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的心得体会200字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200字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200字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200字

《论语》一书实在是博大精深,它是我们人生永远的灯塔。孔子其人更是难得的圣贤,他更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下面是聘才网带来的,欢迎欣赏。

作为一个略知一点中国历史的中国人,我认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够像《论语》这样长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也正因为这样,我对《论语》的态度一向是只敢仰视而不敢触及。即使以前零零碎碎地读,也从不敢随便发表什么评论。毕竟我对其了解的深入程度还远没有达到可以对其历史地位或性质妄加评论的程度。这个学期,思修课布置写《论语》的读书笔记作为平时作业,于是我只有硬着头皮写一点点我的想法。其中肯定有很多错误,请老师给予指正。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非常敬佩他,是因为他视人如己,要求统治者关爱弱者,爱护百姓,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思想,四处游览、讲学。“仁”是他的思想表现,除此之外,孔子还主张以德教化人们,以礼治理国家,他有一部著作,名为《论语》。

《论语》集治国、修身、齐家、平天下于一身,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之所在,我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的知识,在《论语》集里,有许多句子是可以做为我的座右铭的,也有许多句子是终身受用的,如: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的,学自己要对别人做什么时,先想想自己是否愿意承受这样的事,如果自己不愿意承受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我觉得《论语》这种为学的精神也是我们效法的地方,《论语》里面的这种人生修养,我认为是永远年轻的,所以这种学习道德,能“苟日新、日日新”,我还是进步的,随时有新的境界。

《论语》一书可谓是“圣人之言,行身之则”。如果你认为《论语》已经过时,那就大错特错了。

《论语》第一篇学而,第一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众人耳熟能详的,因为已经列入了中学语文课本。

《论语通译》是这么翻译的,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抱怨,不也是君子吗?”

《论语》一书实在是博大精深,它是我们人生永远的灯塔。孔子其人更是难得的圣贤,他更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在我读的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论语》中《季氏十六》那篇文章。它说人可以分成四种;一种是生下来就懂得的人;一种是经过学习才懂得的人;一种是经过发奋图强、努力学习才懂得的人;最后一种是要经过刻苦努力学习才能懂得却偷懒不肯学习的人。

我认为这个世界上第一种人几乎没有,第二种人也很少,大多数是另外二种人。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发奋图强、努力学习,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可不要做第四种人,不学习就想成功。也不要高估自己的实力,自以为是第一种人而不去努力学习,变成了第四种人。一辈子都一事无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受最深的两个语句。前者说,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后者则是说,聪明敏捷并且爱好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作耻辱。这两句话出自古代圣人之口,但是到现在仍有着深刻的启迪作用。

“三人行,必有我师”中蕴含这这样一个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一些人,他们各自都有长处值得我们学习,可以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就拿我们班来说吧,不到五十人的班集体,有的擅长绘画,有的擅长音乐,有的写得一手好字,有的是篮球场上的猛将。。。。。。多少这样的同学值得我们学习啊!

如果说拜能者为师是理所当然的,要做到不耻下问就不容易了。我们应该放下架子,虚心向别人请教。

我们身边有不少不耻下问的例子。白居易自幼聪明,五六岁就会作诗,没写完一首诗都去读给邻居家的不识字的老奶奶听,以便修改。一个不识字的老奶奶怎么能比得上

一个有文化、聪明的诗人。他们如果不放下架子,怎能取得成功而留名千秋?

同学们,让我们拜能者为师吧,虚心请教,我们会成长更快!

论语诵读心得体会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 王凤兰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人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 他的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涉及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方面,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建国已六十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岁月,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守成期”,顺理成章的天命。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发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人生,

就要有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一、要勤学善悟,学以致用 读完《论语》之后,脑子里都是中国伦理道德和我们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但整篇文章下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关于学习方面的论述。孔子很重视学习态度,强调要终身“好学不厌”,提倡“不耻下问”的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当然不会都是强于自己的人。只要有“善者”,就要“从之”,对于“不善者”要引以为戒,改正自己也有的缺点。这里指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像我们工作时间短的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学习首先要勤奋,其次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有个著名的成功公式:“勤奋努力+正确方法+讲究效率=成功”。其中把勤奋看成是首要因素,说明要取得任何方面的成功,都必须具备勤奋精神。勤奋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方法,就是要勤学、勤记、勤思,“温故而知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和才干,就必须认真读书和思考,两者不可废,要养成经常思考问题和总结自己的习惯。通过自身的知识储备,形成自己有理有据的判断,那就是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定期对自己所感所悟进行梳理和提炼,不断温故旧学、收获新知。能“悟”,才能有所提

《论语》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

《论语》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论语》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论语》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论语》的学习心得体会1 《论语》是一本成就于春秋时期伟大作品。这本书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论语》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在过去的2500多年中,世界人们最熟读恐怕就是《论语》。今年,暑假我有幸读了这部书,去感受里面无穷的智慧。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在自省也。”它使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它像一面警钟一样时时刻刻提醒着我见到比自己还有贤能的人,应该要虚心学习,以她为榜样,不应该存有嫉妒之心。如果是见了没有才德的人,也应该自我反省一下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以便及时调整自身的修养。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同样的我们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反思当天的所作所为,就像《论语》里面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替人做事有没有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信的地方?老师所传授的课业,有没有不用心温习?总而言之。我们每天都要做到这

一点,这样才能让我们自己不断进步。 我还觉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求学不仅是为了明白道理,更要去实践以此为乐,如果我们把学习当成臆见无聊、枯燥的事情,那就很难将课业学好,所以尝试着用快乐的心情去学习,这样必定会学得更好。我们的许多同学也像我说的这样,把学习当成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情,如果他们读了这句话一定会振聋发聩的。 正如宋朝宰相赵普所说的:“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有心的同学何不妨去读一读《论语》,相信你会比我的收获更多的。 《论语》的学习心得体会2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孔子首创平民教育,继承、发展和传播了古代文化,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足见孔子对当时教育的贡献。孔子在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理论,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所倡导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他主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认真学习并进行思考;他提倡“温故而知新”,

《论语》最新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

《论语》最新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教给了我们很多处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它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讲原则,更应当把握原则里的分寸。我们今日总是在说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是好什么事是坏,其实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的确定不单单是好坏之分,只是看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只要把握好这个尺度,就不会出现问题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书心得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一 作为一名教师已不是第一次与《论语》打交道了,《论语》在我 看来像是一位变幻莫测的朋友,每次接触都使我有不一样的感想,更有新的发现。这个假期在教体局、校领导的安排下,我再次走进《论语》,与它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教给了我们很多处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它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讲原则,更应当把握原则里的分寸。我们今日总是在说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是好什么事是坏,其实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的确定不单单是好坏之分,只是看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只要把握好这个尺度,就不会出现问题的。孔子的一个学生以往问过他,有一个人说:以德报怨何如。以德报怨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我们经常说生活里头有这样的人,无论别人怎样对不起他,他还是对别人那么好,我们觉得这样的人格应当在孔子那里是得到赞赏的,可没想到,孔子反问他了一句,"何以报德?";孔子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他已经用德抱怨了,那他还留下什么去报人家的恩德呢?读到这,我犹豫了。在此之前我一向认为以德报怨是大度是豁达的表现,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那里孔子又教会了我一个做人的道理:以直抱怨,以德报德。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他有负于你,你能够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对待他,去处理这件事,可是你要留着你的恩德和你的慈悲去回馈那些真正有恩于你的人! 孔子说:"天人合一";。于丹教师解释说这种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身为一名教师,那么我的和谐是什么?我想最根本的应当是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教师和学生在我看来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组合,而不是对立的组合。孔子教育学生时态度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念的。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每一天应对的是一张张稚嫩渴望知识的小脸,他们年龄还小,思想尚未成熟,理解知识的本事比较慢,这就要求我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能够心态平和,并且要对他们有信心,能够发自内心的肯定他们。在我的职业道路上,我也会抱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与同事和平相处,做好我的本职工作。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一个教师的心灵思想直接影响一批学生的思想观念。于丹教师在"心灵之道";中这样说道:"人首先要能够正确应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下来,并且要用内心的淡定与坦然弥补遗憾。";所以我在与学生接触的时候即使有什么不开心的事降临,我也要尽量平静自我烦躁的心境,不把自我不良的情绪传染给学生。因为我坚信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它尽快的过去,这样我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我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我想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还要把这种好的心态传播出去教育 学生在今日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坚持良好乐观的心态是多么的重要。要使他们明白在这个时代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坦荡荡的胸怀。

论语读后感(共8篇)

论语读后感(共8篇) 本文是关于论语读后感(共8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文章开头引题自然,抓住文中《论语》的启示,中心明确,关于高中生寒假的读后感1000字内容详情如下。 高中生寒假的读后感1000字:论语 有一本书,如林间清风般拂醒人的善念;有一本书,似山涧泉水般不断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它,告诉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它,对我们诠释无数做人的道理。这本书便是国文经典——《论语》。 品读《论语》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那小小书上的每一个字都是孔子以及他的弟子用心去篆刻上去的,里面凝结了他们一生的心血,带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宁静。 《论语》一共短短二十篇,寥寥数万字,却出现了一百多遍“君子”。孔子不也正是这样的人么?他对学生们以身作则,不由半点虚假,游说列国。《论语》中还特别利用季氏之类的小人来衬托出“君子”的高大。于是,“君子”成了《论语》中的主角。到底怎样才算“君子”,这是《论语》中主要探究的问题。古人将“梅、兰、竹、菊”代表君子,这表示“君子”需要有坚韧不屈的精神以及傲视万物的气魄,这也是《论语》中主要推扬的精神。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士”也可以理解为君子。正如上面所说,“君子要有坚韧不屈的精神。”君子不能不坚强刚毅,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不能只对眼前的小小成功沾沾自喜,人生的道路还很远,责任还很重。但是将“仁义”作为自己的责任,会感到无比快乐。“君子”正是如此,往往将仁义作为自己的原则,一直向前,不论路途多么艰难,丝毫不退缩。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说明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就是他们所选择的路不同。“君子”为了道义而奋斗,小人却只贪图个人利益,甚至不惜私下用一些阴谋诡计来夺取自己想要的,根本不在乎别人;而君子则为天下众生着想,用正义服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一些“小人行径”,在“不知不觉”的财富中塞满了自己的腰包,却还说自己“为官清廉”,这是精神上的不道德。

读论语心得体会

读论语心得体会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8篇 简洁而经典的语句是中国古诗文的特点,正因如此,中国古诗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倍受瞩目。我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中, 《论语》便是其中精品之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贫穷的人羡慕富豪,因为他有让他 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而富豪却羡慕那些平凡的人,因为他们很快活,不会整天杞人忧天地担心钱是否被用光、是否被偷走。 可是,就如孔子说的,快乐的事有很多: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人 家不了解我,我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现在的大人们,更注重物质化的世界,却忽略了我国的传统观念:忠、信。 曾子提出的自省方法,却恰似给我们亮了一盏明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 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我的课外英语辅导班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有关她的学生的故事。那个学生学习很好,很受同学与老师们的欢迎,但是却有同学 发现那个学生偷同学们的笔和钱,从此,那名学生开始被同学们排斥,最终不得不转学。 这正验证了孔子的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道德永远是做人的第一,想做 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没有德与孝不行。

这些便是给我感受最深的语句。读《论语》,令我受益匪浅。今后,我要细读论语,细读这中华悠悠千年智慧,读懂这其中的做人 道理与处事方法,品尝这暖暖的心灵鸡汤。 读国学《论语》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二:从国 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巨大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 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 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 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 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志 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 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 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教学中,我们更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 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 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 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 的表现。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是 他的内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现实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 着边际的。比如:我们教育学生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什么样的 行为是不爱国?学生心目中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专家

论语心得体会

导读:本文论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论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借鉴。 论语心得体会(一)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对于每个教育者更是如此。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

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当然,在孔子看来要想完全达到仁是极不容易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即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同时也要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的人来帮助培养仁德。而仁德的人应该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达到也帮助别人达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其三,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即:志向在于道,根

论语读书心得6篇

论语读书心得6篇 On the documents of reading experience of Analects 编订:JinTai College

论语读书心得6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读书学习群体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论语读书心得 2、篇章2:论语读书心得 3、篇章3:论语读书心得 4、篇章4:论语读书心得 5、篇章5:论语读书心得 6、篇章6:论语读书心得 《论语》是孔子智慧之精华,它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是一本很好的经典著作。下面小泰为大家带来论语读书心得600字,欢迎大家参考!

篇章1:论语读书心得 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无鬼不晓。 《论语》,封面精致,外壳鹅黄,厚厚的,正上方用宋体写着“论语”二字,下面写着“孔子的智慧”几个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画,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本书。翻开书页,一股油墨香味扑鼻而来,啊!这本书我已经心仪很久了,还是妈妈特意从书店买来的呢! 这本书中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两句话。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告诉了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如果别人对你有误会时,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200字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200字 《论语》一书实在是博大精深,它是我们人生永远的灯塔。孔子其人更是难得的圣贤,他更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下面是聘才网带来的,欢迎欣赏。 作为一个略知一点中国历史的中国人,我认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够像《论语》这样长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也正因为这样,我对《论语》的态度一向是只敢仰视而不敢触及。即使以前零零碎碎地读,也从不敢随便发表什么评论。毕竟我对其了解的深入程度还远没有达到可以对其历史地位或性质妄加评论的程度。这个学期,思修课布置写《论语》的读书笔记作为平时作业,于是我只有硬着头皮写一点点我的想法。其中肯定有很多错误,请老师给予指正。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非常敬佩他,是因为他视人如己,要求统治者关爱弱者,爱护百姓,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思想,四处游览、讲学。“仁”是他的思想表现,除此之外,孔子还主张以德教化人们,以礼治理国家,他有一部著作,名为《论语》。 《论语》集治国、修身、齐家、平天下于一身,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之所在,我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的知识,在《论语》集里,有许多句子是可以做为我的座右铭的,也有许多句子是终身受用的,如: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的,学自己要对别人做什么时,先想想自己是否愿意承受这样的事,如果自己不愿意承受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我觉得《论语》这种为学的精神也是我们效法的地方,《论语》里面的这种人生修养,我认为是永远年轻的,所以这种学习道德,能“苟日新、日日新”,我还是进步的,随时有新的境界。 《论语》一书可谓是“圣人之言,行身之则”。如果你认为《论语》已经过时,那就大错特错了。 《论语》第一篇学而,第一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众人耳熟能详的,因为已经列入了中学语文课本。 《论语通译》是这么翻译的,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抱怨,不也是君子吗?” 《论语》一书实在是博大精深,它是我们人生永远的灯塔。孔子其人更是难得的圣贤,他更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在我读的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论语》中《季氏十六》那篇文章。它说人可以分成四种;一种是生下来就懂得的人;一种是经过学习才懂得的人;一种是经过发奋图强、努力学习才懂得的人;最后一种是要经过刻苦努力学习才能懂得却偷懒不肯学习的人。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六篇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六篇 【篇一】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很多成语、名句都是出自《论语》,当我们脱口而出或者在写作时自然引用这些成语名句时,往往并没有意识到我们正在用孔子的思想来为自己的观点服务,由此可见,两千五百多年来,孔子所倡导的儒家文化其实一直在潜移默化地浸润和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言行,这大概这就是《论语》的魅力所在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感悟。可以这样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基本上读过中学的人都知道,没有读过书的人也会比较熟悉。因为它是论语的第一句话,在中学的课本里也收录了,同时在生活中也成了劝学和如何形成学习方法的金玉良言。 这句话的一般意思是说学习的时候及时复习,那么学习就很愉快了。 但我们谁都知道,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无论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我相信都获多获少地有这种体会。 既然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我相信孔子也经受过,我们从孔子其人中可以看出,即便是他不会完全痛苦,那也会有的时候会痛苦。 复习时再次学习原来的内容,既然原来学习的时候已经很痛苦,难道再一次学习就不会痛苦吗?我想更会。这好比旧伤上撒把

盐,无限许多新愁。这又怎么能够快乐呢? 一件事情要快乐又几种方式:其一我自己的选择,是我想要做的;其二尽管不是我想要的,但我渐渐形成了习惯,最后成为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想要,就像抽烟一样,其实刚抽烟是很痛苦的。 所以,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的理解是:学习的时候使之成为习惯,这样不仅不会痛苦,还会非常快乐。 所谓习惯成自然,而自然的就是快乐的。 我们学习是这样,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是这样。早上多睡一会儿是很舒服的事,特别是寒冷的早上,能够躲在暖烘烘的被窝,那时一件分享受的事情。我有一个朋友,还是一个女的,就从来不会睡懒觉,平时她的工作也非常忙,不管多晚睡,她早上都会很早起来。当然,如果天亮再睡可能例外了。后来我问她怎么能够做到,她说这是她妈妈从小给她养成的习惯,而且不起来就不舒服。多么伟大的母亲!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多么重大。 我们工作也是这样,我们在工作上的失败不是工作本身为难我们,而是我们的习惯在为难工作,最后这两方面作斗争,这样对习惯的持有者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 我们现在很多家庭都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只要是为了孩子教育,什么方法和投入都会用上。我认为,孩子只要教会他们一个东西就可以了,那就是教会他们如何养成好的习惯。有了这个方式,他们就会养成一系列的好习惯,最后的学习只不过的水到渠成的事情,正所谓“不亦说乎”。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总结(最新)

在《论语》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分享读书心得体会总结。下面是《论语》读书心得体会总结。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篇1 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从《诗经》到《易经》从《左传》到《史记》都能如此说,但要找到一本能够长远地影响中国发展进程以及对中国人的精神品性有着千丝万缕的渗透的书,恐怕也只有儒家的经典之作《论语》。 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长,比不上庄子的逍遥洒脱,却是一剂朴素的灵丹妙药,短短几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辈子。 在开篇的天地人之道里作者首先提到的就是人。相之于天地的永恒,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暂,孔老夫子从各个角度,各种层面不断地教诲我们,怎样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更有质量。处世:以真报怨,以德报德,率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交友: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是对我们的忠实劝告,并提醒我们广交益友,不交损友, 对待事业: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是最有行动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并且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不是语言的力量。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则,莫过于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第一则说孔子想住九夷那蛮荒之地去,大家觉得奇怪,就去问他怎么去住那么落后的鬼地方呢?他却答君子住在那,又怎么会闭塞落后呢?此话又说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环境的好坏,毕竟自身内心的清净重要于外界环境的清净。二是人改变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人,有一则小故事说把胡萝卜放到开水里,胡萝卜变软了,把鸡蛋放水里,蛋清蛋黄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开水里,水就成咖啡了,这足以说明三种对于外界环境的态度,是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直到被环境慢慢改变还是与环境对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孔子正是说,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那里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对于第二则,我有切身体会,以前,我有一个朋友是广东番禺人,一次和他闲聊时,我突然忆起鲁迅的《故事新编》中的一篇曾提到,禺是古代对一种猴子的称呼,后来我查了词典,也的确如此,而番字的另一音番有外国的意思,于是

论语读后感200字4篇

论语读后感200字4篇 《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说理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大家读后都有哪些感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论语读后感200字,欢迎参阅。 论语读后感200字篇一: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它写得真好。它里面收集了很多很多古代名人说的有意义的话。它的格式是这样的:先是用古代的话来说,再是词和字的意思,然后是用现在的话的说法,最后是评析。其中我喜欢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木,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矢人也。” 这本书,让我懂了很多,比如说是:“学习要经常练习和复习,要孝顺父母、顺从兄长、顺从师长。我还懂了古代流传下来的名言名句,就是论语。 论语读后感200字篇二:《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说理深入浅出、言简意赅。通篇以当时的群众语言为基础,兼借书面语言典雅精粹之风格,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创一体、自成一派。 《论语》虽非纯粹的文学作品,然其大量文句却逐渐演变成了格言、成语和典故,至今仍然保持着强盛不衰的生命力,充分说明了它有强大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文学特色。本文拟从语言使

用的灵活性,塑造人物形象的饱满性和记叙事情的洗练性三方面入手,对《论语》一书的文学特色作一浅析。 论语读后感200字篇三:在我读的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论语》中《季氏十六》那篇文章。它说人可以分成四种;一种是生下来就懂得的人;一种是经过学习才懂得的人;一种是经过发奋图强、努力学习才懂得的人;最后一种是要经过刻苦努力学习才能懂得却偷懒不肯学习的人。 我认为这个世界上第一种人几乎没有,第二种人也很少,大多数是另外二种人。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发奋图强、努力学习,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可不要做第四种人,不学习就想成功。也不要高估自己的实力,自以为是第一种人而不去努力学习,变成了第四种人。一辈子都一事无成。 论语读后感200字篇四:首先,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使用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导致文学作品的成败。早于《论语》的《尚书》等著作,语言虽庄重浑厚,然其斧凿痕迹颇重,不适合大众阅读和传播。 《论语》因为基于了口头语,兼收了古文特点,把两者融二为一,使其虽与我们隔了上千年的时光,读起来仍然朗朗上口、隽永有味。 读《论语》,时间概念模糊了,我们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个老人的亲切睿智,那群学生的坦率可爱,统统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论语读后感200字篇五:孔子所宣扬的仁具有泛爱的特点,是对春秋时代人的价值发现的肯定。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2篇】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2篇】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一 《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里的每一句话都很短,但是其中蕴涵的道理却很深远,仔细品之,总会从中发掘出很多适用、通用的道理,它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告诉我们怎样工作、学习和生活,怎样

做人、交友和处世。 《论语》并不只是中国众多古典文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部分,我觉得中国配得上圣贤之称的也就只有孔子了。也许只有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话才能够表达对孔子的无限的崇敬之情。孔子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爱好古典文学之士,从孔子的出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 弟子问孔子说:老师,以德抱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一个人已经以德报怨了,那他还拿什么抱人家的恩德呢当别人对你好时,你该怎样办呢以德抱怨不可取,但以怨报怨也不可取,因为怨怨相报何时了还是以直抱怨,以德报德!如果有他人有负与你,对不起你了,用你的正直、耿介对待这件事,但是要用你的恩德,你的慈悲、去回愦真正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人格去坦然地应对这一切,即不是德也不是怨。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我们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用在最就应使用的地方。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訉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为人子,为人弟者,在家里孝敬父母,在外面敬爱兄长,言行谨慎而且守信用,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到这些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就在去学习文献的知识。很好的阐述了躬行与学文的关系。说

《论语今读》读书心得体会范文_心得体会

《论语今读》读书心得体会范文说来也巧,6月中旬开始读这本书之后,南方人物周刊最新一期的封面人物刚好是李泽厚,标题是:八十李泽厚,寂寞的先知。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收集关于《论语今读》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借鉴参考。 《论语今读》读书心得一 他也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二十几岁即因与美学名家朱光潜论战而成名,八十年代他的学术性的美学书籍居然在社会上风靡一时,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读了整整一个月,终于将这本500多页的书读完,非常、相当有成就感,毕竟是第一次全部读完这本书(也为自己汗颜,毕竟这也是系里的必修啊!) 此前最接近孔子的一次,就是读钱穆的《孔子传》,比起他的《论语新解》,这本书相对简单易读,而且呈现出的孔子形象,也比较可爱。 对《论语》的解读,几千年来从未停止,最近的不是有于丹的“心灵鸡汤”式么?比较出名的几大学派,有汉代董仲舒,宋明理学,现代儒学等等。人家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论语》也是吧? 的开头,就明确指出,这本书在于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一个在原始氏族制度瓦解的社会里奔走救赎礼崩乐坏的时代的孔子。 黑格尔曾经嘲笑论语就是一本人生箴言,根本没有哲学思辨的成分。当我们从前三三两两读着《论语》里的篇章时,得出的结论可能1 / 10

也正是如此。 而李泽厚则否定了这种看法。《论语》不是散漫的无体系的格言。相反,通篇读完,孔子的思想已经浮出水面。书中阐述了他的哲学、教育及政治思想。 但中国人确实不善于思辨哲学,《论语》所体现的哲学为“实用理性”,即一切思想均可应用于政治和生活。因此与西方的哲学体系分发为两种不同的体系,这种体系的分别也正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别所在。 孔子思想的源头及最终的理想即是原始氏族社会时期的社会关系。氏族长不仅在政治上统领族人,而在在思想道德上,也是部落的典范,比如尧舜。因此,中国人对统治者向来要求“内圣外王”,及“社会性公德”与“宗教性私德”不分。同时,这些首领是由古代负责与上帝沟通的巫师发展而来。也造成了中国社会的政教统一。转载自读后感//m. ,请保留此标记。, 孔子的贡献之一,在于对氏族社会形成的一些典礼,礼仪,重新进行解释,内化为中国人心中的情感,即“仁”。比如守孝三年的制度,古已有之。而在孔子这里,就解释成了,婴儿从出生到脱离父母的怀抱有3年的时间,因此孝子要用3年的时间来报答父母,已寄哀思。"礼"经情感化而变成“仁”(所谓“情本体”),内化为中国人的文化积淀,团结了整个民族。 以上所述的“情本体”“两种道德”等等,只是《今读》所阐述2 / 10

论语读后感200字

论语读后感200字 论语读后感200字(一) 孔子主张仁爱。 “爱人”就是对一切人的尊重和爱敬之情,把人当作是具有平等人格的人而对待,即”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颜渊》),“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子路》)。 “仁”字在上古时代已出现,意为二人以上的人与人之间亲密友善的关系。孔子继承了仁的基本内涵并作了重要发展,明确指出仁的基本精神是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读后感200字(二) 孔子主张勤俭而爱人。勤俭爱人体现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张轻徭薄税,弟子冉求帮助季氏聚敛财富,他愤然宣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一向崇尚节俭,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也“乐在其中矣”(《论语·述而》)。他主张治理国家“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的这些思想,为后世所继承,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论语读后感200字(三) 从古至今,一切答案都需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探索。难道别人说的答案都一定是对的吗?不是的,一切答案只在与自己去揭开“他”的真面目。论语也是如此,我不赞同孔子的一句话是:“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为什么我不赞同孔子的这句话?孔子一直不是说要孝顺吗?可是因为孔子说这句话而与孔子说要孝道而前后矛盾了。跪羊图里写到:“孝是人道第一步。”学习在第二,安全在第三。难道为了学习而不顾孝父母和自己的安危了吗? 懂得了学习上的真理而不顾一切的去完成,就算你完成了学习上的真理,懂得了他,可是你开始后悔了,你三长两短的回到了家,家人失声痛哭,你没有办到一点孝顺上的真理。这时的你绝对后悔自己完成这项学习的结果了,可是你如果没有回来呢?还没有领会到就死了呢?就算你最后一秒活了下来,你已经累得不行了,说不出来了,别人怎么能领悟呢? 有时候,不顾一切完成学习上道理的人,是——魔鬼。 论语读后感200字(四) 我读《论语》这本书,知道了一位非常诲人不倦的人,他就是孔子。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历代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论语》已有200千多年的历史了,里面的内容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共有18、20册。里面的第一篇对我印象特别的深: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释是:孔子说:“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我并不抱怨,不也是君子吗。” 我认为,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把学习同样当成一件快乐的事。 《论语》这本书非常好,他告诉我们许多人事间的道理,它能让你品德高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普通人把《论语》作经书看,认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学论。但以文学眼光看来,《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很高。

(学习心得体会)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论语》,提高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过去只知道中国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远古时代,中国就有了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活字排版印刷术,还有文明世界的丝绸之路,加之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祖先有留下了很多宝藏。 对孔圣人的认识,仅是泛泛知道一点点,只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可是通过文革运动的批林批孔,把自己的思想一下子搞乱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了外国经济、文化,虽然把我国的经济搞上去了,随之社会风气出现了很大的混乱。尽管中央领导一再出台很多防腐倡廉的政策和法令,媒体不断加大宣传遵纪、守法、崇尚道德文明的法则,鼓励见义勇为的行为,表彰好人好事,每年全国评选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仍不能彻底改变社会秩序混乱的形势。在这关键时刻,我们接触到了大成文化国学班,接触到了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大成文化的传播者,敬爱的杨老师,教我们学习了《弟子规》,使我认识到百善之首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人生天经地义的责任和义务,而对亲情友情都同样要付出赤诚的爱心。 通过学习《论语》使我认识到:孔圣人一生都在追求仁德。不论在教育弟子中,或是在周游列国说教中,遭遇陈蔡绝粮困境中都能以博大的胸怀弘扬仁德。他的学生樊迟问孔子:“老师,仁是什么意思?”孔子回答:“爱人”。在孔圣人看来,只有能爱人的人,才称得上仁,仁者爱人。我们应该学习他高尚的品德,要以仁心待人,仁者爱人,要从我自我做起,首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孝敬父母、长辈、师长,爱护和关心周围的邻里、

朋友。当他们有困难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全力帮助。如上车让座指路,对有了灾难的人应尽微薄之力捐款,对流浪街头的残疾人应随多就少地施舍一点,这些都是一般人的举手之劳。孔夫子又说:“荀志于仁矣,无恶也。”只要我们心中有了仁性,就会致力于爱,有了仁爱就不会再去做坏事。处处关心别人,爱护大家,这样人与人之间,社会才能和谐共处,有了和平、温馨的环境,大家才能有信心、有决心快乐地建设自己的家园,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以往虽然自己也做了些关心帮助别人的小事,但距孔圣人的仁德思想相距甚远,今后我要努力在晚年多做些善事好事,多给子孙周围邻里宣传圣人、君子的仁、爱、崇德、孝悌的思想品质。如果人人都来传颂孔圣人的礼仪、仁爱,祖国变的更加美好。 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低,年事已进入暮年,《论语》又是一门高深的学文,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很多东西都很难听懂,只能领会一点大意,希望杨老师能考虑到大多数学员文化程度较低,讲课不要太深,由浅入深的满足象我这样的学习要求。以上如有错误,请批评指导。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作文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作文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孔子首创平民教育,继承、发展和传播了古代文化,相传孔子“弟 子三千,贤人七十”,足见孔子对当时教育的贡献。孔子在一生的 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理论,在许多方面反 映了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 学态度,以及所倡导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 们学习和借鉴。 (一)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他主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 不倦”。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认真学习并进行思考;他提倡 “温故而知新”,认为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由此就能获取 更深的新知识。特别是“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长 期遵循的学习规律。新的课改确立了鲜明的课改理念的最高宗旨, 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知道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个学 生的发展。作为学生,要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其中包含着两个 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学思结合”;二是学 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温故知新”。只有这样,才能 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 今天课改新理念其实是对《论语》中有价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 和发展。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培养弟子学习兴 趣的方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 去诱导,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导学生要有 忍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

读孔子的论语心得体会

读孔子的论语心得体会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维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上面是学习啦带来的读孔子的论语心得领会,欢迎查看。 读孔子的论语心得领会一: 《论语》这本书只管只是一些只言片语和对话语录但却蕴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内容丰富。《论语》中的一些经典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小人乎”“巧言令色鲜矣仁。”“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比较相熟但白话文件精炼的言语中却已经蕴藏着很多的道理在外面这本书中每句话后面都配上了译文每篇后面都附上评点让读者更容易接近孔子从中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去为人处世。 《学而》一篇中孔子谈到孝悌忠信等行为规范和做人的准则。比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孔子看来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每个人如果对父母不尊崇侍奉;对兄长不听命维护社会就乱套了。君将不君;国将不国……孝悌忠信是孔子经常涉及到的命题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他心中正人小人的美德。用今天的道德标准衡量这些只管并不是全都适合但基本是正当的。必竟跟封建社会不一样了如今的人有了本人的规范例如咱们推戴古人的”愚忠”“愚孝”。

几千年过去了孔子在做人与学习的关系成绩上所强调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如今仍然遭到肯定。 《为政》一篇也谈到了人生的涵养。孔子把孝的成绩礼节的成绩忠信的成绩义勇的成绩看得很重。认为一个人不具备这些品格就谈不上有道德也就无奈立足于社会更无奈管理国家。另为孔子对许多日常言行举止提出了本人的看法: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止是知也。”孔子像咱们强调了做人要实事求是别不懂装懂。”先引其炎而后从之。”则交到了咱们要有注重实际的求实精神。”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表显露孔子轻言重行的倾向。咱们可以从这些舆论中学到孔子的思维而对于咱们当代人的人生取向也是有很大指引。 《论语》所带给咱们后人的启迪和价值时说不尽的有空休闲时真该拿出来读一读。 读孔子的论语心得领会二: 读了《论语》一书,我感触很深,不但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还使我的精神世界失去了升华。 所谓《论语》,即孔子及其弟子编纂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它是我国一部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其作者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维家、政治家,也是我国现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判家,还是我国第一个零碎阐述教育思维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维和教育方法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微小的深远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