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班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养成的策略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养成的策略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养成的策略一、培养日常生活习惯1. 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为幼儿制定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包括起床、吃饭、洗漱、午休、玩耍、睡觉等。

通过坚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培养幼儿的自律性和时间观念。

2. 培养个人卫生习惯:教导幼儿养成勤洗手、刷牙、洗脸、梳头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可以通过亲身示范、游戏化教学等方式,使幼儿对个人卫生的重要性有所认识。

3. 教授衣着整理技巧:教导幼儿如何折叠衣物、整理衣柜,并鼓励他们自己穿脱衣物。

通过自主整理衣物,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二、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材料1. 设置易于操作的家具和工具:为幼儿提供适合他们身高的家具,如低桌、矮凳和短柄的工具,方便他们进行日常生活的操作,如擦桌子、擦地板等。

2. 提供个人专属的物品:为每个幼儿准备一套专属的个人洗漱用具、毛巾、浴巾等,培养幼儿对个人物品的认同感和责任心。

三、注重教育与引导1. 建立清晰的规则和奖惩机制:制定明确的生活规则,如不乱扔垃圾、不乱涂鸦等,并设立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机制,激励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鼓励幼儿自主完成任务: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幼儿适当的自主权,比如让他们自己选择衣服、盛饭菜等。

同时,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

3. 温馨互助的生活氛围:营造温馨和谐的生活氛围,鼓励幼儿相互帮助、分享和合作。

通过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四、开展相关活动和游戏1. 生活技能培训课程:组织生活技能培训课程,包括烹饪、清洁、整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2. 游戏化教学:通过设计各种生活技能相关的游戏,如模拟商店、角色扮演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实践生活自理能力,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乐趣。

总结起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材料、注重教育与引导以及开展相关活动和游戏等策略,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幼儿在小班的学习中逐渐成为自立自理的孩子。

然而,要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方法。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如何帮助小班幼儿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1. 逐步引导幼儿独立自理家长和老师需要逐步引导幼儿自己做事。

例如,在饮食方面,可以教他们使用餐具、擦嘴巾等。

同时,在晨间起床、洗脸刷牙、更衣等方面也要引导幼儿自己完成这些动作。

不断地培养幼儿的意识和能力,从而达到自立自慰的目的。

2. 制定规范和奖惩制度制定规范和奖惩制度也非常重要。

例如,每天睡觉时间、起床时间和玩耍时间,都要进行规范。

同时,在幼儿违反规范时也要有奖惩制度,让他们知道做正确的事情可以得到肯定,而做错误的事情则会受到惩罚。

因此,规范与奖惩制度可以引导幼儿改掉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或行为。

3. 建立互动沟通的机制建立互动沟通的机制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生活自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可以通过成语故事、编故事等方式,告诉幼儿生活自理的正确方法、好处和重要性。

同时,在沟通中要注意半开放的方式,让幼儿更愿意和家长老师互动,学会认真倾听和尊重每一个人。

这也可以在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和纪律意识。

4. 提高幼儿自我控制的能力现实生活中,小班幼儿的身体机能和认识能力都还没有成比例的同步发展,因此需要帮助幼儿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在幼儿发生不好的行为时,家长和老师可以进行简要的教育和引导,让幼儿逐步感受体验,并经过多次的训练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5. 打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最后,环境也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

温馨和舒适的环境可以降低幼儿的抵触和排斥心理,让幼儿更愿意和身边的人沟通和相处,以此实现自我感知的提升和生活自理的能力失控。

以上是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家长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应该给予孩子逐渐成为自立自理的机会,并按照上述方法逐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中成为有独立能力的孩子。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地方,也是他们开始学习自理能力的地方。

在小班幼儿
阶段,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自己动手做事,孩子们可以培养自信心、独立性和责任感,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幼儿园老师们要给孩子们提供适合他们年龄的自理任务,比如整理书包、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洗手等。

这些任务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可以逐渐学会独立完成这些任务,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其次,家长也要在家里给孩子们创造一些自理的机会。

比如让孩子们自己收拾
玩具、自己洗脸刷牙等。

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但要让孩子们尽可能地独立完成这些任务。

家长的鼓励和支持可以让孩子们更有动力去克服困难,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

最后,幼儿园和家庭要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老师和家长可以相互交流,了解孩子们在自理能力方面的进步和困难,共同制定合适的培养计划。

这样,孩子们在家庭和幼儿园都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总之,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正
确的引导和培养,孩子们才能在生活中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信。

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的成长努力,让他们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收获更多的成长和快乐。

家长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对于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训练,家长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一套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家长有效地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1.提供适当的环境为了让幼儿能够独立地完成日常生活的活动,家长应该在家中提供适当的环境。

这包括将不同种类的物品放置在幼儿可以轻松接触到的位置,让他们能够自己拿取和放置物品。

例如,将幼儿自己的餐具摆放在低的柜子上,如此一来,幼儿就可以自己拿取餐具,在饭桌上设置一个可以容纳各类食物和饮料的盘子和杯子,让幼儿自己选择和取用食物。

2.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家长可以逐渐给予孩子一些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做出选择,同时也要给予他们一定的责任。

这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让孩子自己选择穿什么衣服,搭配什么配饰,给幼儿一些合适的选项,并尊重他们的选择。

此外,家长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梳理头发,穿鞋子等。

通过这样的做法,幼儿能够逐渐培养出自理能力,提高他们的决策力和独立性。

3.为孩子制定明确的任务和责任为了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家长可以为他们制定明确的任务和责任。

这可以是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整理自己的玩具,盖床,折叠衣物等。

通过这样的任务,幼儿可以逐渐学会独立处理自己的事物,并建立起自己的午睡和阅读时间表。

此外,家长可以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幼儿完成任务,以增强他们的自理动力。

4.打造稳定的日常作息时间表稳定的日常作息时间表对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制定一套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包括固定的起床、吃饭、洗漱、睡觉时间。

通过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幼儿能够更好地自我管理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5.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能够保护幼儿的健康,还能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可以教导幼儿如何正确地洗手,刷牙,洗脸等。

此外,还应鼓励幼儿养成定期洗澡,换洗衣物的习惯。

通过持续的引导和激励,幼儿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习惯。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需要家庭、学校、老师等多方面的引导和培养的。

以下是几种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1. 着装:教授幼儿穿鞋系鞋带、穿衣钮扣、裤子拉链等基本技能,通过日常活动中的实践操作加深印象。

2. 饮食:教授幼儿使用各种餐具的技能,如喝水杯子慢慢倾斜、使用勺子用力挖等,并侧重知识的普及,如膳食平衡、饮食文化等。

3. 卫生:教授幼儿他们需要日常注意的卫生知识和技能,如洗手、刷牙、洗脸、体检等,养成好的卫生习惯。

4. 收拾:教授幼儿自己的玩具或用具的收拾整理,养成整洁习惯。

5. 清洁:教授幼儿简单的室内清洁、清点杂物排序等,让幼儿养成自已的清洁卫生习惯。

6. 独立: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如自己穿衣、吃饭、整理房间等。

在实施中,要注意幼儿的兴趣和心理程度,采取适当方法和引导。

这样,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将逐渐得到提高和发展,并在日后的生活中受益无穷。

小班自理能力简篇

小班自理能力简篇

小班自理能力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

尤其是在小班教育中,教师和家长们都应该共同努力,帮助孩子逐渐发展独立和自主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班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培养自理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为什么培养小班自理能力?培养小班自理能力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重要原因:1.增强独立性:通过培养自理能力,孩子能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处理一些问题,摆脱对他人的依赖,从而逐渐独立起来。

2.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理,孩子会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这些经历将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并寻找解决方法。

这种积极的思维能力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重要。

3.塑造自信心:当孩子能够自主完成一些日常任务时,他们会感到自豪和满足。

这种自信心能够在他们的个人和学业发展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培养小班自理能力的方法和策略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理能力的方法和策略:1.设定合理的目标: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水平,设定适当的目标。

例如,逐步鼓励孩子自己穿鞋、整理书包等。

2.提供指导和示范: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一项任务,提供指导和示范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亲自示范,以及使用简单的指令和演示,帮助孩子理解并掌握新技能。

3.培养日常良好习惯:通过培养日常良好的习惯,例如早睡早起、洗手等,可以帮助孩子逐渐养成积极的行为模式和自理能力。

4.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让孩子参与决策过程,例如给他们选择某种食物或决定某个活动。

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和决策能力。

5.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逐渐给孩子一些责任,例如给他们自己整理书包的任务,以此帮助他们培养责任感和管理自己事务的能力。

6.投入时间和耐心:培养自理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耐心。

家长和教师都应该耐心地引导和鼓励孩子,并在他们取得进步时给予赞赏和奖励。

小班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合适的方法和策略,可以逐步帮助孩子培养独立和自主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分析及建议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分析及建议

中班和大班幼儿的自理能力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趋势和特点。
参考内容二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生活自理能力是 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己处理基本的生活事务,如穿衣、吃饭、如厕等。这 种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独立性,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的发展。
二、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 状的分析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的不足。一些家长可能过于溺爱孩子,或者由于时间紧张,没 有充分引导孩子学习和实践生活自理技能。
2、幼儿园教育的不够全面。有些幼儿园可能没有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纳 入教育的重要内容,或者没有为孩子们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
3、幼儿自身的发展阶段。由于年龄较小,幼儿的肌肉控制能力、认知能力 等还不够完善,这也限制了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
三、对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 力的建议
为了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家庭教育是关键。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在日 常生活中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例如,家长可以在早晨起床后让孩子自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分 析及建议
目录
01 一、小班幼儿生活自 理能力的现状
03 三、对提高小班幼儿 生活自理能力的建议
02 二、对小班幼儿生活 自理能力现状的分析
04 参考内容
一、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 状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管理自己、独立思考和完 成日常任务的能力。在幼儿园的小班阶段,孩子们开始逐渐学习生活自理的技能, 例如自己穿脱衣服、洗脸洗手、整理个人物品等。然而,在实际的观察中,我们 发现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存在一些问题。

幼儿园教案小班社会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方法

幼儿园教案小班社会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方法

小班社会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内容涉及到幼儿的生活、学习和交往等多方面,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不仅是幼儿成长中必备的能力,也是日后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基础。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呢?以下就是本文介绍的方法。

一、培养起居自理能力在生活中,幼儿需要学会一些基本的起居自理技能,包括:穿脱衣服、洗脸洗手、梳理头发、如厕等。

这些技能对幼儿的成长和日后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起居自理能力:(一) 观察引导:观察幼儿的生活习惯,对不良习惯及时纠正,对正确习惯要注意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 示范引导:教师可以向幼儿展示正确的穿衣、洗脸洗手、梳理头发等基本技能,并让幼儿模仿。

同时,教师应当关注幼儿的实际操作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 多次重复:教师应当多次重复基本技能的操作方法,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起居自理技能,让幼儿掌握技能后能够自主操作。

二、培养饮食自理能力健康的饮食是幼儿成长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幼儿的饮食自理能力:(一) 观察引导:关注幼儿的饮食情况,对于不合理的饮食行为及时纠正。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饮食时间为孩子们展示如何健康地饮食。

(二) 示范引导:教师可以向孩子们展示如何使用餐具、如何搭配食品等方法,让孩子们模仿、学习并逐步掌握,最终达到自由自在地用餐的目的。

(三) 倡导自主性: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在用餐时自主选择食品和饮用水,这有助于培养幼儿自我意识和自主性。

三、培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除了对幼儿的起居和饮食进行指导外,幼儿园的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如何整理玩具、小组活动时如何协作等技能。

幼儿园的教育应该不断引导幼儿掌握并敏锐地运用这些技能,让其日后能够灵活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状况。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培养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一) 切实落实:学生活并不仅仅是在教育课堂上进行的,而且受到教师和学校方面的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小班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

”心理学家也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

”目前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越来越为广大幼教工作者重视。

作为小班老师的我,更加注重培养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一、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往,我们教师只注重观察幼儿的智力水平,注重知识传播和生活上的照顾,想到为幼儿做些什么,却很少观察幼儿会做什么,教师大多不愿让幼儿动手,避免幼儿出事故增添麻烦。

在家庭中,溺爱孩子的家长更是包办代替了一切。

成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幼儿动手的机会,限制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养成了幼儿过分依赖的性格,使孩子们成人后,缺乏相应的生活能力、动手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而居里夫人却是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注重培养她们的自我服务能力,运用成功的教育,使大女儿获得了诺贝尔奖,小女儿成了杰出的专家。

相反,有一位母亲曾因惧怕独生子到外面受人欺负,从2岁起不让他与外界接触,更不许他做任何事情,结果,孩子长到16岁时,连跑都不会,智力发展也不及6、7岁幼儿。

而由于骨骼系统的发展,大脑控制调节能力的增强,加上学前期所学会的动作和技能,小班幼儿已能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活动进一步加强,幼儿的动作会更加灵活而且有条理。

如果成人能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帮助鼓励幼儿完成他们所做的事情,会使幼儿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快乐感,从而形成一种自信,这是幼儿将来学习和工作成功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质。

二、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小班幼儿自我服务应从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开始,如吃饭、穿衣、洗手、大小便等。

在我班新入园的32名幼儿中,有2——3名幼儿常不自觉的用左手拿勺子,有1——2名幼儿不会自己洗手,有一大半的幼儿会脱衣服,一小半的幼儿会穿衣服,很少数的幼儿能自觉地要把玩具收好,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依赖性,针对这些问题,我根据幼儿的发展目标,对本班幼儿采取了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四项措施。

(一)采用游戏形式,激发幼儿自我服务的兴趣幼儿自我服务的内容如单纯的讲解,示范幼儿学起来就感到枯燥无味,这并不符合幼儿的特点,因而需要教师设计出各种形式新颖的游戏活动,并与主题活动的内容整合起来。

如在《苹果和橘子》主题中:我在教幼儿扣扣子时,用废布自制了许多的果树,用扣子当果子我说:“果树上长满了果子,幼儿就把果子尽快地扣上去。

”如说:“我们把果树上的果子都摘下来。

”孩子们就把扣子解开来,这样反复练习解扣子和扣扣子的本领,我运用游戏的方法教会幼儿洗手、洗脸、穿脱衣服等。

游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幼儿在游戏中有积极愉快的情感,消除了紧张情绪而会主动参与练习,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得到了发展,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自我服务的意识开始萌发。

小班教师要善于运用有趣的游戏,游戏是提示幼儿学习技能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利用多种活动和教育手段,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共3页,当前第1页123《规程》中指出,幼儿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

自我服务的能力要通过生活中任何一个机会来锻炼。

如:小班幼儿吃蛋,在吃前就上一节简短的活动,边让孩子们看、摸、闻。

然后,再剥去蛋壳、品尝蛋。

这样,幼儿既认识、了解了蛋的外形特征,又在剥蛋的过程中掌握了劳动技能。

当幼儿把蛋壳剥完后的高兴劲,使我感到让幼儿自己来劳动的重要性。

然而,仅仅依靠教育活动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善于掌握学习的时机,在多种活动中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如:进餐前后,午睡前后,户外活动,季节变换等。

例如:小班刚进来时,幼儿园中餐吃虾,我们总是把幼儿的虾壳剥去后幼儿吃,又省心、又省事,但这样是剥夺了幼儿学习、动手的机会,我改变了过去做法,让幼儿自己来剥,他们既学到本领,又有了食欲,可谓是一举两得。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做有心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采用综合教育的手段,就能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三)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幼儿虽在同一个班,但是由于遗传因素不同,生长环境不同那么差异存在是必然的。

因此,我们切不可要求幼儿达到同一水平,有的幼儿由于父母过分宠爱,自我服务能力较差,意识不强,往往别人轻而易举做完的事,他却感到很吃力。

对于这样的幼儿我们要分析“对症下药”,不应把他们视为能力差的孩子。

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要给予幼儿适时适当的帮助,使幼儿树立信心,直至把事情做好。

同时,教师还应善于利用分组活动等,进行个别指导,教师要注意投放适当的材料,引导幼儿参加活动。

如:请小手肌肉发育不太好的幼儿帮助小娃娃穿衣服,请大肌肉发育不理想的幼儿整理玩具,摆放大积木。

特别是对那些动作快、接受能力强的幼儿,教师要鼓励他们关心、帮助别人或请他们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情。

使幼儿知道自己努力会做的更好,避免骄傲情绪的出现。

教师只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个别差异,因人施教,就一定能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四)实施经常化教育,养成幼儿自我服务的习惯幼儿自我服务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它必须通过教师经常的、细致的教育及幼儿自觉的参加与练习,才能逐步形成和巩固,教师既要善于抓机会让幼儿学习新的劳动技能,又要为幼儿创造条件,让幼儿在无意中反复练习,班上的老师要相互配合、要求一致、教育一致,使幼儿行动上明确,要鼓励幼儿自我服务的积极性,更要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倾向,不能听之任之。

小班幼儿往往有这样的现象。

在园中自己穿脱衣服,回家后,却是另外一个人,什么事都是家长包办。

有的幼儿要自己做,可家长怕孩子这个做不好,那个又做不好,非要亲自“下手”。

因此教师尊重爱护每个孩子,使幼儿感到教师是最可亲近的、最可信赖的,幼儿接受教育就相对容易了。

只要教师以爱为本,从严要求,经常带领幼儿反复练习就能养成幼儿自我服务的习惯。

三、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效果我想经过以后一学期的培养,我班32名幼儿,肯定都会自己拿勺吃饭、自己上下楼梯、自己穿脱衣服,大部分幼儿会整理玩具,会自己剥蛋壳、虾壳。

可见,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练,比过去传统的示范、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不仅促进了幼儿小手肌能的发展,使幼儿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而且激发了幼儿动手动脑的兴趣,萌发了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

我们在擦桌子,很多幼儿提出要自己擦,而且擦得都很认真,很像样子。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家长普遍反映孩子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在家抢着帮妈妈干活,能自己穿衣裤,学着自己的事自己来做不要大人帮忙。

使幼儿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共3页,当前第2页123¡¡¡¡Í¨¹ý½ÌÓýʵ¼ù£¬ÎҸе½£¬¶ÔС°àÓ×¶ù½øÐÐ×ÔÎÒ·þÎñÄÜÁ¦ÅàÑø²»½öÊÇÊ®·Ö±ØÒªµÄ¶øÇÒÒ²ÇÐʵ¿ÉÐеġ£ËüÅàÑøÓ×¶ù×ÔÎÒ·þÎñÄÜÁ¦£¬Å¤×ªÁËÓ×¶ù¹ý·ÖÒÀÀµµÄÐÔ¸ñ£¬´Ù½øÁËÓ×¶ùÉíÐÄÈ«ÃæµÄ·¢Õ¹£¬ÎªÓ×¶ùÊÊӦδÀ´Éç»á·¢Õ¹´´ÔìÁËÌõ¼þ£¬ÎÒÃǵĽÌÊ¦ÒªÖØÊÓС°àÓ×¶ù×ÔÎÒ·þÎñÄÜÁ¦ÅàÑø¡£×ÜÖ®£¬Ö»ÒªÎÒÃDzÉÓöàÖÖÐÎʽ£¬ÒòÈËÊ©½Ì¡¢Òòʱʩ½Ì£¬¼¤·¢Ó×¶ù×ÔÎÒ·þÎñµÄÐËȤ£¬ÅàÑøÓ×¶ù×ÔÎÒ·þÎñµÄÄÜÁ¦£¬Ñø³ÉÓ×¶ù×ÔÎÒ·þÎñµÄϰ¹ß£¬´ÓÅàÑøÏÖ´ú»¯È˲ŵÄÕûÌåÄ¿±ê³ö·¢£¬´Óÿ¸öº¢×ÓµÄʵ¼Ê³ö·¢£¬Öƶ©¿ÆÑ§ÖÜÃܵļƻ®£¬ÖØÊÓС°àÓ×¶ù×ÔÎÒ·þÎñµÄÄÜÁ¦µÄÅàÑø£¬±Ø½«ÊÕµ½Á¼ºÃµÄЧ¹û¡£¹²3Ò³£¬µ±Ç°µÚ3Ò³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