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叙述题应该如何承接?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片段阅读之巧解承接叙述

承接叙述题如何考呢?一般题干给出一段话,让大家判断下文作者会讲什么。
怎样才能作者心灵契合,猜到他接下来要说什么?今天新西南教育带领大家探索这类题目的奥秘!一、常见题型问法:作者下文将要论述的是?作者/文章接下来强调、讨论的重点是什么?作者/文章接下来不会提及的内容是什么?二、做题方法:着重看尾句1.尾句的作用:隐含作者感情倾向,提示下文。
2.尾句的分类:尾句提出一个新的论述对象:后文具体阐述此论述对象;尾句提出一个对策:后文具体阐述此对策;尾句提出一个问题:后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先分析、再解决);尾句隐含作者倾向:后文点明此倾向。
3.排除选项排除本文信息。
即前文内容已经出现过的信息。
排除无关信息。
即与本文段话题不一致的信息。
排除跳跃信息。
即下下文才会说的信息。
【例1】潜水员在执行水下任务的过程中,普遍采用信号绳作为主要通信工具,即通过对信号绳的拉、抖组成系列信号来实现对陆上的简易通信。
这种通信方式便捷、直接,但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信号绳仅能实现有限信息量的表达,且信号传输过程极易受复杂海水环境影响而中断或失效,带来安全隐患。
2015年,就曾有潜水员的信号绳被缠住而险些发生事故。
可以说,潜水员在执行水下任务时,是真正的命悬一“线”。
针对信号绳的诸多弊病,结合智能穿戴设备在民用领域的快速发展,面向军事潜水领城的智能穿戴产品逐新成为科技工作者的研发热点之一。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A.军事潜水领域智能穿戴设备的关键技术B.信号绳在军事领域传递信息中的缺陷C.日常生活中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现状D.人工智能技术引入穿戴设备的前景预期【答案】A。
解析:文段一开始谈到利用信号绳执行水下任务有弊端,接着举了05年的一个例子,最后一句话中出现一个新的论述的对象,即“军事潜水领域的智能穿戴产品”,根据行文分析和着重看尾句的解题原则,下文应该是针对此对象进行具体的论述。
A项谈到军事潜水领域智能穿戴设备的技术,与尾句话题一致,保留。
大学生村官行测指导技巧:承接叙述题从开头猜结局

大学生村官行测指导技巧:承接叙述题从开头猜结局技巧1:关注主题词和最后一句主题词是文段的陈述对象,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就如同电视剧中的主人公,在做承接叙述题中,需要格外注意主题词,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文段结尾的句子,往往预示着接下来要发生的故事,需要我们以作者的眼光去猜想。
【例题1】“人造美女”是最近非常抢眼的一个词。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梦想,通过整形美容手术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成为现实,对每一位爱美女性来说,都是一种诱惑。
目前,整形美容已成为诸多爱美女性增加个人靓丽指数的时尚选择,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女性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作为文章的引言,该文章最有可能谈的是:A.整形美容的方法、原理和效果B.整形美容受到众多女性青睐C.整形美容给女性生活带来的变化D.失败的整形美容所带来的痛苦【解析】文段的主题为“人造美女”,在铺垫了整形手术的诱惑后,话锋一转,指出有许多女性为此付出了代价。
如果把我们当做作者或者是编剧,显然接下来就该继续具体介绍整形手术具体的代价是什么了,会带来怎么样的悲剧,比对下选择,D更合适。
技巧2:关注新颖的出题形式随着行测考试新颖度的提升,这类题目也有了新的变形,在13年政法干警的考试中,就由传统的考察后文内容变为了考察前文内容,这时候我们除了关注主题词之外,更多的要关注下文段的首句,注意和上文的承接。
【例题2】与之相比,国际游客在中国的消费行为多是到餐饮店享受中国美食,或到小商品市场买些小商品,一般不会到百货店和大型超市买东西,国际游客来了,却带动不了中国商业的发展,为什么?因为中国没有品牌商品的定价权,零售业的经营方式带有相当大的“食利”性质,导致中国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却还不是国际游客的购物天堂,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旅游作为平衡国际贸易顺差、减少贸易摩擦的一种手段而应从国家利益的高度限制欧美品牌在中国市场实行最高价格定位的做法,从法律角度理清欧美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价格政策是否形成了价格垄断。
2020国考行测解题技巧:承接叙述题

2020国考行测解题技巧:承接叙述题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距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要珍惜这宝贵的时间,抓紧备考。
今天云南中公教育就给大家讲一讲小题型中的一种——承接叙述题,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
从问法上来看,承接叙述题还是比较容易区分的,题干往往会问你“作者接下来最可能说什么”或者“作者接下来最不可能说什么”等。
所谓承接叙述题,通俗的说就是“接话”!怎么“接话”才能接的最连贯呢?当然是重点关注原文的最后一句,也就是——重点关注尾句!对于正常的“选是型承接叙述题”来说,咱们的“尾句优先”原则基本上已经足够解题了,但是“选非型承接叙述题”,问你“作者接下来最不可能说什么”的时候,可能咱们不少学员就崩溃了。
都说女孩的心思你别猜,猜也猜不出来;现在来看可能作者的心思更难猜吧!作者不想说的话题有千千万,到底该如何选择呢?在这里老师给大家总结了三种常见的“作者不想说的话”①本文信息:原文已经完整阐述过的信息,再说一遍的话就叫做赘述,所以不选。
②跳跃信息:前后两句话跨度太大,强行联系也会歪曲原文的行文脉络,所以不选。
③无关信息:彼此完全无关的话题,是不能选的。
那么我们结合一个例题来理解一下吧。
【例1】研究人员长期以来都设想干细胞能够修复或替换受损组织,该研究被冠名为再生医学。
因此胚胎干细胞被再生医学家们寄予厚望,所谓“多能”就意味着这些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其他类型的细胞。
现在的技术已经可以在非胚胎细胞中诱导细胞的多能性,这样就可以绕过使用胚胎细胞时所引发的伦理争议。
作者接下来最不可能讲述的是:A.细胞多能性研究的意义B.再生医学的得名由来C.细胞多能性研究的新成果D.再生医学领域的伦理争议【参考答案】B【中公解析】原文第一句话“研究人员长期以来都设想干细胞能够修复或替换受损组织,该研究被冠名为再生医学。
”讲的就是这个研究为什么叫再生医学,也就是B 选项所说的“再生医学的得名由来”。
所以B选项属于“本文信息选项”,是作者最不可能说的内容。
事业单位判断推理:承接叙述题

在事业单位考试过程中,有这样一类题目,叫做承接叙述题。
当我们遇到这类题目的时候,也是讲究备考技巧的。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思考一下,如果去做这类题目。
众所周知,文段承接叙述一般都是接着尾句论述地,所以尾句的类型决定了如何选择。
(1)尾句提出一个论述对象——后文介绍此对象作者在文段最后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或对象,如上海高铁开通会带来“虹吸效应”,都在热议高铁开通带来的“虹吸效应”。
这里面有个我们很陌生的概念叫“虹吸效应”,那么按常理来说,是不是要给读者作一番解释?(2)尾句提出一个论断——后文解释原因这也很好理解,作者提出一个观点肯定要有相应的解释,不然会让读者感到云里雾里,那么对于不能让读者领会意图的文章当然也不是一篇好文章。
(3)尾句提出一个问题——后文分析或解决问题(若都有,优先选分析问题)这一点可以结合我们之前举的例子来理解。
关于环境污染问题,前文若是说明了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危害,那么后面承接的就是怎么样解决。
若是只是简单提到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那么接下来可能说严重的具体表现,也就是做一个具体分析,当然也可能就此问题谈怎么解决。
(4)尾句提出一个对策——后文说明此对策同样,还是就环境污染问题来理解,若尾句说要“多项并举的治理环境污染”,那么后文自然而然会告诉我们怎么多项并举是不是?也就是会具体说明这一对策。
(5)尾句隐含作者倾向——后文具体说明此倾向或表明观点举个例子,一个文段中前面作者都是在说“浅阅读”有哪些弊端,尾句说到“这不是真正的阅读”,那么这其中就包含了一种感情倾向是不是也就是对“浅阅读”的否定,那么既然否定了“浅阅读”,又说“这不是真正的阅读”,那么后文是不是就很自然的告诉我们作者心中的真正的阅读应该是什么样的?这是不是就是作者的观点注意:关注尾句并非忽略前文,只看尾句,只是在这类题型中,我们需要重点看尾句。
在具体做题中,我们不能忽视对题干的分析,尤其是尾句的分析,还要通过对选项的分析,提升我们的做题速度。
2020陕西事业单位考试:承接叙述题方法指导

事业单位考试是我们进入体制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谁能率先抓住机会谁就能在诸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当然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掌握方法能够使你的复习事半功倍。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种行测考中的题型——承接叙述题。
题目的问法很简答:接下来最有可能叙述的是。
既然是接下来叙述,那么就和文段的尾句联系是最近的,所以我们可以重点分析尾句。
尾句情况不同,接下来叙述的内容是不同的。
比如:尾句提出一个新的概念,那么接下来将会具体解释此概念;尾句提出一个新的话题,接下来具体解释此话题;尾句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接下来分析问题或者解决问题(优选分析问题,因为和尾句联系最紧密)。
试题再现17世纪的科学是经验主义科学。
其实,大家普遍认为人类可以感官来收集尽可能多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最终了解世界。
基于此,科学发现具有偶然性,也被大家广泛接受。
但科学发展、新科学仪器的使用,让科研数据量呈几何级数增长。
这种情况让以往的经验变得不再适用——仅靠感官,人类已经无法处理和掌握这些数据,必须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
同时,探索和挖掘数据的方式甚至能够让科学家们“计划偶然性”。
根据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A经验主义科学的局限性B什么是科学发现的偶然性C科学家如何“计划偶然性”D探索和挖掘数据的具体方式【中公解析】:文段首先介绍17世纪科学的特点——经验主义科学,科学发现具有偶然性。
然后引出现在的情况——科学家们甚至能“计划偶然性”。
由末句引号可知,“计划偶然性”是文段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根据话题一致,接下来应该还是在论述这一话题,故选C。
试题再现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一大瓶颈。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管理部门可谓用尽了心思,包括排污费、拥堵费在内的新政策不断被试探推出,管理部门通过价格杠杆遏制城市交通拥堵已然成为了政策努力的方向。
从海外城市治理拥堵的经验看,针对路权使用征收高额费用的确是成功模式之一。
只是就中国而言,类似的收费尝试却很难避免“被争议”、“被反对”的尴尬。
2023年公务员行测联考承接叙述题分析

2023年公务员行测联考承接叙述题分析在公考言语理解部分的考查内容中,有选词填空、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等。
其中,片段阅读除了考查主旨观点题外,还涉及到一种特殊题型,叫做“承接叙述题”,或者叫“推断下文题”。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联考承接叙述题分析。
公务员行测联考承接叙述题分析(一)尾句分析既然是推断“接下来要说什么”,那么我们就要关注原文段作者“说到”了哪个位置,这样我们就接着作者的话题继续往下说就好了。
其中尾句常见主要有:①尾句提出一个新概念或者新话题②尾句是一个新现象或者新问题③尾句可能是作者的某种倾向或对策对于承接叙述题而言,一般根据尾句去判断下文选项能够很快确定选项中的正确答案。
【例1】20世纪中期以前的生态学认为,自然界中存在某种“顶级生态系统”。
由于进化和生物适应性等原因,在特定环境中,某些物种总能取得优势地位,进而建立起由其主导的生态体系,达到生态平衡。
如特定树种的组合总是主导着某一类型的森林,即便雷电引发大规模山火,摧毁这片森林,随着时间推移,该森林总能恢复到山火前的那种状态。
但在过去数十年间,对自然过程混沌性日渐深入的理解,已取代了这种静态、机械的生态系统观。
这段文字接下里最可能讲是:A.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预B.“顶级生态系统”的运作原理C.研究环境演变历史的重要意义D.关于自然和生态系统的混沌理论答案解析【中公解析】D。
本题考查对下文内容的推断。
解答这类题目要重点关注尾句,尾句论述对自然过程混沌性的理解,取代了静态、机械的生态系统观,故尾句强调的核心话题是“对自然过程混沌性的理解”,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下文应围绕这一话题具体展开论述,对应D项。
A项,“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预”、C项,“研究环境演变历史的重要意义”文段均未提及,与尾句话题不一致,排除;B项,“‘顶级生态系统’的运作原理”为前文论述过的内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例2】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大漠孤烟、长城烽燧、丝绸古道、帝王陵寝、江河源头、葡萄美酒、古寺梵音……无不引人入胜。
片段阅读承接叙述题技巧

片段阅读承接叙述题技巧行测片段阅读中的承接叙述题属于片段阅读中一个比较小的题型,但是这种题目要拿分并不难,下面本人为大家带来公务员行测片段阅读承接叙述题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片段阅读承接叙述题技巧承接叙述题目的问法常常是:接下来作者最有可能叙述的是?由于接下来要说的内容是紧接着所给出文段的最后一句也就是尾句来说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关注尾句”就十分的重要,尾句常常蕴含了作者下一步的写作意图,接下来要叙述的内容即正确选项常常是围绕着尾句来展开的。
比如说,如果文段在尾句提出了一个问题,那接下来作者最有可能要叙述的内容那应该是分析、回答或解决问题。
如果文段提出的是一个新的概念,那接下来作者最有可能是要对这个概念进行解释、介绍。
如果文段的尾句是在提出一种现象,那么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要叙述的是对这种现象进行介绍(包括成因、影响等)。
当然就尾句的类型来讲并不是说只是局限于这几种,除了这些,也还有其它的尾句类型,这里给大家举这些例子,主要是要大家有这样的意识,对于承接叙述类的题来说,大家做题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去“关注尾句”。
根据“关注尾句”这一点,大家要锁定答案其实也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在注意这一点之后大家就可以去筛选答案了,只是大家在筛选答案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一些干扰项并进行排除。
而在承接叙述类的题目当中,常见的干扰选项主要有以下四个,分别是1、前文信息选项,2、本段信息选项,3、后文信息选项,4、无关项。
前文信息选项是该选项是应该在这个文段叙述之前就应该说的。
本段信息选项是指在该文段当中已经说过了。
后文信息选项是指在正确选项之后才应该说的。
无关项是指跟这段文字的叙述内容完全无关。
这几个干扰项有的时候是结合在题目中作为干扰,有的时候也单独进行考察。
下面以一道例题来说明一下。
【例题】传统的直接连接存储方式完全以服务器为中心,通过线缆直接连接到计算机处理器,并寄生在服务器或客户端上。
随着应用系统的扩大和数据量的增长.随着用户对数据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存储方式由传统直连式存储走向分离式存储。
承接叙述题之“尾句分析法”

承接叙述题之“尾句分析法”承接叙述题是片段阅读中一种比较重要的题型,无论在省考中还是事业单位的考试中我们都能见到它的影子。
所谓承接叙述题,也就是让我们根据写作思路合理的推断出下文内容。
那么这种题型长什么样?又该如何来快速解决这一类题目呢?为了帮助大家解决心中困惑,我们带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一下这类题目。
一、题型问法接下来作者最有可能叙述的是?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作者/文章接下来最不可能讲述的是?······二、做题方法:尾句分析法很多同学看到这一类题想到的第一步就是去进行行文脉络分析,毋庸置疑,行文脉络分析诚然很重要,但是其实很多的题目,我们通过尾句就可以很快的得出答案。
例如,一个文段的尾句出现了一个新概念就戛然而止了,那接下来最有可能讲什么呢?答案是明显的——围绕新概念来介绍。
那尾句有哪些类型?不同的尾句又该接什么呢?一起来看。
尾句的具体分析:尾句提出一个新概念/话题:后文具体说明该概念和话题;尾句提出一个新问题/新现象:后文分析该问题或现象、解决该问题(先分析、再解决);尾句提出一个对策:后文具体阐述该对策;尾句隐含作者倾向:后文点明此倾向。
根据尾句的几种分类,可以看出,承接叙述题就是在上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逻辑关系,补充后文内容。
因此,此类题型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尾句的作用,以此来推测下文内容。
三、例题展示【例1】大唐帝国的开放品格和强盛国力,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强大影响。
作为唐朝手工业产品的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对海外诸国都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
城外对从唐朝舶来的丝绸、瓷器等物品的追逐,就好比时下潮人对苹果手机和iPad的垂青一样,唐三彩也裹挟在这种洪流中漂洋过海,生根发芽。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论述的是:A 唐朝对周边国家的巨大影响力B 域外崇尚唐朝物品的各种表现C 唐朝货品的运输路径和方式D 唐三彩在域外的流传和影响【解析】答案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接叙述题应该如何承接?
中公教育赵丹
承接叙述题是省考常考的题型之一,但是很多的考生对这样的题目还是束手无策。
那么应该如何解题呢?承接叙述并不是按照考生的想法进行承接,而是要按照题目的要求和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行承接,那么承接叙述题目的尾句是解题的关键。
尾句说什么样的话题,正确选项会顺着这样的话题进行承接。
在进行筛选选项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排除无关项,对于跟材料论述话题无关选项进行排除。
其次排除文中已经论述过的信息,文中已经论述的信息接下来作者不会再次进行论述。
最后要去注意排除跳跃性信息,并不是文段接下来要论述的信息,而是材料下下步要论述的信息。
【例题精讲】焚香的习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通常人们为了礼仪将衣服熏香,古代文人雅士也喜欢在书房内焚上一炉香,营造“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因此,早在汉前就出现了以陶、瓷、钢、铁、瓦为材料制成的香炉。
汉代时,佛教的传入对香炉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元末明初,原先其它材料制成的香炉逐渐被铜香炉取代,明代宣德年间则是铜香炉制作的巅峰时期。
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引言,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这的是()。
A.宗教对于香炉制作技术的影响
B.焚香习俗逐渐淡出礼仪的原因
C.香炉制作材料的发展演变过程
D.宣德香炉的制作及其艺术成就
【中公解析】D。
文段首先由中国古代焚香的习俗引出“香炉”这一论述对象,然后简单介绍了香炉制作材料的演变过程,最后落脚到明宣德年间的铜香炉制作的巅峰上。
基于话题统一的原则,下文最可能继续围绕“明宣德的铜香炉”展开,D 项与此衔接最紧密,当选。
B项完全脱离了“香炉”这个中心话题,排除。
A、C 项内容在文中已有所阐释,也可排除。
本题答案为D。
只要掌握了承接叙述题的解题方法,对于这类题目就能做到游刃有余,祝各位考生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