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三国)

合集下载

与三国演义人物、故事有关的成语

与三国演义人物、故事有关的成语

与三国演义人物、故事有关的成语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舌战群儒: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单刀赴会: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

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

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得陇望蜀: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

比喻贪得无厌。

出自《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负重致远: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遥远的目的地。

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出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出言不逊:说话粗暴无礼。

出自《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兵贵神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出自《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

……嘉言曰:‘兵贵神速。

’”吴下阿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

比喻人学识尚浅。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断头将军: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出自《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车载斗量:用车载,用斗量。

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出自《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

”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老牛舐犊:老牛舔小牛。

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如嚼鸡肋: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

三国成语故事(精选5篇)

三国成语故事(精选5篇)

【导语】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道理⼤智慧,通过描写⽣活的⼀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明⽩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下⾯是整理分享的三国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为⼤家带来帮助,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些参考的作⽤,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的后续更新吧!1.三国成语故事:望梅⽌渴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路⾏军,⾛得⾮常⾟苦。

时值盛夏,太阳⽕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的热量,⼤地都快被烤焦了。

曹操的军队已经⾛了很多天了,⼗分疲乏。

这⼀路上⼜都是荒⼭秃岭,没有⼈烟,⽅圆数⼗⾥都没有⽔源。

将⼠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滴⽔喝。

头顶烈⽇,战⼠们⼀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汗淋淋,可是⼜找不到⽔喝,⼤家都⼝⼲⾆燥,感觉喉咙⾥好像着了⽕,许多⼈的嘴唇都⼲裂得不成样⼦,鲜⾎直淌。

每⾛⼏⾥路,就有⼈倒下中暑死去,就是⾝体强壮的⼠兵,也渐渐地快⽀持不住了。

曹操⽬睹这样的情景,⼼⾥⾮常焦急。

他策马奔向旁边⼀个⼭岗,在⼭岗上极⽬远眺,想找个有⽔的地⽅。

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裂的⼟地⼀望⽆际,⼲旱的地区⼤得很。

再回头看看⼠兵,⼀个个东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多远了。

曹操是个聪明的⼈,他在⼼⾥盘算道:这⼀下可糟糕了,找不到⽔,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马要损失在这⾥,想个什么办法来⿎舞⼠⽓,激励⼤家⾛出⼲旱地带呢? 曹操想了⼜想,突然灵机⼀动,脑⼦⾥蹦出个好点⼦。

他就在⼭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声喊道:“前⾯不远的地⽅有⼀⼤⽚梅林,结满了⼜⼤⼜酸⼜甜的梅⼦,⼤家再坚持⼀下,⾛到那⾥吃到梅⼦就能解渴了!” 战⼠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样,⼝⾥顿时⽣出了不少⼝⽔,精神也振作起来,⿎⾜⼒⽓加紧向前赶去。

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军队⾛到了有⽔的地⽅。

历史人物成语故事

历史人物成语故事

历史人物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一,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关羽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他的武艺高强,勇猛无匹。

有一次,关羽要去救援刘备,但路上有五关六将阻挡他的去路。

关羽奋勇直前,一路杀出重围,最终成功救出了刘备。

后人因此形成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成语,形容一个人勇猛果敢,无往不胜。

成语故事二,曹操骑虎。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北方英雄,他智勇双全,善于用兵。

有一次,他率领大军追击刘备,却遭遇到了兵败的局面。

曹操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就像骑在了一头猛虎上,难以下来。

后人因此形成了“曹操骑虎”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成语故事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是中国神话《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他武艺高强,智慧过人。

有一次,孙悟空遇到了妖怪白骨精,经过三番激斗,最终将白骨精打败。

后人因此形成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经过多次努力,最终取得了胜利。

成语故事四,岳飞粉墨登场。

岳飞是宋朝的抗金名将,他英勇无畏,忠义仁勇。

有一次,岳飞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用粉墨标记自己的兵马,以示决心。

后人因此形成了“岳飞粉墨登场”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意志坚定,决心果断,勇往直前。

成语故事五,李白醉酒登楼。

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他酷爱酒,喜欢登高远眺。

有一次,他醉酒登上高楼,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后人因此形成了“李白醉酒登楼”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豪情万丈,志在高远。

以上就是几个历史人物成语故事,这些成语故事不仅反映了历史人物的风采和智慧,还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

让我们在学习成语的同时,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愿我们能够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让成语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继续闪耀光芒。

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兵不厌诈”出自《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曹操围城池,诸葛亮派出了一支虚兵,以假象欺骗曹操,最终成功突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战争中需要运用智谋和诈术,这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反而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取得胜利而必须采取的策略。

因此,“兵不厌诈”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表示战争中运用智谋和诈术是必须的。

“破釜沉舟”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刘备带着自己的部队来到荆州,准备和孙权联合抗曹。

为了表示决心,刘备下令将船只全部烧毁,断绝了回头路。

最终,刘备和孙权联手打败了曹操,为自己谋得了一片土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做出决定之后,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留后路,才能取得成功。

因此,“破釜沉舟”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表示在做出决定后要有坚定的决心,不留后路,才能取得成功。

- 1 -。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及相应的人物和故事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及相应的人物和故事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及相应的人物和故事
1. “三顾茅庐”,这说的可是刘备呀!当年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相助,那可是三次亲自到诸葛亮住的茅庐去拜访,这诚意,杠杠的!就像你为了追到心仪的姑娘,不是也得一而再再而三地努力嘛!
2. “望梅止渴”,嘿,这是曹操的妙招!行军途中士兵们口渴难耐,曹操说前方有梅林,士兵们就好像真的吃到梅子一样精神一振。

这就好比你在累得不行的时候,想想马上就能休息了,是不是就又有劲儿啦!
3. “单刀赴会”,哇,关羽多勇敢啊!他一个人带着一把刀就去赴鲁肃的宴会,真有气魄!就像你明知道很难,还敢一个人去挑战一样,牛气哄哄的!
4. “鞠躬尽瘁”,诸葛亮做到了极致呀!为了蜀汉,他尽心尽力,不辞辛劳。

这不就像你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拼了老命去干一样嘛!
5. “乐不思蜀”,刘禅这家伙呀!降了曹魏后沉迷享乐,都不想蜀地了。

就好像有的人到了好玩的地方,就完全把原来的生活抛到脑后啦!
6. “舌战群儒”,诸葛亮和一群儒生辩论,那场面,啧啧,太精彩了!这就好像你在一群人当中,用你的智慧和口才让大家都对你信服。

7. “七擒七纵”,诸葛亮对孟获那真是有耐心啊!七次抓住又放了,最后终于让孟获心服口服。

这和你交朋友一样,得慢慢来,用真心才能换来真心呀!
8. “草船借箭”,诸葛亮多机智呀!利用大雾从曹操那里“借”来了好多箭。

就像你在困境中突然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来解决难题一样。

9. “刮目相看”,吕蒙以前不读书,后来努力学习让人对他的看法都完全变了。

这不就像你以前可能不咋样,但后来通过努力让大家对你都竖起大拇指嘛!
我觉得这些成语和相关的人物故事都太有意思啦,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能给我们好多启发呢!。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三国)演示教学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三国)演示教学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三国)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三国)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

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顾茅庐(刘备):【成语故事】官渡大战后,刘备败投刘表。

徐庶被骗去许都。

走时推荐诸葛亮刘、关、张到隆中拜访诸葛亮历经三次才得见。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北曹操占天时,南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

煮豆燃萁(曹植):【成语故事】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很妒忌兄弟曹植的才华,想找一个借口把他杀死,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处死。

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只好贬他去镇守边疆。

刮目相看(吕蒙):【成语故事】三国时期,东吴能武不能文的武将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后,发奋读书。

一段时间后,都督鲁肃来视察吕蒙的防地。

吕蒙就对蜀防备的事情讲得有条有理,还写份建议书给鲁肃,鲁肃很惊讶。

吕蒙说道:“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看。

”初出茅庐(诸葛亮):【成语故事】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

而关、张不以为然。

不久,曹派夏侯惇领十万大军打新野,诸葛亮借刘备印剑点将。

埋伏在豫山博望坡,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大获全胜。

使关羽、张飞等佩服得五体投地。

乐不思蜀(刘禅):【成语故事】三国时,蜀国刘备驾崩后,刘禅继位,请诸葛亮辅佐。

阿斗每天吃喝玩乐,诸葛亮去世后,魏国攻打蜀国,蜀国阿斗自愿投降,带旧大臣到魏国去当“安乐公”,继续吃喝玩乐的日子,并说“此间乐,不思蜀。

”七步成诗(曹植):【成语故事】三国时,曹操的小儿子曹植才思敏捷,文笔隽美,深受曹操的喜欢。

他的哥哥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朝做了皇帝,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言过其实(马谡):【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蜀国大将马谡喜欢谈论军事理论,诸葛亮比较欣赏他。

三国成语故事负荆请罪(三国成语故事拈弓搭箭)

三国成语故事负荆请罪(三国成语故事拈弓搭箭)

三国成语故事负荆请罪(三国成语故事拈弓搭箭)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十八回,发生在刘备与吕布反目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夏侯惇、夏侯渊、高顺和曹性。

原文如下:(曹操)即命夏侯惇与夏侯渊、吕虔、李典领兵五万先行,自统大军陆续进发,简雍随行。

早有探马报知高顺。

顺飞报吕布。

布先令侯成、郝萌、曹性引二百余骑接应高顺,使离沛城三十里去迎曹军,自引大军随后接应。

玄德在小沛城中见高顺退去,知是曹家兵至,乃只留孙乾守城,麋竺、麋芳守家,自己却与关、张二公,提兵尽出城外,分头下寨,接应曹军。

却说夏侯惇引军前进,正与高顺军相遇,便挺枪出马搦战。

离顺迎敌。

两马相交,战有四五十合,高顺抵敌不住,败下阵来。

惇纵马追赶,顺绕阵而走。

惇不舍,亦绕阵追之。

阵上曹性看见,暗地拈弓搭箭,觑得亲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

惇大叫一声,急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拨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遂纳于口内啖之,仍复挺枪纵马,直取曹性。

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枪搠透面门,死于马下。

两边军士见者,无不骇然。

夏侯惇既杀曹性,纵马便回。

高顺从背后赶来,麾军齐上,曹兵大败。

夏侯渊救护其兄而走。

吕虔、李典将败军退去济北下寨。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吕布令高顺和张辽等人进攻驻扎小沛的刘备,刘备连忙派简雍向曹操求援,曹操随即派出夏侯惇和夏侯渊前去救援。

在两军的交锋中,曹性一箭射中夏侯惇的左目,夏侯惇拔出眼珠吞下,将曹性刺死。

不过,高顺率部掩杀,夏侯惇兵败而回。

小说中提到的夏侯惇被射中左目的故事情节,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不过在具体时间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

据《三国志·夏侯惇传》载:“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

”按照这段记载,夏侯惇负伤的时间应该是在兖州之战期间也就是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而并非是小说所言的吕布控制徐州之后。

除此之外,小说中提到的夏侯惇负伤后刺死曹性一说,也并非是历史的真实。

据《三国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记载,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部将郝萌背叛吕布,率部包围了吕布的住所。

三国成语对应人物及故事

三国成语对应人物及故事

三国成语对应人物及故事以下是 6 条相关内容:1. 三顾茅庐——刘备。

想当年刘备那是真心诚意求贤若渴啊,为了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竟然三次亲自到诸葛亮住的茅庐去拜访,这执着劲谁能比?就好比你特别想要一样宝贝,你会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去争取呢?例子:你看咱要是像刘备一样对梦想三顾茅庐,还怕实现不了?2. 望梅止渴——曹操。

曹操这家伙真机灵,带兵打仗时士兵们口渴得不行,他就说前面有梅林,让大家有了盼头从而坚持走下去,太绝了吧!这就好像在你特别饿的时候,有人告诉你前面有一堆美食在等着你,你是不是瞬间就有动力了?例子:当咱遇到困难没动力时,想想曹操的望梅止渴呀,给自己加点油!3. 草船借箭——诸葛亮。

哇塞,诸葛亮这招太神了!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轻松就搞到那么多箭,简直是智慧的巅峰啊!这不就像考试的时候,学霸轻松就想出巧妙解题办法一样厉害吗?例子:咱遇到问题也学学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慧,巧妙化解难题!4. 单刀赴会——关羽。

关二爷那真叫一个勇猛啊,一个人就敢去赴会,这胆量太让人佩服了!就像一个人单枪匹马去挑战困难,敢吗你?例子:咱们要是有关羽单刀赴会的勇气,还有啥坎儿过不去?5. 乐不思蜀——刘禅。

刘禅这家伙可真行,降了之后在那享受得都不想蜀地了,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这就如同有些人到了舒服的环境就不想出来了似的。

例子:咱可不能像刘禅那样乐不思蜀,得有追求啊!6. 舌战群儒——诸葛亮。

诸葛亮那口才,跟一群人辩论都不在话下,把那些儒生说得哑口无言,太牛了!这跟在辩论赛里一个人能把一群人辩赢不是一样厉害吗?例子:看看诸葛亮舌战群儒,咱也得锻炼锻炼口才呀!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三国成语和人物的故事真是太精彩了,值得我们好好去了解和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三国)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

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顾茅庐(刘备):【成语故事】官渡大战后,刘备败投刘表。

徐庶被骗去许都。

走时推荐诸葛亮刘、关、张到隆中拜访诸葛亮历经三次才得见。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北曹操占天时,南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

煮豆燃萁(曹植):【成语故事】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很妒忌兄弟曹植的才华,想找一个借口把他杀死,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处死。

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只好贬他去镇守边疆。

刮目相看(吕蒙):【成语故事】三国时期,东吴能武不能文的武将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后,发奋读书。

一段时间后,都督鲁肃来视察吕蒙的防地。

吕蒙就对蜀防备的事情讲得有条有理,还写份建议书给鲁肃,鲁肃很惊讶。

吕蒙说道:“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看。


初出茅庐(诸葛亮):【成语故事】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

而关、张不以为然。

不久,曹派夏侯惇领十万大军打新野,诸葛亮借刘备印剑点将。

埋伏在豫山博望坡,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大获全胜。

使关羽、张飞等佩服得五体投地。

乐不思蜀(刘禅):【成语故事】三国时,蜀国刘备驾崩后,刘禅继位,请诸葛亮辅佐。

阿斗每天吃喝玩乐,诸葛亮去世后,魏国攻打蜀国,蜀国阿斗自愿投降,带旧大臣到魏国去当“安乐公”,继续吃喝玩乐的日子,并说“此间乐,不思蜀。


七步成诗(曹植):【成语故事】三国时,曹操的小儿子曹植才思敏捷,文笔隽美,深受曹操的喜欢。

他的哥哥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朝做了皇帝,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言过其实(马谡):【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蜀国大将马谡喜欢谈论军事理论,诸葛亮比较欣赏他。

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魏国司马懿亲自带兵与张郃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带兵防守,可是马谡骄傲轻敌,死搬兵书,结果被打败。

诸葛亮只好挥泪斩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为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撤军时,南方彝族首领孟获纠集残兵余勇来袭击蜀军。

双方一交锋就活捉孟获。

诸葛亮从大局出发放他回家。

孟获先后七次被捉住,最终真心归顺蜀国。

宝刀不老(黄忠):【成语故事】当年魏将张郃攻打蜀国的汉中地区,守将告急。

老将黄忠请缨出战,并且让同是老将的严颜当副将。

到了关上,两军对峙,张郃便笑黄忠这么老了还出来打。

黄忠怒道:“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不老。


才高八斗(曹植):【成语故事】“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

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后来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可叹》诗中写道:“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即曹植)八斗才。

”诗中就借用了“才高八斗”这个典故。

一身是胆(赵云):【成语故事】三国时,蜀将赵云带几十名骑兵去救援被曹军围攻的黄忠。

他们在杀死了很多敌人后冲出了曹营,曹军紧迫不舍。

赵云命令大开营门,自己骑马横枪站在门口。

曹军以为营里有伏兵,只好退去。

刘备知道这件事后,称赞说:赵云一身是胆。

封金挂印(关羽):【成语故事】刘备势单,曹攻陷徐州,又攻下邳,小沛。

土山一战,关与刘张失联,欲捐躯赴义。

曹麾下张辽劝降关羽。

曹公待关羽甚厚,定做衣袍,赤兔宝马相赠。

关羽斩袁绍之颜良、文丑首级报此恩。

后得知备于袁绍军中,弃财帛爵位驰赤兔绝尘而去。

单刀赴会(关羽):【成语故事】周瑜死,刘为和吴联合,答应孙权交还吴国。

刘备强大在西川建立蜀国,关羽和关平驻守荆州。

孙权要荆州。

诸葛亮使计让吴使找关羽。

吴使被关羽拒
绝赶回吴国。

孙权设计单邀关羽索荆州,关羽醉酒拉鲁肃到江边。

吴军来追,关羽船已走远。

望梅止渴(曹操):【成语故事】东汉末,曹带兵攻打张绣,一路辛苦。

时值盛夏,将士头顶烈日,头昏眼花。

曹目睹此景,心里焦急。

突然灵机一动,大喊:“前面不远有大片梅林,结满酸甜梅子,到那里解渴!”将士精神振作,坚持到了有水的地方。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成语故事】三国时,曹率兵南下,进攻刘、孙联军。

周瑜决定用火破曹。

一切就绪,只欠东南风。

时值冬天,刮西北风,周瑜无法。

忙向诸葛亮请教。

诸葛亮密语: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后来,果然起东南风, 大败曹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