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网络文学刍议
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与特点

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与特点自互联网的普及以来,中国网络文学必定是其中的一个亮点。
网络文学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展现文学创作的形式,不同于传统的书写和出版,这种形式的文学在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上具有强势优势。
网络作家在短时间内无限制地创作、发布、修改和和经历着作品的不断升级,这大大促进了作品的读者数量和认可度的提高。
同时,网络文学也可以让作者和读者逐渐和有机地互动沟通,阅读体验和讨论经验更为直接具体。
中国的网络文学在创作特点、表现形式以及审美观念上是非常的独特和富有特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探讨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与特点。
一、网络文学的兴起1997年,我国真正的网络文学问世,这是在过去20年的时间内所发生的一个巨大的变革。
网络文学是新的文学形态和创作方式,它的出现对于创意产业带来的变化深刻和广泛。
网络文学最大的特点是它可以让大家都成为写作者和读者,这打通了创作夜到读者之间的一个桥梁,且随着网络的便利性,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了一个会以极快的速度增长的行业。
网络文学的问题也很显然,它在表现的形式上往往较为单一、模式化和固化,缺乏文学的重视和审美价值的高度评价,也挚行作家、读者和文学界的互动和交流。
虽然网络文学在创作形式上有其独特优势,但要想脱离低俗化和盲目跟风,又要面对大量的粘贴以及转载,网络文学未来的走向怎样才能得以改进呢?二、传统文化经典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地影响着网络文学的题材选择。
在这个以万物共存、谦虚谨慎的文化环境中,文学题材固然也不例外。
但与这种抽象的文化因素相比,网络文学最大的特点和价值,毫无疑问在于它通过合理化的使用语言和表现方式为大众带来了不同寻常的阅读乐趣。
在经货于文学中,网络文学以其实用性、实效性和实际性等优势以及网络本身特殊的交流和互动性,更加突出了文学创作可塑性和多样性。
三、读者文化意识提升网络文学在读者文化意识中提升的作用,也是值得一提的。
互动式的阅读和评论框架下,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标准和价值标准也开始体系化,这也有利于对优秀作品的传承和挖掘。
出版集团开展网络文学出版刍议

中国网络文学 出版发展现状入手 ,对 出版 集团开展 网络文 学出版的市场机会 、策略选择进行分析 和探讨 。
关键 词 :
网络 文学 出版 UG C( 用户创造 内容 ) 全版权运 营 内容价值
一
、
中国网络文 学出版产业发展现状
达到 了4 1 . 4 %。经过十余年 的发展 ,网络文
进文学主流 。
设 。党的十八大 报告对 “ 提高文 化产品质
量” “ 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 ,唱响网上 主旋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 0 1 2 年6 月,新
闻出版总署表示,针对 目前网络文学存在的
色情、低俗、暴力等问题 ,将 出台有关网络 文学出版服务管理办法,加强准入和 内容管
版权为中心的运营模式 ,其盈利来源主要包
0 2 2 f编辑之友 ・ E d l m r i a l F r i e m t i 2 0 1 3 6 f 书 业
括 :1 . V I P 付费阅读收 ;2 . 网络广告收入;3 . 无线阅读运营收入 ;4 . 走向品质沉淀之路。 线下出版 、影视改编、动漫游戏改编等版权延伸收入。其中 ,V I P 付 的飞速发展 ,手机等移动终端已成为网络文学 阅读的重要载体。
示 ,截 ̄2 0 1 2 年年底 ,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2 . 3 3 " f L,网民使用率
超过3 万 ,网络小 说每年产生的直接 阅读收 益接近2 0 亿元 ,以网络小说为核心衍生的出 版物、游戏、漫画、影视剧 、广告等相关产
业收 入高 达上 百亿元 。
2 . 网络文学出版运营模式逐渐成熟
( 2 )高端 网络文学 阅读市场需求 尚未 费阅读和无线阅读运营是最重要的两大营收来源。随着移动互联 网 满足 。随着 国民数字 阅读习惯的逐渐形成 ,
网络文学发展刍议

于它 的争论 就像 倾 泻 的泥 石流 , 繁 复杂 且 喷 涌 不 纷 息 。网络文学 犹 如 一 个 新 生 命 , 个 新 的生 命 具 有 这
鲜活 的力 量 , 初 生 婴 儿一 样 纯 真 , 像 晶莹 而 透 亮 , 他
对 已经名 利 化 、 业 化 、 式 化 , 至 已经僵 化 的传 商 模 甚 统 文学形 成 了强有 力 的 冲击 , 引起 了那 些 自以 为是 者 的恐 慌 。一 时间 口诛 笔伐 , 图将 他 扼 杀 在 摇 篮 妄
里, 然而 他 靠着顽 强 的 自我 , 着对名 誉 欲求 和利益 靠
企 图 的鄙 视 , 靠着 自己纯净 的 追求 和不懈 的抗 争 , 如 履 薄 冰 、 险为夷 地 走 了过来 , 到了今 天 。 化 走 有 关 网络文 学 的评价 体 系一直 以来 都是 一个脆 弱 的环节 , 基本 处 在无 为而治 的状 态 , 间还 有着 各 其 种似 是而 非 、 淆 视 听 、 理 与 谬 误 杂 陈 互 见 的 观 混 真 念 。在勤 耕 的网络 写 作 者 眼 里 , 络 简 直就 是 通 往 网
维普资讯
第 1 2卷 第 2期 20 0 6年 4月
中南 大 学 学报 I 会 科 学 版 ) 社 J ENT oⅥ ’ UNI ( OCI S ENCE) .C .S H V. S AL CI
V0 . 2 No 2 11 .
Ap . 2 0 r 0 6
缪斯 的天 梯 , 在有 的传 统 作 家 眼里 呢?结 论 竟 是 而
这样 的 : 网 比上 床还 容易 , 上 人一 上 网就 马上变 得厚 颜 无耻 , 胆大 包 天 。 网络 文学 实 践 与 评 价 体 系 之 间 的严 重 脱节 , 造成 了相 当棘 手 的后果 : 面对 那些 异 常 出色 的 网络 文学 作 品 , 些 固步 自封 的传 统 批 评 家 那
网络文学与当代文学发展浅论

网络文学与当代文学发展浅论摘要: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文学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之后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逐步成熟,网络文学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之后凭借着我国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学也逐渐繁荣,它在受到传统文化、当代文化影响的同时,也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和前进的方向。
笔者作为一名高中生,将根据我国当代文学和网络文学的发展事实,对其进行科学地分析和详细的阐述,希望能给有关人士给予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网络文学;当代文学;发展引言中国文学源远流长,自远古时期,人们便通过口头歌谣的形式谱写着当时的文学,因为当时还没有文字的诞生,因此我们将这一时期称为传说时期的文學,但这一时期的文学是后来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发源之一。
直至后来文字的产生,文学正式进入到有记载的时期,例如早期的甲骨文、金文以及后来的隶书、行书、楷书,这些文字作为重要的载体,为我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国古代文化漫长的发展史中,出现了多种文学形式,例如赋、诗、词、小说等,这些文学在反应当时思想文化的同时也透露出当时的社会生活,在此期间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人物,例如屈原、王勃、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等诸多文学史上的泰斗级人物。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也诞生出许多的文学思想体系,其中儒、道两家最为著名,对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时间到了1949年,我国文学史进入当代时期,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网民迅速增多,我国开始出现网络文学,并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文学开始壮大并逐渐影响到传统文学,尤其是对当代文学,其影响更是深远。
一、我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简述在对网络文化的发展进行阐述之前,首先对其文化背景,即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进行简述。
我国当代文学主要是指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文学,目前主要分为十七年文学、文革时期的文学、八十年代文学、九十年代的文学以及新世纪文学[1]。
网络文学的价值与意义研究

网络文学的价值与意义研究第一章:引言网络文学是指以网络为平台的文学作品,在互联网上发布的文化产品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学逐渐得到了普及和发展,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文学的涌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同时也引发了对网络文学价值与意义的思考与研究。
第二章: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网络文学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普及,网络文学得以广泛传播和发展。
最初的网络文学作品多以文学论坛、聊天室和个人网站为发布平台,低门槛的发表和互动让网络文学蓬勃发展。
2000年以后,网络文学逐渐走向商业化,一大批网络文学作家开始将网络文学作品出版成书籍,逐渐形成了网络文学产业链。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网络文学的影响范围和受众数量更加广泛。
第三章:网络文学的文化价值网络文学的涌现改变了人们的文学消费方式,无论是阅读、发表还是交流,网络文学都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自由、便捷和多元化的选择。
网络文学平台上的作品包罗万象,内容与传统文学相比更贴近生活、更具时代感和现代味。
网络文学也促进了文学创作的多样性和新兴文学体裁的诞生,比如网络小说就是由网络文学发展而来。
网络文学更注重快节奏、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略带感性的文风,更加迎合了年轻读者的口味,推动了传统文学的更新与发展。
此外,网络文学在普及优秀文学素材的同时,也能加深人们对文化传承和文学经典的认知和了解。
第四章:网络文学的社会意义网络文学不仅在文化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生活中也承担着诸多重要角色。
一方面,网络文学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表达权力、情感和思想的平台,大大促进了社会开放和自由思辨的氛围,为对话交流、思考探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另一方面,网络文学也为社会的文化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形式与途径,网络文学作品的普及不仅可以增加文化素养,还有益于推广正能量价值观和社会主旋律。
第五章: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网络文学在文化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作品质量良莠不齐、版权维护困难等。
绪论

绪论:什么是网络文学绪论:什么是网络文学●1自20世纪90年代文学走进互联网,我国文学的大家族里便迅速产生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一一网络文学。
短短十几年时间,伴随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文学风生水起,如今已经是渐成气候,并蔚为大观,不仅日渐改变着汉语文学的整体面貌和发展格局,还对传统的文学观念和创作与传播体制形成强烈的冲击,进而带来了当代文学的数字媒介转型。
与此相适应,人们对网络文学的认识也不断从自发走向自觉,由直观感性的议论,进入到理性的思考和学理的探究。
于是,网络文学成了一种不可小觑的文学新类,网络文学研究也步入到了文学理论研究的学术前沿,取得了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一、网络文学的界定1994年中国大陆以域名“.cn”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
从此,诞生于海外华人留学生的汉语网络文学便开始在我国孕育和成长。
从那时到今天,网络文学在我国走过了它的创生期,但它自身还一直处于“命名焦虑”状态——人们对于什么是网络文学,究竟有没有网络文学,怎样才算网络文学等,都存在诸多争议。
首先是对网络文学持质疑的态度。
由于网上作品的随意性、个人性,未经把关人严格审读,导致网上作品良莠不齐。
于是有人认为,将网络上的作品称之为“文学”似乎不妥,只能称为网络写作。
李洁非提出:“我强烈主张撇开…文学‟一词来谈网络写作。
网络写作根本不是为了…文学‟的目的而生的。
”李敬泽甚至对网络文学是否存在提出了质疑:“文学产生于心灵,而不是产生于网络,我们现在面对的特殊问题不过是:网络在一种惊人的自我陶醉的幻觉中被当做了心灵的内容和形式,所以才有了那个…网络文学‟。
”①持这种看法的人①李洁非:《Free与网络写作》,李敬泽:《“网络文学”:要点和疑问》,均载《文学报))2000年4月20日。
2●网络文学概论认为,互联网只是一种媒介,媒介是文学表达的工具,媒介或工具不足以用来作为界定一种文学属性的依据。
以《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互联网上一举成名的台湾写手蔡智恒(痞子蔡)在《网络文学和我》一文中也说:“如果只要发表在网络上的都算网络小说,那么万一曹雪芹复活,把《红楼梦》贴在网络上,《红楼梦》就是网络小说了吗?”他认为还是等网络文学更多元化之后,选出其中的代表性文章,进行归类比较、分析,才有可能给网络文学下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
网络文学的兴起和发展趋势

网络文学的兴起和发展趋势网络文学是近年来快速崛起的一种新兴文学形式,意味着当今时代文学的更新变革和普及。
它的发展一直在与新的技术、媒体和文化交互的相互促进下不断加快。
本文将探讨网络文学的兴起和发展趋势。
一、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 世纪90 年代初期,那时候的互联网还非常原始,网络文学形式也比较单一,良莠不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对网络文学的促进和推动,比如:笔趣阁、红袖添香等小说网站推出;天涯论坛和猫扑等网站开设文学板块,并推出文学评析、点评和投票评选等互动功能,网络文学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到了2005 年,网络文学以其较快的传播速度,迅速在中国大地上崛起。
之后,随着智能手机等新技术的普及应用,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形式,影响了很多年轻人的文化生活。
二、网络文学的新特点相对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网络文学有几个显著的特点:1. 传播速度非常快,互动及时性强。
虽然网络文学的质量很高、内容丰富、结构多变,但是它最大的优势还是网络文学的传播速度极快。
在网络畅通无阻的情况下,网络文学作品几乎可以在数秒到达数百万人甚至数千万人的视线中。
此外,网络文学极为注重互动性,阅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作者或其他读者直接交流互动、点评或者还原自己的创作……2. 契合新时代人群的口味需求。
网络文学的密度和内容紧贴着新时代人类的口味需求,故其相关出版物覆盖丰富带有时代特色的范畴,内容丰富、思想奋斗、前卫时尚、高科技、笑话搞笑等不同类型都有着自己主要的读者群体。
同时,网络文学不必受到大众媒体或者政府审查和监管限制,可以毫无保留的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思想内容。
3. 降低创作门槛,激发更多的创作热情。
网络文学建立了一种新型创作、发表和获得收益的模式。
与传统出版模式相比,网络文学无论是在时效性、展示效果还是文学资源的分散性方面都为作家带来了更多的优势,只要有一台电脑和创作热情就可以尝试成为网络文学作家了。
网络文学的文学性

浅谈网络文学的文学内涵摘要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互联网开始普及和应用,随后,网络开与文学相交融,诞生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网络文学。
这种文学产生后,迅速崛起,无论是阅读量还是出版物,都对传统文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改变了以往的文学格局。
但是,同传统文学相比较,网络文学仍属于一个婴儿,在内容、体裁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目前属于一种快餐式文学,因此,能够真正认可的网络文学的大部分是青年。
时代是进步的,科技是发展的,文学当然不能置身事外,所以网络文学的兴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本文从网络文学兴起的原因、对传统文学的继承等方面分析网络文学的文学性。
关键字:网络文学;时代;大众化;传统;文学性一、与历史文化相衔接的网络文学。
任何文学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都要吸收以往文学的思想内涵,并加以创新,虽然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是他们所不同仅仅是叙事方式、传播媒介、作者等,如果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学可以作为其“母根”的话,那么,网络便当之无愧地归为“父根”了。
也正是因为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有意无意的借鉴和吸纳,客观上存进了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就目前来看,这些表现的最为明显的是当下最流行的网络小说。
现在,网络小说的题材十分广泛,以文学网站为例,他们将之分为男生板块和女生板块,其中,男生板块对古典文学借鉴最为广泛,这不仅体现在网名上,更体现在小说的内容中。
以起点的大神辰东的长生界为例,有一个歌谣始终在全文中多次出现:那断裂的巨山是天地的脊梁,那发硬的黄泥是大地的血浆,那如山的尸骨是祖先的悲凉。
千百年后,琴瑟和鸣,丝竹悠扬,赞颂至圣大道永昌。
还有谁记得,煺人氏点亮了人族的前路。
怎能忘记,神农架百草,埋骨他乡。
还有人是否知晓,女娲泣血补天,以血肉之精让我人族得以延续昌盛万世欢唱,大道在上,一首虚幻神曲将祖先万载功绩埋葬。
众生如蝼蚁,大道在前方,欢歌永高唱,只字不提炎与黄,莫名心伤。
宏伟的殿宇,磅礴的巨宫,伪神列前方,祖先的悲凉,小小的牌位都早已遗忘,半尺神翕都无处安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网 络 文 学 的 文 本形 态
与传统 文学相比 , 网络文 学的文本 形态有其 特殊 性。具体 表现在 以下三个 方面 : 首先 , 传统 文学作 品存在 方式 的物化 形 态 比较 单 一 , 不论 是先秦时代 的竹 简、 帛书 . 是汉魏之后 的纸张 , 还 最终都 需要 装 订成册 , 以一 种看 得见 、 摸得 着的 自然物 质形态 存在着 。 网络 而 文学作 品的载体是 及其特殊 的物 质载体 , 以电子信 息的形式 即 存在。 与传统文学 的物 质形态载体相 比 , 它具 有存储 容量大 、 传 播范围广 、 播速 度快 以及传 播过程方便 快捷 的特 点。 传 理论上 , 篇网络文学作 品一经发布 , 转瞬间就 可 以被全 世界 网民所浏 览。如果 一部 4 0万字 左右 的文学作 品 以纸张 的形 态计 算 , 大 约需要 印刷为 5 0页左右 的书籍 , 2 其厚 度大约 25厘米 , 0 0 10 部 这样 的作 品累叠起 来约有 2 5米 的高度 。而 在 网络 中 , 一部 4 0万宇 的作品的 电子容 量是 8 0 B左右 ,而 1 0 部 这样规 0K 00 模 的电子图书 的收纳 仅需一个容 量为 1 B的 U盘 。数字化 的 G 资料 可以包含 图像 、 声音 、 影像等 各种多媒 体元 素 , 甚至 还可 以 使 用外置的语音软件 进行朗诵 。 其 次 ,网络文学 作品的题材 与传统 文学相 比较 为 狭窄 , 情 爱题材 、 搞笑题材和武侠 题材 占据了原创 作品的前 三位 。据学 者统计 , 以男女爱情故 事为题材 的网络 文学作品 占到其 总数 的 4%. 3 其次 是搞 笑题材 。 占总数 的 1 % . 武侠 题材 的 作 品 约 7 而
【 关键词 】 网络文学 ; 文本形 态 ; 多元化 ; 大众化
根 据《 中国互联 网状 况》 白皮 书 的数 据 . 截至 2 0 0 9年 底 , 中国网 民人 数达到 38 . 4亿 , 1 9 年 增长 了 6 8倍 。 比 97 1 年均增 长 3 1 5万人 ,互联 网普及 率达到 2 .%,超过 世界平 均水 ,9 89 平 。中国互联 网的迅 猛发展 , 为文学在信 息时代 的发展 带来 了 新的契机与空 间。网络文学 的出现即可视 为其 新兴代表 。 所谓 网络文学 , 指直 接在互联 网上 发表 的 网络原 创文 学 . 是 包括经 过 编辑 登载在各类 网站上的文学 作品 、 不经 编辑 而由个人 随意 发 表的文学作品 、 电子 邮件 中的文学作 品等 。 近 年来 ,网络文学这 一新兴 的文学样 式已经走 向主 流 , 并 涌现 出一批知名的 网络 写手。 0 8 , 中国出版科学 研究所 20 年 由 开展 的第五次国民 阅读调 查显示 :互联 网阅读率 为 3 .%, 65 图 书 阅读 率为 3 - . 47 网络阅读首 次超过 了图书 阅读。 由于发 展 % 历史并 不长 , 发展势头又 过于迅猛 , 因此 , 学界对 网络文学 存 在 在 巨大 的争议 。人们对于什 么是 网络 文学 , 网络文 学是否具 有 审美特征 . 网络文学作 品是 否具有持久 的生命 力等 问题各执 一 词, 莫衷一 是。笔者认 为 . 与传统文学 相 比, 网络文 学的文本 形 态有其特殊 性 , 而通俗化 的网络文学 为文学 的多元化 发展提 供 了历史性 的机 会。
文学 与艺术
第二卷
第五期
当代 中国网络文学 刍议
杨 学 学院
湖 北 武汉
407 ) 307
一旦打 印成 纸质 【 要 】 近年 来 , 摘 网络文 学这一 新兴 的文 学样 式 已 等。这类 网络作 品只能存 在于互联 网络之 中, 将失去其原 有的风 貌和韵味 。这是网络技 术 的 经走向主流, 并涌现 出一批知名 的网络写手。与传统文学 文本 或者 出版 , 相比 , 网络 文学的文本 形态有其特殊性 , 大众化的网络 发展 为文学带来 的最具 网络特色 的文学新样式 。 而 二 、 络 文 学 与 文 学 的 多 元 化 发 展 趋 势 网 文 学 为 文 学 的 多元 化 发 展 提供 了历 史性 的 机 会 。
一
从中国文学 发展的历 史来看 . 文学作 品承担 了太 多的社会 功能 .文 以载道 ” “ 一直是主 流文学 的价 值指 向和终极 目标 。而 文学 一旦脱 离 了民间 , 为精 英阶层 所掌 握 , 族化 和单一 化就 贵 是成 了一重普遍 的现象。 有时候 , 文学 甚至完全 被意识形 态所 左右 , 呈现浓郁 的政治色彩 和功利 目的。 因此 , 传统 的文学 写作 具有 功利性 特征 , 现 着服 务论 , 体 话语权 的 自由受 到 了很 大的 限制 。 此外。 传统文学 作 品要经 过书报 出版机构 的层层审查 才能 发表 。而那些发表 出来的作 品有的被 迫进 行大 的调整和删 改 , 与最初 的原貌相去 甚远。而且 传统文 学作品 出版 、 发表需要 的 时 间长 , 入的经费 高 . 投 这更是 一般文学 爱好者所难 以企及 的。 至于 网络 文学 。 哪怕 是普通人 , 只要轻轻 点击 鼠标 和键盘 , 那 刹 间, ( ) 他 她 的作 品就在 全球公 开发表 了。也许很快就 能得到 大 量网 民的反 馈意见 。即便 网络 文学作 品被 网管删 除 . 或者没 有 得到读者者 的回应而 无声无息 。但点击 鼠标发表 的那一刻 , 却 已经实现 了在I S 媒介 时代无 法实现 的梦 想 。  ̄ , PJ 个人 的创作欲 望 得到 了释放 。 同时. 自由是网络 文学真正 的精神和 灵魂。《 空传》 悟 的作 者今何在 曾经 说过 :感谢 网络 , “ 它使我有 一个 自由的心 境来 写 我心 中想 写的东西 .它完全是 出于 自己的一种表达 的欲望 . 如 果我为 了稿 费或者发表 来写作 , 不会有这 样的《 空传》 因 就 悟 。 为 自由。 文字 变得淡薄 , 也 因为自由 , 一 写作真正成 为一种个人 的表达而不是 作家 的权利 。” 网络 把文学 写作拉 向了充满生机 与活力 的民间 . 把文学 写作还原成 纯粹 的写作。有学 者甚至评 论说 这是一次 文学 的彻底 解放 , 种文学 复兴 的端倪 。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