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成语故事及人物word版本 (6页)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50个成语故事大全,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50个成语故事大全,推荐文档

50个成语故事大全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其主人公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其主人公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其主人公如果汉语是浩瀚的大海,成语就是其中美丽的贝壳,成语故事就是贝壳里的珍珠。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退避三舍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

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

经过千辛万苦,重耳来到楚国。

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

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

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__先退避三舍,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__在作战时相遇。

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__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

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

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

形容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二)约法三章(刘邦)[释义]约:商议确定;法:法律。

订立法律三条。

原指订立法律;相约遵守。

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大家监督遵守。

[语出]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正音]约;不能读作“yāo”。

[用法]一般作谓语、宾语。

[例句]为了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校长与全校师生~;作业当天完成;不上第七节课;节假日不补课。

历史人物成语故事

历史人物成语故事

历史人物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一,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关羽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他的武艺高强,勇猛无匹。

有一次,关羽要去救援刘备,但路上有五关六将阻挡他的去路。

关羽奋勇直前,一路杀出重围,最终成功救出了刘备。

后人因此形成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成语,形容一个人勇猛果敢,无往不胜。

成语故事二,曹操骑虎。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北方英雄,他智勇双全,善于用兵。

有一次,他率领大军追击刘备,却遭遇到了兵败的局面。

曹操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就像骑在了一头猛虎上,难以下来。

后人因此形成了“曹操骑虎”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成语故事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是中国神话《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他武艺高强,智慧过人。

有一次,孙悟空遇到了妖怪白骨精,经过三番激斗,最终将白骨精打败。

后人因此形成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经过多次努力,最终取得了胜利。

成语故事四,岳飞粉墨登场。

岳飞是宋朝的抗金名将,他英勇无畏,忠义仁勇。

有一次,岳飞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用粉墨标记自己的兵马,以示决心。

后人因此形成了“岳飞粉墨登场”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意志坚定,决心果断,勇往直前。

成语故事五,李白醉酒登楼。

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他酷爱酒,喜欢登高远眺。

有一次,他醉酒登上高楼,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后人因此形成了“李白醉酒登楼”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豪情万丈,志在高远。

以上就是几个历史人物成语故事,这些成语故事不仅反映了历史人物的风采和智慧,还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

让我们在学习成语的同时,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愿我们能够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让成语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继续闪耀光芒。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战国)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战国)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战国)第一篇: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战国)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成语故事】秦昭王得知赵惠王得到和氏璧,想假装以15座城池与他交换来骗取和氏璧赵惠王派蔺相如前去交易,秦王拿到和氏璧后而不谈城池交换事宜。

蔺相如设计骗回和氏璧,并派人连夜将和氏璧送回赵国,秦王气得要杀死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魏惠王派大将庞涓进攻赵国,围住赵都城邯郸。

赵成侯知道难以抵挡,就把中山献给齐国。

齐王派大将田忌、军师孙膑兴兵救赵。

孙膑扬言要进攻魏国襄陵,庞涓中计回兵救襄陵中了孙膑的伏击,解了赵国之危。

退避三舍(重耳):【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毛遂自荐(毛遂):【成语故事】战国时,秦国军队包围了赵都邯郸。

平原君门客毛遂自荐谈判,毛遂据理力争,使楚王自知理亏,又怕毛遂真的动武,一时无言对答。

答应与赵国订盟,出兵解赵国之围。

负荆请罪(廉颇):【成语故事】战国时,赵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上大夫蔺相如,还有一个英勇善战的大将军廉颇。

渑池相会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

廉颇很不服气为难蔺相如,蔺相如以德报怨以大局为重,感动了廉颇。

廉颇很惭愧,光背负荆,到蔺相如府上请罪。

纸上谈兵(赵括):【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变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损兵40万。

一鼓作气(曹刿):【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恃强凌弱攻打鲁国,鲁庄公率军迎敌,两军相遇,齐军擂起鼓,而鲁军在曹刿的带领下没有擂鼓。

齐军第三次擂鼓时士气已经低落,鲁军才第一次擂鼓。

历史人物和成语故事

历史人物和成语故事

历史人物和成语故事那我开始写啦。

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可真是个超级能忍的主儿。

他被吴王夫差打败之后呢,那日子过得老惨了。

可是勾践不甘心啊,他就跑到吴国去给夫差当马夫,各种低三下四,受尽了屈辱。

后来夫差看他好像挺听话的,就把他放回越国了。

回到越国后,勾践可没闲着。

他住在简陋的房子里,晚上就睡在柴草堆上,还在屋里挂了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或者吃饭前都要尝尝那苦胆的味道,提醒自己别忘了在吴国受的苦。

就这样,勾践带着越国的老百姓努力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最后呢,勾践终于找机会把吴国给打败了,成功复仇,这个“卧薪尝胆”的故事就这么流传下来了,告诉咱人要是有决心,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就肯定能成功。

二、项羽破釜沉舟项羽那可是个猛人,浑身都是胆儿。

有一回他带着楚军去跟秦军打仗,这秦军可不好对付,人数又多,装备又好。

可项羽不怕,他带着士兵们渡过漳水之后,就下了个超级狠的命令。

他让士兵们把煮饭用的锅(釜)都给砸破了,把渡河的船也都给凿沉了,啥意思呢?就是告诉士兵们,咱们现在没有退路了,要想活命就得把秦军给打败。

这楚军一看,得嘞,那就拼了吧。

于是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似的,向秦军猛冲过去。

秦军本来以为楚军会害怕,没想到遇到一群不要命的,结果被楚军打得落花流水。

项羽就靠着这股子破釜沉舟的劲儿,在巨鹿之战中大获全胜,还成了各路诸侯的首领呢。

三、匡衡凿壁偷光匡衡小时候家里穷啊,穷得连蜡烛都点不起。

可是匡衡这孩子特别爱学习,晚上想看书都没光亮。

这可咋整呢?他发现邻居家晚上总是亮堂堂的,因为邻居家比较富裕,点得起蜡烛。

匡衡灵机一动,就偷偷在自家墙壁上凿了个洞。

这样邻居家的烛光就透过来了,匡衡就借着这点微弱的光,如饥似渴地读书。

这要是被邻居发现了,估计得气个半死。

不过匡衡就是靠着这种刻苦学习的劲头,最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还做了大官呢。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只要你想学习,再艰苦的条件都能克服。

四、祖逖闻鸡起舞祖逖这哥们儿,那可是个胸怀大志的人。

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

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

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成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特定格式词组,有着固定的结构和特有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篇一:力不从心的故事东汉时,班超受明帝派遣,率领几十个人现使西域,屡建奇功。

然而,班超在古西域经过了27个年头,年事已高,身体衰弱,思家心切,于是就写了封信,叫他的儿子捎至汉朝,请求和帝刘肇把他调回。

此信未见反应。

他的妹妹班昭又上书皇帝,申明哥哥的意思。

信中有这样的几句话:“班超和他同去西域的人中,年龄最大,现在已过花甲之年,体弱多病,头发已白,两手不遂,耳朵不灵,眼睛不亮,扶着手杖才能走路……如果有淬不及防的暴乱事件发生,班超的气力,不能顺从心里的意愿了,这样,对上会损害国家的长治之功,对下会毁坏忠臣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实在令人痛心呀!”和帝刘肇被深深地感动了,马上传旨调班超回汉。

班超回到洛阳不到一个月,就因胸胁病加重而支世,终年71岁。

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篇二:一衣带水的故事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称帝,建立了隋朝。

隋文帝有志于统一中国,在北方实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国力大增。

而当时长江南岸的陈朝后主陈叔宝却十分荒淫,不理朝政。

他虽知道隋文帝有意征伐,却依恃长江天险,并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一次,隋文帝向仆射高颖询问灭陈的计策,高颖回答说:“江南的庄稼比江北成熟得早,我们在他们的收获季节,扬言出兵,他们一定就会放弃农时,屯兵防守;他们作好了准备,我们便不再出兵。

这样来几次,他们便不会相信。

等他们不作准备,我们突然真的出兵渡江,便可打得他们措手不及。

另外,江南的粮食不像我们北方屯积在地窖中,而屯积在茅、竹修建的仓库中,我们可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烧毁它,如果连烧几年,陈朝的财力就大大削弱了,灭掉它也就容易得多了。

”隋文帝采取了高颖的计策,经过七年的准备,在公元588年冬下令伐陈。

出发前,他对高颖说:“我是天下者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够因为一条像衣服带子一样狭窄的长江的阻隔,而不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吗?”隋文帝志在必得,派晋王杨广为元帅,率领五十万大军渡江南下,向陈朝的都城建康发动猛烈的进攻,并很快就攻下建康,俘获了陈后主,灭掉了陈朝。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战国)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战国)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战国)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各个诸侯国相互争战,形成多雄争霸的局面。

在这个战国时期,不仅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故事成语,还有一些重要的人物。

本文将介绍一些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让读者更加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

一、历史故事成语
1、杞人忧天
杞国是战国时期一个小国,有一位杞人整天忧心忡忡,形容人无端端地自找烦恼。

2、掩耳盗铃
战国时期,齐国一个官员想偷走钟乳石,但怕被发现。

他用手掩住耳朵,认为自己藏起来就不会有人发现。

这个故事比喻自欺欺人的行为。

3、指鹿为马
赵国的一个官员想要欺骗国王,他故意说一只明明是鹿的动物是一匹马,引诱国王相信他。

这个成语形容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4、背水一战
楚国的大将项羽在与秦军作战时,被困在了蓝田一带。

他决定背水一战,用迎头痛击的方式,战胜了秦军。

这个成语形容在绝境中奋起反击。

5、囊中羞涩
吴国的一个富商,夜里突然听到一阵打雷声,他吓得把手中的金银财宝装在一个口袋里,不敢露出来。

形容人即使有财物也过分警惕。

二、主要人物
1、孙子
孙子是吴国人,他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家、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被尊称为\。

四字成语的历史人物故事

四字成语的历史人物故事

四字成语的历史人物故事四字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成语都与历史人物和故事有关。

我将从不同角度为你举例说明一些四字成语及其相关的历史人物故事。

首先,我们来看看“亡羊补牢”这个成语。

它源自《战国策·齐策一》中的故事。

相传,齐国有个农夫,他的一只羊逃跑了。

他没有立即去追赶,而是先修补了羊圈,结果其他羊都安全了,只有那只逃跑的羊没有回来。

后来,齐国遇到了外敌入侵,国君请教智士,智士说,“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意思是失去的羊可以通过修补羊圈来弥补,这个成语后来就用来比喻事情出了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还可以挽回局面。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杯弓蛇影”这个成语。

它源自《庄子·外物》的寓言故事。

相传,有个人在山林中行走,看到远处有一条蛇,于是拿起弓箭射击。

当他走近时发现原来只是一根枯枝。

他在情急之下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枯枝是蛇,这就是“杯弓蛇影”的由来。

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比喻因多虑而产生的错觉。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画蛇添足”这个成语。

它源自《战国策·齐策一》的故事。

相传,齐国的画师被人请来画一幅蛇的画。

画师画好了一条蛇,但他觉得画得不够完美,于是又在蛇的脚边画了几只脚。

后来,人们看到这幅画都觉得多余,因为蛇本来就没有脚,这个成语就用来比喻做多余的事情。

以上这些成语都是通过历史人物和故事而来的,它们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智慧。

这些成语至今仍然在汉语中广泛使用,成为人们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

希望这些例子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四字成语与历史人物故事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历史成语故事及人物
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
智慧的结晶。

为大家分享了历史成语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1.东窗事发
【释义】现泛指阴谋败露或秘密勾当被发觉。

【语出】刘一清《钱塘遗事》:“秦桧欲杀岳飞;于东窗下谋。

其妻王氏曰:'擒虎易;放虎难。

’其意
【人物】宋代大奸臣秦桧(字会之,今江苏南京人),为降金国,尝与其
妻王氏,于东窗下密谋定计,以害民族英雄岳飞。

据传,桧先于帝前诬飞谋反。

时有几位大臣,如大理寺卿薛仁辅、枢密使韩世忠,皆为飞鸣冤,使之有所顾忌。

一日,桧独坐于东窗之下,为害飞之事,踌躇不定,委决不下。

王氏适至,问曰:“夫君为何事愁眉苦脸,犹豫不决?”桧遂告以此事,并与之商议。


氏自袖中取出一柑,以手掰之,将一半递与桧,曰:“此柑一掰即分,有何难哉?君不闻古语云:'纵虎易兮擒虎难’乎?”桧一闻此言,其意遂决。

不久,
岳飞父子便遇害矣。

后桧卒,未几其子熺亦死。

王氏请道士为其招魂。

道士作
法时,见熺与桧偕已故谏议大夫万俟卨(音mò qí Xiè,今河南原阳人),均
戴铁枷,在地狱中备受诸苦。

桧犹语道士曰:“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2.一字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

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

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

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
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

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
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
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3.一字之师
【释义】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语出】《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

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

’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

齐己不觉下拜。

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人物】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

僧人齐己性喜赋诗。

一日,齐己作一首《早梅》诗,中有两句:“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以为梅花既已数枝开,则非早梅矣。

于是将后句中“数”改为“一”。

齐己深
感佩服,后诸学者称郑谷为“一字之师” 。

4.一饭千金
【释义】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人物】韩信(江苏淮安人)在未得志时,时常往城下钓鱼,时常却饿着
肚子。

有一个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
的救济他,给他饭吃。

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齐王,他想起
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5.东山再起
【释义】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语出】唐?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人物】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青的时候,跟
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

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
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

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
愿做官。

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

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6.图穷匕见
【释义】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

穷:尽;匕:匕首;短剑。

【语出】《战国策?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人物】荆轲(卫国人,今河南省鹤壁、新乡一带)按秦王的要求,接过
秦舞阳手里装有地图的匣子,当场打开,取出地图,双手捧给秦王。

秦王慢慢
展开卷着的地图,细细观看。

快展到尽头时,突然露出一把匕首。

荆轲见匕首
露现,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举起匕首便刺。

7.纸上谈兵
【释义】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

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语出】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
谈兵。


【人物】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河北邯郸人)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
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

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
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

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
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

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使得秦军无法取胜。

秦国施
行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

赵王上
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

赵括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
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8.负荆请罪
【释义】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

背着荆条向对
方请罪。

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
门谢罪。

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人物】战国时期,蔺相如(今河北曲阳人,一说山西临汾人)“完璧归”有功,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维护了赵王的尊严,被提升为上卿,位在廉颇(山西太原人,一说山西平遥人)之上。

廉颇对此不服。

蔺相如知道后,就有
意不与廉颇会面。

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

“我哪里会怕
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
个人在。

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

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
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蔺相如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
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

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
同生死的朋友。

9.退避三舍
【释义】比喻为避免冲突,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步
【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战国时晋国国君重耳在与楚军交战中;信守当年立下的诺言开战前先退军九十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