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榜王淑珍
高淑珍事迹读后感

高淑珍事迹读后感高淑珍,一位因帮助他人而被誉为“中国最美女博士”的女性,她的事迹不仅令人感动,更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高淑珍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家里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
但是,从小她就懂得了感恩和助人的重要性。
在读书时,她曾通过给人家家教、帮助小商贩等方式挣取费用,后来她更是通过奖学金来支持自己的学习。
这样的她,在考研时因为成绩太好,被全国重点高校的三所研究生院同时录取。
随后她选择了留在北京大学,攻读了计算机科学专业。
她不仅成绩优异,还在多个学科竞赛中获得了奖项。
然而,她也曾经历过挫折。
在一次校内比赛中,她在“五子棋”这个传统的中国棋类比赛中输给了同年级的一名男同学。
她发誓,要在一年之内反败为胜,于是她开始了英文版的“五子棋”游戏的学习。
一年后,她在又一次的比赛中,击败了原来的那名男同学。
除了学习,她更关注于帮助他人。
曾经有一名女高中生因为了解不足而导致成果达不到预期,她通过网络联系到这名女孩,不仅向她详细讲解了知识点,还给了她自己的备考讲义和模拟考试题。
随着时间推移,高淑珍逐渐形成了她自己的特殊举措——把自己的知识、经验传授给没有机会接受高质量教育的人们。
在她攻读博士期间,她还通过“ 创业邦”立项创业,帮助那些在校学生和没有机会进入大公司工作的毕业生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
她也曾经在参加 Microsoft 的招聘活动时,因为一份简历上的笔误被淘汰,但她并没有因此失去希望——她找到了 HR 并告诉他们这个人的意义。
这样的她,在走上职业的道路后依旧没有停下脚步,她成为了首批加入到“公益使用持续性社会化组织协会”(简称“持协”)的人之一。
2016 年,她又加入到了“一起为爱行动” 组织,并担任其中的联络员。
她甚至还参加了“大山中的学校” 工程,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给予了贫困地区的学生、家庭资助。
这样的她不单是学霸、创业者,更是一名献身公益的志愿者。
不幸的是,高淑珍于 2016 年在机场中癫痫发作,最终不幸离世。
学习高淑珍事迹体会

学习高淑珍事迹体会学习了“爱心妈妈”高淑珍事迹在我局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是我们河北省巾帼志愿者的又一杰出代表,是我们河北涌现的又一个道德典型。
开展向高淑珍同志学习,就要学习高淑珍她靠艰辛劳动获得的报酬教育扶助残疾孩子,十几年来不离不弃的奉献精神,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平凡生活中感动我们的事不多。
高淑珍事迹的感人之处,就是震撼和感动了人们内心最柔弱的地方。
她告诉我们,人性最灿烂的不是我获得什么,而是我给予了社会什么。
全社会对高淑珍的赞扬,都是与这种奉献分不开的。
这一发生在自己身边活生生的事例,让我们学有榜样、干有方向。
学习这个看得到、学得到、摸得着的榜样,对于我来说就是要做好自己的事。
我也要向她学习,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努力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学习她的精神,不要挂在墙上、挂在嘴上,而是要放在实际行动中。
对于我们来说,尊重、理解、包容不同的文化,以身体力行的平凡事例真正体现核心价值。
高淑珍的精神是崇高而伟大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她的博爱之心、感恩之心、包容之心、善良之心、奉献之心让我感动。
她事后的坦然、平淡让我深省。
高淑珍的事迹传递奉献、友爱、互助、善良的精神,力所能及的小事,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说明平凡的人也可以做伟大的事,推己及人,我们都应该做这样的事。
从这件事上面,我们要学会用阳光的心态看社会,看到社会的主流是善良的,圣巴尔拿说过“你地位低微而显得谦卑,并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当你受人赞颂而仍然谦逊,是一种伟大而罕有的行为”说的不正是高淑珍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定当怀着“不言自高,言自厚”的心态踏踏实实工作。
从高淑珍身上,我看到了母爱、人性大爱。
她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把生命提高到了最有价值的层次。
现在,网上已经对她的事迹展开了热烈讨论,我觉得这也使得高淑珍的事迹更有不平凡的意义。
通过学习高淑珍事迹,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博爱、无私、和奉献,这是一种很伟大的精神。
尊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

尊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
以下是关于尊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的介绍:
1. 汤迪康:是中国著名的老年学家和“中国老年事业之父”,他一生致力于老年健康和老年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提倡“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2. 爱老敬老志愿者杨志梅:杨志梅曾在医院工作,退休后,她义务为老年人提供家庭照护、健康咨询和心理慰问等服务,为社会和老年人做出了突出贡献。
3. 尊老院长王印芳:王印芳是一位具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尊老院长,他一生致力于老年护理工作,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医疗和照护服务,还将自己的退休金全部捐献给了老年公益事业。
4. 爱老公益组织创办人刘玉珍:刘玉珍是一位致力于老年公益事业的创业者,她创立了“老有所依”公益组织,为城市里的孤寡老人提供家庭养老服务、定期走访、精神慰问等服务。
这些尊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始终坚持尊老敬老、关爱老人的理念,为推动老年事业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
最新中国十大人物感动事迹模板

最新中国十大人物感动事迹模板最新中国十大人物感动事迹模板篇11963年,阿尼帕已经是6个孩子的母亲,丈夫阿比包在县公安局工作,10口之家的生活全靠着丈夫每月45元的工资支撑着。
生活拮据但日子过得却其乐融融。
可是就在这年冬天,和阿尼帕一墙之隔的哈萨克邻居亚合甫夫妇不幸相继去世,撇下了3个不满十岁的孩子。
阿尼帕看到这三个失去父母的孩子十分可怜,就把他们接回了自己的家。
今年已经53岁的托乎提是阿尼帕老妈妈最初收养的三兄弟之一,那时他只有8岁,回想起当年阿尼帕妈妈收养他们的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
之后的十年间,阿尼帕又先后收养了回族孤儿王淑珍,王作林兄妹4人,汉族孤儿金海、金花和金雪莲,这时,她和丈夫抚养的孩子增加到了19个。
为了保证全家20多口人的一日三餐,阿尼帕专门买了一口直径1米2的大铁锅,她几乎把家里的全部收入都换成了食物,春天粮食不够吃,她就去地里挖野菜,秋天还要出去捡麦子、收土豆。
尽管如此,生活依然捉襟见肘。
为了多赚些钱为孩子们交学费做衣服,丈夫阿比包下班后就去为工地打土块,而阿尼帕也在县食品厂找到了一份洗羊肚和羊肠的工作。
阿尼帕夫妇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孩子们能吃饱,还要让孩子们有学上。
家里用不起电灯,阿尼帕就用破棉絮搓成条,做成小油灯,19个孩子们就在这一盏盏跳动的灯光下读书学习,上完了小上学、中学。
孩子们没有一个因为家里贫穷而辍学。
正是因为阿尼帕对这个特殊大家庭付出的艰辛,让兄弟姐妹们早早就懂得了珍惜,懂得了相互关爱。
阿尼帕的19个孩子在她含辛茹苦的照料下渐渐长大,每到逢年过节,是阿尼帕老妈妈最快乐的时候。
因为这时,全家老小都能聚到一起。
最新中国十大人物感动事迹模板篇2杜富国:临危岂顾生20__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杜富国的伤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向他表达慰问。
于光良王淑珍事迹材料

文明家庭谱新曲——记双文明家庭于光良、王淑珍于光良同志有一个崇尚文明、积极进取、相敬相爱的家庭。
夫妻敬业爱岗事业有成,女儿热情礼貌健康上进,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赢得了周围人们的赞美。
于光良同志及他的妻子和女儿、家人一起,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以德治家,谱写了一曲文明、健康的动人乐章,成为创建“文明家庭”的先进典型。
一、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于光良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从一名普通的工人成长为掘进区长,二十几年如一日,勤奋务实,积极奉献,掘进一区全体员工在于光良同志的带领下月月超计划完成生产任务,质量标准化建设达到公司级水平,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
一年来,掘进一区把质量标准化建设纳入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
领导带头抓达标建设,认真执行“三程一标”严格按规程作业施工,严格要求工人兑规作业,尺线施工,干标准活,同时制定工程质量等级与工资挂钩政策,注重在工人标准施工的习惯养成上下工夫,经常在各掘进队之间、各班组之间开展质量升级会战,从眼痕距离到光爆质量,从巷道造型到轻轨质量、到枕木距离,水沟,电缆、管线吊挂都有严格的规定,通过质量达标会战,工程质量达到了全矿一流标准,掘进一区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得到了公司、矿领导的一致肯定,于光良用自己敬业的奉献精神为东风煤矿的快速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始终保持市、集团公司劳模标兵率先垂范的楷模。
二、夫妻互尊、互敬、互爱、和睦平等于光良工作任务重、在单位时间多,照顾家庭的精力相对较少。
王淑珍同志总是理解、支持,从无怨言。
她十分尊重丈夫,认为丈夫的工作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是为东风煤矿发展的尖兵,坚决支持丈夫的工作实际上就是支持东风煤矿的建设和发展。
一天半夜,同住的母亲心脏病突发,此时于光良正在组织掘进接续工程会战,她自己将老人送进医院,一忙就是半个月,这期间女儿又患重感冒,她坚持着医院、家庭、单位三处奔忙,而对忙于一线生产的丈夫,她每次电话都说家中一切都好,让他安心工作。
她的贤惠和支持,也得到了丈夫深情的回报。
2013感动中国-高淑珍

2013感动中国之高淑珍
【颁奖词】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
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
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
【事迹】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
她的儿子王利国4岁得了类风湿,落下残疾,到上学年龄不能上学。
高淑珍心疼儿子,想在家办个小课堂。
由于附近村庄也有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1998年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讲。
老师是女儿王国光,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家里响起读书声。
“炕头课堂”一开就是14年。
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
母女二人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锅饭。
渐渐地,自行车接不过来,她一咬牙买了旧面包车。
有两个肢残严重的孩子,她怕路上颠坏了,就一直抱怀里。
再后来,为让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让孩子住在家里,免费吃住读书。
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高淑珍为多挣几个钱,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日用品赶集,一骑就是100多里地。
有时下大雪没有集市,高淑珍就走街串户地卖。
她说,“我一天出去挣十块、二十块,给孩子买点好吃的,我心里头欢喜,骑着车子都有劲。
”。
中国好人榜王淑珍

中国好人榜孝老爱亲--——王淑珍王淑珍是漯河市受降路社区滨河路三角巷39号居民,今年58岁,1983年与丈夫郭建国结婚,2000年,丈夫因工伤不幸丧失一个胳膊一条腿后,她用坚强支撑着这个家。
说起来,王淑珍的人生是坎坷的。
结婚后,她生活上关心丈夫,工作上支持丈夫,日常小事上顺从丈夫,深得丈夫的理解和信赖,她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三口之家。
她1982年参加工作,于2000年退休,当时退休工资仅有208元,但她很乐观。
丈夫郭建国因企业倒闭,先后两次合并,最后合到双汇分厂的塑料厂。
不幸的是他于2000年的一天因工伤不幸永远失去了一个胳膊一条腿,家里顿时像塌了天一样,一个大男人,一个家里的顶梁柱突然间倒下了,生活不能自理了,怎么办?全家人都受不了这个沉重的打击,丈夫的思想情绪更是一落千丈,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一个家庭主妇,王淑珍背地里也不知流了多少泪,但在丈夫身边她表现出来的从来都是坚强!这天灾人祸的变故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直在指引着她,既然这样了,但还有正上学的女儿,还有苦心经营的家,丈夫也离不开人,我要坚强的活下去!她一边自我安慰,一边不厌其烦的劝导丈夫,要面对现实,坚定生活信念,她不离不弃的精神感动着郭建国那已冰冷的心,受降路社区积极联系老街办事处,联系市、区残联部门对郭建国进行救助,为他协调来轮椅,并为他定做了假肢,还为他申请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郭建国的心在慢慢地融化,他感谢政府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感谢妻子对他的不离不弃,他对生活重树信心。
这样的日子就这样艰难的过着,但和谐的家庭氛围依然温暖着这个乐观的幸福之家,王淑珍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找了个酒店的刷碗工,一来可以照顾家,二来还可以贴补家用,就这样,她们的日子苦并幸福着!她们时刻不忘曾经养育过郭建国的养父母,他们住在漯河市孟庙镇的一个村子里,每逢周末,一家三口都要买些东西去看望二老,免不了去洗洗刷刷打扫卫生,因此那里的村民们都认识她们,不停的称赞她们是好人呢!都说现在很多亲生子女还有不孝顺父母呢,这不是亲生的胜似亲生!原来郭建国的母亲生过他就不幸去世了,因父亲有病,家里穷得叮当响,养不起儿子,最后不得不将可怜的儿子送给一远方亲戚抚养,郭建国在养父的精心培养下慢慢地长大,后养母不幸病逝,当时郭建国有十多岁,还正上学,养父又要干活养家,还要当爹来又要当妈,生活很艰难,后经人介绍,于1977年与现在的养母结合,后一直没生育过子女,当时郭建国已经参加工作了,后结婚,老人提出分开过着方便就分家另过,但他们坚持每十天半月去看看二老,这样的日子一直坚持到养父因病过世,他们要接养母回来住,可养母不愿意,说自己可以照顾自己,2008年养母不幸胯骨摔断,二人立即给养母接到家里,送到骨科医院,王素珍毅然辞去刷碗的工作,终日在婆婆病榻前端饭送水,擦屎擦尿,从不言苦说脏叫累,竭尽全力,并养母换了双胯,在二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老人很快的恢复了健康,从医院回来就一直住在这对孝顺的夫妇身边,这一住就是五年,王素珍不仅要照顾残疾的丈夫,还要侍候年迈的养母,生活确实不易,但她从来不叫苦叫累,而是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去迎接生活的挑战!现在92岁的婆婆一直跟其居住,因年龄大了,身边离不开人,孝顺又顾全大局的王淑珍天天不离婆婆左右。
独石沟乡优秀母亲王淑珍事迹

独石沟乡优秀母亲王淑珍事迹王淑珍,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一位踏踏实实的党员。
十多年来,她用自己的双手、柔弱的身体和无私的母爱支撑着她的家庭,为她的孩子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让她和她的亲人看到了希望,也让自己得到了心灵的安慰。
一、痛失“主心骨”,独自支撑家。
王淑珍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车厂沟村农村妇女,结婚后,相夫教子,与丈夫一起经营着自己的田地,她孝敬公婆,生活节俭,朴实,平凡,对待邻里礼貌有加,在村里深受大家喜欢。
在村里只要提起王淑珍的名字,大家都是慢待微笑的竖起大拇指。
一个和谐完美,人人羡慕的家庭突然的就发生了变故,她失去了她的丈夫。
这让王淑珍遭受了晴天霹雳,两个人人羡慕,相亲相爱的夫妻,就这样的被拆散了。
而这个家,还有两位老人,两个孩子。
突发的变故,失去了家庭的“主心骨”让王淑珍迷失了方向,她不知道该如何的走下去。
当两个孩子走到王淑珍的面前时,她止不住的眼泪告诉她自己,她要坚强,为了孩子,为了两位老人,为了这个家。
她要坚强的走下去,哪怕是再苦再累也都无所谓,很多人,劝她改嫁,可她毅然的选择坚持自己的心中的信念,那就是支撑起这个家庭。
二、泪水心中流,苦甜自我知带着无尽的悲伤与痛苦,王淑珍走上了独自支撑这个家庭的道路。
生活总是那么的艰难,起初的几年她一个人经营着自己的田地,还算能勉强持家,生活也过的去。
可屋漏偏逢连夜雨,几年的大旱,庄家的收入可想而知。
而两个孩子的每年的上学问题已经成了她心头的一块病了。
无奈之下,她选择了外出打工,来到了县城里。
每天满大街的找兼职,今天去做洗碗工,明天去做钟点工,不停工作着,有时候一天要做好几份兼职,到了晚上就到街上捡垃圾。
生活的压力,让王淑珍喘不过气来,夜里一个人的时候,泪水不知不觉的流向心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皇天不负有心人,王淑珍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的孩子考上了内蒙古的一所大学,在整个车厂沟村里都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这样的一个偏远贫穷的山村出了一名大学生,是多么的令人高兴的事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好人榜
孝老爱亲--——王淑珍
王淑珍是漯河市受降路社区滨河路三角巷39号居民,今年58岁,1983年与丈夫郭建国结婚,2000年,丈夫因工伤不幸丧失一个胳膊一条腿后,她用坚强支撑着这个家。
说起来,王淑珍的人生是坎坷的。
结婚后,她生活上关心丈夫,工作上支持丈夫,日常小事上顺从丈夫,深得丈夫的理解和信赖,她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三口之家。
她1982年参加工作,于2000年退休,当时退休工资仅有208元,但她很乐观。
丈夫郭建国因企业倒闭,先后两次合并,最后合到双汇分厂的塑料厂。
不幸的是他于2000年的一天因工伤不幸永远失去了一个胳膊一条腿,家里顿时像塌了天一样,一个大男人,一个家里的顶梁柱突然间倒下了,生活不能自理了,怎么办?全家人都受不了这个沉重的打击,丈夫的思想情绪更是一落千丈,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一个家庭主妇,王淑珍背地里也不知流了多少泪,但在丈夫身边她表现出来的从来都是坚强!这天灾人祸的变故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直在指引着她,既然这样了,但还有正上学的女儿,还有苦心经营的家,丈夫也离不开人,我要坚强的活下去!她一边自我安慰,一边不厌其烦的劝导丈夫,要面对现实,坚定生活信念,她不离不弃的精神感动
着郭建国那已冰冷的心,受降路社区积极联系老街办事处,联系市、区残联部门对郭建国进行救助,为他协调来轮椅,并为他定做了假肢,还为他申请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郭建国的心在慢慢地融化,他感谢政府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感谢妻子对他的不离不弃,他对生活重树信心。
这样的日子就这样艰难的过着,但和谐的家庭氛围依然温暖着这个乐观的幸福之家,王淑珍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找了个酒店的刷碗工,一来可以照顾家,二来还可以贴补家用,就这样,她们的日子苦并幸福着!她们时刻不忘曾经养育过郭建国的养父母,他们住在漯河市孟庙镇的一个村子里,每逢周末,一家三口都要买些东西去看望二老,免不了去洗洗刷刷打扫卫生,因此那里的村民们都认识她们,不停的称赞她们是好人呢!都说现在很多亲生子女还有不孝顺父母呢,这不是亲生的胜似亲生!原来郭建国的母亲生过他就不幸去世了,因父亲有病,家里穷得叮当响,养不起儿子,最后不得不将可怜的儿子送给一远方亲戚抚养,郭建国在养父的精心培养下慢慢地长大,后养母不幸病逝,当时郭建国有十多岁,还正上学,养父又要干活养家,还要当爹来又要当妈,生活很艰难,后经人介绍,于1977年与现在的养母结合,后一直没生育过子女,当时郭建国已经参加工作了,后结婚,老人提出分开过着方便就分家另过,但他们坚持每十天半月去看看二老,这样的日子一直坚持到养父因病过世,他们要
接养母回来住,可养母不愿意,说自己可以照顾自己,2008年养母不幸胯骨摔断,二人立即给养母接到家里,送到骨科医院,王素珍毅然辞去刷碗的工作,终日在婆婆病榻前端饭送水,擦屎擦尿,从不言苦说脏叫累,竭尽全力,并养母换了双胯,在二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老人很快的恢复了健康,从医院回来就一直住在这对孝顺的夫妇身边,这一住就是五年,王素珍不仅要照顾残疾的丈夫,还要侍候年迈的养母,生活确实不易,但她从来不叫苦叫累,而是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去迎接生活的挑战!
现在92岁的婆婆一直跟其居住,因年龄大了,身边离不开人,孝顺又顾全大局的王淑珍天天不离婆婆左右。
平日里,夫妻二人经常给婆婆说说话,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婆婆爱听戏曲,每逢周末梨园春及曲艺节目播放时,夫妻二人都陪着她一起观看,让她开心享受;每天上午都要把冷热兑好的开水一杯,再放上蜂蜜,让她喝;晚上再给婆婆吃上一片钙片,防止老年骨质疏松;婆婆年龄大了,总感觉腰痛,他俩总是轮流不厌其烦地为她按摩,捶背揉腰,直到她感觉到舒服为止;现在婆婆手脚指甲都变形发厚,他就就经常给她泡泡手脚,再给她修剪指甲,直到她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由于婆婆的血压不稳定,他们专门买了测压器,坚持每天为其量血压;和老人唠唠家常,聊聊现阶段的国家大事,党的惠民政策等等,直到老人露出幸福的笑容。
虽然郭建国现在
是一名残疾人,可是政府却对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社区为其送来轮椅,帮其定做假肢,使他深受感动,他总是带着感恩的心很乐观的去生活,他总是说,虽然他身体残疾了,但感受到党和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他要把这种温暖也传递给更多的人,以此回报社会。
他时刻铭记“万般皆下品,唯孝最为天”的座右铭,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们,这夫妻二人已经够困难了,不是傻么?何必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有个残疾不能自理的丈夫了,还要照顾这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老婆婆,但王淑珍却说了,这做人要讲良心,虽然她没生过我,甚至没有养过我,但我觉得,老人老了,身边没人照顾,多么可怜,多么伤心,何况我们也有老的那一天,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要尊老爱幼,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家她孝敬婆婆,关心儿女,体贴丈夫,在外为人友善,邻里和睦相处,谁家有困难了,她就尽力帮助,谁家有不顺心的事了,她就积极劝解,邻里有婚丧嫁娶了,她总是帮忙始终,邻里双职工的孩子放学,大人不在家,她就把孩子接到自己家里,她这样大公无私,热心公益的精神感动着院里的每一个人,受到院里所有人的交口称赞。
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媳妇,热心公益的大好人。
王淑珍总是说,虽然对老人做了一些付出,但她觉得那是应该的,是天经地义的,比起老人对晚辈的关心和呵护还
是远远不够的,她会更加努力,让老人享尽晚年幸福,天伦之乐,永远将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