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第24课《古人谈读书》 类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拓展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拓展阅读题及答案一、阅读短文《古人谈读书(两则)》,按要求作答。
古人谈读书(两则)聪与敏①,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②,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 [清] 彭端淑“破”与“有神”三字③,全是教人读书作文之法。
盖④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⑤也。
蚕食桑而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
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⑥。
—— [清] 袁枚(选自《小学古诗文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注释]①聪与敏:聪明和敏捷。
②昏与庸:迟钝和平庸。
③“破”“有神” 出自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④盖:句首语气词,含有推论的意味。
⑤糟粕:酒糟、豆渣之类粗劣的东西。
这里比喻书中无用或不好的东西。
⑥痰瘤:一种疾病,多因痰瘀积聚而成。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汉字或词语。
(1)依靠、凭借。
()(2)限制、阻碍。
()(3)自求上进。
()(4)形容整个儿。
这里有不仔细咀嚼、消化的意思。
()2.把下列句子改写成现代汉语。
(1)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自败者也。
(2)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
3.读画线句子,这句话通过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什么?4.这两位名人的话各表达了怎样的读书观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吧。
彭端淑:袁枚:参考答案:1.(1)恃(2)限(3)自力(4)囫囵2.(1)聪明和敏捷,可以依靠也不可以依靠;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敏捷而不去学习,是自己败坏自己的人。
(2)读烂了书卷,汲取其中的精华,不是整个儿吞下去,采纳它的糟粕。
3.示例:这句话说明我们在学习前人的知识时,不要死学,而要通过自己的认识和经验进行加工,进行创造和升华。
4.示例:彭端淑的观点是人的智力有高下之分,但智力不是学习好坏的关键所在,更重要的是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去力求上进。
袁枚的观点是读书时应汲取精华,扬弃糟粕,这正是古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精髓所在。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课后作业含答案和知识点汇总.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第一课时《 古人谈读书 》说课稿和知识点汇总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第一 课时《 古人谈读书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和课后作业及答案这九个方面展 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是由三篇古文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含义,效果较好。在教学 中,我还通过抓重点词句,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 在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把视线延伸到课外,收集了一些《论语》的其他几则名言,让学生 进行积累。
曾国藩(1811.11.26-1872.3.1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 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二、我会认组词: 识:zhì(附识、心存目识、默而识之) 矣:yǐ(足矣、心既到矣、悔之晚矣)
三、多音字: 为:wéi(认为)wèi(为何) 好:hào(爱好)hǎo(好人) 识:zhì(附识)shí(识别)
2.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文言文是古代用来写文章的一种文体,将日常说话的意思用简短的文字表现出来, 意思比较丰富。
现代文是将日常我们说的话直接记录下来,直白干净,意思明确简单。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人谈读书》同步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古人谈读书》同步习题基础题一、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我们在sòng dú()诗书的时候,要有héng xīn(),要有毅力,二者quē yī bù kě()。
二、解释文中粗体字的意思。
并解释整个句子。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知之为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默而,,。
2.心不在此,,,却,,记亦。
3.有志则;有识则,,如,如,皆无识者也;有恒者。
四、重点段落学习。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 yǒng)读,(决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用对号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
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
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
点明心到的重要性。
3.读了这篇短文,结合自己读书实际谈谈你有什么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题五、课外阅读练习(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2019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阅读答案

2019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阅读答案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 yǒng)读,(决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
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
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
点明心到的重要性。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song 决
2.B
3.示例:学习既要讲究方法,还要有恒心。
而恒心是成功的基础,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道理。
从今以后,我一点要勤奋读书,又恒心,有毅力,不半途而废。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拓展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拓
展阅读题及答案
无法判断,因为没有提供下列词语。
2.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这首诗主要是告诫人们在读书时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
要认真琢磨,消化吸收,才能有所收获。
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将所学知识与自身实际结合起来,思考如何应用于生活中。
3.这首诗中有哪些词语或句子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
涵泳工夫兴味长”,这句话让我感觉到读书需要耐心和时间,需要慢慢品味才能有所收获。
同时也让我想起了读书的乐趣和收获。
切身须要急思量”,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读书的目的,不仅
要研究知识,更要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和提高自己。
4.你觉得这首诗对你有什么启示?
这首诗让我明白了读书需要耐心和时间,不能急于求成。
同时也让我意识到读书不仅是为了研究知识,更要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和提高自己。
这对我今后的研究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2019新版)部(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24古人谈读书教案及一课一练含答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篇课文由三篇文章组成。
这三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的。
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第三篇是曾国藩的文章,曾国藩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并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证明三者对读书人来说缺一不可,非常重要。
【作者介绍】孔子(公元前551.9.28―公元前479.4.11):,孔氏,名丘,字,春秋末期人(今山东),祖籍栗邑(今河南)。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倡导仁、义、礼、、信,是创始人。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
祖籍(今),出生于(今属)。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亲传弟子而享祀,位列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曾国藩(1811.11.26-1872.3.1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论语》由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前期成书。
主要及其弟子的,较为地反映了的,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与《诗经》等“五经”,总称“”。
全书共20章、492篇,首创“” 。
是中国现代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课后作业一、读拼音,写词语。
我们在sòng dú()诗书的时候,要有héng xīn(),要有毅力,二者quē yī bù kě()。
二、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并解释整个句子。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知之为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2019部编)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24古人谈读书教案及一课一练含答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篇课文由三篇文章组成。
这三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的。
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第三篇是曾国藩的文章,曾国藩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并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证明三者对读书人来说缺一不可,非常重要。
【作者介绍】孔子(公元前551.9.28―公元前479.4.11):,孔氏,名丘,字,春秋末期人(今山东),祖籍栗邑(今河南)。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倡导仁、义、礼、、信,是创始人。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
祖籍(今),出生于(今属)。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亲传弟子而享祀,位列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曾国藩(1811.11.26-1872.3.1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论语》由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前期成书。
主要及其弟子的,较为地反映了的,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与《诗经》等“五经”,总称“”。
全书共20章、492篇,首创“” 。
是中国现代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课后作业一、读拼音,写词语。
我们在sòng dú()诗书的时候,要有héng xīn(),要有毅力,二者quē yī bù kě()。
二、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并解释整个句子。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知之为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部编语文语文五年级上册 25 古人谈读书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语文语文五年级上册 25 古人谈读书练习题(含答案)一、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以及模拟试题1.雕像(课外阅读)一位致富不忘家乡的农民企业家出资修了一座跨河大桥。
大桥竣工后,企业家找到一位颇有名气的雕塑家,请他塑一尊人物石雕立在桥边。
企业家说:照片我没有,但请您听听这个故事——20年前一个夏日的傍晚,山洪暴发,天昏地暗。
一个放学归来的少年躲在河边一棵孤柳下浑身湿透,惊恐地盯着面前咆哮的河水。
突然,少年听到一声声呼唤:狗子——狗子——少年隐约看见河对岸母亲顶着一块儿塑料布艰难地走来了,可河上的小木桥早被洪水冲走了。
母亲也看见了儿子,来不及挽起裤腿便踏进湍急的河里。
突然,一股更猛的洪水奔涌过来,母亲一闪不见了。
少年急了,跟着洪水往下游跑。
良久,母亲又被洪水托了起来。
娘!娘——少年哭喊道。
母亲被浪头掀起的片刻,用了最大的声音喊:狗子——饭在灶膛里……热着——有20块钱在床上的棉絮里……母亲话音未落就被洪水卷走了。
后来少年辍_______(chuò zhuì)学了。
少年用母亲积攒下的分分角角到镇上做生意,一直到今天。
企业家讲到这里声音有些哽咽_______(yān yè)了,他说:“您知道,那少年是我,我要给母亲塑一尊雕像。
”那一夜雕塑家失眠了,那场景总缠绕在脑子里。
雕塑家开始了自己雕塑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幅作品的创作与雕刻。
雕像揭幕_______(mù mò)的那一天,当这位农民企业家亲手掀起雕像上的红绸时,他惊呆了,久久不语——风雨中,一位头发凌乱的母亲顶着一块儿雨布,佝偻着腰,神情焦急..............................地呼唤着.......................……..母亲的背后,映衬着彩虹一样的跨河大桥。
企业家紧紧抓起雕塑家的手:“谢谢您!谢谢您!”企业家的声带颤_______(chàn zhàn)动着,眼睛闪着泪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文阅读-24 古人谈读书
读书
(宋)陆九渊
读书切戒在慌忙,
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
切身须要急思量。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兴味:兴趣,趣味。
B.未晓:天还没亮。
C.思量:思考,考虑。
2.“切”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密合,贴近;②紧急;③切实,实在,着实。
“读书切戒在慌忙”中的“切”意思是();“切身须要急思量”中的“切”意思是()。
3.我们有时读书不要急躁,而要反复咀嚼、品味,这样才能体会出无穷的兴趣与意味来。
表达这个意思的诗句是:“,。
”
4.诗人认为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而与自己的内容则一定要细读深思。
5.关于读书,我们读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请写出你积累的两句。
【参考答案】
1.B
2. ③①
3.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4.暂且放过去切身相关
5.示例: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古人谈读书(两则)
聪与敏①,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②,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 [清] 彭端淑“破”与“有神”三字③,全是教人读书作文之法。
盖④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⑤也。
蚕食桑而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
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⑥。
—— [清] 袁枚
(选自《小学古诗文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注释]①聪与敏:聪明和敏捷。
②昏与庸:迟钝和平庸。
③“破”“有神”出自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④盖:句首语气词,含有推论的意味。
⑤糟粕:酒糟、豆渣之类粗劣的东西。
这里比喻书中无用或不好的东西。
⑥痰瘤:一种疾病,多因痰瘀积聚而成。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汉字或词语。
(1)依靠、凭借。
()
(2)限制、阻碍。
()
(3)自求上进。
()
(4)形容整个儿。
这里有不仔细咀嚼、消化的意思。
()
2.把下列句子改写成现代汉语。
(1)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自败者也。
(2)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
3.读画线句子,这句话通过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什么?
4.这两位名人的话各表达了怎样的读书观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吧。
彭端淑:
袁枚:
【参考答案】
1.(1)恃(2)限(3)自力(4)囫囵
2.(1)聪明和敏捷,可以依靠也不可以依靠;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敏捷而不去学习,是自己败坏自己的人。
(2)读烂了书卷,汲取其中的精华,不是整个儿吞下去,采纳它的糟粕。
3.示例:这句话说明我们在学习前人的知识时,不要死学,而要通过自己的认识和经验进行加工,进行创造和升华。
4.示例:彭端淑的观点是人的智力有高下之分,但智力不是学习好坏的关键所在,更重要的是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去力求上进。
袁枚的观点是读书时应汲取精华,扬弃糟粕,这正是古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精髓所在。
【参考答案】
1.(1)恃(2)限(3)自力(4)囫囵
2.(1)聪明和敏捷,可以依靠也不可以依靠;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敏捷而不去学习,是自己败坏自己的人。
(2)读烂了书卷,汲取其中的精华,不是整个儿吞下去,采纳它的糟粕。
3.示例:这句话说明我们在学习前人的知识时,不要死学,而要通过自己的认识和经验进行加工,进行创造和升华。
4.示例:彭端淑的观点是人的智力有高下之分,但智力不是学习好坏的关键所在,更重要的是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去力求上进。
袁枚的观点是读书时应汲取精华,扬弃糟粕,这正是古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