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在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

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在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

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在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11-12T08:10:42.670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8期作者:张雪陈玉婷[导读]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在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医院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将其张雪陈玉婷单位:成都八一骨科医院科室:脊柱骨关节科邮编:610031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在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医院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临床路径护理,比较两组V AS评分及治疗依从性。

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及V AS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应用在桡骨远端骨折中,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临床应用良好,值得推荐。

关键词中医临床路径;V AS评分;桡骨远端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发生在桡骨远端2~3cm范围内,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

多见于老年人,而中青年人多为接触暴力或创伤所致。

近年来,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中医饮食护理、情感护理在本病的治疗和护理中有显著效果。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本病中医治疗中的应用日趋成熟,有助于达到护理同质化的水平。

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在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2],以下为具体内容。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医院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

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43岁~54岁,平均年龄为48岁;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44岁~55岁,平均年龄为49岁,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临床路径护理:(1)中医小夹板外固定后护理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后,护理的主要内容是:小夹板固定后,在移动病人时,让病人保持正确的位置,防止骨折移位,同时,及时检查患者指尖的血液循环情况,如影响血液循环,以小夹板上下移动带1厘米为标准,待肿胀消退后,报告医生再次调整。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

桡骨骨折临床路径(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一、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ICD-10:S52.501,S63.004)桡骨干骨折(ICD-10:S52.301)行桡骨钢板内固定术(ICD-9-CM-3:78.53005)。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桡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52.501,S63.004桡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桡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术前30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这么处理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这么处理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这么处理桡骨远端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所有骨折的6%~11%。

临床上多采用中医正骨方法治疗,很少采用手术固定处理。

不论骨折粉碎与否,在具体操作中,只要全面理解正骨要领,采用以下治疗步骤,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血肿内麻醉虽然在伤后1~2小时内复位较易成功,有些甚至可以不用局麻,即可复位或基本矫正。

但疼痛会造成患者恐惧,甚至影响复位效果,所以应当使用麻醉,最简单的方法是:常规消毒后,5%利多卡因注入骨折处的血肿内,约1~2分钟左右,将血肿内血性液抽出,既起到麻醉作用,又减轻局部肿胀。

X线检查结合触诊《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云:“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

”将理伤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后世又称为正骨八法。

强调整复时手法要轻、巧、稳、准,达到“法之所施,病人不知所苦”。

若想取得闭合复位的成功,单纯依赖X线透视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必须在复位前认真分析其创伤解剖和受伤机制。

在复位中熟练的运用手的感觉,如台阶感、上下端对比、骨端摩擦感、稳定感,把X线检查所见和手的触诊结合起来,在术者头脑中构成一个骨折移位的运动的立体概念。

充分运用正骨八法,才能得心应手。

手法复位首先,麻醉后患者采用卧位或坐位,屈肘90度。

其次一助手沿前臂长轴方向牵拉患者手腕及拇指,另一助手握住肘部拔伸2~3分钟,使腕部尺偏,并使前臂旋前,然后使腕关节弯曲。

第三步术者在桡骨远折端上向掌侧及尺侧推压,可闻及咔嚓音。

第四步保护腕部在旋前及轻度掌屈尺偏位,即可达到解剖对位。

复位过程完成后,即进入外固定阶段。

外固定用小夹板固定小夹板是具有可塑性、韧性和弹性的自然材料,符合“动静结合”的原则。

能通过压垫的杠杆作用及肌肉收缩运动,矫正骨折的成角和侧向移位。

随时间调整布缚带松紧度,观察方便。

缺点是复诊次数较多。

小夹板固定步骤:首先复位后松松缠上3~4层绷带。

第二步放置胶布条固定压垫。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

桡骨骨折临床路径(2017 年县医院合用版)一、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合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ICD-10:S52.501 ,S63.004 )桡骨干骨折()行桡骨钢板内固定术(ICD-9-CM-3:)。

(二)诊断依照。

依据《外科学(下册)》(8 年制和7 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第一版社,2005 年8月第 1版)。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痛苦、活动受限、畸形,失常活动。

3.辅助检查: X 线检查发现桡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照。

依据《外科学(下册)》(8 年制和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第一版社,2005 年8月第 1版)。

1.年龄在 16 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浑身状况赞同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依据详尽状况选择其余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一定吻合ICD-10 :S52.501 ,桡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惹起的单纯性、新鲜桡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余部位的骨折和损害。

5.当患者合并其余疾病,但住院时期不需要特别办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行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7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惯例、血型、尿惯例 + 镜检;(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胸部 X 线平片、心电图;(4)骨科 X 线检查。

2.依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 检查、血气解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机遇。

1.依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履行,并依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术前 30 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出 3 小时加用 1 次抗菌药物。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及表单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及表单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一、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ICD-10:S52.501,S63.004)行桡骨钢板内固定术(ICD-9-CM-3:78.53005)。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桡骨远端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年龄在16岁以上。

2.X线显示为不稳定骨折,复位后位置欠佳3.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52.501,S63.004桡骨远端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桡骨远端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2.术前30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7天。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

桡骨骨折临床路径(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一、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ICD-10:S52.501,S63.004)桡骨干骨折(ICD-10:S52.301)行桡骨钢板固定术(ICD-9-CM-3:78.53005)。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桡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2005年8月第1版)。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52.501,S63.004桡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桡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术前30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7天。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2016年版)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2016年版)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ICD-10:S52.501,S63.004)行桡骨钢板内固定术(ICD-9-CM-3:78.53005)。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桡骨远端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年龄在16岁以上。

2.X线显示为不稳定骨折,复位后位置欠佳3.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52.501,S63.004桡骨远端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桡骨远端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2.术前30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中医临床路径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临床路径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临床路径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中医临床路径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100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两组)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收集、整理、分析资料。

结果通过对比分析,进入中医临床路径组患者住院天数缩短、费用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满意度明显增加。

结论中医临床路径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pathwa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stal radius fracture patients in the education of the healthy application effect.Methods10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 distal radius fracture patients,collecting,sorting and analyzing data.ResultsThrough the contrast analysi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pathway group into the patient in the days shorten,significantly lower cost and complication rate significantly reduced,satisfaction increased obviously.ConclusionThe clinical pathway in the distal radial fractur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with good effect,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so as to promote patients recover soon,it s worth in clinicalapplication.[Key words]Chinese clinical path;Distal radial fractures;Health education;Application research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成效模式,其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的优质化服务[1],是一种制订好的、用图表的形式提供有时间和有效的照顾,使临床治疗、护理有序进行、减少漏项、缩短住院日、提高质量的管理办法[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作者:————————————————————————————————日期:
1
2016年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
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的患者。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S52.5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
照《






——骨科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 2 周以内。

(2)中期:伤后 2 周~4 周。

(3)晚期:伤后 4 周以上。

3.分型
(1)无移位型 (2)伸直型 (3)屈曲型 (4)半脱位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和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S52.5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
(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
(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
(3)局部肿胀严重者;
(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
(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
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凝血功能
(4)肝功能、肾功能
(5)心电图
(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7)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折部位C T、MRI,骨密度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
1. 手法整复、外固定
2. 药物治疗
3. 康复治疗
4. 并发症的防治
5. 护理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局部肿痛好转,X 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标准,外固定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复位后关节面塌陷大于2mm,或稳定性差,复位后桡骨长度、生理角度等仍有持续丢失者,需行手术治疗,退出本路径。

3.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等,住院期间病情加重而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4. 出现张力性水疱、压迫性溃疡、皮肤过敏、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轻者会导致延期治疗,重者退出本路径。

5.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和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S52.5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4 天实际住院日:天
时间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第2天)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完成入院记录
□完成初步诊断
□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必要时)
□臂麻或局部麻醉(必要时)
□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必要时在 X 线透
视下进行复位)
□骨折复位评估,如需要再次复位,由上级医
师完成
□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
□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及记录
□骨折复位评估
□观察血运、感觉、功能活动、夹板松
紧度等情况
□完成各项辅助检查
□向患者或家属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项
□相关科室会诊与治疗(必要时)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骨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普食(或臂麻后 6 小时普食)
□中药辨证施治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
□肝功能□心电图
□肾功能□凝血功能
□胸部透视或胸部 X 线片
□复位后复查 X 线片
□其他:
长期医嘱
□骨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普食
□中药辨证施治
临时医嘱
□对异常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必要时复

□拍片复查,必要时骨折再次整复
主要护理工作□入院介绍
□入院健康教育
□介绍入院检查前注意事项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完成麻醉前各项护理操作(必要时)
□观察肿胀、疼痛、末梢血循、夹板松紧度等
情况及护理
□指导功能锻炼
□夜间巡视
□按医嘱进行治疗
□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与生活护理
□饮食指导
□观察肿胀、疼痛、末梢血循、夹板松
紧度等情况及护理
□指导功能锻炼
□夜间巡视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时间年月日
(第—天)
年月日
(第—天)
年月日
(出院日,住院14 天内)
主要诊疗工作□完成上级医师查房及
病程记录□根据患者病
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观察舌脉象、肿胀、
疼痛情况,及时调整夹
板松紧度
□更换中药外用制剂
(必要时)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
评估,明确出院时间
□观察舌脉象、肿胀、疼痛
情况,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
□更换中药外用制剂(必要
时)
□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
出院后功能锻炼
□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
日期
□开具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出院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骨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普食
□中药辨证施治
临时医嘱
□调整夹板外固定
□复查 X 线片(必要时)
长期医嘱
□骨伤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普食
□中药辨证施治
临时医嘱
□调整夹板外固定
□复查X线片(必要时)
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临时
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主要护理工作□按医嘱进行治疗
□中医情志疏导、
健康教育与生活护

□饮食指导
□观察肿胀、疼痛、
末梢血循、夹板松
紧度等情况及护

□指导功能锻炼
□夜间巡视
□按医嘱进行治疗
□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
与生活护理
□饮食指导
□观察肿胀、疼痛、末梢血
循、夹板松紧度等情况及护

□指导功能锻
炼,练功指导。

□夜间巡视
□介绍康复计划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