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测试题
专题10:古诗鉴赏-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强化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0:古诗鉴赏诗歌鉴赏(一)1.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下题。
四块玉·别情【元】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绝”在文中的意思是。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自送别,心难舍”体现送别时心中难舍。
B.“一点相思”特别强调相思之情并不多。
C.“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暗含离别之味。
D.这首小令似游子口吻描写离别相思之情。
诗歌鉴赏(二)夜泊润州①江口刘言史秋江欲起白头波,贾②客瞻风无渡河。
千船火绝寒宵半,独听钟声觉寺多。
【注释】①润州:今江苏镇江。
②贾(gǔ):商人。
2.简述作者夜泊润州江口的原因。
3.根据诗句概括润州城的特点。
4.下列诗句均写到夜船行止,表达的情感与本诗最为接近....的一项是()A.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诗歌鉴赏(三)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①[北宋]王安石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②。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③计,一到扶桑④恨未能。
【注释】①本诗是王安石依其弟平甫原诗的韵脚而作。
金山,地名。
②西兴:地名。
③桴(fú):小筏子。
④扶桑:传说中的神树,长在东方日出处。
请描绘诗中画线句展现的景象。
诗歌鉴赏(四)渔家傲[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6.下列选项中,对本首词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实写所见景象,写了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
B.“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仿佛听到天帝殷勤地垂问,终于得到诉说的机会,自然引出下阕。
中考语文阶段测本第一轮古诗词专题卷

第一轮古诗词专题卷限时:120分钟满分:100分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30分,每空0.5分)1.日月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5.兼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秦风》)6.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8.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9.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瑾《满江红》)10.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11.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13.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15.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卜算子•咏梅》)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17.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解析】“水何”六句描写了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以及海岛上草木茂盛的景色,为后文抒发作者的雄心壮志做了铺垫。
因此这一景物的描写目的不是突出自然环境的美好,而是渲染一种气氛,为抒情服务。
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5:诗歌鉴赏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5:诗歌鉴赏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诗歌鉴赏 (共30题;共271分)1. (8分)阅读杜甫的《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一诗,完成题。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 ,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从这首诗内容看,“万事非”中的“万事”是指哪些事?(2)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不少表现手法?写出其中一种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2. (2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①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释①宦情:做官的志趣、意愿。
(1)诗人“意转迷”的原因是什么?(2)“物我交融”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对三四两句作赏析。
3. (10分)(2016·贺州) 古诗鉴赏,按要求回答问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歌围绕诗题中哪个字着笔,着重写了什么内容?(2)说说你对尾联的理解。
4. (10分) (2017九上·盐都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宴词①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② ,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①宴词:宴会上所作。
②催去棹(zhào):催促船儿离开。
棹,长的船桨。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两句诗所呈现的景象。
(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5. (6分)(2016·杭州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中考语文必刷试卷古诗词鉴赏专题含解析

古诗词鉴赏专题必刷试卷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共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9.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颔联中的“空”或“翻”字。
(2分)【答案】“空”的意思是“白白地”“徒然”,离别多年,被贬归来本以为可以和好友相聚,结果却是朋友凋零。
表达了对老友的思念。
“翻"的意思是“反而”,离开家乡多年,回到家乡,无人知晓,惊觉时间飞逝,已不复当初.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怅惘。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空”的意思是是“白白地”,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后一句中的“翻”意思是“反而",这里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含义十分丰富。
20.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
(2分)【答案】运用比喻,以“沉舟"和“病树"比喻被贬谪的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饱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慨叹,蕴含了新陈代谢的哲理,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总比现在更好,体现了作者的豁达乐观。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人感情的理解。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必刷试卷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4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020_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古诗词赏析课内含解析

2020-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古诗词赏析(课内)(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5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 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 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1. C 2.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故C 项分析不正确。
因材教育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描绘诗歌中某一句的意境,要先正确翻译,然后再加上自己适当的理解和描写即可。
本句话翻译为: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
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的景象。
(二)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
(5分)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专题06 古诗词赏析(课内)-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大通关(基础篇)

专题06 古诗赏析课内(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5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 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 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1. C 2.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故C项分析不正确。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描绘诗歌中某一句的意境,要先正确翻译,然后再加上自己适当的理解和描写即可。
本句话翻译为: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
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的景象。
(二)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
(5分)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题集》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题集》中考试题——诗词鉴赏题集1.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D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按要求赏析填空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诲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2)作者采用委婉含蓄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3.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女唱黄鸡。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划,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4.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赏析专题
1. 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 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B. 诗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生动描绘了西湖的明媚风光。
C. “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白沙堤”这些词语,都突出了西湖早春的特点。
D. 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
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刺绣的目的: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地的荆门。
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
C. 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中映月图。
D. 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3. 欣赏下面一首宋词,完成⑴~⑵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⑴请描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呈现的画面。
⑵“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边关将士怎样的矛盾心理?
4.古诗词赏析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的颈联,构思巧妙,匠心独运。
请结合内容作具体分析。
(2)诗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的意思是①,该联表达了作者的②。
5.古诗词赏析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6.古诗词赏析
送友人薛涛
水国①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②杳如关塞长。
[注]①水国:水乡。
②离梦:离人的梦。
(1)诗歌首句中“夜有霜”与下句中“”一词相照应,表现了送别时节的凄冷。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离梦杳如关塞长”一句中“杳”的理解。
7.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双调•拔不断】
马致远
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
绿水青山任自然,旧时王谢堂前燕,再不复海棠庭院。
(1)说说你对曲中“堂前燕”的理解。
(2)本曲“龙楼凤阁”与“绿水青山”形成鲜明对比,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词赏析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这首小诗的一二句描写了哪两种景致?
(2)这首小诗的最后一句可谓神来之笔,尤其是“疑”字,用得极妙,请简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C
2.C
3.⑴示例:连绵起伏的群峰像千里屏障一样,烟雾迷茫中,落日朦胧,暮霭沉沉,一座边城伫立在崇山峻岭间的荒漠上,孤零零的,城门紧紧地关闭着。
⑵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和亲人,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4.(1)诗人用“惶恐滩”和“零丁洋”这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自己忧虑、孤独的心情,地名与感情暗合(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
(2)①史册②围绕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气节、决心、态度、精神等回答即可,示例:耿耿忠心、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舍生取义的决心、宁死不屈的精神等
5.(1)本联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2)可从文章结构、表达技巧、文体特征等入手作答即可。
如:本诗意境壮阔,采用黄鹤、汉阳树、鹦鹉洲、烟波等营造意境,抒发了作者愁而不怨的思乡之情;本诗是一首典型的七言律诗,首、颔、颈、尾联起承转合。
首联巧妙用典铺垫,颔联紧承物在人非,鹤去楼空,颈联书写眼前胜景,尾联展现鸟归巢,船归航,游子要归乡的思乡之情;诗的前四句由传说落笔,表现世事茫茫之慨,后四句笔锋一转,展现晴川草树,抒发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6.(1)月寒
(2)“杳”是远而不见踪影的意思。
诗中是指对友人的思念(离梦)如长长的关塞一般遥远、深长,写出了思念之深。
或者:“杳”是远而不见踪影的意思。
诗中是指离别后遥远的连“梦魂”也难以飞越,写出了思念之苦。
7.(1)曲中的“堂前燕”引自刘禹锡的《乌衣巷》诗句,此处是作者自比(或自况)。
原来寄居“龙楼凤阁”之下,飞翔在“海棠庭院”之中,现在,要“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发誓“再不复海棠庭院”,宣告他以隐退的方式与官场做彻底决裂
(2)“龙楼凤阁”指官场,“绿水青山”指隐居的地方。
隐居生活的快意自由强烈反衬出官场生活的不自由、不得志。
在强烈的对比中显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8.(1)参考答案:雨前花蕊初现、雨后花落春残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致。
(1)参考答案:“疑”是“怀疑”之意,诗人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而产生奇妙的联想: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
“疑”字极有分寸地表达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惜春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