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系统动力学绪论

合集下载

车辆系统动力学【可编辑全文】

车辆系统动力学【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车辆系统动力学车辆系统动力学是一门涉及汽车系统的动力性研究的学科,旨在分析和模拟汽车的动力性能。

它是由应用力学和流体力学原理来研究动态特性,从而为汽车开发工程人员提供关键性信息和支持,以实现车辆系统的有效运行。

车辆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分为两个主要方面:静动力学和结构动力学。

静动力学是研究汽车静力学和动力学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静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汽车的刚性构件的静力学计算,汽车转矩和加速度的动态测定,车辆悬架系统的构造、测量和控制,动力性能的行驶特性测定,以及汽车的操纵和漂移特性的研究。

结构动力学包括研究汽车结构,如悬架、底盘和发动机,以及这些系统的动态特性测定。

车辆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领域:实验动力学、分析动力学和仿真动力学。

实验动力学主要负责试验机械结构以及机械系统的动力特性测定。

它可以分析出机械系统的动力特性,以及机械系统和动力学分析模型之间的关系。

分析动力学是通过数学分析的方法,计算和分析汽车的动力特性。

仿真动力学则使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模拟汽车在不同行驶条件下的性能,并进行动力学和控制分析。

车辆系统动力学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需要广泛的原理、理论和技术来支持。

它为车辆开发工程人员提供关键的研究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汽车的动力性能,从而更好地解决汽车发动机、悬架和底盘等系统的限制问题,实现更低排放、更安全的汽车运行。

车辆系统动力学的研究目标是提高汽车的动力性能:提高燃油经济性、排放控制效果,降低汽车维护成本,延长汽车使用寿命,减少汽车故障发生率,并提高汽车在不同地形环境下的行驶质量。

未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车辆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将不断进步,为汽车的改进和开发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从而,车辆系统动力学是一门跨学科领域的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不仅涉及传统的汽车工程学科,还涉及力学、控制、物理、流体、电子、计算机等学科,是一门复杂而又有应用前景的学科。

因此,车辆系统动力学是汽车研发、维护和诊断的重要基础,也是汽车系统安全、经济、高效运行的关键。

汽车系统动力学第一章 车辆动力学概述

汽车系统动力学第一章 车辆动力学概述

绪篇概论和基础理论本篇首先介绍:1.车辆动力学的发展历史;2.车辆动力学理论对实际车辆设计所作的贡献;3.车辆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4.介绍车辆动力学模型建立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第一章车辆动力学概述§1-1 历史回顾车辆动力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有关车辆行驶振动分析的理论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00年前。

事实上,直到20世纪20年代,人们对车辆行驶中的振动问题才开始有初步的了解;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Lanchester(兰切斯特)、美国的Olley(奥利尔)、法国的Broulhiet(勃劳希特)开始了车辆独立悬架的研究,并对转向运动学和悬架运动学对车辆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开始出现有关转向、稳定性、悬架方面的文章。

同时,人们对轮胎侧向动力学的重要性也开始有所认识。

1.首先要肯定Frederick (费雷德里克)W.Lanchester对这门学科的早期发展所做的贡献。

在他所处的时代,尽管缺乏成熟的理论,但作为当时最杰出的工程师,他对车辆设计的见解不但敏锐,而且深刻。

即使在今天,Lanchester的思想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对本学科发展有卓越贡献的人物是Maurice (莫里斯)Olley,他率先系统地提出了操纵动力学分析理论。

3.Olley这样总结了20世纪30年代早期的车辆设计状况:“那时,已经零星出现了一些尝试性的方法,其目的在于提高车辆的行驶性能,但实际上却几乎没有什么作用。

坐在后座的乘客仍然象压载物一般,被施加在后轮后上方的位置。

人们对车辆转向不稳定的表现已习以为常,而装有前制动器的前桥摆振几乎成为了汽车驾驶中的必然现象。

工程师使所有的单个部件都制作得精致完好,但将它们组装成整车时,却很少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性能。

”就在这个时期,人们对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之间的重要协调关系开始有所认识。

但对车辆性能的评价,仍主要凭经验而非数学计算。

1932年,Olley在美国凯迪拉克(Cadillac)公司建立了著名的“K2”试验台(一个具有前、后活动质量的车架),来研究前后悬架匹配及轴距对前后轮相位差的影响。

01_车辆动力学概述

01_车辆动力学概述
8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垂向动力学的控制研究——可控悬架系统 车身高度调节系统 应用电控可调阻尼器的自适应阻尼调节系统 基于控制阀快速切换技术的可切换阻尼系统 全主动悬架(ACS)系统 70年代,Thomson完善了设计思想和控制规律 80年代,Lotus公司生产出原形样车 有限带宽主动系统 阻尼连续可变的半主动系统
电子讲稿
汽车系统动力学
主 讲:马 天 飞
1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第一章 车辆动力学概述
马 天 飞
2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第一节
历史回顾
车辆动力学的发展史
20世纪20年代,开始了解车辆振动问题; 30年代开始研究独立悬架;
开始分析转向运动学、悬架运动学; 英国Lanchester的见解对学科的早期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1932年,美国Olley在凯迪拉克公司建立了K2试验台; 是一个前后质量可变的车架; 研究前后悬架的匹配及轴距对前后轮相位差的影响;
马 天 飞
车速急剧变化时,改善附着力,避免侧滑。
7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利用纵向力的分配控制操纵性能 90年代初,动态稳定性控制(DSC或VSC)
轮胎接地印记处的摩擦力满足摩擦圆规律; 高速行驶时,通过控制驱动力保证横向稳定性。
马 天 飞
在大侧向加速度、大侧偏角的极限工况下工作,利用控制左右车 轮制动力或驱动力之差产生的横摆力矩来防止出现难以控制的侧 滑现象,保证车辆的路径跟踪能力。
马 天 飞
车辆的制动稳定性 转向制动动力学分析
13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行驶动力学
主要内容和性能指标 良好的乘坐舒适性 良好的车身姿态 车轮动载荷的控制 悬架工作行程的约束 首要问题是建立考虑悬架特性在内的车辆动力学模型。 行驶动力学问题的分类 主要行驶舒适性问题——可通过数学建模来分析 次级行驶舒适性问题——涉及到乘员主观感受

车辆系统动力学

车辆系统动力学

3. 系统具有目的性
这一特点主要是指人工设计系统而言, 而不是指自然系统(例如银河系)。系统的目 的性是指人工系统是为了某一个大目的而构 成。目的不同,系统的构成也就不同。例 如,货车的功能就是为了运输货物这一目的 而构成,它必须有货箱以装载货物,而客车 则是为了运输乘客而设计,因此,车厢内必 须有供乘客使用的座椅,而运输货物就退居 次要位置或取消。所以,在设计中必须研究 系统整体目的,才能正确选择个元素的构 成。
1. 系统具有层次性
系统是由两个以上(或更多)元素(或 称为元件)组成的事物。一个大系统往往 可以分成几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是由 更小的子系统(称为二级系统)构成。每个 子系统或更小的子系统都有自己的属 性,以便和其它系统加以区别。所以, 如果将大系统分解,可以形成很多层次 的结构,这就是系统层次性。
1.3 汽车系统动力学的 研究方法
• 1.3.1 比例的物理模型 • 1.3.2 数学等效模型 • 1.3.3 数学模型
1.3.1 比例的物理模型
模型与实物的物理本质相同,仅在尺 寸上有差别。 尺寸比例为 1 :1 的,即称为足尺模 型,如撞车试验中的汽车模型。 按比例缩小的,即为缩尺模型。例 如风洞试验中的汽车模型,用以预测空气 动力学性能;造波池中船体模型;土木工 程中结构模型;光弹分析中金属零件的塑 料模型以及电路设计中的电路板模型。
• 结论 上式表明,两个传递函数并联的等效 传递函数,等于此两个传递函数的代数 和。 以上结论可以推广到任意个传递函数 的并联,即:n个传递函数的等效传递函 数,等于n个传递函数的代数和。
ⅲ.反馈连接的等效变换。
• 一个方框的输出,输入到另一个方 框,得到的输出,再返回作用于前一个 方框的输入端,这种结构称为反馈连 接,图1—9示,它可等效为图1—9所示 的一个方框。这是因为:

汽车系统动力学

汽车系统动力学

汽车系统动力学
1 什么是汽车系统动力学
汽车系统动力学是一个新兴的技术领域,它是汽车技术的分支,
专注于研究和设计汽车系统的总体行为。

该领域主要关注汽车的运动
规律、动力学和控制特性。

汽车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旨在发展改善汽车
性能并适应日新月异的技术变化和社会需求。

2 动态特性
汽车系统动力学考虑多个机械系统的动态行为,以全面评估和调
整车辆的性能。

它是建立汽车的核心内容,涉及汽车的悬架系统、动
力系统、发动机、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动力学技术可
以通过实验和数值分析的方法,精确计算车辆的动力和运动特性,提
高车辆的整车性能,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3 模拟与控制
把汽车系统抽象化,建立一个车辆动力学模型,可以使研究者以
虚拟的方式实现无限的试验。

运行模拟,发现汽车的动力和控制问题,这也是汽车技术发展中不可替代的方法。

同时,采用模拟技术可以大
大减少汽车系统开发周期。

4 汽车系统动力学的未来发展
汽车系统动力学是一个容易引起现代技术的新领域,随着技术的
不断更新,汽车系统动力学也在发生变化,多层次有趣的课题正在研
究,比如自动驾驶系统的研究,发动机的新能源研究等。

由于其独特
的特性,汽车系统动力学还可以发展到其他领域,如人体工程学,机
器人及空间科学等,将更多新奇的机器人及汽车系统动力学应用于日
常生活中。

汽车系统动力学融合了物理学、数学、机械工程,以及一系列的
有关技术,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它将与日俱增,未来有很大发展潜力。

汽车系统动力学范文

汽车系统动力学范文

汽车系统动力学范文汽车系统动力学涵盖了车辆的各个方面。

首先是动力学性能。

这包括加速度、最高时速、制动距离等指标的研究。

汽车的动力学性能直接影响了车辆的加速、刹车等操作。

了解车辆的动力学性能有助于驾驶员更好地控制汽车,确保行车安全。

例如,在紧急情况下,了解汽车的制动性能可以帮助驾驶员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其次是操纵性能。

汽车的操纵性能包括转弯半径、转向灵活度等指标的研究。

汽车的操纵性能直接关系到驾驶员对车辆的操控。

了解车辆的操纵性能可以帮助驾驶员更好地预判并应对道路情况,避免车辆失控。

例如,在急转弯的情况下,了解车辆的操纵性能可以帮助驾驶员更好地判断车辆的转向灵活度,减少侧滑的风险。

最后是舒适性能。

舒适性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给驾驶员和乘客带来的舒适感。

车辆的舒适性能包括悬挂系统、座椅、噪音和振动等方面的研究。

了解车辆的舒适性能可以帮助车辆设计师设计出更加舒适的座椅和悬挂系统,提供更好的乘坐体验。

同时,减少噪音和振动有助于提高驾驶员的专注力和乘车的舒适度。

汽车系统动力学的研究还涉及到其他一些方面。

例如,研究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有助于提高车辆的油耗和降低风阻;研究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能有助于设计更安全的车身结构;研究车辆的轮胎性能有助于提高车辆的抓地力和操纵性能等等。

总的来说,汽车系统动力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车辆设计、驾驶、行车安全等方方面面。

了解汽车系统动力学对于提高车辆的性能、安全性和舒适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创新,汽车制造商可以不断提高汽车的动力学性能,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行车体验。

同时,驾驶员也应该了解汽车的动力学性能,掌握正确的驾驶技巧,保证行车安全。

汽车系统动力学概论

汽车系统动力学概论

汽车系统动力学概论汽车系统动力学概论摘要:汽车系统动力学是研究所有与汽车系统运动有关的学科,它涉及的范围较广,除了影响车辆纵向运动及其子系统的动力学响应,还有汽车在垂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动力学内容。

本文通过对大量教科书和文献进行了分析,对汽车动力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系统,汽车,系统动力学1系统及系统动力学的概念1.1系统系统是一个由相互区别、相互作用的各部分(即单元或要素)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为同一目的的完成某种功能的集合体。

由此可知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具有目的性、具有层次性、具有功能共性、具有整体性。

1.2系统动力学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的学科。

它是系统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横向学科。

系统动力学基于系统论,吸收控制论、信息论的精髓,是一门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问题系统问题交叉、综合性的学科。

反馈系统就是包含反馈环节与其作用的系统。

它要受系统本身的历史行为的影响,把历史行为的结果回授给系统本身,以影响未来的行为。

如库存订货系统。

2汽车系统动力学及其研究内容2.1汽车系统动力学汽车系统动力学就是把汽车看做是一个动态系统,对其行为进行研究,讨论数学模型和响应。

是研究汽车受的力及其与汽车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汽车主要性能的内在规律和联系,提出汽车设计参数选取的原则和依据。

汽车系统动力学研究所有与车辆系统运动有关的学科,包括空气动力学,纵向运动及其子系统的动力学响应,垂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动力学内容,即行驶动力学和操作动力学,行驶动力学主要研究由路面的不平激励,通过悬架和轮胎垂向力引起的车身跳动和俯卧以及车轮的运动,操纵动力学研究车辆的操纵性,主要与轮胎侧向力有关,并由此引起车辆侧滑、横摆和侧倾运动。

2.2汽车动力学研究内容汽车系统动力学是研究所有与汽车运动有关的学科,研究内容可按车辆运动方向分为纵向、垂向和侧向动力学三大部分。

2.2.1纵向动力学纵向或前进运动对于车辆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它们主要代表了运输任务需要的运动。

车辆系统动力学

车辆系统动力学

车辆系统动力学车辆动力学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探究车辆运动特性的一门学科,也是车辆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车辆行驶过程中各个动力学系统中涉及到的物理参数,力学参数和物理特性,以及车辆性能参数和行驶特性。

车辆动力学是一种以力学为基础的,研究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动力特性的学科。

车辆动力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静态动力学特性,动态动力学特性,变速动力学特性,悬架振动特性,液压控制特性。

静态动力学特性是指车辆停止时的运动特性,它主要研究车辆不发动时的驱动系统构造、系统摩擦、悬架结构的摩擦应力的可利用性,及车辆的静态平衡性能等;动态动力学特性是指车辆发动时的运动特性,它主要研究车辆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性能,以及车辆发动时的主要性能指标,如最大加速、最大制动和转弯半径等;变速动力学特性是指车辆使用变速器时的动力学性能,它主要研究车辆随变速器调节参数变化而变化的动态性能,如操纵时的反馈及转向特性等;悬架振动特性是指车辆悬架系统的振动特性,它主要研究车辆行驶时系统的振动参数,如振动加速度和速度,以及悬架系统的不同模式。

液压控制特性是指车辆使用液压悬架系统时的动力学特性,它主要研究车辆行驶时系统的液压支撑力,以及液压悬架系统的不同调节参数。

车辆动力学是一门研究车辆行驶过程中运动特性和动力特性的学科,它将力学,动力学,机械,电子,控制等科学理论应用于车辆研究,发挥着科学研究和车辆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安全性能的提高,车辆动力学研究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车辆设计中,它也成为车辆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复杂的系统科学。

国内外学者利用计算机仿真,理论分析,实验验证,等方法对车辆动力学性能进行研究,为汽车性能的改善和可靠性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以车辆动力学性能为准则,建立合理的汽车设计及调校方法,以达到车辆的最佳性能和最大限度安全等目标,是当今车辆系统性能改善及汽车安全设计的重要途径。

总之,车辆动力学是车辆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科学研究领域,它研究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为车辆系统设计及汽车安全性能改善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也是车辆系统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复杂系统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系统与系统动力学的概念2009-10-1911. 定义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一、系统的定义及特性系统具有层次性:整体性:目的性:功能共性:大系统分解,可以形成很多层次的结构。

系统的性能不是各元素性能的简单的组合。

人工系统是为某一个目的而构成。

系统中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

2. 特性2009-10-1922009-10-193已知输入及设计系统的特性,使得它的输出满足一定的要求,这样的任务可称为系统的设计(或综合)。

1)系统的设计(或综合)例如:优化设计就是把一定的输入通过选择系统特性成为最优化的输出。

3. 系统的研究内容1)系统的设计(或综合)2)系统识别3)环境预测研究内容2)系统识别已知输入和输出来研究系统的特性,这样的研究任务称系统识别。

例如:测定汽车它在某一路面上行驶时所得振动响应值,则可判断路面对汽车的输入特性,从而了解到路面的不平整特性。

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2009-10-1943)环境预测已知系统的特性和输出来研究输入则称环境预测。

例如:对发动机的环保系统的优劣做出判断,可采集排出的废气和烟、尘,了解其输出特性.二、系统动力学的定义讨论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响应的学科。

1.2 汽车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及其特点2009-10-195一、汽车系统动力学定义汽车系统动力学就是把汽车看作是一个动态系统,对其行为进行研究,讨论其数学模型和响应。

二、汽车系统动力学的研究特点系统动力学与经典动力学不同在于:1. 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2. 把汽车看成是控制系统来进行分析3. 考虑驾驶员的影响4. 强调汽车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2009-10-1962009-10-1972. 把汽车看成是控制系统来进行分析现代汽车上所采用的动力、转向系统、主动式悬架系统、电子防抱系统都是比较典型的控制系统,所以应用现代控制系统理论来研究其特性。

对系统所处环境进行研究,并找出其特性,如路面不平整特性、空气动力特性等即是,在此基础上对系统在真实环境下进行动态分析。

1. 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把驾驶员作为一个主动因素考虑到汽车系统中去组成一个人-机系统来加以研究。

驾驶员在车辆系统运动中的调节作用。

3. 考虑驾驶员的影响2009-10-198例如:对轮胎侧向弹性的研究取得成效后,就立即揭示出轮胎与转向系,轮胎与制动系、悬架系性能之间的密切关系。

4. 强调汽车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强调系统之间的联系,研究系统间相互作用。

汽车可分成若干个子系统,如传动系、转向系、悬架系等。

这些系统在汽车运动过程中本来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三、汽车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内容1.轮胎动力学2. 汽车纵向动力学3. 横向动力学4. 垂向动力学5. 多刚体动力学建立汽车纵向动力学、横向动力学、垂向动力学的运动方程和数学模型,分析汽车的加速性能、制动性能、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及性能的评价、主要影响因素和改善,并研究各种控制方法。

2009-10-1991.3 汽车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2009-10-19102009-10-1911对单自由度/二自由度和某些简单的多自由度问题牛顿定律,达朗贝尔原理、动量定理或动量矩定理,建立起振动微分方程或方程组。

方法一:分析力学的方法、拉格朗日(Lagrange)方程。

对一般的自由度/特别是复杂的多自由度问题方法二:一、数学模型形式和建立方法1. 各种数学方程式(代数方程、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等都是)常用微分方程组2009-10-1912这种方法是利用相互作用的子系统必然传递功率这一事实,使各种结构不同系统(液压-机械-电力)的描述统一起来。

二、控制系统理论由于输入往往是瞬息万变的,单靠人力控制不很完善,因此必须在系统中装有调节装置或控制装置,它们往往是自动或半自动的装置。

所以应该把系统分析、优化设计和现代控制理论(包括最优控制理论)作为系统动力学的重要的基础理论。

2.用能量键、功率流建立模型问题的提出:1.由于输入往往是瞬息万变的,单靠人力控制不很完善,因此必须在系统中装有调节装置或控制装置,它们往往是自动或半自动的装置。

所以应该把系统分析、优化设计和现代控制理论(包括最优控制理论)作为系统动力学的重要的基础理论。

2009-10-1913()()()输入拉氏变换函数输出拉氏变换函数==S X S Y S G 经典控制理论常用传递函数来分析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

传递函数G(s)可用下式表示它要求初始条件必须为零;只能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⑶只能展现给定输入的系统输出,而不能提供系统内部状态有关的信息、状态,有时系统输出是稳定的,但其内部的某些参数可能有超出额定值的趋势。

2.经典控制理论有其局限性:⑴它要求初始条件必须为零;⑵只能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⑶只能展现给定输入的系统输出,而不能提供系统内部状态有关的信息、状态,有时系统输出是稳定的,但其内部的某些参数可能有超出额定值的趋势。

2009-10-19141. 状态变量法的基本概念⑵状态变量系统的状态变量是指足以完全表征系统运动的最小个数的一组变量。

一个用n 阶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就有几个独立变量,, ,…当这n个独立变量的时间响应都求得时,则系统的运动状态也就完全被揭示。

()t x n ()t x 1()t x 2⑶状态向量如果几个状态变量用,,…表示,以这些状态变量作为分量的向量就称为状态向量。

记作:()t x n ()t x 1()t x 2()()()()[]t x t x t x t X n T ,,,21L =⑴状态系统的状态就是指系统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状况。

2009-10-1915第一章绪论⑷状态空间状态向量的所有可能值的集合称为状态空间。

或者说,由轴、轴、……、轴听组成的n维空间就称为状态空间。

()t x n ()t x 1()t x 2⑸状态方程描述系统状态变量与系统输入间关系的一阶微分方程组称为状态方程。

⑺状态空间表达式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就构成对一个系统动态的完整描述,称为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也称为系统的动态方程。

⑹输出方程在指定系统输出的情况下,该输出与状态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称为系统的输出方程。

2009-10-19162009-10-19172.可控性和可观性可控性和可观测性的概念是现代控制工程,特别是最优控制中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所谓最优控制:是指对任意给出的初始状态求出一个可能控制的向量使该状态转移到向量空间所希望的领域中去,并使性能指标达到最佳。

⑴可控性如果在有限的时间间隔内,可以用一个控制向量使系统的初始状态转移到任一状态,包括预定的最佳状态,则认为该系统是完全可控的,即能使系统从初始状态转移到目标状态。

)t t t ~2009-10-1918可控条件:若矩阵K(n×n)是非奇异矩阵(矩阵K的秩为n),则系统是可控的。

⑵可观性若系统在有限的时间间隔内,根据系统的输出向量和给定的输入向量,能够确定系统的初始状态的每一个分量,则该系统是完全可观测的。

即系统在每一时刻时的状态能通过输出变量的观测值来确定。

0t )(ty 可观条件:若矩阵K(n×n)是非奇异矩阵(矩阵K的秩为n),则系统是不可观测的。

2009-10-19193.状态方程的建立(1)输入为,线性定常系统的动态微分方程为:)(t u ()()()t u y a y a y n n n =+++−−011L 以单输入单输出情况为例说明。

把它写成矩阵向量形式为:BU AX X+=&()121−===n n yx y x yx L&n n x xx x x x ===−13221&L&()t u x a x a x a xn n n +−−−−=−12110L&2009-10-1920⎥⎥⎥⎥⎥⎥⎦⎤⎢⎢⎢⎢⎢⎢⎣⎡−−−−=−121100001000010n a a a a A LL M M M M L L ⎥⎥⎥⎥⎥⎥⎦⎤⎢⎢⎢⎢⎢⎢⎣⎡=1000M B 系统的输出方程为:CXY =其中:C=[1 0 0 …0]其中:2009-10-1921第一章绪论(2)线性定常系统的动态微分方程含有导数项的情况()()()()ub u b u b y a y a y n n n n n n n 011011+++=+++−−−−L L (3)系统传递函数导出1110111......)()()(a S a S a S b S b S b S b S U S Y S G n n n n n n n ++++++++==−−−−解:n n n n nn n n nb S U S Z b a S a S a S b S b S b S b S U S Y S G +=+++++′+′++′+′==−−−−−−)()(......)()()(0111012211则:)()()(S U b S Z S Y n +=2009-10-192211101221111 (1))...()()()()()()(a S a S a S b S b S b S b S U S Y S Y S Z S U S Z n n n n nn n++++×′+′++′+′=×=−−−−−−分解:其中:000111222111a b b b a b b b a b b b a b b b n n n n n nn n n n−=′−=′−=′−=′−−−−−−对上式求拉氏逆变换得:()()()t u y a y a y a y n n n =+′+++−−10111111L 1011)2(12)1(11...y b y b yb yb z n n n n ′+′′++′+′=−−−−2009-10-1923u x x x x a a a a x x x x n n n nn ⎥⎥⎥⎥⎥⎥⎥⎦⎤⎢⎢⎢⎢⎢⎢⎢⎣⎡+⎪⎪⎪⎭⎪⎪⎪⎬⎫⎪⎪⎪⎩⎪⎪⎪⎨⎧⎥⎥⎥⎥⎥⎥⎦⎤⎢⎢⎢⎢⎢⎢⎣⎡−−−−=⎪⎪⎪⎭⎪⎪⎪⎬⎫⎪⎪⎪⎩⎪⎪⎪⎨⎧′′′′−−−10001000010000101211210121M M LL M M M M L L M 写成矩阵向量形式为:选择状态变量:u x a x a x a x a y x x x x y x x x x y x x x y x y x n n n nn nnn n +−−−−′′′==′′=′′==′′==−−−−1322110)(11)1(32213211211L M====2009-10-1924状态方程的标准形式为:BU AX X+=&DU X b b b x b x b x b x b S U b S Z L S Y L Y nn n n n n +′′′=′+′′++′+′=+==−−−−−−][...)]()([)]([110102112111L 输出方程为:2009-10-1925DUCX Y BU AX X+=+=&举例1写出如右图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注:可选取不同的状态变量⎪⎩⎪⎨⎧−+−=−+−+−=)()()()()(2122122212212210111z z c z z k z m z z c z z k z z k z m &&&&&&&&DUCX Y BU AX X+=+=&Tz z z z X },,,{2121&&=取状态变量0z U =输入为},,,{11222z z z z zY −=&&&输出为则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分别为:解:2009-10-1926⎥⎥⎥⎥⎥⎥⎦⎤⎢⎢⎢⎢⎢⎢⎣⎡−−−+−2222222212121212110000100A m c m c m k m k m c m c m k m k k =Tm m m k B ⎥⎥⎥⎥⎦⎤⎢⎢⎢⎢⎣⎡−=21111100000⎥⎥⎥⎥⎥⎥⎦⎤⎢⎢⎢⎢⎢⎢⎣⎡−−−=0010011100022222222m c m c m k m k C ,,2009-10-1927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求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