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技巧
如何培养八年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如何培养八年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既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丰富他们的人文素养。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策略,可帮助教师们有效培养八年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一、多元化的文学作品引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
通过示范阅读和解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情节、主题、语言风格等要素,同时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学流派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与技巧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与技巧,例如,深入理解作品的上下文背景,通过注释和分析描写手法、对话技巧等来解读作品的意义,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开展文学鉴赏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文学馆、博物馆或文学讲座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文学作品朗诵、戏剧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四、鼓励阅读经典文学著作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文学著作,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
通过与学生讨论、写读后感或心得体会等方式,培养学生理解和鉴赏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并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五、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布置文学评论、读后感等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对所读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通过写作,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还能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教师应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鼓励学生定期阅读文学作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电子书籍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文学讨论小组或读书俱乐部,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文学鉴赏体验。
总结:通过以上方法和策略,教师可以有效地培养八年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够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个人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的方法与技巧鉴赏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文学鉴赏,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作品的含义、思想和艺术技巧。
然而,对于学生来说,进行文学鉴赏并不容易,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一、积极阅读与思考1.多读多思进行文学鉴赏的第一步是要进行大量阅读,不仅限于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还包括各种类型、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
通过多读作品,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培养对不同作品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深入思考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学生需要主动思考作者的用词、叙事手法、形象描写等等。
思考作品中的情节、人物以及背后的深层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
3.注重细节学生在进行文学鉴赏时需要注重作品中的细节,如对话、描写等。
通过分析细节,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图。
二、分析与解读1.了解时代背景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产物,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于鉴赏作品至关重要。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历史知识,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2.解构与演绎学生应该学会解构作品,分析其中的各个要素,如情节、人物、语言运用等,从而有助于理解作品的构造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同时,学生还可以进行演绎,通过对作品的深入分析推测作者的意图。
3.比较与类比学生可以进行作品之间的比较与类比,通过对比不同作品的风格、主题、结构等方面的异同,来发现更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
三、探索与互动1.参观文学展览带领学生参观文学展览,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文学作品的呈现形式和艺术魅力,进一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积极参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拓宽思维和眼界。
3.实践与创作将文学鉴赏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写作、表演等活动,通过实际参与并创作,增进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总结:通过积极阅读与思考、分析与解读,以及探索与互动等方法和技巧,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是指个体对文学作品进行感知、理解与评价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既是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也是激发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
下面从教师的角度提出几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一、创设积极的文学学习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积极的文学学习环境。
首先,可以通过展示作品、讲述作者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创作过程,增加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好奇心。
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团或课外读书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欣赏文学作品。
最后,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二、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分析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分析。
首先,学生需要学会分析作品的题材、情节、人物形象等要素,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其次,学生还应该能够识别和分析文学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拟人等,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最后,学生应该学会分析作品与时代、社会等的关系,从多个角度来审视文学作品。
三、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的阅读多元化的阅读是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给学生阅读,不仅包括经典文学作品,还包括现代小说、诗歌、散文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文学评论、文学史等相关的书籍,让学生在广泛阅读中积累知识,拓宽视野,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四、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创作是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作文、诗歌、小说等。
通过创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魅力,锻炼自己的文学表达能力,培养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五、开展文学活动为了加强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组织各种文学活动。
例如,举办朗诵比赛、读书分享会、写作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文学才能,增强文学鉴赏能力。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高中阶段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时期,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尤其是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它们不仅对学生的语文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的重要途径。
那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呢?本文将从积极阅读、扩充知识储备、细节把握、多角度思考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积极阅读首先,提高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首先要进行大量的积极阅读。
通过阅读各类文学作品、报纸杂志、专业书籍等,不仅可以增加词汇量,还可以培养更广泛的视野和阅读思维。
在阅读时,要理解文章的主旨和重要观点,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内容,还需要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同时,在积极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涉猎更多的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名著。
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可以了解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社会风貌以及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这样的阅读经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扩充知识储备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积累足够的知识储备是十分重要的。
语文学科的知识面涉及广泛,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
因此,要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就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
可以通过广泛的阅读、课外书籍、参与社会实践等途径,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
对于文学作品中的典故、历史背景、文化符号等,要加以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
只有在知识储备充足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章。
三、细节把握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细节的把握是非常关键的。
往往一个小细节,可能是理解整个文章的关键所在。
因此,我们在阅读时要注重把握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或者是重点描述,对于作者的构思和意图进行合理推测。
另外,在细节把握的过程中,要注重文章的结构和篇章结构的思考。
比如,了解文章的开头环境、中间转折、结尾总结等结构特点,这样有助于整体理解文章,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学习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学习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导言:文学鉴赏是语文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学习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一、了解作品背景和作者生平在进行文学鉴赏之前,了解作品背景和作者生平是非常重要的。
作品的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内涵,而作者的生平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思想倾向。
通过对作品背景和作者生平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二、注重细节观察和分析在进行文学鉴赏时,我们应该注重对作品中的细节进行观察和分析。
细节是作品的灵魂所在,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例如,在阅读一篇散文时,我们可以观察作者的描写手法、用词选择和句式结构等细节,从而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三、运用比喻和象征的解读方法比喻和象征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内涵。
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来传达某种特定的意义;象征则是通过用一个具体的事物来代表一个抽象的概念或意义。
在进行文学鉴赏时,我们可以运用比喻和象征的解读方法,深入理解作品中隐藏的意义和象征。
四、多角度思考和理解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多重的意义和解读方式,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理解。
例如,在阅读一首诗歌时,我们可以从情感、意象、音韵和结构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多角度思考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作品的魅力和深度。
五、与他人交流和分享文学鉴赏是一项交流和分享的过程,我们应该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观点和见解,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同时,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也可以激发我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结语:学习文学鉴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方法和技巧,就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培养对文学的鉴赏能力

培养对文学的鉴赏能力文学是人类表达情感、思想和体验的重要艺术形式,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培养对文学的鉴赏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审美水平,还能够拓宽视野,开阔心灵。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如何培养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并重点介绍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一、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广泛阅读是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的基础。
通过阅读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可以使我们接触到不同的文化、思想和风格,拓宽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选择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也可以尝试阅读当代作家的作品,如莫言、余华等,以便更好地把握当下的文学风潮。
同时,还可以拓展阅读范围,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了解其独特的风格和观念。
二、注重阅读体验和情感共鸣阅读文学作品,不仅要注重故事情节的把握,更要关注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细致入微地品味文字和语言,体验作品所展现的美感和情感,与作品中的角色产生共鸣,深入理解其内涵和目的。
例如,在阅读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时,我们可以试着想象自己是其中的角色,沉浸于其中,与其经历一起感受喜怒哀乐,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鉴赏作品。
三、学习文学分析方法和技巧了解基本的文学分析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作品并形成独立的鉴赏观点。
首先,我们可以学习角色分析,通过研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心理、行为等,探究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理解。
其次,我们可以研究作品的结构和情节,揭示作者的叙述技巧和叙事手法,探讨其对时间和空间的安排以及引发的情感效果。
最后,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了解作品对社会问题和思潮的反映,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四、参与文学讨论和写作参与文学讨论和写作是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可以与朋友、同学或文学爱好者一起组织讨论会,分享个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并倾听他人的观点和见解,互相启发和交流。
此外,可以尝试自己进行文学写作,写下读后感、评论和创作,通过用文字表达思想和情感,进一步加深对文学的理解和鉴赏。
如何通过写作提高孩子的文学鉴赏能力

如何通过写作提高孩子的文学鉴赏能力写作是一种锻炼思维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它不仅可以让孩子在写作过程中思考问题,还能提高孩子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通过写作来提高孩子文学鉴赏能力的方法。
一、选择适合的写作主题选择适合的写作主题是提高孩子文学鉴赏能力的基础。
孩子在写作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选择一个与自己所读的文学作品相关的主题,既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又能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例如,如果孩子在学校里读了一本关于友情的小说,他们可以选择以友情为主题写一篇故事,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作,深入体验友情的内涵和价值。
二、培养创作习惯要提高孩子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创作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可以每天坚持写作,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通过写作的方式,孩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同时,坚持写作还可以锻炼孩子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三、提高写作技巧提高孩子的写作技巧是培养他们文学鉴赏能力的关键。
孩子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写作技巧,如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等,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孩子还可以学习一些文学批评方法,如分析小说的结构、描写人物的形象等,从中提炼出对作品的深入见解,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多读优秀的作品多读优秀的作品是提高孩子文学鉴赏能力的必要条件。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孩子可以接触到不同风格和不同内容的作品,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
在读书的过程中,孩子可以思考作品的结构、主题、人物形象等方面的问题,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此外,读书还可以开拓孩子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大有裨益。
总之,通过写作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培养孩子写作兴趣的同时,我们需要关注他们选择的写作主题,并且要坚持培养孩子的创作习惯。
同时,提高孩子的写作技巧和多读优秀的作品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在当今时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尤为重要。
文学作品不仅能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更能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反思人生,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但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重视培养阅读兴趣,释放主动学习的动力1.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设立学生图书角、组织读书会、开展泛读分享等活动,共同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阅读。
2. 尊重学生阅读选择:避免强迫学生泛读与他们兴趣爱好不符的书籍,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材料,并引导他们去发现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的魅力。
3. 借用新媒体技术:利用网络资源、电子书平台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阅读选择,并应用多媒体技术、游戏化教学等,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掌握泛读方法,提升文本理解能力1. 教授基本泛读方法:教授学生广泛的阅读方法,如扫读、精读、速读等,并根据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2. 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通过提问、讨论、写作等,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情感表达、创作技巧等。
3. 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给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帮助和鼓励他们与他人进行观点交流。
三、拓展阅读视野,培养跨学科的审美能力1. 拓展阅读范围:鼓励学生阅读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下的文学作品的特点。
2. 将文学作品与其他学科联动:将文学作品与历史、文化、艺术等其他学科同步联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3. 鼓励学生跨学科的创作:勉励学生将文学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参与多元化的创作,以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注重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多元发展1. 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课堂表现、写作水平、作品分析、阅读量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2.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尽量减少以统一标准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是属于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应该有一定的文学(包括戏剧)音乐、美术鉴赏能力。
把文学鉴赏作为语文高考题的专项测试,是从1990届开始。
1990年全国考题第11题要求考生初步理解文天祥的《念奴娇·水天空阔》。
第12题出了六首绝句要求考生根据内容判定季节,这也有文学赏析的因素。
1991届竟有3道题(共9分)要求考生赏析新诗《水乡行》。
以后直到1999届都有专项文学鉴赏题。
鉴赏的作品有唐诗,宋词,元曲能为新诗。
1999届由于没测试古文化知识和诗词名句,也出了三道题(共9分)测试文学鉴赏,鉴赏的作品有五首旧体诗,一首新诗。
看来,对文学鉴赏的测度有加强的趋势。
从1994届起,高考语文卷逐渐形成①语言的运用(包括字词句,修辞标点等众多项目)——→②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③文言文阅读——→④现代文阅读——→⑤常见应用文改错——→⑥作文的模式。
其实,早在80年代的现代文北京地区题就已经包含有文学鉴赏题了。
要答好文学鉴赏题,必须具备关于文学鉴赏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
[知识点拨]1、作品的主题和结构主题是作者在说明事物,阐述道理、反遇生活时通过全部文章内容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思想。
主题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
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来揣测作者的意图,不同体裁的文对主题有不同提法。
文学作品一般叫主题或主题思想,一般记叙文叫中心思想。
议论文称为论题或中心论点。
结构是对文章的材料的组织和安排。
结构一般表现蕾为平列式,递进式,总分式。
过渡和照应是结构的组成部分。
过渡是上下之间的衔接转换。
议论文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记叙文的倒叙,顺叙,插叙交接的地方,常常需要过流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开头和结尾,关键词与标题,县念,常常要照应。
2、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
叙述要求线索清楚,详略得当。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是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如《祝福》中的“我”)、事物(《项链》中项链)、时间、地点都可作为记叙的线索。
描写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有肖像、语言行为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场面描写有“鸟瞰式”和“特写式”。
细节描写能使作品真实生动,如华大妈“烧”人血馒头,孔乙已分茴香豆等。
描写有工笔,白描之分。
工笔要求浓墨重彩,精雕细刻,如《红楼梦》描写王熙凤。
白描只作轻描淡写,简单勾勒,如《孔乙已》描写孔乙已。
抒情有直接抒情,即事抒情和供景抒情。
直接抒情是直抒胸臆。
即景抒情可寓景抒于情,借景抒情要求做到情景交融。
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用夹叙夹议的方式。
要求贴切精当。
议论文中的议论则要求准确中肯,尽可能避免片面性,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是议论文的三要素。
3、散文的含义,种类和表达。
广义的散文是指和诗词曲等韵文相对而言的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旨以记叙和抒情为主的篇幅短小取物广阔,形式自由而又十分注意文情并茂的一种文学样式。
我们这里讲的是狭义的散文。
散文通常分为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说理散文。
散文的特点是“崇敬、尚真,见自我”、崇敬不是敬而无当,而是“形散神不散”,“尚真”不是排斥虚构,而是提倡写“真情真理”,当然,散文是完全和审美追求。
散文常常以“意”求新,同样写秋天,可写“秋风萧瑟”,也可写“漫山红遍”;以小见大,写“落叶”,可写退休教师;咏物言志,可写红砖,写平凡中见伟大。
杂文是文艺术论文,也是散文的一种。
杂文的写作注重大处着眼,小处落墨。
杂文的语言要求尖锐泼辣。
尽文要准确运用讽刺。
运用讽刺,要看准对象,不能把用于对待敌人的讽刺施于自己的朋友和同志。
4、小说鉴赏三要素①人物。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的。
小说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找写,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
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闰土的善良麻木等。
②环境。
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如鲁四老爷的家,咸亨酒店即是。
自然环境是指人和自然的关系,如《林教头风当山神庙》中的风当,《荷花淀》中荷花淀即是。
③情节。
情节是小说或戏剧中矛盾冲突的演变过程。
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过程。
有的作品还有序幕和尾声。
完整的故事是由生动的情节构成的。
5、戏剧文学的鉴赏和元代杂剧的有关知识。
戏剧是文学、音乐、舞蹈、美术艺术样式组合起来的综合艺术。
从作品类型分有喜剧、悲剧、正剧;从题材区分,有历史剧,现代剧,?话剧;从结构分,有多幕剧,独幕剧。
例如《雷雨》,它是悲剧,现代剧,多幕剧。
戏剧冲突是生活中矛盾冲突的集中而强烈的反映。
戏剧中人物,情节都是通过戏剧冲突来表现的。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物台说明。
人物语言就是台词。
台词对白和独白。
戏剧语言应该明白易懂,有潜台词。
潜台词即为“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
”鉴赏戏剧应该善于领会潜台词。
元杂剧是元代兴盛起来的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
元杂剧的单位是“折”,一折即为一幕。
一般是一本四折一楔(xiē),楔子在正文之前,起“序幕”作用。
元杂剧剧本由唱料白组成。
唱是唱词和曲调,科是动作,白是说白。
白又说“真白”,宾是对话,白是独白。
白又分对白和独白,旁白。
元杂剧的人物有末(男子)、外末(老年男子)净(花脸)旦(女角)正旦(女主角)卜儿(老妇人)丑(小花脸)等。
6、诗词曲诗歌是以形象、凝炼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词和曲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表现形式,诗的意境是由诗人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环境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它能启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启发读者具备超越具体形象交广阔的艺术空间。
诗的种类:按内容分:有叙事诗,抒情诗,说理诗。
按形式分有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按来源分有民歌、文人诗。
这里着重讲讲按中国诗歌史发展的形式分类。
一、旧体诗。
①古诗。
a四言古诗,如曹操的《龟虽寿》b五言古诗,如陶渊明的《饮酒》。
c七言古诗又称歌行体。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都是。
②近体诗。
a七言律诗必须是8句56字。
七言律诗起于六朝,盛于唐。
b五言律诗必须是8句40字。
律诗有四胖子。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的规则是:平仄(zè)是对立的,词性是相同的,意义是不同的。
如:大莫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等。
c七言绝句必须是4句28字。
d五方绝句必须是4句20字。
律诗和绝句都是格律诗。
二、新诗(又叫新体诗)。
a自由体:不受格律,字平仄,韵脚的约束。
b民歌(又称歌谣体),如信天游即是。
用旧体诗形式(如七律,七绝)写现代生活内容的诗,仍然叫旧体诗。
三、词。
词起于唐,盛于宋。
词是长短句,又称诗余,字数一不定期,平仄一定。
词分为三类:a小令,58字以内。
b中调,59字-90字。
c长调,91字以以上。
词的上段叫上阕(què)下段叫下阕。
词牌多数是乐曲的名称。
如两江月,蝶恋花,菩萨蛮等。
写词叫填词。
填词要严格按照字数和平仄。
四、曲。
曲,起于宋,金,盛于元。
曲分戏曲(即杂剧)和散曲。
散曲分套数和小令两种形式。
小令只含一支曲子,如《天净沙》。
套数少则两曲,多则不限。
套数以第一首曲牌作为全套数名。
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宫调即音调。
结尾多用“煞”。
五、对联。
对联作为一种文体,一首对联要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对联在形式上即为对偶句。
安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
平仄相对,词性相同。
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盖身心事莫为。
对联和修辞上的对偶一样,也有正对,反对,串对(流小对)。
[典型题解]1、高考题例(一)下面是1999届全国高考题第8-9题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四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届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①题型分析。
这是杜甫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写月明深夜的船民生活,江边即景。
文字平易好懂。
②疑难详解。
漫,随意的意思。
第一句写江中月影。
江水平静,月影明亮。
去,离开。
言“江月”距离很近。
月亮,是令人喜爱的。
距离近,更使人愉?。
风灯,船上有挡风的部件的灯,欲,将近。
夜深,江静,月明,一片恬影气氛。
鹭,水鸟。
联拳:像一个连接一个拳头一样。
拨刺,水声。
a、b两项是对诗句正确的分析,表达了诗句的意境。
c项中的“风灯”并不是“江风吹打桅灯”,风灯就是桅灯。
二句不是写“动”,是写静。
c项有错。
③经验小结。
要细读原文,初步弄懂原文,而后才谈得上赏析。
2、高考题例(二)下面是1999届全国高考题第9题。
这道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
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芳檐古木齐。
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得。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灾。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①题型分析。
把这道题的四首诗点上道题放在一起来阅读,这是比较阅读。
诗的比较阅读可以比较语言,比较结构,比较意境,比较主题。
②疑难详解。
第一首写雄浑浩茫的气魄写宇宙之无限。
与《漫成一首》的静谧和平不是一种意境,也不是一种风格。
第二首写的是一种清静深幽。
与尘世相距甚远的意境,流露离世脱俗的思想,与《漫成一首》意境虽有若干相同之处,但《漫成一首》的描写的都是生活的现实,决不是“脱离红尘的思想。
”第三首写“迟日,春花,燕子,鸳鸯,与《漫成一首》的江月,风灯宿鹭,河鱼组成的统一意境是一致的。
都是安谧和平的气氛,所以答案是c。
第四首是柳宗之贬于永州所作,写的茫茫雪景,与独钓老翁相衬,确为静中有动,但与《漫成一首》由四种素物组合的意境显然有同。
③经验小结。
比较阅读也是一种命题方式。
要把两首诗的语言,描写的事物,意境主题进行比较,分别异同。
3、高考题例(三)下面是1999届全国高考题第10题。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哑”一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讨论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