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三国)

合集下载

三国成语故事(精选5篇)

三国成语故事(精选5篇)

【导语】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道理⼤智慧,通过描写⽣活的⼀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明⽩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下⾯是整理分享的三国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为⼤家带来帮助,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些参考的作⽤,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的后续更新吧!1.三国成语故事:望梅⽌渴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路⾏军,⾛得⾮常⾟苦。

时值盛夏,太阳⽕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的热量,⼤地都快被烤焦了。

曹操的军队已经⾛了很多天了,⼗分疲乏。

这⼀路上⼜都是荒⼭秃岭,没有⼈烟,⽅圆数⼗⾥都没有⽔源。

将⼠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滴⽔喝。

头顶烈⽇,战⼠们⼀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汗淋淋,可是⼜找不到⽔喝,⼤家都⼝⼲⾆燥,感觉喉咙⾥好像着了⽕,许多⼈的嘴唇都⼲裂得不成样⼦,鲜⾎直淌。

每⾛⼏⾥路,就有⼈倒下中暑死去,就是⾝体强壮的⼠兵,也渐渐地快⽀持不住了。

曹操⽬睹这样的情景,⼼⾥⾮常焦急。

他策马奔向旁边⼀个⼭岗,在⼭岗上极⽬远眺,想找个有⽔的地⽅。

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裂的⼟地⼀望⽆际,⼲旱的地区⼤得很。

再回头看看⼠兵,⼀个个东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多远了。

曹操是个聪明的⼈,他在⼼⾥盘算道:这⼀下可糟糕了,找不到⽔,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马要损失在这⾥,想个什么办法来⿎舞⼠⽓,激励⼤家⾛出⼲旱地带呢? 曹操想了⼜想,突然灵机⼀动,脑⼦⾥蹦出个好点⼦。

他就在⼭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声喊道:“前⾯不远的地⽅有⼀⼤⽚梅林,结满了⼜⼤⼜酸⼜甜的梅⼦,⼤家再坚持⼀下,⾛到那⾥吃到梅⼦就能解渴了!” 战⼠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样,⼝⾥顿时⽣出了不少⼝⽔,精神也振作起来,⿎⾜⼒⽓加紧向前赶去。

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军队⾛到了有⽔的地⽅。

三国演义中各人物各有什么品质四字成语最好有一个事例来表现这个品质

三国演义中各人物各有什么品质四字成语最好有一个事例来表现这个品质

三国演义中各人物各有什么品质四字成语最好有一个事例来表现这个品质1. 三国演义人物特点【4字成语】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周瑜: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吕布:一生有勇无谋,反复无常,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脾气不太好,好面子,自负,冲动易怒,易急,但也不是有勇无谋之辈,只是有时情感压过了理智而已。

他解危的人物是刘备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

”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

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

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

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

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

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

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

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三国)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三国)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三国)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

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顾茅庐(刘备):【成语故事】官渡大战后,刘备败投刘表。

徐庶被骗去许都。

走时推荐诸葛亮刘、关、张到隆中拜访诸葛亮历经三次才得见。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北曹操占天时,南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

煮豆燃萁(曹植):【成语故事】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很妒忌兄弟曹植的才华,想找一个借口把他杀死,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处死。

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只好贬他去镇守边疆。

刮目相看(吕蒙):【成语故事】三国时期,东吴能武不能文的武将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后,发奋读书。

一段时间后,都督鲁肃来视察吕蒙的防地。

吕蒙就对蜀防备的事情讲得有条有理,还写份建议书给鲁肃,鲁肃很惊讶。

吕蒙说道:“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看。

”初出茅庐(诸葛亮):【成语故事】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

而关、张不以为然。

不久,曹派夏侯惇领十万大军打新野,诸葛亮借刘备印剑点将。

埋伏在豫山博望坡,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大获全胜。

使关羽、张飞等佩服得五体投地。

乐不思蜀(刘禅):【成语故事】三国时,蜀国刘备驾崩后,刘禅继位,请诸葛亮辅佐。

阿斗每天吃喝玩乐,诸葛亮去世后,魏国攻打蜀国,蜀国阿斗自愿投降,带旧大臣到魏国去当“安乐公”,继续吃喝玩乐的日子,并说“此间乐,不思蜀。

”七步成诗(曹植):【成语故事】三国时,曹操的小儿子曹植才思敏捷,文笔隽美,深受曹操的喜欢。

他的哥哥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朝做了皇帝,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言过其实(马谡):【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蜀国大将马谡喜欢谈论军事理论,诸葛亮比较欣赏他。

三国四字成语历史典故

三国四字成语历史典故

三国四字成语历史典故
1. 草船借箭: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周瑜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制出十万支箭,诸葛亮一眼识破这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在鲁肃的帮助下,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二十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2. 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曹操行军途中,士兵口渴,曹操骗他们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暂时忘记了口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 初出茅庐: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

诸葛亮才出山就大败曹军于博望坡,奠定了自己在蜀军中的地位。

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4. 七擒孟获:出自《三国演义》第九十回“驱巨兽六破蛮兵烧藤甲七擒孟获”。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豪强孟获抓了七次,前六次都放了,在第七次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

后用此典故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口服。

这些成语典故不仅展示了三国时期人物的智慧和勇气,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被引用和传承。

(完整版)三国经典成语故事整理

(完整版)三国经典成语故事整理

三国经典成语故事整理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国时代,在赤壁这地方发生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叫“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拥军百万,雄居北方,想并吞南方。

东吴、西蜀就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北魏。

东吴的统帅周瑜和西蜀的军师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

他们决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轻敌情绪,采用火攻的作战方案。

周瑜用反间计,让曹操杀死曹军中熟悉水战、可以抵挡他们的将领蔡瑁、张允。

周瑜又叫庞统假作献计,骗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

周瑜又打黄盖,让这老将用“苦肉计”去诈降曹操。

实际上,黄盖在船中装满了容易燃烧的物品,准备以诈降的方式冲向曹营,发起火攻。

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缺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要向北岸曹军放火,必须依仗着东南风才能办到。

当时正当隆冬季节,天天都刮西北风。

周瑜忧急成病,卧床不起。

只有军师诸葛亮心中有数。

他自称有个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

诸葛亮拜访周瑜,把药方写了出来: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四句韵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周瑜急切地请教诸葛亮有什么办法,可以借东风。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他通过气象观察,心中就有了办法。

他对周瑜说,自己能呼风唤雨,借三天三夜东南风来帮助周瑜放火。

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个土台,叫“七星坛”。

诸葛亮在“七星坛”上祈求东南风。

到了预定的日期,果然东南风大作,周瑜就顺利地执行他的火攻计划。

东风狂吹,火光冲天,赤壁之役,曹操吃了败仗,从此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局势。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二、空城计三国时, 蜀国丞相诸葛亮错用马谡, 失去街亭后, 只有2500 军士驻守在西城县。

忽然, 哨兵飞马来报: ”司马懿引大军15 万, 往西城蜂拥而来! ”这时, 诸葛亮身边无一员大将, 只有一班文官。

众官员听得这个消息, 个个大惊失色。

诸葛亮登上城头, 果然尘土冲天, 魏军分路往西城县杀来。

诸葛亮当即传令道: ”将旌旗全部隐藏起来, 军士们各守卫在城上巡哨的岗棚, 如有随便出入城门及高声讲话的, 杀! 大开四个城门, 每个城门用20个军兵, 扮作百姓, 打扫街道。

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

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

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诸葛亮)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刘备立军令状,三天备十万支箭)千里走单骑(关羽主要讲述关羽、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

刘备去投袁绍,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

在五关当中分别受到了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拦;关羽被逼无奈,过五关斩六将。

最后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会。

)过关斩将(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

在五关当中分别受到了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拦;关羽被逼无奈,过五关斩六将。

最后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会。

)乐不思蜀(刘禅被封为安乐侯后,司马昭问曰,思蜀国呼,禅曰,不思)望梅止渴(曹操大军缺水时,曹操骗大家,前边有片梅林,士兵们流出口水来就解渴了)舌战群儒(诸葛亮赴东吴,联盟对抗曹操时,与东吴群臣辩论)大意失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七擒七纵(诸葛亮妙计七擒七纵蛮王孟获)刮目相待【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篡魏之心)六出祁山(诸葛亮北伐魏国,皆无功而返)初出茅庐诸葛亮答应刘备出山,就亮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

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锦囊妙计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

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

”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

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羽扇纶巾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

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

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

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人物及故事

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人物及故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著名的成语和人物故事。

以下是一些与《三国演义》相关的成语和人物故事:
1. 曹操献刀:故事描述曹操为了行刺董卓,将宝刀赠与董卓,趁其不备时欲行刺,后被董卓发现,谎称献刀,最终以献刀为由,逃离京城。

2. 温酒斩华雄:故事描述关羽在温酒未冷却之际斩杀了敌将华雄,展示了他的神勇。

3. 三英战吕布: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虎牢关前与吕布激战的故事。

4. 煮酒论英雄:故事描述曹操与刘备在煮酒论英雄时,刘备借雷声掩饰自己的野心,展现了刘备的机智。

5. 桃园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义,共同誓死相扶的故事。

6. 连环计:王允使用连环计,先将貂蝉许配给吕布,后又将她送给董卓,挑拨董卓与吕布之间的关系。

7.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为了寻找刘备,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

8. 草船借箭:诸葛亮利用东风,以草船借取敌军的箭,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9. 空城计:诸葛亮使用空城计吓退敌军的故事。

10. 七擒孟获:诸葛亮七次擒获孟获,但每次都放他走,展示了他的仁慈和智谋。

以上是一些与《三国演义》相关的成语和人物故事,其中包含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情节,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升初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

小升初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吕蒙)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晋: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宋: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成语与人物(1)四面楚歌:项羽 (2)破釜沉舟:项羽 (3)约法三章:刘邦(4)项庄舞剑:刘邦 (5)一饭千金:韩信 (6)胯下之辱:韩信(7)运筹帷幄:张良 (8)借箸代寿:张良 (9)才高八斗:曹植(10)煮豆燃萁:曹植 (11)洛阳纸贵:左思 (12)断虀画粥:范仲淹(13)韦编三绝:孔子 (14)一字千金:吕不韦(15)东床坦腹:王羲之(16)学富五车:惠施 (17)一毛不拔:杨朱 (18)一箭双雕:长孙晟(19)小时了了:孔融 (20)不求甚解:陶潜 (21)如鱼得水:诸葛亮(22)江郎才尽:江淹 (23)投笔从戎:班超 (24)刮目相看:吕蒙(25)卧薪尝胆:勾践 (26)家徒壁立:司马相如(27)杀彘教子:曾参(28)割席绝交:管宁 (29)图穷匕见:荆轲 (30)呕心沥血:李贺(31)扑朔迷离:花木兰(32)举案齐眉:梁鸿 (33)咏絮之才:谢道韫(34)引锥刺股:苏秦 (35)凿壁借光:匡衡 (36)目不窥园:董仲舒成语之最:最大的满足——天遂人意最大的家——四海为家最大的容量——包罗万象最大的差距——天壤之别最大的手——一手遮天最大的手术——脱胎换骨最大的地方——无边无际最大的树叶——一叶障目最繁忙的季节——多事之秋最公开的事情——尽人皆知最高的巨人——顶天立地最高的瀑布——一落千丈最高明的医术——药到病除最高超的技术——鬼斧神工最高明的指挥——一呼百应最好的记忆——过目成诵最好的司机——驾轻就熟最好的药方——灵丹妙药最好的箭术——一箭双雕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最华丽的建筑——琼楼玉宇最后的结论——盖棺定论最坏的名声——遗臭万年最精彩的表演——有声有色最精明的投资——一本万利最艰难的争辩——理屈词穷最紧张的阶段——一触即发最急的事——杀鸡取卵最坚韧的头发——一发千钧最快的速度——风驰电掣最快的流水——一泻千里最快的阅读——一目十行最宽阔的胸怀——虚怀若谷最宽的视野——一览无余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最厉害得贼——偷梁换柱最离奇的想法——异想天开最牢固的城墙——铜墙铁壁最秘密的行动——神出鬼没最怪的声音——南腔北调最美丽的情话——甜言蜜语最美妙的梦——一枕黄粱最难做的饭——无米之炊最难治的病——不治之症最难听的歌曲——陈词滥调最难行的礼——五体投地最能击中的要害——一针见血最贫的土地——寸草不生最漂亮的帽子——冠冕堂皇最怕事的人——胆小如鼠最奇怪的动物——虎头蛇尾最强壮的身体——钢筋铁骨最亲密的伙伴——一丘之貉最守秘密的人——守口如瓶最突然的变化——一反常态最危险的游戏——玩火自焚最惜时的人——争分夺秒最悬殊的区别——天壤之别最香的饭菜——回味无穷最险恶的地方——龙潭虎穴最狭隘的见解——一孔之见最勇敢的人——万死不辞最有学问的人——博古通今最有毅力的人——锲而不舍最有预见的人——未卜先知最有“营养”的话——食言而肥最有权威的决策——一锤定音最有价值的笑——一笑千金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最远的邻居——天涯比邻最怪的人――虎背熊腰最高的巨人――顶天立地最长的腿―― 一步登天最大的嘴最深的呼吸――气吞山河最大的手―― 一手遮天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最宽阔的胸怀――胸怀若谷最长的寿命―― 万寿无疆最宝贵的话――金玉良言最厉害的贼――偷天换日最宽的嘴巴――口若悬河最贵的话――一语千金最难的话――一言难尽最快的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最重的话――一言九鼎最准的话――一言为定最有价值的话―― 一诺千金最忠诚的语言――金玉良言最大的誓言――海枯石烂最广的话――一言千里最有学问的人―― 无所不知最重的头发――千钧一发最大的家――四海为家最爱学习的人――-如饥似渴最爱工作的人――废寝忘食最长的时间――千秋万代最长的棍子――一柱擎天最成功的战斗―― 一网打尽最惨的结局――一败涂地最彻底的劳动――斩草除根最大的满足――天遂人愿最多的颜色――万紫千红最费时的工程―― 百年树人最繁忙的季节――多事之秋最公开的事情――尽人皆知最高明的医术――药到病除最高超的技术――鬼斧神工最高明的指挥――一呼百应最好的记忆――过目成诵最大的眼――放眼世界二、用法简表附注:①句号的形式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三国)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
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

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
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顾茅庐(刘备):【成语故事】官渡大战后,刘备败投刘表。

徐庶被骗去许都。

走时推荐诸葛亮刘、关、张到隆中拜访诸葛亮历经三次才得见。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北曹操占天时,南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

煮豆燃萁(曹植):【成语故事】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很妒忌兄弟曹植的才华,想找一个借口把他杀死,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处死。

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只好贬他去镇守边疆。

刮目相看(吕蒙):【成语故事】三国时期,东吴能武不能文的武将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后,发奋读书。

一段时间后,都督鲁肃来视察吕蒙的防地。

吕蒙就对蜀防备的事情讲得有条有理,还写份建议书给鲁肃,鲁肃很惊讶。

吕蒙说道:“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看。


初出茅庐(诸葛亮):【成语故事】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

而关、张不以为然。

不久,曹派夏侯惇领十万大军打新野,诸葛亮借刘备印剑点将。

埋伏在豫山博望坡,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大获全胜。

使关羽、张飞等佩服得五体投地。

乐不思蜀(刘禅):【成语故事】三国时,蜀国刘备驾崩后,刘禅继位,请诸葛亮辅佐。

阿斗
每天吃喝玩乐,诸葛亮去世后,魏国攻打蜀国,蜀国阿斗自愿投降,带旧大臣到魏国去当“安乐公”,继续吃喝玩乐的日子,并说“此间乐,不思蜀。


七步成诗(曹植):【成语故事】三国时,曹操的小儿子曹植才思敏捷,文笔隽美,深受曹操的喜欢。

他的哥哥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朝做了皇帝,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曹植作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言过其实(马谡):【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蜀国大将马谡喜欢谈论军事理论,诸葛亮比较欣赏他。

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魏国司马懿亲自带兵与张郃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
派马谡带兵防守,可是马谡骄傲轻敌,死搬兵书,结果被打败。

诸葛亮只好挥泪斩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为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
正当大功告成撤军时,南方彝族首领孟获纠集残兵余勇来袭击蜀军。

双方一交锋就活捉孟获。

诸葛亮从大局出发放他回家。

孟获先后七次被捉住,最终真心归顺蜀国。

宝刀不老(黄忠):【成语故事】当年魏将张郃攻打蜀国的汉中地区,守将告急。

老将黄忠请缨出战,并且让同是老将的严颜当副将。

到了关上,两军对峙,张郃便笑黄忠这么老了还出
来打。

黄忠怒道:“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不老。


才高八斗(曹植):【成语故事】“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

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后来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可叹》诗中写道:“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即曹植)八斗才。

”诗中就借用了“才高八斗”这个典故。

一身是胆(赵云):【成语故事】三国时,蜀将赵云带几十名骑兵去救援被曹军围攻的黄忠。

他们在杀死了很多敌人后冲出了曹营,曹军紧迫不舍。

赵云命令大开营门,自己骑马横枪站
在门口。

曹军以为营里有伏兵,只好退去。

刘备知道这件事后,称赞说:赵云一身是胆。

封金挂印(关羽):【成语故事】刘备势单,曹攻陷徐州,又攻下邳,小沛。

土山一战,关与
刘张失联,欲捐躯赴义。

曹麾下张辽劝降关羽。

曹公待关羽甚厚,定做衣袍,赤兔宝马相赠。

关羽斩袁绍之颜良、文丑首级报此恩。

后得知备于袁绍军中,弃财帛爵位驰赤兔绝尘而去。

单刀赴会(关羽):【成语故事】周瑜死,刘为和吴联合,答应孙权交还吴国。

刘备强大在西川建立蜀国,关羽和关平驻守荆州。

孙权要荆州。

诸葛亮使计让吴使找关羽。

吴使被关羽拒
绝赶回吴国。

孙权设计单邀关羽索荆州,关羽醉酒拉鲁肃到江边。

吴军来追,关羽船已走远。

望梅止渴(曹操):【成语故事】东汉末,曹带兵攻打张绣,一路辛苦。

时值盛夏,将士头顶烈日,头昏眼花。

曹目睹此景,心里焦急。

突然灵机一动,大喊:"前面不远有大片梅林,
结满酸甜梅子,到那里解渴!”将士精神振作,坚持到了有水的地方。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成语故事】三国时,曹率兵南下,进攻刘、孙联军。

周瑜决定用火破曹。

一切就绪,只欠东南风。

时值冬天,刮西北风,周瑜无法。

忙向诸葛亮请教。

诸葛亮密语: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后来,果然起东南风,大败曹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