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出自历史人物故事的成语至少写三个

出自历史人物故事的成语至少写三个

出自历史人物故事的成语至少写三个
以下是三个出自历史人物故事的成语:
1.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源于春秋时期越国国王勾践的故事。

勾践被吴国打败后,为了复国,他忍受了极大的屈辱,睡在柴草上,每天都要舔一下苦胆,以此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国耻。

经过多年的努力,勾践最终成功复国,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君主。

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能够忍受苦难和屈辱,发愤图强,最终实现目标。

2. 围魏救赵:这个成语出自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膑的故事。

当时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

孙膑没有直接救援赵国,而是率军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迫使魏国撤军回救。

这样一来,赵国的危机得到了解除。

这个成语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3. 负荆请罪:这个成语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件事,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这个成语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

这些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能为我们提供人生的启示,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学习。

120个成语对应人物

120个成语对应人物

120个成语对应人物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成语是中华文化传统的瑰宝,它们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生活态度和处世哲理。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和故事中,也有很多以成语命名的人物,这些人物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些与成语对应的人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中。

1. 三顾茅庐:此成语出自东汉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三次登门求见刘备的故事。

诸葛亮为了劝说刘备投奔蜀汉,不辞辛劳,终于得到刘备的重视。

诸葛亮是一个顾全大局、忠诚于国家的政治家。

2. 杀鸡焉用牛刀:这个成语源自唐代李元吉的故事。

李元吉是唐玄宗时期的一名官员,他因为小事,动用了大刀杀害一只鸡,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个成语形容大材小用,杞人忧天。

3. 狗急跳墙:这个成语来自于一个人物小故事,相传一个农夫养狗,有一天狗急了跳过墙逃跑了。

这个成语比喻人在绝望或危急的时候,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4. 风度翩翩:这个成语描绘了一个风度翩翩、潇洒自如的人物形象。

在古代,风度翩翩的人通常被认为是有风度、有素质、有品位的人。

5. 一本正经: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面无表情、态度严肃认真的样子。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那些虚伪正经的人。

6. 口若悬河: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能够说服听众,征服人心。

这种人通常被认为是有言传身教能力的。

7. 三令五申:这个成语来自于一个人物故事,相传汉高祖三令五申地命令官员们要严格执行法律,不得违背。

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再三再四地叮嘱对方要做某事,以表达自己的严肃态度。

8. 深藏不露:这个成语描绘了一个人内心深处藏有不为人知的秘密,表面上看起来平凡无奇。

这种人通常是一个擅长隐瞒内心真实情感的人。

9. 恩重如山:这个成语来自于一个人物传说,相传一个人感恩图报难忘,将恩德视为重如山岳。

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知恩图报、心存感激。

10. 得意洋洋: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心满意足、得意忘形的样子。

刘备有关的成语故事

刘备有关的成语故事

刘备有关的成语故事刘备,字玄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人物,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他是汉朝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蜀汉的开国皇帝。

刘备一生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他的故事也成为了许多成语的来源。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与刘备有关的成语故事吧。

成语一,龙潭虎穴。

刘备在三国时期经历了许多战争和政治斗争,他曾经在许多困难的环境中艰难求生。

龙潭虎穴这个成语就源自于刘备的故事。

在三国时期,刘备曾经身陷龙潭虎穴,形容他处境危险,却能够勇往直前,不畏艰险,最终克服困难,取得了胜利。

成语二,精忠报国。

刘备是一个非常重视忠诚和报国的人,他的部下关羽和张飞也是忠诚于他的武将。

精忠报国这个成语就是源自于刘备和他的部下。

在三国时期,刘备和他的部下一直为了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体现了他们的忠诚和报国精神。

成语三,卧薪尝胆。

刘备在经历了曹操的囚禁和屈辱之后,曾经发誓要报仇雪恨。

他在草庐之中卧薪尝胆,意思是每天都躺在薪柴上嚼烂薪木,以此来表达他的决心和毅力。

后来,刘备果然带领着关羽、张飞等人,成功建立了蜀汉,最终实现了他的雄心壮志。

成语四,一箭双雕。

刘备在三国时期曾经有一次与曹操的战斗,他派出的军队被曹操的部队围困在一座山上。

刘备想尽办法,最终成功地用一箭射中了两只飞鸟,从而获得了充足的食物,解决了部队的困境。

一箭双雕这个成语就是源自于刘备的这个故事,形容一举两得,达到双重目的的手段。

成语五,英雄气短。

刘备在三国时期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但是他的一生却饱受挫折和磨难。

英雄气短这个成语就是源自于刘备的故事。

在他一生中,他虽然有着英雄的气概,但是却屡遭失败和挫折,最终也未能完成自己的宏图伟业。

总结。

刘备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备受尊敬的伟大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也成为了许多成语的来源。

这些与刘备有关的成语故事,不仅反映了他的伟大形象,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诚、勇敢和坚毅精神。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成语故事中,汲取力量,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历史人物成语故事简介20字

历史人物成语故事简介20字

历史人物成语故事简介20字
为虎作伥
【成语故事】传说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后死心塌地地听从老虎的指使,去引诱别人让老虎来吃。

老虎出行,伥鬼在前面引路,帮助老虎逃避陷阱,如发现人,伥鬼就上去抓住那人,脱掉他的衣服让老虎来吃,老虎吃后,新的伥鬼产生,旧的伥鬼可以自由。

群策群力
【成语故事】西汉哲学家扬雄模仿孔子的《论语》写出了一部《法言》,在《法言·重黎》中论述了汉王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胜负的原因。

他认为汉王刘邦善于采纳大家的计策,大家的计策又增强了众人的力量,所以他就得天下。

倾国倾城
【成语故事】汉朝时期,中山李氏兄妹三人到京城长安发展,李延年进入皇宫乐府,他向汉武帝推荐他妹妹是绝世佳人,一见倾城,再顾倾国。

汉武帝十分高兴就召见李延年的妹妹并封她为夫人,生下昌邑王刘贺,汉武帝十分宠爱这个绝色夫人。

请君入瓮
【成语故事】唐朝武则天时酷吏周兴设计许多惨无人道的酷刑对付囚犯。

后来有人密告武则天说周兴想谋反,武则天派另一个酷
吏来俊臣去查办。

来俊臣请周兴喝酒询问对付囚犯的办法,周兴说用大瓮烧火对付,来俊臣就用这个办法使周兴就范。

和古代人物有关的成语

和古代人物有关的成语

和古代名人有关的成语一、凿壁偷光历史人物是匡衡。

1、凿壁偷光【záo bì tōu guāng】该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2、出自《西京杂记》。

3、【成语故事】西汉时期,有个农民的孩子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于是他在农忙季节就给富人家里打工,不要工钱,只求别人借书给他看。

他一天到晚都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休息时,才有时间看书。

常常一本书要十天半个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他心想:白天我在地里干活,没有时间看书,我应该多利用晚上的时间看书。

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点灯的油。

这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诵白天读过的书。

突然看到墙壁上有亮光。

他起床查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灯光从裂缝透了过来。

匡衡想了想,招来一把小刀,把裂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

他就凑着透过来的灯光看书。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学习的。

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了西汉时期著名的大学者。

二、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孙敬和苏秦。

1、悬梁刺股【xuán liáng cì gǔ】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2、出自《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和《战国策·秦策一》。

3、【成语故事】这则成语以孙敬“头悬梁”和苏秦“锥刺股”的故事。

东汉时期,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也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三国)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三国)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三国)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顾茅庐(刘备):【成语故事】官渡大战后,刘备败投刘表。

徐庶被骗去许都。

走时推荐诸葛亮刘、关、张到隆中拜访诸葛亮历经三次才得见。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北曹操占天时,南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

煮豆燃萁(曹植):【成语故事】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很妒忌兄弟曹植的才华,想找一个借口把他杀死,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处死。

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只好贬他去镇守边疆。

刮目相看(吕蒙):【成语故事】三国时期,东吴能武不能文的武将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后,发奋读书。

一段时间后,都督鲁肃来视察吕蒙的防地。

吕蒙就对蜀防备的事情讲得有条有理,还写份建议书给鲁肃,鲁肃很惊讶。

吕蒙说道:“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看.”初出茅庐(诸葛亮):【成语故事】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

而关、张不以为然。

不久,曹派夏侯惇领十万大军打新野,诸葛亮借刘备印剑点将。

埋伏在豫山博望坡,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大获全胜。

使关羽、张飞等佩服得五体投地。

乐不思蜀(刘禅):【成语故事】三国时,蜀国刘备驾崩后,刘禅继位,请诸葛亮辅佐。

阿斗每天吃喝玩乐,诸葛亮去世后,魏国攻打蜀国,蜀国阿斗自愿投降,带旧大臣到魏国去当“安乐公”,继续吃喝玩乐的日子,并说“此间乐,不思蜀。

”七步成诗(曹植):【成语故事】三国时,曹操的小儿子曹植才思敏捷,文笔隽美,深受曹操的喜欢。

他的哥哥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朝做了皇帝,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言过其实(马谡):【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蜀国大将马谡喜欢谈论军事理论,诸葛亮比较欣赏他.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魏国司马懿亲自带兵与张郃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带兵防守,可是马谡骄傲轻敌,死搬兵书,结果被打败。

历史人物故事的成语(优秀6篇)

历史人物故事的成语(优秀6篇)

历史人物故事的成语(优秀6篇)历史人物故事的成语篇一铁杵成针(李白)[释义] 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语出] 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正音] 杵;不能读作“wǔ”。

[辨形] 杵;不能写作“许”。

[近义] 持之以恒[反义] 半途而废[用法] 用作褒义。

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持之以恒”都形容有恒心;有毅力;但~比“持之以恒”更加形象。

[例句] 王明同学虽然伤残无手臂;但是他却能用双脚书写;并获儿童书法奖。

他是靠锲而不舍的努力;才使~的。

[成语故事]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历史人物故事的成语篇二秋毫无犯(岑彭)[释义] 秋毫:动物秋后新换的绒毛。

比喻十分纤m.xiezuowen 细之物。

形容军纪严明;对百姓无丝毫侵犯;也形容为人清正廉洁。

[语出] 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刘邦)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战国)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战国)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战国)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战国)
一、伍子胥
伍子胥(约公元前530年-公元前484年),春秋时期楚国将领,是楚国的国都郢(今湖北荆州)的人。

伍子胥父亲伍安墓被宋国攻击,子胥复仇的心愿驱使他不断努力修炼自己的才能,最终成为楚
国的大将军。

伍子胥和楚庄王合作,推翻了春秋时期奸臣子之乱,使楚国恢
复了昔日的荣光。

他还发明了攻城的战略,在战国时期对各国都有
很大的影响。

二、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前202年),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楚汉战争时期的楚国王。

他是陈胜杀死蒙巫的孙子,自幼耳聪目明,勇猛
善战。

项羽在楚汉战争中表现出色,一度攻占了咸阳,但最终被刘邦
打败。

项羽死后,被刘邦封为汉王。

三、司马迁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86年),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文学家。

他是《史记》的撰写者和编纂者。

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力求客观真实地记录历史事件和人物,被誉为中国历史学的奠基人。

他的《史记》成为了后世史书的范本。

附件:
附件一:伍子胥肖像图片
附件二:伍子胥墓地示意图
附件三:伍子胥事迹演讲稿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农民起义:指农民根据对社会不满和不公正的事态发展,组织起义并向或地主阶级进行反抗。

2.楚汉战争:指发生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间,楚国和汉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争。

3.咸阳:秦国的古都,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备:如鱼得水(刘备说得到诸葛亮如鱼得水)髀肉复生大获全胜三顾茅庐捶胸顿足诸葛亮:草船借箭鞠躬尽瘁三顾茅庐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不知所云指日可待开诚布公:负薪救火初出茅庐
关羽:超群绝伦过关斩将单刀赴会身在曹营心在汉挂印封金
吕蒙:刮目相看吴下阿蒙
周瑜:羽扇纶巾赔了夫人又折兵所向无敌既生瑜,何生亮
张昭:开门揖盗
赵云:偃旗息鼓一身是胆
曹操:望梅止渴百战百胜不计其数
曹植:七步之才才高八斗(晋代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
郭嘉:兵贵神速
徐晃:长驱直入
甘宁:谈笑自若
夏侯渊:所向无前
庞统:南州冠冕负重致远(说的是顾劭)
张合:出言不逊
许褚:赤膊上阵
诸葛谨、诸葛恪:蓝田生玉
刘禅:乐不思蜀
管辂:老生常谈
陆逊:忍辱负重
司马徽:好好先生识实务者为俊杰(说的是诸葛亮和庞统)
荀彧:坚壁清野
杨修:味如鸡肋
程昱:纵虎归山(说曹操放走刘备)
杨彪:老牛舔犊
赵咨:车载斗量
孔融两儿子:巢毁卵破
严颜:断头将军(严颜:“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
孔融:想当然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黄忠:百步穿杨
孟获:七擒七纵
鲁肃:不识时务
貂禅:肺腑之言
李催,郭汜:横行无忌
孙权:顿开茅塞
夏侯茂:膏粱子弟
孟达:措手不及
周瑜:寡不敌众
姜维:诡计多端
李意:鹤发童颜
张飞:虎入羊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