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 ppt课件
第二节-细菌课件

异养:自己不能制造有 机物,靠获得现成的有机 物来维持生活。
细菌(xìjūn)在生态系统中能够将有 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所以称 其为分解者。
第二节-细菌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三页。
三、细菌的生殖
细菌一般进行分裂(fēnliè)生殖(裂殖)。
细 菌
分
裂
生
殖
过
程
示
意
图
核物质 (wùzhì)
分裂
形成
横隔膜
外科大夫(dàfū)手术前进行严格 消毒的目的是防止细菌进入病人体 内;也防止病人身体的病菌感染大 夫(dàfū)。
2、外科大夫在给病人(bìngrén) 做手术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消 毒,手术时还要戴上口罩和手 套,这样做有哪些好处?
第二节-细菌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三页。
理论与实际
3、当咳嗽(ké sòu)或打喷嚏时,会把
电 镜 下 细 菌 的 芽 孢
第二节-细菌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三页。
细菌的芽孢(yá 是休眠 bāo) 体
芽孢一般条件下可以生存 10多年,对不良环境 有较强的抵
抗力,特别(tèbié)能够耐受高温和 干燥。
小而轻的芽孢(yá bāo)可随风
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
能萌发成细菌。
第二节-细菌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三页。
十九世纪中叶 法国人巴斯德
第二节-细菌
第六页,共三十三页。
经典的鹅颈瓶实验
第二节-细菌
第七页,共三十三页。
结论:
肉汤的腐败是来自空气(kōngqì)中的细菌造成 的
第二节-细菌
第八页,共三十三页。
巴斯德还有那些(nàxiē)主要贡献? 发现乳酸菌、酵母菌;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课件 (共27张PPT)

小 结:
列文·虎克 细菌的发现 巴斯德
杆状
细菌的形态 球状
细 菌
螺旋状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荚膜、鞭毛) 细胞膜
细胞质
DNA
细菌的生殖: 分裂生殖 芽孢(休眠体)
1 最先发现细菌存在的人是列文.虎克 。 2巴斯德 通过严谨的科学实验证明了细菌不是自
然发生的。 3 细菌的形态有球 状,杆 状和 螺旋 状。
第四章 第二节
细菌
1、了解细菌的发现 2、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 3、知道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繁殖 方式
1.细菌是怎样发现的呢? 2.细菌是从哪里来? 3.巴斯德还有那些主要贡献?
一、细菌的发现
1、细菌是谁发现的呢? 十七世纪后叶 荷兰人列文.虎克
2、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
十九世纪中叶 存在两大学说
4 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结构上最主要区别是:细菌 虽有DNA 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
5 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他
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 者。 6 芽孢 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 环境有较强
的抵抗力。
构 特殊结构 鞭毛:使细菌能在液
体中运动
说出细菌与动、植物 细胞相比最大的不同 是什么?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四·细菌的营养方式
思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细菌以什么为食?
细菌能像绿色植物一样通 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吗? 为什么?
植物细胞有 叶绿体
可进行 光合作用
自己制造有机物 (自养型)
细菌没有 叶绿体
二、细菌的形态
所有细菌都是单细胞的。
电镜下头发上看到的 高倍显微镜下针头
细菌
上的细菌
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 细菌堆起来,才有一颗小米那么大
第二章 23节 细菌的生长与繁殖PPT课件

34
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人 体 内 正 常 菌 群 的 分 布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等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 减弱
胆汁、甘油、马铃薯培养基
结核分枝杆菌
卡介苗
13年230代
28
耐药性变异
• 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由敏感变成耐药的变 异称为耐药性变异。
• 有些细菌还同时耐受多种抗菌药物,即多 重耐药性,甚至产生药物依赖性。
含链霉素培基
痢疾杆菌
长期培养
依链株
29
菌落变异
•
在陈旧培养基中长期培养
光滑型菌落
粗糙型菌落
18
二、细菌的代谢产物
1.与致病有关的: 热原质
特点: 引起发热反应,耐高温,121.3℃ 20min不破坏 除去方法: 250℃干烤;吸附剂,特殊石棉 滤板过滤;蒸馏
19
二、细菌的代谢产物
毒素和侵袭性酶 毒素包括内毒素和外毒素
内毒素:G-菌细胞壁的LPS 外毒素:G+菌产生的蛋白质
侵袭性酶: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卵磷脂酶 链球菌产生的透明质酸酶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与繁殖
学习目标
1、叙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速度 。
2、解释菌落的概念。
3、描述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4、分析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5、简述细菌的变异现象及在医学上的意义
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ppt课件

3.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s:多数病原菌 4.专性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s: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
只能在无氧的环境下生长,如破伤风杆菌
五、细菌的生长繁殖 Bacterial nutrition and growth 个体的生长繁殖
生长方式以及特点:
2.微需氧菌Microaerophiles :低氧压(5%~6%)下生长
最好,如幽门螺杆菌
They require a low concentration of oxygen (2% to 10%) for growth. They obtain their energy through aerobic respiration.
需氧菌具有此3种酶:
- + 2H2O2 SOD H2O 2 + O2
2 H 2 O2
触酶
2 H2O + O2
H2O2 + AH2 过氧化物酶 2 H2O + A
根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菌对氧的需要与否,将细菌分为四类:
1.专性需氧菌Obligate aerobes :具有完善的呼吸酶系统,
如结核杆菌、 霍乱弧菌
2.微需氧菌Microaerophiles :低氧压(5%~6%)下生长最
迟缓期 对数期
稳定期
衰退期
0
5
10
15
20
25
30
生长曲线(growth curve)
迟缓期Lag Phase : 细菌进入新环境后的适应阶段,为大量繁殖作准备; 对数期(或称指数期)Logarithmic Phase:生长迅速;形态、染色性、
Nitrogen source氮源:来源于氨基酸、蛋白质等 , 合成菌体成分。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

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生长繁殖的三大要素。
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影响因素及规律对临床医学及基础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充足的营养:必须有充足的营养物质才能为细菌的新陈代谢及生长繁殖提供必需的原料和足够的能量。
2.适宜的温度:细胞生长的温度极限为-7℃~90℃。
各类细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可分为嗜冷菌(Psychrophiles),最适生长温度为(10℃~20℃);嗜温菌(Mesophiles),20℃~40℃;嗜热菌(Thermophiles),在高至56℃~60℃生长最好。
病原菌均为嗜温菌,最适温度为人体的体温,即37℃,故实验室一般采用37℃培养细菌。
有些嗜温菌低温下也可生长繁殖,如5℃冰箱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缓慢生长释放毒素,故食用过夜冰箱冷存食物,可致食物中毒。
3.合适的酸碱度:在细菌的新陈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在一定的PH范围才能发挥。
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中性或弱碱性(pH7.2~7.6)。
人类血液、组织液PH为7.4,细菌极易生存。
胃液偏酸,绝大从数细菌可被杀死。
个别细菌在碱性条件下生长良好,如霍乱孤菌在PH8.4~9.2时生长最好;也有的细菌最适pH偏酸,如结核杆菌(pH6.5~6.8)、乳本乡杆菌(pH5.5)。
细菌代谢过程中分解糖产酸,PH下降,影响细菌生长,所以培养基中应加入缓冲剂,保持PH稳定。
4.必要的气体环境:氧的存大与否和生长有关,有些细菌仅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有的只能在无氧环境下生长;而大多数病原菌在有氧及无氧的条件下均能生存。
一般细菌代谢中都需CO2,但大多数细菌自身代谢所产生的CO2即可满足需要。
有些细菌,如脑膜炎双球菌在初次分离时需要较高浓度的CO2(5~10%),否则生长很差甚至不能生长。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与速度细菌的生长繁殖包括菌体各组分有规律的增长及菌体数量的增加。
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其突出的特点为繁殖速度极快。
细菌分裂倍增的必须时间,称为代时(Generation time),细菌的代时决定于细菌的种类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细菌代时一般为20~30分钟,个别菌较慢,如结核杆菌代时为18~20小时,梅素螺旋体为33个小时。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 ppt课件

第三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
一、分解代谢产物和细菌的生化反应
临床意义:鉴别细菌 举例:IMVC试验是吲哚试验(I)、甲 基红试验(M)、VP试验(V)、枸橼 酸盐利用试验(C)的合称,常用于鉴 别肠道杆菌。
16 16
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一)与致病有关的代谢产物
1. 毒素 :外毒素、内毒素 2. 侵袭性酶 3. 热原质
33
1、掌握细菌合成代谢的产物及意义。 2、熟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
速度及规律,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 现象。 3、了解培养基的制备和种类,细菌人 工培养的意义,细菌分解代谢的产物 及意义。
44
第一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人类呢?)
营养物质 水
碳源(无机物 CO2、有机物 糖、淀 粉)
33 33
第3节 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
疾病预防:利用毒力变异制备疫苗, 如卡介苗(可预防什么疾病???) 基因工程:利用细菌基因型变异原理, 制备生物制品(如胰岛素、干扰素、 乙肝疫苗等)
34 34
课后要求
课后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课后目标检测:写在书上 检查时间和方式:下次课检查并提问
35 35
医学上重要的质粒 F质粒(接合性质粒):传递质粒 R质粒(耐药性质粒) Col质粒(细菌素质粒) Vi质粒(毒力质粒)
29 29
三、转位因子:在DNA分子中移动 四、噬菌体
感染细菌、真菌等的病毒 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只能在活的微生物 细胞内复制。 抵抗力 :较强
30 30
噬菌体与宿主细菌关系
毒性 噬菌体
氮源(无机物N2 、有机物 蛋白质…) 无机盐(K、Na、Ca、Mg、S、P···) 生长因子(维生素、氨基酸、嘌呤、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幻灯片PPT

贮藏性能源 各种膜成分,细胞壁成分,
能源性物质 辅酶前体
脂类 结核分枝杆菌含量高(40%)
特有成分 肽聚糖 、磷壁酸、吡啶二羧酸
二、细菌需要的营养物质
碳源 carbon source 无机盐 inorganic salt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幻 灯片PPT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第三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
运输 方式
简单扩散
浓度 方向
高→低
载体
—
动力
浓度梯度
构型 变化
—
营养 物质
水、脂肪酸
促进扩散 高→低 载体 浓度梯度
+
氨基酸、单糖
主动运输 低→高 特异性 渗透酶
能量
+ 离子、糖类、 氨基酸
基团转移 低→高 磷酸转 高能磷酸键 + 糖类、脂肪酸、
移酶系
核苷
四、细菌的营养类型
按照碳源、能源及电子供体性质的差异分类
H2O2
氢的毒害作用 超氧化物歧化酶_生成
过氧化物酶_分解H2O2
(二)细菌的繁殖方式
细菌多无性繁殖
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 方式进行繁殖,繁殖一代 所需时间约20~30 min; 但少数细菌代时较长,
如: 结核分枝杆菌代时 为18h-24h。
六、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培养基(medium)
人工配制的满足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 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第2章细菌的生长繁殖 PPT课件

19:46
二、细菌的繁殖 方式和速度
19:46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繁殖方式: 无性二分裂
19:46
个别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 偶有分枝繁殖的方式
三、细菌的人工培养
培养基(culture medium)
是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各种营养物 质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可 供细菌生长繁殖。
培养基依其物理性状不同可分液体 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
19:46
培养基按用途分为:
基础培养基 营养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厌氧培养基
19:46
19:46
(三)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与 意义: 1.传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细菌的鉴定与研究 3.制备生物制品 4.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19:46
第2节 细菌新陈代谢的产物
19:46
一、细菌的分解代谢 产物
(一)糖发酵试验 (二)靛基质试验 (三)硫化氢试验
19:46
(二)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细菌的培养基按其物理性状又分为固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按用途可分为基础培养 基、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和厌氧培 养基无类。菌落是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可形成菌落或 菌肽;在液体培养基上中可形成混浊、沉淀、菌膜三 种现象。人工培养细菌在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细菌 研究、基因工程及生物制品的制备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1.毒素 2.热原质 3.侵袭性酶 4.色素 5.维生素 6.细菌素 7.抗生素
19:46
•
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发酵试验
(2)引哚(indol)(靛基质)试验:
蛋白质
色氨酸 色氨酸酶 吲哚 吲哚试剂 玫瑰吲哚(+)
(无色)
(红色)
靛基质试验
+
-
(3)H2S试验:
蛋白质 含硫Aa (胱氨酸等)
+Pb2+/Fe2+
H2S
培养基
PbS(FeS)
( 黑色沉淀)
+
-
++
硫化氢试验
(4)尿素酶试验:
尿素 尿素分解酶 NH3 (碱性) 酚红 红色
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细菌的分离培养
斜面培养基上的菌苔
大小 形状 颜色 菌落 气味 透明度 表面光滑/粗糙 湿润/干燥 边缘整齐/否
在液体培养基中:
表
混
沉
面
浊
淀
生
生
长
长
()
菌 膜
生
长
浑浊、沉淀、菌膜
在
半
固
体
体
培
养
有鞭毛
无鞭毛
基
细菌
细菌
中
:
混浊生长(动力+) 沿穿刺线生长(动力-)
复习题
菌落
破伤风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苦笑面容
颈项强直
角弓反张
3.与鉴别细菌有关的代谢产物及生化反应 (1) 糖发酵试验(葡萄糖、乳糖)
葡萄糖/乳糖→ → → 甲酸→ CO2+H2
(产酸) (产气)
Organism
1. Control 2. 3. 4.
Test Result Negative(-) Acid (+) Acid, Gas() Negative (-)
尿素酶试验
(control) (+) (-)
(5)色素: 水溶性
脂溶性
(6)细菌素:如 大肠菌素用于鉴定菌型。
三、细菌的人工培养
1.培养基(culture medium)
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 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
常用培养基种类:
⑴按用途分:
厌氧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营养(增菌)培养基
1.细菌分解代谢 根据细菌具有不完全相同的酶, 分解不同营养物质的特点, 用生化方法来鉴定细菌。
称:细菌的生化反应
常见的生化反应
对 糖
VP试验
的
甲基红试验
分 解
单糖发酵试验
对
蛋
白
吲哚试验
质
的
分
硫化氢试验
解
其 他
尿素酶试验
试
验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2.细菌合成代谢 利用分解代谢的产物和能量,合成新的物质。
第2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 ppt课件
一、细菌养物质 2、温度:37℃
①水 ②碳源 ③氮源 ④无机盐 ⑤生长因子 有些细菌需要
3、pH:7.2~7.6
专性需氧菌
①对O2要求:
微需氧菌 兼性厌氧菌
4、气体
专性厌氧菌
②对CO2要求: 5~10% CO2
二、细菌的新陈代谢与产 物
合成 产物
①热原质 ②毒素和侵袭性酶 ③色素 ④抗生素 ⑤细菌素 ⑥维生素
细菌代谢产物及其实际意义:
1. 与致病性有关的代谢产物
毒素: 外毒素:G+菌产生,毒性强,蛋白质 内毒素:G-菌产生,毒性弱,脂多糖
侵袭性酶 热原质(pyrogen):即G-的脂多糖(LPS)
2. 与治疗有关的代谢产物: 抗生素 维生素
鉴别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
血平板(营养培养基)
SS平板(鉴别/选择培养基)
⑵按形状分: 液体培养基:细菌的纯培养。
半固体培养基:0.3~0.5%琼脂,细菌的动力试验。 固体培养基:1.5%琼脂,细菌的分离培养。
2.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在固体培养基中: 菌落与菌苔
菌落
菌落(colony): 一个细菌繁殖形成的一 菌苔
1.简述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 2.分析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医学意义。 3.分析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