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和理解干旱
干旱区

干旱区
(一)干旱区的定义
干旱区一般是指降雨少,年降水量小于年蒸发量,降水不能满足一般作物或植物生长所需的地区。
广义的干旱区包括极端干旱、干旱、半干旱三个亚地区或类型。
关于干旱区的范围和界限,直至现在仍缺少较一致的认识,不同的学者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有着不同的划分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是根据气候划分。
(二)干旱区的分布
根据梅格斯的分类,全世界的干旱区面积为4800多km2,约占陆地面积的33%,主要分布在长大区域,即:北非、亚洲中部、西南非、北美中部、南美的西南部和澳大利亚。
在我国干旱区是一条弧形条带绵亘于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地区,总面积达71万多km2 。
其中干旱的沙质荒漠约占60万km2 ,占干旱区面积的84.5%。
主要在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和内蒙西部;半干旱地区11万km2 ,主要分布于内蒙东部、陕西北部和东三省的西部。
2024年西南地区干旱心得体会

2024年西南地区干旱心得体会作为一个来自西南地区的居民,我亲身经历了2024年的干旱,这是一段让我深感触动和思考的经历。
在这____字的文章中,我将回顾这段经历,并分享我对干旱的心得体会。
首先,2024年的干旱给西南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缺水导致农田干涸,农作物凋零,农民的生计受到了严重威胁。
水源枯竭,城市供水紧张,人们不得不节约用水,经常断水成为常态。
草场干黄,牲畜饲料短缺,畜牧业遭受了重创。
干旱还导致河流干涸,湖泊蒸发,水生生物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下,我深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脆弱性和互动性。
我们过去过度开发水资源,滥伐森林,破坏生态环境,以至于如今干旱肆虐。
这种对自然的不尊重和侵占最终导致了自然的报复。
我们必须意识到,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其次,干旱使人们更加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和珍贵性。
在水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人们开始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我们逐渐摒弃了洗澡淋浴,利用洗脸水洗衣,收集雨水浇花等方法来节约用水。
我个人也开始更加节约用水,将浇水的时间调整到夜晚,减少水的蒸发损失。
从干旱中我们学会了珍惜每一滴水,不再将水资源当做理所当然的存在。
再次,干旱也带给我们一种对生命力的敬畏和对逆境的坚韧。
在干旱期间,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大面积凋零。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一些坚韧的植物仍然能在缺水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生命的顽强不屈,灵魂的力量。
同时,人们也变得更加坚韧不拔,寻找各种应对干旱的方法和措施。
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调度等,逐渐让我们走出了干旱的困境。
干旱让我们明白,逆境并非是束缚,而是激发潜力,磨砺意志的机遇。
同时,干旱也凸显了社会的团结和互助精神的重要性。
在干旱期间,许多慈善机构和志愿者组织加大了对受灾地区的援助力度,帮助农民脱离困境。
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帮助受灾地区恢复生产。
相互之间的患难与共,温暖了受灾地区人民的心,加强了社会的凝聚力。
在地理学中,干旱是如何定义的?

在地理学中,干旱是如何定义的?一、干旱的概念及分类干旱是指一定时期内降水量明显低于正常水平,或者水资源供应明显不足以满足人类和生态系统对水的需求的地区。
根据干旱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将其分为气候干旱、农业干旱和水资源干旱三种类型。
1. 气候干旱气候干旱是指由于长期持续缺水,导致土壤含水量极度不足的干旱。
气候因素是气候干旱形成的主要原因,如气温升高、蒸发潜热增加、降水量减少等。
2. 农业干旱农业干旱是指对农作物生长和发育影响较大的干旱,通常是由土壤水分不足导致的。
农业干旱不仅会导致农作物减产,还会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3. 水资源干旱水资源干旱是指水资源供应不足以满足社会和生态系统对水的需求的干旱。
水资源干旱主要由降水减少、地下水过度开采、水资源分配不合理等因素引起。
二、干旱的成因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导致干旱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水分布不均匀,地区之间出现明显的降水偏差。
气候变化会改变大气环流模式,影响降水形态和分布,从而引发干旱。
2. 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利用和覆被变化也会导致干旱的发生和加剧。
过度开垦和滥伐导致水源减少,河流干涸,土壤水分蒸发加快。
此外,不合理的灌溉和排水系统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和地下水过度开采,加剧干旱的程度。
三、干旱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影响1. 生态系统影响干旱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普遍而深远的。
植被和动物栖息地的减少会导致物种灭绝,破坏生态平衡。
干旱还会导致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生态系统恶化。
2. 农业影响干旱对农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农作物因缺水而减产,农民的生计受到严重威胁。
此外,干旱还会导致灌溉设施破损、土壤盐碱化等问题,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效益。
3. 社会经济影响干旱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缺水导致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受限,给社会带来不便。
农业减产会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影响居民的生活成本。
此外,干旱还会导致就业机会减少、社会稳定性下降等问题。
干旱的意思

干旱的意思干旱的意思是:天气炎热而无水。
干旱也叫缺水,在我国北方,每到春季和秋季就有一段时间比较干旱,农作物常因缺少雨水而得不到及时灌溉,从而影响收成。
所以,“干旱”又是一个常见词语。
干旱会给人们带来很多不便,如果遇上了大旱年头,那么人民的生活将受到严重威胁。
现代科学证明,在全球范围内,有些地区存在着特殊的自然条件,它们使某些地区降水量极为稀少,而另外一些地区则相对湿润,形成鲜明的对照。
干旱的危害还体现在土壤中,由于土壤中含水量减少,造成植物根系吸收养分困难,使树木枯萎、凋落,甚至死亡。
因此,干旱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而且干旱还能诱发火灾。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地已经发生过数千次火灾,其中许多都与干旱有关。
干旱除了直接给人类带来危害之外,它还会导致洪涝灾害。
据统计,每年因干旱引起的洪涝灾害约占总数的30%左右。
当然,我们要认识到,干旱并非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实际上,它既可以帮助植物生长繁殖,增加产量;也可以促进人们改善生活环境,利用干旱地区充足的光照资源,建立新型工业基地等。
干旱还可以使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
这样,我们才能正确理解干旱。
干旱的本质是空气中的水蒸汽含量低,水分不足,空气太干燥,人感觉口渴,喝大量的水后仍不能缓解。
通俗点说,就是你呼出去的水气再被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给冻住了,凝结在空气里面了,变成冰晶了,而且越积越厚。
当空气达到一定温度(零下)时,这种情况就会转化成雾。
但是,雾不是水,只是液态的水汽。
干旱地区,人们需要的水汽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夏季强烈的太阳辐射可以提供大量的水汽,使空气保持饱和状态。
冬季,太阳辐射弱,空气中的水汽不易达到饱和状态,或者说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这样,干旱地区的空气就显得比较干燥,容易出现雾。
干旱地区由于云层薄,容易出现高空槽,高空槽前暖湿气流迅速抬升,云层减少,空气变得异常干燥,因此,高空槽附近往往容易产生雷阵雨。
可见,干旱虽然有弊端,但同时也有优点,它可以激励人们战胜干旱。
自然辩证法视角下的自然灾害研究

自然辩证法视角下的自然灾害研究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
从古至今,自然灾害在各个时期都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然而,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然灾害成为了一个迫切的课题。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可以为自然灾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本文将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出发,探讨自然灾害的研究方法和对策。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由各种矛盾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体。
自然界中存在着诸多矛盾,如寒暑、干湿、高低等等。
这些矛盾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从而推动了自然界的发展和变化。
自然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而解决矛盾则是发展的动力。
二、自然辩证法视角下的自然灾害研究方法在自然灾害研究中,自然辩证法强调对灾害背后的矛盾和相互作用的研究。
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矛盾激化和集中爆发的结果。
通过对灾害发生前的自然环境、气候变化、地质构造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揭示灾害发生的规律和机制。
其次,自然灾害研究需要关注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矛盾。
自然界中的灾害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例如城市扩张导致的土地利用不合理,过度开采导致的水资源匮乏等。
通过对人类活动与环境矛盾的深入研究,可以找到减少灾害风险的对策和措施。
三、自然灾害研究的应用与对策自然辩证法视角下的自然灾害研究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更是为了制定科学的灾害应对策略。
以下是几种常见自然灾害的研究应用与对策:1. 地震研究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自然辩证法视角下的地震研究强调对地震前兆以及地震波传播机制的深入研究。
通过建立地震预警系统和制定建筑物抗震设计标准,可以减少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2. 水灾研究水灾是由于雨水过多或河流泛滥等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
自然辩证法视角下的水灾研究需要关注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系统、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可以减少水灾的发生。
3. 干旱研究干旱是缺水引起的自然灾害,对农业和生态环境有着严重的影响。
认识自然灾害

认识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引发的具有破坏性的天气、地质或生物事件,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损失并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地震、洪水、台风、暴雨、干旱、冰雹等。
认识自然灾害有助于我们提前做好防备措施,减轻灾害的危害。
一、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和表层承载能力不足而引发的自然灾害。
最常见的地质灾害是地震和山体滑坡。
地震是地球板块运动导致的,会造成地震波的传播和地壳的破坏,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深远的影响。
山体滑坡则是由于山地地质构造、人类开发活动或水土流失等因素导致的,会造成滑坡地区的房屋和道路毁坏,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二、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由于天气变化引发的灾害。
常见的气象灾害有洪水、干旱、台风、暴雨和冰雹等。
洪水是由于径流量大于承载流量而导致水体泛滥,给沿岸地区和低洼地区带来严重危害。
干旱则是由于降水严重不足导致的,对农业和水资源造成重大损失。
台风、暴雨和冰雹都是在特定气象条件下形成的极端天气现象,会造成破坏性的风雨和冰雹伤害。
三、生物灾害生物灾害是由于生物因素引发的灾害,包括疫病、虫害和蝗灾等。
疫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会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严重威胁。
虫害是指某些昆虫在特定时期繁殖过多,对农作物和植被造成严重危害。
蝗灾则是指蝗虫大规模繁殖和迁飞,给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巨大损失。
四、认识自然灾害的重要性认识自然灾害的重要性在于提前预防和减轻灾害的危害。
通过了解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特点及其发生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损失。
例如,在地震多发地区,可以加固建筑物,制定紧急疏散预案,提高人们的自救互救能力。
对于气象灾害,可以及时采取防御措施,对低洼地区加固防洪设施,统筹水资源等。
对于生物灾害,可以加强疫病预防控制,做好农作物和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此外,认识自然灾害还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能力。
提前了解不同灾害的防御知识,学会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方法,可以在灾害发生时做出正确的应对和决策,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农业抗旱发言稿

农业抗旱发言稿尊敬的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农业科技专家,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农业抗旱的重要性以及我对于农业抗旱的建议。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农业抗旱的背景和重要性。
干旱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非常严重的威胁。
干旱会导致农田水分不足,作物生长受到抑制,产量大幅下降。
据统计,全球每年由于干旱引发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
尤其是农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往往更加困扰于干旱的威胁。
因此,农业抗旱对于粮食安全和农民生计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进行农业抗旱呢?我认为有几个方面需要我们努力。
首先,我们要加强对于干旱的监测和预警。
通过现代化的农业气象监测系统,可以监测到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土壤湿度等关键指标,提前预警干旱的发生。
这样可以让农民提前做好准备,采取一些措施减轻干旱对于农作物的影响,比如合理安排灌溉、选择适应干旱环境的作物品种等。
其次,我们要加大对于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用水量,提高灌溉效率。
例如,滴灌和微喷灌是目前比较成熟的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把水直接送到作物根系附近,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此外,利用雨水收集和蓄水技术也是一种有效的节水措施。
这些技术的推广应该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农民的积极参与。
第三,我们要加强土壤保水和保肥。
干旱条件下,土壤湿度对于作物生长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要加强土壤保水措施,比如耕种方式要合理,不宜进行过度耕作,避免土壤的水分和养分流失。
此外,可通过施用有机肥料来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土壤湿度。
这些措施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对农作物的抗旱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农民的参与和培训。
农民是农业抗旱的主要执行者,他们应该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抗旱知识和技能,比如合理的灌溉方法、抗旱作物的选择和培育等。
政府可以在农村开展农业抗旱培训,提供技术和经验的支持,让农民在面对干旱时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
干旱分级标准

干旱分级标准干旱分级标准是针对水资源短缺现象的一种分类方法,它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及公众更好地了解干旱的严重程度,从而采取更有效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干旱分级标准及其应用领域,并提供一些应对干旱的建议。
一、干旱概念及分级必要性干旱是指由于自然原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导致水资源供应与需求失衡,从而导致水资源不足的现象。
干旱不仅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影响到人类生活、工业生产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应对干旱,有必要将干旱现象进行分级,以便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
二、干旱分级标准概述1.轻旱: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20%-40%,水源地供水正常,但部分农田、植被出现水分不足现象,可能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
2.中旱: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40%-60%,水源地供水紧张,农田、植被水分严重不足,农作物生长受到较大影响,部分水源地可能出现供水不足现象。
3.重旱: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60%-80%,水源地供水严重不足,农田、植被干旱严重,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生态环境恶化,部分地区出现人畜饮水困难。
4.特旱: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80%以上,水源地供水极度紧张,农田、植被干旱极度严重,农作物大面积死亡,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人畜饮水极度困难。
三、干旱分级标准应用领域1.政府决策:各级政府可根据干旱分级标准,制定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如限水、停水等,确保水资源合理分配。
2.农业生产经营:农民可根据干旱分级标准,调整种植结构,选用抗旱作物,合理安排灌溉用水,降低干旱损失。
3.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相关部门可根据干旱分级标准,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防止干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4.公众教育:通过普及干旱分级知识,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抗旱的氛围。
四、应对干旱的措施1.加强水资源管理:实行水资源总量控制、用水定额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完善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水库、水池等储水设施,提高抗旱能力。
3.推广节水技术:普及节水灌溉、喷灌、滴灌等技术,降低用水消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 词 :干旱 ;定义 ;类型 ;成 因 ;影响
中图 分 类 号 :S6 1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 80 2 1 ) 60 6 —5 00 0 6 (0 10 —07 0
国 内外关 于干旱 的定 义和指标 多达 10多种 。对 0
源学 则将 土壤 、空气 干燥及河 流缺水 均视 为干旱 ,对 干旱 的覆 盖范 围界定不 同。 20 0 8年 1 2月 2 t 布 、2 0 9 E发 0 9年 3月 2 日开 9
笔者对 “ 旱 ” 出 的定 义 是 ,由于 自然或 人 为 干 作 的因素 ,致使 某一 地 区可 利用水 分较 多年平均 值 明显
偏低 的现象 ,即为 干旱 。按 照这 一定义 ,导致 干旱 的 因素 ,既包 括 了引起 干旱 的 自然 原 因 ,也包括 了引起 干旱 的人为 原 因 ;对于干旱 造成 的后果 和影 响 ,此定
若
点 是降水 持续较 常年偏 少 ,土壤表 面干燥 ,土壤 出现
水 分不 足 ,地表 植物 叶片 白天有萎蔫 现象 ,对农作 物
和 生态环 境 造 成 一定 影 响 ;I 名 称 为 “ 旱 ” V级 重 ,特
点 是土壤 出现水 分持续 严重 不足 ,土壤 出现 较厚 的干
时间
土 层 ,植 物萎蔫 、叶 片干枯 ,果实脱 落 ,对 农作物 和
始实 施 的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水 利 行 业 标 准 《 情 等 级 旱
标 准 》 ,对 “ 旱 ” 义 则 是 :“ 降 水 减 少 ,或 中 干 定 因
入境 水 量不 足 ,造 成 工 农 业 生 产 和 城 乡 居 民生 活 以 及 生 态 环境 正 常用 水需 求 得 不 到 满 足 的 现象 。 这 一 ” 定 义 ,又 明显有 别 于上 述 几 种 定 义 。这 里 ,将 干 旱
李 中锋 , ∥如何认识和理 解干旱 等
长发 育受到 制约 ,并 进而 带来农 作物 收成减 少或绝 收 的现象 。体 现农 业 干旱 的主要 因子 是 :降 水 、气 温 、 蒸发量 、土壤墒 情 、土壤持 水能力 、作物 品种 以及 干 旱发生 的季节 等。农业 干旱 是一种 比较 复杂 的干旱 现 象 ,它 的主体是农 作物 。 由于农 作 物 品种 、种植 方式
起 的土壤干一 定 的区 别 ,但 其相 互 之 干 与 旱 有
问联 系也 是 非 常 内在 和 紧 密 的 。凡 是 气 候 干 燥 的 区
中给出 的三个定 义 ,共 同点是 引起 干旱 的原 因是 一致 的 ,就是 “ 期无 雨 或 少 雨 ” 长 ,而 不 同点 在 于 对 引 起 的后 果与影 响有差 异 ,应 用气象 学将 土壤 与气候 干燥 均视 为干旱 ,气候 学仅视 空气 干燥 为干旱 ,而气候 资
降 ,都是 可 能 引起 水 文 干 旱 的重 要标 志 。相 反 ,水
文干 旱 对 大 气 降水 的 敏 感 性 则 要 较 气 象 干 旱 弱 一
些 。水利 行 业标 准 《 情 等级 标准 》中 ,在 对 有 效 降 旱
视 为 无有 效 降 雨 。具 体 就 是 :在 春 季 ( 3月 至 5月 ) 为无 有 效 降 雨 ,该 日即 视 为 无 雨 日;夏 季 ( 6至 8
值 低 。但 与 自身常 态相 比 ,大气 降水量 或土壤 含水量 则 是 明显 减少 ,影 响到农作 物 、动植 物的正 常发育和 生 长 ,并 进而带 来其 他一 系列 的不 利影 响 。干 与旱 的
区别示意 见 图 1 。
流缺水及 空气干燥 的现象 ” 。 比较这 几个定 义 ,可 以说是 似 同而非 同 ,大 同而 小 异 。《 代 汉语 词 典 》 的定 义 最 简 明 ,但 也 会 最 现 给 容易引起不 同的 理解 。按 照该定 义 ,因降 水减少 而引
于 干旱问题 ,不 同角度 的定 义 和不 同标 准 的衡量 ,体 现 了人 们对 干旱 的认 识和 理解存 在着 明显 的差异 。缺 少准确 和客观 的干旱 定义一 直是人 们理解 干旱 的主要 障碍 ,这在一 定程度 上导致 了社会 有关 方面对 于干旱
问题 的反应滞 后和决 策上 的失时 、失 当。对 干旱成 因 和影 响的不 同认识 和理解 ,也在较 深层次 上左 右着人
水 ,其次 考虑 的是土 壤含水 量 ,然后 是对植 物 的影 响
以及工业 生 产 、人 畜饮 水 等 。而对 江 河 流量 、水位 、
水 库蓄水 以及 地 下 水 变 化 等 基 本 上 没 有 考 虑 ,对 气
乏 考虑 。 பைடு நூலகம்
2 2 水 文 干 旱 .
温 、风速 、蒸发 量等 与大气 密切相关 的因素似乎也 缺
水利水 电技术 第 4 2卷
2 1 年第 6期 O1
如 何 认 识 和 理 解 干 旱
李 中锋 ,袁 明 菊
( .北 京 师范大 学 水科 学研 究院 ,北京 1 0 7 ;2 利部 办公厅 ,北 京 10 5 ; 1 0 8 5 .水 0 0 3
3 .陕西杨 凌新 华水务 有 限公 司,陕西 杨 凌 720 ) 1 10
平 衡造成 的异 常水分 短缺现 象 。由于地 表径流是 大气
降水与下 垫 面综 合 调 蓄 的结 果 ,地 下 水 是 面 雨 量 下
渗 、江河 湖库 水量侧 向补 给以及 土壤地质 条件综合 运
动 的结果 ,地 表水 和地下水 的流量 、储量 、水位 等实
2 关于干旱的类 型
关于干 旱 的种 类 ,不 同 的社 会组织 及学科 门类对 干旱 种类 的划分也 存在着诸 多不 同的理 解和认 识 。干
级 的气 象干 旱对农业 和生 态环境 的影 响程度 : I 级名
月 ) 日雨量 小 于 5I 的降 雨 视为无 有 效 降雨 ,该 , l l m
农业 干旱是 指 由于外界 因素影 响 ,造成农 作物体
内水分失 去平衡 ,持续 发生水 亏缺 ,导致作 物正常 生
水利水 电技术 第4 卷 2 2 1 年 第 6期 01
于某 个数值 的天数 、连续无 雨 的天数 、降水距 平百分
比( 降水距 平偏 小 值 ) 、降 水 十分 位 数 ( 分位 数 ) 百 以 及各种 大气参 数或 其组合 等 。 20 0 6年 1 月 1日我 国开始 实 施 的《 象 十 旱 等 1 气 级》,将 气象 干旱划 分 为五 个 等级 ,并评 定 了不 同等
图 1 干 与 旱 的 区 别 示 意
生 态环境 造成较 严重影 响 ,对工业生 产 、人 畜饮水产
生 一定影 响 ; v级 名 称 为 “ 旱 ” 特 ,特 点 是 土 壤 出 现
域 ,在一定 程度上 均存在 着不 同方 式 的旱象 ;而在 出 现旱 情 的地 区 ,土 壤 、空 气等相 关领域 ,无疑 较常年
“ 旱” 干 二字 并称 。而在 英语语 言文 化 中 ,“ ( r . 干” ai d i ) “ ” dog t是有 着 一定 区别 的 。就气 候特 点 t 与 旱 ( ru h) y
“ 干旱 ” 解释 为 “ 因降 水不 足 而 土壤 、气候 干 燥 ” 。百
度百科 网络上 从 三 个 学科 对 “ 干旱 ” 行 了定 义 :一 进 是从 大气 科 学 ( 级 学科 ) 的 应 用 气 象 学 ( 级 学 一 中 二
下 水 可利 用 总量 或 分 量 的动 态 变 化 ,如 河 流 流量 的
减 小 、江 河水 位 的变低 以 及地 下 水 水 位 线 的 连续 下
旱 和经济社 会干旱 。这 四种类 型的干旱 ,与其 说是从
原 因上进行 的划分 ,不 如说是从 表现 形态及 后果影 响 方 面进行 的划分 。 2 1 气 象干旱 .
科) 上定 义 为 “ 期无 雨 或 少 雨 导致 土 壤 和 空 气 干燥 长 的现象 ” ;二是 从 地 理学 ( 一级 学 科 ) 的气 候 学 ( 中 二
级学科 ) 定 义 为 “ 期 无 雨 或少 雨 导 致 空 气 干燥 的 上 长
来 说 ,“ ” 一种 常 态 ,而 “ ” 一 种 变 态 。常 年 干 是 旱 是
日即视 为 无雨 日。
2 3 农 业干旱 .
雨 天 数 的计 算 中 ,将 在 不 同 季节 中雨 量 较 小 的 降雨
气象干 旱是指 由降水 、蒸 发收支不 平衡造 成 的异 常水 分短缺 现象 。气象 十旱 的表 征值经 常有 降水量低
和秋 季 ( 9月 至 l ) 日雨量 小 于 3mm 的降 雨视 1月 ,
旱学 术界通 常从干 旱 的特 征表现 与影 响领域 出发 ,将 干旱 分为 四种类型 ,即气 象干旱 、水文 干旱 、农 业干
测 数据 ,成 为衡 量水 文干旱 的相关 指标 因素 。在 时间
不 同时 间尺度 。
历 程上 ,或采用 年度 、或采 用月度 ,还有 采用旬度 等
与 气象 干 旱相 比 ,水 文 干 旱 更 注 重 地 表水 与地
降雨较 少 的地 区 ,空气 、土壤 均较干 燥 ,但 并不意 味 着 就是 “ ” 旱 的出 现 。相 反 ,出现 “ ” 地 区 ,降水 旱 的 值 及土壤 湿度 的绝 对值也并 不一定 就 比干燥 区的相应
现象 ” ;三是从 资源科技 ( 级学 科 ) 的气候 资 源学 一 中
( 二级学科 ) 上定 义为 “ 长期无 雨 或少 雨导 致 土壤 和河
W ae eo r sa d Hy r o rEn ier g V l4 o 6 t R s uc n do we gn e n o 2 N r e p i
收 稿 日期 :2 1_3 o 0 l( 一4 J
作 者 简 介 :李 中锋 (9 8 ) 16 一 ,男 ,安 徽 临 泉 人 ,主任 编 辑 ,博 士 研 究 生 ,宣 传 信 息 处 处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