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空调的发展现状及解决方案
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分析

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分析1. 引言1.1 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意义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意义在于提高车辆的能效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交通行业的快速增长,车辆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燃油汽车的空调系统因为使用燃油而导致碳排放增加,加剧了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问题。
而新能源汽车采用电能驱动,不使用燃油,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新能源汽车在使用空调系统方面还具有更高的能效和舒适度。
电能的使用效率较高,通过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车辆的能效。
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采用新颖的技术和材料,可以实现更高的制冷和制热效果,提供更加舒适的驾乘体验。
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意义在于推动汽车行业向更加清洁、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升车辆的性能和舒适度。
这使得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1.2 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发展历程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的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主要使用机械式压缩循环制冷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推广和发展,空调系统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开始逐渐引入电子控制技术,使空调系统的控制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
同时,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能效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进入21世纪,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和技术的持续创新,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开始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类型中,满足了不同车型、不同功率需求的空调要求。
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从传统的机械式制冷技术逐步转变为电子控制技术为主导的智能化系统,为新能源汽车的舒适性和能效性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壮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发展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电动汽车空调的发展现状及解决方案

高校 理科 研 究
电 动 汔 车空 调的 发 展 t l 及 觎 决 方 案 i/ rl {
北京 工业 大 学 司 宗根
【 摘 要 ] 了保证 电动汽车的舒 适性 , 为 本文通过研 究纯电动汽车空调的特点、 发展 趋势并通过对热电制冷、 余热制冷、 电动压缩 制冷 进 行 比 较 , 选择 适合 纯 电动 汽 车 采 用 的 节 能 高 效 的 空调 系统 。 来 [ 键 词 ] 动 汽 车 空调 系统 发 展 现 状 关 电
2国 内外 汽 车 空调 发 展 现 状 .
本、 德国引进先 进的空调 生产线和空调技 术 , 生产 国产大 中型汽 车 、 轻 型车及轿车 的空调系统 。第三 阶段是从 9 O年代开始到 目前。国内已形 成 生 产 规 模 的汽 车 空 调 生产 企 业 ,分 别 从 国外 引 进 了 国 际最 先 进 的 平 行流式冷凝器和层叠式蒸发器 的生产 技术和生产线 , 同时按 《 蒙特利尔 议定 书》 中国消耗臭氧层物 质逐步淘汰 国家方案》 和《 的要求 , 开始研究 开发汽车空调制冷装置工质 由氟利 昂 R1 2向 R14 3 a的转换。 至此 , 我国 汽车空调技术缩小 了与世界领先水平 的差距 。 但是 比较而言 , 内的轿 国 车空调控制 比较简单 , 没能达到车室 内舒适性的要求。 3解 决 方 案 的 确 定 . 31热 电 制 冷 空 调 系 统 . 该项技术具有很多适合 电动汽 车使用 的特点 ,并且与传统机械压 缩式空调 系统相 比 , 热电空气调节具有 以下特 点: 电元件 工作需要 直 热 流 电源; 改变电流方向即可产生制冷 、 制热的逆效果; 电制冷片热惯性 热 非常小 , 制冷时 间很短 , 在热端散 热 良好冷端 空载的情况下 , 电不 到 通 分钟 , 制冷 片就 能达到最大温差; 调节组件 工作电流 的大小即 可调节 制冷速度 和温度 , 温度控 制精度可达 00 1C, . 并且容 易实现 能量的连 0o 续调节; 在正 确设计和应用 条件 下 , 其制 冷效率 可达 9 %以上 , 0 而制热 效 率远大 于 l 积小 、 量轻 、 ; 体 重 结构 紧凑 , 有利于 减小电动汽 车的整备 质 量; 可靠性高 、 寿命长并且维 护方便; 没有转动部件 , 因此无振动 、 无摩 擦 、 噪声 且 耐 冲击 。 无 国 内 马 国远 等人 曾 为 电 动 汽 车 设 计 了太 阳能 辅 助 热 电 空 调 系 统 , I 该系统采用热 电制冷 系统进行 降温 ,利用高效 P C加热元件进行采暖 T 和对挡风玻璃进行除雾 / 霜。对 于其 中的热 电制冷系统 , 冷却器及散热 器均 由若干组热 电堆组成 , 原理及结构示意图参见图 1 。
电动汽车空调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电动汽车空调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电动汽车空调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本文分析了电动汽车空调系统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电动汽车空调发展现状,根据现状和实际使用需求叙述了电动汽车空调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电动汽车空调发展现状热泵发展趋势引言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以及能源成本高涨等问题日趋严峻,汽车作为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之一,其节能减排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各国政府和汽车企业均将节能环保当作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指导方向,这样节能环保的电动也就应运而生。
电动汽车是集汽车技术、电子及计算机技术、电化学技术、能源与新材料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与普通内燃机汽车相比,具有无污染、噪声低及节省石油资源的特点。
基于以上电动汽车的特点,它极有可能成为人类新一代的清洁环保交通工具,它的推广普及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电动汽车的出现也为电动汽车空调的研究开发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
汽车空调的功能就是把车厢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及空气流动性保持在使人感觉舒适的状态。
在各种气候环境条件下,电动汽车车厢内应保持舒适状态,以提供舒适的驾驶和乘坐环境。
另外,拥有一套节能高效的空调系统对电动汽车开拓市场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开发研制电动汽车同时,必然也要对其配套的空调系统进行开发与研制。
对于目前传统燃油汽车空调系统,制冷主要采用发动机驱动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进行降温,而制热主要采用燃油发动机产生的余热。
而对于电动汽车中的纯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来说,没有发动机作为空调压缩机的动力源,也不能提供作为汽车空调冬天制热用的热源,因此无法直接采用传统汽车空调系统的解决方案;对于混合动力车型来说,发动机的控制方式多样,故空调压缩机也不能采用发动机直接驱动的方案。
综合以上原因,在电动汽车的开发过程中,必须研究适合电动汽车使用的新型空调系统。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车上拥有高压直流电源,因此,采用电动热泵型空调系统,压缩机采用电机直接驱动,成为电动汽车可行的解决方案。
电动汽车空调的现状与发展前途.

液氮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该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意义如下:
1、由于采用了预先装入的液氮作为冷源,整个制冷过程不需再消耗电动 汽车的电池能量。电动汽车的续行里程就不会由于使用空调而降低。
2、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长时间行驶时,发热量很大,过载时发热更加 严重。如果不采取降温措施,电机很容易烧毁,进而引起整车抛锚。从蒸 发器排出的氮气,温度相对电机较低,经过电机时,将电机产生的热量吸 收,从而将电机的温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保证了电机的安全,提高了电 动汽车整车的安全性能。
液氮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低温液氮与常温氮气之间的循环
液氮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液氮空调系统Biblioteka 构示意图工作原理: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将液氮排到汽化器箱体,液氮在汽化器箱体的管道 内,吸收热量汽化,转变为气体,与车辆上的司乘空间、电机、电控、电池成组等 需要降温空间,通过循环系统和汽化器箱体进行热量交换。实现车辆上司乘空间的 空调功能以及电池、电控、和电池成组的降温功能。
3、低温氮气通过电动汽车电池箱时,将电池产生的热量带走,减小电池 温升,从而减小电池“成组效应”。延长了电池成组使用寿命。
4、低温氮气降低电池的温升,避免电池过热引起的起火和爆炸事故 。 5、利用空分厂副产品——液氮,使液氮能有较好的利用价值,同时,可 使汽车空调的使用成本降低。
能源紧缺
性价比
电动汽车
环境要求
构造优势
政府政策
电动汽车空调的特点
汽车空调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 动汽车系统中,电动汽车空调是个必然的选择,相对于常 规汽车空调来说,电动汽车空调有诸多优点。主要特点如
下:
特点1:高可靠性
特点2:增大车载空间和控制的自由度
特点3:提高司乘环境舒适度
新能源汽车空调电动压缩机控制技术的智能化改进方案

新能源汽车空调电动压缩机控制技术的智能化改进方案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新能源汽车正逐渐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而其中的核心技术之一便是新能源汽车空调的电动压缩机控制技术。
本文将探讨一种智能化的改进方案,旨在提高空调系统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以适应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
一、现状分析1. 新能源汽车空调技术的发展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壮大,空调系统不仅需要满足舒适性要求,还需要兼顾能源消耗的控制。
传统空调系统中的机械压缩机已经难以适应新能源汽车的绿色要求,电动压缩机则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核心。
2. 电动压缩机控制技术的挑战传统的电动压缩机控制技术在效率和响应速度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例如,启动时间长、响应迟缓、能耗较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用户的舒适体验,还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
二、智能化改进方案为了克服上述挑战,我们提出了以下智能化改进方案:1. 优化启动控制策略针对电动压缩机启动时间长、响应迟缓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入智能化启动控制策略。
通过对电动压缩机的启动时序进行优化,减少启动时间,并增加启动响应速度。
例如,可以通过预启动预热等方式,提前将电动压缩机带到工作状态,以降低启动时间。
2. 功率适应调节技术为了降低电动压缩机的能耗,我们可以引入功率适应调节技术。
该技术可以根据车辆的实际工况及空调负荷的变化,实时调节电动压缩机的转速和功率输出。
例如,在低负荷时降低转速,高负荷时提高转速,以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
3. 温度感知与智能控制为了提高空调系统的效率和舒适性,我们可以引入温度感知与智能控制技术。
该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感知车内外的温度,并结合智能控制算法,对电动压缩机的工作状态进行动态调整。
例如,在车内温度高时,增加电动压缩机的工作频率以提高制冷效果;在车内温度较低时,降低工作频率以减少能耗。
4. 智能化系统集成为了实现电动压缩机控制技术的智能化改进,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集成。
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分析

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分析随着全球气温不断升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而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系统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在不断不断地得到改进和完善。
本文将分析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特点、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特点1.高效节能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制冷技术和节能材料,能够有效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一些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还采用了能量回收技术,将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废热转化为电能,从而减少对电池的负荷,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2.环保无污染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采用了环保制冷剂和材料,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降低对大气层的损害,并且减少了对地球的温室效应。
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还能够有效净化车内空气,提高乘坐舒适度。
3.智能化控制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智能化控制技术,能够实现车内温度、湿度、气流等参数的精准调节,满足不同环境下的需求。
一些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还能够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二、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发展现状目前,全球各大汽车厂商纷纷推出了各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包括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
这些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在技术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进步,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1.热泵空调系统热泵空调系统是一种能够实现制热和制冷的多功能空调系统,采用了先进的热泵循环技术,既可以通过制冷剂的蒸发和凝结来实现制冷,又可以通过压缩、膨胀循环来实现制热,能够实现高效节能。
目前,不少新能源汽车都采用了热泵空调系统,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
2.新风空调系统新风空调系统是一种能够实现空气净化和循环的空调系统,采用了高效滤芯和活性炭材料,能够有效净化车内空气,提高乘坐舒适度。
一些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还采用了新风预冷技术,能够有效减少车内温度,降低空调负荷,提高能源利用率。
3.节能智能空调系统节能智能空调系统是一种能够实现能量回收和智能控制的空调系统,采用了先进的能量回收器和智能控制器,能够有效降低能耗,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2024年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市场环境分析1. 市场背景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传统能源资源的逐渐枯竭,新能源汽车成为了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而空调系统作为现代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空调压缩机作为空调系统的核心设备,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空调性能和能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而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市场也随之蓬勃发展。
预计未来几年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空调压缩机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3. 市场竞争态势目前,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市场上存在着众多的压缩机供应商,主要包括国内外知名品牌厂商以及一些新兴的本土企业。
这些压缩机供应商通过技术创新、产品性能提升以及价格优势等方面争夺市场份额。
4. 市场需求分析由于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对于能效的要求较高,因此市场对于空调压缩机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一方面,消费者对于节能环保的空调产品有着更高的期望值,对于空调系统的舒适性和能效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支持也促使了空调压缩机市场需求的增长。
5. 市场发展趋势未来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市场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技术创新:压缩机供应商将不断进行技术研发,推出更加高效能的空调压缩机产品,以提升产品竞争力。
•节能环保: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市场对于节能环保空调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促进了空调压缩机市场的发展。
•本土企业崛起: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些本土企业通过加大技术投入和创新发展的努力,逐渐崭露头角,与国际知名品牌厂商展开竞争。
6. 市场挑战与机遇在空调压缩机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挑战主要来自于技术研发的成本压力、市场价格的竞争以及供应链的稳定性等方面。
而机遇则在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发展和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支持政策,将为空调压缩机市场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2024年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市场前景分析概述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传统燃油汽车尾气排放的限制,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空调系统在车内舒适性和能源效率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
市场概况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市场正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对空调系统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空调压缩机作为空调系统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到新能源汽车的制冷效果和能源消耗。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涡轮式压缩机和电动压缩机两种主流技术。
涡轮式压缩机成本低、技术成熟,但能效相对较低;而电动压缩机则具有高能效、低噪音等优点,但价格相对较高。
市场驱动因素1. 政府政策支持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推广。
这些政策包括购车补贴、免征车辆购置税等,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大,对空调压缩机的需求也将相应增加。
2. 环保要求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尾气排放限制的加强,促使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能够有效减少传统燃油车所产生的有害气体排放,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市场的发展。
3. 技术进步随着科技和创新的发展,空调压缩机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电动压缩机的出现使得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更加高效和节能,为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此外,新材料的应用和工艺的改进也为空调压缩机的研发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市场挑战和竞争格局1. 价格竞争目前,电动压缩机的价格相对较高,导致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成为消费者购买的重要考虑因素。
压缩机制造商需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2. 技术创新随着市场参与者的增加,压缩机制造商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区别于竞争对手。
同时,压缩机的可靠性和耐用性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厂商需要在技术研发和质量控制方面下功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在各种季节、天气及其它行驶条件下,人们总希望车厢内保持舒适的状态。
汽车空调的功能就是把车厢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及空气流动性保持在使人感觉舒适的状态。
对于新一代的纯电动环保型汽车,也应给驾乘人员提供舒适的驾驶和乘坐环境。
作为未来主要的潜在车型,在其上匹配空调系统是完全必要的,并且拥有一套节能高效的空调系统对开拓市场也是至关重要的。
1.电动汽车空调的特点电动汽车空调特点与室内空调装置相比,电动汽车空调装置主要有以下特点[1-2]:(1)汽车空调系统安装在运动的车辆上,要承受剧烈而频繁的振动与冲击,要求电动汽车空调装置结构中的各个零部件都应具有足够的强度、气密性能;(2)电动汽车内乘员所占空间比大,产生的热量多,热负荷大,要求空调具有快速制冷和低速运行能力;(3)电动汽车车身隔热层薄,而且门窗多,玻璃面积大,隔热性能差,致使空调冷气热漏损严重;(4)车内高低不平且有座椅,气流分配组织困难,难以做到气流分布均匀。
(5)电动汽车有足够的电能可以驱动电动空调压缩机工作,但蓄电池提供的直流电是电动汽车唯一的动力源,没有发动机余热可以用于车内采暖。
电动汽车无法使用现有的燃油汽车空调系统;(6)电动汽车空调使用的就是直流电气系统,可靠性高,维护方便。
结构紧凑无噪声及容易实现能量的连续调节。
此外,开门的次数以及在行车中受车速、光照、怠速等因素的影响,空调湿热负荷极大。
压缩机乃至整个空调系统都要适应这种多因素的变化以确保车室环境的舒适性要求。
因而使空调系统变工况运行变得较为复杂和难以控制。
2.国内外汽车空调发展现状汽车空调的发展现状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公共汽车装上了应用制冷技术的冷气装置。
直到20世纪60年代,应用制冷技术的汽车空调才开始逐步普及起来。
以后,人们对车空调的兴趣逐年增加,汽车空调技术日趋完善,功能也越来越全面。
它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3-4]:(1)单一供暖空调装置阶段:始于1927年,由于地域性特点,目前在寒冷的北欧、亚洲北部地区,汽车空调仍使用单一供热系统。
(2)单一供冷气空调装置阶段:始于1939年,美国帕克汽车公司率先在轿车上装用机械制冷降温空调器。
目前单一降温的汽车空调仍在热带、亚热带部分地区应用。
(3)冷暖型汽车空调器阶段:始于1954年,美国汽车公司(AMC)首先在轿车上安装了冷暖型一体化空调器,汽车空调才真正具备了调温、除湿、通风、过滤、除霜等对空气的调节功能。
该方式目前仍然大量地用在中低挡车上,它也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一种方式。
(4)自控汽车空调装置阶段:由于冷暖型汽车空调需依靠人工调节,这既增加了驾驶员的工作量,分散了驾驶员注意力,降低了行车安全,同时对车内温度的控制效果也不理想。
1964年通用汽车公司率先在轿车上应用自控汽车空调。
自控空调只需预先设定出风口温度,它便能自动地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运行。
传感器随时检测车内外温度,控制系统自动调节各部件工作位置,达到控制车内温度和完成使其它功能的目的。
目前,大部分中高级轿车、高级大汽车都配装自控空调。
(5)微机控制汽车空调阶段:自1977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同时将自行研制的微机控制汽车空调系统装在各自生产的轿车上,即预示着汽车空调技术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微机控制的汽车空调具有数字化显示,冷、暖、通风调控三位一体和车内多点温度控制等特点。
通过微机控制可以实现空调运行与汽车运行的协调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制冷效果,节约了燃料,从而提高了汽车的整体性能和舒适程度。
目前微机控制空调在高档轿车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的汽车产品主要以载货汽车为主,长期以来汽车空调技术研究一直处于空白状态。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的汽车空调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2]。
第一阶段是从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主要是利用汽车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或冷却循环水产生得热量来供给车室内采暖用。
第二阶段是80年代初至1990年。
80年代初期,我国从日本购进制冷降温用的汽车空调系统装配在红旗、上海等小轿车和豪华大汽车上;80年代中后期,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以及上海、北京、湖南、广州、佛山等分别从日本、德国引进先进的空调生产线和空调技术,生产国产大中型汽车、轻型车及轿车的空调系统。
第三阶段是从90年代开始到目前。
国内已形成生产规模的汽车空调生产企业,分别从国外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平行流式冷凝器和层叠式蒸发器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线,同时按《蒙特利尔议定书》和《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的要求,开始研究开发汽车空调制冷装置工质由氟利昂R12向R134a的转换。
至此,我国汽车空调技术缩小了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
但是比较而言,国内的轿车空调控制比较简单,没能达到车室内舒适性的要求。
3.解决方案的确定3.1热电制冷空调系统该项技术具有很多适合电动汽车使用的特点,并且与传统机械压缩式空调系统相比,热电空气调节具有以下特点:热电元件工作需要直流电源;改变电流方向即可产生制冷、制热的逆效果;热电制冷片热惯性非常小,制冷时间很短,在热端散热良好冷端空载的情况下,通电不到一分钟,制冷片就能达到最大温差;调节组件工作电流的大小即可调节制冷速度和温度,温度控制精度可达0.001℃,并且容易实现能量的连续调节;在正确设计和应用条件下,其制冷效率可达90%以上,而制热效率远大于1;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有利于减小电动汽车的整备质量;可靠性高、寿命长并且维护方便;没有转动部件,因此无振动、无摩擦、无噪声且耐冲击。
国内马国远等人曾为电动汽车设计了太阳能辅助热电空调系统[5],该系统采用热电制冷系统进行降温,利用高效PTC加热元件进行采暖和对挡风玻璃进行除雾/霜。
对于其中的热电制冷系统,冷却器及散热器均由若干组热电堆组成,原理及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
图1电动汽车热电式制冷系统示意图对于采用热电制冷的空调系统来说,热电材料的优值系数值越高,热电制冷效果越好。
但是,目前热电制冷的效率只有机械压缩式的50%左右,在热电制冷材料的优值系数值没有突破之前,热电制冷只能在小体积和微型化上比传统的机械压缩式制冷优越。
3.2余热制冷空调系统目前利用余热的空调制冷技术主要有氢化物制冷空调、固体吸附式制冷空调以及吸收式制冷空调,其工作原理、特点、系统组成不尽相同。
氢化物空调是指利用金属氢化物作为工质,通过在不同温度下金属氢化物释放或吸收氢气的特点而实现制冷。
固体吸附式制冷是利用某些固体物质在一定温度,压力下能吸附于某种气体或水蒸气,在另一种温度、压力下又能把他释放出来的特性,通过吸附与解吸过程导致压力变化,从而起到压缩机的作用。
吸收式制冷也是以热能为动力,利用由两种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溶液具有的气液不平衡特性来完成制冷循环,溴化锂和氨水吸收式制冷是最常见的吸收式制冷。
对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来说,用燃料化学能转化成的电能作为动力,但是燃料电池的化学能转化效率只有50%左右,其余的能量都转化为余热白白排放掉,导致燃料电池汽车能耗非常大。
而汽车空调系统需要消耗能源,若能利用燃料电池的余热制冷,一举两得,将大大提高燃料电池的能源利用效率,为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同济大学的贺启滨等,对利用燃料电池汽车废热的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他们设计的系统流程如图2所示,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主换热器直接通入吸收式制冷的发生器中,避免了二次换热的能量损失;同时换热器上部接一个带有变频水泵的旁通支路,当燃料电池的热量多于吸收式制冷所需的热量时,通过旁通支路从辅助换热器排出,从而确保燃料电池在允许温度范围内工作;为简化设备,吸收式制冷的冷凝器、吸收器和燃料电池的辅助换热器共用一套冷却系统通至车外的风冷式换电动汽车空调的发展现状及解决方案北京工业大学司宗根[摘要]为了保证电动汽车的舒适性,本文通过研究纯电动汽车空调的特点、发展趋势并通过对热电制冷、余热制冷、电动压缩制冷进行比较,来选择适合纯电动汽车采用的节能高效的空调系统。
[关键词]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发展现状135——学过程的设计者,还是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参与者。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变的过程中,教师注意不仅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习网络环境尽心组织管理和维护,还要为网络交流创建一个友好和积极活跃的群体氛围,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充当教学角色,还要充当管理角色、社会角色、技术指导角色、讨论话题的发起者和积极响应者的角色,这样该实验课程的网络教学才能更好地体现它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1]薛毅.数值分析与实验[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3.[2]傅凯新,黄云清,舒适.数值计算方法[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3]李庆扬,王能超,易大义.数值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6.[4]白峰杉.数值计算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4.[5]郑咸义.计算方法.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广州,2002.[6]张韵华,陈效群.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改革初步[J].大学数学,2003,(3).[7]谢治州.“数值分析”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5)133-136.[8]靳绍礼,宋玉成.关于数值分析教学中上机实验环节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0(30)536-537.[9]郭石磊,童新安.数值计算方法课程网络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10(26)139.(上接第133页)中,E是AB的中点图4a.直线A1E与平面BB1C1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b.直线AC与平面A1B1C1D1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c.若点F是BC的中点,则直线EF与平面A1B1C1D1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2)探究:如图5,在五面体ABCDEF中,点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面CDE是等边三角形,棱EF∥BC且EF=12BC。
证明FO∥平面CDE。
图5【设计意图】巩固深化定理的运用。
(四)总结1.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简单概述:(内外)线线平行圯线面平行。
符号表示:若a埭α,b奂α且a∥b,则a∥α。
2.定理运用的关键是找或作面内的线与面外的线平行。
途径有取中点,利用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中位线性质。
(五)布置作业见课本62页,3题。
(上接第134页)热器中。
图2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3.3电动压缩机制冷空调系统该系统的基本原理为,电池组的直流电经逆变器为空调压缩机驱动电机供电,空调电机带动压缩机旋转,从而形成制冷循环,产生制冷效果。
电动压缩机制冷空调系统相对于传统汽车空调系统的改变量最小,在结构上只是压缩机驱动动力源由发动机变为驱动电机,对于传统汽车空调与电动汽车空调系统结构上的不同参见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