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密码学专题研究报告.
量子密码学的原理和实践

量子密码学的原理和实践随着现代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保障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传统的密码学技术已经难以满足对安全性的高要求。
因此,量子密码学作为一种全新的密码学技术,正逐渐被业界所关注。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介绍量子密码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1、量子密码学理论基础量子技术的最大特点是“纠缠”和“不可观测性”等概念。
在传统密码学技术中,加密过程是通过使用好的算法来保护密钥的安全性。
而在量子密码学中,却是通过物理规律来实现的。
量子密码学的主要基础就在于量子态中的保密性。
量子态的保密性是利用了物理实验发现的量子规律,不同于传统的加密算法。
首先,量子算法基于非常小的物理系统,即单个光子、电子、原子等。
由于单个基元的稳定性有限,所以信息交换过程中,即使在被攻击的情况下,量子态的安全性始终能够得到保证。
其次,量子保密技术具有自校验和完整性保护等特点。
量子纠错和量子认证等技术,不仅仅能够保证加密信息的安全性,还能有效地抵御内部和外部的攻击,使之更具有完整性。
2、量子密码学实践应用随着量子密码学原理的发展,量子加密技术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应用。
目前,量子密钥分发(QKD)被认为是量子加密技术中最具有潜力的应用之一。
其基本实现原理是利用公共信道分发干扰信息,将密钥共享过程保持在互不干扰的情况下进行。
此外,量子隐形传态、量子签名以及量子认证技术,同样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量子签名技术和量子认证技术的安全模型完美地解决了公证和信任问题,可在金融、医疗、电子商务等领域中得到充分应用。
3、量子密码学的发展与前景与传统的加密技术相比,量子密码学具有很多优势,例如信息的安全性更强,攻击成本更高等。
因此,量子密码学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价值。
然而,量子密码学在实践上也存在着困难和挑战。
其中,光学仪器的制造难度、高成本、设备技术复杂性等问题,都成为了限制其发展的瓶颈。
总的来说,量子密码学是一项前沿领域的技术,对于确保网络交换信息的安全保障意义重大。
量子密码学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与研究

量子密码学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与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密码体系难以抵挡日益复杂的攻击手段,因此,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加密方式,而量子密码学应运而生。
量子密码学作为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加密技术,可以在理论上实现绝对的安全传输。
量子密码学利用了量子态的特殊性质,如不可克隆性、量子纠缠和观测不可避免性等,保证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首先,量子密码学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量子密钥分发上。
传统的密钥分发方式需要借助一个公开信道进行密钥分发,但无法保证传输过程的安全性。
而量子密钥分发利用了量子态的不可克隆性,通过发送量子比特实现随机数传输,以确保密钥的安全性。
即使攻击者能够窃取传输过程中的比特信息,也无法复制和测量这些量子态,从而无法获取密钥信息。
因此,量子密钥分发可以有效防止传输过程中的窃听和篡改,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其次,量子密码学还可应用于量子认证领域。
传统的认证方式依赖于公钥密码体系,需要事先共享受信任的密钥。
然而,这种方式无法完全防止中间人攻击和密钥泄露的风险。
而量子认证则基于量子纠缠的特性,能够产生一种无法被复制的量子认证密钥。
发送者将认证信息通过量子信道发送给接收者,并利用量子纠缠的观测不可避免性进行认证。
只有当认证密钥完全匹配时,认证才能成功。
由于量子态的不可克隆性,攻击者无法中途窃取量子信息进行仿冒,从而提高了认证的安全性。
此外,量子密码学还可用于量子标识认证和量子签名等领域。
量子标识认证是一种基于量子态的身份认证方法,可以有效防止伪造身份和冒充攻击。
量子签名则是一种具有不可伪造性和抵御篡改的数字签名技术,能够确保签名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综上所述,量子密码学在信息安全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利用量子态的特殊性质,量子密码学可以实现更高级别的信息保护,有效解决传统加密方式所面临的安全风险。
然而,虽然量子密码学具有很大的潜力,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技术挑战和实际应用问题,例如量子比特的传输和存储、量子纠缠的保持和测量等。
后量子密码应用研究报告_概述说明

后量子密码应用研究报告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逐渐发展,传统的加密算法面临着破解的威胁。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后量子密码作为一种新兴的加密技术方向得到了广泛关注。
它通过利用量子物理原理和现代密码学的理论基础,旨在提供更高级别的安全性。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后量子密码的概念、发展背景以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2 文章结构本报告分为五个主要部分,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后量子密码应用研究的相关内容。
首先是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的目标和结构。
接下来是“后量子密码的基础知识”部分,在此我们会简要介绍量子计算原理和应用,同时探讨传统密码学存在的局限性。
然后,“后量子密码的概念和发展背景”将深入探讨后量子密码作为一种新型加密技术方向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在第三个部分“后量子密码的应用领域”中,我们将探讨后量子密码在通信安全与加密技术、数据存储与保护以及身份验证与访问控制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接着,在“后量子密码应用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这一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中,我们将总结回顾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并给出推进后量子密码研究和应用的建议,以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
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全面介绍后量子密码及其应用研究领域,通过对相关领域内研究成果和现有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深入的认识。
凭借对后量子密码技术原理和应用领域的了解,读者将能够更好地评估其优缺点,并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合理选择和决策。
此外,通过对挑战和解决方案的探讨,读者将了解到该技术需求及发展方向,并可以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 后量子密码的基础知识2.1 量子计算的原理与应用量子计算是一种使用量子比特而非传统二进制比特进行信息存储和处理的新型计算模式。
传统计算机使用的是经典比特,其状态只能为0或1。
而在量子计算中,量子比特(qubits)可以同时处于0和1这两个状态之间,利用了量子叠加性和纠缠性等独特的性质。
信息安全中的量子密码学

信息安全中的量子密码学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保护信息的安全性,传统的密码学已经不再足够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量子密码学作为一种绝对安全的信息加密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从量子密码学的基础理论、技术原理、应用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量子密码学基础理论在传统密码学中,信息的安全性主要依赖于密码算法的复杂度和密钥的保密性。
然而,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已经使传统密码学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相比之下,量子密码学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新型密码学,它具有绝对安全性,无法被破解。
量子密码学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两部分:量子密钥分发协议和量子公钥密码学。
量子密钥分发是一种建立秘密密钥的方法,它利用量子通信中的观测效应来实现信息的传输。
量子公钥密码学则是一种使用公钥和私钥实现加解密过程的方法,它利用量子力学中的超级位置和纠缠效应来实现信息的加密和解密。
二、量子密码学技术原理量子密钥分发协议是量子密码学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它基于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的原理,实现了无条件安全的密钥交换。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使用相同的密钥协议,在量子通信中传输量子纠缠态。
这种情况下,第三方窃听者无法窃取密钥,因为他们的干扰会破坏量子态,并导致通信中的错误。
量子公钥密码学的原理也是基于量子纠缠和超级位置的原理。
在量子通信中,只要信息的量子态被观测,就会被改变。
因此,量子公钥加密利用这种纵向不连续性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通常,发送方使用公钥加密信息,并将其发送给接收方。
接收方使用私钥解密信息并读取消息。
这样,即使第三方读取了加密信息,也不能破解信息,因为只有拥有私钥的人才能解密信息。
三、量子密码学的应用量子密码学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量子通信中,量子密钥分发协议可以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在量子计算中,量子公钥密码学可以节省计算机算力和存储能力。
同时,量子密码学也适用于购物和银行交易等场景下的安全传输。
四、量子密码学的未来发展量子密码学的未来发展非常广阔。
量子密码学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

量子密码学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在现代信息交流中,数据传输的保密性与完整性是最基本的要求。
而量子密码学的出现,为信息安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在科普的基础上,介绍量子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特点,以及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前景。
第一章量子密码学基本概念1.1 量子的基本概念量子是指能量在某些情况下的最小单位。
在经典物理学当中,物体的状态确定,能量的传递遵从能量守恒定律。
而在量子物理学中,物体的状态有可能是不确定的,能量的传递遵循概率规律。
这种不确定性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应用,如量子力学、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
1.2 量子密钥分发量子密钥分发是量子密码学的基础。
通过光子(量子)的传递,利用光子的特性进行随机性测量,使得密钥的分发过程不被窃听者所感知。
在量子密钥分发过程中,常用的协议主要包括BB84协议和E91协议。
其中,BB84协议是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量子密钥分发协议。
1.3 量子特性量子的特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量子叠加态量子叠加态是指两个或多个量子态以特定的比例叠加,形成新的量子态。
这种量子态的存在是量子计算所必须的前提条件。
通过量子叠加态,量子计算机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数据,大大提高了计算速度。
(2)量子纠缠态量子纠缠态是指两个或多个量子态之间存在特定的关联关系,即无论两个量子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它们都会同时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种特性可以应用于量子网路和量子密钥分发中。
1.4 量子加解密技术量子加解密技术是利用量子计算和量子态之间的特性,对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
与传统加密方法相比,量子加解密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随机性:利用量子纠缠态和量子的叠加态特性,实现加密和解密的全过程都是随机的,难以被破解。
(2)实时性:量子加密和解密都是实时的,不需要存储密钥,可以有效避免密钥被盗用的风险。
(3)不可复制性:量子态无法被复制,因此量子加密和解密是安全可靠的。
量子计算技术在密码破解中的最新研究调研报告

量子计算技术在密码破解中的最新研究调研报告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计算机在处理大规模问题时逐渐显示出局限性。
而量子计算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计算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密码破解领域。
本报告旨在调研并总结量子计算技术在密码破解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量子计算的基本原理、量子算法和量子计算机硬件实现等方面。
通过对相关论文和文献的综述和分析,我们将对量子计算技术在密码破解中的潜力进行深入剖析。
1. 密码破解的必要性及传统计算机的局限性密码在保护个人和机构的信息安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计算机在处理一些复杂的密码学问题上存在着困难。
比如,要破解一个包含1000位数字的RSA加密算法所需的计算时间将超过数百年。
这就要求我们探索一种更强大的计算手段。
2. 量子计算的基本原理量子计算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计算理论,利用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的特性来进行计算。
与传统计算机的二进制位(bit)不同,量子计算机使用量子位(qubit)进行信息存储和计算。
量子计算的基本原理包括叠加原理、量子纠缠和测量原理等。
3. 量子算法在密码破解中的应用3.1 量子因子分解量子因子分解算法是量子计算在密码破解中最著名的应用之一。
它可以快速分解大整数,从而破解传统密码算法的安全性。
著名的Shor算法就是一种用于因子分解的量子算法,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求解大整数的质因子。
3.2 Grover搜索算法Grover搜索算法是一种在无序数据库中搜索目标元素的算法。
在密码学中,它可以用于破解部分加密算法,如对称密码算法中的密钥搜索。
Grover搜索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远优于传统计算机的O(N)。
4. 量子计算机硬件实现实现一个可靠的量子计算机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前,研究人员主要关注的量子计算机硬件包括超导量子比特、离子阱、量子点和拓扑量子比特等。
每种硬件实现都有其优缺点,需要综合考虑其稳定性、解决误差和可伸缩性等因素。
结论:量子计算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密码破解领域的研究进展。
量子密码学专题 研究报告22页PPT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贝多芬
量子密码学专题 研究报告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量子密码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定稿)

附件6 编号学士学位论文量子密码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学生姓名:学号:系部:专业:年级: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 年月日摘要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领域的核心技术,在当今社会的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而量子密码技术是密码技术领域中较新的研究课题,它的发展对推动密码学理论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量子密码是以密码学和量子力学为基础、利用量子物理学方法实现密码思想的一种新型密码体制,与当前普遍使用的以数学为基础的密码体制(以下简称为数学密码)相比,它比数学密码的最大优势是具有可证明安全性和可检测性,这是因为量子密码的安全性是由量子物理学中量子不可克隆性和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来保证的,而不是依靠某些难解的数学问题。
由于量子光通信以及量子计算越来越重要,量子密码具有良好的前景。
量子密码方案具有无条件安全性和对扰动的可检测性两大主要优势,另外还具有防电磁干扰、抵抗具有超强计算能力的计算系统的攻击。
我相信量子密码在信息保护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潜在着巨大的应用和市场前景。
本文探讨了量子密码技术的基本理论与相关技术等问题。
关键词:密码技术;量子密码技术;量子物理;量子不可克隆性;测不准原理。
1AbstractPassword technology is a core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in many areas of today's society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The quantum cryptography technology is a new research topic in the area of cryptography, it 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ryptography theory development plays a positive role. Quantum cryptography based on cryptography and quantum mechanics with quantum physics method, the password is an idea of a new type of cryptography, and the current commonly used mathematical based cryptosystem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password for mathematics), compared to it than math password the biggest advantage is to have to prove that security and detection, this is because the security of quantum cryptography is by quantum physics quantum cloning inevitability and Heisenberg's uncertainty principle to ensure that, rather than relying on some hard mathematical problems. Due to the quantum optical communication and quantum computation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quantum cryptography has good prospects. Quantum cryptography scheme with unconditional security and the disturbance detection can be two major advantages, it also has ant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resistance with super computing power of computing systems. I believe that quantum cryptography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nformation protection, the huge potential application and market prospe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sic theory of quantum cryptography technology and related technical problems.Key words:Password technology;quantum cryptography technology;quantumphysics;quantum cannot be cloned;the uncertainty principle.2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第一章引言 (5)1.1密码学概述 (5)1.1.1经典密码学 (5)1.1.2量子密码学 (5)1.1.3经典密码与量子密码的区别 (6)1.2国内外研究现状 (6)1.2.1我国的量子密码技术的研究 (6)1.2.2国外的量子密码技术的研究 (7)第二章量子密码技术的理论基础 (8)2.1基础知识 (8)2.1.1光子的偏振现象 (8)2.1.2量子比特 (8)2.1.3量子叠加态 (8)2.2量子密码技术的基本原理 (8)2.2.1Heisenberg 测不准原理 (8)2.2.2量子不可克隆定理 (9)2.2.3量子态叠加原理 (9)2.3常用量子效应 (9)2.3.1量子纠缠态 (9)2.3.2量子隐形传态(quantum teleportation) (10)第三章量子密码技术 (11)3.1量子密钥分配 (11)3.2量子密秘共享 (11)3.3量子认证 (11)3.3.1量子消息认证. (11)3.3.2量子身份认证 (12)3.4量子密钥分发协议 (12)3.4.1 BB84协议 (12)3.4.2 B92协议 (14)3.4.2 E91协议 (14)第四章量子密码技术的展望 (15)34.1量子密码技术发展前景 (15)4.2未来量子密码应用的领域 (16)4.2.1军事领域[7] (16)4.2.2政府机关 (16)4.2.3网络安全 (16)第五章量子密码亟待解决的问题 (17)5.1量子密钥分配协议在实验上的改进 (17)5.2更纯的单光子源 (17)5.3光子检测器的研发[9] (17)5.4量子传输与现有网络的结合 (18)第六章结束语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21)45第一章 引言自密码学诞生以来,它的重要基础理论就是数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存在瓶颈 芯片所能集成的电子元件数量有限 摩尔定律
量子效应 芯片集成密度达到纳米级,出现量子效应
量子计算机的出现对密码学的影响
不可计算问题 密码学
Questions
量子计算机 (超级计算) 可计算问题
如何在所有问题基本上都是可计算的情况下,构建一个新的密码体制?
(现在的研究主要利用相位!)
假定Alice和Bob约定用线偏振量和圆偏振量的4个偏振态来实现量子密钥 分配,用
< > |
表示右旋圆偏振量; 表示左旋员偏振量; 表示水平线偏振量; 表示垂直线偏振量。
采用线偏振基(+)和圆偏振基(O)来测量光子的偏振态。规则如下:
1. Alices随机地发给Bob一组光子。 2. Bob随机的选择+、O接收光子,并测量光子的偏振态。(1/2选对,也 就是1/2测对。) 3. Bob得到光子的实际偏振方向,只有Bob知道! 4. Bob告诉Alice自己选择的测量基,即上表(2)的偏振基序列。结果不告 诉Alice。Alice告诉Bob那些测量基是正确的,并保留下来,其余的去掉。 若超过m/10不正确,实验失败。 5. Aice和Bob仅保留了相同基时的态,即表中(4)。双方随机地公开其中 的一部分态,若存在不一致,就说明有窃听!若一致,剩下的态转换二 进制数序列。如< |表示1,> -表示0。这样就得到了量子密钥。
主要成果
2005年,中科院郭光灿院士领导的课题小组 , 150km的室内量子密钥分配,利用网通的实际通信光缆。 从河北香河到天津。长期误差率低于6%。这是国际上公开 的最长距离的实用光纤量子密码系统。 2002年,德国慕尼黑大学与英军合作,用激光实现了 23.4km的量子密钥分配。 (空气中) 2003年,日本三菱电机公司也宣布,该公司用防盗量 子密码技术与100公里的光纤成功地传送信息,其传递距离 长度可达到87公里,打破了美国洛斯阿拉摩斯国家实验室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创造48公里的记录。
安全性讨论:若存在第三方对光子的测量,那么根据测不准 原理,必然会导致光子极化态的改变,并影响Bob的测量结 果。这样在(5)的比对过程中,就会出现不一致,哪怕是 一个相同,都说明信道被窃听。 上述密钥分配的缺陷:光的偏振特性在长距离的光纤传输中 会逐渐退化,造成的误码率增加。现在解决的办法是基于量 子纠缠和EPR效应的。目前最主流的实验方案是用光子的相 位特性进行编码。研究上进展最快的是英国、瑞士和美国。
(应用)
量子密码协议:
Bennett(贝内特)和Brassard(布拉萨德)于 1984年最早提出了量子密码协议,现在被统称为BB84 协议。该密码术与经典密码最大区别是它能抵挡任何破 译技术和计算工具的攻击,原因在于它的安全性是由物 理定律来保证而不是靠某种高复杂的运算。
采用量子的偏振量来作为量子位元
现在不可计算的问题难道永远不可计算了吗?
(量子算法)
量子傅里叶变换(Quantum Fourier Transfer, QFT)。传统的FFT的计算量是O(Nlog2N),而QFT只 要O(log2N) 。 Shor巧妙地把QFT与数论知识结合起来,提出了 因式分解,解离散对数两个问题的多项式时间算法。 1996年,IBM,Lov Grover提出了Grover’s Algorithm。在N(=2^n)个物品中,取出其中一个 的计算量是O(N^1/2) (原来是O(N) )
(传统粒子和量子)
传统粒子
传统意义上,任何 粒子都处在一个明确的 状态,是否测量都不会 改变状态。
量子
同时处在不同的状态, 同时处在不同的状 态,只是这些状态各自有 只是这些状态各自有不同 不同的发生概率(量子叠 的发生概率(量子叠加 加性),但是一旦被测量, 性),但是一旦被测量, 状态就被确定(量子态的 坍缩)。
(计算能力)
n个量子位元,可以产生2^n个所有可能组合(n 位二进制数)。量子计算机的处理器有n个量子位元, 那么同一时间执行一次运算,就可以同时对所有2^n 个不同状态作运算。而传统的电子计算机一次只能处 理一个状态。例,按理论估算,一个有5000个量子 位元的量子计算机,用30s就可以解决因式分解问题, 而传统的计算值需要100亿年(地球的岁数是46亿年, 太阳还有50亿年,产生智能只要46亿年!)。
(实现的困境)
量子计算基本上必须用到量子的相干性,没有相干 性,就没有高速的计算能力。但在现实中,我们很难保 持量子的相干性。消想干(量子相干性的衰减),主要 来自于外界环境与系统间的相互影响,且量子位元也不 会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量子密码:
应该叫做量子加密,它是使用量子的选择来阻止信 息被截取的方式。量子密码已经允许成为可选择的密码技 术。现在的应用以密钥分配为主 。
真正的随机性 量子纠缠态的非局域关联 测不准原理(量子不可克隆原理) 量子隐形传态原理
(量子纠缠态的非局域关联)
一个特殊晶体将一个光子割裂或者一对纠缠的光子, 这对纠缠的光子即使相距很远也相互联结。 设A、B两个自旋为1/2的粒子组成的相关体系处于自 旋单态,即总自旋为0,这对粒子称为EPR对,并且他们 朝相反方向自由运动。 若单独测A,则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概率1/2。 若已经测得B的自旋为向上,那么粒子A的自旋方向 不管测还是不测,都是向下的。 在测量的时候发生了量子态的坍缩。自旋态的构造 和坍缩都是非定域的,这就是处于纠缠态的粒子的非局 域关联性。(在统计上已经被证实二粒子态所呈现的非 局域关联性)。
(量子位元) 利用量子作出的单一位元,就称为量子位元 (Quantum Bit,Qubit)。
传统位元:任时刻,非0即1,确定的
(真正的随机性) 真正的随机性:
有1/2的概率为状态|0>和|1>。所以量子计算机可以 生成传统电子计算机头疼的真正随机数。
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完全确定性,电子计算机不会产生 真正的随机数,它只能生成相对的随机数,即伪随机数, 也就是说产生的伪随机数遵守一定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