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

合集下载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

成为 当前 民族 高 等教 育 所 面 临 的难 题 和 迫 切 需 要解 决 的 问题 。本 文 在 界 定 民族 院 校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载 体 内
涵 的基 础 上 , 对 民族 院校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存 在 的 问 题 , 针 从课 堂教 学 、 理 载 体 、 动 载 体 、 络 载 体 等 方 管 活 网 面 阐述 了民族 院校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教 育工 作 的 载体 创 新 . 而 为 新 时 期 加 强 我 国 民族 院校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从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载 体 的 基 本 内涵
思 想 政 治 教育 是“ 一 定 的 阶 级 、 党 、 会 团体 用 一 定 指 政 社 的思 想 观 念 、 治 观 点 、 德 规 范 , 其 成 员 施 加 有 目的 、 政 道 对 有
计 划 、 组 织 的 影 响 , 他 们 形 成 符 合 一 定 社 会 、 定 阶级 所 有 使 一
需 要 的思 想 品德 的实 践 活动 ” [ 在 这 一 过 程 中 , 育 主 客 体 。] 2 教 之间是通过一定形 式联 系起来 的, 们就 把这 些能承 载、 我 传 导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信 息 或 内容 , 为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主 体 所 运 用 能
既 与 其 它 高 校 有 着 同样 的任 务 , 因 其 独 特 的办 学 任 务 和 学 又
和 操 作 , 客体 可 借 此 发 生 互 动 的 形 式 。 为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主 称 载体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是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重 要 领 域 , 通 过 一 定 载 体 进 行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是

民族院校民族观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

民族院校民族观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

民族院校民族观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研究民族院校民族观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有利于改进大学生民族观教育,提高民族院校民族观教育的实效性。

一、民族院校民族观教育的现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和国家在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同时,特别重视对各民族人民的民族观教育,来促进民族团结、化解民族矛盾;民族院校在这样的大教育背景下,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观教育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警惕和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民族院校的渗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民族院校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民族观教育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成效。

二、当前民族院校民族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民族院校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民族观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期,国内经济、文化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变化。

与此同时,国际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加紧了对我国实施“西化”和分化的图谋。

在这种国内国际严峻的形势下,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民族观教育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对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认识不足虽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民族观教育,但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转型期,民族院校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部分领导者、管理者和执行者缺乏对民族院校民族观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的深刻认识,主要表现在:第一,对民族院校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目标没有准确的理解,未将其与一般院校区别开来;第二,将民族观教育的教育对象泛化,认为受教育者只是普通大学生而已,没有认识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性;第三,民族观教育机制的建立、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效果、科研成果的奖励,与专业性学科教育的重视和关心程度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二)民族院校民族观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生动性较为欠缺研究和分析当前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民族观教育出现的问题,不难发现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生动性不强,也是民族观教育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小组工作介入民族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研究

小组工作介入民族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研究

小组工作介入民族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研究作者:马淑裴来源:《南北桥》2022年第06期[ 摘要 ]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影响。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改善,对于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保障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

在少数民族院校引入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方法,能帮助学生提高民族意识,创造性地探索民族院校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元化教学实践。

小组工作模式提高了学生对教育锻炼模式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参与民族活动的积极性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

[ 关键词 ]小组工作;民族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6.037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自身需要掌握一门专业知识之外,高校还应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在思想层面,要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民族意识,加强民族意识的情感支持和心理感知,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使之更好地投入民族地区的建设发展。

此外,报告还指出高校大学生群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及实践路径探索与发展亟需提升,现有的教育工作模式是传统和僵化的,教学形式简单,内容死板,成效差。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入手,对团体工作的价值观和方法的引入进行了研究,以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社区意识,探索大学生民族社区意识形成的教育实践新途径。

1 小组工作介入民族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1.1 小组工作介入民族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必要性民族高校大学生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民族院校培养人才的必然要求。

地下基督教在大学生群体中发展迅猛 高等教育信仰缺失亟待关注

地下基督教在大学生群体中发展迅猛  高等教育信仰缺失亟待关注

地下基督教在大学生群体中发展迅猛高等教育信仰缺失亟待关注晋中市政协委员冀鹏丞,民盟晋中市信息中心郭俊芳反映:近年来,大学生信教人数呈不断增加趋势,地下基督教在大学生群体中发展尤其迅猛,甚至趋向严密化、组织化、网络化,致使我国高等教育信仰严重缺失,亟待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具体现状为:1. 部门调查结果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中信仰各种宗教的人数为1.85%,少数民族地区或者民族院校比例略高,大学生信仰宗教的总体比例虽然不高,但近年来大学生信教人数已在逐年增长,对宗教好奇的大学生占被访者65.5%。

2. 当前的大学生群体正在成为一个潜在的“被传播”对象,大学生中接触宗教宣传的人数和次数在逐步增加。

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4%的学生“经常听到”有人向他们宣传宗教,43.1%的会“偶然听到”。

2.4%的学生“经常收到”宗教宣传品,23.9%的学生“偶然收到”,两项合计达26.3%。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以及思想观念的变化,导致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失范”,引起了部分大学生群体的信任危机,从而为各种宗教在高校的传播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严重不足,重灌输、轻教育、方法简单化,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需要,缺乏亲和感,对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潮缺乏有效抵制,没有起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应有作用。

3. 宗教道德与文化有其独特的魅力。

①宗教典籍、文学作品、形式新奇、内容丰富的宗教活动等,对有着强烈求知欲、充满热情和富于想象的大学生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进而引发一部分人的兴趣。

②宗教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对人生、世界、自然有其独特的诠释,对那些厌倦教条灌输、有逆反心理的大学生颇具吸引力,他们在历史和文化的视野中审视宗教、接近宗教、甚至进入宗教。

对于大学生信仰宗教问题,应采取正面引导、科学教育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理性认识宗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条战线上 , 为祖国的现代化 建设贡 献他们的知识和才能 。我 国民族教 育
的发展 , 极大地提高了少数 民族人 口的文化素质和精神 文明程度 。伴 随 着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 民族院校思 想政 冶教育的理 也在不 断探索 创 新 并硕果累累 , 针对学生特点和 时代 发展的 要求 , 族院 校不断 加强 和 民 改进学生思 想政 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 坚持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共 同 理想和社会主 义核心价 值体系引领校园 文化思 潮 , 深入开展党和 国家民 族理论 、 民族政 策 、 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 本知识的教育 , 引导 各民族学 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 人生观 、 价值观和荣辱观 , 全面加强马克思 主义民 族观和宗教观的教育 , 进民族团结进步活动 , 推 为维护祖国统一 、 加强民 族团结 、 反对民族分裂 、 持社会稳 定 , 养政治 合格 、 保 培 具有创 新精 神和 实践 能力的大学生开展 了卓 有成效 的工作 , 累了丰富 的经 验 , 得了 积 取 显菩 的成绩。涌现 出了原 呼和 浩特市 市委 书记 、 中国共 产 党的 优秀 党
喜 闻乐 见 的 形 式 引 入 课 堂 , 使学 生 学 会 用 历 史的 眼 光 、 际 的 视 野 、 角 国 多
我国民族教 育事业 自新 中国成 立以来尤 其是改 革开 放以 来取得 l 『 很大 的成就 。仅 从办学规模上看 , 现 在全国 共有 民族 大学 和民族 学 院 “ 1 3所 ,0 7年少数 民族 在校学 生共有 1 20 9万人 , 1 7 和 9 9年相 比 , 别增 分 加了 1 5倍与 2 . 5倍 , 多非民族 院校 举办了 民族班 、 许 预科班 , 民族 院校 的招生范围扩大到全 国 3 个 省 ( 市 ) 其 中少数 民族 学生 比例 已 占 1 区、 , 民族院校学生总数的 6 %左右 。 ( ( 5 ” ( 现在 全 国所 有高 等院校 都有 民族 大学生 , 所有少数民族都有 了 自己本民族的大学生 、 家学 者 , 专 活跃 在各

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调查报告

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调查报告

第37卷第12期2020年12月吉林化工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Vol.37No.12Dec.2020文章编号:1007-2853(2020)12-0104-05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调查报告钱嘉奇(吉林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吉林132022)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快速发展,宗教信仰现象存在于各种社会群体中,而高校作为培养国家人才的重要场所,宗教信仰现象也一直存在°面对我国与世界发展进入新阶段,为更好了解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本课题旨在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高校大学生关于宗教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进而通过深入分析调查问卷数据,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进行深刻解析。

关键词: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报告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D0l:10.16039/22-1249.2020.12.026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⑴而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是传播先进思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积极向上的文化建设必不可少°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拥有深厚的土壤,对当代大学生也必然产生一定影响。

而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基于此,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的调查显得必不可少,因此,在这一背景下设计了“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问卷”,对吉林省部分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下面对此次调查问卷相关内容汇总如下:一、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的基本内容(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本次调查主要对长春农业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北华大学、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化工学院等5所院校进行调查,调查范围涵盖各高校4个年级本科生。

民族院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

民族院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

《民族院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2023-10-29CATALOGUE目录•引言•民族院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状•民族院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影响因素•民族院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对策与建议•结论与展望01引言背景意义研究背景与意义目的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02民族院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状民族院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状意识教育的重要性民族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已经涉及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容,包括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多元文化教育等。

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教育方式的多样性1民族院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挑战23部分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缺乏重视虽然已经涉及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容,但在深度和广度上仍需进一步加强。

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足虽然已经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但方式上仍需进一步创新,以吸引更多学生的关注和参与。

教育方式的创新性不足03民族院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影响因素民族政策01社会因素对民族院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影响社会文化02社会舆论03响教学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响家庭背景家庭教育方式家庭关系04民族院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对策与建议设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必修课程完善民族院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课程体系开发针对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如民族文化节、民族知识竞赛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民族地区、了解民族文化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和价值。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建立与社会的联系机制,让学生了解社会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需求和期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中。

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其政 治 思想 上的 影响 , 以促 进 民族 地 区师 范院校 大 学生 思想政 治教 育 的有效 开展 。
关键词 : 民族地 区; 师范院校 ; 大学生 ; 思想政 治教 育 文章 编 号 : 0 9 0 7 ( 0 )6 0 3— 4 1 0 - 6 3 2 1 0 —0 1 . 0 - 1 中 图分 类 号 : 4 G6 1
Ab ta t s r c :Ast e t i i gb s rta h r n d c t r, o ma n v ri e n Nain l e i n t c c mp r n et h an n a e f c e a d e u ao s n r l u ie st si t a go sat h mu h i o t c o r o e s i o r a a
文献标 识 码 :ຫໍສະໝຸດ ARe e r h s o h e lgc l n oic I u a ino e s a c e n t e I oo ia d P lia d a t Ed c t f h o t No ma ie st t d ns i a in l go s r l Unv r i S u e t N t a y n o Re in
居少数 民族有苗 、 布依 、 侗族等 1 个, 3 自治 7 有 个 州 、1 自治 县 、5 民族 乡 。民族 自治地 区面 1个 2 2个
收 稿 日期 :0 l 1 —2 2 1一 0 5

基 金项 目 :0 1 贵 州省教 育厅 自筹 经 费项 目: 州 民族 地 区高校 大 学生思 想政 治教 育研 究 , 目 21 年 贵 项
— — e e l db n y r l ie st r t n l is x mp me yXi g i No ma v r i f i ai e Un y o Na o 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院校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
仲 天 ’ 1 王晓华[ 2 ] 刘 1 ] 车 琳【 ’ 】
( [ 1 ] 大连 民族 学 院生命科 学 学院 辽 宁・ 大连 1 1 6 6 0 0 ; [ 2 】 大连 民族 学 院校 办公 室 辽 宁 ・ 大连 1 1 6 6 0 0 )
中图分类号 : G6 4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4) 3 6 - 0 0 1 3 - 0 2
总第 3 0 0期 2 0 1 4 年 1 2 月m
| | f 效j 毛 , c
Th e Sc i e nc e Edu c a t i o n Ar t i c l e Co l l e c t s
To t a 1 . 3 00
D e c e m b e r 2 m4 ( c )
信仰。
关 键 词 民族 院 校 大 学 生 信 仰教 育 策 略
Re s e a r c h o n Be l i e f Ed u c a t i o n f 0 l r Na t i 0 n a l i t i e s Un i v e r s i t y
讲授为主。但在教学中 ,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主要 表现 为灌 输式 的单一 的政治教育 ,信仰教育也仅仅存 在于高校 的公 共课程 ,没有形成完整 的体系 ,也没有上 升到最高精神层 面, 因此效果并不理想 。
1 . 2教 育 方 式 以说 教 为 主 , 轻 视 实 践
内容 . 提 高 教 育 的针 对 性 和 实 效 I  ̄ - , 引 导 大 学 生建 立 科 学 的
a pp e a l a n d a t t r a c t i o n a n d no t s t r o ng ,r e l i g i o u s be l i e f c ha l l e n g e s Ma r x ’ s b e l i e f ,a n d S O o n.To s o l v e t he s e pr ob l e ms ,c o l l e g e s a n d
摘 要 民族 高 校 信 仰 教 育 直 接 关 系 到 大 学 生 的 思 想 素
质. 影 响少 数 民 族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和 民 族 地 区和 谐 与 稳 定 , 其 意义尤为重要 。当前, 民族 高 校 的 信 仰 教 育 状 况 不 容 乐 观 , 存 在 着 许 多 问题 , 如教育方法 单一枯燥 、 吸引力和感 染力不 强、 宗教 信 仰 挑 战 马 克 思 主义 信 仰 等 问题 。针 对 这 些 问题 , 高校加 强信仰教 育研 究, 探 索新方 法 , 整合新 力量 , 拓 展 新
St ude nt s/ /Zh o ng Ti a n ba o , Wa n g Xi a o hua , Li u Ze , Che Li n A bs t r ac t Be l i e f e du c a t i o n o f na t i o na l i t i e s u ni v e r s i t i e s i s di r e c t l y
学校教育 中, 信仰教育 的内容 存在教与学脱节 、 知 与行 不一致 的现象 , 教育者书本教学 多于实际行动 , 学理分析 多 于现实体验 , 受教育者敷衍 了事多于认真践行 。信仰教育的 内容 与社会 的现实脱 节 , 与学 生的心理预期差距 较大 , 使学 生感 到信仰教 育空洞无 物 , 虚假做作 , 甚 至生搬 硬套 , 因而 产生抵触心理 , 不能深入人心 , 没有达 到预期教育 的 目标 。 1 . 3信 仰 教 育效 果 不 理 想 目前 的信仰教 育没有让大学生认识 信仰 的意义 ,树立 明确 的信仰 。大学生 的精神信仰仍然 比较模糊 , 缺乏信仰 已 经是 不争 的事实 。课 题组 在 2 0 1 3年开展 的一项 调查 中发 现, 有三成多 的学生信仰缺失 或 比较模糊 。数据显示 , 大学 生对 “ 你是否确立 了 自己的信 仰” 持“ 不确定 ” 态度 的分 别为 1 8 . 9 %,持 “ 基本没有”和 “ 完全没确立”分别 为 1 6 . 8 %和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i d e o l o g i c a l q u a l i t y o f u n i v e r s i t y s t u d e n t s .a n d a f - c t s t h e q u li a t y o f mi n o i r t y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t h e h a r mo n y a n d
s t e a di n e s s o f n a t i o n a l i t y a r e a s .wh i c h i s pa r t i c u l a r l y s i g ni ic f a nt .
At p r e s e n t . b e l i e f e d u c a t i o n o f 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i s n o t o p - t i mi s t i c , t h e r e a r e ma n y p r o b l e ms : s i n g l e b o i r n g e d u c a t i o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