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卷(二十八)B卷
【中考冲刺】2021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

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B.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任务一:拟写标题
同学们针对手册标题展开了讨论。小方建议拟题为“零光片羽”。请你帮助小方将拟题,理由补充完整。
小方:我建议手册以“零光片羽”为题。“片羽”指的是传说中神兽“吉光”的一片羽毛。“零光片羽”比喻珍贵事物的一小部分。我认为用它作为古典小说人物手册的标题,意思是_________。
4.任务五:编写人物卡片
三、基础知识综合
任务三:校对序言
序言
①小说家笔下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绘出了世间万象,写尽了人情事故。②蛮横急燥的杨志对军汉们“拿起藤条,劈脸便打”,终于丢了生辰纲。③“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④这是《三国演义》中,(甲)的张飞为侍立阶下,久候诸葛亮的刘备鸣不平……⑤不必太多介绍,只需要一个动作几句话,这些人物就(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⑧常惠生的儿子常凯是个农民企业家,早几年他回村成立起生态农业科技园,闹得红红火火。科技园就在坡下的小河边,常凯不喜欢秃毛坡这个名字,遂改名为锦绣坡,单位则称之为“湘楚锦绣坡生态农业科技园”。
⑨常惠生曾问儿子:“这面坡是我家和尹家共有的宅基地和自留山,你改名问过他吗?”
⑩儿子说:“问他做什么?他肯定会同意的。这几十年,你们二老对尹家施惠多多,他报过什么恩?”
(乙)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翻译: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
理解:太守 “醉”时既能感受到“禽鸟之乐”,又能与游人同乐;既有“同醉”之乐,又有独醒之思。
2019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

2019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 考试结東,将本试卷、答题卡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3分)学校在圆明园举行“牢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活动。
请根据要求,完成1-5题。
1.圆明园曾有著名的“四十景”,它们的命名多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意味。
其中,“上下天光”一景的命名就出自北宋文学家的《岳阳楼记》。
(1分)2.下面是圆明园中“武陵春色遗址”景观说明牌上的文字。
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
(共2分)武陵春色,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建自康熙朝后叶,是一处摹.自陶渊明《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中园。
该景园林植物号称山桃万株,东南部以①石为胜,可乘舟沿清溪而上,穿越桃花洞,进入“②”。
该景群四周环山,山外东临巨池,余皆清溪环绕。
园林主体部分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05米,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1)给加点的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A. 摹(mú)“巨”字的笔顺是:B.摹(mú)“巨”字的笔顺是:C.摹(mó)“巨”字的笔顺是:D.摹(mó)“巨”字的笔顺是:(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汉字和词语,全都正确确的一项是(1分)A.①叠②世外桃源 B.①迭②洞天胜境C.①迭②世外桃源 D.①叠②洞天胜境3.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前,学生会主席准备给同学们讲述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的历史。
阅读他的发言稿,完成(1)(2)题。
(共4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被园内琳琅满的珍宝震惊了,争先恐后,大肆抢夺。
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汇总十七

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汇总十七一、综合性学习2020年是天坛建坛600周年。
学校开展“天坛”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学案上的一段文字。
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小题。
天坛为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
内坛又以墙分为南北两部分。
北为“祈谷坛”,用于春季祈祷丰年,中心建筑是“祈年殿”;南为“圜丘坛”,专门用于“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圆形石台,名“圜丘”。
两坛之间以一长360米、高出地面的“丹陛桥”相①,整体形成一条南北长1200米的天坛建筑轴线,轴线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
西天门内南侧建有“斋宫”,是祭祀前皇帝斋戒的居所。
西部外坛设有“神乐.署”,掌管祭祀乐舞的教习和表演。
天坛建筑②伟壮丽,环境庄严肃穆,文化内涵丰富深邃,于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⑴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祈(qí)乐(lè)B.祈(qǐ)乐(lè)C.祈(qí)乐(yuè)D.祈(qǐ)乐(yuè)⑴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连②弘B.①连②宏C.①联②弘D.①联②宏2.下面是学生志愿者为参观活动写的部分讲解词。
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小题。
天坛建筑中暗藏着许多数字象征。
祈年殿柱子的数目,是按照天象建立起来的:内围的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中围的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围的十二根“檐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甲)中围和外围相加为二十四根,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加上内围为二十八根,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顶端的八根铜柱为三十六根,象征三十六天罡。
圜丘共分三层,据统计(乙)每层石阶、台面石和石栏板的数量均采用“九”和“九”的倍数,以应“九重天”之说。
更让人赞叹的是,上中下三层台面直径之和为四十五丈,不但是“九”的倍数,还含有“九五之尊”的意思。
部编版教材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教材语文中考模拟试卷(一)试卷说明:本卷共三大题29小题,共计120分,时量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 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眼眶.(kuàng) 殉.职(xún) 搓捻.(niǎn) 混.为一谈(hùn)B.确凿.(záo)伛.偻(yǔ)沆砀.(dàng)忧心忡.忡(zhōng)C.愧怍.(zuò) 棱.镜(léng) 镌.刻(juān) 坦荡如砥.(dĭ)D.自矜.(jīn)谒.见(yè)佝.偻(gōu)瞠.目结舌(chē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 荧光帐蓬络绎不绝沥尽心血B. 秀颀遏制吹毛求疵名副其实C. 谛造蔓延目眩神迷德艺双馨D. 荫蔽料峭大相径廷正襟危坐3.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刚进入初中时的豪言壮语犹在耳畔,中考的决胜时刻就已经来临。
B.中国男子足球队厉兵秣马,计划在国际赛场上大放异彩,结果却以大比分惨败于国际三流球队,再次让人感到差强人意。
C.游玩途中不乏秀色美景:仰面遥望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俯瞰清流,浮光掠影,清澈见底。
D.顺境和逆境都是人生常态,不因成功而固步自封,也不因挫折而一蹶不振,此之谓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能否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做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扶到点上、拱到根上。
B.把新冠肺炎诊疗救治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确保患者、医院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救治,这是“人民至上”执政理念和社会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C.《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D.为了有效防止流感病毒的泛滥和滋生,我们应做到勤洗手,常通风,注意个人卫生。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2分)A.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详解

老师:中华民族有勤劳敬业的优良传统,希望同学们能多参加劳动周活动,在劳动中勇于担当,追求卓越。我想对同学们说,劳动最光荣!
4.采访记录中提问缺失,根据老师的回答,你认为补全提问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劳动周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②劳动周将开展哪些活动
③“中国智造”的底气来自哪里?强大的自主创新实力,是“中国智造”全球竞争力的保障。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专利申请量约160万件,居世界第一。另据统计,中国位列“2023 年全球创新指数榜”第12位,其中6个指标排名世界第一。
15.根据三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1.你为这则消息补写标题,并抄写在方格内。(不超过12个字)
2.你对消息中带拼音的字形与加点字的字音作出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因为形容的是“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所以写作“换然一新”。
B.因为形容的是“有条理有秩序的样子”,所以写作“井然有序”。
C.因为表示“参加”的意思,所以“参与”中的“与”读作“yù”。
校团委
2024年5月6日
二、古诗文阅读 (共17分)
(一)默写。(共4分)
8.名著复习课上,同学们在讨论朱自清先生 《经典常谈》。书中提到,诗的源头是歌谣,其节奏主要靠重叠或复沓,同学们想到了《诗经》中的句子“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__________。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书中还讲到,汉代成立了乐府收集歌谣和乐谱,形成“乐歌”,后被称为“乐府诗”,同学们想到了《木兰诗》,其民歌特色明显,诗中有一些语句相互交错补充,使用了“互文”的手法,有同学举出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在“文第十三”一章中,朱先生还提到了《庄子》借神话寓言来抒论,同学们又想到了大鹏鸟“怒而飞,__________”的句子。看来,将名著与所学联系起来,可以使复习事半功倍。
2023年北京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及答案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2023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北京卷)一、基础·运用(共12分)学校举行“逐梦2023·逐梦美好未来”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回首感怀】1.在硬笔书法练习课上,请将下面诗句中的画线文字,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2分)时间记录坚实的脚步,岁月镌刻奋斗的足迹。
飞逝的2022我们已硕果累累.;zh ǎn 新的2023已经向我们走来。
期待2023,2023值得期待。
2.给加点字注音及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2分)①硕果累累.( ) ②zh ǎn 新 【活动二:如歌岁月】转眼间,三年的如歌岁月转瞬即逝,离别与伤感油然而生....。
面对老师、父母的处心积虑....,同学们有的夯实基础、弥补不足,有的深钻细研,向老师不耻下问....……用砥砺的青春谱写自己的人生道路。
当然,紧张的备考并不会令人整天闷闷不乐,遇到幽默风趣的课堂讲解,同学们也会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学习的兴趣越来越高。
3.下面词语加点字的意思与语段中划线词语“转瞬即逝”的“即”意思相同的是( )(2分)A.若即.若离B.非此即.彼C.一触即.发D.成功在即.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9页,共五道大题,28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4.下列成语在文段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油然而生B.处心积虑C.不耻下问D.忍俊不禁5.语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问题,对这个句子作出修改。
(2分)【活动三:逐梦青春】6.“以青春之力唱响逐梦之歌”班级文艺汇演正在精彩上演,请你为下面两个节目写之间写一段串词。
(2分)节目一:朗诵《少年中国说》节目二:歌曲《青春畅想》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默写。
中考语文模拟检测卷附带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检测卷附带答案(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默写。
(10分)(1)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2)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3)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4)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5)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6)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7)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用问答的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将明月人格化,表达了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牵挂、关心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战友们接连出现的高原反应,让专注于高原医疗研究的年轻军医吴天一忧心忡忡。
B.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多个食品企业,其食品生产的卫生状况让人张目结舌。
C.赛前的落选事件将老将王明娟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但她住压力最终夺得女举金牌。
D.事件在网络传播,当事人声誉受损却鲜为人知,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陷入舆论的中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教养很具体,是因为它总是体现在人们言谈举止的细节中的原因。
B.接到举报之后,市场监督部门迅速查处了这家零售商擅自提价。
C.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村人口大幅减少,与十年前相比,几乎减少了一倍。
D.电影《中国机长》因为以真情动人,所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我们党创造了非凡的历史。
2024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测试题(B卷)(解析版)

中考仿真模拟测试题练(B卷)语文(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19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鲜妍.(yán)肆虐.(nuè)愧赧.(nǎn)前仆.后继(pū)B.愚.蠢(yú)逞.能(chěng)干涸.(hé)疾风劲.草(jìng)C.狡黠.(xiá)冤枉.(wǎng)附和.(hè)冥思暇.想(xiá)D.羞怯.(qiè)筵.席(yàn)怂.恿(sǒng)神采奕.奕(yì)2.(2分)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
”句中加点的词语分别为名词、形容词、介词、动词。
B.“首届东坡庙会在遗爱湖公园正式开幕....。
”句中加....,广大市民....享受丰富多样的文化大餐点的三个短语都是偏正短语。
C.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和明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都是记载士大夫言谈轶事的志人小说。
D.中国古诗文中常常会出现计量单位,如“千寻塔”“高万仞”“一丈绫”中的“寻”“仞”“丈”都是古代计量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卷(二十八)B卷一、基础和运用 (共8题;共47分)1. (4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yàn________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zhān________连,sǎ________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péng ________勃地奋飞……2.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抚养老人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B . 自电视剧《宫》《步步惊心》等播出以来,国内宫斗戏风靡一时。
C . 猎杀捕食动物的行为,是和“保护动物”的呼吁背道而驰的。
D .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人们表达感情的方式随着电信事业的发展更加多样。
3. (2分)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当的一组是()。
A . 《细菌的启示》的作者是当代学者郑也夫。
B . 《保修》的作者是台湾小说家星新一。
C . 《东施效颦活语词》的作者是当代作家王蒙。
D . 《剃头匠》的作者是当代作家陈震。
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义务教育法》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B . 这本《昆虫记》的失主竟然是我们历史老师“俾斯麦”丢失的。
C . 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规模。
D .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写得感人肺腑,所以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
5. (2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干什么呀!”他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B . 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C . 《说文解字》解释“雪”的含义时指出:“雪,凝雨也”。
也就是说,雪是由雨凝结而成的。
D . 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其中赛龙舟最受人们喜爱。
6. (11分)名句积累与运用(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
”(《论语·为政》)(2)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4)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5)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一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运用设问修辞,借用雁足传书的典故表达出心中浓浓的思想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论语》中,以对比手法,强调“志”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 (20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科学家们认为,人类活动导致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多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而在促使气候变暖方面作用最大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其“生命力”很顽强,一旦排放到大气中,少则50年、最长约200年都不会消失。
因此,推行低碳经济被认为是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材料二: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相比,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国民生产总值),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最终目的是实现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材料三:以“低碳生活”为主题,旨在使公众认识到低碳生活是一种优质的生活方式。
例如,随手关灯、回收废旧物品等,可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习惯;再如,调高空调温度,减少汽车的出行等,既节约了能源,也有利于身体健康。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使所耗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杨志曾说“低碳经济为‘生病’的地球开出了一剂‘退烧药’”,请依据材料一,二简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下列由同学提出的内容中,不属于“低碳生活”的是哪一项,请结合材料三简要说明理由。
A、少开车B、少乘电梯C、少用纸张D、少吃饭(3)结合材料三给“低碳生活”下定义。
(4)结合材料三,用两个关键词来诠释“低碳生活是一种优质的生活方式”。
8. (4分)判断题:(1)《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小说集。
(2)《二十四孝图》着重批判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的孝道。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9. (20分)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记得有一天早晨,我第一次问起“爱”这个字的意思。
当时认识的字还不很多,我在花园里摘了几朵早开的紫罗兰送给莎莉文老师。
她很高兴地想吻我,可我那时除了母亲外,不愿意让别人吻我。
那时候,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
“爱是什么?”我问。
莎莉文老师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
”我第一次感到了心脏的跳动,但对老师的话和动作依然迷惑不解,因为当时除了能触摸到的东西外,我几乎什么都不懂。
我闻了闻她手里的紫罗兰,一半儿用文字,一半儿用手势问道:“爱就是花的香味吗?”“不是。
”莎莉文老师说。
我又想了想。
太阳正温暖地照耀着我们。
“爱是不是太阳?”我指着阳光射来的方向问,“是太阳吗?”当时在我看来,世界上没有比太阳更好的东西了,它的势力使万物茁壮生长。
但莎莉文小姐却连连摇头,我真是又困惑又失望,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老师不能告诉我,什么是爱呢?一两天过后,我正用线把大小不同的珠子串起来,按两个大的、三个小的这样的次序。
结果老是弄错,莎莉文小姐在一旁耐心地为我纠正错误。
弄到最后,我发现有一大段串错了,于是,我用心想着,到底应该怎样才能把这些珠子串好。
莎莉文老师碰碰我的额头,使劲地拼写出了“想”这个字。
这时,我突然明白了,这个字原来指的是脑子里正在进行的过程。
这是我第一次领悟到抽象的概念。
我静静地在那里坐了许久,不是在想珠子的排列方式,而是在脑海中用新的观念来寻求“爱”的解释。
那天,乌云密布,间或有阵阵的细雨,突然间太阳突破云层,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又问老师:“爱是不是太阳?”“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
”老师回答说。
她似乎意识到我仍然是困惑不解,于是又用更浅显、但当时我依然无法理解的话解释说:“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
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
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1)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讲(2)指出下面各句中的“爱”所指的含义:①爱在这里。
爱:_____________。
②爱就是花的香味吗?爱:_____________。
③爱是不是太阳?爱:_____________。
④爱有点像太阳没有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
爱:_____________。
(3)我感觉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这句话中,“无数无形的线条”指的是__________用的是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道理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莎莉文老师不愧为一位教育艺术家,她引导海伦弄清什么是“爱”的典型事例,可见一斑。
归纳一下,她采用了抽象—具象—抽象的过程。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生需要一块聚光镜①最近,朋友圈里流行一个小游戏:七分钟内,连续写出数字1到300,不能停顿,也不能涂改。
这道源于一所大学自主招生的考题,看似简单无奇,却难倒了不少参与者。
“手写着写着就酸了,一酸注意力也分散了”“数字写多了,就觉得烦躁,一烦躁就写错了”……游戏虽小,却折射出了大多数人面临的现实症结——专注力的丧失。
②“日光不经透镜屈折,聚于焦点,绝不能使物体燃烧”。
人的一生,同样需要一块聚光镜。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读书经历,花时间把一页读通读透,比囫囵吞枣地读好几本书,更有收获。
的确,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诱惑,三心二意、浅尝辄止、眉毛胡子一起抓,纵然能力再出众,也难免跌进“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陷阱。
相反,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方能百炼成钢。
③孟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有一位名为弈秋的下棋高手,他曾有两位徒弟,一位徒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认真听弈秋所讲的弈棋之道;另一位徒弟虽然人在听讲,心思却在“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最终,学成之后,水平远不如前者。
师出同门,却有高下之分,与其说是智力不同,毋宁说是专注有别。
正如哲人所言,“达到敏捷的方法在乎专心治事而不在一次包揽许多事务”。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要想事有所成,必须力有所精。
④很多时候,人们很难专注于一件事,从表面上看,是外物纷扰、诱惑太多,其实不然,根由还在于心不静。
明代大儒王阳明曾与友人同游,友人指着岩石中的花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这样一番对答,也启示我们:心有所主,哪怕纷扰再多,也不会乱花迷人眼、浮云遮望眼;但假如心散志衰,都无需外界干扰,自己首先便难沉住气,更别说专注一事上下求索了。
“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⑤当然,专注绝非是要让人固守一隅、甘做井底之蛙,恰恰相反,心有全局才有价值排序,胸有丘壑方能分清主次。
可以说,专注在本质上,乃是撇去不必要的泡沫、剔除不恰当的欲望。
兵法有云:“守少则固,力专则强。
”对于每个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曾有人提出“两万小时理论”,也就是“经过两万小时锻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卓越”。
两万小时,看起来很长,分解到每一天,也就只是一两个小时而已。
但倘若守不住心中的宁静、抵抗不住外界的波澜,东瞧瞧、西望望,别说一两个小时,一两分钟都会成为奢侈。
多几分老僧入定般的淡定,多几分古井不波般的从容,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在岁月的画布中,书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⑥有人说:“一辈子,总是还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着往前,我们因此能愿意去听从内心的安排,专注做点东西。
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
”世界嘈杂,我们无法避免;但内心的专注,却可由我们自己把握,不是吗?(1)文章以游戏作为开头,有什么作用?(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