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合集下载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意识是指对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理解和认同。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通过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的背景和内涵,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同时,学生可以在跨文化交流中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尴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在全球化背景下,具备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各种挑战。

通过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从而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3.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英语语言。

通过了解英语国家的礼仪、习俗等文化因素,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语言交际,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沟通障碍和误解。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和方法1.渗透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渗透式教学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即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例如,在讲解西方节日时,教师可以介绍相关的历史、传统和习俗等;在讲解西方饮食文化时,教师可以介绍西方的餐桌礼仪和饮食习惯等。

2.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指将母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进行比较,从而发现两种文化的异同,加深学生对目标语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例如在节日、礼仪、习俗等方面的对比,从而加深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这是因为英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还是一种文化载体。

学生只有了解英语所承载的文化,才能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应用。

因此,以下是一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的方法:1. 融入英语国家文化元素学生在学习中逐渐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元素,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英语语言本身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英语国家的文化元素,如英式下午茶、美国的感恩节等,并让学生了解其来源和背景。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学习英语,也可以明白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2. 学习英语国家的历史每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都与其语言息息相关。

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和英国或美国历史有关的知识,比如学生可以了解伊丽莎白一世在英国的历史地位,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等。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而这对于后续的语言学习和应用也会有很大帮助。

在英语学习的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本土文化的融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插介绍一些中国文化元素,比如中秋节、春节等,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这样,学生可以加深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同时也能增强他们对英语语言运用的兴趣。

4. 创设真实情境在英语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创设真实情境来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游戏、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英语。

在学习习惯用语和成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含义。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随着全球化的加剧,文化意识的培养变得愈发重要。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英语的语言和文化,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化大家庭。

本文将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方法和策略,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文化意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1.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化是语言的载体,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英语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的语言规则和表达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英语。

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世界的日益互联互通,跨文化交际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共同点,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通过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学生可以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心。

这种文化自信心可以让他们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时代。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和策略1. 以文化为载体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融入丰富的英语文化元素,如英国的常见食物、传统节日、名人等,让学生通过学习语言来了解文化,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2. 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通过与外国学生的笔友信件交流、文化交流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增加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和认识。

3. 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展示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让学生通过视听感受英语文化的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4. 鼓励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英语国家的文化体验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演唱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英语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5. 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尊重和理解能力,引导他们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从而增加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三、结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的语言和文化,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化大家庭。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非常重要。

这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促进他们的全球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来培养小学生的文化意识:
多媒体资源:使用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各种文化元素,如传统服饰、食物、音乐和节日等。

通过观察和倾听,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习俗。

文化活动:组织文化活动,例如模拟节日庆祝活动或者展览,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化。

这可以包括制作手工艺品、品尝传统美食、学习传统舞蹈和音乐等。

文化比较: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共同之处。

通过讨论和对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和其他文化之间的异同,培养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文化故事:通过阅读和讲述有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故事,帮助学生了解那些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传统。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跨学科教学:将文化元素融入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

例如,在地理课上介绍世界各地的文化特点,在历史课上讨论不同文化的发展历程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语言学习和文化意识融会贯通。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这样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兴趣,同时促进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化视野的发展。

英语新课标文化意识

英语新课标文化意识

英语新课标文化意识英语新课标强调了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旨在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关键点,概述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意识:1. 文化多样性的尊重:教育学生认识到世界上存在着多种文化,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特色。

通过比较和对照,学生可以学会尊重并欣赏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2. 语言与文化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语言使用与文化背景之间的紧密联系。

例如,通过学习英语习语和俚语,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3. 跨文化交际技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有效沟通。

这包括了解不同文化中的非语言交流方式,如肢体语言、眼神交流等。

4. 文化差异的识别与适应:教授学生如何识别文化差异,并学会适应这些差异。

这不仅包括对不同文化行为的理解,也包括如何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保持开放和灵活的态度。

5. 文化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评估和分析不同文化现象,包括自己的文化和外来文化。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文化观点,而不是盲目接受或拒绝。

6. 文化体验活动:通过组织文化体验活动,如模拟国际会议、文化节日庆祝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

7. 全球视野的拓展:通过阅读、讨论和研究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学作品、历史事件和社会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全球视野,理解不同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相互作用。

8. 反思与自我提升: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文化身份和价值观,以及这些如何影响他们的世界观和行为。

通过自我反思,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同时对其他文化持开放态度。

9. 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展示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

10. 评价与反馈:在评价学生的英语能力时,也应考虑他们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相应的反馈和指导。

通过这些方法,英语新课标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全球视野、文化敏感性和有效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公民。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一、文化意识及跨文化意识的定义和培养内容文化意识,就是人们对于文化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认识活动,是人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同时领悟文化的内涵和接受文化的熏陶,并潜移默化地内化为一种追求文化的情感(英国学者泰勒)。

跨文化意识主要是对文化差异的意识。

培养文化意识,就是要培养学生积极吸收各界文化优秀成果的意识,促进学生自觉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

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一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1.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有助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谈到中西文化差异,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邀请别人参加宴会或某种活动,时间由邀请方确定,被邀请者视收到邀请为一种荣幸,一般都会按时赴约。

而在美国,邀请别人参加宴会或某些活动被视为占用别人的时间,需要双方协商有关的时间。

因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风俗传统。

在美国收到别人的礼物应当面打开表示对别人的礼貌、尊重,而在中国当面打开礼物是不礼貌的行为。

所有这些说明了,在日常学习中,要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就必须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2.理解英语文化背景有助于阅读。

英语的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要读懂一篇文章,除了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文化背景知识。

实践表明,阅读英语作品有困难主要是因为文化意识的缺乏。

这一点许多英语学习者深有体会。

因为英语作品的作者对文章的背景文化一般都比较熟悉,材料中词语的运用以及文章意义的表达都自然得体,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

但是读者不一定了解这些文化背景,这就容易出现读者认识每一个单词却不能理解文章意义的情况。

3.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的介绍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教学中应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西方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感受异国风情。

三、培养跨文化意识的策略与途径1.课堂内的文化渗透。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
培养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以下是一些方法:
1.引入文化元素:引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如习俗、传统节日、音乐、电影等,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探索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比较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让学生知道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例如,中西方在礼仪、饮食和教育上的不同。

3.利用多媒体资源:利用多种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4.文化交流:与英语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增加跨文化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带来的收获。

5.提供跨文化学习机会:提供跨文化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如语言交换计划、文化游学等。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并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是什么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是什么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那么,具体而言,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呢?首先,帮助学生理解英语文化中的基本价值观是重要目标之一。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社会交往。

通过英语教学,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中对个人主义、尊重他人隐私、平等与公正等价值观的重视。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展示图片或播放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被高度尊重,人们注重自我实现和个人发展。

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之间存在差异,培养他们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价值观的态度。

其次,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传统习俗和节日的认知也是关键目标。

了解不同国家的传统习俗和节日,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文化的多样性。

比如,让学生知道圣诞节时西方人会装扮圣诞树、互赠礼物;感恩节时人们会团聚在一起,享用丰盛的晚餐并表达感恩之情。

通过学习这些,学生不仅能够增加对英语语言的兴趣,还能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增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再者,使学生熟悉英语国家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社交礼仪是必不可少的目标。

这包括了解他们的饮食习惯、着装风格、日常问候方式等。

比如,在西方,人们在正式场合通常穿着正装;用餐时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见面时常用的问候语是“How are you?” 而不是像在中国常用的“你吃了吗?”让学生了解这些差异,能够避免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现误解和尴尬,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另外,引导学生认识英语国家的艺术、文学和历史也是重要的培养目标。

通过介绍著名的英语文学作品、艺术家和历史事件,让学生感受英语国家丰富的文化内涵。

比如,给学生讲述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欣赏梵高的画作,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等。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深入探索欲望。

还有一个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背后文化内涵的敏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 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English learners却对其含义不甚了了。

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

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

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

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

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一、语言和文化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参见胡文仲:《文化与交际》,1994)。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

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

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

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 (“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 和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

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二、中西文化的偶合现象与文化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

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

这种相似性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

因而在英语和汉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

例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 ea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 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蓝图”,英语为blue print,等等,这样的偶合现象不胜枚举。

文化的这种偶合现象,可以促进English learners在目的语(target language)学习中的“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但是,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着不同的编码(code),分类;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导致了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

如:汉语中的“龙”,“生死轮回”,“八卦”,“阴阳”,“气功”等,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必然是云里雾里,不知何物。

同样,当我们看到英语中He is a wolf这个句子时,还以为是“这个人很凶”,实为“他是个好色之徒”。

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还可以从动物的“文化附加义”的差异窥见一斑。

请看下列两组词语,让我们试着将不同动物与各自的不同习性搭配起来:
A B
1.Turtle a. wise
2.Lamb b. huge
3.Lion c. quiet
4.Owl d. stubborn
5.Mouse e. slow
6.Pig f. gentle
7.Deer g. sly
8.Whale h. brave
9.Fox i. swift
10.Mule j. greedy
对于狮子的勇猛(brave),绵羊的温顺(gentle),狐狸的狡猾(sly),乌龟的迟缓(slow),猪的贪婪(greedy),英语和汉语的文化附加义基本相同。

但在老鼠,骡子和猫头鹰的习性上,英语和汉语的文化附加义则大相径庭。

在汉语中有“贼眉鼠目”,“鼠目寸光”等成语,用以形容鬼鬼祟祟和目光短浅。

而老鼠在英语俚语中可指女人,怕羞的人。

更由于迪斯尼先生创造了Mickey Mouse这个尤物,从而使得老鼠的形象大放异彩,成为千家万户所喜爱的动物,尤其在儿童心目中,更是机智,智慧的象征。

至于骡子,在汉语中,“寿命长,体力大”是它的特征。

而英语中骡子是“顽固(stubborn)”的代名词。

汉语中人们用猫头鹰象征不祥之兆,如“猫头鹰进宅,无事不来”,而英语中的猫头鹰则是智慧之鸟。

此外,中西文化的差异还有很多,如熟人,朋友间见面打招呼时的差异(中国人见面多问“你吃了没有?”“你到哪里去?”;而外国人则说“Hello”);人们接受礼物时表达自己态度的差异(一般中国人不会当着送礼物人的面看礼物;而外国人往往会当面撤开礼物并高兴地向人家连声称谢“Thank you. I really appreciate it.”);运用体态语的差异(如:中国人召唤他人走近时常用手心向下,手指向内连续弯曲的手势,这种手势在英语中是在使唤小动物走近时用的;召唤他人走近外国人使用四指弯曲食指向内勾动的手势,而这种手势在汉语中则是极富挑衅性的)。

三、树立文化意识,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

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进行。

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

而在一个私人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站住”“不许动”)而被枪杀。

在美国社会中,Freeze!却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

假如这位留学生有这点文化知识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

又如:教词汇professional时,告诉学生He is a professional和She is a professional可能会引起天壤之别的联想意义:He is perhaps a boxer.和She is likely a prostitute. 这是由英美的文化所触发的定向思维。

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外,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还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如:在中国称中年以上的人为“老”,是尊敬的表示,可在西方,“老”却意味着衰朽残年,去日无多,因此西方人都忌讳“老”,都不服“老”。

有位导游讲过这样一件事:在一次带队旅游中,我们的这位导游看到一位美国老太在艰难地爬山时,便上前去搀扶她,却遭到了老人的拒绝。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因为在美国这样一个老人普遍得不到尊重的社会里,老人们养成了不服老,坚持独立的习惯。

所以美国的老人都不喜欢别人称其为老人(elderly people),在美国都用“年长的公民”(senior citizens)这一委婉语来指代老人。

在英语教学中,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 WARM, where, meal。

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weight ,A代表age,R 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

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

这样可使学生对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