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河的成语_人物故事_俗语
关于黄河的成语,故事,俗语,诗句,传说集锦

关于黄河的成语,故事,俗语,诗句,传说集锦1、俗语、谚语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黄河清,圣人出黄河百害,惟富一套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九曲黄河十八湾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2、成语砥柱中流、中流砥柱:形容人很坚强,不屈不挠,像砥柱在激流中屹立一样。
也比喻在动荡艰难环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
海晏河清、河清海晏: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
比喻天下太平。
河山带砺、砺山带河:黄河细得像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
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黄河水清: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
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
后来又用作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俟sì河之清:等待黄河变清。
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
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
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波涛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
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惊涛骇浪:汹涌吓人的浪涛。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3、诗句【王昌龄】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横吹曲辞·出赛》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送裴图南》【杜甫】《黄河二首》: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沙》【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北风行》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
《公无渡河》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行路难》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与黄河有关的谚语俗语成语

与黄河有关的谚语俗语成语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
在中国的文化中,黄河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了许多谚语、俗语和成语的寄托和象征。
本文将介绍与黄河有关的一些谚语、俗语和成语,以展示黄河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1. 谚语篇1.1 "黄河入海,百折不回"这是一个描述黄河流经山西、河南和山东,最终注入渤海的特性的谚语。
黄河的流域地势复杂,河道起伏,水流猛烈,因此从大禹治水开始,多次修堤,进行防洪治理,但仍然经历了无数次的泛滥。
而"百折不回"则形容黄河源于地势高,注入渤海的地势低,因此水势势大力沉,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让它倒流。
1.2 "黄河清了几遭,变了几番模样"这个谚语形容了黄河河水的变化无常。
黄河的水质泥沙较多,常年冲刷河岸,使河道频频改道,地势变化快速,给沿岸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它也被用来比喻人事变迁无常,世事难以预料。
2. 俗语篇2.1 "黄河有决心,不断改变模样"这是一句用来形容黄河常年改变河道的俗语。
在中国古代,黄河常常会改变其流向,导致河岸频繁移动。
因此,这个俗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具有变化的决心,勇于追求改变。
2.2 "浑水摸鱼"这个俗语源于黄河的水质混浊,难以看清底部。
它用来形容在混乱的环境中从事不正当的活动,觅得暴利。
3. 成语篇3.1 "一河两岸"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黄河两岸的风景。
黄河的两岸河道曲折,河水波澜壮阔,因此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这个成语也用来比喻立场、态度上的分歧或对立。
3.2 "黄河青山遮不住,毛泽东思想光照四方"这个成语来自毛泽东的一句诗句,用来形容黄河壮丽的景色不能阻挡毛泽东思想的光辉。
毛泽东思想犹如黄河水流般广泛传播,难以阻挡。
总结: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与中国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过这些与黄河相关的谚语、俗语和成语,我们可以感受黄河的伟大和变化,也可以理解黄河在中国人民心中的重要地位。
关于黄河的成语、谚语、俗语

一、诗句: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2)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李白《赠裴十四》(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7)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二、谚语(俗语):
(1)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2)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3)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4)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
(5)河走温县城,仓头猛一穷;跳进黄河洗不清
(6)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7)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8)天下黄河富宁夏
(9)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三、成语:
中流砥柱、海晏河清、河山带砺、黄河水清、砺山带河、鲤鱼跳龙门、俟河之清。
有关黄河的成语和俗语

有关黄河的成语和俗语
河山带砺:河:黄河。
山:泰山。
带:衣带。
砺:磨刀石。
黄河像衣带那么细,泰山像磨刀石那么小。
比喻不可能的事。
也比喻经历的时间久远。
多用作誓词。
河清海晏:晏:平静。
河:黄河。
大海平静了,黄河的水清了。
比喻天下太平。
俟河之清:等待黄河变清。
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
鲤鱼跳龙门: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
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海晏河清:晏:平静。
河:黄河。
大海平静了,黄河的水清了。
比喻天下太平。
黄河水清:指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跳进黄河洗不清:谚语。
比喻误解、嫌疑无法解脱,冤屈无处辨白。
无论怎样做也难以使人相信自己。
负石赴河:河:这里指黄河。
背着石头跳进黄河。
比喻人以死明志。
河不出图:河:指黄河。
黄河当中没有出现河图。
古代相传每当圣明之世时,黄河便出现河图。
因此黄河不出河图时则不是圣明之世。
指时当乱世。
鱼烂河决:鱼肉腐烂,黄河溃决。
比喻因自身原因溃败灭亡而不可挽救。
河清难俟:河:黄河。
俟:等待。
相传黄河水千年清一次,而人
寿有限,难以等到那一天。
比喻时间太久,实难等待。
河清海竭:黄河水清,大海干涸。
比喻难得遇到的事情。
关于黄河的成语_人物故事_俗语

关于黄河的成语,故事,俗语,传说1、俗语、谚语: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黄河清,圣人出黄河百害,惟富一套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九曲黄河十八湾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2、成语:砥柱中流、中流砥柱:形容人很坚强,不屈不挠,像砥柱在激流中屹立一样。
也比喻在动荡艰难环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
海晏河清、河清海晏: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
比喻天下太平。
河山带砺、砺山带河:黄河细得像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
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黄河水清: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
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
后来又用作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俟sì河之清:等待黄河变清。
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
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
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波涛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
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惊涛骇浪:汹涌吓人的浪涛。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3、诗句:【王昌龄】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横吹曲辞·出赛》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送裴图南》【杜甫】《黄河二首》: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沙》【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北风行》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
《公无渡河》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行路难》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关于黄河的成语俗语诗词

黄河的成语俗语诗词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黄河的成语俗语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语:
1.中流砥柱
解释: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2.跳进黄河洗不清
解释: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
同“跳在黄河洗不清”。
3.黄河水清
解释: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
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4.河清海竭
解释:黄河水清,大海干涸。
比喻难得遇到的事情。
5.鱼烂河决
解释:鱼肉腐烂,黄河溃决。
比喻因自身原因溃败灭亡而不可挽救。
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论》附录汉班固曰:“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
”
俗语
1.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2.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
3.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
4.天下黄河富宁夏
5.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黄河决于口而心不惊慌
诗词
《登鹳雀楼》
年代:唐作者: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浪淘沙》
年代:唐作者: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关于黄河的成语_故事_俗语_诗句_传说集锦

关于黄河的成语,故事,俗语,诗句,传说集锦1、俗语、谚语跳进黄河洗不清。
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天下黄河富宁夏。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黄河清,圣人出。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九曲黄河十八湾。
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
2、成语砥柱中流、中流砥柱:形容人很坚强,不屈不挠,像砥柱在激流中屹立一样。
也比喻在动荡艰难环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
海晏河清、河清海晏: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
比喻天下太平。
河山带砺、砺山带河:黄河细得像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
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黄河水清: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
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
后来又用作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俟sì河之清:等待黄河变清。
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
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
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波涛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
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惊涛骇浪:汹涌吓人的浪涛。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3、诗句【王昌龄】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横吹曲辞·出赛》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送裴图南》【杜甫】《黄河二首》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沙》【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北风行》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
《公无渡河》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行路难》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关于黄河的成语,俗语,歌曲,古诗词

关于黄河的成语,俗语,歌曲,古诗词成语:负石赴河、河不出图、河汾门下、河汉江淮、黄河水清、河清海竭。
俗语:
1、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2、黄河清,圣人出。
3、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4、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
5、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古诗词: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
3、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6、促促何促促,黄河九回曲。
歌曲:
1、《我为黄河来》。
2、《不朽的黄河》。
3、《黄河愿》。
4、《黄河颂》。
5、《黄河妈妈》。
6、《黄河万里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黄河的成语,故事,俗语,传说
1、俗语、谚语:
跳进黄河洗不清
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天下黄河富宁夏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黄河清,圣人出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九曲黄河十八湾
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
2、成语:
砥柱中流、中流砥柱:形容人很坚强,不屈不挠,像砥柱在激流中屹立一样。
也比喻在动荡艰难环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
海晏河清、河清海晏: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
比喻天下太平。
河山带砺、砺山带河:黄河细得像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
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黄河水清: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
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
后来又用作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俟sì河之清:等待黄河变清。
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
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
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波涛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
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惊涛骇浪:汹涌吓人的浪涛。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3、诗句:
【王昌龄】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横吹曲辞·出赛》
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送裴图南》
【杜甫】《黄河二首》: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沙》
【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北风行》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
《公无渡河》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行路难》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李商隐】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
《乐府·杂歌谣辞·李夫人歌》
【白居易】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生离别》
【萨都剌】《过古黄河堤》: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
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
【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
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
【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李流芳】《黄河夜泊》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谢榛】《渡黄河》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胡曾】《咏史诗•黄河》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4、人物故事:
飞渡黄河战阎军——红军东征战役
直罗镇战役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对陕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从而使得中央红军在陕北初步站住了脚跟。
然而陕北地区地瘠民稀,难以供养突然猛增的红军队伍。
陕甘红军能否生存下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如何将中国革命引向新的阶段?下一步战略方针是什么?这些问题成了军委领导所关注的焦点。
毛泽东力主东征
关于红军的行动方向和战略方针问题,当时在党内领导层中并没有取得认识上的一致,有的同志认为目前我们刚到陕北,刚站住脚,应巩固一段时间再往前发展,有的主张往西,向宁夏发展,有的主张往北,向内蒙发展,以便背靠苏联,也有的要先往南,打击东北军、西北军的力量,以求巩固陕北根据地。
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是在发展中也可以巩固,部队应向东发展。
1936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确定“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对日直接作战的力量”和努力“扩大红军”的方针。
这个决议发布后,多数同志同意战略方向向东,但有的同志仍怕红军主力东进后,陕北根据地可能丧失。
特别是李德在所谓《对战略的意见书》中,诬蔑毛泽东同志东进是想要挑起苏日战争。
因此,1936年1月31日,军委在延长开会研究战略方针,毛泽东同志在会议上反复说明,东征讨阎无论政治上军事上都对我们有利,我们执行的是“发展中求巩固”的方针,但仍有部分同志担心黄河天险,渡过去后有没有回不来的可能。
经讨论研究最后取得了共识,出师山西、进行东征就已是箭在弦上了。
此时我们的红军指战员多么希望在完成了震惊中外的壮举之后,能好好地休息一番。
但他们知道,不打败国民党军队和日本侵略军,就永远也不会得到安宁。
因此,一接到东征的命令,红军指战员立即打起精神驱除往日的疲劳,磨拳擦掌,积极地投入到东征的各项准备工作之中。
东征战役,历时75天共歼敌7个团俘敌4000余人,扩展红军8000
余人,不仅粉碎了阎锡山苦心经营的黄河封锁堡垒线,更重要的是,
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从这一战可以看出毛主席是伟大的战略家,
为后来红军出师华北抗日前线打下了基础。
约公元前475年,春秋末期的鲁国西北部柳下屯(今濮阳柳屯)人展雄,领导了九千人的奴隶大起义,史称柳下跖(柳下,地名;跖,赤脚奴隶)起义。
起义军转战黄河流域,各诸侯国望风披靡。
沉重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推动了我国历史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
起义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是空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