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共同理想教学案
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25

《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结合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奋斗的历史,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价值目标;结合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用等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进对社会主义的情感。
2、知识与能力目标:(1)明确我们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2)把握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辩证关系。
(3)理解现阶段的小康水平。
(4)明确本世纪头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5)明确我们应该如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6)通过对小康一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学习,培养学生用全面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3、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我们的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
(2)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采用讨论方法,让学生明白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之间的辩证关系。
(3)以学生展示为主,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我们现阶段的小康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二、教学重、难点在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教学难点: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辩证关系;为什么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中华民族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三、时间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1、名言导新课:教师出示: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引导学生思考、体会,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活动一: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分组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之情,从而过渡到下文要学习的最高理想等内容。
活动二:故事会“踏着英雄的足迹”。
结合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历史,感悟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4

《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我们的最高理想,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能力目标结合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历史,感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精神境界等方面把握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既要看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这一历史性成就,又要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奋斗的历史,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价值目标;结合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用等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增进对社会主义的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确立,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请结合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感悟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请教师注重从生动的、富有启发性的材料中引出令学生信服的科学结论。
善于从学生能接受的角度解答学生的疑惑、消除一些误会。
理想的确立、艰苦奋斗精神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教师不必求一时之功,而宜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场合将教学内容生动地渗透在学生的日常活动中,以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课前准备对自己的未来有哪些想法?对于未来社会有什么样的向往?美好的向往如何才能变成现实?可以围绕这些理想、信念等问题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在课堂上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
思想品德人教九年级全一册(2013年修订)《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2

《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帮助学生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价值目标。
2、增进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知识目标:1、我们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2、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
3、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的小康水平。
4、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能力目标:1、感悟共产主义信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
2、把握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现阶段的共同理想。
教学难点: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投影展示:《桃花源记》中古人对理想社会的描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教师讲授:在阶级社会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世外桃源是不可能存在的。
但是,千百年来,人们为摆脱剥削和压迫,对美好理想社会的追求却始终不渝。
而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人类终将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
新课学习:一、走进共同理想1、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高理想提问: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学生:回答略教师讲授: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前赴后继的事迹。
学生讨论:教科书P110页,理想的社会是什么样子呢?教师归纳:不同时代的人们对理想的追求不同。
提问:我们目前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学生: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提问: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是什么?学生:回答略2、现阶段的共同理想3、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投影:(1)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
(2)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教师:讲解略教师:在现阶段,我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九年级教案我们共同的理想

九年级教案我们共同的理想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我国共同理想的重要性,认识到实现共同理想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共同理想的含义: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
2. 共同理想的重要性:是国家的动力,民族的凝聚力,人民的幸福源泉。
3. 实现共同理想的努力:每个人的责任与使命,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三、教学重点:1. 共同理想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实现共同理想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2. 如何激发学生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热情。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共同理想的重要性。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实现共同理想的典型人物和事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热情。
教案示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 提问: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理想吗?你们的理想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共同理想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教师提问:共同理想是什么?为什么说共同理想是国家的动力、民族的凝聚力和人民的幸福源泉?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如我国科学家、运动员等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事迹。
2. 学生分组讨论: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如何将这些精神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四、小组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实现共同理想需要每个人的努力,鼓励学生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六、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计划。
九年级政治全册 4.9.1 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政治教案

书பைடு நூலகம்
设 计
我们的共同理想
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和谐社会
教学
反思
我们的共同理想
导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共同理想、最高理想及二者关系。
2、帮助学生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学重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学难点
理解共同理想、最高理想及二者关系
课型
综合型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环节
教学内容
任务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决
对策
导入
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
点击生活:
1、结合实际,反思社会还有哪些不够和谐的地方呢?
2、构建和谐社会你会怎么做?
出示材料引发学生反思社会不够和谐地方,并从自身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教师寄语
从材料入手反思社会还有哪些不够和谐的地方,更深入体会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并从自身营造自身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和谐、社会和谐。
学生谈收获
学生反思社会中存在的不够和谐的地方,可能比较单一,教师及时引导结合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多角度找出不和谐的地方。
1、阅读教材并联系自身对理想社会的畅想,找出我们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并理清二者关系。
2、找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确立、提出更高要求、实现时间、蓝图、意义。
3、找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
学生可能理解不清楚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关系。
教师要精讲二者关系。
研
习
进一步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从自身反思不和谐的地方,努力去构建和谐社会。
预
习
1、认识我们的共同理想、最高理想及二者关系如何。
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

⑵将单子上给出的问题在课本上书写并标注。(强调重点问题为加﹡)
如:①我们的最高理想是什么?该理想社会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②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是什么?它跟最高理想的关系如何?
③当前我国的“小康”现状如何?(即目前小康的特点)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当代青年的要求
2.走近学生、巡视指导、发现问题
3.能概述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及“怎样实现和谐社会”。
4.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能结合情境、材料准确的判断、分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我国的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
学习难点:如何理解“共产主义”及怎样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课程标准依据
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学生学习过程
程序
(要素)
3.完成笔记的补充记录
4.鼓励学生发言,可在其他组回答的基础上补充。
6-8分钟
课堂巩固、能力提升
1.完成单子上的能力提升问题。
2.小结本节课,回归巩固
3.结合问题,再次理解重点知识
1.完成单子上的能力提升题
2.能概述出本节课所学的问题
3.记忆重点知识
板
书
设
计
第九课 第一框《 我们的共同理想》
走向共同富裕
达成共识;教师点拨。
5-8分分钟
精讲点拨师生合作,解决问题,在理解中熟悉教材
(结合教材,重点梳理,步步导入)
1.在第一个问题,即“我国的最高理想?”中,理解的关键点是:
⑴“什么是共产主义”
⑵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第二个问题“共同理想是什么?”在该问题的理解中,主要是找准记忆的关键词。如:“现代化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4.9.1《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2

《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内容,并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能力目标;结合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历史,感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具有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即既要看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这一历史性成就,又要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无数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不断奋斗的历史,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价值目标;增进对社会主义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内容及关系。
难点:全面认识我国小康的特点。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时数】 1 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家还记得加入少先队时的宣誓词吗?(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这铿锵有力的话语道出了人类奋斗的最终目标。
共产主义是我们人类的最高理想,那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的共同理想》(教师板书)讲授新课:1.走近共同理想近代中国史是一部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你知道哪些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刘胡兰、黄继光、小英雄雨来等)他们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抛头颅、洒热血。
最终迎来了天安门广场上的庄严宣告。
新中国成立后,又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我们看一看哪组同学知道的最多。
(铁人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他们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推却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三个代表”的思想深入人心,“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
请你列举。
(以上三个问题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在交流的过程中其它组可以补充并给予评价)师:大家的知识面的确很广,他们在不同时期的奋斗目标不尽相同,但他们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为实现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那么我国人民共同理想的内容是什么呢?归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的教案

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的教案第一章:理解共同理想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共同理想的含义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共同理想的认同感和追求意愿。
1.2 教学内容:共同理想的定义和特点共同理想的重要性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共同理想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共同理想的重要性。
讨论法:分组讨论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
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共同理想的理解程度和对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关系的思考。
第二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追求共同理想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教学内容: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含义和作用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后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含义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分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后果,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小组讨论法:讨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方法,促进学生思考和实践。
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解程度和对树立方法的应用能力。
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良好道德品质对于实现共同理想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良好道德品质的含义和作用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方法和途径良好道德品质在实现共同理想中的应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良好道德品质的含义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分析良好道德品质在实现共同理想中的应用,让学生从中吸取经验。
小组讨论法:讨论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学生思考和实践。
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良好道德品质的理解程度和对培养方法的应用能力。
第四章:努力学习和提升自身能力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努力学习和个人能力提升对于实现共同理想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努力学习和个人能力提升的意义和作用提升自身能力的方法和途径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努力学习和个人能力提升的意义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第一框我们的共同理想
1、走进共同理想
【活动一】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
﹡经济上: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人眉开眼笑,过上清闲殷实的日子;﹡政治上:民主制度极大完善,人民当家作主,政通人和,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文化上: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精神生活充实,过上快乐幸福的日子;﹡教育上:每个人都自由而全面发展,享有更加良好接受教育的机会。
(1)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活动二】○无数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的历史启示我们:
﹡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共产主义理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奋斗目标;
﹡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高理想,它始终是激励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不断奋斗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认识
——体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①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
只有实现了共同理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准备好物质条件和打好思想基础
②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同理想,始终没有离开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目标。
在现阶段,我们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也就是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2、同绘小康蓝图
(1)我们的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活动三】联系你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找出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答:A、民主法制还不尽如人意。
B、用电、饮水、看电视等还没有很好地解决。
C、家庭开支过大,支付教育费用还很困难等等。
(2)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什么样的小康?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21世纪头20年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我们坚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们的祖国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活动四】○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文字、图画,描绘美好的未来。
A、经济方面: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等。
B、政治方面: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更加良好;各民族更加团结、和睦等等。
C、文化方面:享有更加良好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全体社会成员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等等。
D、环境方面:生态环境会得到明显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资源将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等等。
○美好理想社会的实现需要那些条件?
答:A、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B、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同奋斗。
C、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
D、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E、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等等。
(4)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祖国将是一番怎样的景象: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对外更加开放
(5)我们应该如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应该立足与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关注世界共同的问题,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3、共创和谐伟业
【活动五】P115
(1)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
(2)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4)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美好的社会,需要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
中考考点:
1、我们的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2、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①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②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4、我们的衣、食、住、行、用等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5、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6、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们的祖国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对外更加开放)
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人有责,人人受惠。
9、当代青年应该如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我们应该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关注世界共同的问题,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1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1、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促进和谐,人人有责。