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课件PPT

合集下载

(新)北师版物理九年级《火箭》公开课(课件)

(新)北师版物理九年级《火箭》公开课(课件)

2.下列关于火箭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火箭使用的是喷气式发动机,与内燃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完全相同 B.火箭在工作时需要像活塞、螺旋桨等那样的传递结构 C.火箭是热机的一种,工作时燃料的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 D.火箭升空时不需要反作用力推动机身向前运动
3.2020年5月5日18时,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飞成功,标 志着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为全面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 第三步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下列关于火箭在升空过程中的说 法正确的是( B )
F斥
F引
r 与 r 0的 关 系
r<r0 r=r0 r>r0
r>10r0
分子力
引力<斥力 引力=斥力 引力>斥力
无作用力
小结
✓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分子之间有间隙; ✓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
演示:分子的弹簧模型
类比法
练一练
“N95”型口罩(如图所示)对直径为0.075μm±0.020μm的非油性颗粒(如粉
➢人们执行多次空间运载任务时,使用的是航天飞机。
视频: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
火箭与内燃机
火箭与内燃机的比较
火箭
内燃机
构造
整流罩、氧化剂箱、燃料箱、 输送装置、燃烧室、尾部喷口

进气门、火花塞(或喷油嘴)、 排气门、汽缸、活塞、连杆、曲轴

火箭
助燃剂
不 能量损失 同
功率 点
应用
自带氧化剂 较小 巨大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五、火箭
火箭
观察与思考
火箭是怎样起源的呢? 火箭起源于中国,是中国古代重大发明之一。最早用于战争, 已有约900多年的历史。

《机械能》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PPT课件

《机械能》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PPT课件
改变小球放置在斜面上的高度 6.实验器材 斜面、小球、纸盒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二、动能 研究: 小球的动能 观察: 纸盒被推动的距离 控制变量法 研究方法: 转化法 对比法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二、动能
(猜1)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①小球的 质量 不变,改变小球的 速度 。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一、能量 2、能量是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1)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量 就越大。 2)能量的大小,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3、能的单位:焦 (J)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二、动能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重力势能
动能 弹性势能 动能
动能 弹性势能
动能 重力势能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新课知小探结究 随堂练习
动能和势能可以 例相6:互撑转杆跳化高
起跳时: 由于助跑,人具有一定的动能
起跳后,撑杆弯曲: 人的动能
杆的弹性势能
运动员上升过程: 杆的弹性势能
人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运动员下落过程: 人的重力势能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机械能
(第一课时)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公 路 上 的 限 速 牌
为什么在高速公路 上要规定汽车的最大行 驶速度?
小朋友从滑梯上 滑下时为什么会越来 越快?
小 朋 友 滑 滑 梯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复习 1、什么是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什么? 3、功的计算公式?单位?
被举起的高度相同时,物体 质量 越大, 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多。

《内能》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PPT课件2

《内能》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PPT课件2

1、有关下列两杯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b)的热量比(a)的多
((×b))
(b)的内能比(a)的大 ( √ )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随堂练习 本课小结
三、热量
随堂练习
2、判断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
(1)物体温度高时比温度低时含有的热
量多
(×)
(2)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
(3)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就会增大;
快乐预习感知
固体、液体和 气体的特性
物体的内能
分子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 运动状态不同。固体中,分 子彼此靠得很 近 ,有规律地紧挨在一起,所以固体既有一 定的 形状 ,又有一定的 体积 ;液体中,分子只能在一定 限度内运动,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 形状 ,但占有一定 的 体积 ;气体中,分子离得较 远 ,且能自由地沿各个方 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 形状 ,也没有确定 的 体积 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其中分子运动的 状态都与 温度 有关。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变得 激烈 , 分子之间的 距离 变大,物体的体积一般都有所 膨胀
(a)
(b)
(c)
内能最大的(c),是最小是(a)。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随堂练习 本课小结
二、内能的改变 内能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内能的大小与 温度 和 质量 有关, 温度越高, 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说明: 1、温度反映的是的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 2、质量反映的是物体内部分子的数目或单个分子 的平均质量
理论的观点解释,这是一种
现象。当红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时,
可以看到热水变色比冷水变色快,说明温度越高,水中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

北师大版(闫)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五、火箭》优质课PPT课件_2

北师大版(闫)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五、火箭》优质课PPT课件_2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 喷气式发动机的分类 • 空气喷气发动机 • 火箭喷气发动机 • 区别
古现代火箭发展史
火箭发展的历史
(1)火箭起源于中国 三国时代 的“燃烧箭”
(2)中华民族不但发明了火箭,而且还最早应用 了串联(多级)和并联(捆绑)技术以提高火箭的 运载能力。
明代史记 中记载的 “神火飞 鸦”
"火龙出水"
“万户飞天”
相传在14世纪末期,中国有位称 为“万户”的人,两手各持一大风 筝,请他人把自己绑在一把特制的 座椅上,座椅背后装有47支当时最 大的火箭(又称“起火”)。他试 图借助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气动升 力来实现“升空”的理想。“万户” 的勇敢尝试虽遭失败并献出了生命, 但他仍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 的力量进行飞行的人。今天,为了 纪念这位传奇式的人物,国际上将 月球表面东方海附近的一个环形山 以“万户”命名。
十二、在降至100公里时,返回舱进入再入姿态 调整,约80公里时,返回舱再入稠密大气层。
十三、进入黑障区后,通信中断, 约40公里高度时,出黑障区,通信 恢复。
十四、在返回舱再入大气层后,着陆场地 面雷达站和测量站跟踪捕获目标,测量返 回轨道,预报返回舱着陆点。在约10公里 高度时,返回舱抛撒舱盖,拉出引导伞和 辅助引导伞。
第十章 能及其转化
第五节 火箭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火箭的工作原理, 了解火箭是喷气式发动机的一种 2、了解现代火箭的构造和特点,了解多级 火箭是星际航行的运载工具
火箭是怎样升空的:
气球内充满了气体
把吹气口松开,气球内的气 体以很快的速度向外喷出。
喷出的气体对气球产生一 个向喷气的反方向的推力, 使气球飞出去。

《内能》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PPT课件3

《内能》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PPT课件3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 动能 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
内能。 做功 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外
界对物体做功,或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物体的内
能 增加 。反之,物体对外做功,或物体向外界放出热量, 物体的内能 减少
沙尘暴时,大街上尘土飞扬,这就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吗?
答案: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因为分子是用肉眼观察不到的,尘土是细小 颗粒,每个细小颗粒是由数量巨大的分子组成的。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内能
项目
物质是由
大量 分子
组成的
物质
分子在 永不停息地
结构 的基 本理
做无规 则运动
论 分子之间
存在着相
互作用力
主要内容
分子非常 小 ,如果把分子看成小球,分子直径大约只 有 10-10 m
两种不同的物质可以自发地彼此进入对方,这种现象称 为扩散现象,根据扩散现象,我们可以断定分子是在 运动 着的
(2014·广东)如图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
()
A.分子间存在斥力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关闭
D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
1 2 3 45
2.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在地面和墙面有相当厚的一层会变成黑色,用分子动
理论的观点解释,这是一种
现象。当红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时,
解析:a 是用酒精灯加热,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水的内能;b 是用物体 搅拌,是通过做功改变水的内能;c 是对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空气又把内能转移给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水的内能;d 是通电后电 热丝的热量传递给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 3 45
1.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公开课)ppt课件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公开课)ppt课件
30
答:活塞对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活塞 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 结论:2. 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内能
3.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
4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应用:
古人钻木取火
5
活动12.6: 演示点火爆炸
6
现象:我们看到 塑料盒盖飞出去了!; 分析:盒盖的机械能如何变化?
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燃气的内能如何变化?
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18
想一想:
1. 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中的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9
想一想:
2. 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活塞经4历____个冲程,曲
轴旋转
1
2
2
_____圈,活塞往复运动_____次,燃气对外做
______次功。
20
想一想:
3. 在汽油机的四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外 做功,那么其他3个冲程是靠什么完成的? 飞轮的惯性
一、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会减少; 2.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内能的转移 二、汽油机 1.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活塞经历4个冲程,曲轴
(飞轮)旋转2圈,活塞往复运动2次,燃气对外 做1次功。 2.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
将铁丝快速弯折几次,弯折处有何感觉?
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2
活动12.5: 研究做功能否改变物体内能
活塞 空气 棉絮
空气压缩引火仪
3
说一说,想一想
现象:你看到棉絮燃烧起来了 ;
分析:所看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了 内能增大了

《机械能》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PPT课件3

《机械能》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PPT课件3
答案:C
1.下列物体一定具有动能的是( ) A.汽车 B.飞机 C.轮船 D.飞翔的雄鹰
D
123
关闭
答案
2.下列物体具有弹性势能的是( ) A.正在涨潮的海水 B.空中匀速飞行的飞机 C.拉长的橡皮筋 D.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C
123
关闭
答案
123Βιβλιοθήκη 3.如图所示,在飞机加速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远眺图使用说明
1、远眺距离为1米-2.5米(远眺图电脑版比纸质 版小,距离相应缩短),每日眺望5次以上,每次 3—15分钟。
2、要思想集中,认真排除干扰,精神专注,高 度标准为使远眺图的中心成为使用者水平视线的 中心点。
3、远眺开始,双眼看整个图表,产生向前深进 的感觉,然后由外向内逐步辨认每一层的绿白线 条。
4、如果视力不良,只能进到某一层时,不要立 即停止远眺,应多看一会儿,将此层看清楚后, 再向内看一层,如此耐心努力争取尽量向内看, 才能使眼的睫状肌放松。
5、双眼视力相近的,两眼可同时远眺;双眼视 力相差大的、将左右眼轮流遮盖,单眼远眺,视 力差的一只眼睛,其远眺时间要延长。
远眺图使用方法
第一步、首先在能把远眺图都看清的位置,熟悉 一下最远处几个框细微的纹路,
()
A.飞机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 B.飞机的动能增大,重力势能不变 C.飞机的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 D.飞机的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C
关闭
答案
可爱的同学,找资料眼 睛累了吧!长时间屏幕,眼 睛会干涩、酸痛、疲劳的。
不过现在教同学们一个 小办法,左边我为大家准备 了一张视力保健“远眺图” ,看看图就能缓解眼疲劳, 起到远眺解乏的作用。
1.“物体能对外做功”和“物体做功”的区别

北师版九年级物理第5节 火箭 课件

北师版九年级物理第5节  火箭 课件

►为你理想的人,否则,爱的只是你在他身上找到的你的影子。 ►有时候,我们愿意原谅一个人,并不是我们真的愿意原谅他,而是我们 不愿意失去他。不想失去他,惟有假装原谅他。不管你爱过多少人,不管 你爱得多么痛苦或快乐。最后,你不是学会了怎样恋爱,而是学会了,怎 样去爱自己。
►雨水打在窗户上,发出嘀嗒,嘀嗒的声响。这天空好似一个大筛子, 正永不疲倦地把银币似的雨点洒向大地。远处,被笼罩在雨山之中的 大楼,如海市蜃楼般忽隐忽现,让人捉摸不透,还不时亮起一丝红灯, 给人片丝暖意。 ►七月盛夏,夏婆婆又开始炫耀她的手下——太阳公公的厉害。太阳 公公接到夏婆婆的命令,以最高的温度炙烤着大地,天热得发了狂, 地烤得发烫、直冒烟,像着了火似的,马上要和巧克力一样融化掉。 公路上的人寥寥无几,只有汽车在来回穿梭奔跑着。瓦蓝瓦蓝的天空 没有一丝云彩,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 使人觉得憋气不舒服。外面的花草树木被热得打不起精神来,耷拉着 脑袋。
多级火箭
• 现代火箭在很多时候使 用的是多级火箭.
• 每一级火箭完成工作后 就会被抛掉,点燃下一 级火箭.
►走进颐和园,眼前是繁华的苏州街,现在依稀可以想象到当年的热闹场 面,苏州街围着一片湖,沿着河岸有许多小绿盘子里装着美丽的荷花。这 里是仿照江南水乡--苏州而建的买卖街。当年有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 等,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的,皇帝游览的时候才营业。我正 享受着皇帝的待遇,店里的小贩都在卖力的吆喝着。 ►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 叠叠地挤在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荷 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晶的。 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需要解决发动机的高空启动技术。
3. 发射时的故障率以级数成几何增长。
例子:长征3号火箭一共发射12次,其中,第1、 8、11次失败,原因就是第3级火箭的发动机 发动失败及出现故障。
现代火箭的燃料
固体火箭是如何推进的?
固体火箭的推进剂为固体,这种推进剂又 称为“火药”,火药铸成块状,排放在箭体内, 占了大部分空间。固体火箭结构简单,制作方 便,装入火药后可以长期存放,随时可以点火; 点燃后燃烧时间短,燃烧的激烈程度无法控制, 发射时震动大,因此它不适于发射载人的飞行 器,多用于军事方面。
(1)火箭起源于中国
三国时代 的“燃烧箭”
(2)中华民族不但发明了火箭,而且还最早应用 了串联(多级)和并联(捆绑)技术以提高火箭的 运载能力。
PPT模板:/moban/
PPT素材:/sucai/
PPT背景:/beijing/
PPT图表:/tubiao/
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火箭
气球内充满了气体
把吹气口松开,气球内的气 体以很快的速度向外喷出。
喷出的气体对气球产生一 个向喷气的反方向的推力, 使气球飞出去。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 喷气式发动机的分类 • 空气喷气发动机 • 火箭喷气发动机 • 区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古现代火箭发展史
火箭发展的历史
现代火箭的特点及用途
早期的火箭主要用于战争
而今人们更注重它的 和平利用。例如发射 卫星、运送空间站等 等。
制导与控制系统
三级火箭的每一级都像一支独 立的火箭。发射时先点燃第一级火 箭,几分钟后这级火箭的燃料烧尽 自动脱落,同时引燃第二级火箭, 第二级火箭燃料烧尽后也脱落,第 三级火箭开始工作,直到把卫星、 飞船等送到预定轨道。
十二、在降至100公里时,返回舱进入再入姿态 调整,约80公里时,返回舱再入稠密大气层。
十三、进入黑障区后,通信中断, 约40公里高度时,出黑障区,通信 恢复。
十四、在返回舱再入大气层后,着陆场地 面雷达站和测量站跟踪捕获目标,测量返 回轨道,预报返回舱着陆点。在约10公里 高度时,返回舱抛撒舱盖,拉出引导伞和 辅助引导伞。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试卷下载:/shiti/
教案下载:/jiaoan/
PPT论坛:
PPT课件:/kejian/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五、助推器分离。 六、火箭一级二级分离,整流罩分离。
七、二级发动机关机,随后船箭分离。
八、飞船入轨。入轨后,飞船捕获地球,建立 轨道运行姿态,展开太阳电池帆板并对太阳定 向。
九、飞船按预定轨道环绕地球飞行。
十、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
十一、建立返回制动姿态。飞 船制动进入返回轨道,返回舱 降低至140公里的高度时,推 进舱与返回舱分离。
动力系统
三级火箭像接力赛一样,都是 在前一级的速度基础上再加速。同 时,由于每一级脱落后都能使剩余 部分中有效载荷的质量的比例增加, 火箭结构部分的质量在逐级减小, 仅从这一点来看就比单级火箭优越 得多。
有效负荷 第1级火箭
第2级火箭
第3级火 箭
不采用4级火箭的原因
1.多级火箭采用发动机与1、2级火箭不同,级 数越多,要求的技术越高。
液体火箭推进原理示意图
仪器舱
燃料
燃料室
喷口
氧化剂

发射过程演示讲解
一、飞船和运载火箭在技术厂房按垂 直组装和垂直测试的一系列程序完成 技术准备工作后,整体垂直运输到脐 带塔,并进行最后的功能检查。
二、一切准备就绪后,火箭一 级发动机及4个助推器同时点 火。 三、火箭升空,开始程序转弯。
四、火箭继续飞行,抛掉逃逸塔。
中国自1956年开始,展开现代火箭的研制工作。 1970年 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诞生,首次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成 功。
目前,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研制成功7个型号。
长征1号
长征二号C型 长征三号A型 长征三号B型 长征三号C型
长征四号B型
为了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 档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
整及打印,欢迎下载。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i/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明代史记 中记载的 “神火飞 鸦”
"火龙出水"
“万户飞天”
相传在14世纪末期,中国有位称为“万 户”的人,两手各持一大风筝,请他人 把自己绑在一把特制的座椅上,座椅背 后装有47支当时最大的火箭(又称“起 火”)。他试图借助火箭的推力和风筝 的气动升力来实现“升空”的理想。 “万户”的勇敢尝试虽遭失败并献出了 生命,但他仍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 箭的力量进行飞行的人。今天,为了纪 念这位传奇式的人物,国际上将月球表 面东方海附近的一个环形山以“万户” 命名。
(3)20世纪初,俄国著名科学家齐奥尔 科夫斯基从理论上证明了多级火箭可以 克服地球引力而进入太空,并建立了火 箭运动的基本数学方程,奠定了航天学 的基础。
1942年10月3日,德国首次成功 地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枚弹 道导弹 -V-2 。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导弹的 基础上开始发展运载火箭。
中国火箭发展状况
固体火箭推进原理示意图
仪器舱
燃料
燃料室
喷口
氧化剂

液体火箭是如何推进的?
液体火箭的推进剂为液体,燃料和氧化剂 的组合情况很多,如酒精和液态氧、煤油和液 态氧、液态氢和液态氧等。液体火箭燃烧时间 长,便于控制,控制推进剂的输送,可以使火 箭停火、重新点燃,从而控制火箭的飞行速度, 操纵很方便。液体火箭的燃料不易储藏,成本 很高。它是进行宇宙航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