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11册语文精读课
《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想《长征》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11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教学第四单元课文的总体要求是:按照第二单元“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那则“读写例话”的要求,启发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同时引导学生在反复的阅读过程中,感悟革命者崇高的精神境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长征》一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意境阔大,感情浓烈,十分利于学生“入情入境”,完成训练要求。
是故,在第一课时学生初步明白得诗句、体会诗意之后,第二课时以“游戏、活动”为要紧方式,运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紧紧围绕“入境”与“入情”做文章,使学生在视听交错中,在互动中,在互助中,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进而激发他们的阅读欲和表达欲,形成阅读和表达的良好感受和信心,达到“我要写、我要说、我要画、我要演、我要创、我要唱”的境域。
教学目标工具性目标:明白得诗意;进入诗境;感悟诗情;背诵诗文。
人文性目标: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培养学生收集并加工信息、制造并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预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建立资料库等。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活动一:吹拂起学生情感的涟漪意图:围绕学习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以“湘江战争”录像片断为切入点,逐步过渡到体验“感情明显外露的语句”,再到“感情隐含暗藏的语句”,既让学生明白“情为何物”,又引出课题,既激发学生爱好,又由浅入深,步步导入,奔向重点。
策略:1导语:(充满激情地吟诵)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一个“难”字,足以使人动容;而一个“只”字,更足以使人动情。
情,即情感,感情。
尝过“感情”的味道吗?下面就请你们尝一尝,情愿吧!(相机板书:难只)2出示CAI。
游戏一:比一比,看谁从以后的录像片断中“看”出的感情最多。
游戏二:赛一赛,看谁从以后的语句中“读”出的感情最多。
【优质课教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军神》教案设计两篇

篇一11.《军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生字10个:诊剂怔涔攥崭衷勉赫承;能区分“教训”、“教育”和“训斥”,并会正确使用。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刘伯承在不用麻醉剂的情况下接受眼科手术的故事,并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复述课文的内容。
3.感受刘伯承作为军人那钢铁般的意志。
教学重点1.能区分“教训”、“教育”和“训斥”,并会正确使用。
2. 通过课文学习理解“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如果你是一位军人,那么,你就是一个‘军神’!”这句话的意思,感受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教学难点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复述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1.老师:词语若干,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进行质疑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第14课——《“军神”》,教师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进行质疑3.出示句子,介绍背景出示句子——沃克惊呆了,失声嚷道:“啊!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如果你是一位军人,那么,你就是一个‘军神’!”了解课题中引号的作用:a 引用沃克医生的话,所以“军神”上加双引号。
b 因为借用这个词语赞扬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具有特殊的含义。
了解句中的“他”指刘伯承元帅,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学习生字“承”。
4.指导读好课题(1)指名读题,师评(强调读出夸奖的语气)。
(2)齐读说明:课文导入从质疑入手,学生一定会对课题中的双引号感兴趣,这时通过句子学习使学生明白因为一方面引用了沃克医生的话,另一方面借用这个词语赞扬了刘伯承元帅,具有特殊含义,所以课题军神加上了双引号。
另外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刘伯承是隐瞒自己的身份秘密到重庆接受手术的。
这也为课文中刘伯承的话语简短打下了伏笔。
(二)检查预习,读通课文1.读准生字的音。
2.分析字型,重点“攥”的右边部分。
说明:有预习,就要有反馈,但反馈只需抓住重点,无需面面俱到。
3.开火车每人读几句课文,检查预习情况,及时正音。
小学语文十一册教材分析

如何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
添加标题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效运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开发与利用
添加标题
语言训练的落实
添加标题
如何实现真实情境的有效的课堂教学?
抽测基本情况与简析
市四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抽测反思 五年级语文抽测基本情况 有关数据 基础部分: 平均分 76.6 合格率 89.2 A级率 48.3 作文部分: 平均分 66.6 合格率 82.3 A级率15.9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整体感悟课文思想内容 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感悟、积累语言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累和运用语言
背诵课文(选背与指定背诵结合) 《桂林山水》试吟一首诗或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林海》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再抄下来 《荔枝》…写几句作者没有说出的话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用举例子的方法讲给妈妈听 体现教材的弹性,安排了选做题
组次
内容
类型
1
看图作文
想象
2
选择一个人写
记实
3
20年后的......
想象
4
读后感或观后感
应用
5
童年趣事
记实
6
啊!我发现了……
记实
7
缩写《小抄写员》
改写
8
自由作文
不限
(四)作文练习作了修改 1.丰富了作文训练的形式 2.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束缚
例3、阶段测试题的设计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谈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还用说吗,比王母娘娘的蟠桃还甜! 习作 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将在广州召开,六年后,广州的市容市貌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羊城晚报》7月2日有相关报道)
小学语文_11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秋天的雨》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在写秋天。
作者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呈现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学生可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天性好动,好奇心强,形象思维趋于成熟,但抽象思维仍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学生对秋雨、秋天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但学生身处城市之中,对四季的景色感知不够丰富。
【教学目标】1、认识“钥、匙、趁、柿”等8个生字,会写“扇、邮、爽”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炎热、凉爽、钥匙”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五彩缤纷”,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并通过不断品读感受秋雨之美,体会作者对秋雨的赞美之情。
3、体会比喻句和拟人句在表达上的好处,仿写比喻句,能将句子写的更加生动。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同学们,上课之前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一组图片吧。
这些都是哪个季节的景色?(课件展示)2、这些都是哪个季节的景色?(秋天)秋天藏着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秋天的天是蓝的,水是清的,风是香的,那秋天的雨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秋天的雨》。
伸出小手一起和老师板书课题,秋字指导(左窄右宽,左收右方,右边先写两点,撇捺伸展)齐读课题。
3、字词过关扇子扇哪扇哪炎热凉爽(多音字)粮食柿子喇叭衣裳钥匙(轻声)五彩缤纷频频点头衔来树枝(齐读后检查)二、梳理内容1、字词我们都掌握好了,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文中每一段中都有一句话能告诉我们这一段落的主要意思,咱们一起来找一找,划一划。
第一段的第一句话是什么?第二段的第一句话是?(出示PPT)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1.军神 》重点知识总结

《11.军神》重点知识总结课文简介:《军神》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小学语文课本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到一家外国诊所做眼部手术,拒绝使用麻醉剂,为他做手术的外国医生沃克称他为“军神”的故事,赞扬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严酷的革命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钢铁般的意志。
本文以“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为序组织材料,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并通过对人物语言和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描写来表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词语解释1.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简短而能说中要害。
文中指沃克医生通过伤势,立即点明刘伯承是军人的身份。
2.一声不吭: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
文中指刘伯承手术中忍受剧痛,没有发出一点儿声音。
造句:考试结束了,有的同学垂头丧气,一声不吭地走出了考场。
词语积累(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肃然起敬大惊失色目瞪口呆和颜悦色神采飞扬神采奕奕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起因:刘伯承因右眼受伤去看医生经过:做手术前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一声不吭忍痛做完了手术。
结果:医生称赞他为“军神”。
主题内容概括:这篇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用麻药),(笑谈刀数)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体会人物心理变化:沃克医生的心理变化由冷漠、严肃到温和,再由吃惊到关爱,最后是肃然起敬。
沃克医生是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呢?(课后第2题)1.答:1.沃克医生打开刘伯承右眼上的绷带时,发现伤势严重,而刘伯承却如此从容镇定,因而断定他是军人。
2.后来为什么沃克医生后来称刘伯承为“军神”?(课后第2题)2.后来,沃克医生在给没有使用麻醉剂的刘伯承实施手术时,发现他有着顽强的毅力,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却一声不吭,而且在手术过程中他一直数着手术的刀数。
沃克医生十分敬佩刘伯承,因此称他为“军神”。
3.从课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内心变化。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精读11《陶公性检厉》练习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精读11《陶公性检厉》练习新人教版【文章主旨】本文赞扬了陶公爱护农民的庄稼,节俭、勤勉的好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原文】侃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
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
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人物简介】陶侃(259-334),字士行(或作士衡),汉族,本为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后徙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
中国东晋时期名将,大司马。
初为县吏,渐至郡守。
永嘉五年(311),任武昌太守。
建兴元年(313),任荆州刺史。
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
他精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称道。
是我国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
陶侃是一代名将,在东晋的建立过程中,在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上,他颇有建树。
他出身贫寒,在西晋风云变幻中,竟冲破门阀政治为寒门入仕设置的重重障碍,当上东晋炙手可热的荆州刺史,而颇有治绩。
他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晋书》、《世说新语》等史书中,记载着不少有关他的遗闻逸事。
【赏析】本文选自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政事第三》,作者刘义庆(403-444)。
南朝·宋文学家。
《世说新语》是六朝时期一部有名的著作,记述汉魏一直到东晋间流传的上层人物的遗闻轶事,按事情的性质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
陶公生性俭厉,是严肃认真,办事勤勉的人。
文中陶侃爱护农民的庄稼,为官节俭、使物尽所用的故事,体现了陶侃节约的品质。
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仔细,考虑长远,要顾全大局。
【延伸阅读】陶母湛氏陶(侃)母湛氏。
归侃父丹为妾。
陶家贫贱。
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11课《赵州桥》说课课件全文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学生学情特点,为完成教学目标,我 设计以下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了解赵州桥的特点,用一段话概述主要内容。 2.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五、说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教学目 标和教学重难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方 法: 1、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讨论法、直观教学法 2、学法:朗读—理解法、自主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
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其次,精研课本,寻找关联词。引导学生理解关联词的并列作用,帮助学生运用”
有的…有的…”造句。 最后,配乐让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并通过问题:
“在石头上雕刻容易吗?”“这些图案是李春一个人雕刻的吗?” 引导学生表达对 劳动人民的敬佩,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对赵州桥有了大概地了解,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赵州桥》。 我将运用开火车的形式来巩固生字词,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上节课的知识,通过开火车的游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任务二:品读课文,了解特点
1. 分组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找出赵州桥的特点。 雄伟、坚固、美观
设计意图:采用分组朗读,能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情和自主学习能力;指名让学生回 答,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在课堂上发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七.说板书设计
11、赵州桥ຫໍສະໝຸດ 文化遗产雄伟 坚固
桥长 桥宽
美观 ——图案美观
谢谢观看!
2.细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赵州桥的设计特点。 (1)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赵州桥有什么设计特点?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 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一是坚固,不易摧毁,二是节省石料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 教学课件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四页。
疑难探究
2.《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我们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如本课所选的各
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 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孔子说:“几人同行,其中必然有可以做我老师 的人。选取他们的长处而学习,将他们的不足作为借 鉴而改正。”
第十五页,共三十四页。
整体感知
流逝的时光
舍弃、放弃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河边。川,河流 。
代词,这,指河水
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 水一样,日夜不停。”
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
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学习《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本国的 文化传统。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四页。
主旨归纳
本文所选的十二章语录,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 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旨在启示我们:学习要有端 正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心胸开 阔,志向坚定,理想远大。
第三十页,共三十四页。
教材习题
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呢?和朋友交 往是否做到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 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4.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而言就像浮云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人教版第11册语文精读课人教版第 11 册语文精读课《鸟的天堂》第二课时说课同福西路小学谭燕芬小学语文第 11 册第六单元教材的安排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认识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所属单元的训练项目,培养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提高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鸟的天堂》是精读课文,属于第六单元的开篇文。
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篇写景名作。
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所闻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充分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的真实情感。
在表达上很有特色,动静结合,层次清晰,语言准确、生动,使用标点也极其讲究,是一篇值得赏析的写景典范。
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间接抒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依据课文的特点,针对学生已初步学会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疏通文章叙述事件的条理,对课题、关键词句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有一定的能力的实际情况。
1 / 13学生在《草原》一课中对动静态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有所接触,但在写作上未能较好运用,因此本节课力图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结合以情促读,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教研专题,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 3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1.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标点理解)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最新资料推荐------------------------------------------------------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本课延续前文《只有一共地球》等环境教育的思路设计,通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因此,在教学中,关注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情感体验、人格的养成等;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注重学生的阅读反思,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力求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通过品读--评议--感悟的方式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达到阅读反思,指导行为的目的。
第一课时从题目的关键词语入手,交流收集的资料,抓住文章情感思路,直奔文章重点,质疑解疑。
从整体入手,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组织学生围绕学习问题进行讨论,将学习活动化难为易。
学习第 1-4 节内容,从表达方法上引导学生多角度的阅读,初步感受鸟的天堂的周围环境。
第二课时抓住重点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3 / 13确是鸟的天堂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解决上一节课的质疑问题,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整节课的课堂教学能按预期设计完成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件,能紧扣学生的质疑进行探究性的教与学,以学生的问题昨晚学习动力,始终以质疑----思疑----解疑进行合作学习;运用各种形式的朗读,通过品词品句、说话、写话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朗读语感较好。
大榕树的描述理解,通过教师的不当画图引导学生回到文本指正教师的画图,以直观的图文把课文内容记住,让学生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
但教学中没有就学生的回报朗读进行评价,没有围绕环境拓展到所学过的课文或生活进行深化。
人教版第 11 册语文精读课《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同福西路小学谭燕芬教研专题:以情促读,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学理念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最新资料推荐------------------------------------------------------ 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因此,在教学中,关注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情感体验、人格的养成等;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注重学生的阅读反思,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力求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通过品读--评议--感悟的方式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达到阅读反思,拓展思维的目的。
教材分析小学语文第 11 册第六单元教材的安排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认识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所属单元的训练项目,培养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提高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鸟的天堂》是精读课文,属于第六单元的开篇文。
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篇写景名作。
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所闻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充分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的真实情感。
5 / 13在表达上很有特色,动静结合,层次清晰,语言准确、生动,使用标点也极其讲究,是一篇值得赏析的写景典范。
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间接抒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教学对象分析依据课文的特点,针对学生已初步学会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疏通文章叙述事件的条理,对课题、关键词句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有一定的能力的实际情况。
学生在《草原》一课中对动静态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有所接触,但在写作上未能较好运用,因此本节课力图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目标教养方面:1.学会 3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育方面: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发展方面: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最新资料推荐------------------------------------------------------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1.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标点理解)准备 CAI 课件、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教时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解疑、存疑。
2.学会 3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4.学习第 1-4 节内容。
一、从天堂入手,激趣导入 1. 你印象中,什么地方是天堂? 2. 你想象中,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地方? 3. 展示、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7 / 13内容。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可以边读边思考:(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什么时间?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2)每次看后我分别有什么感受?请用(3)鸟的天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哪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3、把反复读书后仍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
1、在小组内交流读书的收获,讨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可以小组推荐,也可以自由发言交流) 3. 解疑,保留学生提出的有关第二课时的问题:(第二课时完成)四、学习第一段 1、这段讲我们在去鸟的天堂的路上,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你从对天气和景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我们又怎样的心情? 3、感情朗读 1-4 节。
(设计意图:从题目的关键词语入手,设疑激趣,直奔文章重点。
文章较长,第一课时从整体入手,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围绕学习问题进行讨论,将学习活动化难为易。
)五、师导语:---------------------------------------------------------------最新资料推荐------------------------------------------------------ 巴金先生用他清新流畅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愿意再仔细读课文么?重点读自己最感兴趣或最喜欢的段落。
并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读书的体会或感想。
六、作业 1. 熟读课文 2. 抄写词语画出有关语句。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余下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