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合集下载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小学英语教育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本文将探讨。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个体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能够适应、理解和尊重对方文化差异的能力。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素养。

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小学英语教育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尤为重要。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主要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过分强调语法和词汇的教学,而忽略了文化意识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往往出现语言障碍和文化冲突。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中融入一些外国文化元素,让学生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

比如通过英文歌曲、英文故事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外国文化的魅力。

2.鼓励学生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英语角、文化节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与外国人进行真实的交流,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对外国文化的了解,更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口语练习、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评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评估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观察学生在与外国人交流时的表现。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英语角、文化节等活动中与外国人交流的情况,评估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听取学生的自我评价。

可以让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口头表达等方式,自我评价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更加客观地了解学生的水平。

五、结论小学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论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论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5 2
论英 语 教学 中跨 文化 意识 的培养
V 14N . o1 o . 6
论英语教学 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Dic so n t e Cu t a in o o s ul a s us in o h li to fCr s -c t lAwa e s n Engih Te c i v ur r ne si ls a h ng
精神 文 明的总 和 ,渗 透到社 会生 活 的各个 方 面 ; 而
语 言 是 人 的一 种 行 为 , 一 种 社会 现 象 , 反 映着 是 它 孕育 它 的 一种 文 化 . 随着 社 会 的产 生 而 产生 、 随着
社会 的发 展而 发展 , 属于 文化范 畴 。 一个 社会 的语 “
表现在 : 它是 学 习 文化 的主要 工 具 . 们 在 学 习和 人 运 用语 言 的过 程 中获得 整个 文化 。” 《 ( 文化 人类 学
个现实 , 即语 言 和 文化 密 切相 关 , 们 之 间有 着 它
千丝万 缕 的联 系。 起源 、 从 发展 上看 , 言和文 化在 语
与语 言学》 H. od nu h 15 )同 时 ,语 言 又是 , G o e o g ,9 7 文 化 的载 体 , 文化 要 靠 语 言 保 存 、 播 、 承 和 发 传 继
际能 力 的培养 除 了要 进行 听 、 、 、 四种 基本 技 说 读 写 能( 即语 言 能力 ) 教 学 之外 , 要 加 强 社 会 能 力 的 还
作 者 简 介 : 校 平 (9 3 )男 , 授 , 士 生 导 师 。研 究 方 崔 16 一 , 教 硕
向 : 言 教 学 与 文化 、 汇 学 、 源 学 。 语 词 词

国家 的历 史 、 化 、 会 背景 等 因素息 息 相 关 。所 文 社 以, 我们 可 以说 , 有文 化就 没有语 言 , 没 没有 语 言也

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路径

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路径

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路径一、开设跨文化交流课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可以专门设置跨文化交流课程,通过课内外的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国外文化、风俗习惯、社会制度等,并引导他们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差异。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国外文化特色的视频、图片、音频等素材,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感知不同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跨文化交流的积极态度。

二、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国际交流活动,比如与国外学校进行线上交流、参加国际学生夏令营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亲身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增加对跨文化交流的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意识。

学生还可以通过这些活动结识国外的朋友,开阔自己的交友圈子,增加自己的社交能力。

三、借助文化差异引发课堂讨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文化差异引发课堂讨论,让学生自由表达对不同文化的看法,引导他们充分交流、讨论、交流观点,促进他们积极思考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影视剧等引导学生思考跨文化交流中的价值观、意识形态等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逐渐形成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意识。

四、开发跨文化教材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入一些关于跨文化交流的教材,让学生从课文、文章、小说、影视剧等多种形式中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有代表性的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来理解并尊重文化差异。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文化,避免使用不礼貌的语言和行为。

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六、加强跨文化教育的评价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评价,从而激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浅析综合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以课文The Green Banana为例

浅析综合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以课文The Green Banana为例

2019年第07期作者简介:吴林桧(1979-),女,四川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专业教学方法与理论、英美文学。

收稿日期:2019年3月19日。

民办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要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取得优势,势必要重视学生的综合技能提升。

在此背景下,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综合英语作为英语专业的核心支柱课程,教师如何将跨文化意识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导入跨文化因素从容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1.1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现状我校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课程组教师一直都走在教学探索的路上,寻找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

虽然前期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教育信息技术多样化以及学习方式个性化的背景下,《综合英语》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由于文化理念以及跨文化教育能力的差异导致教师对于文化背景知识重视不够;2)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导致他们无法深刻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3)教学手段单一,传统讲授还是占了课堂大部分时间。

1.2综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在其著作《语言论》[1]中提到:“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

”我国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也要求:“学生要熟悉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熟悉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发展现状、文化传统及风俗习惯。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穿插跨文化知识介绍,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也有利于学生更为透彻掌握语言背后的文化现象,对于帮助学生拓宽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综合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2.1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是指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百度百科)这种差异是由于彼此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政治制度、地理特征等引起的,从而会导致彼此间的摩擦及文化不适应。

试析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试析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 教师观点】
试析 初中英语教学 中跨 文化 意识 的培 养
张 艳
仪征 2 1 1 4 0 0 ) ( 江苏省仪征市新集中学 , 江苏
摘要 : 文章 主 要从 初 中英语 教 学 中文化教 育 的现 状 分析 入 手 , 思 考教 师在 英 语课 堂教 学 中应如 何 进行 文 化教 育 , 建 议 教师在英语课堂 中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教 学活动 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 不断提 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法, 强化 自主学 习 、 探究 性 学 习 , 树 立 以学 生 为本 的全新 课
堂观念 , 促使学生养成 良好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 。 总之 , 在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 教师应不断实践 、 不 断反思 , 需找教材 中的积极因素 , 灵活运用教材 , 注重学生 主体能力的提升 , 更标的应试 教育下培养出来 的学 生还是常常会误认为字表意义相 同的汉英语言 , 其表达的 出来 的意思也基本相同。 归根到底主要是对言外之意理解 不够透彻, 没有理解跨文化的语言差异。
二、 思 考和 探 索
只有真正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及差异 , 才能积极正确 地对语言进行推敲和思考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我们不仅 要教会学生词汇 、 句子 、 语法 , 更要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 的 敏感性 , 增强对英语文化内涵的理解力 。 1 . 树立文化差异意识 。在英语课堂上 , 可 以有意识地 讲授一些必要的中西文化差异知识 , 培养学生文化差异 的 理念 , 使学生能够明白中国和英语 国家由于不同的文化背 景、 不同风俗和习惯 , 有着不同的语言习惯 和行为方式。 例 如, 在讲授到中西方交往礼仪时 , 可以告诉学生 , 在 日常交 往时西方 国家 的人喜欢谈论天气 等话题 , 会说“ w h a t d y a i s t o d a y ? ” 而中国人更多的是关心吃喝 , 会说“ 吃了吗你? ” 。 再 如, 中国人在接受别人馈赠的礼物时 , 往往会推辞几次 才 接受 , 回家后才能打开 , 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物是不礼貌 的; 而西方国家的人则 习惯当场把礼物拆开 , 并且要赞美 几旬 , 否则就是不礼貌。 2 . 讲授文化差异信息。现行的初 中英语教材选材广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初探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初探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初探
跨文化意识是指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尊重他人的文化背景,并且能够适应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以适应不同文化的能力。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初探的培养策略:
1.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出现的异同之处。

在学习英语阅读材料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文化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态度。

2. 多样化阅读材料:教师可以选择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包括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章和故事。

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观念。

3.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或话题,比如不同国家的传统节日,然后让他们进行比较。

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在庆祝节日时的习俗和方式。

4. 视频和图片资料: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聆听的方式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习俗。

5. 角色扮演: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

通过扮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6. 学生分享: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跨文化经验和观察。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不同文化的事物和人物,以及他们对此的感受和理解。

总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多种策略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体验。

通过这些策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并且培养出适应不同文化环境的能力。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一、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语言是文化重要的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

学习一个民族语言的同时,就会遇到该民族在特定时空环境下形成的文化背景,诸如:历史发展、社会制度、一般风俗、礼仪、禁忌等。

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由此而产生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语境因素对第二语言学习构成文化上的障碍(cultural block)。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外语学习者了解目的语和本族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克服上述文化障碍,不仅能够学会“文化人的语言”(刘润清,《再谈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而且进一步认识和热爱本民族的文化。

正如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课程标准》还就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列出了具体的目标。

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1.社会习俗。

社会习俗是一定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

作为英语学习者必须对英美人士的礼仪、风俗、禁忌等有相应的了解。

具体包括:①社会风俗,含如何使用头衔、隐私的概念、感谢与道歉等;②社交礼仪与礼节,含表达礼貌的方式;③生活方式与风格;④传统节日及其历史;⑤体育竞技与消遣娱乐等。

了解这些习俗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语用困难。

2.单词。

任何语言的词汇本身就体现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信息。

任何词汇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均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

(1)词义。

①词的理性意义。

词的理性意义是词在描绘客观存在的基本意义。

由于语义场不完全对等的原因,英语和汉语在描述同一客观事物时表现出鲜明的差异。

例如,cow (母牛)、bull(公牛)、calf (小牛)是英语指代不同种类的牛时所用的特定单词(相当汉语中的字)。

汉语却在“牛”之前加上不同定语组成词加以区分。

相反地,uncle一词译成汉语就要视不同情形译成“叔叔”、“伯父”、“姨父”、“姑父”、“舅舅”;grandparent对应着“爷爷”、“奶奶”、“外祖父”、“外婆”。

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使他们如 同置身 于海关 或警署 ; 又如 , 我们 的学 生常这
样对老师说 :G o o ig t ce. “ odm r n,e hr n a ”而很 少说 :G o “ d o
部分。英语教师不要单纯地进行就语言而言的教学 , 还 要重视跨文化意识 的培养 , 以扫清交 际过程 中出现 的障


教学时空 =
— = 二
谈英语教学中“ 跨文化意识” 的培养
广 西南宁市 第十五 中学( 3 0 3 谭正 丽 500 )
【 摘
要 】 文章结合语言 、文化与交际的关 系, 探
讨 了在英语教 学中, 英语教 师如何对 学生进行跨 文化意 识的培养。
【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文化意识 培养
N me a
Ka k n ng a g 矗t e hr
后必须修改的 良好 习惯。 修改的形式可有 : 自己修改 ; ① ②同桌互改 ; ③小组讨论修改 ; ④教师修改等 。 不同的修
改形式各有其优缺点 ,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 况而定 , 中 其 “ 自己修改” 是每位学生在写完草稿之后都必须做到的 , 教师批改时 , 圈出错误之处 , 让学生 自改 , 避免下次 犯同样 的错误 。对共性错误 , 尤其是语言 、 文化性错误 , 通过老 师的讲评 , 能给学 生留下深刻 印象 。教师批阅不
: ; : ; 1 、 ! 、 ! : ; !; 1 、 ; 蝓 !; ; : . 1 、蛉 ! 分 、 ; 吩 !:


; :
! 、 ;


蝓嗡蛉ຫໍສະໝຸດ !: != 刚刚开始学 习写作时 , 老师一定要认真指导学生养成写
言知识运用到写作 中去 , 师可 以设置下面的表格: 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论文摘要]跨文化意识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实用性和双向互动的原则,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强调对文化的导入,以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语言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用以承载和传播文化信息的工具,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延伸至文化教育和英语教育,两者同样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门语言的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敏锐的文化意识、充足的文化积累,是得体、准确地利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必备基础。

教育部颁布的《国家英语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鉴于英语教育和文化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有必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跨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在学术界历来有多种定义方法。

笼统地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
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显性元素和隐性元素。

显性元素有服饰、建筑、交通工具等,隐性元素则包括了价值观、宗教信仰、文学等。

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文化,主要是狭义的文化,即一个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行为标准、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

跨文化教育是外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指把目的语的习俗、历史知识、价值观等融人课堂教学之中。

二、文化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文化教育导人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实用性优先。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导人首先应该遵循实用性原则。

由于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而文化这一概念所涉及的内容又繁多复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挑选出最具实用性和普遍性的部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合理设置课程方面,学校应改变原有的“文化课等同于英美概况课”的思路,增加西方文化入门、中西方文化比较等课程,并根据教学重点和难易程度,对这些课程进行系统性的安排,穿插在英语教育的各个阶段。

文化教学不能是空中楼阁,没有目的和边界的内容,因为这会让学生无所适从,找不到学习的重点和方向,甚至失去学习兴趣。

因此,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和目的性也非常重要,但文化教育的教学不能完全脱离教材,应在精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授课内容而定。

2.加强本土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双向互动。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敏感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和掌握,
二是对学生的本土文化意识——母语文化意识的培养。

因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忽视学习者的背景和特征。

所以,英语教学在导人目标语文化的同时,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元素——母语文化的导入。

任何外语学习者,在使用目标语的时候,都会受到母语的影响,要想提高学习者的文化素养,也要注意提高他们的母语文化意识和文化素质。

文化教育作为英语教学的必要因素,目的不是使学生的思想西方化,恰恰相反,母语文化的输入,才能真正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教师应该使学生认识到:文化是平等的,没有一种文化是优越于其他文化的,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虽然千差万别,但是不同文化之间还是存在某些共性的。

这是跨文化交流得以开展的基础,因此,学习西方文化,绝不是否定中国文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国际交流越来越多,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英语也因此成为多向、多元的交流工具,人们利用英语,不仅是和美国人及英国人交流,还要和世界各个国家的人交流。

传统的英美文化输入,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跨文化意识,不单指对目的语文化的认知、了解和掌握,还应加强对目的语与母语文化差异的理解,英语作为一门被广泛使用的语言,不应只承载文化输入的任务。

在与他人交际时,还要承载起母语文化输出的任务,这样才能最终达到文化理解和文化宽容。

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中国文化的输入,无疑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塑造出真实的语境来方便学生的语言学习,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文化的双向互
动。

三、提高学生文化敏感性的方法
1.创造文化语境,确立学生主体。

教学思路体现了教学的指导思想,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最终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思路是以词汇和语法为主,辅之以大量的书面练习。

这种教学思路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也不利于他们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思路,强化自身文化素养,提高教学水平,以适应社会对英语教师和英语教学的新要求。

这就需要他们舍弃惯有的词汇+语法的教学方法,认识到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创造出真实的语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和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倾向于把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这种教学思路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基础知识扎实,语音语调准确,词汇量较大,应试能力较强,但语言运用能力较差,这显然不符合现代社会对语言学习者的要求,需要对其加以改革。

同样的词汇教学,传统教学方法关注的是词汇的发音和搭配方法等,而新的教学思路,则强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即克服文化差异障碍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分析重点词汇时,必须分析它们的特定文化背景,以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内在需求,创造出真实自然的文化语境,以方便学生学习,使他们成为自主的、能动的学习主体。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采取任务驱动
的教学模式,采用分组讨论、演示、采访或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教材背景入手,多种角度渗透。

文化这一定义所涵盖的内容错综复杂,如果没有适合的切入角度,学生在纷繁的话题中就找不到学习的重点。

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找到适当的切人点。

正如上文提到的,课堂教学所涉及的文化一般是狭义的文化,主要包括风俗习惯、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宗教信仰等内容,教师应从中找到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或者能体现出中西文化差异的话题。

对此,教师可以从教材的背景中,发掘出与文化相关的资料。

那些题材广泛、内容新颖的课文,往往涉及方方面面的文化信息,如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思维信仰、社会习俗等。

挖掘这些课文背后的信息,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文化积累,增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同时,对于课文中涉及的交际技巧,包括非语言交际,教师都应适当涉及,挖掘背后的文化含义,以加强文化知识的渗透。

3.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改良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多采用“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手段,教师是教学的中心。

简单的教学工具,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很难创造出真实的语境,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另外,由于教学手段落后,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文化渗透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是不能很好地进行文化教学。

因此,有必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现代技术。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用声音和影像技术来辅助英语教学,全面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增强他们的直观了解,使他们尽可能身临其境地感受语言学习。

其次,在网络化的今天,网络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资源。

英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积累文化知识;利用网络,创造交流平台,促进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教师可以及时解答学生的学习困惑,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思想;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和学生可以把有用的材料放到网上,和其他人分享,共同学习,分享经验。

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异国他乡的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开展第二课堂,提升文化积累。

鉴于文化知识的既广又杂和教学时间有限,笔者认为可以开展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正确合理利用第二课堂,不仅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还可以迅速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二课堂的形式多种多样。

首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组织以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周、文化月等交流活动,邀请外国专家全面系统地介绍西方文化,或组织文化专题讲座,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提高他们的文化敏感性。

另外,要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主动体会文化差异,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影响。

教师还要引导他们进行与文化相关的实践,如开展社会调查、撰写与文化相关的论文和报告等。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文学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