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我国自然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保护珍稀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自然景观,我国设立了众多自然保护区。
在自然保护区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出对策,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问题分析1.自然资源过度开发。
由于我国自然资源丰富,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现象十分严重。
一些自然保护区由于周围地区的工业、农业以及城镇建设的不断扩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减少,野生动植物种群的减少,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2.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自然保护区管理涉及范围广泛,各地的管理机构不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自然保护区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不足,管理不力等使得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不高,难以达到应有的保护水平。
3.人为破坏严重。
由于一些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了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污染、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的恶化以及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
例如:乱捕滥猎、盗采盗伐、开发建设等,严重危害了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
4.投入不足。
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经费吃紧,加之保护区的维护与运营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而实际上经费投入不足,导致了保护措施的落实困难。
5.缺乏社会参与。
社会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理解不足,对自然保护区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力度不够,导致了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自觉意识不足,以及对自然保护区规章制度的不遵守,形成了对自然保护区的二次破坏。
6.科学研究力度不够。
自然保护区内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尚未得到准确的科学研究,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适应性还需进一步的科学验证和实践。
二、对策探讨1.严格保护政策。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立法保护力度,严禁一切非法捕杀、盗伐盗采等违法行为,对违法行为增大处罚力度,形成一定的震慑效果,才能有效遏制自然保护区内的违法行为。
2.加强管理力度。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并不尽如人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1. 人为干扰过大自然保护区内存在着一些不法砍伐和捕杀野生动植物的行为,严重危害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一些自然保护区周边的村民也存在非法狩猎和非法采伐行为,给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2. 管理薄弱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着管理薄弱的问题,缺乏专业的保护人员,缺乏专门的科研力量,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不到位,导致了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
3. 保护政策不够完善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管理政策制定不够科学,监督执法不力,导致了保护工作效果不佳。
1. 加大宣传力度应该加大对公众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促进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督。
2. 完善管理体制应该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投入,提高管理效率。
3. 增加保护资金应该增加对自然保护区的投入,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资金,保障自然保护区的正常运转。
4. 强化法律法规应该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监督执法制度,提高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保护自然资源的合法权益。
5. 加强团队建设应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团队的建设,提高管理团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管理能力,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6. 加强科学研究应该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力量,加强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7. 增加保护区表现力应该增加保护区的表现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理解,形成社会监督的合力。
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生态系统逐渐恶化的当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只有通过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力度,共同推动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为了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环境,这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但与此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源管理不合理、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管理能力不足等。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我们需要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问题1.资源管理不合理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包括动植物、土地和水资源等,由于管理人员的不当操作和监管不到位,导致一些资源被滥用或者浪费。
比如一些濒危动植物受到非法捕猎、乱砍滥伐,土地资源被过度开发等情况层出不穷。
2.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一些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管理能力不足,导致环境保护措施无法有效实施。
这导致了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逐渐受到破坏,如水质受到污染、土壤退化、生物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等。
3.管理能力不足自然保护区内的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管理事务的不得力。
一些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人员缺乏加强自身管理能力的意识,无法全面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
二、对策分析对于资源管理不合理的问题,应该加强自然保护区内资源的管理,建立起完善的资源保护机制,严格限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建立监测机制,对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制止非法捕猎和乱砍滥伐等行为。
2.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为了解决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问题,应该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加大对自然保护区内环境污染源的管理力度,加强环境监测和监管,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3.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为了解决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应该加强自然保护区内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高。
建立健全的管理队伍,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和责任心,确保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
通过以上对策分析和措施实施,可以有效解决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改善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状况,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了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挑战与对策研究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它们对于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自然保护区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寻找有效的对策。
一、自然保护区管理面临的挑战1、资金短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土地购置、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科研监测等方面。
但由于财政预算有限,许多保护区常常面临资金不足的困境,导致保护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2、人员不足与专业素养欠缺保护区管理需要具备生态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多领域知识的专业人员。
然而,现实中保护区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且部分人员专业素养不高,难以应对复杂的保护任务。
3、周边社区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居民往往依赖自然资源为生,如采伐、放牧、采药等。
这种依赖与保护区的保护目标产生冲突,如何平衡社区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一个难题。
4、法律法规不完善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与自然保护区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漏洞和不足,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违法成本低,难以有效遏制破坏行为。
5、土地权属不清部分自然保护区存在土地权属不明确的问题,这给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容易引发利益纠纷。
6、旅游开发的压力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活动。
但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游客过多导致的生态干扰、旅游设施建设对栖息地的破坏等。
7、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增多,如干旱、洪涝、森林火灾等,给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增加了保护的难度。
二、应对自然保护区管理挑战的对策1、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增加对自然保护区的财政支持,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护工作,通过设立基金、接受捐赠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2、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待遇,吸引更多专业人才投身保护事业。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842023.10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刘晓东(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河北 蔚县 075700)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自然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了出来。
构建自然保护区并强化管理力度能够更有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生物多样性。
为此,本文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1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问题分析1.1 专业管理人才不足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者均由政府部门派遣,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了解并不全面,且国内大部分自然保护区在西部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与其他地区相比,环境问题愈发严重,这就要求管理工作者需要具备更高的水平和素质,以推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然而,由于工作环境相对恶劣,专业性人才较为稀缺,常规管理工作内容多且复杂,使得管理工作者很难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提升个人职业素养。
1.2 管理模式有待改进国内大部分自然保护区采用的是粗放式管理。
事业单位负责管理自然保护区,受企业化运营模式的影响,自然保护区逐渐变成了当地政府的获利渠道。
少数基层管理企业在管理中未遵循管理规定要求,相关工作者的思想落后,直接影响了管理质量。
1.3 经费投入不到位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需在人才引进、科学研究、广告宣传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政策,但经费问题仍相对明显,尤其是经费管理,始终沿用粗放管理模式,直接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制约其可持续发展。
2 强化自然保护区管理对策2.1 管理模式的创新化国内自然保护区的类别繁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建设大量项目,项目建设、运营期间会影响生物多样性,为此应以保护区类型及项目性质为依据,根据当地情况和生态保护要求,在经费管理与监督机制方面进行调整,构建适应当地特色的自然保护区以及相应的管理模式,全面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相关部门要根据法律法规对保护区进行适当的商业开发,在为游客提供旅游资源的同时,一定要保证保护区的管理、经营工作能够协调开展。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自然保护区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监督执法不到位、科研力量不足、社会参与度低和国际合作不够紧密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加强监督执法力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加社会参与度和加强国际合作。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在未来,我们需要不断完善保护区管理机制,加强各方合作,共同推动自然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管理问题、监督执法、科学研究、社会参与、国际合作、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而设立的特殊区域,旨在保护珍稀动植物、维持生态平衡、并为未来世代留下健康的自然环境。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发展的加速,自然保护区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自然保护区存在资源匮乏、监督执法不力等管理问题。
一些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缺乏足够的经费和人力资源,导致无法有效监督保护区内的生物资源,容易发生违法破坏行为。
一些地方政府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重视不够,导致保护工作不到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着科学研究不足、社会参与度低等问题。
一些自然保护区缺乏相关科学研究支持,导致无法有效制定保护计划和政策。
社会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参与度不高,缺乏环保意识和行动,无法形成广泛的保护合力。
自然保护区管理面临诸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中关于的内容。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应对策略,旨在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一、剖析当前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本原因,为后续提出对策提供理论支撑。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揭示管理中的短板和不足,为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对策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二、提出针对性对策,在加强监督执法、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社会参与度、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自然保护区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保护区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就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是需要不断完善的,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许多地方的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
一些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权较为分散,导致管理方式不统一,工作难以协调。
对策:应当加强政府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加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自然保护区的协调。
建立符合国情的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明确保护区的管理职责和权限,提高对保护区的投入,完善保护区的管理机构,推进科学的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
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关键是正确理解、认识自然保护区,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前沿的科技知识。
现实中,一些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和技能,面对各种问题无法及时妥善处理。
对策: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和工作素质,建立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人才培养机制,注重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
三、保护区监管不严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需要严格监管,但是现实中,一些管理人员在保护区内执法不严格,对违法者不作为,导致保护工作效果不佳。
对策:加大监管力度,增强自然保护区的执法力量,完善监管机制,加强科技监管的应用,依法打击破坏行为,严肃追究责任,加大对违法者的惩罚力度,从而保证自然保护区的安全和完整。
四、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但在现实生活中,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利益而放弃生态环境保护。
对策:建立科学的生态环保机制,制定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政策,以生态保护为重点,提高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引导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五、人员冲突影响保护工作自然保护区内存在着一些居民,和旅游人员等,他们与保护区内的管理人员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一些矛盾导致保护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
(完整版)自然保护区管理养护中的难点、重点及建议

(完整版)自然保护区管理养护中的难点、重点及建议一、引言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稀物种和特殊生态系统的关键环境资源。
然而,在管理养护自然保护区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些难点和重点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难点和重点,并提出一些建议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难点问题1. 人类活动的干扰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的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干扰。
例如,非法的狩猎、非法采伐木材和非法的土地开发等行为都对自然保护区造成了威胁。
这些违法行为给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养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 前期认知不足在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初,我们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物种分布的认知往往是有限的。
这就使得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养护变得更加困难。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自然保护区内的各类生物和生态系统,以便更好地制定管理养护措施。
3. 缺乏资金支持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养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包括用于巡逻、监测、科研、人员培训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然而,由于资金不足,自然保护区往往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导致管理养护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三、重点问题1. 物种保护自然保护区的核心任务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因此,在管理养护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物种的保护工作。
这包括建立物种保护数据库、制定物种保护方案、加强对物种的监测和研究等。
2. 生态系统恢复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恢复工作也是关键。
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恢复和改善受损的生态系统,包括植被的恢复、水资源的保护和修复等。
通过生态系统的恢复,可以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3. 社区参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养护的成功离不开当地社区的参与。
我们需要加强与当地社区的沟通和合作,提高他们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教育宣传活动、提供相关培训和就业机会等方式,增强社区参与保护区的积极性。
四、建议1. 加强执法力度为了解决人类活动的干扰问题,我们应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执法力度,打击非法狩猎、非法采伐和非法开发等行为。
同时,加强巡逻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6-6993(2009)05-0006-03浅析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贾亚娟1,王葆进2(1.陕西省西安财经学院,西安 710061;2.陕西省眉县公安局,眉县 722300)摘 要:随着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发展,保护力度的加大,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是在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文章主要通过分析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BAnalysis on Pr oble ms in Constructi on and Manage mentof Nature Reservati on A rea and Counter measuresJ IA Ya -juan 1,WANG Bao -jin2(1.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 ics,Xian 710061,China;2,Public Security Bureau of Meixian of Shanxi Pr ovince ,Meixian 722300,China )Abstract:W ith constructi on,devel opment and strengthening p r otecti on of natural reserves,Chinese natural res ources p r otecti on has achieved unp recedented results .However,there re main s ome p r oble m s in manage ment .Several p r oble m s in constructi on and manage ment of nature reservati on area were p ri 2marily analyzed,s ome suggesti ons were put f or ward .Key words:nature reservati on area,constructi on and manage ment,p r oble m ,counter measure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尽快遏制快速消失的生物多样性,中国建立了一套庞大的自然保护区体系。
保护区成立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以及国家生态建设的作用是勿庸置疑的,其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是巨大的。
但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自然保护存在许多政策、操作方面的缺陷,加之管理理念及管理方式的非现代化,保护区在建设管理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 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国家及当地政府均把自然保护区当成资源保护的绝对屏障,以期通过这种方式使破坏性利用资源得到遏制。
但是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这种纯粹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进行自然资源保护管理方式是不可取的。
目前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保护与发展矛盾日益激化;保护模式落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资金紧缺等问题。
1.1 保护与发展矛盾日益激化图1 自然保护区成立前收稿日期:2009-04-15作者简介:贾亚娟(1977-),女,陕西省眉县人,讲师.第32卷第5期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vol .32.NO.52009年10月 I nnerMongolia Forestry I nvestigati on and Design Oct ober .2009图2 自然保护区成立后如图1所示,在自然保护区没有成立之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居民依靠这里的自然资源维持着自己的生计,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提供了生存的物质基础。
然而当自然保护区成立以后(图2),为了保护自然保护区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国家限制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活动,但是由于这里的文化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祖祖辈辈生活在自然保护区周边的社区居民已经习惯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这种生活方式,同时居民对自然资源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生计活动,这里的居民只有继续向保护区索取,他们把在保护区采药和采集其它林副产品作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有的进入保护区放牧、狩猎、砍伐薪材等,居民这种不得已的行为进一步破坏了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从而加剧了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矛盾性。
目前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矛盾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1 自然资源保护与资源利用的矛盾自然资源不仅仅是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而且还是当地居民祖祖辈辈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源泉,这种状况不可避免使自然资源的保护与资源利用产生了一定的冲突。
一方面,由于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大多位于偏远贫困地区,落后的文化、经济、习俗和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使得当地居民多以传统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甚至采伐林木、挖掘药材和猎捕野生动物为生,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很大。
如此强烈的依赖性,给保护区的保护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护区及其周边人口的压力越来越大,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加剧了保护区保护的难度。
所以当自然保护区成立以后,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就与当地居民对于资源的利用产生了严重的矛盾性。
1.1.2 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由于自然保护区内蕴含着丰富的矿物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等,合理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不但可以解决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困难,而且可以为当地居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但是《自然保护区条例》中规定:严格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
这些规定意味着,保护区的建立切断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来源,同时又没有替代性措施,对当地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制约,因此,传统的自然保护模式严格限制了对矿物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从而导致了资源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的矛盾。
1.1.3 社区居民与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矛盾与冲突自从自然保护区建立以后,自上而下的管理限制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但是为了生存农民只有向自然保护区索取,因而砍伐、狩猎等行为经常发生,反过来社区的这种不得已的非理性的行为又进一步加大了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同时,随着自然保护区成立,大大的改善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某些野生动物种群繁殖恢复了其演替常态,在保护区内频频发生野生动物损害庄稼及伤人事件。
野生动物对居民庄稼的损害进一步加剧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困难,而且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农民的这部分损失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这就进一步加剧了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矛盾与冲突。
1.2 自然保护模式落后目前,我国的自然保护模式基本上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管理,其特点是管理目标明确,但是管理成本高,其实这种适合于数量不多的重点保护区和人口压力不大、经济实力较强的国情条件。
在这种保护模式中,国家和行政管理部门把重点都放在保护上。
国家以法律或法规形式划出一定的区域范围,禁止人为对其进行采伐或狩猎并依靠科技力量来保护其中的物种以取得生态效益。
这种自然保护模式认为人的存在使野生动物被赶尽杀绝,植被遭到破坏,因此传统的自然保护政策的核心理念就是限制人的活动,希望通过一种行政界限割断人与自然的联系,从而达到自然保护的目的。
这种保护模式落・7・ 第5期 贾亚娟等:浅析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后主要表现在:一是保护主体定位失误;二是无视当地居民的利益。
所以说这种传统的保护模式是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
1.3 管理资金紧缺自然保护区大多数处于比较贫困的地区,目前很多自然保护区经费主要来源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引进投资和国内外组织及个人捐赠,资金相对较少。
森林防火、珍稀动物救护、公安装备、科研经费、巡护监测等专项经费都没有固定来源,设备陈旧落后,自然保护难以得到基本保障。
同时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相对较少。
迫于自养,保护区机构趋于重经营轻管理,管理滞后,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进行。
1.4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中,国家已经制定了各方面相关的法律规定,但是我国关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现行立法位阶低,约束力差。
另外,由于自然保护区间的特殊性,全国统一的自然保护区保护法规只能给予原则性的指导,不能适用所有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然而随着自然保护区事业的迅速发展,自然保护区类型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保护的对象也无法完全穷尽。
所以,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应该需要不同内容的法律调整,才能实现法律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作用。
但是目前,“一区一法”的程度还很低,使得许多自然保护区在管理过程中面临着其特有的问题而无从管理,在法律上也找不出相关依据,成为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一大障碍。
2 解决对策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所以为了自然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征服生物圈、压榨生物圈、宰割生物圈的态度和作法,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的效率,才能真正保护自然资源,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存在的问题:2.1 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发展社区共管在自然资源管理与保护中,要加强以人为本、以社区为本的理念,在保护资源的过程中,关注林缘社区居民的生存利益。
保护自然资源不是意味着将资源的价值凌驾于人的价值之上,自然资源再珍贵也不能否认人的价值。
所以为了解决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这一矛盾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因保护自然资源及野生动物,将当地居民利益与自然保护对立起来的做法,应该在解决农民生计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公众自然保护的认识,使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大力提倡逐步实施自然资源社区共管。
一方面使社区在发展中能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帮助社区发展经济和提高生活水平,减少由于保护工作给社区发展带来的限制和约束,使社区经济发展和保护相协调,并使社区居民积极地参与到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中来。
2.2 增加资金投入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对外发展援助的机会,争取更多的保护管理资金,发展我们的自然保护事业,这不但可以使我国受益还可以使全世界其他国家受益。
对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资金,完全由政府给予财政支持是不太可能的,为了维持林缘社区居民的生活,促进保护事业的发展,必须多方位全面的拓宽资金的筹集渠道,可以通过合理开发资源的税收以及碳汇交易来增加资金,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引进外国政府、金融机构、民间组织、环保社团及国际组织的基金,融资渠道越多,自然保护发展的路子就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