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宏观经济的PPT-宋国青
第四章宏观经济分析ppt课件

第四章宏观经济分析ppt课件
我国的总体经济形势及证券市场的发展
1、宏观经济向好,股价长期看涨; 2、由于证券市场制度完善的需要,有一定 的不可预见性。 3、随着优质公司的不断加入,价值投资观 念将更加深入,股价分化势在必然。 4、无论什么股票,波段操作是必要的。
济处于上升阶段,产量和就业都持续增长,那么股 价也将持续上升。 (3)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很危险的,会影响股价的下 跌。 (4)政府不会容忍通货膨胀长期存在,所采取的措 施会使股价下跌。
第四章宏观经济分析ppt课件
通货膨胀分析(三)
(5)通胀对不同的公司的影响是不同的。 (6)通胀通过经济、社会、心理,从而影响
反映经济周期的指标 先行指标 有12个:
①制造商雇用工人每周平均工作时数;
②制造商完成订单与交运货物的绩效;
③制造商所获得的消费物品和原料的订单 金额;
④兴建工厂与投资生产设备的合约;
⑤建筑执照的申请数量; ⑥小型工商业的转换速率;
第四章宏观经济分析ppt课件
⑦每周平均向州政府申请失业救济的; ⑧制造商存货金额的变动; 股价指数的变动; ⑨敏感性商品价格的变动; ⑩股价指数变动; (11)公司和消费者信用变动的情况; (12)货币供应量M2的变动。
第四章宏观经济分析ppt课件
基本分析的内容
宏
行
公
观
业
司
证 券
投
分
分
分
析
析
析
资 选 择
第四章宏观经济分析ppt课件
一、宏观经济运行与证券市场的关系
证券市场行情是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晴雨 表。
《宏经经济政策》课件

03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基本概念
货币政策定义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 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影响 经济运行和通货膨胀水平的经济
政策。
货币政策目标
维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保 障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等。
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公开市 场操作等。
货币政策的工具与手段
存款准备金率
新兴古典经济学派认为,政府应该通过改 革市场机制来促进经济发展和增长。
02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基本概念
财政政策定义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税收 和支出等手段,对经济进 行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措施 。
财政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的目标包括稳定 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保 持物价稳定和平衡国际收 支等。
财政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手段包括税收、 政府支出、国债和预算等 。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经济增 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 平衡等。
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工具
01
02
03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税 收和支出等手段来调节经 济活动的政策。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 过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等 手段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政 策。
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 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 级和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 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实践与案例
中国的“一揽子计划”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 经济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产业政策 和区域政策的协调等,取得了显著成效。
欧盟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欧盟成员国之间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包括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的协调等,以促 进欧盟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第八章宏观经济政PPT课件

2020/10/13
10
货币流通速度与LM曲线
MD对利率的弹性越大,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就 越大
货币主义者认为MD对利率缺乏弹性 陡峭的LM曲线削减货币政策的效果
2020/10/13
11
财政政策的效果
r
LM1
r2
B
LM2
r3
C
r1
A
IS2
IS1
Y1 Y2 Y3
Y
2020/10/13
12
货币政策的效果
W
O 2020/10/13
2.5%
5.5%
U
20
结构型通货膨胀
由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失衡引发 一方面,供不应求的商品价格自行上升
另一方面,由于示范效应导致一般物价水平轮 番上涨 三个显著特征:细分的分析方法、综合模型、 分析框架
2020/10/13
21
社会性通货膨胀 政府支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超过25%, 会产生巨大通胀压力
消费增加
P0 P1
Y0 Y1
2020/10/13
P下降 Y
投资上升
外资流入增加
3
总供给曲线
AS定义:指的是与任一物价水平相对应的所 有厂商能够并且愿意提供的产量
AS由生产函数、劳动需求函数、劳动供给函 数以及货币工资曲线推到得到
Y=f(N,k) k是常数,代表资本,N代表劳动力
2020/10/13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23
预期型通货膨胀 分为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
货币学派认为,短期内失业和通胀间存在交替 关系,而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
理性预期认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不存在的
2020/10/13
《宏观经济分析》课件

我们将定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并讨论它们对经济的影响,如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利率变化等。
失业率的衡量和分析
我们将介绍失业率的衡量方法,如劳动力参与率、就业率等,并分析失业率对经济的影响和政策应对。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驱动力
我们将探讨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包括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劳动力素质等, 并分析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我们将详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包括经济增长、就业、通货 膨胀、国际贸易等,帮助您全面了解宏观经济学所涉及的领域。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展历程,介绍主要学派的观点和贡献,如凯恩斯 经济学、古典经济学等,以帮助您理解不同宏观经济学派的思想和分析方法。
GDP的计算及其含义
我们将解释GDP的计算方法,并探讨它代表的经济活动和国家经济状况。了解 GDP对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性和应用。
国民收入的构成和衡量
我们将分析国民收入的构成要素,如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并介绍国民 收入的衡量方法,如国民收入总额、国民收入分配等。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定义和影响
《宏观经济分析》PPT课 件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通过本课件,我 们将深入探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相关政策,帮助您更好 地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我们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包括经济总体、宏观经济变量、 宏观经济指标等,并探讨它们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概述PPT课件

27
《国民经济核算》相关文献 返回
[1]联合国、欧盟委员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国民账户体系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 1993)》,
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SNA1968
2.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选题和具体研究,往往要 直接参考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
13
• 反过来,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不断深入,可 以推动宏观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完善。
1. 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核心的宏观经济统计是 宏观经济学的实证基础,它提供了描述国民经 济运行过程数量特征的系统方法和系统数据;
5.撰写分析报告。
本章完 23
SNA1968、SNA1993、SNA2008
24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1992、2002、2015) 25
课程教材
杨灿主编、 周国富副主编: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四版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5年3月
26
上一版本
杨灿主编、 周国富副主编: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 (国民经济统计学)》 中国统计出版社,
计分析(邱东教材较好) • 失业统计分析 • 国际经济比较统计分析 • 宏观经济效益统计分析
10
赵彦云(2014)《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的章节安排
• 总供给与总需求统计分析 •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 消费需求统计分析 • 投资需求统计分析 • 产业结构统计分析 • 资金流量统计分析
• 通货膨胀统计分析 • 经济周期统计分析 • 国民经济景气统计分析 • 经济增长统计分析 • 国际经济统计分析 • 产业竞争力统计分析
宋国青-中国宏观经济状况分析

宋国青-中国宏观经济状况分析先来讲讲最新数据:1. 工业跳水很厉害6月份16.0%跌到11月份5.4%,5个月的跌幅是自有月度数据以来最厉害的。
由于以前没有月度数据,我们用年度数据来推测一下,应该过去三十年以来是下跌的最厉害的。
尽管增长率比89年要好一点,但从热到冷的转变是最猛的。
2. 重工业下跌得最凶(下跌了17-18个百分点),轻工业跌得不太凶,11月份轻工业只跌了10.1%(自6月以来下跌了3个百分点)。
重轻工业的比例一下子就下去了7%,这是过去很长时间没有的现象。
从主要产品的产量也可以看出严峻情况。
发电量下跌得最凶,过去两个月每月下跌四五个百分点,两个月跌了10%,算年率是5%的速度往下跌,这样看来过去的波动简直是不算波动。
从月度数据推测,如果明年下半年没有非常强劲的增长,明年将负增长,不能确定,但可能性很大。
这将是1950年来很少有的情况。
自1950年以来,1961调整时大炼钢铁后,1967/68年文革企业停产,其他时候没有发电量负增长,包括1989年全年发电量也在上升。
1991/95/98年都无发电量的负增长。
钢材三四个月以来产量的下跌也有十几个百分点了。
从86年以来的月度数据来看,过去一直也没有达到这次的一半大的波动幅度,足见这次的波动幅度之凶。
我们看到,这之前重工业的比例上升很凶,从97到07年十年间以现价(以当年价格计算)的重轻工业比例上升了一倍,以不变价格计算的重轻工业总产值上升了三分之一。
过去讲重轻工业比例稍微波动二三十个百分点就已经算是很厉害了。
为什么引起重轻工业比例有这么大的变动?国内投资能解释一部分:这几年投资率上升。
看投资/消费比例上升了,00年以来这个比率上升了50%。
但完全用来解释还不能完全说通。
另一方面原因就是出口:以前说是中国出口消费品,进口投资品,现在完全不是这样了。
从出口结构来看,出口的是制造业里面的重工业产品,其实就是投资品(机器设备特别高)。
因此说,国内投资率上升加上出口的重工业品的比率上升导致了重工业比例迅猛上升。
经济学宏观经济PPT课件

03
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
货币职能与货币政策工具
01
02
03
货币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 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 货币。
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 金、利率政策、再贴现和 汇率政策等。
货币政策目标
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 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
中、银行的银行 和政府的银行。
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经济周期阶段
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波动理论
包括凯恩斯主义理论、货币主义理论、新古典主义理论等对经济周期波动的不同解释。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 分析了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传导机制和影响因素。
05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国际贸易理论及政策实践
国际贸易理论
包括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等,解释国家 间贸易的原因和模式。
贸易政策类型
包括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等,分析不同 政策的实践效果。
国际贸易组织
介绍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贸易组织的职能和作用。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1 2
国际收支平衡表概念 记录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 交易。
02
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
国民收入概念及核算方法
国民收入定义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所创造的最终成果的价值总 和。
核算方法
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生产的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入 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值的一种方法;收入法也称分配 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支出法是从
中央银行运作机制
国民收入核算总需求和总供给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收入核算总需求和总供给
•名义GDP和实际GDP
3、名义GDP与实际GDP A 含义
名义GDP:是以当期的价格或者以当期的
货币衡量的一定时期的产量;
实际GDP:是以不变的价格或是以相同的
购买力的货币衡量的物质产出。
名义GDP不能直接比较,实际GDP则可以。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收入核算总需求和总供给
•X100%
=
• 前一年的CPI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市场篮子里 面的商品组合是具有代表性的生产性投核算总需求和总供给
•GDP的局限性
4、GDP的局限性 GDP无论作为产出的衡量指标还是作为社
会福利的衡量指标都远非完善。
A 有些产出因没进入市场,没有计入GDP B GDP没有反映质量的改进 C 有些对人们有害的东西的生产没有在GDP的 计算中受到考虑(绿色GDP) D 没有加上地下经济 E 不能完全体现社会福利
国民收入核算总需求和 总供给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9
国民收入核算总需求和总供给
引例:
• 2007年,前三季度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刚刚 公布不久,各大研究机构已经陆续开始了对全年 经济形势的盘点。
• 10月28日,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CCER)举办的第11次观察报告会上,该中心教 授宋国青预计今年第四季度的经济增幅将达到 12.1%,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为6.4%。
PPT文档演模板
•例如:一件衣服的生产阶段和增加值
生产阶段 产品的市场价 增加值
值
棉花
10元
10元
布匹
20元
10元
成衣
50元
30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调后M2的3个月增长年率(%)
28
24
20
16
12
8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调整后M2和CPI的3个月增长年率(%)
30 25 20 15 10 5 0 -5 -1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m2
其他情况
• GDP平衡表 2005年上半年贸易顺差同比增量占GDP 增量2/3强 • 消费基本正常或者略为偏强 房地产升值对消费的“财富效应” • 投资数据问题很大,可能相当疲软 • 存货投资可能相对很小或者为负
当前情况总结
• 2004年以来,M2增长率出现一个大U字 • 实体经济和主要价格指数跟着走出U字 • 目前的货币情况比较适当,但5月当月偏 低 • “二八月乱穿衣”,其实是少有的好形 势 • 房地产新政投下巨大阴影
价格传导问题
• 传导机制问题 • 双向传导 • 生产调整周期
2005年情况预测
05.1 工业 11.8 GDP 05.2 13.0 05.3 14.0 05.4 14.3 05 13.8 8.6
CPI
2.4
1.3
0.8
2.0
1.6
政策可能
• 利率几无上整2.0
1.5
1.0
0.5
0.0 02:01 02:07 03:01 03:07 04:01 04:07
结论
• 总需求增长率下行 • 先行指标上行
第二部分 问题讨论
消费问题
• • • • 当前消费品零售额数字不很清楚 收入增长过低 预期真实利率上升 消费增长应当较低
投资问题
国际情况与中国出口展望
• 05年货物贸易顺差(海关口径)可能达到800亿美元,经常帐户顺 差加误差与遗漏可能达到1300亿美元,对国际经济形成巨大冲击 • 亚洲其他尤其日本的顺差可能因此而减小,其货币对美元看跌 (真实汇率),欧元本来就有问题,这样美元升值概率较大 • 但人民币对美元(真实汇率)将略贬,而人民币对美元内在汇率 有上升趋势,这将部分抵消美元升值的影响 • 中国顺差大减的可能性不大,但继续增长的可能更小,06年顺差 的增长率可能是0上下,内需增长至关重要
2005下半年宏观经济情况
宋国青 2005年6月
内容提要
A 当前经济情况 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货币 B 展望 人民币汇率问题 中国经济增长前景
2005年CPI同比升幅预测(%)
1季 2季 3季 4季 全年
04年12月预测 2.4 1.3 0.8 2.0 1.6
当前情况和预测 2.8
1.7
1.0
1.6
06年展望
• 05年下半年再出台重要紧缩内需政策的可能很 小 • 05年下半没有重大刺激性政策出台,06年总需 求将相当疲软,但央行可以通过少发不发央票 等手段增加货币,现在看不到较严重通货紧缩 的可能 • 06年4季度可能转向刺激内需政策,但弯子可 能要拐大,需要时间,06年上半年将比较疲软
结束
1.8
2004年12月分析的“当前情况”
• • • • • • • 消费价格下跌 生产者价格微升 工业生产趋缓 消费稳定 投资情况不很明确 出口继续大幅增长,顺差有年关因素 货币供给回升
续前
• 当时结论 2005年走“U”字(同比增长率) • 重要调整 顺差与年关因素没有关系,主要是内 需 疲软和人民币贬值
谢
谢
企业商品价格指数微跌
102 100
98
96
94
92
90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工业品出厂价格继续上升
104 102
100
98
96
94
92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环比仍高
3 2
1
0
-1
季节和春节因素调整后CPI
142 140
138
136
134
132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调整后CPI比上月升幅年率(%)
15 10 5 0 -5 -10 -1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调整后CPI比3个月升幅年率(%)
12 8
4
0
-4
-8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季节和春节因素调整后工业增加值指数
4000 3600 3200 2800 2400 2000 16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调整后工业增加值3个月增长年率(%)
28 24 20 16 12 8 4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季节调整后货币贸易顺差(亿美元)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02 03 04
工业增加值环比下降
4 3
2
1
0
-1 02:01 02:04 02:07 02:10 03:01 03:04 03:07 03:10 04:01 04:04 04:07 04:10
-2 99:01 99:07 00:01 00:07 01:01 01:07 02:01 02:07 03:01 03:07 04:01 04:07
生产者价格微升?
104 BP_SA INDP_SA 102
100
98
96
94
92
90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工业增加值指数
• 投资决定因素 期望报酬率 机会成本 自有资本 土地供给
房地产问题
• 需求决定 PPP 预期收入 资金成本 • 长期土地供给
外汇问题
• 外汇储备公式
本月末外汇储备 = 上月末外汇储备 + 当月新购买外汇 + 外汇资产利息收入 + 汇率变化引起的损益 + 币种结构变化引起的损益
汇率问题
• 另件
观点:不存在必然的周期
• 坚持“总供给创造总需求”,不承认 “总生产能力过剩”的逻辑 • 中国下一阶段的投资方向 • 房地产、交通运输尤其铁路、市政建设 尤其城市交通以及停车厂(自行车城市 到汽车城市),学校医院等等 • 城市建设有投资体制问题,房地产仍是 火车头
观点:人民币合适升值有百利而无一害 • 增加非农就业增加国民收入 • 投资报酬率问题 • 目前问题:国内投资受到过度打压,再 升值将导致总需求过度疲软 • 结论: • 通货膨胀率下降升值概率下降 • 先刺激投资再考虑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