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少年王冕_苏教版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少年王冕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少年王冕”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少年王冕”故事,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2.通过探究少年王冕的人物性格和行为,促进学生的品德和情感教育。
3.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通过完成小作文的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主题和情感,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课外读物:《少年王冕》、《重返井冈山》3.课件:PPT、教案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情境通过放映PPT,展示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图片,唤起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然后以“这里发生了什么?”为话题,引导学生了解革命英雄少年王冕。
第二步:读物艺术欣赏1.故事导入:通过对“史料”材料的解读,带领学生了解少年王冕的生平。
2.散读与全读:教师与学生一起全读课文《少年王冕》并了解故事情节,然后再速读整篇文章,领略“少年王冕”的品德风貌和革命精神。
3.精读与艺术欣赏: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精读,分析文章的结构、人物特点、情节主旨等方面。
进行文章的艺术欣赏,领悟文章的思想感受和语言艺术。
第三步:行为与品德教育通过故事人物“少年王冕”的品德风貌以及他的行为举止来引导学生了解人物,学习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品德教育和情感教育。
第四步:语言学习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和示范,让学生掌握如何用词句表达思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写作能力。
要求学生按照“少年王冕”为主题,用200字左右的语言写一篇关于“少年王冕”的感想作文。
第五步:巩固练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语文知识的小游戏和语文写作的集体讨论,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新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课后作业1.记录学习笔记;2.完成作文“少年王冕的故事给我留下了什么启示?”;3.朗读课文《少年王冕》,按照示范慢读、快读和情感朗读三个层次的朗读方式进行朗读练习。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对少年王冕和他的故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学习课文,提高了语文能力,也锻炼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24课《少年王冕》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王冕的人物形象。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举例运用。
4. 掌握课文的结构,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反思与评价
1. 自我反思: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态度等进行反思,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给予他人建设性意见。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
4. 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王冕的优秀品质。
3. 采用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父母、不畏艰难、勇于追求的精神风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24课《少年王冕》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选自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少年王冕》。本课主要讲述了元代画家王冕的成长故事,重点描绘了王冕勤奋好学、孝敬父母、不畏艰难、勇于追求的精神风貌。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感受王冕的优秀品质,体会勤奋好学、孝敬父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少年王冕 苏教版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第5自然段的写法和作用并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感知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有详有略地剪裁人物的经历进行叙写的,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主要内容。
3.情感与价值感受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和自强不息的风范,给自己以人生启示。
【教学重点】感受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和自强不息的风范,给自己以人生启示。
【教学难点】感受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和自强不息的风范,给自己以人生启示。
【教学准备】阅读《儒林外史》并设计班级读书会;走进《儒林外史》。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1.出示资料,了解《儒林外史》。
阅读资料,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交流:提出不明白的问题,一部分问题学生相互交流解决,一部分不能解决的问题用以推动课外阅读)《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全书共五十六回(按:也有人认为最后一回非吴敬梓所作),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
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追逐功名的现象。
作者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世态的生动描绘,使小说成为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也使作者吴敬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
2.今天的故事选自这本书,有所改动。
题目是“少年王冕”。
认识“冕”字,你了解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吗?组词。
读题目。
(1)说说通过课前学习,你对王冕有什么了解。
(学生交流后出示)哪些关键信息可以帮助你了解这个人?(身份;性格品质;成就)王冕(1287—1359),是元朝的诗人、画家、书法家,因不愿向统治者妥协,厌恶当时社会上的腐败风气而过着隐居的生活。
著有《竹斋集》《墨梅》等代表作。
《墨梅》是王冕写的一首题画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少年王冕》教案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通过课文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挂图、课前查阅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1、师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认识了武艺高强、沉着应变的好汉林冲。
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位有名人物——(板课):少年王冕2、师生相互补充介绍王冕、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王冕:元画家、诗人。
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
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
性格孤傲,鄙视权贵。
诗画皆负盛名,尤善画梅。
著有《竹斋集》。
吴敬梓:清小说家。
字敏轩,号粒民。
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集》等。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
书中刻划了各类士人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杰作。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师:本文选自古典小说,语言风格较现在有些不同,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困难吗?2、师生交流、解决预习中的困难。
3、出示生字、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5、自由再读课文,思考:我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6、交流,疏通。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2、交流:三个时间段:“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到了十七八岁”3、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分段,引导概括大意。
一(1)王冕幼年由于父亲早亡,家境贫寒。
二(2~4)王冕体谅母亲的艰难,辍学给人家放牛。
三(5~6)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启发,奋发图强,刻苦学画,终有所成。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少年王冕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少年王冕》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抒情篇的主旨意义•学习古诗词《墨子悲丝》,了解“悲”情表达•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和语音语调•掌握相关文言词汇和生僻字的读音及字义2.能力目标•改进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培养学生欣赏诗词、鉴赏文学作品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增强自我修养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学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意识,弘扬中国传统美德二、教学重点•理解《少年王冕》篇章结构,把握主旨•研读《墨子悲丝》,学习诗意表达和诗词朗读技巧三、教学难点•掌握古诗词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理解《墨子悲丝》的悲情表达和诗意内涵四、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课堂实物、课本等教学资源•学生预习《少年王冕》、学习《墨子悲丝》古诗词2.新课讲授2.1.导入(5分钟)运用图片、音乐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少年王冕》和《墨子悲丝》的兴趣,对相关典故、诗句等做一些简单铺垫。
2.2.阅读(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少年王冕》课文,理解村民对少年王冕的评价以及王冕的理想和表现。
2.3.课文解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少年王冕》的篇章结构和内容,研读片段故事,梳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4.古诗词学习(15分钟)教师讲解《墨子悲丝》的背景和诗意内涵,教导学生掌握古诗词的语音语调、诗句分析和诵读技巧。
2.5.朗诵练习(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诵《墨子悲丝》诗歌,注重声音表情的运用和语音语调的掌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美感和思想内涵。
3.课堂练习3.1.词语辨析(2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生僻字或搭配的古词汇,让学生进行辨析和解释汉字的含义和用法。
同时引导学生探讨古人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3.2.情感教育(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少年王冕的情感、价值观和世界观,做一些情感教育的活动,如小组讨论、心情交流等,帮助学生提升个人品质。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少年王冕》 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少年王冕》苏教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明白得语言文字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扣住重点片断及语句,个性化地明白得课文内容,深切感受王冕勤奋刻苦、自强不息的美好人格。
3.在无形中激发起学生走进名人,阅读名人的好奇心,开阔阅读的视野,积淀厚重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捕捉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片断,把“观赏美景”、“勤奋学画”当作重中之重,从中感悟青年王冕勤奋刻苦、自强不息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多音字选择练习指名选择,齐读2、这篇课文要紧写了王冕的哪几件事?在放牛的生活里,了解了王冕的什么特点?3、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画荷花的王冕。
二、精读品悟“学画荷花”(一)学习第5自然段1.王冕什么缘故会选择学画荷花的呢?请同学们扫瞄第5自然段,聪慧的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2.指名交流:因为雨后的荷花专门美,王冕为没有画工能将荷花画下来感到惋惜,立志自己画荷花。
正是因为王冕读了许多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才发觉了别人没有发觉的美。
3.同学们也有一双会发觉的眼睛,这段话中哪些语句写得最美?谁来读一读。
4.(出示写景的句子)如此的美景,我们或许见过,但未必能像作者如此准确生动地描画出来。
再读一读,把你觉得写得专门好的词句圈画出来,想想好在哪里。
5.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好在哪里?选择一处和大伙儿交流。
指名交流。
评判:同学们专门好读书,抓住了四字词语,体会了景物的美。
这确实是一幅色彩缤纷的画卷,你发觉了吗?天色的“黑、白”与地上的“红、青、绿”遥相呼应,美吗?这依旧一幅动感十足的画卷,你发觉了吗?“镶、透、洗”这些动词用得多准确呀!这又是一幅层次分明的画卷,“天空中、山上、山下、湖里”,你发觉了什么?(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6.作者关注到了景物的特点、色彩的绚丽、动态的活力和方位的转换,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少年王冕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少年王冕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了解古代青年人的成长历程和奋斗历程•能够理解少年王冕放弃荣华富贵,追寻理想的坚定的信仰和追求•能够领会《少年王冕》中重要的人生哲理和启示2.能力目标•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思辨的能力•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3.情感目标•能够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精神气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趣,从阅读中提升学生精神追求和丰富内心世界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少年王冕》来了解古代青年人的成长和奋斗历程•通过学习少年王冕的人生经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教学难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并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利用图片、故事、音乐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古代青年人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古代青年人的成长历程和奋斗历程有什么和现在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2.阅读和分析•将《少年王冕》的内容分段呈现,通过精讲,逐层递进,从文字本身及其背后寓意方面,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分别对少年王冕的“坚定信仰”和“追求理想”以及其中体现出来的各种人生哲理和启示进行深入分析和阐释3.思考和讨论•利用PPT、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探讨少年王冕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生哲理等•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如何落实少年王冕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哲理?又应该如何面对人生中的重大抉择?4.操作与演练•通过阅读训练和写作练习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利用课下阅读或课内以小组为单位的分工合作等形式,让学生整理更多有关唐代少年王冕的资料和背景,可以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5.总结与反思•对学生的阅读笔记和思考进行总结和回顾,重点强化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创作空间,让学生跟据课堂所学及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一篇文章,并加以指导和修改四、教学评估•教师针对学生的阅读笔记、课堂表现和在课后的作业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老师不仅评价学生的文章内容和表现形式,更注重学生的思想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提高•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本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的评价和意见,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
苏教版五上《24少年王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上《24少年王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五上《24少年王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揭题(3分)1、课前屏幕出现古诗《墨梅》,学生自由朗读。
2、(上课铃响)师: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3、师:同学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4、师:是的,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板书:王冕,指导“冕”字书写)5、师:你对王冕了解吗?(指名回答后出示王冕简介)6、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选自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里改写的文章,题为“少年王冕”(补全课题)二、检查预习、自学情况(4分)1、师:课前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2、课件出示:词语、相关难读的句子。
(指名朗读、相机正音)三、走进文本,梳理课文(1分)师:通过自学,你知道课文写的是少年王冕几岁到几岁的故事吗?那么,想一想课文重点描写了王冕少年时代的哪两个故事?分别是第几自然段到第几自然段?(指名回答) 弃学放牛(1—4小节) 学画成才(5—7小节)(板书)四、精读文本,品词析句。
弃学放牛原因—读母亲的话—疼不疼爱王冕(7分)1、师:(精读导入)王冕为什么要放弃读书而去放牛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拿出笔来,在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
(原因:年成不好、争得这点钱、只靠—七岁丧父)(七岁丧父意味着什么?年成不好意味着什么?争得这点钱意味着什么?)2、师:因为同学们说得以上种种原因,所以母亲不得不把王冕叫到面前说:(出示母亲所说的话,指名朗读)5、师:可是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身边也有家庭条件特别困难的学生,但父母却没有耽误我们的学业,而王冕的母亲却不得不耽误了王冕的学业,是不是母亲不爱王冕了呢?(学生回答不是)6、师:那么我们从文中的哪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出来母亲还是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少年王冕》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4课。
这是一篇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用人物姓名为题的课文,重点讲了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王冕小时候,虽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
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家境也逐渐好转。
全文脉络分明,语言朴实无华,细读之下,感染力强,有内在的深刻的教育意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文章的主人公王冕是一个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人。
学生通过预习,对王冕的这种美德和精神能够体会出来,但怎样从文章内容中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怎样读好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 、学会本课5个生字,绿线内的只识不写。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缭绕”、“青翠欲滴”、“争先恐后”三个词语的意思。
3、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王冕勤奋好学的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4、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王冕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和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搜集王冕的资料。
2、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王冕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和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2、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景物描写的语句。
一、回顾学习,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4课《少年王冕》。
齐读课题。
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用段意串连法。
感受到王冕是个怎么样的人?板书孝敬母亲,勤奋刻苦
2、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王冕的少年时期,去感受他的孝顺懂事,勤奋刻苦。
二、品词析句有序推进
1、师:下面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最能体现王冕孝敬母亲以及勤奋刻苦的词句,并在旁边进行简单批注。
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2、引导学生品读,感受王冕的孝敬
学生交流王冕孝敬母亲的句子。
句子1 第2自然段,出示母亲说:孩子呀,……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
他在学堂里真闷得慌吗?是不是他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谈谈你的看
法?
学生交流,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母亲与王冕的对话。
体会母子俩的心情。
句2:出示第4自然段,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
读句子,体会王冕很孝敬母亲,舍不得吃。
句3出示王冕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学生读,体会王冕心中始终把母亲看得很重要。
句4出示春光明媚的时候,……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补充《三字经》中的香九龄
3、感知王冕勤奋刻苦的品质
过渡:少年王冕不仅懂事孝顺,同时更是勤奋刻苦。
读标画的体现王冕刻苦勤奋的句子。
3个
句1出示:“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
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
抓住“舍不得”、“积攒”等重点词语,让学生认真细致地“咬文嚼字”,从语言文字中感悟王冕买书的不易,从而认识到王冕是个好学的少年。
句2出示自此以后,……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想象,练习说话。
三个月王冕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提示:三个月里,王冕用心学画。
白天,王冕……晚上,回到家,王冕……
提示:早晨,露水点点;中午,烈日炎炎;夜晚,月光如水……)
读好这段话?体会王冕坚持学画的毅力,感受王冕画的荷花的绝妙之处。
试读——指读——齐读。
句3出示到了十七八岁,……读读古人的诗词。
抓住“每天”一词读出他坚持不懈的精神
三、聚焦画面,获得启迪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王冕能学画也是一个偶然,到底怎么回事吗?
(1)、我们先去欣赏一下雨后的情景出示:“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
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
山上云雾缭绕,岩石掩映;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
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
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学生读句子,感受雨后的景色美,说出美在哪里?
学生交流:美在画面色彩丰富,美在景物错落有致,美在动词的准确运用。
练习背诵。
(2)、师过渡:王冕为什么能够发现如此美妙的景色,并受美景感染、启发,立志学画荷花?
出示“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
联系上下文,说说王冕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没有两三年的读书积淀,王冕看风景和村里的人是一样的。
读书让他有这样一双慧眼。
所以今天遇到如此美景,他心里一下子——豁然开朗。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2分)
师过渡:王冕看得入了迷,他为世上没有画工把这美景画下来感到可惜,所以立志学画。
最终王冕不仅绘画技艺高超,而且还是个淡泊名利的写诗高手呢!
出示王冕的荷花、墨梅、印图片。
总结:正因为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像荷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像墨梅一样淡泊名利,所以《中国历史名人传》称王冕为儒林楷模,学者榜样。
五、作业:
1.背熟描写雨后美景的第5自然段。
2.阅读《儒林外史》第一回,了解小说中的王冕其人。
六、板书设计:
24 少年王冕
孝敬母亲勤奋刻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