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

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特征、通视等。
基础全面梳理一地面高度的表示1.海拔(绝对高度):01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海拔为02 1_500米,乙点海拔为03500米。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相对于乙点041_000米。
二等高线地形图101相等的点连接而成的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02相等。
(2)“同图等距”——03等高距一致。
(3)“密陡疏缓”——04陡;反之越05缓。
(4)“凸低为脊”——06低值凸出为山脊。
(5)“凸高为谷”——07高值凸出为山谷。
(6)“重叠为崖”——08陡崖。
3.地形部位序号地形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表现特点A 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09内高10外低(一般在图中有黑三角图例)B 山谷等高线向11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C 山脊等高线向12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D 陡崖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13重合,一般图中用“”符号表示E 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4.地形类型类型主要特征平原海拔一般在14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高原海拔多在500米以上,顶部等高线15稀疏,地势起伏小;边缘等高线16密集,地势陡峭续表类型主要特征17山地海拔一般在18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等高线19密集,地势起伏大。
山脉处等高线多呈带状延伸丘陵海拔一般在20200~500米之间,相对高度21较小,地势起伏和缓盆地22周高中低,内部地势起伏较小,边缘地势陡峭5.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判断自然地理特征:地形、23水文、24气候、植被等。
(2)为人类生产活动提供依据:工程选址、道路25选线、生产布局等。
三等深线与等潜水位线1.等深线:在地图上把01深度相同的点连成的平滑曲线。
一般数值越大,表示深度越大。
2.等潜水位线:将潜水位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称作等潜水位线。
潜水位与地面的相对高度就是潜水02埋藏深度。
1.小王到黄土高原旅游时,发现该地梯田田埂的延伸方向非常有规律。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第1章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

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最新考纲]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应用及相关计算。
3.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判读及应用。
[考纲解读]1.掌握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分析与判读,能绘制地形剖面图。
(重点)2.掌握等值线图的基本特征及判读方法。
[思维导图]考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计算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1)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海拔为1_500米,乙点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和乙点的相对高度是1_000米。
2.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填写下列内容。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和等高线特征。
A.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B.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C.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D.陡崖,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
E.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等高线,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
F.洼地,等高线闭合,四周高,中间低。
(2)比较甲、乙两处坡度大小,并说明理由。
答案甲处坡度小,原因是等高线较稀疏;乙处坡度大,原因是等高线较密集。
(3)图示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大致东北高西南低。
(4)G 点海拔H 是70<H<80米,G、E 的相对高度Δh 为20<Δh<40米。
(5)D 处陡崖顶部的海拔H 为60≤H<70米,陡崖的相对高度Δh 为30≤Δh<50米。
温馨提示等高线的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密陡疏缓;凸低为脊;凸高为谷;重叠为崖。
1.根据等高线数值和分布特征判断地形类型类型主要特征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高原海拔多在500米以上,顶部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小;边缘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
山脉处等高线多呈带状延伸丘陵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盆地周高中低,内部地势起伏较小,边缘地势陡峭峡谷两侧高,中部低,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峡谷两侧等高线呈对称分布2.坡的类型(2)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如甲、乙图所示。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章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

港口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港湾 地区,保证陆域平坦、港阔水深
①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 航空港 当、易排水的地方;②地质条件好;③注意盛行风向且保
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
第一章 行星地球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点的类型
区位要求
气象站 应选在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返回导航
3.宏观地形地势的判读 (1)平原:海拔在___2_0_0__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2)___丘__陵___: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稀 疏,坡度较和缓。 (3)___山__地___: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等高线较密 集。
(4)高原:海拔高度大(1 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 分__密__集____,而内部明显___稀__疏___。
第一章 行星地球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①等高线密集的河谷,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②等高 判断
线密集的河谷,流水侵蚀作用强烈;③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④ 水文
河流的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 特征
所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
第一章 行星地球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③选面
面的类型
区位要求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
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
农业生 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
产布局 宜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
布局的方案。平原宜发展种植
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3)等高线地形图与生产实践 ①选点
点的类型
区位要求
(选考)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 湘教版-湘教版高三全册

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及特点地形等高线特点图示山峰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盆地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低外高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1)概念: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2)比例尺:地形剖面图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往往与原图比例尺一致,垂直比例尺可根据要求确定。
(3)意义:它在平整土地,修建渠道,修建铁路、公路和其他工程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量的依据。
微点1 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分(1)海拔:地表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表某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如图,甲地海拔为1 500 m,乙地海拔为500 m。
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1 000 m。
微点2 等高线地形图的五个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
(2)等高距一般全图一致。
(3)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D处等高线重合处形成陡崖)。
(4)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
(5)示坡线指示地势降低的方向,如图中C处附近的短线。
微点3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一个等高距。
微点4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规则(1)确定剖面线两端点的海拔。
(2)确定剖面线经过地区海拔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3)为了使地面高低起伏更明显,垂直比例尺一般要比原图大。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与判断(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
图中等高距为100 m,瀑布的落差为72 m。
据此回答1~2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 m B.230 mC.340 m D.420 m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 m B.310 mC.360 m D.410 m【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1.D 2.C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1.两地间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H相=H高-H低或(n-1)d<H<(n+1)d,其中n为两点之间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

山东卷
以海巴洛沟流域泥石流的形成为背景,考察不同沟段地形对泥石流形成的作用
湖南卷
以小海坨山半山腰云的形成为背景,考察地形对小区域气象要素的影响
辽宁卷
以华北某气象站锋面过境前后天气变化过程为背景,考察地形对近地面气象要素的影响
湖北卷(6)
以芦林湖溢流坝的建设为背景,考察地形对区域工程建设的影响
命题趋势:一般以小区域等值线图作为命题载体,从真实生活情境切入,侧重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形剖面
D 海拔:300m 气温:?
D
C
C 海拔:100m 气温:30℃
T差=0.6℃×(H相/100m)
TD=30℃-0.6℃×2=28.8℃
考点2:相对高度计算
2.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首先从图中读出在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中
3、地貌部位判读方法
说出下图字母A—E各代表的地形部位类型,并且说明判断理由。
A 山峰:闭合、数值中高周低
B 山谷:弯曲且凸向海拔高处
C 山脊:弯曲且凸向海拔低处
D 陡崖: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E 鞍部:相邻山峰之间低处,相
邻山谷之间高处,马鞍形
3、地貌部位判读方法
考点1:等高线地形图
山顶
山顶
山顶
300
相 = 高 − 低 。
<
>
m
/>
<
m
②两点都不在等高线上:读取两点高度时需选取一个高度范围,采用交叉相减法
,可以算出相对高度的数值范围。
如右图中A、B两点的相对高度计算:
300米<HA<400米
0米<HB<100米
200米<H相<400米
交叉相减
等高线地形图学案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
【课程标准】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
2.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基础知识】
1.海拔和相对高度
(1)海拔高度:某点高出的垂直距离,图中甲、乙两地点的海拔高度分别是米、米。
(2)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图中甲、乙之间的相对高度为米。
2.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的概念:地面上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
(2)等高线的特点:
【活动探究一】组团旅游——以“缙云山”等高线地形图为基准,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旅游行程安排”,在“缙云山”等高线地形图上分别指出合适的地点;
(2)说出此处的地形部位名称,以及这种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3)“轻松登山”项目的小组,需要在图中的C、D两条粗实线中选择线路,并说明原因;(4)“寻水做饭”的小组,需要在图中的A、B两条虚线中选择,并说明原因。
A B
C
D
(1)判断此陡崖的崖顶高度的取值范围;
H
大≤H
顶
<H
大
+d
H
小-d<H
底
≤H
小
(n-1)d ≤△H <(n+1)d
【小试牛刀】完成资料P10——冲关演练3(3)小题【课后作业】完成资料P13——即时检测。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讲等高线地形图课件

(图1)中Q地 等的高离海距拔为越A可1.0大9能0米0为,,米说瀑( 布明的) 落等差高为7B线2米.。1越0稀0米疏,坡度越缓;交点间的距离越小,说明等高线越密
((22))桥 比梁例附尺集近和,C河等坡岸高.2度与线0山疏0较峰密米的程陡高度。相同因,等D此高距.M3不0同10处,则米相坡同度的水陡平范,M围2等处高距坡越度大,坡缓度,越P大1;>等P高2距,故越小选,坡度A越项小。。 第(2)题,
(2018·湖北武汉模拟)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
成第3~4题。
3.该地最大相对高度最接近( )
A.600米 B.650米
C.700米 D.800米 4第.甲3题、,读乙图间,根修据建图一中条数山值区判公断路,等, 高距是100米,图中海拔最高处是左下 关闭 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 ( ) A角.山方峰案,1海B拔.方为案7020~800米,海拔最低处在右上角,海拔为0~100米,高差为 C60.方0~案8030米D.,方所以案该4 地最大相对高度最接近800米。第4题,根据山区修路
-12-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例1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 为72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 关闭
第(A1.)9题0米,先根据题B目.2提30供米的信息确定图中每条等高线的数值,注意河流一 C.340米 D.420米
般发(2)育桥在梁河附谷近中河。岸山与峰山海拔峰5的80高米,等高距为100米,推断山峰到Q地各等 高线差数最值接依近次( 为50)0米、400米、300米、300米、400米,所以Q点海拔 大于A.420600米米。第(2B)题.31,根0米据河流穿过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知桥梁位于瀑 布的C.下36游0米,二者位D于.两41条0米300米等高线之间,海拔为200~300米,又因瀑布
地图三要素及等高线地形图_课件

练习4、下列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9° 42°30′ 10° 132°133° 134° 135° 34° 33°
A
41°30′
方法:取 1 厘米 线段,测量四幅
A
80° 10° 8° 6° 20° 82° 24°
B
72° 68°
图,在 1 厘米线段 内跨纬度少者为 大比例尺。
16°
C
D
(2)小地形类型
山顶
陡崖 山顶 鞍部
山谷 山顶
鞍部
山脊
山谷
山顶
洼地
山顶
盆地(洼地)
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
等高线数值内小外大
100 200 300 100 200 300
山地
盆地
山 脊
山 谷
山
脊
山脊
山谷
等高线数值凸向低值
等高线数值凸向高值
难点一
向高度小的方向突出 中心点高于两侧点;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b、根据经纬网比较比例尺大小 C )
3° 4° 15° 5° 10°
下列四幅图幅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26°
方法:
A
25° 10°
B
经纬度间隔相同
的网格,间隔所跨
经纬度越多,表示 的范围越大,比例 尺越小。
25°29′ 25°30′ 11°26′
20° 25° 5°
C
11°25′
D
0°
高考第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地球地图
第二讲 地 图
比例尺
一、地图三要素
方向 图例和注记
地 图
二、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 疏密程度 弯曲状况
考点一
等高线及其剖面图
深化探究
判 读 内 容 和 方 法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是 相同的。知道任意一条等高线的数值 和等高距,可推算出该图上其他等高 确定等高 线的数值;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大 线数值 小按“大于小数,小于大数”的法则 读数;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 部数值的大小遵循“大于大数,小于 小数” 的法则读数
面图。水源地的选择要求工程建设费用最小且自流引水,
水库①距离自来水厂远,且途中有海拔较高的地段,需 要用动力把水提升到较高的地区,不能自流引水;水库 ②距离自来水厂较近,且全程可以自流引水。
考点一
等高线及其剖面图
试题调研
(2011· 新课标全国文综)读图,完成 2~4 题。
2.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 m A.① B.55 m B.② C.60 m C.③ D.65 m 3.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D.④
考点一
等高线及其剖面图
深化探究
(3)等高线地形图与“面”的区位 ①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 地势起伏、 坡度 陡缓, 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 因地制宜地提出农、 林、 牧、 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 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湖、海、水库等水域发展水产养 殖业。 ②工业区选址 一般选在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势平坦开阔处, 节省建设投 资;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有交通线经过,交通便利。
考点一
等高线及其剖面图
深化探究
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判别地势特点,进而判断河流 判 读 内 容 和 方 法 判断 河流 的流 向、 分 布与 类型 的流向;判别内 (外)流河;判别水系形状:山地 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 脊线 ( 山脊等高线弯曲最大点的连线 ) 成为分水 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 游方向弯曲, 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 成瀑布;河流的流量与流域面积 (集水区域)和流 域内降水量(内流区域内的融冰或融雪量)有关
考点一
等高线及其剖面图
深化探究
(2)地形剖面图的应用 地形剖面图可以很直观地帮助我们判断和了解某一方向 某一区间的地势高低起伏状况,常用在生产中估算土石 方, 也可以帮助人们了解野外考察时观测点与被观测点之 间的通视情况。具体优点有如下两个方面:
考点一
等高线及其剖面图
深化探究
①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情况比分层设色地形图和等 高线地形图形象而且直观。如下图,地势的高低起伏和 坡度陡缓一目了然。
考点一
等高线及其剖面图
深化探究
2.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等高线地形图与“点”的区位 点的类型 区位要求 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该处筑坝 水库坝址 工程量小且落差大;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 “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 面积和库容 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 港口 气象站 即陆域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海湾,避开含沙量大 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
面的分析,图中河谷的海拔在200~300米,由于瀑布的
落差为72米,又因为桥梁位于瀑布下游,因此桥梁处河面
海拔最高是300-72=228米,最低可能无限接近200米, 由此推断,此处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360米。
考点一
等高线及其剖面图
试题调研
(2)(2013· 四川文综)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 布状况,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 区位于鞍部。 (×)
考点一
等高线及其剖面图
深化探究
③聚落分布 一般山区聚落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 ( 地势低 平、水源充足、流水沉积形成深厚肥沃的土壤 );山区 聚落规模小、数量少;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聚 落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考点一
等高线及其剖面图
深化探究
3.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判读与应用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第一步:确定剖面线。在等高线图上画出一条剖面 线(可能为已知,如下图中的 A—B)。
考点一
等高线及其剖面图
深化探究
判断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水流缓;等 判 读 内 容 和 方 法 判断 坡度 大小 坡度 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水流急;等高 陡缓 线均匀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图幅大小相同的多幅图比较, 若等高距相 同,等高线疏密也一致,则比例尺越大, 坡度越大;若等高线疏密一致,比例尺相 同,则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综合比较 时,应利用“相对高度 /水平距离”来计 算,比值越大,坡度越大
考点一
等高线及其剖面图
深化探究
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向阳坡、 疗养院 背山面水(河、 湖、 海)、 气候宜人、 空气清新的地方, 且有交通线通过,交通便利 宿营地应避开河谷、河边,以预防突降暴雨造成的 宿营地 山洪暴发;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 伤害;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 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 即地形平坦开阔、 航空港 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还要地质条件好;注意 盛行风向,并保持与城市有适当的距离等
考点一
等高线及其剖面图
试题调研
(2013· 江苏地理 )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 范。图 1 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 2 是某 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 5~6 题。
图1
图2
考点一
等高线及其剖面图
试题调研
5. 图 2 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A.水平梯田 C.隔坡梯田 B.坡式梯田 D.反坡梯田
考点一
等高线及其剖面图
深化探究
海拔 200 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 判 读 内 容 和 方 法 直——平原; 海拔 200~500 米, 相对高 依据 度一般小于 100 米,等高线稀疏,弯曲 数值 部分较和缓——丘陵; 海拔 500 米以上, 大小 相对高度一般大于 100 米,等高线密集 判断 ——山地;海拔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 地形 小,等高线在边缘较密集,而在顶部或 地貌 内部明显稀疏——高原;等高线四周较 密集,数值大,等高线中间较稀疏,数 值小——盆地
考点一
等高线及其剖面图
深化探究
②利用地形剖面图可以很好地了解实际地点的通视情 况。如右图,从 A 点观察,C 点到 D 点的山坡以及 B 山北坡通视情况良好,而阴影区表示不可通视的地区。
考点一
பைடு நூலகம்
等高线及其剖面图
试题调研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2· 新课标全国文综)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 中等高距为 100100 米, 瀑布的落差为 72 米。 据此可判断 由于图中等高距是 米,由此推理山峰附近第一条等高 Q 地的海拔可能为 340 米,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 线的海拔是 500米,向东依次是 400米、300米,河流东岸 差最接近 260300 米。 (× ) 自西向东依次是 米、400米,Q地高于400米。根据前
地貌 山顶 山谷 山脊 陡崖
鞍部
2.地形剖面图可以反映出沿地形剖面线的 地势高低 的变化状况和 坡度 的大小状况。
考点一
等高线及其剖面图
深化探究
1.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 判读项目 数值范围 与极值 判断依 等高线 特征 延伸方向 判读内容 区域地势起伏大小,海拔最大值、最小值 地形走向 坡度的陡缓:密陡疏缓;坡面的凸凹:高疏低 密——凸坡,高密低疏——凹坡 山脊——凸向低处;山谷——凸向高处 山顶、山峰:中间高四周低。盆地、洼地:四 局部闭合 周高中间低。表示高度不在正常范围的特点: “大于大值”或“小于小值”
考点一
等高线及其剖面图
深化探究
(2)等高线地形图与“线”的区位 ①铁路、公路线 铁路、公路线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建在坡度和缓的地区;翻山 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陡坡处线路要呈“之”字形弯曲,以 降低坡度,保证运输安全。另外还要充分考虑路线的长度,少过河 建隧道,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 洞区等。 ②引水、输油线路 引水线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从地势高处引水到 地势低处,使水自流。输油管道,路线也应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 过山脉、大河等。
考点一
等高线及其剖面图
深化探究
在北半球,坡向朝向低纬——阳坡,坡向 判 读 内 容 和 方 法 判断 朝向高纬——阴坡;暖湿气流沿坡面上升 坡向 的坡——迎风坡,暖湿气流沿坡面下沉的 坡——背风坡 判断 根据等高线的标高、同线等高、同图等高 高度 距相同,判别某地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根 和气 据气温垂直递减率 0.6℃/100 米,计算某 温 地的气温 判断 根据海拔;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 地势 值,可用示坡线判断
解析
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与半干旱的过渡地区,降水较少, 蒸发旺盛,林木密集区只可能分布在海拔较低、水分条 件较好的山谷地带。
考点一
等高线及其剖面图
试题调研
(3)(2012· 天津文综)在图中所示的区域中, a~b 路段容易遭 受洪涝灾害, 主要是由于沿线河水流速快。 (× )
解析
本题考查地形对自然灾害的影响。a~b 路段经过地区, 等高线密集,山体坡度大,易发生滑坡等自然灾害。
(
)
6.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 C.利于机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
(
)
考点一
解析
等高线及其剖面图
试题调研
第 5 题,由图 2 中等高线分布特征判断:甲区缓坡与陡坡相间分 布,各占一定比重。缓坡可以开垦为梯田,陡坡可以植树种草, 有利于水土保持。根据图 1 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水平梯 田与反坡梯田适合在陡坡面积小的坡面修建;坡式梯田适合在坡 度相差小的坡面修建;缓坡与陡坡相间分布适合修建隔坡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