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选调生考试:言语理解“纠结”题
河南选调生考试行测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015年河南省选调生考试行测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共25题,每题0.9分,参考时限25分钟本部分中每道题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
注意,答案可能是完成对所给文字主要意思的要求,也可能是满足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请开始答题1-25题1.乡村规划和建设,要突出乡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尊重各地的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不能把典型的地域特征搞没了,把鲜明的民族特色改掉了,把优秀的文化传统弄丢了。
对本句话最恰当的概括是:A.乡村规划和建设要突出特色B.乡村规划和建设要典型C.乡村规划和建设要保留优秀传统D.乡村规划和建设要符合国情2.在目前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下,县级财政勉强能负担起教师工资,中央和省财政能补贴部分教师工资和学校建设资金,但留下的缺口全部都交给学校自己解决。
一些农村中小学校长反映:义务教育现在已经成了"学校的义务"。
义务教育现在已经成了"学校的义务"的含义是:A.学校承担义务教育B.义务教育是学校的责任C.学校的义务是负责义务教育D.学校只尽义务而缺少外部投资3.他们认为不应该纠缠于中日间的陈年旧账,要眼望中日友好的巨大利益,他们中一些"杰出的"代表还根据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模式提出了一个中日关系新思维理论,认为如果早在20世纪就建立日本人设计的"大东亚共荣圈"将会给亚洲人民带来巨大福祗。
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A.否定B.肯定C.未置可否D.有肯定有否定4.在他们过度理性的影响下,一些被他们的过度理性蒙蔽的中国人开始无视中国的抗日战争史而向"中国愤青派"爱国青年质问诸如,"你们为什么要反日"这样完全丧失民族情感的弱智问题。
"中国愤青派"的爱国青年在作者心目中是:A.愤青中的爱国青年B.藐视愤青的爱国青年C.普通的爱国青年D.情绪激动的爱国青年5.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有关台湾的内容初稿中,美国方面表明:"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台湾政府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河南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1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河南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1(总分126, 做题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语言理解与表达一、选词填空要求你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1.徜徉在花海中,常常使你思索起来,感受到许多寻常的道理中新鲜的______。
• A.意义• B.涵义• C.意境• D.意味SSS_SIMPLE_SINA B C D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答案:B[解析] “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不能与“道理”搭配,排除C。
“意味”指情调,情趣,趣味,与语境不符,排除D。
“涵义”泛指事物所蕴含的意思,“意义”指事物本身表达的意思,“涵义”与“道理”为惯用搭配。
故本题答案为B。
2.赡养父母是每个儿女应尽的法律义务,谁也不能以任何理由_____或拒绝。
• A.推托• B.推谢• C.推脱• D.推翻SSS_SIMPLE_SINA B C D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答案:C[解析] 根据“______或拒绝”可知,应选与“拒绝”意义相似的词语,“推翻”语义不符,排除D。
“推托”侧重借故拒绝或推辞,对象是别人请求的事情;“推谢”意为推辞,辞谢;“推脱”侧重推卸、开脱责任,对象是与己有关的事,多为责任、错误等。
由“应尽的法律义务”可知,“推脱”更为适合,故应选C。
3.由于拥有巨大的财富和比例非常高的知识精英,犹太人牢牢地在美国主流社会中______重要一席。
• A.占据• B.占有• C.占领• D.抢占SSS_SIMPLE_SINA B C D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答案:A[解析] “占领”与“重要一席”搭配不当,排除C。
“牢牢地”描述一种状态,“抢占”强调一个动作,故“牢牢地”不能修饰“抢占”,排除D。
“占有”是指对物事实上的控制与支配。
“占据”指取得或保持(地域、场所等)。
根据文意“占据”更合适,故选A。
4.地皮_____,这是升龙公司在市郊建造摩天大楼的重要原因。
2012年-河南选调生-行测答案

2012年河南选调生考试行测答案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共30题)1--10题答案:1.B2.C3.A4.A5.B6. D7. D8. D9. A 1 0.C11.B.【华图专家解析】本题属于意图判断题。
文段中第二句话“企业在……同时,更应重视员工”是文段的主题句,文段强调企业文化要重视员工,所以本题答案为B。
12.C.【华图专家解析】本题属于词语理解题。
文段中“也就是说”引导的句子前后意思一致。
前文是由“同时”引导的并列关系,总结可知本题答案为C选项。
13. A.【华图专家解析】本题属于意图判断题。
文段为分总结构,前文是铺垫,后文是重点,文段重点论述“课堂教学也是创新场所”,所以本题答案为A。
14.A.【华图专家解析】本题属于词语理解题。
由文段中“他们的涉猎面铺得薄而大,但没有厚而重的知识积淀”,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A。
15.D.【华图专家解析】本题属于意图判断题。
文段是分总结构,后半部分指出了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和方向。
所以本题答案为D。
16.B.【华图专家解析】本题属于细节理解题。
由文段中“在当时的条件下,单位制有合理的一面,但……,以至于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却对社会很迷茫……”,由此可知B项正确。
17.D.【华图专家解析】本题属于意图判断题。
文段是分总结构,尾句是文段的主题句,文段在强调花鸟画注重意境。
所以本题答案为D。
18.C.【华图专家解析】本题属于意图判断题。
文段为分总结构,由转折词“但”引导的尾句是文段主题句。
概括可知本题答案为C选项。
19.B.【华图专家解析】本题属于意图判断题。
文段强调的是以民间草根为代表的社会民间价值取向有重要的影响,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20.A.【华图专家解析】本题属于语句衔接题。
前文提到“《人民文学》质量高低”,后文应解释辨析质量高低的标准,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21.D.【华图专家解析】本题属于意图判断题。
文段是分总结构,后半部分强调“网络不应该是一个社会的主要监督方式,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充分发挥原有的监督机制的作用”,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2012年河南省选调生《行测》真题及答案

2012年河南省选调生考试《行测》试卷及答案(120题)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30题)1.思想观念的价值,在竞争中才会______,在实践中才能检验。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力”,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_____。
“不同即敌对”的思维模式,在本质上是一种狭隘的虚弱的表现。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流露雅量 B.展现理解 C.体现宽容 D.彰显自信2.在画家的笔端,梅兰竹菊,被赋予文人风骨;牡丹荷花,被赋予盛世风范……无论色彩丰富还是清淡,都能读出诗意,读出真诚。
要它的_____,有每一笔最自然的亮丽,要它的____,有攀附向上生命力的线条,要它的______,有花间人的恬淡自在,要它的_____,有藤萝架上鸟儿的清唱。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表里远近B.色形意音C.情趣静动D.美力真声3.世间的事物很少能比大学更美。
在这里,憎恨无知的人奋力求知,______真理的人传授真理,在青年们长知识的年华里,大学给予他们远大目标和共同生活的规范,给予他们渴望得到的亲密友情,让青年人永无止境地对永恒的主题_____。
没有这些,青春便只是耗费时光。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通晓言无不尽B.谙悉各抒己见C.敬畏上下求索D.掌握高谈阔论4.在日常生活中,礼貌言语作用之大往往超出一般人的____。
当人与人之间发生这样那样的_____时,礼貌、谦让的语言会如熏风般暖人心扉,将龃龉化为乌有,令睚眦变成笑靥。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期望冲突B.想象摩擦C.估计争端D.设想磕碰5.人类历史上,技术革命往往和社会发展的_____相互作用,互为因果。
今天,以微博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应用正_____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化的巨大潜能。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步伐实现 B.变革释放 C.速度发挥 D.方向挖掘6.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它采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_____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供一面或两面观看。
河南选调生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之语句排序必杀技一

选调生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之语句排序必杀技一言语当中的语句排序题作为语句衔接题的变形题,主要考察考生的语言表达是否流畅通顺,以及驾驭文体的能力是否到位,在历年国考当中尽管题量不太大,但是因为难度比较大容易拉开差距所以要引起广大考生的注意,很多同学由于没有掌握方法和技巧,面对这种题的时候耗费大量时间,结果准确率还不高,所以语句排序一度成为广大考生比较头疼的题型,其实应对语句排序题只需走出一个误区,掌握两个步骤和三个解题技巧即可做到轻车熟路。
之前的文章当中我们已经对一个误区,两个技巧做了总结,现在我们来分享下关于文段连贯性的验证技巧,下面通过例题详细来介绍下验证的三大技巧:三个技巧:技巧1 时空顺序【例2】将以下6个句子重新排列组合:①直到1757年,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已经确立很久。
②1882年,教皇才被迫承认地动学说。
③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压抑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④1616年起,教皇宣布把《天体运行》列入禁书。
⑤地动学说成了天经地义,这才解除禁令。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A.①③⑤②④B.④②①③⑤C.④①⑤②③D.①④⑤②③【解析】本题选C.寻头断尾不难圈定答案是C,然后按照时间顺序进行验证,最后确定C就是我们正确答案。
【例3】将以下6个句子重新排列组合:①城内大街小巷中辣子与熏肉的香味四季飘香,多情湘女,婆娑而过。
有月光的晚上,苗民男女的对歌声可惊醒每一扇临水的窗户。
②凤凰县位于吉首市与怀化市之间偏西的地方,城区傍沱江而建,沱江如酒,沿江的吊角楼就如美人醉酒一样憨态可掬。
③出了城,见一山如利剑穿空,拔地而起,曰天星山。
④下得山来,性犹未尽,还可去奇梁洞。
⑤进山,再见斧削刀砍的绝壁中一清溪婉转。
跨过清溪,登栈道,古树夹道,怪石峥嵘。
⑥上山顶,一平台豁然开朗,中有一方池为"天池",汩汩溪流,却久旱不涸,常有麝獐叹水,百鸟低回。
河南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4_真题-无答案

河南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4(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1. 大中小学德育要求是______的。
中小学德育传授的是基本常识,具有非系统的特点。
而大学德育要上升为综合性、理论性、系统性,而且要有思维的______感,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递进纵深B. 迥异逻辑C. 并行层次D. 承接开拓2.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一种______,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______,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______,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______,就会收获一种命运。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思想性格行为习惯B. 性格行为习惯思想C. 思想行为习惯性格D. 行为习惯性格思想3. 对于中国古代名画,一般人______的传世名作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但在文人画家眼中,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则被认为是______的“神品”。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脱口而出独一无二B. 津津乐道无以复加C. 耳熟能详登峰造极D. 了如指掌炉火纯青4. 审视自己,就要把自己全方位展开,做一次灵魂上的______,然后痛快淋漓地向浅薄的自我、虚伪的自我乃至______的自我告别。
审视的______,是在寻找人生中的痼疾;而审视的结果,则要割去这些灵魂上的肿瘤。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梳理偏执目的B. 救赎阴暗初衷C. 洗礼狭隘方向D. 检阅卑劣过程5. 节能家电补贴推广政策给______已久的市场吹来一股强劲的清新空气,这一政策的出台可谓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焦灼应运而生B. 压抑众望所归C. 沉寂大快人心D. 沉闷恰逢其时第二部分数量关系1. 一只蚂蚁在一根棉线上每秒向一个方向移动一厘米,它向右移动的概率是,向左移动的概率是。
5秒后这只蚂蚁位于出发点右侧一厘米处的概率是?A.B.C.D.2. 甲、乙、丙三人租一个乒乓球台打球,每局输者由场下的人替换。
河南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3

河南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3(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第一部分语言理解与表达{{/B}}(总题数:40,分数:20.00)1.对于一个经历过贫困童年的富翁来说,他的消费行为有时显得______。
对于大金额的支出,他会随随便便,甚至显得有些铺张浪费;而对于小金额的支出,他则不得不与自己______的吝啬性作斗争。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 A.出人意料与生俱来∙ B.变幻莫测积重难返∙ C.不可思议始终如一∙ D.反复无常根深蒂固(分数:0.50)A.B.C.D. √解析:[解析] 通过富翁对大金额支出的随便态度与对小金额支出的吝啬态度对比说明,富翁的消费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矛盾性,难以理解,故第一空排除B项形容变化多端,难以揣测的“变幻莫测”;第二空,由文段并不能推导出富翁的吝啬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排除A;究其原因,富翁对小金额支出的吝啬态度是其童年经历的贫困生活所致,“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牢固,不易动摇,比“始终如一”更能体现这种影响。
故本题选D。
2.前些年翻看先生的这本书时,尽管自己对民国话题有着欲说还休的浓厚兴味,对这本话语剪辑独出心裁的编排方式下潜藏的______常常默契会心,但读完仍是感到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 A.至理名言戛然而止∙ B.妙言要道耳目一新∙ C.不经之谈百读不厌∙ D.微言大义意犹未尽(分数:0.50)A.B.C.D. √解析:[解析] 由“默契会心”可知第一空应填入一个褒义词,“不经之谈”形容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排除C。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与句意不符,排除A。
“但”表明第二空与前文构成转折关系。
前文说“默契会心”,说明作者对书的文字观点是认同的,“耳目一新”不能与前文构成转折关系,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
3.及时纠偏,______纠错,不仅体现一个社会的集体智慧,也是一个国家理性力量的表现。
河南省选调生考试行测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审批稿

河南省选调生考试行测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2015年河南省选调生考试行测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共25题,每题分,参考时限25分钟)本部分中每道题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
注意,答案可能是完成对所给文字主要意思的要求,也可能是满足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请开始答题(1-25题)1.乡村规划和建设,要突出乡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尊重各地的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不能把典型的地域特征搞没了,把鲜明的民族特色改掉了,把优秀的文化传统弄丢了。
对本句话最恰当的概括是:A.乡村规划和建设要突出特色B.乡村规划和建设要典型C.乡村规划和建设要保留优秀传统D.乡村规划和建设要符合国情2.在目前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下,县级财政勉强能负担起教师工资,中央和省财政能补贴部分教师工资和学校建设资金,但留下的缺口全部都交给学校自己解决。
一些农村中小学校长反映:义务教育现在已经成了"学校的义务"。
义务教育现在已经成了"学校的义务"的含义是:A.学校承担义务教育B.义务教育是学校的责任C.学校的义务是负责义务教育D.学校只尽义务而缺少外部投资3.他们认为不应该纠缠于中日间的陈年旧账,要眼望中日友好的巨大利益,他们中一些"杰出的"代表还根据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模式提出了一个中日关系新思维理论,认为如果早在20世纪就建立日本人设计的"大东亚共荣圈"将会给亚洲人民带来巨大福祗。
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A.否定B.肯定C.未置可否D.有肯定有否定4.在他们过度理性的影响下,一些被他们的过度理性蒙蔽的中国人开始无视中国的抗日战争史而向"中国愤青派"爱国青年质问诸如,"你们为什么要反日"这样完全丧失民族情感的弱智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选调生考试:言语理解“纠结”题
华图周玲
选调生、选调生考试,很多考生在做言语真题的过程中会发现,主旨概括题,有些题目里有那么两个选项,在选的过程中会让人非常纠结,因为两种说法都能找到一定的依据。
其实排除纠结很简单,只需谨记主旨句的两个特征即可:主旨句通常是作者提出的针对某个问题的对策句;主旨句通常是作者在文段中表达观点的核心观点句。
例1:喝酒前,一定要对肝脏和胃黏膜做好保护,如果空腹饮酒,会使胃肠和肝脏处于无保护状态,对身体伤害极大,而且也更容易醉酒。
怎么办呢?可以在饮酒前喝100毫升牛奶,不仅能减缓酒精吸收速度,还能保护胃黏膜不受刺激。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
A.空腹喝酒伤害很大
B.牛奶是最好的预防醉酒的饮料
C.饮酒前喝牛奶有预防醉酒和保护身体的作用
D.预防醉酒的方法
这道题目中,考生容易在C项和D项之间纠结。
文段针对的问题是预防醉酒的办法,而C项是作者在文段中重点着墨的。
面对纠结,其实只需要辨别出作者在文段中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对策是饮酒前&牛奶,就能很快选出C项。
例2:电子产品容易受到突然断电的损害,断电可能是短暂的,才十分之一秒,但对于电子产品却可能是破坏性的。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不间断电源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系统、通讯系统及其他电子设备。
不间断电源把交流电转变成直流电,再对蓄电池充电。
这样,在停电时,蓄电池即可以弥补断电的间歇。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
A.断电对电子产品的损害
B.如何用蓄电池防止断电损害
C.防止断电损害电子产品的办法
D.不间断电源的工作原理及功能
国家选调生|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选调生| 各省选调生|
例2中,考生会常在BCD三项中纠结,文段第一句引出一个问题,断电会伤害电子产品,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就是利用不间断电源,故D项为本题正确答案,蓄电池只是在不间断电源的一个原理。
例3:20世纪是科学家大展宏图的世纪,只要我们稍微想一下就会发现,人类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科学家的参与:从曼哈顿工程到阿波罗计划,从核能发电到信息高速公路,等等,无不与科学家的参与有关,所有这些都使我们对科学家充满了敬慕之情。
同时,我们也都清楚地知道:从二战后期的原子弹事件到两伊战争,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南斯拉夫的野蛮轰炸到克隆羊的诞生,从温室效应到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无不涉及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 科学家的不少研究成果是一把双刃剑
B. 告诫人们科学研究成果可能带来灾难
C. 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D. 强调人类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科学家
本题中考生会在ACD项中纠结,A项中有利有弊的研究成果并不相互对应,而CD 项又视乎对文段的概括不够精确。
文段中出现了“同时”,表示这是一个并列的文段,全面概括能得出科学是有利又有弊的,此意可以同义替换为A项。
国家选调生|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选调生| 各省选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