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及表单
【VIP专享】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的患者。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1)无移位型(2)伸直型(3)屈曲型(4)半脱位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和桡骨下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3)局部肿胀严重者;(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尿常规(3)凝血功能(4)肝功能、肾功能(5)心电图(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7)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折部位CT、MRI,骨密度测定等。
中医优势病种 外科

附件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1)无移位型(2)伸直型(3)屈曲型(4)半脱位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和桡骨远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穿针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3)局部肿胀严重者可能需手术减张治疗者;(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影响局部手术者;(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糖、血脂(2)尿常规(3)凝血功能(4)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5)心电图(6)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骨折部位CT、MRI,骨密度测定等。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

桡骨骨折临床路径(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一、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ICD-10:S52.501,S63.004)桡骨干骨折(ICD-10:S52.301)行桡骨钢板内固定术(ICD-9-CM-3:78.53005)。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桡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52.501,S63.004桡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桡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术前30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中医优势病种 外科.

附件3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1)无移位型(2)伸直型(3)屈曲型(4)半脱位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和桡骨远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穿针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3)局部肿胀严重者可能需手术减张治疗者;(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影响局部手术者;(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糖、血脂(2)尿常规(3)凝血功能(4)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5)心电图(6)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骨折部位CT、MRI,骨密度测定等。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

桡骨骨折临床路径(2017 年县医院合用版)一、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合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ICD-10:S52.501 ,S63.004 )桡骨干骨折()行桡骨钢板内固定术(ICD-9-CM-3:)。
(二)诊断依照。
依据《外科学(下册)》(8 年制和7 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第一版社,2005 年8月第 1版)。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痛苦、活动受限、畸形,失常活动。
3.辅助检查: X 线检查发现桡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照。
依据《外科学(下册)》(8 年制和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第一版社,2005 年8月第 1版)。
1.年龄在 16 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浑身状况赞同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依据详尽状况选择其余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一定吻合ICD-10 :S52.501 ,桡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惹起的单纯性、新鲜桡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余部位的骨折和损害。
5.当患者合并其余疾病,但住院时期不需要特别办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行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7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惯例、血型、尿惯例 + 镜检;(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胸部 X 线平片、心电图;(4)骨科 X 线检查。
2.依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 检查、血气解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机遇。
1.依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履行,并依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术前 30 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出 3 小时加用 1 次抗菌药物。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及表单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一、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ICD-10:S52.501,S63.004)行桡骨钢板内固定术(ICD-9-CM-3:78.53005)。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桡骨远端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年龄在16岁以上。
2.X线显示为不稳定骨折,复位后位置欠佳3.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52.501,S63.004桡骨远端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桡骨远端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2.术前30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7天。
桡骨远端骨折 临床路径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一、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二)诊断依据。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年).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腕关节X线片显示桡骨远端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明确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2.适合保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9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症。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0-7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血糖;(5)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必要时CT);(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部病史者);(2)腕关节三维CT检查、踝关节MRI;(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2.患肢无明显肿胀,患肢末梢血运好。
3.术后X线片证实复位固定满意。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复位后骨折再移位、脱位、神经血管损伤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2.内科合并症:老年患者常合并内科疾病,如脑血管或心血管病、糖尿病、血栓等,骨折手术可能导致基础疾病加重而需要进一步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
二、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的患者。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S52.5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 周以内。
(2)中期:伤后2 周~4 周。
(3)晚期:伤后4 周以上。
3.分型(1)无移位型(2)伸直型(3)屈曲型(4)半脱位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和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S52.5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3)局部肿胀严重者;(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尿常规(3)凝血功能(4)肝功能、肾功能(5)心电图(6)胸部透视或胸部X 线片(7)骨折部位X 线片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折部位CT、MRI,骨密度测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的患者。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S52.5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ZY/T001.9-94)。
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 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
(1)无移位型
(2)伸直型
(3)屈曲型
(4)半脱位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和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S5
2.5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
(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
(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
(3)局部肿胀严重者;
(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
(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
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凝血功能
(4)肝功能、肾功能
(5)心电图
(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7)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折部位C T、MRI,骨密度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
1. 手法整复、外固定
2. 药物治疗
3. 康复治疗
4. 并发症的防治
5. 护理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局部肿痛好转,X 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标准,外固定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复位后关节面塌陷大于2mm,或稳定性差,复位后桡骨长度、生理角度等仍有持续丢失者,需行手术治疗,退出本路径。
3.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等,住院期间病情加重而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4. 出现张力性水疱、压迫性溃疡、皮肤过敏、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轻者会导致延期治疗,重者退出本路径。
5.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和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S52.5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4 天实际住院日:天
时间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第2天)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完成入院记录
□完成初步诊断
□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必要时)
□臂麻或局部麻醉(必要时)
□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必要时在 X 线透
视下进行复位)
□骨折复位评估,如需要再次复位,由上级医
师完成
□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
□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及记录
□骨折复位评估
□观察血运、感觉、功能活动、夹板松
紧度等情况
□完成各项辅助检查
□向患者或家属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项
□相关科室会诊与治疗(必要时)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骨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普食(或臂麻后 6 小时普食)
□中药辨证施治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
□肝功能□心电图
□肾功能□凝血功能
□胸部透视或胸部 X 线片
□复位后复查 X 线片
□其他:
长期医嘱
□骨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普食
□中药辨证施治
临时医嘱
□对异常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必要时复
查
主要护理工作□入院介绍
□入院健康教育
□介绍入院检查前注意事项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完成麻醉前各项护理操作(必要时)
□观察肿胀、疼痛、末梢血循、夹板松紧度等
情况及护理
□指导功能锻炼
□夜间巡视
□按医嘱进行治疗
□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与生活护理
□饮食指导
□观察肿胀、疼痛、末梢血循、夹板松
紧度等情况及护理
□指导功能锻炼
□夜间巡视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时间年月日
(第3—7 天)
年月日
(第8—13 天)
年月日
(出院日,住院14 天内)
主要诊疗工作□完成上级医师查房及
病程记录□根据患者病
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观察舌脉象、肿胀、
疼痛情况,及时调整夹
板松紧度
□更换中药外用制剂
(必要时)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
评
估,明确出院时间
□观察舌脉象、肿胀、疼痛
情况,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
□更换中药外用制剂(必要
时)
□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
出院后功能锻炼
□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
日期
□开具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出院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骨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普食
□中药辨证施治
临时医嘱
□调整夹板外固定
□复查 X 线片(必要时)
长期医嘱
□骨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普食
□中药辨证施治
临时医嘱
□调整夹板外固定
□复查X线片(必要时)
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临时
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主要护理工作□按医嘱进行治疗
□中医情志疏导、
健康教育与生活护
理
□饮食指导
□观察肿胀、疼痛、
末梢血循、夹板松
紧度等情况及护
理
□指导功能锻炼
□按医嘱进行治疗
□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
与生活护理
□饮食指导
□观察肿胀、疼痛、末梢血
循、夹板松紧度等情况及护
理
□指导功能锻炼
□夜间巡视
□介绍康复计划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