水中,此时两个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则两物体受到的浮力F A________F B,两物体的密度ρA________ρB(均选填“>”“<”或“=”).考向2不同物体,同种液体基础小练3. (相同体积、不同质量)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容器内装入相同质量的水,将两个体积相同的小球A、B分别放入两容器中,静止时液面如图所示.(均选填“>”“=”或“<”)第3题图(1)小球的密度ρA____ρB;(2)小球的质量m A____m B;(3)小球受到的浮力F浮A____F浮B;(4)小球排开液体的质量m排A____m排B;(5)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____p乙;(6)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____F乙.4. 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入三个装满水的相同烧杯中,甲球下沉至杯底、乙球漂浮和丙球悬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4题图A. 三个小球的质量大小关系是m甲>m乙>m丙B. 三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甲=F丙<F乙C. 三个烧杯中的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p乙>p丙D. 三个烧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p乙′=p丙′命题点2压强、浮力综合计算方法指导常考模型受力分析及物理量计算如图所示,将一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请根据下列物理量将表格填写完整,并补全相关受力分析作图.物体A的重力为G A,物块B的重力为G B,容器的重力为G杯,底面积为S容,液体的重力为G液,液体对容器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压和p,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压桌、p桌,物体A所受浮力为F浮,桌面对容器整体的支持力为F支桌,物体A受到的支持力为F支.考向1 漂浮、悬浮模型拓展训练5. 如图所示,已知薄壁容器重为1 N 、底面积为200 cm 2,装入水的质量为2 kg.将边长为10 cm 的正方体木块A 放入容器中的水中,木块A 静止时有25 的体积露出水面,水的密度ρ水= 1.0×103 kg/m 3, 则木块A 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N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Pa ,g 取10 N/kg.第5题图6. (施加压力)如图所示,已知薄壁容器重为1 N ,底面积为200 cm 2,装入水的质量为2 kg.用力将边长为10 cm 、重力为6 N 的正方体木块A 逐渐向下压,使其恰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则施加在木块A 上的力F 的大小为________N ,施加力F 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Pa.(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 kg/m 3,g 取10 N/kg)第6题图7. (叠加物体)薄壁圆柱形容器盛有水,将一重力为6 N ,体积为1×10-3 m 3的正方体木块A 放入水中,木块A 浸入水中的深度为________cm ,如图甲所示;现将一体积为125cm 3的合金块B 放在木块A 上方,木块A 恰好有45 的体积浸入水中,如图乙所示,合金块B 的密度为________ kg/m 3.(ρ水=1.0×103 kg/m 3,g 取10 N/kg)第7题图考向2 提拉模型拓展训练8. (绳拉模型)如图所示,将一个质量为50 g ,体积为600 cm 3的物块用轻质细线连接在底面积为100 cm 2的薄壁容器底部,再往该容器中加入1.45 kg 的水,此时物块总体积的35 浸没在水中,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N ,此时薄壁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Pa.(容器质量忽略不计,水的密度ρ=1.0×103 kg/m 3,g 取10 N/kg)第8题图9. (绳提模型)如图所示,把边长为10 cm 的实心正方体A (不吸水)用细线悬挂固定在容器正上方静止时,正方体A 有35 的体积浸入水中,此时容器内水深12 cm ,已知正方体A的密度ρA =3.0 g/cm 3.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______Pa ,正方体A 受到细线的拉力为________N .(水的密度ρ=1.0×103 kg/m 3,g 取10 N/kg)第9题图专项突破二 压强、浮力综合1. (1)> (2)> (3)> (4)> (5)>【思路引导】a. === b. >漂浮沉底(1)><>(2)=<>(3)>>>(4)>=>2. C【典型试题拓展】第2题=<3. (1)>(2)>(3)>(4)>(5)>(6)>4. D【方法指导】①②③④⑤⑥F浮+F支⑦F浮-F⑧F浮+F⑨F浮-F⑩F浮-F⑪⑫⑬⑭G A+G杯+G液-F⑮G A+G杯+G液+F⑯G A+G杯+G液+G B 5. 6 1 350 6. 4 1.55×1037. 6 1.6×1038. 3.6 1 5009. 1.2×10324。
【K12学习】《压强和浮力》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压强和浮力》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纵观近几年中考命题,不难发现,物理试题普遍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反映了物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
“以问题为载体,为学生搭建动口、动脑平台。
体验物理思维过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是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根据新课标、考纲进行知识的系统复习、通过精选习题进行课堂训练,并对要点、重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压强知识得到深刻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会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压强的概念;②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③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④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⑤训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师生共同理顺知识结构,使学生对压强知识的理解系统化、条理化。
②通过课堂训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师生共同理顺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②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与难点】①压强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②液体压强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压力小桌、海棉、重物以及flash。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拿出一些器材(海绵、压力小桌、重物),提出问题:“这些器材我们可以完成什么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从而引出我们今天这节课所复习的内容:压强和浮力的第一课时压强。
二、知识回顾、抓基础首先,教师设疑:“你对压强知多少?”学生一一说明,教师板书。
并利用投影打出知识结构(如图)。
其次,对于各个知识点,采取边复习边练习各个击破。
(一)复习“压力”先设疑:“压力与重力一样吗?你能说出他们的不同吗?他们有联系吗?”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搞清楚容易混淆的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后出示投影,学生解答问题:⑴作出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示意图:(二)复习固体压强学生说出概念、公式P=F/s、单位后教师设疑:“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学生回答。
初中物理压强浮力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压强浮力知识点归纳压强与浮力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中与压强和浮力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 压强的定义: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2. 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 = 压力 / 面积(P = F / A)3. 压强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帕斯卡(Pa),1帕斯卡等于1牛顿/平方米(N/m²)。
4. 压强的影响因素:压强与力的大小和面积的大小有关,力越大、面积越小,压强就越大。
二、浮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1. 浮力的定义:液体或气体对浸没其中的物体由下向上的支持力称为浮力。
2. 浮力的产生原因:浮力是由于液体或气体施加在物体上的压力不均匀而产生的。
3. 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即浮力等于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三、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规律1. 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会浮在液体表面上。
2. 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处于悬浮状态。
3. 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物体会下沉到液体底部。
四、浮力的应用1. 潜水和漂浮:潜水时,人体使用装置增加体积,使体积增大,密度变小,浮力增大,从而减小了身体所受的重力;漂浮时,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浮力大于重力,物体能够漂浮在液体表面上。
2. 气球原理:气球内填充了气体,气球的体积增大,密度变小,浮力增大,使气球能够在空中飘浮。
3. 潜艇和船舶设计:潜艇利用浮力控制浮沉,通过调节装置改变潜艇的体积和密度,从而控制浮力的大小;船舶设计时也要考虑浮力,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和浮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中的压强和浮力是我们理解和解释各种物理现象和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的重要概念。
通过理解压强的计算公式和浮力的产生原因以及浮力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规律以及各种与压强和浮力相关的现象与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三 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方法指导压强、浮力是力学计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初中物理中的难点之一,也是中考高频考点之一。
一、计算压强的方法方法技巧:压强公式p =S F,对于固体、液体和气体都适用,p =ρgh 只适用于液体;一般情况下固体压强用p =S F计算比较方便,而液体压强用p =ρgh 计算比较方便;在求问题前应先分清是固体压强还是液体、气体压强;是求压力还是压强。
在解决液体对容器的压强和压力时,一般先求压强(p =ρgh )再求压力(F =pS );在求解固体压力和压强时,一般先求压力(F =G 总),再求压强(p =F 总/S )。
二、计算浮力的方法(1)称重法:F 浮=G -F (用弹簧的测力计测浮力)。
(2)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F 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3)阿基米德原理法:F 浮=G 排或F 浮=ρ液V 排g (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4)平衡法:F 浮=G 物,适用于漂浮或悬浮的自由状态的物体。
三、必须弄清楚的一些概念 (1)物重G 与示重F ;(2)物重G 与物体排开的液重G 排; (3)浸在(浸入)与浸没(没入); (4)上浮、漂浮、悬浮;(5)物体的密度ρ物与液体的密度ρ液;(6)物体的体积V 物、物体排开液体体积V 排、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V 露。
四、计算浮力的基本思路(1)仔细审题,注意抓住隐含条件的关键词,如浸入、浸没、装满、未装满、溢出、未溢出、漂浮、悬浮、上浮、下沉等。
(2)确定研究物体,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重力、浮力、拉力或压力等)。
(3)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列出关系式,漂浮或悬浮时F 浮=G 物;用线吊在液体中时:F 浮=G -G 示;被强制压(按)入液体中时,F 浮=G +F (F 为压力或拉力),若有几个物体连接在一起,可以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4)把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或密度、重力的计算公式代入关系式,代入已知量解出未知量,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对较难题适用,对解较容易的浮力题也适用。
五、解浮力问题经常用到的一些规律和概念①二力平衡条件(推广到三力平衡);②密度;③液体内部压强规律;④浮力;⑤阿基米德原理;⑥物体浮沉条件。
六、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里,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类型一压强的计算1.(2015·宿迁)“五一”假期中,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
车的总质量是 1.6 t,车轮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是0.08 m2,当车停在水平路面上时,车对地面的压强是__2×105__Pa;当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根据车距确认标志牌,小明测出车通过200 m距离所用的时间是8 s,则车的行驶速度是__90__km/h。
(g取10 N/kg)2.(2014·威海)我国首台自主设计研发的载人深潜器“蛟龙号”在2012年6月27日进行了7000 m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 m,此处海水产生的压强约为__7.062×107__Pa,此时“蛟龙号”0.5 m2外表面受到海水的压力为__3.531×107__N。
(海水的密度取 1.0×103kg/m3,g取10 N/kg)3.(2015·镇江)如图所示是一辆不慎驶入水中汽车的车门。
随着水位升高,车门上A 处受到水的压强将__增大__。
若车门在水下部分的面积为0.8 m2,受到水的平均压强为5×103 Pa,g=10 N/kg,此时车门所受水的压力为__4×103__N,相当于__400__kg水压在车门上,因此,建议汽车不慎驶入水中时,应立即设法从车内逃离,避免生命危险。
4.(2015·内江)用两种物质分别制成棱长相同的实心正方体甲、乙,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为( A )A.8︰1B.4︰3C.4︰1D.1︰25.(2015·内江)大气压是由于空气受到重力而产生的。
如果地球的表面约为5×1014m2,那么,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地球周围的空气质量约为(标准大气压取1.0×105 Pa,g=10 N/kg)( B )A.5×1012 kg B.5×1018 kgC.1×1018 kg D.1×1012kg6.(2015·安顺)小虎家买了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茶几,茶几的中间是一个鱼缸。
茶几摆放在客厅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
其部分参数如下表所示。
求:(1)鱼缸中注满水时,求鱼缸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 1;此时茶几对地面的压强p 2。
(2)小虎的爸爸买回一重为50 N 的实心塑胶鱼的艺术品,发现其恰能悬浮在鱼缸里的水中,求塑胶鱼的体积V 。
解:(1)鱼缸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 1=ρgh =1.0×103 kg/m 3×10 N/kg ×0.5 m =5×103Pa ;茶几对地面的压力F =G =(m 缸和茶几+m 水)g =(28 kg +120 kg)×10 N/kg =1480 N ,此时茶几对地面的压强p 2=S F =4×0.01 m21480 N =3.7×104Pa 。
(2)由于塑胶鱼恰能悬浮在鱼缸里的水中,则受到的浮力F 浮=G 鱼=50 N ,由于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根据F 浮=ρgV排得:V鱼=V排=ρ水g F 浮=1.0×103 kg/m3×10 N/kg 50 N =5×10-3 m 3类型二 浮力的综合计算7.(2015·南宁)将一小物块A 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A 静止后,有72 g 的水溢出;再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A 静止后,有64 g 的酒精溢出。
则A 在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__0.72__N ,A 的体积是__80__cm 3,A 的密度是__0.9__g/cm 3。
(酒精的密度是0.8×103 kg/m 3)8.(2015·大连)甲、乙物体的密度相同,甲的体积是乙的2倍,将它们叠放在水槽里的水中,水面恰好与甲的上表面相平,如图所示,现将乙物体取下,当甲物体静止时,甲物体将( D )A .沉在水槽的底部B .悬浮在原位置C .漂浮,水下部分高度与甲的高度之比为1∶2D .漂浮,露出水面部分的体积与甲的体积之比为1∶39.(2015·莆田)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小球,示数为4.2 N 。
当把小球的一半体积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7 N 。
已知ρ水=1.0×103 kg/m 3,g 取10 N/kg 。
问:(1)小球所受的浮力为多大? (2)小球的总体积为多大?(3)把小球从弹簧测力计取下,浸没在水中后放手,请通过计算判断小球为什么不能悬浮在水中。
解:(1)F 浮=G -F ′=4.2 N -1.7 N =2.5 N(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ρ水gV 排得V 排=ρ水g F 浮=1.0×103 kg/m3×10 N/kg 2.5 N=2.5×10-4m 3,V 总=2V 排=2×2.5×10-4m 3=5×10-4m 3(3)小球浸没在水中时,V 排′=V 总=5×10-4 m 3,F 浮′=G 排′=ρ水gV 排′=1.0×103kg/m 3×10 N/kg ×5×10-4 m 3=5 N ,F 浮′>G ,小球会上浮而不能悬浮在水中类型三 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10.(2015·广元)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国有领土,早在明朝1373年我国渔民就已经发现了钓鱼岛,如图所示是我国一艘装备精良的现代化综合公务船正在钓鱼岛巡航的示意图(海水密度取1.02×103 kg/m 3,g 取10 N/kg)。
(1)若该船的声呐探头距海面深度为8 m ,则该声呐探头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多少? (2)该船满载时排水量为3400 t ,则船受到的重力和浮力各为多少?解:(1)该声呐探头受到海水的压强p 海水=ρ海水gh =1.02×103 kg/m 3×10 N/kg ×8 m=8.16×104Pa(2)已知m 排=3400t =3.4×106 kg ,公务船的受到的浮力F 浮=G 排=m 排g =3.4×106kg×10 N/kg =3.4×107 N ;由于船处于漂浮,则G =F 浮=3.4×107N11.(2015·广安)新农村建设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许多楼房顶部装有自动供水水箱,箱体重1520 N ,与水平楼顶接触面积为1.5 m 2。
为了控制进水量,在水箱顶部安装压力传感器,如图所示,A 物体通过细线与压力传感器相连接,压力传感器相当于拉线开关,A 的密度是2.5×103 kg/m 3,A 重为25 N 。
当压力传感器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等于25 N 时闭合,电动水泵向水箱注水;当拉力等于15 N 时断开,电动水泵停止向水箱注水。
(1)求未装水时整个水箱对楼顶的压强是多少?(压力传感器及连接线质量不计,g 取10 N/kg)(2)通过计算说明当水面与A 上表面相平时,电动水泵能否停止注水?(g 取10 N/kg ,连接线体积不计)解:(1)未装水时整个水箱对楼顶的压力F =G =1520 N +25 N =1545 N ,则p =S F =1.5 m21545 N=1030 Pa(2)A 的质量m =g G =10 N/kg 25 N =2.5 kg ,由ρ=V m 可得,A 的体积V =ρA m =2.5×103 kg/m32.5 kg =1×10-3m 3,当水面与A 上表面相平时,V 排=V =1×10-3m 3,此时A 受到的浮力F 浮′=ρgV 排=1.0×103 kg/m 3×10 N/kg ×1×10-3 m 3=10 N ,细线的拉力F =G -F 浮=25 N -10 N=15 N ,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压力使传感器受到的向下拉力为15 N ,电动水泵停止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