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近代教育史

合集下载

法国教育发展史

法国教育发展史

法国教育发展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

以下是法国教育发展的关键阶段:- 罗马帝国时期至中世纪:教育主要由教堂和修道院提供,受到宗教的影响较深。

- 1804年至1815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并在此之后展开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一系列改革,其首要目的是通过教育对更多的中产阶级人士进行培训,使其成为国家民事和军事领域的领袖。

- 1808年:以“帝国大学”为思想的具有法国特色的中央集权式教育体制形成。

- 1968年:《高等教育方向法》实施,法国高等教育模式不断演化。

- 2013年:《高等教育与研究法案》正式赋予大学自主权,使大学更富于学院式治理的民主。

学前教育史下卷第二编第五章近代学前教育实践

学前教育史下卷第二编第五章近代学前教育实践

下卷 第二编
第五章 近代学前教育实践 第二节 法国的学前教育
• • 四、福禄倍尔幼儿园对法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福禄倍尔幼儿园对法国学前教育的影响,主 要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 一方面是为上层社会的幼儿创设幼儿园。 • 其次,幼儿园的设施、质量都比托儿所好得 多,当然相应的费用也高,因而贫穷的市民和工 人阶级家庭没有能力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幼儿园。
下卷 第二编
第五章
近代学前教育实践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
唐家业
下卷 第二编
第五章
近代学前教育实践
第一节 英国的学前教育 • 一、欧文的幼儿学校欧文于1861年创 办了新兰纳克幼儿学校,是英国也是世界 上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卷 第二编
第五章 近代学前教育实践 第一节 英国的学前教育 • 一、英国政府有关平民幼儿救济和保育 的政策。 • 英国政府于1697年颁布了“国内贫民救 济法”其中除规定一般的救济措施外,还 提出设置“纺织学校”和“贫穷儿童劳动 学校”的计划。
下卷 第二编
第五章
近代学前教育实践
• •
第二节 法国的学前教育 六、19世纪末的“母育学校”
1881年和1882年,法国政府颁布了法国历 史实施最长久的一个教育法令—《费里教育法》, 在这个法令中确立了国民教育的义务、免费和世 俗行三条原则,并规定初等教育中免费的原则同 样适用于母育学校。
下卷 第二编
下卷 第二编
第五章
近代学前教育实践
• •
第二节 法国的学前教育 五、巴黎公社的学前教育政策和措施
按照公社规定,新的学前教育机关以向所有 适龄儿童实施全面的学前教育为基本任务,并特 别重视适应劳动人民的需要。 • 巴黎公社还从一开始就把保护母亲和儿童看作 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同时,公社在巴黎许多 第五还创办了收容7岁一下幼儿的“儿童中心”和 “幼儿园”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各国教育(上)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各国教育(上)
现代各国教育(上)
20世纪初,在欧洲和拉丁美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之间不衔接。在北美洲,初 等教育一般通向中等教育。“19世纪牢固建立起来的普及初等教育、技术教育、专 业教育,以及所有形式的进一步发展,都有赖于中等教育的富有成效的组织。对中 学教育的功能,以及迅速发展中学教育的方法进行重新思考,成为世界工业化国家 的教育家们在新的世纪早期最为广泛讨论的课题。”
1. 综合中学的发展
战后英国仍实行将11岁考试作为进入文法、技术、现代中学“三分制”学校的选 拔依据。进入60年代以后,以英才教育为基础的“三分制”中等教育结构受到教育 民主化和教育机会均等社会思潮的挑战。
1942年,英国工党政府提出中学一体化,主张取消“三分制”,实现中学的综合 化。1964年4月,英国教育部改为教育和科学部。同年10月,工党组成新政府,加快 了中等教育综合化的进程。
到1980年,综合中学成为英国中学的主要类型,但私立中学依然存在。
二、 战后英国教育的发展
(一) 20世纪60—70年代的教育改革
2. 罗宾斯原则与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罗宾斯原则”,即应为所有在能力和成绩方面合格的、并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 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
1966年,工党政府发表《关于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学院的计划》白皮书,正式提 出双重制构想,即把高等教育分为“自治”部分和“公共”部分。
战后初期,欧美各国致力于消除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双轨制,中等教育逐步得到相 当程度的普及。20世纪60年代,西方各国进行了课程改革。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 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市场机制被广泛引进西方各国的教育改革。在有地方分权传 统的国家中,中央对教育的控制得到加强,国家课程和国家考试有了很大发展。
第一节
一、 20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教育

近代以来法国高等教育分化与重组的历史考察

近代以来法国高等教育分化与重组的历史考察

上是独 立学 院或单科 大学 , 主要包括 神学 、 法学 、 医学 、 理学 、 文学 五大类 , 传授 “ 深学 问” 培 养各 学科专 家 。17 高 , 80年以 后, 理学部 中的工科和技术学 院与专 门学 院和综 合理 工学院 共 同构成 了 l 纪 法 国高 等 教 育 机 构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9世 19 , 国政 府将分 散各地 的文学 部 、 86年 法 理学 部、 医学部 、 法
维普资讯
2O 年第 7期 O6 总第 17期 4
黑 龙 江 高教 研 究
H inin eerhso ihr dctn e ogi gR sace Hge E uao l a n i
N 72 o o. 0 6
s ra .No. 4 ei1 17
学部 、 神学部合并 , 改名为大学 。
() 1高等专科学校 这是按照“ 传授一门科学 、 门技术 或 一
收 稿 日期 .06—0 8 '0 2 3—2

之 莘金巧 卒寒 厦门 学“ 璧色彦篝墼育体系 哲学社会科学 它霉 ” 创新研究 基地【 类】 I < 高等教育分类研究 编号:B 0 0) (2 5 1课题研究成果 o2
当时 , 共设立 l 多 所 高等 专科 学 校 , 属 政 府 不 同部 门管 0 分
辖, 即后来被统 称为“ 大学校 ” ( g ne)¨ ) r ds。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2 综合理工 学 院 19 成立 , 名 为“ 74年 初 中央公 共土木 事业学校” 次年改 名为 “ 合理 工学 校” 直属于 法 国政府 , , 综 , 培 养科学 人才。其 前身为工兵学院和土 木学 院, 重视科 学理 论学 习与教学 实践 结合 , 学制 3年 , 入学考试 严格 , 课程设 置 规范 , 并首次在课程 中引入近代 科学 内容 , 为近 代科学 和 成 技术学院的样板。 同时 , 法国建立 了专 门的科研 机构 , 标志 着法国教学机构与科 研 机构分 立模 式 的出现 。这 些科 研机

课教习题--外国教育史

课教习题--外国教育史

外国近代教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1. 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1,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地位、能力,反对绝对依赖和盲目信仰教会的教义和教规。

2,提倡个性自由和解放,反对宗教压抑和禁锢。

3,提倡现世的幸福,肯定人是现实生活创造者和乐趣的享受着,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

4,提倡古希腊身心既善且美的和谐发展教育,反对把肉体视为“灵魂的监狱”。

5,提倡学术,尊崇理性,以理性取代神性,反对愚昧无知。

要求教育发展人的个性,要求将人的思想、情感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人文主义对教育的影响人文主义教育强调解放人的思想,发展个性和才能,提高人的自我意识,追求德智体的和谐发展;要求冲破教会和经院哲学对教育的桎梏,将教育解放出来,以适应社会发展。

1,人文主义教育已不再使仅仅为了培养神职人员以及宗教和神学的目的。

而是:复兴了古典的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完人的教育理想;培养懂得世俗学问,尤其是古代文化,有人道主义精神,有德行,能为社会进步而献身的人;培养具有资产阶级事业家品质的,懂礼仪,身心健康,具有开拓精神的资产阶级绅士。

2,教育内容发生变化: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热情使其知识和学科成为主要内容,美育和体育得到复兴,并关注自然知识的学习。

3,教育职能发生变化:从训练、束缚自己服从上帝到使人更好欣赏、创造和履行地位所赋予人的职责。

4,教育价值观发生变化:重新发现人,重新确立人的地位,强调人性的高贵,复兴了古希腊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5,兴起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6,建立了新型的教育机构:新的人文主义学校,复兴了大学的改造和发展,推动了教育世俗化的历史进程。

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起源于意大利。

人文主义者打着“复兴古代文化”的旗号,搜集和研究古典著作。

人们从古希腊罗马著作中寻找到自己的理想。

他们崇尚人文学科,创办学习古典学科的世俗学校,教授希腊语和拉丁语,提出人文主义教育的理论并开展实践活动。

外国教育史(详细整理版)

外国教育史(详细整理版)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

大约在公元前3500 年,苏美尔人就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城邦。

考古家断定这一时期,苏美尔人已经发明了“泥板书”和文字。

最初是图画文字,以后又演进为楔形文字。

在巴比伦时期,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建筑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在苏美尔时期已经出现了学校。

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由于泥板是主要的书写工具,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重视语言和书写能力的教学,管理十分严格。

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已有两级: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

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

元3世纪后,巴比伦作为古代文明的中心,逐渐衰落。

后人了解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主要通过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和研究。

通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从考古的材料来看,这一时期的学校主要是培养文士为主的学校。

文士教育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教授读写;第二阶段是将志向不同的学生分派到相应的寺庙或国家较高一级的机构接受教育。

二、古代埃及的教育1.古代埃及的学校与巴比伦一样,古代埃及很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字,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有了自己的学校。

(1)宫廷学校,主要由法老设立。

(2)职官学校,由政府各机关设立。

(3)僧侣学校,也称寺庙学校,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机构,主要设在寺庙。

(4)文士学校,主要培养文士。

2.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在埃及的学校教育中,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注重道德品德的培养。

(2)练习书写。

(3)练习词令。

(4)重视数学和计算。

在教学方法上,古埃及的学校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1)以机械教学为主。

(2)教师多利用问答方法,但不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重视体罚。

三、古代印度的教育1.婆罗门时期的教育印度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就逐步形成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

近现代法国教育的发展史

近现代法国教育的发展史

近现代法国的教育一、17、18世纪的法国教育Ⅰ、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教育(一)历史背景在17世纪至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法国在这一时期仍然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而且是当时欧洲君主专制国家的典型,王权和神权极度强化,天主教在法国的势力十分强大。

虽然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资本主义就已萌芽,并在17世纪形成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但是由于政府不直接办学,新教各派力量薄弱,所以天主教会紧紧控制着法国的学校教育。

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受到压制直到18世纪才有了显著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矛盾伴随着这个过程而不断增长和激化。

法国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突出地以宗教斗争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学校教育1、初等教育新教:出现一些新教派别,如胡格诺派和詹森派等,也通过开办学校,传播各自的教义。

詹森派学校不同于天主教,尤其是耶稣会的学校。

它们重视数学、地理、历史的教学,强调学习本民族语言并用民族语言教学,注意采用实物教学和进行练习,着意发展学生的智力,要求教师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学生。

这在当时的法国是一种进步的现象,可惜它只存在二十多年,到17世纪60年代就被耶稣会派封闭了。

天主教:天主教神甫拉萨尔(LaSalle)于1684年创立“基督教学校兄弟会”,后来成了法国从事初等教育的主要力量。

学校教育以宗教教育为主,辅以读、写、算的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用法语讲课;面向下层社会的子女免收学费,目的是对抗新教的办学活动,维护天主教的势力。

该会所办的学校在法国当时的初等教育方面占据统治地位。

18世纪法国国王又曾发布命令,指出学校应受天主教僧侣的监督,儿童应当学习识字、教义问答和祈祷。

2、中等学校中等教育学校主要有耶稣会中学和文科中学,它们以拉丁语及“七艺”科目为教学内容,经院主义气息十分浓厚。

成立于1611年的“耶稣基督圣乐会”在中等教育中得力量仅次于耶稣会。

圣乐会中学显然就是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而产生的,入学者都是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弟。

法国近代教育史

法国近代教育史
2020/4/1
巴黎师范学院
巴黎师范学校的创办则是为了解决这个政权所面临全国的学校教师和 科学干部严重缺乏的局面。 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于1791一1793年间下令关闭了包括巴黎大学在
内的全国所有大学。在新的大学一时无法开办,而各地普遍急需教师和 科学干部的情况下,国民公会委员拉卡纳尔提议创办一所公立的师范学 校,以解国家燃眉之急,并以此唤起民众,不让无知的暗流侵扰整个社 会。 1794年10月30日,国民公会通过决定,出国家在巴黎开办一所师范学
2020/4/1
巴黎理工学院
巴黎理工学校在1794年3月11日初创时称“公共工程中心 学校”,次年为名(也译为综合技术学校)。
它是法国大革命面临危机关头,为迅速培养新生政权所 急需的工程技人员,为新的社会制度奠定基础,由国民公会 创办的。
与此同时.还创办了巴黎师范学校和国立工艺博物馆。
理工学校的创始人及首批任课教师都是当时的知名学 者.如数学家蒙旦、天文学家拉格朗日(1736一1813)、现 代几问举创始人之—“的卡尔诺(1753—1825)、化学家贝 托莱(1748一1822)、文学、物理和数学家拉普拉斯(174卜 1827)、数学、物理学家安培(1775—1836)、数学家博立叶 (1768——1830)等。
教育家
3、拉夏洛泰
著作:《论国民教育》 1、批评教会教育
2、国家办教育的必要性
3、国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 良好的法国公民 4、强调了优秀的教材和教师 的重要性
二、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育
• 众多的教育计划和有限的改革尝试 • 巴黎理工学校和巴黎师范学校的创办
2020/4/1
众多的教育计划和有限的改革尝试
2020/4/1
理工学校还首次向社会宣布实行公开竞争的原 则,第一批录取的379名学生,就是经过全国公 开竞争考试选拔出来的。“这所学校所取得的 成功就在于它那持有的、彻底的、持续的科学 路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证书考试方能任教,以保证教育质量,《基佐法案》大大推动了法国
初等教育的发展。 在随后的第二共和国时期《卡诺法案》虽然也提出了对14岁以下男女儿童
实施普及、强迫和免费的初等义务教育,但是此法案在六月工人起义失败
后成为泡影。蓬勃一时的初等教育大发展到第二帝国时期走向了倒退,宗 教神学又充斥初等教育。 1950年《法卢法案》加强了教会在初等教育领域的势力。
雷佩尔提方案
主张建立“国民教育之家”(寄宿 学校)。通过向富人征税,给儿童 提供免费提供衣食,保障教育的实 施。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健壮、爱 劳动、守纪律、富有知识的公民, 成为真诚的爱国主义者。
2015-4-15
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初步形成

1806年,拿破仑创设帝国大学(相当于教育
部),其首脑称总监,附设评议会,作为审 议机构。全国划分为 27 个“大学区”,区设 总长和学区评议会,还按省分设大学区督学。 总长、督学以至大学和中学的教师都属国家 官员,由帝国大学总监任命,总监由拿破仑 直接任命,体现了高度的中央集权。学校各 种教学活动都是全国划一的,这样,宗教教 育在行政上便附属于中央集权的领导体制中 了。
2015-4-15
初等教育方面的发展
1833年,教育部长基佐颁布一项国民教育法令,提出大力发展初等教育和 师范教育,并规定全国每一分区设初等小学一所,修业6年,学习法语、 神学、道德及读写算知识。每一城市设高等小学一所,修业3年,增设几 何、测量、绘画、自然、音乐、史地等科目,并且规定小学教师必须通过
2015-4-15
高等教育
大学走向综合化,巴黎大学已 发展成为包括许多独立学校,具有 近代大学规模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成为法国科学文化教育的一个中心。 另外,一些具有高等教育性质 的专门学校在培养高等人才方面作 了较大贡献。巴黎理工学校培养出 大批军事、科技人才,巴黎师范学 校也以培养大量高水平的国立中学 教师而闻名于世
中等教育:“耶稣基督圣乐会”的成员接受笛卡
儿的思想,尊重人的理性,重视自然科学知识。
高等教育:开设数学、自然科学、民法、自然
法等讲座。
教 育 家
1、爱尔维修
教育思想:1、人人智力平等 2、教育万能论
3、教育权归国家所有
教 育 家
2、狄德罗
教育思想:1、重视教育的作用 2、强迫义务教育
3、论教学内容和方法
3、中等教育多样化、实 科化发展
国立中学:精英主义 市立中学:公立教育
私立中学: 已建的鼓励扶持 未建的不允许随便建
4、高等教育专业化、等 级性,古典性发展:
巴黎大学
理工学校还首次向社会宣布实行公开竞争的原 则,第一批录取的379名学生,就是经过全国公 开竞争考试选拔出来的。“这所学校所取得的 成功就在于它那持有的、彻底的、持续的科学 路线“。 理工学校学者们高水平的讲授和实际应用,使 教学工作有声有色;同时,作为当时法国惟一 的科学研究机构,迅速地培养出战时急需的将 士,以及公共建筑工程、城市设施、交通道路、 制造业和采矿业所需要的设计实施人员.以及 不久后拿破仑帝国的高级工程师和炮兵专家。
• 1789年,推翻了法国长达 1000年的封建制度,是一 次比较彻底的社会大革命, 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开
辟了道路。大革命使法国
乃至整个欧洲的社会政治 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2015-4-15
资产阶级所要求的教育法案
康多塞方案
要求国家承担全体男女公民免费的普 及教育,设计出一种包括初级小学、 高级小学、中等学校和专门学校在内 的统一的相互衔接的学校教育体系, 实习统一的学校管理体制等。
2015-4-15

学校开办初期,国家聘请了一批知名学者和教授任 教,他们很快将科学引进教学,加之这些学员都是各 地选送来的优秀人才,因此,学校一开始显得与旧日 的大学不同。 遗憾的是,学校开办不久,热月党人发动政变, 雅各宾派失败,加上教学过于理论化,与办学初衷— —传授教学法不符,同年5月该校被勒令关闭 尽管巴黎师范学校只存在了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但 是,它已经开始了法国师范学校的雏形,并确立了师 范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公立性质。
2015-4-15
巴黎师范学院
巴黎师范学校的创办则是为了解决这个政权所面临全国的学校教师和 科学干部严重缺乏的局面。 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于1791一1793年间下令关闭了包括巴黎大学在 内的全国所有大学。在新的大学一时无法开办,而各地普遍急需教师和 科学干部的情况下,国民公会委员拉卡纳尔提议创办一所公立的师范学 校,以解国家燃眉之急,并以此唤起民众,不让无知的暗流侵扰整个社 会。 1794年10月30日,国民公会通过决定,出国家在巴黎开办一所师范学 校,面向全国招收学生,传授教学艺术;各地每2万居民中推举一名 24岁以上的优秀入选,由国家公共教育委员会从中挑选,录取者享受 国家师范生助学金;学生在校培训4个月后,回到原处开办一所师范 学校。 经过短时间的紧张筹备,1795午1月20日,巴黎师范学校正式成立。
2015-4-15
中等、高等教育的发展
中等教育
拿破仑统治时期,中央政府设立国 立中学,地方设立市立中学,目的 是培养官吏和军官。开设的课程有 古典语文和各种实用学科,这两类 学校一直是法国中等学校的主要类 型。 从1852年起,中学的课程设置出现 一种文、实分科的做法,文科注重 拉丁文和希腊文,实科注重数学和 自然学科 1864年又废除分科制,创办一种类 似德国实科中学的中等教育学校, 以培养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需要的一 般专业人才。
第一共和国执政、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出 生在法国科西嘉岛,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天才。 1804年5月18日,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 仑· 波拿巴称帝。
2、初等教育世俗化发展
法国发展初等教育的两个法案:
弗朗索瓦· 皮埃尔 · 纪 茹费理(法语: Jules 《基佐教育法 尧姆· 基佐 (1787-1874) François Camille Ferry, 》 ( 1833 年) 系法国著名的政治家 1832 年 4月5 日-1893 和历史学家。他出生 年 3月17日),法国 于尼姆的一个基督教 共和派政治家,曾两 家庭,父亲是著名律 《费里法案》 次出任法国总理,任 ( 1881—1882年) 师,在法国大革命时 内推动政教分离,殖 死于断头台上。 民扩张。
教师讲习所:欧洲最早 出现的师范学校,训练 初等学校的教师。
中等教育:保留耶稣会的传统,学习拉丁 语和“七艺”。
高等教育:排斥新 教徒,禁止学习笛 卡儿的著作,巴黎 大学把卢梭的《爱 弥儿》列为禁书。
2、新教教派的教育
初等教育:反对体罚,要求教师温和对待学生。
反对单纯以拉丁语教学,主张学习本民族语言和近 代语,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判断力,反对死记硬 背,注意采用实物教学和进行练习。
1、中央集权的教育体制; 2、初等教育的发展; 3、中等教育的发展; 4、高等教育的发展。
1、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初步形 成 1860年,拿破仑创
设帝国大学(相当 于教育部),其首 脑称总监,附设评 简介:拿破仑 · 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 议会,作为审议机 1769 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法兰西 构。
2015-4-15
这两所在同一时期创办的学校是时代 的产物,然而它们又以各自的办学特 点显示出自己200年来的辉煌,因此, 法国人都非常珍惜这两所学校。在当 代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异常迅速的今 天,它们又以各自的方式探索改革的 新路,这也许正是两校能始终保持活 力的奥秘。
2015-4-15
三、19世纪
教 育 家
3、拉夏洛泰
著作:《论国民教育》 1、批评教会教育 2、国家办教育的必要性 3、国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 良好的法国公民 4、强调了优秀的教材和教师 的重要性
二、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育
• 众多的教育计划和有限的改革尝试 • 巴黎理工学校和巴黎师范学校的创办
2015-4-15
众多的教育计划和有限的改革尝试
近代法国教育
12小教数学班
343寝室
法国教育发展的时间线索
(一)17世纪 (二)法国大革 命时期
(三)19世纪
一、17世纪
背景:农业经济为
主的封建专制国家。
天主教会和封建主 操纵国家政权,迫 害资产阶级信奉的 新教。
1、天主教会的教育
初等教育:由“基督教学 校兄弟会”开办,免收学 费,实行班级教学,先学 法语,再学拉丁文。
巴黎理工学院
巴黎理工学校在1794年3月11日初创时称“公共工程中心 学校”,次年为名(也译为综合技术学校)。 它是法国大革命面临危机关头,为迅速培养新生政权所 急需的工程技人员,为新的社会制度奠定基础,由国民公会 创办的。 与此同时.还创办了巴黎师范学校和国立工艺博物馆。 理工学校的创始人及首批任课教师都是当时的知名学 者.如数学家蒙旦、天文学家拉格朗日(1736一1813)、现 代几问举创始人之—“的卡尔诺(1753—1825)、化学家贝 托莱(1748一1822)、文学、物理和数学家拉普拉斯(174卜 1827)、数学、物理学家安培(1775—1836)、数学家博立叶 (1768——1830)等。 2015-4-15
基佐教育法规定:
(1)扩大初等教育规模(每一乡区设一 公立小学) (2)保证初等教育经费(国家、地方政பைடு நூலகம்府、家长) (3)培养初等教育师资(每郡设师范学 校一所) (4)在地方设立小学教育检定委员会, 教师资格标准的确立权掌握在国家手中
费里教育法规定:
(1)6—13岁为义务教育年龄,接受家庭 教育的儿童须自第三年起每年到学校接受 一次考试检查 (2)免除公立幼儿园(母亲学校)及初 等学校的学杂费 (3)教师必须获得国家颁布的证书才可 教学,废除宗教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