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重庆南开中学高2018级高三(上)中期考试英语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 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man do?A. He is a weather forecaster.B. He is a pilot.C. He is a trainer.2. What does the man imply?A. The woman should go on playing chess.B. He wants to play chess with the woman.C. The woman is weak in playing chess.3. Why does the man stop his talk with the woman?A. He isn’t interested in what she says.B. He is expecting another call.C. He is angry with her.4. When will the man probably meet Steven?A. In the morning.B. At noon.C. In the afternoon.5.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A. A story.B. A textbook.C. A movie.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5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3题。
①一场名为“ALS冰桶挑战赛”的活动正在互联网线上线下如火如荼地进行。
活动规则极为简单,挑战者要么在24小时内向美国ALS (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益协会捐出100美元,要么往自己头上浇一桶冰水,并录下视频上传至,同时向自己的三个朋友发起挑战。
②关于“冰桶挑战”的起,一个广为认可的说法是,美国一位身患ALS的波士顿大学棒球手弗雷特及其朋友们发起了这项活动。
活动的目的在于筹款,并让世人对这种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有更多的了解。
据悉,目前针对ALS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患者存活期一般是2至5年。
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就是ALS病的患者。
③借助于社交的力量,“冰桶挑战”迅速传播。
美国《大西洋月刊》15日称,Faceb上参与这个话题的网友已达1500万人次。
参与者包括Faceb创始人扎克伯格、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金刚狼”休杰克曼、NBA 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等。
名人效应带连锁反应。
短短两周内,ALS协会已经收到近400万美元的捐款,是2018年同期的4倍。
不过“认怂”的名人也有。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被点名后,并没有选择湿身,而是选择用捐款支持该活动。
这几天,这桶冰水已浇。
最新-【语文】重庆市南开中学高2018级高三1月月考 精

重庆南开中学高2018级高三月考(1月)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 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准确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答第1至10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11至22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E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接风洗尘放涎不羁笑靥.(yè)饿殍.遍野(piǎo)B.草管人命穿凿附会蓬蒿.(hāo)性格倔.强(jué)C.萍水相逢深感慰藉熨.帖(yùn)剽.窃作品(piáo)D.自惭行秽前合后偃拗.断(niǔ)唯.唯诺诺(wěi)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最近网上出现了以3万元高价出售“春晚”门票的帖子。
警方对此高度重视,已立案并展开侦察..。
B.陈子昂在诗歌创作改革、抨击齐梁请风方面矫枉过正....,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诗的艺术水平与可读性。
C.目前,很多企业在成本削减与创新投入间首鼠两端....:经济低迷使企业削减投入势在必行,但投入的削减,可能、止企业的创新步伐大大放缓。
D.“畅通重庆”是一个系统工程,相关部门应统筹规划,避免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况。
3.下列各项中,没钉语病的一项是()A.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额高达65亿美元。
2018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总额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B.城市运营应该最有效地推动城市化发展为目标,助推中圈城市的包容性增长,特别是产业经济的增长。
C.重庆广告从业人员从二十午前的几十人增长到了如今的近两万人,但中高级人才非常奇缺,制约了整个重庆广告行业的发展。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重庆南开中学高2018级高三(上)中期考试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背景对于诗歌意义的阐释是必要的,我们常听到诗歌批评家振振有词地教训学生:搞清楚了背景就掌握了理解意义的钥匙。
可是,背景真是一把万能钥匙吗?首先一个难题是诗歌写作背景并不都能考证清楚。
史料匮乏使背景考证常常捉襟见肘,猜测自由又使编年系诗往往胆大妄为,凭感觉强作解人。
就像李商隐的《无题》时而被当作他与政治人物之间微妙关系的隐喻,时而被当做他与女道士之间绝望恋情的追忆。
其次,就算我们对创作的背景有精细的了解是不是就有权作诗人的代言人宣布它的意义?背景是批评家视野里重构的历史,但它并不是真实的历史本身,属于历史的那些事件早已逝去,属于历史的诗人早已死亡,时间带走了他们复杂的精神与微妙的心灵,把“背景”之因与“意义”之果硬叠合在一起难免犯刻舟求剑的错误。
像很多诗人写作只是“兴会偶发”“因题凑韵”,他与他周围的那些“背景”有什么关系?再次,即使我们再退一步承认这些背景的准确性,这些批评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诗歌本来是给人以美感享受的,而这种精确到有些残酷的背景批评却常常破坏这种乐趣。
如唐代宋之问《渡汉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人们能感受到归乡者惴惴不安的普遍情感,可是,当考据家们认定这是他从流放之地逃经汉江所作时,那份美好的情感就成了逃犯潜逃时的心理报告,一首诗就被“背景”勾销了作为“诗”的资格。
批评家的背景批评自有他们的依据。
其中一小半来自对某些诗歌词语象征意义的习惯性联想。
如“汉武”一词曾被用在唐代天子身上,于是以后凡“汉武”一词都可被读成唐代史事。
当然,更大一半来自他们对背景的预先了解,背景先横亘心中便把诗歌看得句句都包含了背景。
2018届重庆南开中学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

重庆南开中学高2015级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卷语文试题卷共8页。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至6题、第8至10题为选择题,27分;第7题、第11至22题为非选择题,123分。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l至6题、第8至l0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7题、第11至22题时,必须使用O.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l2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诘.问(jié) 俾将木讷.(nè) 沆瀣一气B.戍.守(shù) 词谱轶.事(yì) 掇文成篇C.累.次(1éi) 迄今樊.篱(fán) 骨鲠在喉D.蘖.芽(niè) 纰缪遂.心(suì) 融会贯通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与中国传统农业的刀耕火种方式相比,先进国家机器化的播种与收割无疑是更.现代化的生产方式。
B.《史记》中的甘罗和淳于髡等人,以各自的方式赢得了成功,凭借自己对现实矛盾的把握,表现出一种洞察..世道人心的锐利。
C.得知徐悲鸿去世的消息,她打开身边珍藏着的徐悲鸿早年的妙.手丹青...,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D.你只要心无旁骛,专心表演,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就行。
请相信,德高望重的评委们是不会有眼不识泰山的.......。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不能把中国文化简单地理解为太极拳、京剧等概念化的符号,而是要潜心挖掘和研究我们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为“文化走出去”创造良好条件。
B.时下流行的便捷、廉价的“散客拼团”旅游方式,存在着旅行社不严格执行事先约定的用车、餐饮和住宿等弊端。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五月模拟考试 精品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8届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1卷(30分)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矫.情(jiǎo) 鱼鳔.(biào)角.斗士(jiǎo)擂.鼓助阵(lêi)B.稽.首(qǐ) 徇.私(xun) 差.不多(cha) 力能扛.鼎(gāng)C.下载.(zǎi) 扑棱.(lēng)通缉.犯(jí) 自作.自受(zuō)D.鬈.发(quán) 体恤.(xǘ) 一场.雨(cháng)呶呶.不休(náo)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踮脚震憾蕙质兰心火中取栗B.神祗委曲披星戴月浑水摸鱼C.貂蝉补缀大相径庭掎角之势D.膺选告罄不辨菽麦好高骛远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年一度的3·15维权日到来之际,各大卖场纷纷推出打折促销、惠赠..礼品等活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进行着。
B.大家同住一栋楼,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干脆你摆个高姿态...,不要跟他计较了。
C.3月,天气回暖,邀约三五好友周末出游,一路花香四溢,风景秀色可餐....,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儿。
D.刚到公司,他就被委以重任,在感谢之余他又不免有些担心,害怕自己绠短汲深....,不能胜任。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演唱会上,李玉刚用男声和女声变换的演绎,观众的情绪达到顶峰,整整六分钟的掌声表达了观众的认可。
B.正如性格决定命运一样,格调也影响着人生。
钱钟书先生一生安于寂静,而且创造了并不寂静的人生。
C.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起拍摄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塑造和强化了中国繁荣发展、开放和谐的国家形象,是新时期对外传播的又一新的形式。
D.17日8时许,京福高速苏鲁交界处因大雾发生4起交通追尾事故,事故共涉及车辆60余部,造成6人死亡、30多人受伤。
最新--重庆南开中学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

重庆南开中学高2018级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卷语文试题卷共8页。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至6题、第8至10题为选择题,27分;第7题、第11至22题为非选择题,123分。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l至6题、第8至l0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7题、第11至22题时,必须使用O.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l2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诘.问(jié) 俾将木讷.(nè) 沆瀣一气B.戍.守(shù) 词谱轶.事(yì) 掇文成篇C.累.次(1éi) 迄今樊.篱(fán) 骨鲠在喉D.蘖.芽(niè) 纰缪遂.心(suì) 融会贯通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与中国传统农业的刀耕火种方式相比,先进国家机器化的播种与收割无疑是更.现代化的生产方式。
B.《史记》中的甘罗和淳于髡等人,以各自的方式赢得了成功,凭借自己对现实矛盾的把握,表现出一种洞察..世道人心的锐利。
C.得知徐悲鸿去世的消息,她打开身边珍藏着的徐悲鸿早年的妙.手丹青...,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D.你只要心无旁骛,专心表演,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就行。
请相信,德高望重的评委们是不会有眼不识泰山的.......。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不能把中国文化简单地理解为太极拳、京剧等概念化的符号,而是要潜心挖掘和研究我们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为“文化走出去”创造良好条件。
B.时下流行的便捷、廉价的“散客拼团”旅游方式,存在着旅行社不严格执行事先约定的用车、餐饮和住宿等弊端。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2018届高三上期半期考试理综试题

重庆南开中学高2018级高三(上)中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8题,共300分,共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Al—27 S—32 Ni—59 Cu—64第I卷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水绵和螺旋藻(属蓝藻门,颤藻科)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绵有核膜、核仁,而螺旋藻没有B.水绵和螺旋藻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C.水绵和螺旋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与它们都含有光合色素有关D.螺旋藻是好氧生物,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2.很多实验必须先制作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下列实验步骤错误的是A.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洗去浮色→制片→观察B.有丝分裂: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C.质壁分离: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D.观察叶绿体: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3.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全能性的表现必须要通过细胞分化才能实现B.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变小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D.细胞凋亡的过程不需要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在培养X植物的溶液中加入某种负离子,结果发现X植物根细胞在吸收该种负离子的同时,对Cl-的主动吸收减少,而对K+的主动吸收并没有影响,可能原因是A.该种负离子妨碍了能量的生成B.该种负离子抑制了主动运输C.该种负离子引起了蛋白质的变性D.该种负离子的载体和Cl-的相同5.油菜细胞中有一种中间代谢产物简称为PEP,其运输到种子后可以转化为油脂和蛋白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南开中学高2018级高三(上)中期考试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背景对于诗歌意义的阐释是必要的,我们常听到诗歌批评家振振有词地教训学生:搞清楚了背景就掌握了理解意义的钥匙。
可是,背景真是一把万能钥匙吗?首先一个难题是诗歌写作背景并不都能考证清楚。
史料匮乏使背景考证常常捉襟见肘,猜测自由又使编年系诗往往胆大妄为,凭感觉强作解人。
就像李商隐的《无题》时而被当作他与政治人物之间微妙关系的隐喻,时而被当做他与女道士之间绝望恋情的追忆。
其次,就算我们对创作的背景有精细的了解是不是就有权作诗人的代言人宣布它的意义?背景是批评家视野里重构的历史,但它并不是真实的历史本身,属于历史的那些事件早已逝去,属于历史的诗人早已死亡,时间带走了他们复杂的精神与微妙的心灵,把“背景”之因与“意义”之果硬叠合在一起难免犯刻舟求剑的错误。
像很多诗人写作只是“兴会偶发”“因题凑韵”,他与他周围的那些“背景”有什么关系?再次,即使我们再退一步承认这些背景的准确性,这些批评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诗歌本来是给人以美感享受的,而这种精确到有些残酷的背景批评却常常破坏这种乐趣。
如唐代宋之问《渡汉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人们能感受到归乡者惴惴不安的普遍情感,可是,当考据家们认定这是他从流放之地逃经汉江所作时,那份美好的情感就成了逃犯潜逃时的心理报告,一首诗就被“背景”勾销了作为“诗”的资格。
批评家的背景批评自有他们的依据。
其中一小半来自对某些诗歌词语象征意义的习惯性联想。
如“汉武”一词曾被用在唐代天子身上,于是以后凡“汉武”一词都可被读成唐代史事。
当然,更大一半来自他们对背景的预先了解,背景先横亘心中便把诗歌看得句句都包含了背景。
面对背景与意义之间的这种尴尬局面,我们再次追问:诗歌的意义是不是由背景限定的或离开了背景诗歌是不是就不能理解?显然,我们应当承认诗歌本身是一个自给自足的文本,相当多的诗歌并不需要背景的支撑就可以拥有完足的意义。
特别是那些传诵不绝的抒情诗,它并不传达某一历史事件、某一时代风尚而只是传递一种人类共有的情感,像自由、生存、自然、爱情等,一旦背景羼入,共通情感被个人情感所替代,反而破坏了意义理解的可能。
同时,既然诗歌创作包容了诗人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那么背景就不必指望独揽意义的解释权。
背景批评应当允许存在并作为探寻意义的一个途径,尤其是诗歌主题与历史背景相关密切的时候,但不应成为压倒性力量充当解读诗歌的万能钥匙。
(摘编自葛兆光《背景与意义——中国古典诗歌研究中一个传统方法的反省)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背景并非万能钥匙,就是因为它难以考证清楚,胡乱猜测反而会曲解诗歌。
B.背景是批评家重构的并非真实的历史,无法完整重现诗人微妙的内心世界。
C.挖掘背景却使《渡汉江》失去了诗歌的形式美,可见背景未必越多越好。
D.背景若不确凿,则不宜用于诗歌阐释,若足够详尽,则有较积极的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分析了背景批评的局限性和背景批评的依据,探讨了诗歌的文本特性。
B.认为诗歌可以自给自足,这是文章论述诗歌并非由背景限定的一个前提。
C.文章列举李商隐《无题》诗的多种解读,论证了诗歌阐释的多种可能性。
D.文章先驳后立,对背景批评这一古典诗歌研究的传统方法进行了反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背景考证可能为猜测诗歌意义提供可靠线索,被普遍运用于诗歌的阐释。
B.当诗中出现常有象征意义的词,我们就要对它作联想,借此挖掘诗歌深意。
C.如果诗歌主题与历史背景无关联,则储备的背景知识可能干扰诗歌的理解。
D.对传达人类共同情感的诗歌,我们可以只解读文本本身,而不过问其背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不设防:我的一枚“闲章”王蒙为了明朗的生活就要对万事万物采取一种光明、透明、敞开、开放的态度,永远不搞得鬼鬼祟祟、偷偷摸摸、神神经经。
我有一枚闲章,叫做不设防。
我特别喜爱“不设防”这三个字。
不设防是由于胸怀坦荡,不做见不得人的事,没有见不得人的心计,什么都可以拉出来晒晒太阳。
不设防还因为不怕暴露自己的弱点。
弱点总是要暴露的,正像优点也总会有机会表现出来表达出来一样。
而对待自己的弱点的坦然态度,正是充满自信并从而比较容易令他人相信的表现。
只要你确有胜于人处,长于人处,某些弱点的暴露反而更加说明你的弱点不过如此而已,而你的长处,你的可爱可敬之处,正如山阴的风景,美不胜收。
那还设什么防呢?弱点与优点、长处与短处往往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二者间是难分难解。
心直口快的人容易说错话,一句错话没有说过的人,可能是心直口快的人吗?思想深邃的人容易显得冷漠,你到处热火朝天,深得下去吗?聪明了极易被认为狡猾,老实了极易被认为笨拙;海阔天空易于被认为是大而化之,精细认真易于被看做苛刻;上升态势被看做走运,下降态势被看做窝囊。
人家看到你的弱点了,便更了解到你的长处并认为那是十分可信的。
高度警惕与隐藏自己的结果,最好的情况下,不过是令人莫测高深敬而远之,你在包住了缺点的同时也包住了长处。
再说人人都会感到一个不设防的人比较坦率真实诚信可靠,人们会宁愿去接近一个不设防从而暴露出不少弱点的人,而不愿意去轻信一个由于步步为营、城府森严、装模作样、摆臭架子,从而没有暴露任何问题,也没有表现过任何真情实感的人。
人不可能以虚伪换得真情,不可能以严防获得信任。
不设防还因为自信自身的基本品德、基本观点、基本立意、基本方略、基本态度,自信自己的境界、心术、学问、成色,直到动机与长远效果,都是经得住折腾,经得住晾晒,经得住推敲和考验的。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话算说对了!最后,不设防还是最好的防——在一旦需要防一家伙的时候。
我还很欣赏一个成语,叫做防不胜防。
防永远是有漏洞有破绽的,能防就能攻,防的严密未必顶得住攻的犀利。
而由于不设防而形成的明朗与坦白、交流与信赖、好感与打成一片、好脾气与容易接近,以及由于诚信而得到的了解与支持,这不是最好的防,而且是无处不在又无具体设施可打可拆可成为攻击炮火的靶子的防线吗?当一些别有目的的人企图伤害你的时候,你不是更会博得同情而使那些对你不好的做法陷于孤立吗?以“有”防之,总有软腹部;以“无”防之,那就如老子所言:犀牛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那些想加害不设防者的人,常常觉得无从下手;那些意欲批倒不设防者的人,常常觉得没个抓挠;那些咬牙切齿地整不设防者黑材料的人,常常埋怨材料整得不好。
妙哉!善哉!(选自《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三段以硬币的两面作比,表明一个人的弱点是必然存在的,而长处会因弱点的暴露而更令人信服,表露出作者光明、开放的心态。
B.一个步步为营、城府森严、装模作样、摆臭架子,没有暴露任何问题,也没有表现过任何真情实感的人,也是有可能获得信任的。
C.结尾拍案叫绝的“妙哉!善哉!”,让我们看到拥有一枚“闲章”的作者,对那些想加害不设防者却“无从下手”“没个抓挠”“整得不好”的嘲讽。
D.本文作者凭借丰富的人生经验,列举了生动的事例,依靠深刻的艺术鉴赏力,理性地批判了“设防”,雅俗共赏。
5. 结合全文,概括“不设防”的原因。
(5分)6. 结合全文,分析本文的语言风格。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
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
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留守儿童一词出现之初并未得到太多关注。
1993年到2003年相关的文章仅有6篇。
2002年以后国内主流媒体开始关注和报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先后报道了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这一社会弱势群体逐渐走入了大众的视野。
到2004年新春开学之际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报道达到了第一次高潮。
同样的一条新闻,如果选取不同的新闻报道体裁写出来可能会产生全然不同的传播效果。
报道文体的选取可以显示出媒体对于相关议题的重视程度。
表1 《人民日报》关于留守儿童的各年报道数量及占比统计表2 《人民日报》2003-2012年关于留守儿童的报道体裁统计(摘编自《〈人民日报〉关于留守儿童报道研究》,2015年1月5日人民网)材料二:中国1.2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千万留守儿童。
2016年底,民政部发布了《关于在全国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的通知》。
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
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
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
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堪忧。
2017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显示,11.4%的孩子称自己父母离世,这一比率明显高于中国年平均死亡率。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
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
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
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摘编自《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2007年9月7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7. 下列关于留守儿童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从2000年到2010年农村留守儿童增加了四千多万,但在2003年以前,民众是不了解农村留守儿童这个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