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系列溶液的荧光强度
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pH=7~12的溶液中苯胺以分子形式存在,会发出
蓝色荧光;而在pH<2或pH>13的溶液中苯胺以离
子形式存在,都不会发出荧光。同时所用酸的种
类也影响荧光的强度,例如:奎宁在硫酸溶液中
的荧光比在盐酸中的要强。
5.溶 剂
许多有机物及金属的有机络合物,在乙醇
3.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较敏感。溶液温度
下降时,介质的粘度增大,荧光物质与分子的
碰撞也随之减少,去活化过程也减少,则荧光
强度增加。相反,随着温度上升,荧光物质与
分子的碰撞频率增加,使去活化几率增加,则
荧光强度下降。
4. pH的影响
带有酸性或碱性官能团的大多数芳香族化
溶液中的荧光比在水溶液中强。乙醇、甘油、
丙酮、氯仿及苯都是常用的有机溶剂,其中大
多有荧光,应设法避免;一般避免的办法是稀
释,或加入一部分水。
6.荧光强度达到最高点所需要的时间不同,有
的反应加入试剂后荧光强度立即达到最高峰。有
的反应需要经过15~30分钟才能达到最高峰。
7.有机溶剂中常有产生荧光的杂质,可用蒸馏法提纯。橡皮塞、软木塞及滤纸中也常有能溶于溶剂的一些带荧光的物质。
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1.荧光的减退
荧光物质经紫外线长时间照射及空气的氧化
作用,会使荧光逐渐减退。
2.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在稀溶液中: F=Kc F 为荧光强度
K—检测效率(由仪器决定) c 为液体的浓度
高浓度时,荧光物质发生熄灭和自吸收现象,使F与c不呈线性关系
由于分子中有三个芳香环,具有平面刚性结构,因此它能够性或酸性溶液中稳定,光照易分解,对热稳定。
荧光分析法

某些物质经紫外线照射后,能立即放 出能量较低(亦即波长较长)的光。
当照射停止后,如化合物的发射在 10-9秒钟内停止,则称荧光
超过此限度即称为磷光。
荧光的波长与被照射物质有关。 以紫外线作激发光源,所发射的
荧光常在可见光区。
测量荧光强度以确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叫做荧光分析法,
所使用的仪器叫荧光计
三,荧光分析的操作
1.标准曲线法 先配制一第列浓度由大到小的标准 管C1,C2、C3、、、、、、C1为 浓度最大的标准管 作为起始浓度,置荧光计透光率为 100,调节光栅使检流计指零
然后再测一系列浓度较低的标准管 的透光率,以浓度对透光率作标准 曲线。
标准曲线的另一作法是以空白溶液 为起始浓度,置荧光计透光率于10 或20处,调节光栅使检流计指零, 然后再测一系列浓度较高的标准管 的透光率,作出标准曲线。
6.荧光强度达到最高点所需要的时间不同 有的反应加入试剂后荧光强度立即达 到最高峰
有的反应需要经过15~30分钟才能达到最 高峰
7.有机溶剂中常有产生荧光的杂质, 可用蒸馏法提纯。橡皮塞、软木塞 及滤纸中也常有能溶于溶剂的一些 带荧光的物质。
六.总结
荧光分析法 灵敏度高, 仪器设备相对简单,休积小, 操作较简便 反应时间也较快
但是它也有一些先天的不足限制了它的应 用,那就是只有少数化合物能发射荧光。 这就要靠这座的各位精英们以后多多努 力了
参考文献: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 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 编
<<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 彭崇慧 冯建章 张锡瑜 李克安 赵凤林
<<分析化学>> 中国化学会 中国科学院院箕应用化学研究所主办
仪器分析实验

实验一苯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测绘及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一、目的要求1.了解不同的助色团对苯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2.观察溶剂极性对丁酮、异亚丙基丙酮的吸收光谱以及pH 对苯酚的吸收光谱的影响。
3.学习并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具有不饱和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特别是芳香族化合物,在紫外区(200~ 400nm)有特征吸收,为鉴定有机化合物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方法是比较未知物与纯的已知化合物在相同条件(溶剂、浓度、pH 值、温度等)下绘制的吸收光谱,或将未知物的紫外光谱与标准谱图(如Sadtler紫外光谱图)比较,如果两者一致,说明至少它们的生色团和分子母核是相同的。
E1带、E2带和B带是苯环上三个共轭体系中的的π→π*跃迁产生的,E1带和E2带属强吸收带,在230~270nm范围内的B带属弱吸收带,其吸收峰常随苯环上取代基的不同而发生位移。
影响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因素有:内因(共轭效应、空间位阻、助色效应)和外因(溶剂的极性和酸碱性)。
溶剂的极性和酸碱性不仅影响待测物质吸收波长的移动,还影响吸收峰吸收强度和它的形状。
三、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自动扫描型)石英吸收池容量瓶(10 mL,5 mL)吸量管(1 mL,0.1 mL)四、试剂苯、乙醇、氯仿、丁酮、异亚丙基丙酮、正庚烷(均为A.R)苯的正庚烷溶液(以1︰250比例混合而成)、甲苯的正庚烷溶液(以1︰250比例混合而成)0.3 mg ·mL-1苯酚的乙醇溶液、0.3 mg ·mL-1苯酚的正庚烷溶液、0.4 mg ·mL-1苯酚的水溶液、0.8 mg ·mL-1苯甲酸的正庚烷溶液、0.8 mg ·mL-1苯甲酸的乙醇溶液、0.3 mg ·mL-1 苯乙酮的正庚烷溶液、0.3 mg ·mL-1苯乙酮的乙醇溶液异亚丙基丙酮分别用水、甲醇、正庚烷配成浓度为0.4 mg ·mL-1的溶液五、实验步骤1.苯及其一取代物的吸收光谱的测绘在五只5 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0.50 mL苯、甲苯、苯乙酮、苯酚、苯甲酸的正庚烷溶液,用正庚烷稀释至刻度,摇匀。
荧光法测定维生素B2[1]
![荧光法测定维生素B2[1]](https://img.taocdn.com/s3/m/68dc5ee7aeaad1f346933f1d.png)
荧光法测定维生素B2片剂中核黄素含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荧光光度分析方法。
2.了解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荧光物质所发射的荧光的强度与该物质的浓度有如下关系:I f = KФI(1- e-abc)对同一物质而言,若abc《1(<0.05或0.03),即对很稀的溶液,荧光强度If与该物质的浓度c有以下的关系:If = KФIabc式中:Ф-荧光物质的荧光量子效率;I-入射光强度;a-荧光物质的摩尔吸收系数;b-试液的吸收光程。
I和b不变时:If=K·C式中K·为常数。
因此,在低浓度的情况下,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VB2(即核黄素)在230~490 nm范围波长的光照射下,发出绿色荧光,其峰值波长为525。
VB2的荧光在pH = 6~7时最强,在pH = 11时消失。
基于上述性质建立核黄素的荧光分析法,选择合适的激发波长、荧光波长和实验条件,即可进行定量测定。
三、实验用品:1.仪器:荧光分光光度计,移液管,容量瓶,棕色试剂瓶,比色管,烧杯,离心机,离心管2.药品:核黄素(生化试剂),冰醋酸(AR),盐酸(AR),氢氧化钠,市售维生素B2片剂四、实验步骤:1、试剂溶液的配制(1)5%醋酸溶液取5份冰醋酸与95份体积蒸馏水混合。
(2)10.0mg·L-1VB2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0.0mgVB2,将其溶解于少量的5%HAc中,转移至1L容量瓶中,用5%HAc稀释至刻度,摇匀。
该溶液应装于棕色试剂瓶中,置阴凉处保存。
(3)待测液:取市售VB2一片(称量),置于50mL烧杯中,加入约12mL 5%HAc 溶液,用玻璃棒捣碎药片,水浴加热使样品由混浊变为基本透明后取下冷却,转移并加入5%HAc溶液定容至100 mL。
取数毫升于离心管中进行离心。
离心液即为待测液。
2、激发光和荧光波长的选择准确移取10.0mg·L-1VB2标准溶液2 mL于10 mL比色管中,用5%HAc溶液定容。
标准曲线法和单一标准法

标准曲线法和单一标准法
首先,我们来看标准曲线法。
标准曲线法是一种通过构建标准曲线来确定待测
物质浓度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然后分别测定它们的吸光度或荧光强度。
接着,我们将这些测定值作为横坐标,对应的标准溶液的浓度作为纵坐标,绘制出标准曲线。
最后,通过待测溶液的吸光度或荧光强度在标准曲线上的对应点,就可以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标准曲线法的优点是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适用范围广泛,但需要较多的标准溶液和较长的操作时间。
接下来,我们介绍单一标准法。
单一标准法是一种直接使用已知浓度标准溶液
进行测定的方法。
它不需要构建标准曲线,而是直接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待测溶液的测定值来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单一标准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捷,适用于一些简单的定量分析,但在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适用范围上略逊于标准曲线法。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如果我们需要高
精度的测定结果,或者需要同时测定多个成分,那么标准曲线法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而如果我们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定量分析,或者需要快速获得结果,那么单一标准法可能更适合我们的需求。
综上所述,标准曲线法和单一标准法都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它
们各自具有特定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分析方法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阿司匹林中乙酰水杨酸含量的测定

阿司匹林中⼄酰⽔杨酸含量的测定荧光光度法测定阿司匹林中⼄酰⽔杨酸的含量⼀、实验⽬的1.掌握⽤荧光法测定药物中的⼄酰⽔杨酸含量的⽅法。
2.掌握970CRT 型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法。
3.加深对荧光光度法原理的理解。
⼆、实验原理1.荧光光度法原理(1)常温下,处于基态的分⼦吸收⼀定的紫外可见光的辐射能成为激发态分⼦,激发态分⼦通过⽆辐射跃迁⾄第⼀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再以辐射跃迁的形式回到基态,发出⽐吸收光波长长的光⽽产⽣荧光。
在稀溶液中,当实验条件⼀定时,荧光强度I F 与物质的浓度c 成线性关系:即Kc I F (这是荧光光谱法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
(2)荧光光谱激发光谱:固定测量波长(选最⼤发射波长),化合物发射的荧光强度与照射光波长的关系曲线。
激发光谱曲线的最⾼处,处于激发态的分⼦最多,荧光强度最⼤。
荧光强度波长发射光谱:固定激发光波长(选最⼤激发波长), 化合物发射的荧光强度与发射光波长关系曲线。
固定发射光波长进⾏激发光波长扫描,找出最⼤激发光波长,然后固定激发光波长进⾏荧光发射波长扫描,找出最⼤荧光发射波长。
激发光波长和发射荧光波长的选择是本实验的关键。
2. 荧光光度法测定阿司匹林中⼄酰⽔杨酸的含量通常称为ASA 的⼄酰⽔杨酸(阿司匹林)⽔解即⽣成⽔杨酸(SA )(如下式)。
⽽在阿司匹林中或多或少存在⼀些⽔杨酸,⽤醋酸—氯仿作为溶剂,然后⽤荧光法可以分别测定其含量,少许醋酸还可以增加⼆者的荧光强度(本次实验只测定阿司匹林中⼄酰⽔杨酸的含量)。
在1%的⼄酸—氯仿中⼄酰⽔杨酸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如图所⽰:(为了消除药⽚之间的差异,可以取⼏⽚⼀起研磨,然后取部分由代表性的样品进⾏分析)三、仪器与试剂:仪器:970CRT 型荧光分光光度计及附件;容量瓶:1000mL 2只,100 mL 2只,50mL 8只;l0mL 吸管2⽀;铁架台;研钵;称量瓶;玻璃棒;烧杯;定量滤纸;电⼦天平。
试剂:冰醋酸;氯仿;⼄酰⽔杨酸;阿司匹林;丙酮。
对荧光强度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的分析研究

第37卷第4期2021年2月Vol.37No.4Feb.2021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对荧光强度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的分析研究魏晋祥,马宏达△,梁晓烬,杨琨,王举鹏,王福军,郝建国,赵家宁(甘肃省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甘肃兰州730000)摘要:通过控制变量法,逐一研究温度、浓度、时间、有机物(猝灭剂)等因素,在液体铀分析中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做研究验证。
液体荧光法。
主要结果(1)样品pH值在3~5和7~9之间荧光强度比较稳定,而随着pH值的增加,荧光强度也不断增加。
(2)溶液温度的变化对荧光强度有明显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络合效率降低,直至完全失效。
受条件所限,样品测量温度在(0~30)摄氏度之间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不大。
(3)溶液浓度极低时,样品中铀荧光强度和溶液浓度呈线性增加。
由于WGJ-m微量铀分析仪适用范围为(0~20)ng/mL,在测量范围内,仪器的荧光强度随着铀的含量呈线性增加。
对于每台仪器的性能不同,建议测量时选择适合该仪器的测量区间范围,确保准确性。
(4)对于大多数样品,加入荧光增强剂后的荧光强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下降,到一定时间后达到平衡。
个别样品的情况与之相反。
(5)乙醇对荧光有熄灭作用,遇到这类样品需进行处理后再进行测量。
(6)光源强度对荧光强度有直接影响。
pH值的变化对溶液的荧光强度有很大的影响。
pH在3~5之间荧光强度比较稳定。
pH在7~9之间荧光强度最高。
荧光增强剂荧光强度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0~30)摄氏度之间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不大。
样品中铀的含量在仪器测量范围内呈线性增加关系。
样品中荧光强度在一定时间内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猝灭剂(乙醇)对荧光有猝灭作用。
仪器光源强度对荧光强度有直接影响。
关键词:pH值;荧光强度;时间;溶液浓度;猝灭剂中图分类号:043当前,液体荧光法是测量环境样品中微量铀的主要方法,而wGj-m微量铀分析仪具有操作简便、仪器价格经济实惠、又方便携带等优点。
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

抗坏血酸(维生素 C )的测定方法( 1)在测定维生素C 的国标方法中,荧光法为测定食物中维生素 C 含量的第一标准方法,2、4-二硝基苯肼法作为第二法。
一、荧光法 1.原理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 与邻苯二胺(OPDA 反应生 成具有荧光的喹喔啉 ( quinoxaline ),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 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 OPDA 反应,以此排除样品中荧光杂质所产生的干扰。
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 0.022 g/ml 。
2.适用范围GB12392-90 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3.仪器 3.1.实验室常用设备。
3. 2.荧光分光光度计或具有 350nm 及430nm 波长的荧光计。
3. 3.打碎机。
4. 试剂本实验用水均为蒸馏水,试剂不加说明均为分析纯试剂。
( 1)偏磷酸-乙酸液:称取 15g 偏磷酸,加入 40ml 冰乙酸及 250ml 水,搅拌,放置过夜使 之逐渐溶解,加水至 500ml 。
4C 冰箱可保存 7〜10天。
(2)0.15 mol/L 硫酸:取 10ml 硫酸,小心加入水中,再加水稀释至 1200ml 。
( 3)偏磷酸-乙酸-硫酸液:以 0.15mol/L 硫酸液为稀释液,其余同 4.1. 配制。
(4) 50% 乙酸钠溶液:称取 500g 乙酸钠(CH3COONS3H2O ,加水至1000ml 。
(5) 硼酸-乙酸钠溶液:称取 3g 硼酸,溶于100ml 乙酸钠溶液(4.4 )中。
临用前配制。
(6) 邻苯二胺溶液:称取 20mg 邻苯二胺,于临用前用水稀释至100ml 。
(7) 0 . 04%百里酚蓝指示剂溶液:称取 0.1g 百里酚蓝,加 0.02mol/L 氢氧化钠溶液,在玻 璃研钵中研磨至溶解,氢氧化钠的用量约为 10.75ml ,磨溶后用水稀释至 250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