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Proe自上而下top-down骨架设计Creo教程
proe骨架模型——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

Pro/ENGINEER 用设计来简化复杂的装配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设计小组或个人便能够使用集中式信息来同时处理多项工作,自顶向下设计是一种在上层处理关键信息并把这些数据向较低的产品结构层传递的方法。
通过使用六种主要功能(布局『可选』、装配结构、骨架、数据通讯、发布/复制几何体、以及建立零件/装配几何体),个人或设计小组可以缩短设计时间,提高质量,并能在高层实现更改控制。
始于布局规划Pro/ENGINEER提供了一个电子记事薄,随着设计概念的发展,可以在此获取和更新设计意图。
采用自顶向下方法,可以把实体模型链接到布局,并随着布局的变化自动更新模型。
虽然它们不是自顶向下设计的必要条件,但是,布局能把设计信息集中保存,这有助于在建立实体模型之前建立设计意图。
- 技巧-在检索引用了布局的模型时,通常会把布局调出到缓存区中。
即使装配不在缓存区中,模型需要的所有关系也都有效。
定义装配结构在建立装配结构的过程中,用户实质上建立了一个虚拟的物料清单(BOM)。
这是一种确定设计小组主要工作的方法,如果只有一个人负责项目,那么,这种结构就可以起到类似标签或标记的作用,它们可以指出需要完成或需要处理的地方。
虚拟物料清单可以帮助用户为各个小组成员分配工作,从而使用户把精力放在某些具体的工作上,而不是整个装配上。
另外,虚拟物料清单还允许关联前面的零件库,把模型提交给Pro/INTRALINK或PDMLink,并把它们分配给适当的库或文件夹。
- 技巧-用户可以在Pro/INTRALINK 或PDMLink中建立虚拟物料清单,然后把装配拖到Pro/ENGINEER中。
建立虚拟物料清单的步骤:建立顶层装配。
用户可以输入名称,使用缺省的模板,或者复制另一个文件。
在设计需要的时候添加空组件或子装配。
添加一些散件,比如润滑油,用以表示物料清单中不用建模的项目。
骨架为装配设计提供了框架。
当骨架发生变化时,所连接的实体模型也跟着发生变化。
关于Creo parametric 2 Top Down的初步建模

关于Creo parametric 2.0 Top Down建模的总结Top Down建模是一种对于大规模装配建模的思路,类似的还有Down Top,Half Half等。
实际工程中,常常是各种方法灵活叠加使用。
在大规模装配时,物件的位置和装配关系是第一重要的,这时采用Top Down建模可以使设计师专注于装配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各个分部件。
Top Down,就是自上而下设计,本质上将,就是从总装配关系入手设计,创建骨架模型,所有的零件先确定装配位置,再设计具体的细节。
初学者常常使用与之相反的Down Top 建模思路,就是直接建各个分部件,再在装配体中装配,发现干涉再回去修改。
Down Top 的缺点就是后期调整非常麻烦,对于较为简单的产品还可以使用,但是对于内燃机的全零件装配,后期调整几乎是不可能的。
下面说说使用Top Down建模思路建简单鼠标壳体的过程:第一步:零件拆分鼠标整体:A.prt----------------------------------------总骨架—上部:A1.prt----------------------------------------- 分骨架A——上壳:A1_1.prt——鼠标:A1_2.prt---------------------------------- 分骨架B———左鼠标:A1_2_L.prt———右鼠标:A1_2_R.prt—下部:A2.prt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在使用Top Down建模之前,必须使用树状图对整体进行拆分,搞清总骨架是什么,分骨架是什么,零件是怎么装配的,也就是搞清装配之间的逻辑顺序。
后期我们要根据这个树状图建立装配体。
第二部:直接生成装配体在树状图中要显示特征的树图,在模型树项中选中“特征”,树状图中会出现ASM平面。
但是我们不需要这些平面,所以选择隐藏。
第三步:创建主骨架元件(A)点集创建-选择“零件-实体”选择定位默认基准-对齐坐标轴于坐标系在ASM原坐标系上点击一下,确定坐标系位置,会发现下部产生了第一个零件。
基于Creo骨架模型的摆布机构自顶向下设计

摆布机构是纺织印染及织物整理设备中常用的装置。
最常见的结构是曲柄摇杆式四杆机构,因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基本免维护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
曲柄摇杆式四杆机构在三维软件中的传统设计方法为先完成基础计算,确定四杆的长度后进行自底向上(bottom-up )设计,即先设计零件,再进行装配体的设计,然后再运用运动仿真分析机构合理性,最后进行优化修改。
这种逆向设计方法更适用于测绘基于Creo 骨架模型的摆布机构自顶向下设计摘要:在设计新型染整设备过程中,为了了解印染设备摆布机构码放整齐的结构原理,研究曲柄摇杆式摆布机构理想的设计方法,通过分析机构的运动原理与几何图形,推导出摆布长度、摆角、摆臂半径等尺寸参数与曲柄摇杆摆布机构四杆长度之间的关系及设计计算方法。
分析自底向上设计方法的不足,介绍了自顶向下设计理念的优势,并结合摆布机构的设计详细介绍了基于Creo 骨架模型的自顶向下设计方法,最终完成实体零部件的设计,并且完成摆布机构的运动仿真。
实践证明:利用Creo 骨架模型自顶向下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设计以及更改效率,提升设计质量。
关键词:自顶向下;骨架模型;摆布机构;曲柄摇杆中图分类号:TS193.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350(2023)06-0039-06Abstract:The optimal design approach of the crank-rocker-type fabric arrangement mechanism is investigatedduring the new dyeing and finishing process to comprehend the structural principle of neatly stacking the fabric arrange⁃ment mechanism of the printing and dyeing equipmen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mensional parameters such as fabric length,swing angle and radius of the swing arm,and the length of the four rods of the crank-rocker type fabric arrange⁃ment mechanism and the design calculation method is derived by evaluating the motion principle and geometric graphics of the mechanism.The shortcomings of the bottom-up design method are analyzed,and the advantages of the top-down de⁃sign concept are bined with the design of the swing-cloth mechanism,the top-down design method based on the Creo skeleton model is introduced in detail.Finally,the design of physical components and the operation simulation of the pendulum mechanism is completed.Practice has proven that using the Creo skeleton model for top-down desig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design and change efficiency,and improve design quality.Key words:top-down;skeleton model;swing-cloth mechanism;crank-rockerTop-down design of swing-cloth mechanism based onCreo skeleton model收稿日期:2023-04-23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22ZDPT02)作者简介:孙立祥(1984—),男,山东临清人,工程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新型智能纺织印染设备。
proe自上而下设计方法

我从网上找到的proe自上而下设计,说得很详细。
共同学习一下。
今天来和大家一起说说这种“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及原则,有关这种设计方法在一些网站上也都提到到,本人对此有很大兴趣,就找了些资料,针对性研究了一下,觉得它们在过程上有不到之处,比如“在孤峰”有一款用这种方法设计的电器作品,它的那个骨架是从别的软件中导入进来的!但用到“自上而下”的内容少了点!我个人觉得“自上而下”的设计可分为两种方式来实现,A,首先在LAYUOT里面作草稿,设置他们的形位关系,及尺寸关系,再在PART里升明这种关系,达到自到装配的目标,说白了,也就是用LAYOUT来控制PART,当有变动时,可以修改LAYOUT里的参数!PART 会自动更新!B,就是用骨架,先做出统一的骨架,在共享骨架里的资料,让单个PART受限于骨架的控制,这样在装配时就会以骨架的方式自动到位!在修改骨架参数后,所有相关PART都会更新!有的人也会把LAYOUT和骨架一起用,我觉得没必要,尽管LAYOUT也能控制骨架的参数,但这样就有点多余了!我个人认为,骨架方式的设计的PART在装配时若是自动装配的话,在爆炸时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还要单独的调整!我会分两个过程来说这一个过程,为的就是让不明白的人更明白他们之间的差别!先用LAYOUT的方式来说明!再用骨架说明,如下图所示,这是用机械仿真做的效果,(机械仿真我只学了三天不到)原PART及效果图在“美牙仿真”块!新建一个LAYOUT文件,在里面设置一个网格可见,选“view/draft grid" 调出如图一对话框,按需设置!这样工作区就会显示一定间距的网格线,目的是为我们画图提供参考!接下来我们可以设置一个光标捕捉**,打开”sketch/sketcher preferences" 调出草绘设置对话框,如图二设置:这样光标就能水平或垂直的沿网格线移动了!其实“破衣”的二维绘图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不同的版块有几个不同命令而,而一些大众化的命令都是和“草绘”一样的使用,这里就简单介绍下:用线和圆画如图三所示的图形!在画图的时候,你可以把一个封闭的图形填充成“实色”或剖面线,这过程就和工程图里的一样,命令在“edit/fill "我们重点介绍一下”标注“和中心线的过程!以及如何在LAYOUT与PART之前加关系!选择“insert/draft datum/plane" 这就是全局参照平面,以”pick pnt" 的方式,参照设置的网格线,在基座与圆盘之间画一条线,让**在左,灰线在右,如图五再选“insert/draft datum/axis" 这是全局参照轴,以PICK PNT的方式,参考设置的网格线,在基座与圆盘之间画一条线,如图六其实在画全局参照时也不要求很精准,我说过,LAYOUT里的图形只起到草稿的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是它与PART的关系,即说到关系,那就是说关系才是最重要的!这种关系一是尺寸关系,这就要求在设置尺寸的时候,数值要对,二是全局参照关系,这种关系只要和PART一一对应就好了,其实我个人觉得两种关系的重中之重是你要记住它们的名字,这样才能在PART中一一对应!把文件保存,新建一个PART文件,根据情况建模!如果你要用LAYOUT来控制PART的尺寸,那在PART建模时不用考虑它的尺寸,但也应该有个差不多!模型建好后,就可以开始建立关系,用专业话来说,就叫”声明“!我们现在就可以声明了,点”file/declare" 会出来一排菜单,选“declare lay" ,下面会出现我们刚才保存的那个LAYOUT文件名称,点它就行了!现在我们就已经做到了声明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对号入座了!我们之前说了,即然是全局参照平面或轴,就应该有平面或轴与之对应及可参照!也就是说,在PART里要有与之相对应的平面或轴!好了,选基准面工具,建一个偏距为0的基准面,如图七选刚才"declare" 菜单下的”declare name" 选图七的中刚建的那个基准面,此时会出现一个输入条,输入你在LAYUOT中所创建的那个全局参照平面的名称!这样,刚建的那个平面就与全局参照平面重合了!点图八的那个基准轴,在出现的输入框中输入LAYOUT中所创建的那个全局参照轴的名称,这样,这个轴就与全局参照轴重合了!其实你能做到以上过程就已经达到自动装配的目的了,但如果你想让LAYOUT能控制PART 的尺寸,就请往下看!下面我们就来设置尺寸的参照:打开"relati**" 把你在LAYOUT中对图形的长宽高尺寸与实际PART中的尺寸一一对应,如图九!全部OK后,点再生!再新建一个PART文件,建立模型如图十,过程和上面一样的!其实你能把上面的看懂后,接下来就已经全懂了!我就简单的说下过程:同样,我们仍要再建一个基准面,如图十点“declare" 之后选”declare lay" 选我们之前的那个LAYOUT文件,再点“diclare name" 选我们刚建的那个基准面,在跳出的输入条中输入我们在LAYOUT所建立的那个全局参照平面,再选如图十一的基准轴,在出现的输入行中输入LAYOUT中的那个人全局参照轴!打开”tools/pelati**" 按要求设置PART与LAYOUT的尺寸关系,如图十二把文件保存吧!到此为止,你已经OK了,如果以上你都能看的懂的话!你已经可以按部就般地设置,其实LAYOUT就这么几下,重要的是尺寸和全局参照的设置,作图没有特别的要求!如果你还不自信,那就装配一下试试!新建一个装配文件,调入第一个PART文件,选这个命令,如图十三再调入第二个PART文件,选自动,如图十四,这样,两个PART文件已经按LAYOUT文件中的佤参照设置自动装配了其它的设置都是一样的!要注意几点就行了,第一,在同一个装配体里,LAYOUT文件可以以一个文件存在,也可以存在几个文件里,只要你的设置统一,这没什么关系,如果你要想把所有的LAYOUT文件放在一个文件里,就点“insert/sheet" 它的意思我认为最好的解释是页面,如果你用过ILLUSTRATOR或CORELDARW或FREEHAND,你就能很清楚理解它的意思!当选它后,会重新出现一个页面,我们如第一个一样,画线,球标,设置尺寸,设置全局参照平面呀轴!有一点要注意,也很重要如果你的第二个页面上有第一个的图形,那它的球标名称和尺寸名称一定要一样!好了,关于LAYOUT我们就说到这,下面我们来说下骨架关于骨架我也研究过一段时间,的确是很方便的,如果我们的最终产品不用机械仿真的话,那骨架就方便的多,草图也好做,如果是用于仿真,那就麻烦多了,有时是太麻烦了,因为对于仿真我们在画骨架时的参照都是环环相扣的,其实说白了,骨架就是一个参照,让所有的建模都参照事先的一个草绘图,我个人认为它和主控设计方案有相似之处!我不习惯用主控,它的相关文件太大了!我个人认为,骨架设计有二个重点,一是设计之前一定要先打个草图,哪怕是在纸上随便画下,有个大致的设计方案,不至于半路重来!二是画好骨架后,与其它子文件共享骨架!新建一个装配文件,选"insert/component" 如图十五在后面的对话框中选”copy from existing" ,点下面的“browser" 选个空白文件,OK了,(如果你没有空白文件,新建一个,目的是COPY那个空白文件的三个默认基准面)我们已经看到骨架文件了,如图十六右点目录上的骨架文件,在菜单上选打开,打开骨架后就可以画草绘了!这种设置是按你具体的产品来设置的,对于规则的工业造型来说特别有用,对于曲面造型来说,要多设置!如图十八,全部画好后就可以退出了!此时可以看到装配文件中已经出现了骨架图了,因为是相继承的!下面的设置很很重要!重新点”insert/component" 设置如图十九,在后面的对话框中的设置如图二十,之后就是要复制骨架的基准面了,点选三个合适的基准面后,可以看到目录上如图二十一所示现在已经建立了一个子文件,要做的就是共享骨架资源!点"tools/assembly setting/ reference control " 设置如图二十二,点“shared data/copy geometry/ 出现一个复制几何对话框,如图二十三,双击"misc refs" 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dtm plane" , 按住CTRL键,点几个需要的基准面,这样所选的基准面就被复制到子文件中,再点“cruve refs", 来复制曲线,再复制曲线之前先看下,这个产品分几个文件,分个文件中有内个相关的曲线和基准面,有目的的复制!我们的第一个文件所复制的曲线如图二十四接下我们就可以打开那个子文件建模,可以看到所需要的曲线已经有了,就按照曲线建模吧,所得模型就受限于我们所复制的曲线,而所复制的曲线就受限于我们所绘的骨架,也就是说骨架控制着模型的参数!其实资源一共享是一个很有用的方法,我们可以在正常建模时就能用这个命令来优化我们的设计!其它的过程都一样,我之前已经说过了,这种骨架设计的重点是设计之前的规划及共享复制骨架资料时的选择,选择要复制哪些线,面或基准取决于你先前的规划!而对于实际的模型,按复制的参照直接做就行了!。
proe做的椅子

创建底座支架1. 新建零件文件选择“文件”中“新建”命令,在【类型】分组框中选择【零件】选项,在【子类型】分组框中选择【实体】选项,在名称文本框中输入“dizuozizuo”。
使用缺省模块进入三维实体建模环境。
2 创建旋转特征。
(1)在右工具栏中单击按钮打开设计图标板,在图标板中单击位置按钮打开参照面板,单击其中的“定义”按钮打开【草绘】对话框,选择基准平面front 作为草绘平面,使用缺省参照放置草绘平面进入二维草绘模式。
(2)在草绘平面内绘制如下图1-1所示的图形,完成后在有工具栏中单击按钮退出二维草绘模式。
图1-1(3)设置旋转角度为“360..00”,创建的设计结果如下图1-2所示3创建减材料拉伸实体特征。
(1)在右工具箱中单击“拉伸”按钮打开设计图标板。
(2)选择基准平面front作为草绘平面,使用缺省参照放置草绘平面后绘制如图所示的二维图形设置切剪深度为“穿透”,生成如图1-4所示(3)创建阵列特征,选取刚刚创建的切剪特征作为阵列对象,然后再右工具栏中单击“按钮打开设计图标板,在图标板上的下拉列表中选取【轴】选项创建轴列阵,然后选取如图1-5所示轴线作为阵列参照,其余参照设置如图1-6所示,陈列结果如图1-7所示图1-2图1-34创建拔模特征。
(1)在右工具栏栏中单击“拔模“按钮打开设计图版,以五个支架的地面进行拔模设置拔模角度为“10.00”,最后创建如图所示1-8的拔模特征。
5 创建倒圆角特征。
(1)在右工具栏中单击按钮打开设计图标板。
分别设置倒圆角为“10”和“30”得到如图1-9所示图1-4图1-5图1-6图1-8图1-96 创建拉伸实体特征。
(1)绘制如图1-10所示的剖面图形,拉伸深度为“5”。
仿造前面介绍使用轴阵列的方法阵列前面创建的拉伸实体特征。
阵列特征总数为5结果如1-11所示。
图1-10 图1-11(2)使用减材料的拉伸方法在如上图1-11箭头所指表面上切出直径为“10”深度为“10”的孔,然后阵列该孔。
Creo原创教程(六) top-down-design之骨架模型 球阀建模举例

creo原创教程(六)top-down-design之骨架模型球阀建模举例从顶向下设计流程之骨架模型我们先认识一下什么叫做骨架模型当使用者在建立大型装配件时,会因零部件过多而难以处理,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可能是彼此间的限制条件相冲突,或者是因为零部件繁杂而忽略了某些小的地方,也可能是从原始设计时,建立的条件就已经出现错误等诸如此类的原因。
因此,在 Proe中提供了一个骨架模型的功能,允许使用者在加入零件之前,先设计好每个零件在空间中的静止位置,或者运动时的相对位置的结构图。
设计好结构图后,可以利用结构将每个零件装配上去,以避免不必要的装配限制冲突。
骨架模型不时实体文件,在装配的明细表中也不包括骨架模型,为什么要采用骨架模型?因为它有以下的优点:1)集中提供设计数据:骨架模型就是一种.part 文件。
在这个.part 文件中,定义了一些非实体单元,例如参考面、轴线、点、坐标系、曲线和曲面等,勾画了产品的主要结构、形状和位置等,作为装配的参考和设计零部件的参考。
2)零部件位置自动变更:零部件的装配是以骨架模型中基准作为参考的,因此零部件的位置会自动跟着骨架模型变化。
3)减少不必要的父子关系:因为设计中要尽可能的参考骨架模型,不去参考其他的零部件,所以可以减少父子关系。
4)可以任意确定零部件的装配顺序:零部件的装配是以骨架模型作为基准装配的,而不是依赖其它的零部件为装配基准的,因此可以方便的更改装配顺序。
5)改变参考控制:通过设计信息集中在骨架模型中,零部件设计以骨架作为参考,可以减少对外部参考的依赖。
骨架模型文件是一种特殊的.part 文件1)是装配中的第一个文件,并且排在默认参考基准面的前面。
2)自动被排除在工程图之外,工程图不显示骨架模型的内容。
3)可以被排除在BOM表之外。
4)没有重量属性。
默认状态下,每个装配件只能由一格骨架模型,当产品比较复杂时,一个骨架模型需要包括的信息太多,可以采用多个骨架模型相互配合分工,完成设计信息的提供和参考。
Creo原创教程(六) top-down-design之骨架模型 球阀建模举例

creo原创教程(六)top-down-design之骨架模型球阀建模举例从顶向下设计流程之骨架模型我们先认识一下什么叫做骨架模型当使用者在建立大型装配件时,会因零部件过多而难以处理,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可能是彼此间的限制条件相冲突,或者是因为零部件繁杂而忽略了某些小的地方,也可能是从原始设计时,建立的条件就已经出现错误等诸如此类的原因。
因此,在 Proe中提供了一个骨架模型的功能,允许使用者在加入零件之前,先设计好每个零件在空间中的静止位置,或者运动时的相对位置的结构图。
设计好结构图后,可以利用结构将每个零件装配上去,以避免不必要的装配限制冲突。
骨架模型不时实体文件,在装配的明细表中也不包括骨架模型,为什么要采用骨架模型?因为它有以下的优点:1)集中提供设计数据:骨架模型就是一种.part 文件。
在这个.part 文件中,定义了一些非实体单元,例如参考面、轴线、点、坐标系、曲线和曲面等,勾画了产品的主要结构、形状和位置等,作为装配的参考和设计零部件的参考。
2)零部件位置自动变更:零部件的装配是以骨架模型中基准作为参考的,因此零部件的位置会自动跟着骨架模型变化。
3)减少不必要的父子关系:因为设计中要尽可能的参考骨架模型,不去参考其他的零部件,所以可以减少父子关系。
4)可以任意确定零部件的装配顺序:零部件的装配是以骨架模型作为基准装配的,而不是依赖其它的零部件为装配基准的,因此可以方便的更改装配顺序。
5)改变参考控制:通过设计信息集中在骨架模型中,零部件设计以骨架作为参考,可以减少对外部参考的依赖。
骨架模型文件是一种特殊的.part 文件1)是装配中的第一个文件,并且排在默认参考基准面的前面。
2)自动被排除在工程图之外,工程图不显示骨架模型的内容。
3)可以被排除在BOM表之外。
4)没有重量属性。
默认状态下,每个装配件只能由一格骨架模型,当产品比较复杂时,一个骨架模型需要包括的信息太多,可以采用多个骨架模型相互配合分工,完成设计信息的提供和参考。
proe自上而下布局设计

Creo原创教程(十)top-down-design之布局运用,看后人人都能top-down这是一个布局来控制液压油缸顶升物体的案例,下面就介绍如何创建控制这样的布局由于布局设计尺寸的更改,导致液压油缸顶升的距离的变动,这个就是从顶向下设计的理念中的一部分。
我们现在的很多人都知道什么是top-down-design,一般人第一印象:“它的作用是自动装配,还没看见它还有什么用途,也不知道怎么用。
”殊不知,top-down-design这一设计理念的实质作用。
(反正top-down实现自动装配我不用,还没到用的时候)有人知道他们的区别么?A: top-down-design 从顶向下(从顶级设计到细节零件设计)B: down -top-design 从下到上(反之)你知道什么使用A,什么时候用B么?A:你是自行设计,自主研发,而且后期更改变动很大,需要用A理念来设计B:你是仿制,copy别人的东西,而且变动不是很大,需要用B理念来设计。
在用A的过程,可以穿插着用B(在细节部分),但是A为主导,在主要尺寸上必须用A。
但是你在前期的投入时间比较多,把一些关系和细节做好了,你会事倍功半的,如果前期没有做好,后期你会以加倍的时间来去做它。
在用B设计的时候,可以穿插着用A,但是一B为主导。
实际上top-down-design涉及到proe的知识相当的多,我们在使用上不一定能用到那么多,或许只用到一小部分。
本人是一俗人,没有那么多华丽的辞藻来编制教程,实实在在,通俗的语言文字来描述top-down-design带来的好处以及如何使用它,手把手教会你。
看见了网上有关很多于top-down的帖子,就没有几个详细介绍关于机械top-down-design设计理念的,有ptc原版的教程,但是适合2001版本的,一部分人看不懂,还有的介绍的非常的简略,还有很多都是抄袭的帖子,我们野火老大的帖子被别人抄袭了好几个版本,以四连杆机构居多(那个是运动骨架来设计的),由于一部分是E文的,还有一部分介绍的很简单,一般的人可能都看不懂,于是乎Creo今天特地做一个教程,一个关于类似于煤矿地下矿井支撑油缸撑板支撑墙壁的教程,网上就没有关于布局来控制油缸等机械运动的教程,悲剧!Top-down设计理念主要是布局和骨架,关于这两个的含义我这里就不讲了,今天将布局大体描述一下布局,布局类似于我们工程师的一个笔记本,一张草纸,比如说你要绘制一个设备,你得先画出它的外形吧,把整体尺寸先控制好,长、宽、高,好建模,声明布局,把参数传给设备或者说是零件,建立好关系,你再草纸上把尺寸更改了,模型会检测到你的更改,它会自动按照你的要求去改,实现了人机互动,这样,不需要你每次更改都要到模型里面去改,而且不容易出错,这就是top-down-desig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则AB AC →→⋅的最小值为( )A .14-B .12-C .34-D .1-【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是向量与三角的典型综合题。
解法较多,属于较难题,得分率较低。
【易错点】1.不能正确用OA ,OB ,OC 表示其它向量。
2.找不出OB 与OA 的夹角和OB 与OC 的夹角的倍数关系。
【解题思路】1.把向量用OA ,OB ,OC 表示出来。
2.把求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求解。
【解析】设单位圆的圆心为O ,由AB AC →→=得,22()()OB OA OC OA -=-,因为1OA OB OC ===,所以有,OB OA OC OA ⋅=⋅则()()AB AC OB OA OC OA ⋅=-⋅-2OB OC OB OA OA OC OA =⋅-⋅-⋅+ 21OB OC OB OA =⋅-⋅+设OB 与OA 的夹角为α,则OB 与OC 的夹角为2α所以,cos 22cos 1AB AC αα⋅=-+2112(cos )22α=--即,AB AC ⋅的最小值为12-,故选B 。
【举一反三】【相似较难试题】【2015高考天津,理14】在等腰梯形ABCD 中,已知//,2,1,60AB DC AB BC ABC ==∠= ,动点E 和F 分别在线段BC 和DC 上,且,1,,9BE BC DF DC λλ==则AE AF ⋅的最小值为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几何运算、向量的数量积与基本不等式.运用向量的几何运算求,AE AF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再运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计算AE AF ⋅,体现了数学定义的运用,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小值,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的综合体现. 【答案】2918【解析】因为1,9DF DC λ=12DC AB =,119199918CF DF DC DC DC DC AB λλλλλ--=-=-==, AE AB BE AB BC λ=+=+,19191818AF AB BC CF AB BC AB AB BC λλλλ-+=++=++=+,()221919191181818AE AF AB BC AB BC AB BC AB BCλλλλλλλλλ+++⎛⎫⎛⎫⋅=+⋅+=+++⋅⋅ ⎪ ⎪⎝⎭⎝⎭19199421cos1201818λλλλ++=⨯++⨯⨯⨯︒2117172992181818λλ=++≥+= 当且仅当2192λλ=即23λ=时AE AF ⋅的最小值为2918. 2.【试卷原题】20.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抛物线C 的焦点()1,0F ,其准线与x 轴的交点为K ,过点K 的直线l 与C 交于,A B 两点,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D . (Ⅰ)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 (Ⅱ)设89FA FB →→⋅=,求BDK ∆内切圆M 的方程.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标准方程,韦达定理,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等知识,考查了解析几何设而不求和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属于较难题。
【易错点】1.设直线l 的方程为(1)y m x =+,致使解法不严密。
2.不能正确运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使得运算繁琐,最后得不到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1.设出点的坐标,列出方程。
2.利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简化运算过程。
3.根据圆的性质,巧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
【解析】(Ⅰ)由题可知()1,0K -,抛物线的方程为24y x =则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1x my =-,()()()112211,,,,,A x y B x y D x y -,故214x my y x =-⎧⎨=⎩整理得2440y my -+=,故121244y y m y y +=⎧⎨=⎩则直线BD 的方程为()212221y y y y x x x x +-=--即2222144y y y x y y ⎛⎫-=- ⎪-⎝⎭令0y =,得1214y yx ==,所以()1,0F 在直线BD 上.(Ⅱ)由(Ⅰ)可知121244y y m y y +=⎧⎨=⎩,所以()()212121142x x my my m +=-+-=-,()()1211111x x my my =--= 又()111,FA x y →=-,()221,FB x y →=-故()()()21212121211584FA FB x x y y x x x x m →→⋅=--+=-++=-,则28484,93m m -=∴=±,故直线l 的方程为3430x y ++=或3430x y -+=213y y -===±,故直线BD 的方程330x -=或330x -=,又KF 为BKD ∠的平分线,故可设圆心()(),011M t t -<<,(),0M t 到直线l 及BD 的距离分别为3131,54t t +--------------10分 由313154t t +-=得19t =或9t =(舍去).故圆M 的半径为31253t r +== 所以圆M 的方程为221499x y ⎛⎫-+= ⎪⎝⎭【举一反三】【相似较难试题】【2014高考全国,22】 已知抛物线C :y 2=2px(p>0)的焦点为F ,直线y =4与y 轴的交点为P ,与C 的交点为Q ,且|QF|=54|PQ|.(1)求C 的方程;(2)过F 的直线l 与C 相交于A ,B 两点,若AB 的垂直平分线l′与C 相交于M ,N 两点,且A ,M ,B ,N 四点在同一圆上,求l 的方程.【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应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的应用,解法及所涉及的知识和上题基本相同. 【答案】(1)y 2=4x. (2)x -y -1=0或x +y -1=0. 【解析】(1)设Q(x 0,4),代入y 2=2px ,得x 0=8p,所以|PQ|=8p ,|QF|=p 2+x 0=p 2+8p.由题设得p 2+8p =54×8p ,解得p =-2(舍去)或p =2,所以C 的方程为y 2=4x.(2)依题意知l 与坐标轴不垂直,故可设l 的方程为x =my +1(m≠0). 代入y 2=4x ,得y 2-4my -4=0. 设A(x 1,y 1),B(x 2,y 2), 则y 1+y 2=4m ,y 1y 2=-4.故线段的AB 的中点为D(2m 2+1,2m), |AB|=m 2+1|y 1-y 2|=4(m 2+1).又直线l ′的斜率为-m ,所以l ′的方程为x =-1m y +2m 2+3.将上式代入y 2=4x ,并整理得y 2+4m y -4(2m 2+3)=0.设M(x 3,y 3),N(x 4,y 4),则y 3+y 4=-4m,y 3y 4=-4(2m 2+3).故线段MN 的中点为E ⎝ ⎛⎭⎪⎫2m2+2m 2+3,-2m ,|MN|=1+1m 2|y 3-y 4|=4(m 2+1)2m 2+1m 2.由于线段MN 垂直平分线段AB ,故A ,M ,B ,N 四点在同一圆上等价于|AE|=|BE|=12|MN|,从而14|AB|2+|DE|2=14|MN|2,即 4(m 2+1)2+⎝ ⎛⎭⎪⎫2m +2m 2+⎝ ⎛⎭⎪⎫2m 2+22=4(m 2+1)2(2m 2+1)m 4,化简得m 2-1=0,解得m =1或m =-1, 故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y -1=0或x +y -1=0.三、考卷比较本试卷新课标全国卷Ⅰ相比较,基本相似,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对学生的考查要求上完全一致。
即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既考查了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符合考试大纲所提倡的“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的原则. 2. 试题结构形式大体相同,即选择题12个,每题5分,填空题4 个,每题5分,解答题8个(必做题5个),其中第22,23,24题是三选一题。
题型分值完全一样。
选择题、填空题考查了复数、三角函数、简易逻辑、概率、解析几何、向量、框图、二项式定理、线性规划等知识点,大部分属于常规题型,是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常见的类型.解答题中仍涵盖了数列,三角函数,立体何,解析几何,导数等重点内容。
3. 在考查范围上略有不同,如本试卷第3题,是一个积分题,尽管简单,但全国卷已经不考查了。
四、本考试卷考点分析表(考点/知识点,难易程度、分值、解题方式、易错点、是否区分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